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 7.1燃料的燃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 7.1燃料的燃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單元教學主題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本章主要的化學概念: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燃料的充分燃燒;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化石能源的利用;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新能源的利用與開發。 學科 初中化學 年級 九年級上
單元 第七單元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授課人 Xxx
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課題1 本課題主要內容是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易爆物的相關安全知識。通過了解燃燒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究燃燒的條件,進一步了解燃燒的調控,安全知識,來學習燃料的燃燒,從微觀角度探析燃燒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本課題更多以生產生活的角度出發,進一步使學生了解化學在生活中發揮的這重要作用。體現本學科的學科價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課題2 本課題主要內容是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我們通過了解化石能源的現狀,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用途。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燃料的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這對環境造成了一系列影響。本節課我們主要通過介紹化石能源以及降低化石能源對環境影響的措施來實現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通過對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新能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用化學知識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體現學科的育人價值。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本單元主要學習燃料的燃燒以及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首先連接上一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來學習燃料的燃燒,了解燃燒的條件以及對燃燒的調控,從而學習易燃易爆物相關安全知識。通過介紹化石能源在生產生活中的利用了解化石能源與人類的密切聯系,樹立合理利用和開發化石能源的意識。通過實驗探究和閱讀總結,培養學生善于總結,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本單元內容可開發的教學活動與資源:本單元的內容以燃燒條件,滅火原理,制作簡易滅火器,甲烷的燃燒等實驗探究活動進行教學,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其中,體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觀看化石能源的相關視頻,了解能源的合理利用與新能源的開發,通過現實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學習化學知識,引導學生從能源短缺、能源浪費、環境污染等方面深入思考,引出合理利用與開發能源的重要性。選取專業的科學雜志網站,如《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雜志網站中部分簡單易懂的圖片、摘要或科普文章片段,讓學生了解能源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本單元教學重點: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掌握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知道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了解化石能源的利用;了解降低化石能源對環境影響的措施。本單元教學難點: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了解降低化石能源對環境影響的措施;樹立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意識。
單元學情 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學概念,也了解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這些知識為學習燃燒和燃料相關內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初中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在本單元中,對于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來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燃燒的條件。在學習化石能源燃燒對環境的影響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學生具備綜合分析能力。他們要將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各種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與環境問題(如溫室效應、酸雨等)聯系起來,還要考慮如何從多個方面減少這些影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燃燒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蠟燭燃燒、爐火燃燒等。這些生活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們理解燃燒的概念和條件,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誤解。比如,他們可能認為只要有火就是燃燒,而忽略了燃燒的科學定義;或者認為水可以撲滅所有的火災,不了解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油類著火、電器著火)不能用水滅火。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生活經驗,同時糾正錯誤觀念。在學習本單元時,他們對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等內容可能會表現出較高的關注度。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能源觀和環保意識,如讓學生討論如何在家庭和學校中節約能源、減少污染。認識合理利用和開發新能源,節約化石能源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珍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單元目標 1.從化學反應的角度認識燃燒,能通過控制變量思想探究燃燒的條件,建構燃燒的模型。2.從控制反應條件角度分析生活中調節燃燒的措施及滅火的方法,認識調控化學反應的重要性。3.知道爆炸發生的條件及簡單的防爆措施,認識化學反應的兩面性會寫放熱的方程式,增強科學規范意識和預防安全意識。4.了解化石燃料的利用方式和組成元素,能從物質組成及變化視角分析燃料燃燒的產物,樹立環保意識。5.能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燃料及新能源,從經濟、成本、環保等方面分析資源綜合利用,知道氫氣的制取及收集方法。
達成評價
知識評價 節名 基礎知識點 學習情況自評
很好 一般 不好
課題1 燃料的燃燒 燃燒和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課題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對環境影響;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
單元實施
課型安排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達成評價 任務活動 當堂檢測 課時作業
新授課 2 1.了解燃燒的概念,并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2.通過實例探究與分析,了解滅火的原理和方法;3.學習安全消防常識,認識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5.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1.了解燃燒的概念,并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2.通過實例探究與分析,了解滅火的原理和方法;3.學習安全消防常識,認識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5.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1.演示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2.通過演示實驗和設計制作簡易滅火器探究滅火原理;3.通過閱讀和圖片展示認識常見滅火器,學習火災自救知識;4.通過觀看視頻,了解爆炸的危害;5.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以及安全知識。6.通過實驗探究,圖片和實例了解化學能量的變化。 校本P167頁第1-2題 校本課時作業
新授課 1 1.知道化石能源的組成和利用;2.了解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對環境影響的舉措;3.認識合理利用和開發新能源、節約使用化石能源的重要性;4.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節約能源意識。 1.知道化石能源的組成和利用;2.了解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對環境影響的舉措;3.認識合理利用和開發新能源、節約使用化石能源的重要性;4.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節約能源意識。 1.通過講解,了解化石燃料的組成,觀看視頻,了解化石能源的現狀和種類;2.觀看視頻,了解化石能源對;環境的影響,3.通過分組討論,了解降低化石能源對環境的影響的措施;4.通過閱讀了解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校本P177頁第1-3題 校本課時作業
課時設計(課題1)
課題 燃料的燃燒
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主要內容是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易爆物的相關安全知識。通過了解燃燒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究燃燒的條件,進一步了解燃燒的調控,安全知識,來學習燃料的燃燒,從微觀角度探析燃燒過程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本課題更多以生產生活的角度出發,進一步使學生了解化學在生活中發揮的這重要作用。體現本學科的學科價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學習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學概念,也了解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這些知識為學習燃燒和燃料相關內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初中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在本單元中,對于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來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燃燒的條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燃燒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蠟燭燃燒、爐火燃燒等。這些生活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們理解燃燒的概念和條件,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誤解。比如,他們可能認為只要有火就是燃燒,而忽略了燃燒的科學定義;或者認為水可以撲滅所有的火災,不了解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油類著火、電器著火)不能用水滅火。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生活經驗,同時糾正錯誤觀念。
3.學習目標確定 1.了解燃燒的概念,并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2.通過實例探究與分析,了解滅火的原理和方法;3.學習安全消防常識,認識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5.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6.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勤于思考,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
4.學習評價設計 自我評價
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
很好 一般 不好
化學知識 1.認識燃燒和燃燒的條件;
2.了解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4.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探究能力 1.能夠通過實驗探究,總結燃燒的條件;
2.能夠通過實驗探究活動總結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3.能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科學態度 1.保持并發展對化學的研究的興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對身邊化學的研究和學習,愿意更深層次地觀察和了解。
3.保持團結協作,科學嚴謹的精神,愿意實事求是追求化學真理。
小組評價表
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三
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討論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積極參與,各抒己見。3分:小組分工不夠明確,各抒己見,但不能整合觀點。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
實施能力 5分:能認真仔細觀察燃燒條件、滅火原理和滅火器原理的實驗。3分:能觀察燃燒條件、滅火原理和滅火器原理的實驗,但不夠準確和詳細。1分:不能仔細觀察燃燒條件、滅火原理和滅火器原理的實驗。
結果展示能力 5分:燃燒條件、滅火原理和滅火器原理的實驗現象及結論,表述清晰完整,科學、客觀、簡潔。3分:表述燃燒條件、滅火原理和滅火器原理的實驗現象及結論,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燃燒條件、滅火原理和滅火器原理的實驗現象及結論。
總分
5.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評價
任務一:導入新課:燃料的燃燒
【多媒體播放視頻】鉆木取火【過渡】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變化的同時伴隨著能量變化。燃料的燃燒是人類獲取能量的重要途徑。研究和調控燃料的燃燒,可以提升化學反應的應用價值。人們從用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逐步發展到燒制陶瓷、冶煉金屬等。燃燒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燃料的燃燒【板書】課題1 燃料的燃燒 學生觀看視頻,燃料的燃燒。 通過多媒體播放鉆木取火視頻,引入課題,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境,引發對燃燒的思考。
任務二:新課講授:燃燒和燃燒的條件
【多媒體展示圖片】“北京人”用火場景燒制陶瓷神舟十九載人飛船發射家用燃氣【提問】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燃燒嗎?什么是燃燒?【講解】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的發生需要什么條件呢?根據經驗我們知道,有的物質可以燃燒,如酒精、紅磷、木炭等;有的物質不能燃燒,如水、大理石等。只有可燃物才能發生燃燒,可燃物是燃燒發生的條件之一。【板書】一、燃燒的條件【實驗探究】教師演示實驗,課本P159頁,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問題】:除了可燃物,燃燒還需要哪些條件呢?預測:回憶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事實,通過分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預測燃燒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4P+5O22P2O5實驗過程:在500mL燒杯中加入300mL熱水,并放入用硬紙圈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在銅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導管對準上述燒杯熱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實驗裝置:【分組討論】1.實驗步驟(1)中銅片上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2.實驗步驟(1)中銅片上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3.實驗步驟(2)中向熱水中通入氧氣(或空氣)后白磷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4.綜合上述分析,請你嘗試總結燃燒需要哪些條件。【講解】在燃燒條件的探究中,一是控制溫度、氧氣等因素不變,通過不同可燃物紅磷、白磷)的實驗,說明物質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二是控制溫度、可燃物等因素不變,通過有氧氣或無氧氣存在時的實驗,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有氧氣(或空氣)。【總結】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作燃燒。燃燒需要三個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質的著火點。著火點:物質本身的固有屬性。【方法導引】控制變量:在科學探究中,如果問題涉及多個因素(變量),可以只研究因變量與一個自變量的關系,控制其他的量不變。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可將多變量問題變成多個單變量問題分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問題。【板書】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學生觀看圖片。學生思考并回答。學生分組討論,預測燃燒的條件。學生觀看實驗過程并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現象:1.銅片上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熱水中白磷不燃燒。2.熱水中的白磷燃燒。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 學生觀看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并總結燃燒的條件。展示時:思維清晰,表述準確。
任務三:新課講授:燃料燃燒的調控
【過渡】在了解了燃燒及其條件以后,我們可以對燃料的燃燒進行調控。【板書】二、燃料燃燒的調控【分組討論】(1)下面是一些滅火和防火的措施,試分析其應用的原理。①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或放入較多的蔬菜;②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澆滅;③油罐著火時需用水噴淋,使罐體降溫;④在森林中或森林與村莊之間設置防火隔離帶。(2)根據燃燒的條件及以上事實,請你歸納滅火的原理。【板書】滅火的原理和方法【講解】通過分析我們知道,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隔絕氧氣(或空氣),以及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的目的。所以說,滅火的原理就是破壞燃燒的條件。【演示實驗】教師演示實驗,課本P161頁探究。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個燒杯;將另兩支蠟燭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然后向一個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溶液和鹽酸。【講解】現象:(1)火焰熄滅;(2)正常燃燒;(3)火焰熄滅分析:(1)燒杯隔絕空氣;(2)滿足燃燒的三個條件;(3)生成的CO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隔絕空氣。【總結】通過分析我們知道,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隔絕氧氣(或空氣),以及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的目的。結論:滅火原理破壞燃燒條件。【實驗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實驗。設計與制作簡易滅火器。注意:設計、制作和使用滅火器時,應充分考慮裝置和試劑的安全性(如鹽酸有腐蝕性和揮發性),須經教師確認裝置安全、可行。【板書】2.常見滅火器分類和使用方法。【閱讀】閱讀課本P171頁,總結常見滅火器及其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講解】干粉滅火器:滅火原理:利用壓縮的氮氣等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氫鈉或磷酸二氫銨),有隔絕空氣等作用。適用范圍:具有流動性好、噴射率高、不腐蝕容器和不易變質等優良性能,除可用來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來撲滅油、氣等燃燒引起的火災。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原理:將液態二氧化碳儲存在小鋼瓶中,滅火時再將其噴出,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適用范圍:滅火時不會因留下痕跡而使物體損壞,可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存放場所的火災。水基型滅火器:滅火原理:產生的泡沫噴射到燃料表面,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適用范圍:能快速、高效滅火,可用來撲滅非水溶性可燃液體,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體材料,如木材、棉布等燃燒引起的火災。【分組討論】如果發現火險或遭遇火災,該如何應對呢?【總結】如果發現火險或遭遇火災,一定不要慌張,要沉著應對,并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如果火勢不大,可根據可燃物及起火原因等現場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滅火器材,將火撲滅;如果火勢較大或有蔓延的趨勢和可能,應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采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迅速離開著火區域。【多媒體播放視頻】江西新余重大火災事故【過渡】大家回憶一下,每次我們去加油站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醒目的警示標識,比如 “禁止煙火”“禁止撥打手機” 等。有沒有人想過這是為什么呢?【板書】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閱讀】閱讀課本P172頁資料卡片,了解爆炸極限。【講解】易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例如,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藥在極小的空間燃燒而引起爆炸。在生產和生活中,天然氣、煤氣或液化石油氣等如果泄漏,面粉、煤粉等如果飄散在空氣中,這些可燃氣體或粉塵聚集在通風不良的有限空間,達到一定的含量時,遇到明火就會急劇地燃燒,很有可能發生爆炸事故。加油站、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內,都有“嚴禁煙火”等字樣或消防安全標志,因為這些地方的空氣中常混有可燃氣體或粉塵,它們遇到明火,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多媒體展示圖片】安全標志【講解】分類:物理性爆炸(氣球爆炸);化學性爆炸(CO不純,遇明火爆炸)。易燃物:常見易燃物質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氣、氫氣、乙炔、沼氣、石油產品、面粉棉絮等。易爆物:空氣中混有可燃性的氣體或粉塵;受熱或受撞擊易發生爆炸的物質,如KClO3、KMnO4、NH4NO3、KNO3等。【板書】3、燃料的充分燃燒【分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做飯時,有時燃氣灶的火焰呈現黃色或橙色,鍋底出現黑色物質。此時就需要調節灶具的進風口,這是為什么呢?【講解】當氧氣不充足時,燃料不能充分燃燒,產生黑煙,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質,使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浪費資源,且污染空氣。使燃料充分燃燒,通常要考慮:燃燒時要有足夠的空氣(氧氣),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等等。合理調控燃燒等化學反應,對于生產、生活及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并歸納。學生觀看教師演示實驗,記錄實驗現象。教師指導,學生實驗,并展示與交流,滅火器的優點及不足,探討改進方案。學生書寫簡易滅火器的原理:2HCl+Na2CO3=2NaCl+H2O+CO2↑學生閱讀并總結。學生思考并討論,展示結果。學生觀看視頻。學生閱讀并總結。學生觀看粉塵爆炸實驗,記錄現象并總結原因。現象:一段時間后,面粉發生爆炸,金屬罐的塑料蓋被掀起。學生觀看圖片。學生閱讀并了解。 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實驗,總結歸納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展示時:思維清晰,表述準確。
任務四:新課講授: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過渡】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經常利用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例如,在實驗室,我們經常利用酒精燈加熱。酒精在燃燒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板書】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講解】酒精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熱。C2H5OH+3O22CO2+3H2O【實驗活動】在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CaO)或一小塊生活中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劑,再加入2 mL水:插入溫度計。觀察現象,并記錄溫度變化。注意:生石灰有腐蝕性,切勿用手拿取使用時應做好防護戴好護目鏡,并注以防止眼睛、皮膚、衣服等與其接觸。【講解】大量事實和研究證明,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有些反應放出熱量如氧化鈣與水的反應;而有些反應吸收熱量,如碳單質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化學不僅研究物質變化還研究物質變化過程中伴隨的能量變化。【多媒體展示圖片】【講解】在當今社會,人類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學反應放出的。除了我們常見的生活燃料的使用,人們還利用燃燒等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發電、發射火箭,利用爆炸放出的能量開采礦物、開山炸石、拆除危舊建筑等。合理調控燃燒等化學反應,對于生產、生活及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思考并回答。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書寫反應方程式:CaO+H2O =Ca(OH)2 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思考,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任務五:課堂小結,隨堂反饋
【提問】學完本課題,你收獲……【反饋練習】校本 根據板書,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課堂延伸 鞏固所學
1.板書設計課題1 燃料的燃燒一、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二、燃料燃燒的調控1.滅火的原理和方法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3.燃料的充分燃燒三、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校本課時作業(2)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吸放熱反應?化學能還能轉化成什么能量?
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本節課教材內容中的圖片和圖表資源也很豐富,例如燃燒條件探究實驗的裝置圖,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的設置和原理,有助于理解和記憶。實驗資源和視頻資源,通過這些實驗可以了解燃燒與滅火的關系,進一步加深對燃料燃燒條件的理解,同時也能看到不同物質在滅火過程中對燃燒反應的抑制效果,從而反向理解燃料燃燒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家里爐灶中天然氣的燃燒情況。通過調節爐灶的風門大小(改變空氣進氣量),觀察火焰的顏色變化(正常燃燒時火焰呈藍色,空氣不足時火焰呈黃色),了解空氣量對燃料燃燒充分程度的影響,這也是一種對燃料燃燒特色觀察的技術手段。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認真觀察記錄并總結。在討論探究中,讓學生深刻認識和總結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教學反思與改進本課題本節內容主要講述燃料的燃燒,更傾向于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對于燃料燃燒條件實驗探究用到的方法,控制變量法在其中的應用沒有完全掌握,需要在后續復習中加強。內容安排上,整體較為合理。從燃燒的現象引入,激發學生興趣,逐步深入到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在講解燃燒條件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反例,如 “鬼火” 現象(磷化氫的自燃),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資源,如動畫展示燃燒的微觀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不過,多媒體的使用頻率和時長需要合理調整,避免學生過于依賴視覺信息,忽略了對實際實驗和書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在初中化石燃料的燃燒教學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扎實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和素養。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塘沽区| 铜陵市| 日土县| 博爱县| 定西市| 洛南县| 清水县| 东莞市| 红安县| 浦江县| 新晃| 平邑县| 军事| 淮阳县| 沙河市| 淮阳县| 即墨市| 会东县| 丰原市| 富锦市| 望都县| 庆元县| 宁武县| 五台县| 子洲县| 特克斯县| 旬邑县| 都匀市| 洪江市| 青州市| 白银市| 德兴市| 澳门| 涟源市| 汝城县| 华亭县| 朔州市| 溧水县| 苍南县|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