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3張PPT)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同步教學課件第五單元 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整理與提升1.識記質量守恒定律,理解其中的含義,并能熟練運用。2.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3.能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相關計算。學習目標: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知識體系: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1.概念: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適用范圍:化學變化。3.應遵守的原因:“原子三不變”(種類不變、數目不變、質量不變)。4.應遵守的原因:“原子三不變”(種類不變、數目不變、質量不變)。5.應用:求物質的質量、判斷物質的元素組成、推斷物質的化學式。1.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2.意義:①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②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③各物質之間的微粒個數比。3.正確書寫:①寫化學式(利用化合價);②配平(最小公倍數法和觀察法);③標條件、箭頭。4.計算步驟(注意規范書寫格式)。實驗一: 銅和氧氣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裝置]起緩沖作用,防止塞瓶內氣體因受熱膨脹沖開橡膠[實驗過程]①將銅粉平鋪于錐形瓶的底部,把上端系有小氣球的玻璃導管插入單孔橡膠塞,用橡膠塞塞緊錐形瓶口;②將裝置放在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1;一、質量守恒定律1、質量守恒定律探究③再將錐形瓶置于陶土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實驗現象;④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待裝置冷卻后再次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2[實驗現象]固體由紅色逐漸變為黑色;玻璃管上端的小氣球先脹大,后縮小;反應前后的質量 m1=m2[文字表達式][實驗分析]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銅,反應前的總質量來源于裝置、裝置內的空氣和銅粉,反應后的總質量來源于裝置、裝置內除消耗的氧氣外的空氣和氧化銅。[實驗結論]參加反應的氧氣和銅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生成的氧化銅的質量。實驗二:鐵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裝置][實驗過程]①在錐形瓶中加入用砂紙打磨干凈的鐵絲,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硫酸銅溶液的小試管,塞好橡膠塞;②將裝置放在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1;實驗二:鐵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裝置][實驗過程]①在錐形瓶中加入用砂紙打磨干凈的鐵絲,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硫酸銅溶液的小試管,塞好橡膠塞;②將裝置放在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1;③取下錐形瓶并將其傾斜,使小試管中的硫酸銅溶液進入錐形瓶,觀察實驗現象④反應一段時間后再次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2[實驗現象]鐵絲表面覆蓋了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反應前后的質量m1=m2)[文字表達式][實驗分析]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前的總質量來源于裝置、硫酸銅溶液和鐵絲,反應后的總質量來源于裝置、硫酸亞鐵溶液和銅。[實驗結論]參加反應的鐵和硫酸銅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銅和硫酸亞鐵的質量總和 。2、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1).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理解:①.質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質量守恒,其它方面如體積等不一定守恒。②.是指“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不包括在內。③.“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應當包括生成的各種物質,如沉淀、氣體等。④.“反應生成的物質”僅指該反應過程中新生成的物質質量,在反應之前已經存在的質量無關。實驗三: 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裝置]3、質量守恒定律的驗證實驗[實驗現象] ①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泡;②天平指針向右偏.[文字表達式][實驗分析] 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使天平左右兩邊質量不相等.實驗四: 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裝置][實驗現象]①劇烈反應,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②反應前后物質質量不相等.[文字表達式][實驗分析] 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沒有計算在內,使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不相等.1、根據實驗三和實驗四,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實驗結果。2、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會出現什么實驗結果?即時理解【解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是由于反應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緣故。【解析】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會發現天平保持平衡。小結:若選擇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來證明質量守恒定律,則反應一定要在密閉容器內進行。化學反應是原子重新組合生成其他物質的分子的過程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總質量沒有改變質量守恒4、質量守恒的原因:化學反應中的“變”與“不變”①從微觀上看不發生改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發生改變的是___________.②從宏觀上看不發生改變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發生改變的是____________.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原子質量分子種類物質質量總和元素的種類物質的種類元素質量5、質量守恒定律總結歸納:經典例題例1.利用天平及下列物品(必要時還可用燃著的酒精燈),能夠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解析】做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時,選用藥品和裝置應考慮:①要發生化學變化;②如果有氣體參加反應,或有氣體生成,應該選用密閉裝置。A、C、D項有氣體參加反應或有氣體生成,且裝置不密閉,不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B例2.關于質量守恒定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煤燃燒化為灰燼,質量減小,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24 g鎂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0 g氧化鎂,實際消耗空氣的質量為16 gC.10 g冰受熱熔化成10 g水,符合質量守恒定律D.通過化學變化,只能改變世界上物質的種類,不能改變物質的總質量【解析】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A錯誤;24 g鎂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0 g氧化鎂,實際消耗“氧氣”的質量為16 g,而不是“空氣”,B錯誤;冰熔化成水屬于物理變化,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C錯誤。D例3.化學反應前后一定發生變化的是( )A.原子數目 B.分子數目C.物質種類 D.物質的總質量【解析】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反應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不變。所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物質的種類、分子的種類一定發生變化;分子數目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也可能不變。C例4.小青和同學們一起完成了氫氣燃燒的實驗,并繪制了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請你和她們討論下列問題:(1)圖中①的微觀實質是 ,②的微觀實質是 。 (2)圖中方框內表示純凈物的是 (填字母序號)。 【答案】(1)每個氫分子分解成2個氫原子,每個氧分子分解成2個氧原子(或氫分子分解成氫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每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水分子(或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水分子) (2)C【解析】(1)由圖示可知,圖①中氫分子分解成氫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圖②是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了水分子;(2)圖中方框內只有C是由同種分子構成的屬于純凈物,C + O2 ═══ CO2點燃4P + 5O2 2P2O5點燃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化學反應具有哪些優點呢?(1)表示出了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組成。(2)表示出了反應進行所需要的條件。(3)表示出了質量守恒定律,很明顯地看到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沒有發生變化。把“質”和“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質”“量”各粒子的相對數量關系1. 用化學式來表示_________ 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化學反應二.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和讀法2.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1).表明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2).表明反應物和生成物間的質量比。如: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12 : 32 : 44如: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C + O2 ══ CO2點燃(3).從微觀上看,還能表示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微粒個數比。如:每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在點燃時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C + O2 ══ CO2點燃小結: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①表示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②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________;③表示各物質粒子間的相對________。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質量比數量關系表示反應物、生成物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表示反應條件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的粒子數比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或提供的信息)歸納:3. 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化學方程式應該怎么讀?化學方程式能直觀地反映出化學反應中“質”和“量”的變化及關系,其讀法有異于數學中的方程式。“+”讀成“和”;“═══”讀成“生成”,不能讀成“等于”。下面以磷燃燒為例:4P + 5O2 2P2O5點燃(1)宏觀讀法: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2)微觀讀法:每4個磷原子在點燃條件下能與5個氧分子完全反應,生成2個五氧化二磷分子。(3)質量讀法:每124份質量的磷在點燃的情況下,能與160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284份質量的五氧化二磷。經典例題例5.對于化學反應:4P+5O2====2P2O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參加反應的物質是磷和氧氣 ②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③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 ④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 ⑤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⑥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不變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解析】①項,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物質是磷和氧氣,故①正確;②項,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分子數目可能發生變化,該反應前有5個氧分子,反應后有2個五氧化二磷分子,分子總數發生了變化,故②錯誤;③項,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前是磷元素和氧元素,反應后也是磷元素和氧元素,故③正確;④項,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不變,故④正確;⑤項,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前氧氣和磷的質量和等于反應后五氧化二磷的質量,故⑤正確;⑥項,反應前兩種單質的化合價為0,反應后磷元素化合價為+5,氧元素化合價為-2,化合價發生了變化,故⑥錯誤;綜上所述,①③④⑤項正確,故D符合題意。故選:D.D點燃例6.一定條件下,密閉容器中發生了某一化學反應,涉及的物質為甲、乙、丙、丁,如圖為各物質在反應前和反應后某時刻的質量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x的值是31B. 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可能為7:11C. 丁可能為單質D. 反應中消耗甲和乙的質量比為7:4【詳解】由圖中數據分析可知,反應后甲的質量減少了20 g-13 g=7 g,故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為7 g;同理可以確定乙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乙的質量為20 g-16 g=4 g;反應前后丙的質量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為無關雜質;由質量守恒定律知,丁應是生成物,且生成丁的質量為7 g+4 g=11 g,故x的數值為20+11=31,故A正確;A 例7.化學方程式:S+O2=====SO2所表示的意義是( )①硫黃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硫②1個硫原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硫分子③每32份質量的硫和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64份質量的二氧化硫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解析】①從質的方面描述了該化學方程式的意義;②從微觀方面描述了該化學方程式的意義;③從量的方面描述了該化學方程式的意義。B點燃例8.如圖是汽車尾氣催化轉換器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據此回答:(1)反應前后圖中涉及的化合物共有__種。(2)參加反應的物質分子個數比為________。(3)由圖中你還可以獲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條即可)。【答案】(1)3 (2)1∶1 (3)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或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或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等,合理即可)【解析】由圖中信息可知,汽車尾氣主要為NO和CO,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表示兩個NO分子與兩個CO分子反應,通過C、N、O原子的重新結合,形成了一個N2分子和兩個CO2分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為:2NO+2CO==N2 + 2CO2.(1)反應前后圖中涉及的化合物有NO、CO、和 CO2共有3種;(2)從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1;(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由圖中可以獲得的信息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等;1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絕不能憑空臆想、臆造不存在的物質和反應。2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等號兩邊各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必須相等。1.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三. 化學方程式書寫左 (短線連接) 右反應物化學式 生成物化學式PP2O5+O2524點燃以書寫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例: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1)寫:根據事實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中間用短橫線相連.P + O2 P2O54P + 502 2P205點燃(2)配:配平化學方程式,并檢驗(就是等號兩邊各種原子的數目必須相等)4P + 502 2P2O5(3)等:將短橫線改寫成 “ ”4P +502 2P205(4)標:標明反應發生條件以及生成物狀態“↑ ”或“↓ ”(5)查:檢查化學式是否寫錯,化學方程式是否配平,條件和物質狀態標注是否標了,標了是否恰當。如何配?要注意什么?3.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化學方程式的原理:配平化學方程式就是在化學式前面配上適當的計量數,使式子(短線)左、右兩邊的每一種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體現質量守恒定律。(2).配平時應該注意三點:a.不得更改化學式。b.化學計量數不能為分數。c.化學計量數互為最簡整數比。(3).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①觀察法S + O2 SO2點燃C + O2 CO2點燃C + O2 CO點燃22H2O H2 + O2通電22這種方法對一些簡單的方程式很有效,湊數進行配平。②最小公倍數法P + O2 P2O5P + 5O2 2P2O5最小公倍數除以化學式中該原子的個數,把得到的數字寫到化學式前面。在O2前面配上計量數5,在P2O5前面配上計量數24P + 5O2 2P2O5再配平其他原子。前后磷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4,在P前面配上計量數4P + O2 P2O5反應前后原子數最多的原子找出關鍵元素(是O)。反應前、后該(氧)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10CO + O2 CO2③奇數配偶法找出關鍵元素(是O):反應前、后某元素出現次數最多,并且短線兩邊該原子總數為一邊奇數、一邊偶數。把奇數配成偶數。(優先考慮×2)再配平其它原子和氧原子,短線變等號。CO + O2 CO22CO + O2 CO222反應前后原子數最多的原子化學反應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發生,因此,需要在化學方程式中注明反應發生的條件。如把點燃、加熱(常用“△”號表示)、催化劑等,寫在等號的上方。注意:點燃≠燃燒≠加熱≠高溫4. 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1).只有生成物中有氣體時(反應物中沒有氣體),在氣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標注“↑”。如寫出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化學反應方程式2++CuSO4NaOHCu(OH)2Na2SO4如:寫出水通電分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2). 溶液中的反應 ,只有生成物中有難溶的固體物質時(反應物無不溶性固體),在固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標注“↓”。2H2O 2H2 + O2通電(3). 如果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氣體,氣體生成物就不需注“ ”號,如:(4). 溶液中的反應如果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體,固體生成物也不需注“ ”號,如:S+O2 SO2點燃C+O2 CO2點燃Fe+CuSO4 Cu+FeSO4經典例題例9.如圖是氫氣在點燃的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水的微觀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圖示的化學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C.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改變D.圖中反應前后分子個數比為2∶1∶2【解析】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另一種新物質,屬于化合反應,選項說法正確; B.該反應是在點燃的條件下進行,選項說法錯誤; C.在反應前,氫元素與氧元素存在于單質中,化合價均為0,而在反應后,氫元素與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氫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即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改變,選項說法正確;D.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圖中反應前后氫分子、氧分子、水分子個數比為2:1:2,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B點燃例10.配平化學方程式時,所配化學計量數是否正確的依據是反應前后 ( )A.各化學式前化學計量數之和是否相等B.元素的種類是否相同C.各種物質的狀態是否相同D.各種元素的原子總數是否相等【解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配平的實質是化學方程式兩邊的化學式前配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使化學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故選:D。D 例11.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Mg+O2 MgO2 B.4Fe+3O2 2Fe2O3C.2P2O5 4P+5O2 D.2HgO 2Hg+O2↑【解析】A、該化學方程式氧化鎂的化學式書寫錯誤,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Mg+02 2MgO,故選項錯誤;B、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正確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 Fe3O4,故選項錯誤; C、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 4P+5O2 2P2O5,故選項錯誤; D、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故選項正確;故選:D。D例12.如圖是汽車尾氣催化轉換器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據此回答:(1)反應前后圖中涉及的化合物共有__種。(2)參加反應的物質分子個數比為________。(3)由圖中你還可以獲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條即可)。【答案】(1)3 (2)1∶1 (3)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或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或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等,合理即可)【解析】由圖中信息可知,汽車尾氣主要為NO和CO,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表示兩個NO分子與兩個CO分子反應,通過C、N、O原子的重新結合,形成了一個N2分子和兩個CO2分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為:2NO+2CO==N2 + 2CO2.(1)反應前后圖中涉及的化合物有NO、CO、和 CO2共有3種;(2)從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1;(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由圖中可以獲得的信息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等;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和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比是一個定值。四.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1).化學方程式中物質的實際質量之比等于相對質量之比。(2).化學方程式中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為定值。(3).在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在數值上等于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與其化學計量數的乘積之比。1.計算依據2. 依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即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么?其次,要弄清楚化學反應的原理,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明確題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定量關系,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第四,將上述關系列成比例式求解;最后,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無誤后,簡明地寫出答案。例:工業上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1.2 t氧化鈣,需要碳酸鈣多少噸 解:設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 CaO+CO2↑10056x11.2tx = 20t答:需要碳酸鈣20t。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的步驟和書寫格式⑴設未知量⑵寫化學方程式⑶標出相關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相對分子質量乘積、已知量、未知量⑷列比例式⑸求出未知數⑹寫出簡明答語⑴設未知量⑵寫化學方程式⑶標出相關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相對分子質量乘積、已知量、未知量⑷列比例式求出未知數⑸答簡明寫出答案未知量不帶單位方程式要配平數據與物質的化學式要對齊,已知量要帶單位進行運算答案要帶單位4.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的步驟和注意事項例13.黑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其主要反應為2KNO3+3C+SK S+X↑+3CO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化學式為2NB.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C.該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均未改變D.參加反應的碳、硫質量比為9:8【解析】A、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應前鉀、氮、氧、碳、硫原子個數分別為2、2、6、3、1,反應后的生成物中鉀、氮、氧、碳、硫原子個數分別為2、0、6、3、1,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每個X分子由2個氮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N2,故選項說法錯誤。B、該反應的反應物是三種,不符合“一變多”的形式,不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C、反應物和生成物是均含有單質,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D、參加反應的碳、硫質量比為(12x3): 32=9:8,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D 經典例題例14.在化學反應 A+B2═2C 中,已知 20g A 和足量 B2 充分反應后,生成 30g C.已知 B 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16,則 C 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A.20 B.32 C.48 D.96【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 20gA 和 B2 充分反應生成 30gC 時參加反應的 B2 質量應為 30g﹣20g=10g;設 C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x,則A+B2=2C32 2x10g 30gx=48故選:C。C 例15、15.5克紅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 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是多少克 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為35.5g124 28415.5g x解:設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為x。答:需要氯氣的質量為3550g,生產氯化氫的質量為3650g解:設需要氯氣的質量為x,生產氯化氫的質量為y。2 71 73100g x y例16、已知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氣體,燃燒100g氫氣需要氯氣多少克?生成氯化氫多少克?課堂小結:我們復習以下內容,你掌握了嗎?1.復習質量守恒定律,并用之解釋一些常見的化學變化中的質量關系,知道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守恒的原因。2.學會書寫化學方程式及明了化學方程式的含義。3.學會了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你學會了嗎?1.下列敘述完全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結成冰前后,質量保持不變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 mLC.在100 g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30 g過氧化氫和70 g水D.1.2 g碳與3.2 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詳解】水結成冰為物理變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水和乙醇混合為物理變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在100 g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30 g過氧化氫和70 g水,不涉及化學變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D 提優訓練2.某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為A、B,生成物為C、D,若參加反應的A、B的質量分別為6 g、24 g,生成D的質量為9 g。則生成C、D的質量比為 ( )A.10∶3 B.7∶3 C.5∶3 D.2∶3【解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C和D的質量之和,則生成C的質量為6 g+24 g-9 g=21 g,故生成C、D的質量比為21 g∶9 g=7∶3。B 3.鐵絲在裝滿氧氣的密閉容器中燃燒,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質總質量變化的是( )【解析】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由質量守恒定律知,參加反應的鐵和氧氣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Fe3O4的質量,因此容器里所盛物質總質量不變。故選C。C4.不能從以下兩個化學方程式中獲取的信息是 ( )反應①:2H2O2=====2H2O+O2↑反應②:2KMnO4=====K2MnO4+MnO2 +O2↑A.反應①和反應②都有氣體生成B.反應①和反應②是在不同條件下進行的C.反應①和反應②都放出熱量D.反應①和反應②的反應物中都含氧元素【解析】A、有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①和反應②都有氣體氧氣生成,故A正確;B、有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①和反應②是在不同條件下進行的,故B正確;C、根據化學方程式不能判斷是否放熱,故C錯誤; D、有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①和反應②的反應物中都含氧元素,故D正確。C MnO2△5.某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為A、B,生成物為C、D,若參加反應的A、B的質量分別為6 g、24 g,生成D的質量為9 g。則生成C、D的質量比為 ( )A.10∶3 B.7∶3 C.5∶3 D.2∶3【解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A和B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C和D的質量之和,則生成C的質量為6 g+24 g-9 g=21 g,故生成C、D的質量比為21 g∶9 g=7∶3。B 6.對化學方程式“C+O2 CO2”的讀法錯誤的是( )A.在點燃條件下,碳加氧氣生成二氧化碳B.在點燃條件下,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在點燃條件下,每1個碳原子與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D.在點燃條件下,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解析】A、在反應中“十”讀作“和”,“=”讀應作“生成”,故選項讀法錯誤.B、該反應可讀作:在點燃條件下,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選項讀法正確。C、微觀上,在點燃條件下,每1個碳原子與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故選項讀法正確。D、該反應可讀作:在點燃條件下,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故選項讀法正確。故選:A。A7.下圖形象地表示某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分子及其數目的變化,其中 , 和 ,分別表示A、B、C三種不同的分子,該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A、4∶1∶3 B、3∶1∶2 C、4∶1∶2 D、3∶1∶3【解析】由圖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反應前A分子的個數是4個,B分子的個數是1個;反應后A分子剩余1個并生成2個C分子。所以實際反應的A分子是3個,因此該反應為3A + 2B = 2C,即化學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3:1:2。沒反應的分子不能計算在內,可以將反應前后相同的分子劃掉。故選B。B 【解析】由題意:有一化學方程式aC2H2+bO2=mCO2+nH2O,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碳原子2a,氫原子2a,氧原子2b;反應后碳原子m,氫原子2n,氧原子(2m+n),故:2a=m,2a=2n,2b=2m+n故選A。A 8.有一化學方程式aC2H2+bO2=mCO2+nH2O,據此判斷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A.2a=m B.a=2m C.b=m D.a+b=m+n9.下列四個反應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學式為A2B5,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A.2AB2+B2===2C B.3AB2+B2===2CC.4AB2+B2===2C D.AB2+4B2===2C【解析】A、根據反應前后A、B兩種原子的個數不變,可知:反應前A原子的個數是2個,B原子的個數是6個,反應后2C個分子中含有A原子4個,B原子10個,所以不符合題意,錯誤; B、根據反應前后A、B兩種原子的個數不變,可知:反應前A原子的個數是3個,B原子的個數是8個,反應后2C個分子中含有A原子4個,B原子10個,所以不符合題意,錯誤; C、根據反應前后A、B兩種原子的個數不變,可知:反應前A原子的個數是4個,B原子的個數是10個,反應后20個分子中含有A原子4個,B原子10個,所以符合題意,正確;D、根據反應前后A、B兩種原子的個數不變,可知:反應前A原子的個數是1個,B原子的個數是10個,反應后20個分子中含有A原子4個,B原子10個,所以不符合題意,錯誤;故選項為:C.C4.下列說法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A. 3 g C和10 g O2點燃后充分反應生成13 g CO2B. 4 g鎂和6 g氧氣充分反應生成10 g氧化鎂C. 4 g硫和4 g氧氣充分反應生成8 g二氧化硫D. 3 g鐵和2 g氧氣充分反應生成5 g四氧化三鐵【解析】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和。判斷物質是否恰好完全反應的標準是:已知反應物的質量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對應物質的質量比,如碳和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O2時質量比為3:8(C+O2=====CO2),則A中O2過量,生成CO2的質量為11 g;同理B、D中也有反應物過量;S+O2=====SO2中,反應的S、O2的質量比為1:1,C中S、O2恰好完全反應。C11.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閱讀資料時發現,18世紀末,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曾經做了這樣﹣個實驗:讓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槍管,生成了一種氣體.同學們對這個實驗很感興趣:難道紅熱的鐵能與水蒸氣反應?生成的氣體又是什么?帶著這些疑問,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1)已知試管內濕棉花不參加化學反應,它的作用是________;(2)若用濃硫酸來干燥氣體,則從a導管出來的氣體,應從________ (選填“b”或“c”)端管口通入;(3)對化學變化過程中生成的氣體同學們有以下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氣體可能是氫氣 猜想二:生成的氣體可能是___.【答案】(1)提供反應所需水蒸氣;(2)c;(3)O2(填CO2、CO不給分);Fe3O4(或FeO、FeO與Fe3O4混合也給分,但答Fe2O3、鐵的氧化物不給分) 【解析】(1)因為是鐵和水蒸氣的反應,試管內有鐵粉,所以濕棉花主要是提供水蒸氣;(2)用濃硫酸來干燥氣體,氣體必須從濃硫酸中通過,所以c進b出;(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物中只含Fe、O、H三種元素,生成的氣體也就只有兩種可能:H2或 O2;(4)因為生成的固體是黑色,所以考慮Fe3O4;12.配平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 _____NH3+_____Cl2==_____N2+_____HCl(2)_____C2H2+ _____O2═_____CO2+_____H2O(3)_____Fe2O3+_____CO═_____Fe+_____CO2(4)_____N2+_____H2═_____NH3【答案】(1)2、3、1、3; (2)2、5、4、2;(3)1、3、2、3; (4)1、3、2。 【解析】(1)本題可利用“定一法”進行配平,把NH3的化學計量數定為1,則Cl2、N2、HCl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分別為:3/2, 1/2. 3,,同時擴大2倍,則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分別為2、3、1、3。(2)本題可利用“定一法”進行配平,把C2H2的化學計量數定為1,則O2、CO2、H2O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分別為:5/2, 2、1,同時擴大2倍,則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分別為2、5、4、2。(3)本題可從得失氧的角度配平,一個CO分子反應中得到一個氧原子變為二氧化碳分子,由于一個Fe2O3分子中氧原子的數目為3個,所以CO與CO2前面的化學計量數都為3,最后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Fe2O3、Fe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分別為1、2。(4)利用最小公倍數法進行配平,以氫原子作為配平的起點,氫氣、NH3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分別為:3、2,最后調整氮氣前面的化學計量數為1。13.下面是某學生做的一道計算題,請指出他的錯誤,并改正過來。實驗室加熱15.8 g高錳酸鉀至完全反應,計算生成氧氣的質量。解:設生成氧氣的質量為x g。KMnO4=====K2MnO4+MnO2+O2↑158 3215. 8 g xx=3. 2 g答:可生成3. 2 g氧氣。△【解析】本題主要錯誤是設未知數時不能帶單位,化學方程式未配平,導致計算結果錯誤,且步驟不齊全。解: 設生成氧氣的質量為x。2KMnO4=====K2MnO4+MnO2+O2↑316 3215. 8 g x= ,x=1. 6 g答:可生成1. 6 g氧氣。△14.醫學上常用雙氧水(過氧化氫和水的混合物)來清洗傷口和局部抗菌。某同學取136. 0 g醫用雙氧水放入燒杯中,然后加入4. 0 g二氧化錳,放在電子秤上,每隔一分鐘觀察一次并記錄,直到實驗結束,燒杯中的剩余物質質量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從表格中可知,m的數值是________。稱量時間/min 0 1 2 3 4 5 6物質質量/g 140. 0 138. 5 137. 5 137. 0 136. 8 m 136. 8136. 8(2)136. 0 g該醫用雙氧水中過氧化氫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MnO2解:設該醫用雙氧水中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生成的氧氣質量為140. 0 g-136. 8 g=3. 2 g2H2O2=====2H2O+O2↑68 32x 3. 2 g=x=6. 8 g答:136. 0 g該醫用雙氧水中含過氧化氫6. 8 g。化學就象你頭頂上的果實,只要肯稍作努力,成功的甜蜜就屬于你!祝你成功!See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