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教科科學四年級上冊4.彈簧測力計第三單元 運動和力學習目標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作的,彈簧的伸長特征與橡皮筋相似;力的單位是牛頓。2.認識彈簧測力計的基本結構;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3.發展進一步研究力的興趣;樹立細致、有步驟工作的態度;體會到不同測量工具可以解決不同的現實問題;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物體的重力。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彈簧測力計、鉤碼、用于測量重力的物體。學生準備:橡皮筋、曲別針、硬紙板、鉛筆、尺子、學生活動手冊。復習導入哪些力可以讓小車運動起來?拉力反沖力彈力問題導入研究運動和力時,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你知道哪種工具能測量出力的大小嗎?彈簧測力計看一看,彈簧測力計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提環指針刻度板彈簧掛鉤想一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提環指針刻度板彈簧掛鉤當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受力時,彈簧伸長,產生彈力。標明力的刻度值。指示出力的大小。掛被測量的物體。用力慢慢地拉掛鉤,看彈簧會怎么變化 用力慢慢拉彈簧,可以看到彈簧隨著拉力的變大逐漸伸長;拉力慢慢減小彈簧逐漸縮短。指針又會怎么移動?指針跟著彈簧上下移動。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越大,伸長越長;受力越小,伸長越短”的原理來測量力的大小的。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刻度,弄清楚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測量多大的力。每一小格:0.1N每一大格:0.5N最大測量值:5.0N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不同類型的彈簧測力計條形盒測力計平板測力計圓筒測力計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用于測量重力的物體。你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嗎?測量步驟總結第一步:指針調零。第二步:估測物體重力。第三步:用掛鉤勾住物體。第四步:慢慢提起測力計。第五步:待穩定后,平視著讀出示數。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怎樣估測物體重力呢?用手拉一拉彈簧測力計,分別使指針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怎樣用測力計測量特別輕或超過量程的物體呢?一袋石頭一個墊圈測量記錄物體名稱 估測力的大小 實測力的大小表1: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拉力的大小記錄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這些彈力是怎么產生的?撐桿是借助桿子彎曲后產生的彈力,而海綿墊在受到壓力變形后也會產生向上的彈力。撐桿跳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這些彈力是怎么產生的?健身球的彈力是由橡膠及球內空氣受壓后產生的。健身球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這些彈力是怎么產生的?跳板是利用長板受壓彎曲后產生的彈力,將人彈起。跳板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這些彈力是怎么產生的?蹦床是由網面及四周的彈簧受力變形后產生彈力使上面的人高高彈起的。蹦床請用橡皮筋、硬紙板、曲別針制作一個測力計。怎樣標刻度呢?課堂總結彈簧測力計構造使用注意原理彈簧受力大,伸長長。調零、平視、量程提環、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小試牛刀力的單位是_______,簡稱_______,用符號_______表示。牛頓牛N小試牛刀運動員撐桿跳的過程中利用了彈力。 ( )√小試牛刀右圖彈簧測力計所指示的讀數是( )。A.3.3NB.4.4NC.3.6NC本課結束,及時復習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彈簧測力計》教學設計課題名 彈簧測力計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2)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作的,彈的伸長特征與橡皮筋相似。 (3)力的單位是牛頓。 2.科學探究目標 (1)認識彈簧測力計的基本結構。 (2)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3.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進一步研究力的興趣。 (2)樹立細致、有步驟工作的態度。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體會到不同測量工具可以解決不同的現實問題。 (2)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物體的重力。教學重點 知道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作的。教學難點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彈簧測力計、鉤碼、用于測量重力的物體。 學生準備:橡皮筋、曲別針、硬紙板、鉛筆、尺子、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提問:哪些力可以讓小車運動起來? 學生思考并發言。 教師結合圖片小結:拉力、反沖力和彈力。 教師談話:研究運動和力時,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你知道哪種 工具能測量出力的大小嗎?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引出彈簧測力計。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先引導用戶復習回答有哪些力可以使小車動起來,再順勢引 出如何測量力的大小的話題,從而帶出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 探索新知 (一)認識彈簧測力計 1.教師布置任務:看一看,彈簧測力計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并嘗試說出它的構成。 教師小結:彈簧測力計主要由提環、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這幾個部分構成。 2.教師提問:想一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思考并發言。 教師小結: ①提環可以當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②受力時,彈簧伸長,產生彈力。 ③指針指向刻度。 ④刻度板指示力的范圍。 ⑤掛鉤掛被測物體。 3.教師提問:用力慢慢地拉掛鉤,看彈簧會怎么變化 學生思考并發言。 教師小結:用力慢慢拉彈簧,可以看到彈簧隨著拉力的變大逐漸伸長; 拉力慢慢減小彈簧逐漸縮短。 教師追問:在這過程中,指針又會怎么移動?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指針跟著彈簧上下移動。 4.教師講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越大,伸長越長;受力越小,伸長越短”的原理來測量力的大小的。 5.教師繼續布置觀察任務: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刻度,弄清楚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測量多大的力。 教師結合圖示講解:力的單位是牛頓,每一小格代表0.1N,每一大格代表0.5N,最大測量值5N。 6.教師科普不同類型的彈簧測力計。 【設計意圖】 第一個環節是初步認識彈簧測力計,通過觀察活動,認識彈測力計的基本構造、當掛鉤受力時指針的變化情況、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情況等,初步感知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 1.教師布置任務: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介紹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用于測量的物體。 教師提問:你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嗎? 2.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 3.教師小結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步驟: 第一步:指針調零。 第二步:估測物體重力。 第三步:用掛鉤勾住物體。 第四步:慢慢提起測力計。 第五步:待穩定后,平視著讀出示數。 3.教師追問:你會怎樣估測物體重力呢? 學生思考并發言。 教師點撥:用手拉一拉彈簧測力計,分別使指針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4.教師提問:怎樣用測力計測量特別輕或超過量程的物體呢? 舉例:比如說想要測量一個墊圈的重力和一個石頭的重力。 學生思考并發言。 5.學生觀看視頻,了解測量的方法,教師重點點撥兩種思維方式。 6.學生分組完成物體的測量任務,并完成記錄表。 教師邀請學生分享各組的測量結果。 【設計意圖】 第二個活動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教師引導學生在測量的體驗中認識使用的注意事項,認識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性來測量力的大小。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單位量感,發展估測能力,同時也是對測量和讀數能力的培養。 (三)拓展 1.教師提問: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這些彈力是怎么產生的? 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現象和所學知識說說。 教師補充四種體現彈力的地方:撐桿跳、健身球、跳板、蹦床,及其原理。 2.教師布置任務:請用橡皮筋、硬紙板、曲別針制作一個測力計。 點出特別的問題:怎樣標出刻度呢? 學生觀看視頻——自制簡易彈簧測力計。 課后可以繼續制作。 【設計意圖】 此環節偏向應用,一是引導學生初步建立“彈力”的概念,把對橡皮筋和彈簧被拉伸產生的彈力遷移到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二是通過自制簡易彈簧測力計鞏固彈簧測力計的知識。課堂總結 教師提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的知識? 學生交流并回顧。 教師小結: 我們從構造、原理、使用步驟等角度認識彈簧測力計。 【設計意圖】 通過師生提問互動的形式,學生回顧并了解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填空題:力的單位是_______,簡稱_______,用符號表示。 答案:牛頓、牛、N 2.判斷題:運動員撐桿跳的過程中利用了彈力。( ) 答案:√ 3.右圖彈簧測力計所指示的讀數是( )。 A.3.3N B.4.4N C.3.6N 答案:C教學反思 本次四年級科學課《彈簧測力計》的教學,整體上達到了預期目標,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優點方面,通過生動的實驗和講解,學生成功理解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并掌握了彈簧測力計的基本原理和結構。學生能夠獨立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對力的單位牛頓也有了初步認識。同時,學生對研究力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形成了細致、有步驟的工作態度。 然而,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學生對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步驟掌握不夠熟練,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此外,對于彈簧測力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生理解得還不夠深入,未能充分體會到不同測量工具解決不同問題的價值。 針對這些不足,我將在未來的教學中增加更多實踐環節,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親手操作彈簧測力計。同時,我也會引入更多生活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彈簧測力計的實際應用價值。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我相信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目標】教科版 科學 四上 3.4《彈簧測力計》教案(表格式+教學反思).docx 使用彈簧測力計 (一).mp4 使用彈簧測力計 (二).mp4 教科版 科學 四上 3.4《彈簧測力計》課件.pptx 自制彈簧測力計.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