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三章 3.3-3.5節重難點和易錯點培優訓練易錯點一:神經元、神經系統和信息的處理例1.在測試對刺激的反應快慢實驗中,被測試者眼睛注視測試者的手指,當看到尺滑落,立即用手指夾住尺。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這個過程中,接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是 ,作出反應的是 。(2)如果多次練習后再實驗,那么反應時間長短 (填“有”或“無”)變化。(3)由實驗可知,不同的人對同一刺激的反應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同一個人在同時從事多項活動時,對刺激的反應速度會 。(4)結合本實驗和所學知識,寫出一種可以使自己在課堂上反應變快的方法: 。例2.對照如圖所示的結構,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下列各部位的名稱。A. B. C. D. (2)如圖所示的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 和 的基本單位。神經細胞的結構包括 和 兩部分,突起可以分為 和 。(3)神經元的 在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后,傳導到 ,然后由 將信息向另一神經元傳導。(例2) (例3)例3:(2024·金華市一模)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兩位科學家大衛·朱利葉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貢獻。人類的各類感受器均分布有神經元(結構如圖),請回答:(1)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 ;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兩部分構成的。(2)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后,產生的興奮在同一神經元中的傳導方向是 。(3)各種信息就是通過這些細胞獲取和傳遞的。下列信息獲取和傳遞的方向正確的是________。①A→B→C ②C→B→A ③B→A→C(4)下列細胞屬于神經元的是 (可多選)。A.感光細胞 B.肌肉細胞 C.嗅覺細胞 D.味覺細胞(5)“漸凍人”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動,因為反射活動需要通過___________來實現。例4:(2023八上·平湖期末)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腦組織壞死的總稱,可發生在腦的不同區域。若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無其他疾病和損傷,下列損傷部位與癥狀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 損傷部位 癥狀A 小腦 循環系統心律失常B 腦干 昏迷,呼吸功能紊亂C 大腦運動中樞 縮手反射不能發生D 大腦語言中樞 不能發出聲音A.A B.B C.C D.D例5:(2024八上·臨海期末)某款AI(人工智能)機器人,其溫度控制模塊通過大量人工神經元(如圖為一個人工神經元示意圖)連接在一起,并不斷變換輸入數據來處理信息,該圖中的B模擬人腦神經元中的 。機器人的智能攝像頭主要通過感知技術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實現,智能攝像頭模擬人類反射弧中 。1. 在脊椎動物中,只有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能隨環境改變而迅速發生色變。其中避役是出名的“變色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小于5m in)完全改變體色,比蛙等變色動物快得多,它變色的調節機制是( ?。?br/>A.激素調節 B.神經調節C.神經—激素調節 D.激素一神經調節2、如圖是人體中樞神經的簡圖,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人是因為“甲”受損,所以無法言語、運動B.“丙”的功能包括心臟搏動、呼吸的恒定以及感覺C.體操選手的“乙”很發達,所以平衡感很好D.“手遇熱,立刻縮回“的反射控制中樞在“丁”3、(2024八上·臨海期末)酒精對人的神經系統有麻痹作用,飲酒過量的人往往表現為走路不穩、動作無法協調,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哪個部位受影響( ?。?br/>A.大腦 B.小腦 C.腦干 D.脊髓4.(2024八上·期末)物理學家霍金21歲時患上脊髓側索硬化癥,也稱運動神經元病。主要表現為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如圖為反射弧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運動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神經兩部分 B.神經系統由脊髓和它所發出的神經組成C.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 D.若④受到損傷,刺激①后有感覺但不能運動(4) (5)5.(2024八上·衢州期末)概念圖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間的聯系,如圖表示神經系統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聯系。下列錯誤的是( )A.①指神經元 B.③能對語言和文字作出反應C.②表示脊髓 D.④控制血液循環、呼吸系統活動6.(2024八上·臨海期末)酒精對人的神經系統有麻痹作用,飲酒過量的人往往表現為走路不穩、動作無法協調,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哪個部位受影響( ?。?br/>A.大腦 B.小腦 C.腦干 D.脊髓8.(2023八上·婺城期末)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我市加大對“機動車禮讓斑馬線”專項整治力度,駕駛員看到有行人過馬路時都會及時踩剎車,等待行人安全通過路口后再啟動車輛。請回答:(1)駕駛員看到有行人要過馬路時及時踩剎車屬于 (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2)如圖所示為神經元的模式圖,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中傳遞的路徑是 ?。ㄓ米帜负图^表示)。9.夏天,當你從空調房進入陽光下,一股股熱浪撲面而來,你頓覺渾身燥熱,熱汗淋漓,長時間后,頭昏眼花。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接受環境溫度變化刺激的結構主要分布在____。A.大腦 B.眼睛 C.皮膚(2)接受環境溫度變化刺激的結構主要是神經元的____。A.樹突部分 B.細胞體 C.軸突部分(3)人在高溫環境中容易發生“頭昏眼花”,甚至昏厥的中暑現象,其調節異常應該發生在____信息環節。A.接受 B.傳導 C.處理10、(2023八上·長興月考)“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钡杂猩贁等藢Υ酥萌糌杪劊蚓岂{或醉駕造成很嚴重的人生悲劇。下圖是人神經系統中腦的結構圖,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酒后駕駛的司機看到有交警測酒駕時,會出現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 (填激素名稱)分泌明顯增加。(2)酒精對圖中人腦中的 (填數字序號)有麻痹效應,從而使身體的平衡性、動作的協調性變差。(3)某人酒后駕駛發生車禍受傷,醫生檢查發現,針刺其下肢感覺不到疼痛,但膝跳反射正常,說明此人脊髓的 功能已受損傷。11、 通過下列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認識腦的功能,并以此指導我們的生活。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腦,小白鼠失去知覺,但心跳和呼吸仍在進行,胃腸依然能夠消化。研究成果二:切除小白鼠的小腦,小白鼠的動作變得很不協調,步子邁得大而不穩,腿抬的高而笨拙,吃食物時,嘴不容易準確地碰到食物。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腦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思維升華:(1)“植物人”沒有意識、感覺和運動,可以判斷是腦的 損傷了。(2)“舞蹈癥”患者的動作不準確、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斷是腦的 發生了病變。(3)在體育課上,老師囑咐同學們在運動時要特別注意保護好后腦,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請你作出解釋: :(4)為了有效地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在騎摩托、滑冰時要采取哪些保護措施? 。12、(2024八上·衢州期末)新交規中的“酒駕禁令”已讓人們的一些生活方式逐漸改變。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已經從宣傳警示語變成了絕大多數人自發遵守的內心約束。但仍有少數人對此置若罔聞,因酒駕或醉駕造成很嚴重的人生悲劇。如圖甲是人眼的結構示意圖,乙是人腦的組成示意圖,丙是反射弧的模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司機對信號燈的關注是行車安全的重要環節,其中形成視覺的部位是在圖乙中的 (填圖中序號)。(2)司機看到紅燈亮時會踩剎車,這屬于 反射,是通過圖丙中的部分結構完成的,能把神經中樞產生的刺激傳給效應器的是 (填圖中序號)(3)某人因酒駕造成腰椎受傷,致使下肢癱瘓,肢體不能運動,大小便失禁,這是因為脊髓的 功能喪失。(4)酒駕的司機在遇到警察時會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的反應,這是因為體內 分泌量明顯增加的緣故。13、交通法規規定,禁止酒后駕車。為此研究人員以100名志愿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相關研究,并獲得如下數據;人體累積的酒精量(毫升) 25 55 85 115 145 175人體對聲刺激后作出反應的時間(秒) 0.247 0.257 0.268 0.287 0.329 0.36人體對電刺激后作出反應的時間(秒) 0.311 0.328 0.337 0.255 0.386 0.417(1)研究人員研究的問題是 。(2)為了減小誤差,上表記錄的每一個反應時間已經經過數據處理,如“0.247秒”其實指的是________。(3)本實驗存在不夠嚴謹的地方,請指出問題所在 。14、(2024·浙江臺州模擬)如圖所示,兩位同學在做測試人體反應快慢的實驗。①乙同學手指在刻度為0處準備,甲同學發令的同時突然松開直尺,要求乙同學僅用拇指和食指將尺捏住;②記錄乙同學捏住直尺處的刻度值;③兩位同學互換角色重復以上實驗,并分別進行多次實驗。(1)人體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___。(2)分別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3)本實驗判斷人體反應快慢的依據是___________。(4)該實驗可取之處在于把一個復雜的難以測量的科學問題,變為可測量且可操作的問題,使抽象問題直觀化和具體化,以下實驗中方法相類似的有___________。A.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的大小 B.用顯微鏡觀察并畫出植物細胞的模型C.用一只燈泡的亮暗判斷該電路的電流大小易錯點二、反射弧與應答性反應(反射)例1.接受刺激產生反應的整個過程是 ( )A.接受信息→處理信息→作出反應B.傳導信息→處理信息→產生反應C.接受信息→傳導信息→處理信息→傳導信息→產生反應D.產生反應→接受信息→傳導信息→處理信息例2.如圖所示為反射與反射弧的知識圖解,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是 ,②是 ,③是 。(2)若此圖為膝跳反射活動示意圖,且結構完整,能完成膝跳反射活動。但有意識地控制,也可使小腿不彈起。此時,該反射活動屬于 反射,需要 的參與。這個現象說明 。例3.(2024八上·期末)甲、乙兩人在一宗交通事故中受傷,醫生檢查發現他們的腦部活動正常,為了檢查他們的神經系統的其他部位是否受傷,醫生對他們做了進一步的測試,結果如下表:傷者 傷者蒙上眼睛接受的測試 測試結果甲 以針尖刺甲的指尖 甲感覺疼痛,但沒有縮手乙 以針尖刺乙的指尖 乙立即縮手,但完全不知有針刺及縮手動作的發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r/>A.甲傳出神經受損,乙傳入神經受損B.甲傳入神經受損,乙傳出神經受損C.甲傳出神經受損,乙脊髓白質神經纖維受損D.甲傳入神經受損,乙脊髓白質神經纖維受損例4.當一個人的脊髓上部受到嚴重損傷時,針刺大腿,該傷者( ?。?br/>A.會產生縮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B.會產生縮腿反射,不感到疼痛C.不產生縮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D.不產生縮腿反射,也不感到疼痛例5、(2023八上·杭州期末)如圖為一兒童的縮手反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1、2、3、4、5組成的神經結構叫做 。(2)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是 。(選填序號)①1→2→3→4→5 ②5→4→3→2→1(3)當手受到針刺會感覺到疼痛,疼痛感覺形成的部位在 ?。ㄌ钭帜福?br/>(4)圖中若4受損,其它結構完好,當手指皮膚被針刺時會出現什么情況? 。A.無反射,無感覺 B.有反射,有感覺C.無反射,有感覺 D.有反射,無感覺(例5) (例6)例6、下圖所示為某女士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縮手反應。請據圖分析作答:(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縮回”的反應是一種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叫做 。(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請你試著將該反射弧補充完整:[1]感受器→[2]傳入神經→[3] →[4]傳出神經→[5] 。(3)手被燙到后立即縮回,在縮手后會感覺到疼痛,縮手和產生痛覺的中樞分別位于 和 內。(4)有人患腦於血失去說話能力,可能壓迫了大腦皮層的 中樞。(5)某人車禍后,身體各部分和四肢都恢復正常,但走路時左右搖擺,原因是 。1、如圖是縮手反射動作中的神經傳導途徑,對于反射完成過程及大腦控制該反射的神經纖維所處的部位,表述正確的是( ?。?br/>A.①②③④⑤,甲 B.①②③④⑤,乙C.⑤④③②①,甲 D.⑤④③②①,乙(1) (2)2、(2023八上·東陽月考)當無意中碰到高溫的物體時,我們的手會立即縮回,這是一種簡單的、人生來就有的反射。如圖是完成縮手反射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該反射弧的感受器為①,效應器為⑤B.完成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在③大腦C.如果結構④受損,該反射活動仍能完成D.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為①→②→③→④→⑤3、(2024八上·嘉興期末)醫生常通過檢測膝跳反射來診斷被測試者神經系統是否受損。如圖是人體膝跳反射活動的示意圖,其中分析錯誤的是( )A.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B.敲擊小腿肌肉也能引起膝跳反射C.若反射弧某一部分受損則無法完成該反射活動D.正常人測試時若刻意控制,也可不讓小腿彈起(3) (4)4、如圖所示為縮手反射的神經結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1)該圖表示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2)圖中的①是效應器(3)反射過程中,神經傳導的途徑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4)只由該神經結構完成的反射弧屬于簡單反射A.(1)(4) B.(2)(3) C.(1)(2) D.(3)(4)5、 小科同學幫媽媽倒熱開水,不小心開水濺到手臂,此時他猛地縮回手。該反射的傳導途徑(據圖)和反射類型分別為( ?。?br/>A.1→2→3→4→5 復雜反射 B.1→2→3→4→5 簡單反射C.5→4→3→2→1 復雜反射 D.5→4→3→2→1 簡單反射6、 如圖所示為汽車司機看見紅燈剎車反射調節示意圖,下列正確的是( ?。?br/>A.感受器是視覺中樞 B.效應器是眼球C.感受器、神經中樞、效應器構成了完整的反射弧D.該反射屬于復雜反射7、人體反射弧中,下列哪個結構受損,偶然被針刺到時既不會發生縮手反射也不會產生疼痛感( )A.傳入神經 B.傳出神經C.效應器 D.大腦皮層痛覺中樞8、 某人的一個反射弧中傳出神經受損,其他環節正常。此反射弧以肌肉為效應器,則此人( )A.有感覺,能運動 B.失去感覺,肌肉癱瘓C.有感覺,但肌肉癱瘓 D.失去感覺,但能運動9、(2024八上·拱墅期末)漸凍癥是由于效應器的運動神經元損傷,導致運動功能逐漸喪失,從而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動,圖示為反射弧結構示意圖。(1)部分“漸凍癥”患者是由于傳出神經元受損引起的,如果其他結構正常,那么當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患者將____。A.既有感覺又能運動 B.失去感覺也不能運動C.有感覺但不能運動 D.失去感覺但能運動(2)患者因長期不能運動,導致肌肉萎縮,發生萎縮的結構是圖中的 ?。ㄌ钚蛱枺?。(3)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也是一位“漸凍癥”患者,生前只有三根手指能夠活動,當有人向他問好時,霍金就會活動手指打字,禮貌地回復,這屬于 (選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9) (10)10:(2024·浙江八年級期末)如圖為縮手反射的過程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一個健康人的手指被針刺后會立即縮手,參與該反射的神經中樞是圖中___________(填序號),手立即縮回,此反射活動完成的途徑是 (用圖中的序號和箭頭表示)。(2)手受到針刺后,會在大腦皮層形成痛覺,說明脊髓還具有 的功能。(3)如圖⑥處損傷,其它部位正常,當①受到刺激時,人的表現是___________。A.有感覺且能縮手 B.有感覺但不能縮手 C.無感覺但能縮手 D.無感覺且不能縮手11:2010年6月 12日,第十九屆男足世界杯在南非如期舉行。這場足球盛宴吸引了全世界球迷的目光。32支球隊經過64場激烈的角逐,最終 2008 年歐洲杯得主西班牙隊在決賽中力克荷蘭隊首次捧起了大力神杯,成為繼巴西、烏拉圭、意大利、德國、阿根廷、英國、法國之后第八個獲得世界杯的國家。下面就是決賽中的精彩畫面。(1)比賽中球員聽到裁判員的哨聲立刻停止踢球,此反射類型是 ,在此反射中,球員接受哨聲的聲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內,聽覺產生的部位是 。(填字母)A.簡單反射 B.復雜反射 C.中耳 D.內耳 E.聽覺中樞 F.聽覺神經(2)守門員在撲球的過程中,足球反射來的光線,進入球員眼球成像的先后順序是 (填序號)。①晶狀體 ②角膜 ③視網膜 ④瞳孔 ⑤玻璃體(3)在球場上,球員帶球突破的過程中,主要靠大腦皮層的 中樞和 中樞的調控。(填字母)A. 聽覺 B. 視覺 C. 軀體運動 D. 軀體感覺(4)球員進行凌空射門時,對其身體的協調性要求極高。而協調隨意運動、維持身體平衡主要由____來調節(填字母)。A.大腦 B.小腦 C.腦干 D.脊髓(5)當圖甲中西班牙的6號球員準備起腳射門時,荷蘭的23號球員立刻作出了圖中的防守動作,這就是反射,參與反射活動的結構是反射弧。圖乙就是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已知圖中的 A為傳出神經末梢與其所支配的肌肉,分析回答圖中五個結構的名稱:A 、B 、C 、D 、E 。神經沖動在反射弧內的傳導方向是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12、(2023八上·平湖期末)目前科學家們認為松果體可能影響機體的“生物鐘”,光照與黑暗的周期性交替會影響松果體分泌褪黑素(一種調節睡眠的激素)。褪黑素的分泌過程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有關問題:(1)光暗周期引起褪黑素分泌量的變化,這屬于 ?。ㄌ睢昂唵巍被颉皬碗s”)反射。參與此反射的感受器是視網膜,神經中樞位于 。(2)血液中褪黑素含量在白天減少,夜晚增加,松果體通過褪黑素晝夜分泌的周期,向中樞神經系統發出“時間信號”。由此可見,人體對“生物鐘”的調控是 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3)有人喜歡熬夜玩手機,從而擾亂了“生物鐘”,可能原因是手機光線使褪黑素的分泌量 (填“增加”或“減少”)。13、(2023八上·金華月考)如圖概括顯示人體對不同性質刺激的兩種反應模式。(1)模式A為 調節。(2)在模式A的例子中,神經中樞和效應器依次是 、 。(3)你認為模式A的反應快,還是模式B的反應快? 。易錯點三: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例1:(2024八上·南潯期末)在一個特制的魚缸中,先開燈再投食餌,多次作用于金魚。一段時刻后只要燈一亮,金魚就會游到食餌投放處,此時金魚對燈光的反應屬于( ?。?br/>A.本能 B.條件反射 C.非條件反射 D.先天性行為例2.下列屬于人類特有的反射是( )A.吃到梅子,分泌唾液 B.看到梅子,分泌唾液C.談到梅子,分泌唾液 D.聞到梅子,分泌唾液例3.下列反射活動屬于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積累而形成的是( )A.縮手反射 B.排尿反射 C.膝跳反射 D.談虎色變例4:巴甫洛夫經過無數次的研究確立了條件反射的理論,下列是某同學在家模仿巴甫洛夫的實驗進行的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A中,每當狗吃到食物后都會分泌唾液,這種對外界的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反應是通過 來完成的。(2).圖B中把鈴聲和進食反復結合后,使 (選填“鈴聲”或“進食”)轉化為條件刺激時,就形成了圖C中所示的 (選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該反射的效應器是 , 控制此反射的中樞位于 。(3).圖D中,表示一段時間后只給鈴聲不給食物后,條件反射將 ;該實驗說明了 (選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下同)是在 的基礎上形成的。1.(2023八上·杭州月考)一個人手掌接觸到裸露電線時,會立即反射性地握緊電線,被解救后,當他再次看到裸露的電線時,會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縮回。下列關于這兩種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兩種反射中樞都在脊髓B.兩種反射中樞都在大腦C.前一種反射中樞在脊髓,后一種反射中樞在大腦D.前一種反射中樞在大腦,后一種反射中樞在脊髓2. 下列關于神經調節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小狗算算術”與“談虎色變”反射活動不同B.人醉酒后會出現語無倫次、走路不穩的現象,分別與大腦和小腦有關C.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D.人體神經細胞的細胞體生有許多突起,它能表示一個完整的反射弧3、(2022八下·余姚期中)余姚是楊梅之鄉,楊梅上市后人們出現的反射活動中,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 )A.聽說楊梅上市而分泌唾液 B.吃著楊梅感覺酸甜而分泌唾液C.看到楊梅而分泌唾液 D.看到“楊梅”兩字而分泌唾液4、突然抓起一個燙手的饅頭,會來不及思考迅速松開.下面關于該縮手反射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br/>A.是非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條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C.是非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 D.是條件反射,由大腦控制完成5(2023八上·杭州期末)當我們看見一顆青杏或者聽到“青杏”這個詞,會不自覺地流出口水,這是一種反射現象。下列有關描述不合理的是( )A.該反射的建立是大腦皮層的功能 B.該反射是通過生活經驗或學習建立起來的C.該反射需要不斷強化,否則會減弱 D.該反射與人體膝跳反射類型相同6:反射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下列反射中屬于非條件反射的是( )A.望梅止渴 B.寒冷使人打哆嗦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D.談虎色變7.(2023八上·拱墅期末)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系統由大腦和脊髓組成B.膝跳反射屬于條件反射,鸚鵡學舌屬于非條件反射C.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必須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動D.神經細胞由樹突和軸突組成8、巴甫洛夫通過手術從狗的唾液腺導管處引出瘺管到體外,然后做以下實驗:①給狗喂食,有唾液從瘺管流出;②單以鈴聲刺激狗,瘺管處無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響一次鈴,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復多次后,若只響鈴聲,也有唾液從瘺管處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響鈴聲不喂食物,則從瘺管處流出的唾液量逐漸減少,最后無唾液流出。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狗聽到鈴聲分泌唾液是屬于________(填“條件反射”或“非條件反射”)。(2)從實驗可知,鈴聲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條件是 。(3)實驗④說明了 。(4)若以光照代替鈴聲,重復上述的實驗步驟,請推測狗會發生流唾液的行為嗎?請說明理由___。9、 下表是在短時間內觀察不同水平切除貓腦的各組部位后,使貓的某些機能改變的情況(“+”表示完成,“一”表示不能完成)。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觀察項目 手術前 首先去大腦兩半球 再去間腦 再去中腦 再去掉延髓 最后破壞脊髓①條件反射 + - - - - -②體溫調節 + + - - - -③心跳 + + + + + +④膝跳反射 + + + + + -(1)實驗①證明了 。(2)體溫調節中樞在 。(3)膝跳反射是 的功能。人與貓膝跳反射的功能基本相同,人完成該反射的神經中樞是 。(4)中樞神經系統全部被破壞后心臟仍在跳動,說明 。易錯點四、動物的行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例1:下列各項中均屬于先天性行為的一組是( ?。?br/>A.大雁南飛、螞蟻搬家、小猴算術B.望梅止渴、尺蠖擬態、鸚鵡學舌C.公雞報曉、嬰兒吮吸、孔雀開屏D.狗辨主客、驚弓之鳥、老馬識途例2:關于蜘蛛結網行為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蜘蛛結網是小蜘蛛向大蜘蛛學習后獲得的B.蜘蛛結網是由蜘蛛身體里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C.蜘蛛結網屬于蜘蛛的先天性行為D.蜘蛛結網是蜘蛛先天具有的本能例3:小宇養了一條小狗,取名“小黑”。小宇為了讓小狗能“聽懂”自己的名字,對它進行了訓練,每次給小狗喂食前都先叫幾聲“小黑”,經過反復的訓練,在沒有喂食的情況下,只要叫聲“小黑”,小狗就會跑過來。下列對“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這種現象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B.小狗聽到“小黑”跑過來是一種復雜反射C.小狗完成這個反射的神經結構是反射弧D.小狗完成這個反射活動不需要通過大腦皮層例4:(2023八上·義烏月考)某5周歲的幼兒因體質較弱,多次注射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醫院就診,當醫生說需要注射抗生素時,該幼兒便開始啼哭。該幼兒的這種行為是( ?。?br/>A.語言中樞參與的先天性行為B.語言中樞參與的后天學習行為C.沒有語言中樞參與的先天性行為D.沒有語言中樞參與的后天學習行為例5:動物的有些行為是與生俱來的,稱之為先天性行為,也稱為 ,調節這些行為的反射活動由 的神經中樞來完成的,這些反射屬于 反射。而調節學習行為的反射活動由 的神經中樞參與來完成,這些反射屬于 反射。例6:在大白菜、卷心菜的葉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綠色的菜青蟲。大白菜、卷心菜等植物的花,每一朵都由4片花瓣組成,呈十字形,這些植物都屬于十字花科。菜青蟲是危害十字花科的重要害蟲。菜青蟲愛吃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為嗎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活動。(1)作出假設: 。(2)準備材料:菜青蟲的來源,A.去白菜地捕捉長大的菜青蟲;B.去白菜地尋找即將孵化的卵,等待剛孵出的菜青蟲。以上兩種方式,你認為選擇哪種方式好 (填字母),原因是 。(3)設計實驗:選取幾種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作為 ,再選取幾種植物的葉片作為對照組。(4)實驗現象和結論:把若干菜青蟲放在兩組葉片的中間,若實驗結論是菜青蟲愛吃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是先天性行為,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例7: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綠色的小肉蟲,這是菜青蟲,說明菜青蟲喜歡取食這一類植物。菜背蟲的成蟲是菜粉蝶,常穿梭于花間。某學習小組為了探究菜青蟲的生活習性,提出“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不是一種先天性行為”的問題(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是一種本能的行為),進行如下實驗:步驟一:選取來源相同的蟲卵2粒并從卵開始隔離飼養;步驟二:選取大白菜葉和菠菜葉(菠菜是非十字花科植物)作為實驗材料(剪成大小相同的形狀);步驟三:在相同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菜青蟲的取食情況。請根據實驗探究作出回答:(1)本探究活動中,作出的假設是 。(2)在這個實驗設計中,“步驟一 ”不夠嚴謹,請你提出改進建議 。(3)實驗按修改后的方案進行,出現的實驗結果是:絕大多數的菜背蟲趨向取食大白菜葉。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4)為防止菜青蟲危害十字花科植物,應采用的最佳措施是____(填字母)。A.生物防治 B.農藥殺蟲 C.放任不管1、一只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給養魚池邊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魚喂食。紅雀的這種行為是()①先天性行為 ②后天學習行為 ③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④由環境因素決定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下列關于馬戲團里的狗“做數學題”、海獅“頂球”的行為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屬于后天性行為 B.屬于非條件反射C.由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共同協調完成 D.屬于條件反射3、下列不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A.鳥類育雛 B.飛鴿傳書 C.蜘蛛結網 D.蜜蜂采蜜4、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 )A.孔雀開屏 B.鳥類遷徙 C.公雞報曉 D.小狗呼氣5、自然界中的動物復雜多樣的行為使動物能更好的適應環境。下列與動物行為相對應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工蜂們給蜂王喂食——覓食行為B.麝牛與狼對峙——攻擊行為C.雄海象為爭奪雌海象而決斗——繁殖行為D.大雁每年要南飛——遷徙行為6.《夢溪筆談》中記載,蜘蛛被蜂蜇傷后會用芋梗摩擦傷口消腫,后來人被蜂蜇傷后,也用芋梗敷傷口進行治療。關于人這種行為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生來就有的 B.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C.不利于適應環境 D.是先天性行為的基礎7.下列關于動物行為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先天性行為是動物體內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B.動物越高等,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越強C.學習行為是動物后天學習所得,與遺傳因素無關D.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義8. 雄性三刺魚的腹部到了繁殖季節會呈現出鮮艷的紅色,實驗人員在活魚前擺設了幾種模型,實驗的結果如下表所示。你認為引起魚的攻擊行為的結論是( ?。?br/>雄性三刺魚的攻擊行為模型特征 攻擊頻率①魚形、無紅腹 低②魚形、紅腹 高③底部有紅色條紋的蠟塊 高A.當一條魚認出另一條魚時,會表現出攻擊行為B.魚看見任何外來物體時都會表現出攻擊行為C.當魚認出紅腹時會表現出攻擊行為D.魚的攻擊行為不受外界因素影響9.(2023八上·杭州期末)當我們看見一顆青杏或者聽到“青杏”這個詞,會不自覺地流出口水,這是一種反射現象。下列有關描述不合理的是( )A.該反射的建立是大腦皮層的功能B.該反射是通過生活經驗或學習建立起來的C.該反射需要不斷強化,否則會減弱D.該反射與人體膝跳反射類型相同10.(2024八上·江山期末)帝企鵝的孵蛋任務由雄企鵝完成,雄企鵝將蛋放在兩只腳上,用腹部的皮毛包裹住蛋,不吃不喝地站著,等著企鵝街孵化出小企鵝。對帝企鵝這種行為的解釋正確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為②是后天學習行為③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④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1、閱讀資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 自 1985 年11 月 12 日紅嘴鷗首次從西伯利亞等地飛到昆明進行越冬,34 年來昆明人與這群白色精靈相遇、相識、相守。資料二 滇金絲猴是云南省特有的物種,它是世間最美的動物之一。研究人員發現,想跟蹤觀察滇金絲猴非常困難,因為它們在白天的活動不規律,原因是周圍環境中人類活動對其產生干擾;而在滇金絲猴國家公園中,滇金絲猴會在早上9~10 點去投喂點取食工作人員投喂的食物,吃飽喝足后又再次散去,不見蹤影。(1)紅嘴鷗從西伯利亞飛到昆明,從行為的獲得途徑看,該行為屬于 行為。該行為是由 因素所決定的。(2)從行為的獲得途徑看,滇金絲猴定點取食屬于 行為。紅嘴鷗也具有這種行為,二者相比, 的這種行為能力更強。12:仔細閱讀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隨著“生態城市”的建設,生態環境獲得了進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來臨之前,彌河又見野鴨歸來,鵲巢星羅棋布,喜鵲的叫聲悅耳動聽,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材料二隨著人類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加強和對動物行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們發現很多野生動物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些重要行為丟失,如野馬只會在水槽中飲水,為了恢復野馬在野生條件下的飲水能力,把原先導水入槽的橡膠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誘導野馬去水坑飲水,從而恢復野馬的野外生存能力。(1)材料一中列舉了兩種生物的不同行為,從行為的功能看,其中喜鵲的叫聲是 行為;從動物獲得途徑看,應屬于 行為,這種行為是由動物體內的 所決定的。(2)材料二中人們對野馬進行了野外飲水訓練,野馬所形成的水坑飲水行為屬于 行為,這種行為是在 的基礎上,通過 的作用,由 獲得的行為。易錯點五:體溫的控制例1.冬泳運動被譽為“勇敢者的運動”。冬泳時運動員生理上可能會出現的變化是 ( )A.肌肉收縮,產熱增加B.機體產熱下降,以減少熱量散失C.皮膚血管舒張,以增加熱量散失D.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降低新陳代謝例2.小剛不幸感染甲流,一段時間內發熱穩定在39℃高燒不退,則在這段時間他體內 ( )A.產熱大于散熱 B.產熱等于散熱C.產熱小于散熱 D.只產熱不散熱例3.如圖所示為“人體運動時各器官產熱量”的柱狀圖,則圖中的c表示( )A.腦 B.骨骼肌 C.內臟 D.皮膚(例3) (例4)例4.如圖所示是皮膚中同一血管,在三種不同氣溫下管壁和直徑的三種狀態。那么 ( )A.圖甲表示高溫環境中血管的狀態B.圖乙表示低溫環境中血管的狀態C.圖丙血管中血流量最小D.圖中血管的三個狀態對應的環境溫度甲最低,丙最高例5.(2023八上·浙江月考)每年11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流感高發期,人體患病后容易導致發熱,患病到痊愈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圖甲為體溫上升期人體體溫調節過程示意圖。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體溫為37℃左右。(1)體溫上升期人會滿臉通紅,圖甲中皮膚血管處于圖乙中 (填字母)狀態。(2)圖丙是反射弧各組成部分關系示意圖,體溫調節中的下丘腦對應圖丙中的 (填序號)。(3)高溫持續期時,人體會處于38.5℃高溫不變,此時產熱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例6.小舟學習完《體溫的控制》后,建構如下思維模型。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思維模型中的“ ”是指 。(2)炎熱的夏天,外界環境溫度較高,人體會大量出汗,以增加 ,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例7.如圖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溫度感受器感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將興奮傳遞至位于 中的體溫調節中樞。(2)人在寒冷環境中,就會出現過程 A 皮膚 、立毛肌收縮等反應。若此時穿衣太少,那么骨骼肌就會戰栗從而達到C 的目的。(3)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表溫度時,主要通過方式 B 散熱。在高溫環境中,人體出現產熱多而散熱困難時便會出現 現象。(4)人體能維持體溫穩定,是機體 和 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也是 和 共同調節的結果。例8、(2023八上·南潯期末)分析有關實驗過程,回答問題。小白鼠是恒溫動物,為了探究調節體溫的中樞是否為下丘腦,某科學興趣組制訂了以下實驗方案:提出假設:下丘腦是調節體溫的主要中樞實驗過程:①取性別和年齡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狀況一致的數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組、乙組;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組鼠的下丘腦不參與工作,乙組鼠不做處理;③先測定甲、乙兩組小白鼠的體溫并記錄;④(待填);⑤在相對安靜的條件下觀察24小時,每隔4小時分別測量一次體溫,并做好記錄。請分析回答:(1)恒溫動物當環境溫度明顯降低時,其體溫將 ;A.大幅降低 B.相對穩定 C.波動很大(2)寫出實驗過程第4步的操作過程 ?。?br/>(3)相關預測與分析:若假設成立,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1、如圖表示五種動物在不同外界溫度狀況下測得的體溫變化情況,下列敘述中錯誤是( )A.當外界溫度是50℃時,負鼠的體溫也可能上升到50℃B.在實驗過程中,貓的體溫始終穩定在40℃左右C.在實驗過程中,爬行動物蜥蜴的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最明顯D.貓和鴨嘴獸雖都屬哺乳動物,但體溫調節能力不同2、(2023八上·平湖期末)人體在寒冷的環境里也能保持體溫穩定,以下生理效應與此有關的是( )A.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加 B.皮膚溫度升高,散熱量增加C.骨骼肌舒張,產熱量減少 D.骨骼肌收縮,產熱量增加3.(2023八上·平湖期末)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在我國以冬春季多見,臨床表現以高熱、乏力、頭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癥狀為主,其中發熱過程一般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下列關于流感患者體溫調節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體溫上升期,主要散熱方式為汗液蒸發 B.高溫持續期,產熱與散熱處于動態平衡C.體溫下降期,往往伴隨有骨骼肌戰栗 D.發熱過程中,體溫調節中樞在大腦皮層4.(2024八上·溫州月考)人體在寒冷環境中,會不由自主地出現“寒顫 (或戰栗)”。此反應的效應器及其生理 效應是( ?。?br/>A.骨骼??;骨骼肌收縮,增加產熱量B.骨骼?。还趋兰∈湛s,減少散熱量C.皮膚的血管;血管急劇收縮,減少散熱量D.皮膚立毛??;立毛肌急劇收縮,增加產熱量3.下列關于體溫調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體溫調節的原理是產熱過程和散熱過程達到相對平衡B.炎熱時,體溫的穩定主要依賴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C.寒冷時,體溫的穩定與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有關D.人體的產熱器官主要是肝臟和骨骼肌,散熱主要通過皮膚5.(2024八上·拱墅期末)運動員劇烈運動時,滿臉通紅,大汗淋漓,這體現了皮膚的( )A.保護和排泄的功能 B.排泄和調節體溫的功能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D.保護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7、(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是一位寧波市某人民醫院接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確診患者。此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發燒,乏力,肌肉酸痛。經醫護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身體恢復正常,于2020年3月31日正式出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覺是在肌肉處形成的B.此時圖片中患者的主要產熱器官是骨骼肌C.此患者身體恢復正常后,其體內的散熱大于產熱D.人們談“病毒”色變,緊張害怕,這表現是受神經系統和激素共同調節引起(7)(8)8、(2024·舟山市八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根據圖示過程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當機體受到寒冷刺激時,機體可通過E使皮膚血管收縮,減少散熱B.當機體受到炎熱刺激時,機體主要依靠D、E和F散熱C.人體體溫調節的過程屬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完成的D.人體持續高燒39℃,則其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10、(2024·專題練習)如圖為氣溫上升時,人體的體溫調節示意圖。以下關于人體各效應與其產生的主要結果,判斷不正確的是( )A.效應①可使散熱減少 B.效應②可使產熱增加C.效應③可使產熱增加 D.效應④可使產熱增加11、(2024·浙江專題練習)如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請結合圖片回答有關問題:(1)圖中途徑表示體溫的神經調節過程,因此內臟和骨骼肌屬于反射弧中_______。(2)某病人體溫在內都處于39.5℃,若、、、都表示熱量,則、、、之間的數學關系為___________。(3)體溫主要是由上述方式進行調節的,但也離不開激素調節。當處于寒冷環境中時,人體內分泌系統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將___________(選填“增加”、“減少”或“保持不變”),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溫上升。12.(2023八上·蕭山月考)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共同維持著人體內環境的穩定。有的人進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區后,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但一段時間后會有所好轉,在這段時間內人體發生了一些變化。(1)人體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下降,體內的化學感受器接受刺激,通過傳入神經將興奮傳至 (選填“大腦”、“小腦”或“腦干”)中的呼吸中樞,再通過 使呼吸肌運動加強,使得氧分壓回升。(2)同時,人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輸送氧氣。同時為了抵御寒冷,皮膚血管 ,減少散熱。13:(2024·八年級期末)如圖表示的是人和鱷魚的耗氧量與環境溫度的變化關系:(1)人和鱷魚之中,屬于恒溫動物的是___________。(2)在寒冷環境中,恒溫動物能夠繼續保持體溫恒定的奧秘在于其體內的產熱速度___________散熱速度(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表示鱷魚的耗氧量與環境溫度的變化關系的是圖中的___________曲線。(13) (14)14:(2024八上·青田)人體在不同的外界環境中,對熱的感覺不同,散熱越困難 時往往會感覺到越熱,人對熱的感覺與氣溫、相對濕度的關系 如圖所示。據圖判斷。(1)在相對濕度為 60%,氣溫為 35℃時,人體對熱的感覺 是 (選填“不熱”、“熱”、“很熱”、“非常熱”、“酷熱難耐”)(2)在 25℃和 35℃時,其中________℃氣溫下,相對濕度對人體的熱感覺影響較小。15.(2023八上·椒江期末)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共同維持著人體內環境的穩定。有人進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區后,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但一段時間后會有所好轉,在這時間內人體發生了一些變化。(1)人體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下降,體內的化學感受器接受刺激,通過傳入神經將興奮傳至 (選填“大腦”、“小腦”或“腦干”)中的呼吸中樞,再通過 使呼吸肌運動加強,使得氧分壓回升。(2)同時,人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輸送氧氣。同時為了抵御寒冷,皮膚血管 ,減少散熱。16.(2023八上·東陽期末改編) 2022年12月4日,金華市發布通告:12月5日起,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實行“愿檢盡檢”,各地繼續提供便民檢測服務;除養老院、福利院、中小學、幼兒園等特殊場所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掃”場所碼”;通過藥店購買”四類”藥品的人員,不再要求核酸檢測和賦碼促檢。圖甲是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圖乙是人體皮膚在不同環境溫度下維持體溫的方式,請回答:(1)當外界環境溫度變化時,人體可通過圖甲所示路徑進行體溫調節,該調節過程屬于 (填”激素調節”或”神經調節”)。該調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 。(2)冬天,下列哪種情況的組合可以使人的體溫保持正常 。A.①和④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3)若某新冠患者,在一段時間內體溫持續在39℃,則在該時間段,人體的產熱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熱。經醫生診斷,可服用布洛芬混懸液或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燒藥。服用藥物后,人體皮膚會作出如圖乙中 (填序號)的反應來增加散熱,使體溫回到正常值。(4)比較①、②兩圖,可知①圖中情況發生時,外界氣溫 ,皮膚內大多數毛細血管 ,血流量 ,皮膚的溫度會 ,由皮膚直接散發的熱量會 。17、(2024八上·濱江期末)如圖簡略地表示了人體產熱和散熱兩個體溫調節機制(“→”表示神經沖動傳導方向,“→”表示血液循環途徑),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選填“大腦”小腦”或“腦干”)(2)正常情況下,當人處于炎熱環境中時,皮膚血管會 。(選填“擴張”或“收縮”)(3)人體在劇烈運動時,產熱量將會明顯增加的是D中的 。18:(2024·八年級期末)維持體溫恒定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哪里?有人猜測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有人猜測位于脊髓。針對此問題,小樂進行了如下探究:將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長的小白鼠,按下表處理方法處理后,均放在寒冷環境中觀察其體溫變化情況。實驗組名 小白鼠數量 處理方法 體溫變化情況甲 1 不進行任何處理乙 1 只破壞下丘腦丙 1 待填丁 1 既破壞下丘腦,又破壞脊髓(1)丙組小白鼠的處理方法是___________。(2)若甲、丙組小白鼠體溫保持恒定,乙、丁組小白鼠體溫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體溫調節中樞位于___________。此時甲、丙組小白鼠體內產熱與散熱___________。(3)有人認為,為使實驗所得結論更可靠,需對實驗進行改進。寫出改進措施:___________。19、如圖表示某健康男性在45℃室內安靜狀態下的體內溫度、皮膚溫度和出汗率的變化,第25分鐘時,此人飲入冰水。(1)在0~25min內,此人皮膚溫度低于體內溫度的主要原因是 。(2)據圖分析飲用大量冰水導致皮膚溫度升高的變化是如何引起的?。(3)在45℃的室溫環境中,人體皮膚內的 接受刺激,將興奮傳入________的體溫調節中樞,使皮膚血管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汗液分泌________,從而使散熱量增加,體溫保持恒定。20、(2023八上·溫州期末)今年夏天,持續性的高溫天氣致使全國多地出現“熱射病”患者。為了解熱射病的成因,小明查閱資料,得到如下信息:材料一: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其突出病癥有高熱(體溫超過40℃)、少汗或無汗、意識模糊等,嚴重者會危及生命。材料二:熱射病多發于高濕高溫(氣溫超過37℃)天氣,常見群體之一為高強度體力勞動者。材料三:不同環境溫度下,人的身體反應如右表。環境溫度/℃ 身體反應33 汗腺開始排汗35 心跳加快,出汗增多39 汗腺瀕臨衰竭結合上述信息并運用體溫調節的相關知識,對熱射病的成因作出解釋。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三章 3.3-3.5節重難點和易錯點培優訓練解析易錯點一:神經元、神經系統和信息的處理例1.在測試對刺激的反應快慢實驗中,被測試者眼睛注視測試者的手指,當看到尺滑落,立即用手指夾住尺。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這個過程中,接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是 ,作出反應的是 。(2)如果多次練習后再實驗,那么反應時間長短 (填“有”或“無”)變化。(3)由實驗可知,不同的人對同一刺激的反應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同一個人在同時從事多項活動時,對刺激的反應速度會 。(4)結合本實驗和所學知識,寫出一種可以使自己在課堂上反應變快的方法: 。【答案】(1)眼睛;手指(2)有(3)不同;慢(4)集中注意力,避免其它因素的感擾【解析】【分析】在探究“測定誰的反應速度快”的實驗中,反應時間越短,反應越快,反應時間越短的同學捉住尺子的距離短,即刻度數值越小,說明反應速度越快,據此解答。【解答】(1)該反射弧中:感受器在眼中;效應器是運動神經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體,因此該反射弧中,效應器是與手指活動相關的肌肉;參與的神經中樞有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軀體運動中樞等。在這個過程中接受刺激的器官是眼睛,做出反應的是用手指夾住尺。(2)如果多次練習后再實驗,那么反應時間變快。(3)由實驗可知,不同的人對同一刺激的反應速度是不相同的;同一個人在同時從事多項活動時,對刺激的反應速度會變慢。(4)通過本實驗可知,注意力不集中會影響人的反應速度,因此要使自己的反應速度快,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其它因素的感擾。例2.對照如圖所示的結構,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下列各部位的名稱。A. B. C. D. (2)如圖所示的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 和 的基本單位。神經細胞的結構包括 和 兩部分,突起可以分為 和 。(3)神經元的 在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后,傳導到 ,然后由 將信息向另一神經元傳導。【答案】(1)樹突;細胞核;軸突;軸突的分枝(2)結構;功能;細胞體;突起;軸突;樹突(3)樹突;細胞體;軸突【解析】【分析】神經元(神經細胞)的結構圖:A是突起、B是細胞體、C是軸突、D是神經末梢。【解答】(1)A是突起、B是細胞體、C是軸突、D是神經末梢(2)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細胞又叫神經元。其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分支少的軸突和數條短而呈樹枝狀分支的樹突。(3)神經細胞的樹突較短,主要功能是接受從其它神經元傳入的信息的入口。神經元的樹突在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后,傳導到細胞體,然后由軸突將信息向另一神經元傳導。例3:(2024·金華市一模)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兩位科學家大衛·朱利葉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貢獻。人類的各類感受器均分布有神經元(結構如圖),請回答:(1)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 ;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兩部分構成的。(2)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后,產生的興奮在同一神經元中的傳導方向是______。(3)各種信息就是通過這些細胞獲取和傳遞的。下列信息獲取和傳遞的方向正確的是________。①A→B→C ②C→B→A ③B→A→C(4)下列細胞屬于神經元的是 (可多選)。A.感光細胞 B.肌肉細胞 C.嗅覺細胞 D.味覺細胞(5)“漸凍人”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動,因為反射活動需要通過___________來實現。【答案】(1)基本單位 細胞體;突起(“細胞體”“突起”答案順序可互換) (2)樹突→細胞體→軸突(3)③ (4)A,C,D(5) 反射弧(5)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皾u凍人”的運動神經元受損,部分反射活動不能完成,而反射活動要通過反射弧來實現。例4:(2023八上·平湖期末)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腦組織壞死的總稱,可發生在腦的不同區域。若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無其他疾病和損傷,下列損傷部位與癥狀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 損傷部位 癥狀A 小腦 循環系統心律失常B 腦干 昏迷,呼吸功能紊亂C 大腦運動中樞 縮手反射不能發生D 大腦語言中樞 不能發出聲音A.A B.B C.C D.D【答案】B【解析】1、大腦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灰質,叫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約有140億個神經細胞,具有感覺、運動、語言、聽覺、視覺等多種生命活動的功能區域—神經中樞。2、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3、腦干中有些部位專門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的生命活動,不符合題意【解答】A、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小腦受損會出現運動不協調、身體不平衡等癥狀,錯誤;B、腦干中有些部位專門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人體基本的生命活動,腦干受損會出現昏迷、呼吸功能紊亂等癥狀,正確;C、損傷導致上肢不能運動時,說明大腦皮層的軀體運動中樞受到損傷,而縮手反射的中樞在脊髓,所以縮手反射可以發生,錯誤;D、大腦語言中樞損傷后,患者與講話有關的肌肉和發聲器官完全正常,能發出聲音,但不能表達用詞語表達思想,錯誤。故選:B。例5:(2024八上·臨海期末)某款AI(人工智能)機器人,其溫度控制模塊通過大量人工神經元(如圖為一個人工神經元示意圖)連接在一起,并不斷變換輸入數據來處理信息,該圖中的B模擬人腦神經元中的 。機器人的智能攝像頭主要通過感知技術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實現,智能攝像頭模擬人類反射弧中 。【答案】細胞體;感受器【解析】(1)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觀圖可知:A模擬突起,B模擬細胞體;(2)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解答】神經元的功能是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并能把興奮傳導到其它的神經元。觀圖可知:感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包括軸突和樹突兩種。圖中A模擬突起,B模擬細胞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感受器由傳入神經末梢組成,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所以機器人的智能攝像頭主要通過感知技術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實現,智能攝像頭模擬人類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故答案為:細胞體;感受器。1. 在脊椎動物中,只有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能隨環境改變而迅速發生色變。其中避役是出名的“變色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小于5m in)完全改變體色,比蛙等變色動物快得多,它變色的調節機制是( ?。?br/>A.激素調節 B.神經調節C.神經—激素調節 D.激素一神經調節【答案】B【解析】神經調節的優點是極為快速,適合快速調節的行為。變色龍的快速變色來適應環境,正是神經調節的結果。【解答】“變色龍”的體色會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變化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稱為保護色,不易被其他動物所發現,這對它躲避敵害或捕食獵物是十分有利的。“變色龍”的這種變色調節機制屬于神經調節。故答案為:B。2、如圖是人體中樞神經的簡圖,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人是因為“甲”受損,所以無法言語、運動B.“丙”的功能包括心臟搏動、呼吸的恒定以及感覺C.體操選手的“乙”很發達,所以平衡感很好D.“手遇熱,立刻縮回“的反射控制中樞在“丁”【答案】B【解析】理解和掌握大腦、小腦、腦干的結構和功能,是解答此題的關鍵。A、植物人雖然仍有呼吸、血壓、心跳等,但已經沒有意識、知覺、思維等人類特有的高級中樞,是大腦受到損傷引起的,圖中甲是大腦,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圖中丙是腦干,腦干的灰質中含有一些調節生命活動的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感覺是在大腦皮層產生的,B錯誤,符合題意;C、小腦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圖中乙是小腦, 體操選手的“乙”很發達,所以平衡感很好,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手遇熱,立刻縮回“ 屬于縮手反射,縮手反射屬于簡單反射,神經中樞在脊髓,圖中丁是脊髓,D正確,不符合題意。3、(2024八上·臨海期末)酒精對人的神經系統有麻痹作用,飲酒過量的人往往表現為走路不穩、動作無法協調,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哪個部位受影響( ?。?br/>A.大腦 B.小腦 C.腦干 D.脊髓【答案】B【解析】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腦位于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小腦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解答】A.大腦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灰質,叫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故A錯誤;B.小腦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因此飲酒過量的人走路不穩、動作無法協調,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腦,故B正確;C.腦干位于大腦的下方和小腦的前方,它的最下面與脊髓相連,腦干的灰質中含有一些調節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故C錯誤;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內,上端與腦相連,下端與第一腰椎下緣平齊,脊髓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故D錯誤。故答案為:B。4.(2024八上·期末)物理學家霍金21歲時患上脊髓側索硬化癥,也稱運動神經元病。主要表現為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如圖為反射弧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神經兩部分B.神經系統由脊髓和它所發出的神經組成C.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D.若④受到損傷,刺激①后有感覺但不能運動【答案】D【解析】一個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為接受刺激的器官;傳入神經為感覺神經元,是將感受器與中樞聯系起來的通路;中間神經即神經中樞,包括腦和脊髓;傳出神經為運動神經元,是將中樞與效應器聯系起來的通路:效應器是產生效應的器官,如肌肉或腺體。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況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發生病變都會使反射減弱或消失。【解答】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A 不符合題意;神經系統由腦、脊髓以及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B不符合題意;條件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C不符合題意;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傳出神經被破壞,即使有適宜的刺激,人體也不會作出反應,即不能運動,因為效應器接收不到神經傳來的神經沖動。但是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能通過傳入神經傳到神經中樞,再經過脊髓的白質上傳到大腦皮層,形成感覺,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2024八上·衢州期末)概念圖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間的聯系,如圖表示神經系統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聯系。下列錯誤的是( ?。?br/>A.①指神經元B.③能對語言和文字作出反應C.②表示脊髓D.④控制血液循環、呼吸系統活動【答案】B【解析】根據對人體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分析判斷。【解答】A.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①指神經元,故A正確不合題意;B.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因此③表示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故B錯誤符合題意;C.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因此②表示脊髓,故C正確不合題意;D.腦干灰質中,有一些調節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如心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等,控制血液循環、呼吸系統活動,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6.(2024八上·臨海期末)酒精對人的神經系統有麻痹作用,飲酒過量的人往往表現為走路不穩、動作無法協調,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哪個部位受影響( )A.大腦 B.小腦 C.腦干 D.脊髓【答案】B【解析】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腦位于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小腦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解答】A.大腦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灰質,叫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故A錯誤;B.小腦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因此飲酒過量的人走路不穩、動作無法協調,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腦,故B正確;C.腦干位于大腦的下方和小腦的前方,它的最下面與脊髓相連,腦干的灰質中含有一些調節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故C錯誤;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內,上端與腦相連,下端與第一腰椎下緣平齊,脊髓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故D錯誤。故答案為:B。8.(2023八上·婺城期末)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我市加大對“機動車禮讓斑馬線”專項整治力度,駕駛員看到有行人過馬路時都會及時踩剎車,等待行人安全通過路口后再啟動車輛。請回答:(1)駕駛員看到有行人要過馬路時及時踩剎車屬于 ?。ㄌ睢皸l件”或“非條件”)反射。(2)如圖所示為神經元的模式圖,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中傳遞的路徑是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答案】(1)條件(2)D→C→B(→A)【解析】非條件反射是不需要經過后天學習就存在的本能反應。條件反射是需要人后天的生活中不斷獲得的一種經驗性行為。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一般來說,細胞體有一條長面分支少的軸突,有較多短面呈樹枝狀分支的樹突。 神經元傳導神經沖動是沿一定方向傳導的,樹突將神經沖動傳向細胞體,軸突則將沖動從細胞體傳出。【解答】(1) 駕駛員看到有行人要過馬路時及時踩剎車是出生后在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條件反射。(2)神經元傳導神經沖動是從樹突傳向細胞體,軸突則將沖動從細胞體傳出。所以正確的順序是: D→C→B(→A) 。9.夏天,當你從空調房進入陽光下,一股股熱浪撲面而來,你頓覺渾身燥熱,熱汗淋漓,長時間后,頭昏眼花。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接受環境溫度變化刺激的結構主要分布在____。A.大腦 B.眼睛 C.皮膚(2)接受環境溫度變化刺激的結構主要是神經元的____。A.樹突部分 B.細胞體 C.軸突部分(3)人在高溫環境中容易發生“頭昏眼花”,甚至昏厥的中暑現象,其調節異常應該發生在____信息環節。A.接受 B.傳導 C.處理【答案】(1)C(2)A(3)C【解析】【分析】(1)皮膚結構中的真皮內由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構成,皮膚是最大的器官。(2)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分支少的軸突和數條短而呈樹枝狀分支的樹突,軸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經纖維,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叫神經末梢,神經末梢分布在全身各處。神經元的功能是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并能把興奮傳導到其它的神經元,神經元的細胞體主要集中在腦和脊髓里,神經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圍神經系統里。(3)信息獲取指圍繞一定目標,在一定范圍內,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獲得原始信息的活動和過程。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是單一的,是多種多樣的,解答即可。【解答】 (1)皮膚的結構是由表皮和真皮組成的,真皮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真皮內由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能夠接受環境溫度變化刺激。在眼睛、耳朵、皮膚、和腦等四種感受器中,對環境溫度變化刺激最敏感的是皮膚。故答案為:C。(2)神經元傳導神經沖動是沿一定方向傳導的,每個神經元可能有很多樹突,但是只有一個軸突,樹突將神經沖動傳向細胞體,軸突則將沖動從細胞體傳出。所以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是樹突→細胞體→軸突。所以接受環境溫度變化刺激的結構主要是神經元的樹突部分。故答案為:A。(3)中暑是在暑熱季節、高溫和(或)高濕環境下,由于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當外部的溫度太高超過人體自身調節能力的時候,人因為身體升高而中暑頭暈或者昏迷,人在高溫環境中發生“頭昏眼花”,甚至昏厥的中暑現象,其調節異常發生在處理信息環節。故答案為:C。10、(2023八上·長興月考)“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钡杂猩贁等藢Υ酥萌糌杪?,因酒駕或醉駕造成很嚴重的人生悲劇。下圖是人神經系統中腦的結構圖,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酒后駕駛的司機看到有交警測酒駕時,會出現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 (填激素名稱)分泌明顯增加。(2)酒精對圖中人腦中的 (填數字序號)有麻痹效應,從而使身體的平衡性、動作的協調性變差。(3)某人酒后駕駛發生車禍受傷,醫生檢查發現,針刺其下肢感覺不到疼痛,但膝跳反射正常,說明此人脊髓的 功能已受損傷。【答案】(1)腎上腺素 (2)② (3)傳導【解析】考查各種激素的作用,腦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解答】(1)腎上腺素的作用是擴張通往心臟的血管,加快心跳,所以答案是腎上腺素;(2)小腦作用是保持身體平衡,控制動作協調,所以答案是2號結構小腦,(3)膝跳反射是低級神經中樞控制,能證明神經系統是否正常,感覺不到疼說明傳導不到大腦,所以答案是傳導功能。11、 通過下列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認識腦的功能,并以此指導我們的生活。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腦,小白鼠失去知覺,但心跳和呼吸仍在進行,胃腸依然能夠消化。研究成果二:切除小白鼠的小腦,小白鼠的動作變得很不協調,步子邁得大而不穩,腿抬的高而笨拙,吃食物時,嘴不容易準確地碰到食物。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腦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思維升華:(1)“植物人”沒有意識、感覺和運動,可以判斷是腦的 損傷了。(2)“舞蹈癥”患者的動作不準確、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斷是腦的 發生了病變。(3)在體育課上,老師囑咐同學們在運動時要特別注意保護好后腦,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請你作出解釋: ?。?br/>(4)為了有效地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在騎摩托、滑冰時要采取哪些保護措施? 。【答案】(1)大腦(2)小腦(3)腦干位于后腦(4)戴頭盔【解析】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比較重要的中樞有: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腦干位于大腦的下方和小腦的前方,它的最下面與脊髓相連,腦干的灰質中含有一些調節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解答】(1)研究成果一告訴我們:切除大腦的小白鼠其腦干的功能仍然正常;植物人沒有了意識、感覺和運動,只有心跳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動,可判斷是大腦損傷了。(2)研究成果二告訴我們:切除小腦的小白鼠動作變得不協調,身體不能維持平衡,這與人的“舞蹈癥”患者具有相同的癥狀,因此可以判斷“舞蹈癥”患者損傷的是小腦。(3)研究成果三告訴我們:切除小白鼠的腦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這說明腦干中有調節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因此我們在運動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好后腦,因為腦干位于大腦的下方和小腦的前方,即后腦部位。(4)中樞神經系統主要位于頭部,在運動中,頭部的防護是關鍵,可以采取戴頭盔的方法來保護頭部。12、(2024八上·衢州期末)新交規中的“酒駕禁令”已讓人們的一些生活方式逐漸改變。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已經從宣傳警示語變成了絕大多數人自發遵守的內心約束。但仍有少數人對此置若罔聞,因酒駕或醉駕造成很嚴重的人生悲劇。如圖甲是人眼的結構示意圖,乙是人腦的組成示意圖,丙是反射弧的模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司機對信號燈的關注是行車安全的重要環節,其中形成視覺的部位是在圖乙中的 ?。ㄌ顖D中序號)。(2)司機看到紅燈亮時會踩剎車,這屬于 反射,是通過圖丙中的部分結構完成的,能把神經中樞產生的刺激傳給效應器的是 ?。ㄌ顖D中序號)(3)某人因酒駕造成腰椎受傷,致使下肢癱瘓,肢體不能運動,大小便失禁,這是因為脊髓的 功能喪失。(4)酒駕的司機在遇到警察時會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的反應,這是因為體內 分泌量明顯增加的緣故。【答案】(1)I(2)條件;③(3)傳導(4)腎上腺素【解析】(1)視覺的形成過程: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形成一個倒置的物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物像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然后通過視神經傳到I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2)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3)根據脊髓的作用解答;(4)根據激素的作用解答。【解答】(1)司機對信號燈的關注是行車安全的重要環節,其中形成視覺的部位是視覺中樞,在圖乙中的I。(2)司機看到紅燈亮時會踩利車,這屬于條件反射。是通過丙圖中的部分結構完成的,能把神經中樞產生的刺激傳給效應器的是③傳出神經。(3)某人因酒駕造成腰椎部受傷,致使下肢癱瘓,肢體不能運動,大小便失禁,則是因為脊髓的傳導功能喪失,排便排尿反射失去了大腦皮層的控制。(4)喝酒的司機在開車時遇到警察時會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這是由于大腦促進了腎上腺素的分泌。13、交通法規規定,禁止酒后駕車。為此研究人員以100名志愿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相關研究,并獲得如下數據;人體累積的酒精量(毫升) 25 55 85 115 145 175人體對聲刺激后作出反應的時間(秒) 0.247 0.257 0.268 0.287 0.329 0.36人體對電刺激后作出反應的時間(秒) 0.311 0.328 0.337 0.255 0.386 0.417(1)研究人員研究的問題是 。(2)為了減小誤差,上表記錄的每一個反應時間已經經過數據處理,如“0.247秒”其實指的是________。(3)本實驗存在不夠嚴謹的地方,請指出問題所在 。【答案】(1)人體收到聲和電的刺激后作出反應的時間與人體累積的酒精含量的關系(2)時間段(3)沒有保證志愿者的年齡,生理狀況等相同【解析】根據表格數據分析解答;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解答。(1)由表格數據可知人體對聲和電刺激后作出反應的時間與人體累積的酒精量的有關,故此實驗是探究人體收到聲和電的刺激后作出反應的時間與人體累積的酒精含量的關系;(2)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0.247秒其實指的是人體累積的酒精量為25ml時100名志愿者對聲刺激后作出反應時間段的平均值;(3)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生理狀況反應能力不同,所以根據控制變量法知本實驗應該保證志愿者的年齡,生理狀況等相同。14、(2024·浙江臺州模擬)如圖所示,兩位同學在做測試人體反應快慢的實驗。①乙同學手指在刻度為0處準備,甲同學發令的同時突然松開直尺,要求乙同學僅用拇指和食指將尺捏住;②記錄乙同學捏住直尺處的刻度值;③兩位同學互換角色重復以上實驗,并分別進行多次實驗。(1)人體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____。(2)分別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3)本實驗判斷人體反應快慢的依據是___________。(4)該實驗可取之處在于把一個復雜的難以測量的科學問題,變為可測量且可操作的問題,使抽象問題直觀化和具體化,以下實驗中方法相類似的有___________。A.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的大小B.用顯微鏡觀察并畫出植物細胞的模型C.用一只燈泡的亮暗判斷該電路的電流大小【答案】神經元(或神經細胞) 避免偶然性減小實驗誤差(合理即可) 捏住直尺處的刻度值 AC【解析】(1)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2)本實驗多次測量的處理方法是尋找規律,避免偶然性,所以,是為了減小誤差。(3)利用了轉換法,通過比較捏住尺子的刻度數(或刻度距離)來說明反應快慢。(4)根據題意知道,實驗采用了轉換法。A.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的大小時,通過彈簧形變的大小判斷拉力的大小,應用了轉換法,符合題意;B.用顯微鏡觀察并畫出植物細胞,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題意;C.電流的大小看不見、摸不著,在電路電壓不變情況下,研究電路中電流大小時,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電路中燈泡的亮暗來判斷,這用到了轉換法,符合題意。易錯點二、反射弧與應答性反應(反射)例1.接受刺激產生反應的整個過程是 ( )A.接受信息→處理信息→作出反應B.傳導信息→處理信息→產生反應C.接受信息→傳導信息→處理信息→傳導信息→產生反應D.產生反應→接受信息→傳導信息→處理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圖中的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解答】反射弧的組成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從接受刺激到產生反應的整個過程是:接受信息→傳導信息→處理信息→傳導信息→作出反應的連續過程。不同的人對刺激反應的快慢是不一樣的。故答案為:C。例2.如圖所示為反射與反射弧的知識圖解,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是 ,②是 ,③是 。(2)若此圖為膝跳反射活動示意圖,且結構完整,能完成膝跳反射活動。但有意識地控制,也可使小腿不彈起。此時,該反射活動屬于 反射,需要 的參與。這個現象說明 。【答案】(1)反射??;神經中樞;反射(2)條件;大腦皮層;高級神經中樞對低級神經中樞有控制作用【解析】【分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解答】(1)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發生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組成是感受器→傳入神經→②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梢妶D中①反射弧,②神經中樞,③反射。(2)當手受到針的刺激后,感覺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以后見到針就會有意識的躲避,是在第一次被針扎的基礎上,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形成的條件反射。這說明高級神經中樞對低級神經中樞有控制作用。例3.(2024八上·期末)甲、乙兩人在一宗交通事故中受傷,醫生檢查發現他們的腦部活動正常,為了檢查他們的神經系統的其他部位是否受傷,醫生對他們做了進一步的測試,結果如下表:傷者 傷者蒙上眼睛接受的測試 測試結果甲 以針尖刺甲的指尖 甲感覺疼痛,但沒有縮手乙 以針尖刺乙的指尖 乙立即縮手,但完全不知有針刺及縮手動作的發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傳出神經受損,乙傳入神經受損B.甲傳入神經受損,乙傳出神經受損C.甲傳出神經受損,乙脊髓白質神經纖維受損D.甲傳入神經受損,乙脊髓白質神經纖維受損【答案】C【解析】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解答】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傳出神經受損,即使有適宜的刺激,人體也不會作出反應,因為效應器接收不到神經中樞傳來的神經沖動。 甲能感覺到疼痛表明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能通過傳入神經傳到神經中樞,再經過脊髓的白質上行傳到大腦皮層,形成感覺,但沒縮手說明反射弧不完整,最有可能是傳出神經受損,效應器接收不到神經中樞傳來的神經沖動,不能完成反射。 乙立即縮手,表明反射弧完整,但完全不知有針刺及縮手動作的發生,說明沒有在大腦皮層形成感覺,而腦部活動正常,因此最有可能是脊髓白質內的上行傳導神經纖維受損。故答案為:C例4.當一個人的脊髓上部受到嚴重損傷時,針刺大腿,該傷者( ?。?br/>A.會產生縮腿反射,并感到疼痛B.會產生縮腿反射,不感到疼痛C.不產生縮腿反射,并感到疼痛D.不產生縮腿反射,也不感到疼痛【答案】B【解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構成??s腿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疼痛中樞位于大腦。【解答】由于某患者的脊髓上部受到嚴重損傷,說明脊髓中的縮腿反射神經中樞正常,但不能將興奮傳入大腦,所以當用針刺其大腿時,該患者能產生縮腿反射,但不會感到疼痛。故選:B。例5、(2023八上·杭州期末)如圖為一兒童的縮手反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1、2、3、4、5組成的神經結構叫做 。(2)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是 。(選填序號)①1→2→3→4→5 ②5→4→3→2→1(3)當手受到針刺會感覺到疼痛,疼痛感覺形成的部位在 (填字母)。(4)圖中若4受損,其它結構完好,當手指皮膚被針刺時會出現什么情況? 。A.無反射,無感覺 B.有反射,有感覺C.無反射,有感覺 D.有反射,無感覺【答案】(1)反射弧(2)①(3)D(4)C【解析】圖中1是感受器,2是傳入神經,3是脊椎(低級神經中樞),4是傳出神經,5是效應器【解答】(1) 1、2、3、4、5組成的神經結構叫做反射弧。(2)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由感受器(1)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通過傳入神經(2)將神經沖動傳到神經中樞(3),神經中樞會做出反應,并將信息通過傳出神經(4)傳給效應器(5)(3)所有的感覺都是形成在大腦上的,所以痛覺形成的部位在大腦D。(4)4是傳出神經,若4損壞,其他結構完好,信息依然能傳遞到大腦,因此能在大腦上形成痛覺,但神經中樞做出反應無法通過傳出神經傳遞到效應器,因此無法反射,故C選項正確,A、B、D錯誤例6、下圖所示為某女士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縮手反應。請據圖分析作答:(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縮回”的反應是一種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叫做 。(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請你試著將該反射弧補充完整:[1]感受器→[2]傳入神經→[3] →[4]傳出神經→[5] 。(3)手被燙到后立即縮回,在縮手后會感覺到疼痛,縮手和產生痛覺的中樞分別位于 和 內。(4)有人患腦於血失去說話能力,可能壓迫了大腦皮層的 中樞。(5)某人車禍后,身體各部分和四肢都恢復正常,但走路時左右搖擺,原因是 。【答案】(1)反射(2)神經中樞;效應器(3)脊髓;大腦(大腦皮層)(4)語言(5)小腦損傷【知識點】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應答性反應與反射??;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解析】【分析】(1)大腦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灰質,叫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解答】(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縮回”的反應是一種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叫做反射。(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經沖動的傳導方向,該反射弧為:[1]感受器→[2]傳入神經→[3]神經中樞→[4]傳出神經→[5]效應器。(3)感受痛覺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神經沖動能到達神經中樞,是因為脊髓有傳導功能,因此手被燙到后立即縮回,在縮手后會感覺到疼痛,縮手和產生痛覺的中樞分別位于脊髓和大腦皮層內。(4)語言中樞(與說話、書寫、閱讀和理解語言有關,是人類特有的神經中樞),人類特有的大腦皮層功能區是人的語言中樞,因此若是有人患了“腦血栓”失去了說話的能力,這是由于血栓壓迫了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故答案為:(1)反射(2)神經中樞;效應器(3)脊髓;大腦(大腦皮層)(4)語言中樞(5)小腦損傷1、如圖是縮手反射動作中的神經傳導途徑,對于反射完成過程及大腦控制該反射的神經纖維所處的部位,表述正確的是( ?。?br/>A.①②③④⑤,甲 B.①②③④⑤,乙C.⑤④③②①,甲 D.⑤④③②①,乙【答案】D【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摳、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感受器:由傳入神經末梢組成,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入神經:又叫感覺神經,把外周的神經沖動傳到神經中樞里。神經中樞:接受傳入神經傳來的信號后,產生神經沖動并傳給傳出神經。傳出神經:又叫運動神經,把神經中樞產生的神經沖動傳給效應器。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體組成,接受傳出神經傳來的神經沖動,引起肌肉或腺體活動。【解答】反射是指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規律性的反應。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在周圍神經系統中感覺神經元細胞體集中的部位叫神經節,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體在感覺神經上,運動神經元的細胞體在脊髓灰質的前角內。④上有神經節因此④是感覺神經,能將神經沖動傳至神經中樞;與之相連的⑤就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 ③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質內(神經元細胞體集中的部位),能接受④傳來的神經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 ②是傳出神經,能將來自神經中樞的神經沖動傳至①效應器; ①效應器能接受神經沖動并作出反應,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是:⑤感受器 →④傳入神經→ ③神經中樞 →②傳出神經 →①效應器。在脊髓的中間成蝶型的(甲)是灰質,里面有低級的神經中樞,如縮手反射中樞,周圍色澤亮白的是白質,主要由神經纖維組成,能夠將神經沖動傳至大腦,使大腦控制人體的縮手反射。乙是神經纖維集中的部位叫白質,位于脊髓內部的周圍,有傳導功能。故答案為:D。2、(2023八上·東陽月考)當無意中碰到高溫的物體時,我們的手會立即縮回,這是一種簡單的、人生來就有的反射。如圖是完成縮手反射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射弧的感受器為①,效應器為⑤B.完成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在③大腦C.如果結構④受損,該反射活動仍能完成D.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為①→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圖中的①感受器、②傳出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入神經、⑤效應器。【解答】A、分析圖形可知,該反射弧的①是感受器,⑤是效應器,A正確。B、縮手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其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以下的脊髓,B錯誤。C、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果結構④傳入神經受損,該反射活動就不能完成,C錯誤。D、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為①感受器→④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②傳出神經→⑤效應器。D錯誤。故選:A。3、(2024八上·嘉興期末)醫生常通過檢測膝跳反射來診斷被測試者神經系統是否受損。如圖是人體膝跳反射活動的示意圖,其中分析錯誤的是( )A.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B.敲擊小腿肌肉也能引起膝跳反射C.若反射弧某一部分受損則無法完成該反射活動D.正常人測試時若刻意控制,也可不讓小腿彈起【答案】B【解析】反射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和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反應。它是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解答】A.膝跳反射是比較低級的反射活動,屬于簡單反射,該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A正確。B.進行膝跳反射實驗時,敲擊小腿肌肉不能引起膝跳反射,需要用用橡皮小錘或手掌內側邊緣叩擊膝蓋下方的韌帶。B錯誤。C.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反射弧必須完整,若反射弧中的某一部分受損,反射弧不完整,無法完成反射。C正確。D.正常人測試時若刻意控制,也可使小腿不彈起,此時參與反射的神經中樞除脊髓外,還有大腦皮層。D正確。4、如圖所示為縮手反射的神經結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1)該圖表示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2)圖中的①是效應器(3)反射過程中,神經傳導的途徑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4)只由該神經結構完成的反射弧屬于簡單反射A.(1)(4) B.(2)(3) C.(1)(2) D.(3)(4)【答案】A【解析】反射?。簠⑴c反射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