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第一節 反應熱第1課時 反應熱 焓變核心素養發展目標1.知道內能是體系內物質的各種能量的總和,受溫度壓強物質的聚集狀態的影響。2.了解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的原理,實驗儀器藥品,實驗過程與操作。3.認識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恒溫恒壓條件下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可以用焓變表示。第1課時 反應熱 焓變液氫-液氧煤油-液氧長征五號推進劑箭長56.97米芯級直徑5米助推器直徑3.35米總質量870噸物質變化基礎化學反應的特征熱能電能光能……吸收釋放能量變化熱量被研究的物質系統稱為體系,一.體系與環境反應熱及其測定體系環境與體系相互影響的其他部分稱為環境。是指因溫度不同而在體系與環境之間交換和傳遞的能量。二.反應熱1.熱量:是指因溫度不同而在體系與環境之間交換和傳遞的能量。在等溫條件下,化學反應體系向環境釋放或從環境吸收的熱量,稱為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2.反應熱3.反應熱的測定方法中和熱的定義酸與堿弱電解質的電離稀溶液稀溶液中和熱強與強只生成1molH2OHCl NaOHHNO3 KOHHCl Ba(OH)2H2SO4 Ba(OH)2CH3COOH KOHHCl NH3·H2O57.3kJ·mol-1三.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中和熱,在稀溶液中,強酸跟強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液態水時所釋放的熱量。測量熱效應的儀器微量熱計溫度計內筒隔熱層玻璃攪拌器杯蓋外殼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圖1-3簡易量熱計示意圖測量反應前后體系的溫度使反應物迅速混合,使反應充分進行,保持體系的溫度均勻反應容器防止熱量損失起保溫作用形成密閉體系--環境1.實驗裝置分析: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1.測量那些數據?2.如何利用數據計算反應熱?3.如何提高實驗的準確度?2.測定原理:通過量熱計測得體系在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再利用有關物質的比熱容計算反應熱。以50 mL 0.5 mol·L-1 鹽酸與50 mL0.55 mol·L-1 NaOH溶液反應為例)t1—起始溫度,t2—終止溫度。ΔH =- kJ·mol-1n(H2O)(m1+m2)×4.18×(t2-t1)×10-33.測定步驟:絕熱裝置的準備量取反應物測反應前溫度混合反應物測反應后溫度重復實驗3次減少熱量損失用一個量筒量取50 mL 0.5mol/L鹽酸,用另一個量筒量取50 mL 0.55mol/L 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并用溫度計分別測量鹽酸的溫度T1,NaOH溶液T2。然后取平均值,記為初始溫度t1把溫度計和環形玻璃攪拌棒放入小燒杯的鹽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燒杯。用環形玻璃攪拌棒輕輕攪動溶液。待溫度不再上升時,讀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t2,記為終止溫度。減少實驗誤差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4.數據處理實驗次數 反應物的溫度/℃ 反應前體系的溫度 反應后體系的溫度 溫度差鹽酸 NaOH溶液 t1/℃ t2/℃ t2-t1/℃1235.中和熱測定的注意事項: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①實驗中要用強酸、強堿稀溶液②操作動作要快,盡量減少熱量的損失,使用絕熱裝置,避免熱量散發到反應體系外。③測量鹽酸的溫度后,要將溫度計上的鹽酸沖洗干凈,再測量NaOH溶液的溫度,避免酸、堿在溫度計的表面反應放熱而影響測量結果④讀取中和反應的溫度(t2)是反應混合液的最高溫度。⑤測定中和熱不能用弱酸或弱堿,因弱酸、弱堿電離時吸收熱量而使測量數值偏低。⑥中和熱的數值是57.3kJ·mol-1,測定時與強酸、強堿用量無關。5.中和熱測定的誤差分析:=- kJ·mol-10.0250.418(t2-t1)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ΔH =- kJ·mol-1n(H2O)(m1+m2)×4.18×(t2-t1)×10-3①量取溶液體積不準確②溫度計讀數有誤。③實驗過程中有液體濺出。④酸堿混合時動作緩慢。⑤隔熱操作不到位,致使實驗過程中熱量損失。⑥測過鹽酸后的溫度計未用水清洗立即去測堿溶液的溫度。測量有誤差,中和熱值不變2.焓(H ):是一個與內能有關的物理量。內能受溫度、壓強和物質的聚集狀態等影響。3.焓變( H ): H= H生成物- H反應物單位: kJ/mol 或 kJ mol-1等壓條件下,反應熱等于焓變。反應熱 焓與焓變1.反應熱:在等溫條件下,化學反應體系向環境釋放或從環境吸收的熱量,稱為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反應熱與焓變4.焓變與放熱反應吸熱反應的關系① H = ∑H生成物- ∑H反應物 H >0 吸熱反應 H <0 放熱反應② H = ∑E反應物- ∑E生成物 H >0 吸熱反應 H <0 放熱反應微觀:宏觀:反應物的總能量高生成物的總能量低生成物的總能量高反應物的總能量低能量﹢﹢能量放熱反應 H <0吸熱反應 H >0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過程焓(H )反應過程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焓(H )化學反應的過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貯存”或“釋放”的過程∑H (反應物)> ∑H(生成物)∑H (反應物)< ∑H(生成物)宏觀: H = E1 - E2﹥0反應吸熱 E2 E1 E2 E1鍵斷裂吸收的能量Et E2鍵生成釋放的能量 H = E1 - E2﹤0反應放熱 E1Et舊鍵斷裂所需總能量與新鍵形成所需總能量的相對大小微觀:HHHHClClClClClHClH436KJ/mol能量243KJ/mol能量431KJ/mol能量431KJ/mol能量鍵斷裂鍵斷裂鍵形成鍵形成++圖1-5 H2(g)+Cl2(g)=2HCl(g)的能量變化示意圖H2(g) + Cl2(g) = 2HCl(g)吸收能量243KJ吸收能量436KJ放出能量431KJ放出能量431KJ H = E1 - E2 =(243+436)kJ/mol—2×431kJ/mol = -183kJ/mol﹤0放熱反應E E1 E2t E1鍵斷裂吸收的能量 E2鍵生成釋放的能量化學反應特征及能量變化原因化學反應新物質生成原子重新組合宏觀微觀物質變化能量變化舊鍵的斷裂新鍵的生成吸收能量釋放能量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算一算(1)依據信息估算2 mol H2(g) 和1 mol O2(g) 反應生成2 mol H2O(g) 的反應熱 H=?2H2O24H2O2H2O1 mol H2(g)中的H-H鍵斷裂吸收436 kJ能量1 mol O2(g)中的化學鍵斷裂吸收498 kJ能量形成H2O(g)中1 mol H-O鍵釋放463.4 kJ能量2H2(g) + O2(g) 2H2O(g) H=? H(估算)= ∑E (反應物鍵能)-∑E (生成物鍵能)=2×436 kJ/mol+498 kJ/mol-4×463.4 kJ/mol= 483.6 kJ/mo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