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作文的意義及實施路徑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景秀小學鐘傳祎學科作文是指學生圍繞著學習生活而進行的形式多樣的寫作,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立足學科知識背景,結合即時、共在、同場、多樣的學習生活形態,多角度、多側面、多維度、多形式地記錄學科學習中的見聞和體驗,是學生日常寫作的重要形式,也是跨學科學習的重要工具。學科作文對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學科作文的價值學科作文是跨學科學習的必然選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把2011年版中的“跨學科的學習”上升為課程理念的關鍵指標,貫穿于“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加強課程內容整合”“促進學習方式變革”3個核心理念中。同時,在學段要求中,通過“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落實跨學科學習,通過語文學習任務群,強化跨學科學習的訓練。可以說,跨學科學習已成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核心要義,正推動著語文教學的新一輪變革。《標準》把學段目標與內容中的“習作”“口語交際”表述為“表達與交流”,并在各個語文學習任務群強調表達的重要性,要求“根據具體交際情景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負貴任、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地表達”,要求學寫觀察日記、讀書心得、讀書筆記、活動方案、讀書報告、研究報告、實驗報告、小論文等實用文體。學科作文是作文回歸生活的本質要求。傳統作文教學重視純技術性、操作性的訓練,作文教學以文本為中心,只強調內容具體、主題突出,卻忽視學生真實的感受、真切的體驗,忽視學生最為常態的學習生活,結果可能導致作文內容虛假空洞,套話、空話較多。學生的生活包括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其中學習生活時間長、感受深、形式多樣,是在教師指導下的生活覺知。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其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時間不多,而且這種接觸、認識、了解也只是學習生活的一種延續和拓展。且因社會生活缺乏必要的指導及相關的認知心理準備,學生往往對事物覺知缺乏目的,沒有系統,把握不了重點,深入不到細節,感知的時間不能持久,而感知的信息進入大腦后,又缺乏或者不能作必要的分析、處理、建構、疊印,導致感知的信息模糊、消失、錯誤,結果感而不知、感而少知、感而錯知,較難形成知識經驗或者作文的材料。學習生活則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地觀察、認知、思考、交流、互動,往往感受真實、體驗豐富,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會說。學科作文是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標志。“學習金字塔”理論表明: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向別人講授”或者“對所學內容立即運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向別人講授”即做小老師,口頭復述所學內容。“對所學內容立即運用”包括說、寫和實際操作。學科作文不斷強化學生提取已有的知識儲備、鏈接課堂的學習情景,激活所有的學習體驗,精細表達學習的所見、所感,用文字來精細復述學習內容,建立知識聯系,建構知識網絡,提高學生效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輸出,變機械記憶為靈活運用,形成綜合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科作文的實施策略整合課程,全學科貫通。數學是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藝術是用藝術的語言來表現世界,科學也倡導跨學科融合,跨學科學習己經成為新課標的核心要義,各科教師都需要有跨學科理念、跨學科視野,共同推動學科寫作,用跨學科寫作來推進課程變革。針對學生觀察能力、思5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