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知識點歸納1、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的71%,約29%的陸地被海洋包圍著。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2、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3、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4、根據巖石的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5、地殼在不斷地運動,地球內部的巖漿在不停地涌動,有時會通過地震和火山噴發讓我們感受到。6、在地球的三個圈層中,地殼最薄,地核最厚。7、地殼運動是地震發生的原因,地震給地表帶來的改變是劇烈的。8、大風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礫石,這便形成了戈壁灘。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沙漠。9、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10、保護環境、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可以減少土地的損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