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文批改是一項系統工程,長的七大法則期以來制約著作文教學的改革。作葉圣陶家肖復興的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寫了葉圣陶修改他獲獎作文葉圣陶的故事。文章中,肖復興寫道:“我對于批改作七大法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鼓威自信心文,一貫主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其、平和以及張要“多就溫暖,如春風拂面。”少改”。他葉圣陶作為作家、教育家、文學說:“批改要批改作文的出版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盡量尊重原作,能不改的就不改。稱,他在作文批改上的改革也具有應該尊重別人的意思。凡是說得正示范性和開創性。他一貫主張“寫確的,表達得明白的,就不動它。”要文章就是說話,也就是想心思”“修站在孩子的立場,從孩子的角度去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在具體的修改文章。葉圣陶在《對于小學作教育實踐中,葉圣陶的《作文批改二文教授之意見》中指出:“小學作文十例》具有借鑒意義。之教授,當以順應自然之趨勢而適本文結合葉圣陶的作文教學合學生之地位為主旨。”“批改固非回思想,通過解讀《作文批改二十教者自己作文,乃修正學生之所作鐘傳柿例》,對照葉圣陶批改肖復興作文之意義及字句也。其意義不謬誤而這個例子,總結出葉圣陶作文批改尚有不完全之處者,不必為之增:字65句已通順而尚欠凝練高古者,不必為之改。意義建議將之改成“如果在細節描寫方面多下些功不完,乃由于學生識力之未至,而非由于推理之謬夫,故事會更生動些”。誤。”葉圣陶很反對教師在學生的作文上玩打圈、畫鉤的把戲。他說:“有些國文教師看學生所寫的葉圣陶具備非常扎文章,只覺得它不通,勾掉越多,越感覺滿意。這2實的語言基本功,被稱作種觀念發展到極點,于是整段勾掉的也有,全篇不發現真問題“人民語言藝術家”。他語要的也有。勾掉之后,按照自己的意思在行間寫言的敏感性非常強,而且上一些文字,就把練習本發還學生。為什么原文系統掌握漢語語法、修辭要不得?為什么一定要照改本那樣說才對?都沒理論以及邏輯知識。以有說明。”葉圣陶希望作文批改不是簡單的打圈、此為標準,他批改作文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畫鉤,而是要針對問題,指出是什么樣的問題,為認知特點,發現并改正不符合規律、思路不順暢、語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言不精練不適當的地方,并說明修改的原因。而且,要立足學生的發展,幫助他們樹立寫作的信葉圣陶在《作文批改二十例》中所指出的各種心,讓學生從問題中找到努力的方向。語病有:突兀,多余,累贅,用詞不當,意義含混,形葉圣陶給肖復興批改作文,批語是“這一篇作容過分,淺薄的套話。語法方面有:搭配不當,缺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少主語,意義不完足,不合語法,標點運用不當,不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合漢語的習慣。邏輯方面有:不切實際,不合事畫畫的事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理,意思與細節不協調,意義不順,與心情不合等。然”。這段話讓肖復興記了一輩子,也引領著肖復葉圣陶在批改文章時特別注意語言的表達規興走上作家之路。范。他批改肖復興同學的獲獎作文時,將題目《葉圣陶早在1963年的一封信中就曾說過: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改了一字,神韻就不“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他強調,樣,變得更加貼切。還將句子“怎么你把包幾何課寫好批語要“考慮怎樣才能鼓勵學生、啟發學本的書皮去掉了呢”改成“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包生”。他很注重情感的激勵機制。書紙去掉了呢”,刪掉原句中“包”這個動詞,句子葉圣陶就算面對的是一篇并無多少可取之處干凈規范,讀起來也特別順暢:而把“書皮”改成的模式化作文,也會在提出批評之前,努力從文章“包書紙”,是因為“書皮”可以被認為是書的封面,中找出一些閃光點,然后才以一種建議性的方式也比較正式,“包書紙”口語化、準確、親切對文章提出批評。批改作文,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要掌握基本給學生作文寫批語時,葉圣陶有兩個原則: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技法。某一句好,好在哪里,為一是要多稱贊少批評,但稱贊和批評都要有根什么好,要告知學生;某個地方需要如何完善,應有據;二是批語要講究修辭,要有鼓勵性而非打該如何描寫和敘述,使用什么技法,應該如何努擊性。批評的話要從正面去鼓勵,不要從反面力,要點到位、說到要害處,學生也能理解。肖復去否定。比如,他不建議責備學生的作文“在細興看了葉圣陶批改的作文后,很受啟發,經過比較節描寫方面還不夠,影響了故事的生動性”,而后也認識到自己文章的缺陷。6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