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活動7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課時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課型 新授課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57頁學業要求 1.體驗初步提純固體混合物的實驗過程。2.學習蒸發操作技能,鞏固溶解、過濾操作技能。教學重點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的一般步驟。教學難點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的注意事項及誤差分析。教 學 過 程 備 注【情景導入】我們使用的食鹽大部分來自海水,還記得海水曬鹽的流程嗎?展示粗鹽,這是從海水曬出的鹽,展示精鹽,這是精鹽,你認為這兩者有什么區別?【思考】(1)通過觀察、比較固體食鹽與粗鹽的外觀,你得出什么結果?(2)要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得到精鹽,可采用什么方法?需要哪些步驟?(3)每個步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歸納總結】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操作步驟: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濾紙上剩余物的顏色:發黃。濾液的顏色:澄清透明。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如濾液仍渾濁,應再過濾一次。【問題交流】1.與其他同學相比,你制得精鹽的質量和產率如何 試分析原因。2.制取粗鹽時,曬鹽和煮鹽的目的都是通過蒸發鹽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濃縮。想一想: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溫度的方法來達到同一目的 (提示: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考慮)答:不能。因為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3.本實驗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鈉的哪些性質 考慮到粗鹽的來源,你判斷這樣提純的鹽是否為純凈物。答:本實驗利用了氯化鈉易溶于水,且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的性質。實驗中所用粗鹽中含有可溶性雜質氯化鈣、氯化鎂以及不溶性雜質泥沙等,將這樣的粗鹽經過溶解、過濾、蒸發的操作只是去除了不溶性的雜質,而溶于水的雜質沒有去除掉,所以初步提純后的鹽不是純凈物。【例】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過程中,涉及稱量、溶解、過濾、蒸發等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稱量時粗鹽放在天平左盤的稱量紙上B. 粗鹽溶解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C. 蒸發時,在恰好蒸干時停止加熱D. 過濾時,漏斗下端管口處緊靠燒杯內壁三、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知識的學習,有哪些心得?小組討論,看看都學到了什么。小組討論本課主要內容,歸納后選代表發言。四、隨堂訓練1. 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下列裝置和操作正確的是( ) 2.有關“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多加水,讓粗鹽加速溶解B. 玻璃棒用了4次,但作用各不相同C. 粗鹽經過溶解、過濾、蒸發、結晶可以得到初步提純D. 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使濾液蒸干3.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活動中,出現下列情況仍繼續實驗,有可能造成計算出的精鹽產率偏低的是( ) ①溶解步驟中,粗鹽未充分溶解 ②過濾步驟中,得到的濾液渾濁 ③蒸發步驟中,有液滴飛濺現象 ④蒸發步驟中,得到的固體潮濕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五、布置作業 以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題,使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迫切的心情進行探究。強調實驗的規范性。進一步強調實驗操作嚴謹、周密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2.注意事項3.誤差分析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