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溶解度第2課時 溶解度課時 溶解度 課型 新授課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9~44頁學業要求 1.了解溶解度的含義,知道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存在定比關系。2.初步學習繪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線,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有關信息。3.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4.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教學重點 分析溶解度曲線,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教學難點 分析溶解度曲線,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教 學 過 程 備 注【過渡】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時所說的“易溶”“難溶”與溶解度的關系嗎 閱讀P40“資料”尋找答案。【講解】閱讀教材表9-1,這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種方法:列表法。【過渡】列表法表示溶解度還不是很直觀,不能表示某物質在任意溫度時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觀表示某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向。可以用另一種表示方法:圖像法。【探究】繪制溶解度曲線(3)從繪制的溶解度曲線上查出上述幾種物質在25°C和85°C時的溶解度。(4)從溶解度曲線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歸納總結】溶解度曲線比較直觀。因為我們可以從溶解度曲線上得知:①不同物質在溫度時的溶解度。②曲線相交時的含義。③能很快地比較出兩種物質在某溫度范圍內溶解度的大小。④曲線的走向。【過渡】研究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么氣體物質的溶解度又該如何表示呢 【思考討論】(1)打開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的飲料)蓋時,汽水會自動噴出來。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什么有關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這銳明氣體的溶解度還與什么有關 (3)對于氣體物質,研究它的質量方便,還是體積方便 【歸納總結】氣體的溶解度(1)定義:在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2)要素:101kPa、一定溫度、1體積水里,飽和狀態、氣體體積。(3)影響因素:溫度、壓強。升高溫度,氣體溶解度減小,降低溫度,氣體溶解度增大。增大壓強,氣體溶解度增大,減小壓強,氣體溶解度減小。【例3】下列現象不能說明氣體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是( )A.用水壺燒水時,水沸騰前有氣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氣體沖到鼻腔C.揭開啤酒瓶蓋,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池塘里的魚常浮出水面 三、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知識的學習,有哪些心得?小組討論,看看都學到了什么。小組討論本課主要內容,歸納后選代表發言。四、隨堂訓練1. 在20℃時,測得50g水中溶解18g某物質恰好形成飽和溶液。從實驗中可知( )A. 該物質的溶解度是18g B. 該物質的溶解度是36gC. 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是18gD. 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是36g2.結合右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gB.硝酸鉀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鈉的溶解度C.升高溫度可將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D.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3.如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乙>丙B.在t2℃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都會轉化為不飽和溶液D.當乙的飽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時,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析出丙4. 汽水中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打開瓶蓋時,你會發現汽水會自動噴出來,喝了汽水后又常常會打嗝兒,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下列關于氣體溶解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增大B. 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減小C. 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增大D. 溫度降低,氣體溶解度減小五、布置作業 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動手操作,總結歸納。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板書設計 溶解度一、固體物質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概念2.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二、溶解度曲線1.溶解度曲線的含義及意義2.溶解度曲線的作用3.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規律三、氣體的溶解度 1.定義2.影響因素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