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人教版 高二年級選擇性必修二第一節第1課時 反應熱 焓變第一章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一新課導入5月7日11時2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發射的海王星01星、智星一號C星、寬幅光學衛星和高分視頻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液氫-液氧煤油-液氧火箭發動機一般選用化學推進劑,它是由燃料和氧化劑組成的,反應后產生高溫氣體用于火箭推進。新課導入放熱反應新課導入假如你是火箭設計工程師,如何確定需要多少燃料?火箭發射需要多少能量?一定量的燃料充分燃燒時釋放多少能量?定量地描述化學反應過程中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環境體系:被研究的物質系統熱量一、體系與環境向試管中加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環境:與體系相互影響的其他部分體系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及發生的反應試管、空氣等在__________下,化學反應體系向環境釋放或從環境吸收的______,稱為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簡稱_________。體系環境熱量等溫:反應前后_______的溫度相等。二、反應熱等溫條件熱量反應熱體系Q: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m:反應混合液的質量。c:反應混合液的比熱容。Δt:反應前后溶液溫度的差值三、中和反應熱的測定【反應原理】放出熱量,體系溫度不變阻止熱量傳遞體系溫度改變Q = mcΔt三、中和反應熱的測定29.5 ℃29.5 ℃32.9 ℃32.1 ℃29.4 ℃28.4 ℃29.6 ℃29.4 ℃33.1 ℃29.5 ℃28.9 ℃29.5 ℃3.4 ℃3.2 ℃3.6 ℃3.4 ℃三、中和反應熱的測定教材P5= 56.8 kJ1.42 kJ0.025Qn=n酸=0.025moln堿=0.0275mol三、中和反應熱的測定m = V酸 ρ酸+V堿 ρ堿V酸=V堿 =50 mL為了計算方便,可近似認為實驗所用酸、堿稀溶液的密度與水的相同,并忽略量熱計的比熱容ρ酸=ρ堿=1 g/cm3c=4.18 J/(g·℃)Δt=3.4 ℃Q = mcΔt = 4.18 ×10-3 ×(50+50)×3.4 kJ = 1.42 kJn水=0.025mol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量為兩杯口相平,可使蓋板把杯口盡量蓋嚴,從而減少熱量損失;填碎紙條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熱量損失。1.大、小燒杯放置時,為何要使兩杯口相平?填碎泡沫塑料(或碎紙條)的作用是什么?2.為什么不用環形鐵攪拌棒?①鐵與鹽酸之間會發生反應;②鐵的導熱性好,會造成熱量的損失。思考探究3.溫度計上的酸為何要用水沖洗干凈?沖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燒杯?若不沖洗,溫度計上殘留的酸會和堿發生中和反應,而使熱量散失;沖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燒杯,若倒入,會使溶液的總質量增加,而導致實驗結果誤差。思考探究4.實驗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質的量比為何不是1∶1而是NaOH過量?為了保證鹽酸完全被NaOH中和不宜用鹽酸過量:因為在空氣中鹽酸相對堿穩定,堿極易與空氣中CO2反應,故如果鹽酸過量,此時所用的堿很難保證完全與HCl反應。①使用比較精確的溫度計讀出溫度變化②需要保溫裝置,保證反應過程中,不與外界發生熱交換③攪拌器攪拌,保證溶液混合均勻思考探究為了提高測定的準確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溫杯式量熱計大量實驗測得,在25℃和101kpa下,強酸稀溶液與強堿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57.3kJ的熱量弱酸弱堿稀溶液,因為電離吸熱,故生成1molH2O放熱 < 57.3 kJ強酸強堿濃溶液,因為稀釋放熱,故生成1molH2O放熱 >57.3 kJ拓展補充內能是體系內物質的各種能量的總和其受溫度、壓強和物質的聚集狀態等影響化學反應前后體系的內能(符號為U)發生了變化。放熱反應吸熱反應化學反應為什么會產生反應熱?思考探究 H= H生成物- H反應物單位: kJ/mol 或 kJ mol-1等壓條件下,反應熱等于焓的變化量,簡稱焓變在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化學反應通常是在等壓條件下進行的。為了描述等壓條件下的反應熱,科學上引入了一個與內能有關的物理量——焓(符號為H)四、焓與焓變 H=∑H(生成物)- ∑H(反應物) H <0 H >0放熱反應吸熱反應H反應物生成物反應物生成物H∑H (反應物)> ∑H(生成物)∑H (反應物)< ∑H(生成物)四、焓與焓變1.宏觀分析斷鍵吸收679 kJ/mol成鍵釋放862 kJ/molH2(g) + Cl2(g)= 2HCl(g) H=? H= 183 kJ/mol四、焓與焓變2.微觀分析吸收能量679 kJ釋放能量862 kJ H= 183 kJ/mol四、焓與焓變2.微觀分析 H=∑E (反應物鍵能)-∑E (生成物鍵能) H(估算)= ∑E (反應物鍵能)-∑E (生成物鍵能)= 2×436 kJ/mol+498 kJ/mol-4×463.4 kJ/mol= 483.6 kJ/mol2H2O24H2O2H2O1 mol H2(g)中的H-H鍵斷裂吸收436 kJ能量1 molO2(g)中的化學鍵斷裂吸收498 kJ能量形成H2O(g)中1 molH-O鍵釋放463.4 kJ能量2H2(g) + O2(g) = 2H2O(g) H=?思考探究= 946 kJ/mol + 3×436 kJ/mol - 6×391 kJ/mol= -92 kJ/mol H(估算) =∑E (反應物鍵能)-∑E (生成物鍵能)斷開 1 mol H-H鍵、1 mol N-H鍵、1 mol N N鍵所需能量分別是436 kJ、391 kJ、946 kJ,則1 mol N2(g)轉化為NH3(g)時的反應熱是多少?N2(g) + 3H2(g) 2NH3 (g) H= 思考探究反應熱 焓變 焓概念 在等溫條件下,化學反應體系向環境釋放或從環境吸收的熱量 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焓與反應物的總焓之差 物質所具有的能量符號 ΔQ ΔH H單位 kJ/mol 數值 正值表示反應吸熱;負值表示反應放熱 只有正值聯系 反應熱=焓變(等壓);ΔH=H(生成物)-H(反成物) 注意 焓變、焓、反應熱代表的意義不同。 任何化學反應都有反應熱。 物質三態之間變化的焓變不能叫反應熱,反應熱是化學反應的焓變。1.下列變化為放熱的化學反應的是( )A.H2O(g) = H2O(l) ΔH=-44.0 kJ/molB.2HI(g) = H2(g)+I2(g) ΔH=+14.9 kJ/molC.形成化學鍵時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學反應D.能量變化如圖所示的化學反應D課堂練習2.氫氣在氧氣中燃燒,在反應中破壞1molH-H鍵消耗的能量為Q1kJ,破壞1molO = O鍵消耗的能量為Q2kJ,形成1molH-O鍵釋放的能量為Q3kJ。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 2Q1 + Q2 > 4Q3 B. 2Q1 + Q2 < 4Q3C. Q1 + Q2 < Q3 D. Q1 + Q2 = Q3B課堂練習3、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結構如圖所示,已知以下鍵能(kJ/mol):P-P:198,P-O:360,O=O:498 則反應P4(白磷)+3O2= P4O6的反應熱△H為( )A.-1638kJ/mol白磷P4O6B.+1638kJ/molC.-126kJ/molD.+126kJ/molA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