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教材】滬教版(全國)化學九上第6章 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復習課件+單元測試)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教材】滬教版(全國)化學九上第6章 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復習課件+單元測試)

資源簡介

第6章 測試卷
(滿分:100分 時間:9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S-32 Mg-24 Fe-56 Cu-64 Zn-65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智慧結晶。書中記載:“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體現了黃金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
A.磁性 B.延展性 C.導電性 D.導熱性
2.下列關于金屬的利用與解釋,有錯誤的是
A.用鋁制高壓電線一一鋁密度小
B.用鋁合金制飛機外殼一一鋁抗腐蝕性好
C.用純鐵制機床底座一一鐵產量高
D.用鉛錫合金做保險絲一一該合金熔點低
3.鐵畫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下列關于鐵畫生銹與保護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表面涂漆以防止生銹 B.放置在干燥的環境中
C.經常清掃表面的灰塵可以防止生銹 D.生銹時生成四氧化三鐵
4.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且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A.Zn + H2SO4=ZnSO4 + H2 ↑ B.CH4 + 2O22H2O + CO2
C.CaCO3CaO2 + CO D.2Fe + 3O22Fe2O3
5.機動車上的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與純金屬相比,下列不屬于合金優良性能的是
A.耐腐蝕 B.硬度大 C.熔點低 D.易氧化
6.唐代國寶“鎏金鐵芯銅龍”選用鐵、銅和金三種不同的金屬為材料,下列對于金屬性質的描述能作為選材依據的是
A.金具有金色光澤,可以作為表層用于裝飾
B.金比鐵的硬度小,易變形
C.銅的硬度最大,能夠保持龍飛揚的姿態,不易變形
D.銅的延展性比鐵更好,易于鑄造
7.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鐵的冶煉技術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赤鐵礦和磁鐵礦的主要成分分別是Fe2O3和Fe3O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Fe2O3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
B.Fe2O3和Fe3O4都屬于氧化物
C.利用Fe2O3和CO煉鐵的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
D.Fe3O4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比Fe2O3的高
8.下圖是實驗室模擬工業煉鐵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處玻璃管內發生的化學反應是利用CO的還原性
B.在點燃酒精噴燈前,應先通入CO氣體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C.該實驗可以觀察到B處固體從黑色逐漸變成紅色
D.該模擬實驗缺少尾氣處理裝置,會污染空氣
9.將等質量的甲乙金屬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產生的氫氣的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關于甲乙兩金屬判斷合理的是
A.鐵、鋅 B.鐵、銅 C.鋅、鎂 D.鋅、鐵
10.已知金屬R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R+CuSO4=Cu+RSO4。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B.金屬R的活潑性比Cu要強
C.該金屬可能是鋁 D.該金屬可能是鐵
11.下列做法不能有效保護金屬資源的是
A.防止金屬腐蝕 B.尋找金屬的代用品
C.回收利用廢舊金屬 D.導電性最好的銀取代銅、鋁制作導線
12.將m克鐵片放入某溶液中反應一段時間后,取出洗凈、干燥、稱重、結果質量大于m克。則此溶液可能是
A.鹽酸 B.稀硫酸 C.FeCl2溶液 D.硫酸銅溶液
13.為了探究金屬與酸反應的規律,某實驗小組取等質量的鐵片、鎂片、鋅片,分別與足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用溫度傳感器測得反應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三種金屬先用砂紙將其表面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
B.實驗中溫度升高是因為金屬與鹽酸反應過程放熱
C.完全反應后,實驗中三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
D.鐵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可觀察到溶液變為淺綠色
14.下圖是以鐵為主的物質間的轉化關系(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轉化⑤⑥一定有氣泡產生 B.轉化③是一個吸收熱量的過程
C.轉化④說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D.轉化①②只能過化合反應來實現
15.如圖是探究鐵釘銹蝕條件的實驗,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對比①中甲、乙、丙三處,甲處銹蝕最明顯
B.對比②③說明鐵銹蝕需要水和空氣
C.③中氯化鈣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
D.④比①銹蝕嚴重,說明食鹽水能加快鐵釘的銹蝕
16.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銅生銹的條件,一個月后發現銅絲未生銹。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金屬的腐蝕是金屬從單質變成化合物的過程
B.在潮濕的空氣中,鋁比鐵耐銹蝕
C.在有氧氣和水的條件下,銅比鐵易生銹
D.銅生銹可能與空氣中的O2、H2O和CO2有關
17.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廢銅制取硫酸銅,設計了如下兩個方案:
方案一:CuCuOCuSO4
方案二:CuCuSO4[Cu+2H2SO4(濃)CuSO4+SO2↑+2H2O]
比較上述兩個方案,你認為方案一的優點是
①節約能源 ②不產生污染大氣的二氧化硫 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④提高銅的利用率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廢舊手機的某些部件含有Mg、Al、Cu、Ag等金屬,為了回收重金屬,將舊手機部件浸入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所得固體中含有的金屬
A.Cu、Ag B.Mg、Ag C.Al、Cu D.Mg、Al
19.為了探究金屬與酸反應的規律,某實驗小組取等質量的鐵片、鎂片、鋅片,分別與足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用溫度傳感器測得反應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三種金屬先用砂紙將其表面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
B.實驗中溫度升高是因為金屬與鹽酸反應過程放熱
C.完全反應后,實驗中三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
D.鐵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可觀察到溶液變為淺綠色
20.有等質量的鎂和鐵,前者放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中,產生氫氣的質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鎂和鐵中至少有一種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鹽酸質量相等
C.消耗鐵的質量一定大于消耗鎂的質量 D.產生氫氣的質量相等
二、非選擇題:共6題,共60分。
21.(10分)金屬廣泛應用于生活、生產中,其應用推動了社會發展。
(1)鐵鑄成鐵鍋是利用了鐵具有良好的 性;鐵鍋用于烹飪食物是利用鐵具有良好的 性;使用后的鐵鍋最好洗凈后 ,再涂上食用油以防生銹。
(2)世界上每年因腐蝕而報廢的鐵,以上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意義是 (答一點即可)。
(3)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利用鐵礦石與木炭為原料冶煉生鐵,在冶煉過程中將鐵礦石粉碎,其目的是 。現代工業用赤鐵礦(主要成分為)與一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冶煉生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我國高鐵技術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鐵軌材料用鋼而不用純鐵,原因是鋼的強度和硬度比純鐵 (填“大”或“小”)。
22.(7分)我國有著悠久的鋼鐵冶煉史,《天工開物》中記載的“炒鋼法”如圖1,該方法的生產過程可用圖2表示。
資料:①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②鐵的熔點是1535℃。
根據圖文回答下列問題。
(1)常見的鐵礦石有赤鐵礦和 (寫一種)。
(2)不斷鼓入空氣的目的是 。
(3)煉鐵爐中生成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
(4)撒入潮泥灰主要作用是 。不斷翻炒液態生鐵,是為了降低 元素的含量。
(5)鋼的性能優良,如鋼的熔點比純鐵 ,易于加工。
23.(9分)從廢舊手機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銀和銅,其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1)步驟Ⅰ、Ⅱ、Ⅲ中均涉及的實驗操作是 ,其用到的玻璃儀器主要有燒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請寫出步驟Ⅰ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任寫一個)。
(3)步驟Ⅱ過程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加入硝酸銀溶液的作用是: 。
(4)步驟Ⅲ中,若溶液乙的的質量大于溶液甲,確定 M 后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4.(8分)實驗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圖1為教材中探究鐵銹蝕條件的實驗裝置,約一周后能觀察到明顯現象。小組同學對部分實驗進行了改進,使出現明顯現象的時間縮短至5~10分鐘,改進后的裝置如圖2所示(夾持裝置已略去)。
(1)圖1實驗中,對比 (填序號)可知,鐵生銹與氧氣有關。
(2)圖2實驗中,證明鐵生銹與水有關的現象為 。
(3)圖2實驗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觀察到明顯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
(4)圖2實驗的優點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實驗時間,但仍存在不足。請你指出該實驗設計的不足之處 (答一條即可)。
25.(15分)某化學小組圍繞“金屬的冶煉”開展主題學習。
I.工業煉鐵
(1)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固體原料在投入高爐前先粉碎處理,其目的是 。
Ⅱ.實驗室模擬工業煉鐵
已知:草酸鈉固體(化學式為Na2C2O4)加熱分解生成碳酸鈉和一氧化碳,化學小組利用此反應制備一氧化碳,并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他們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
(2)寫出該實驗中制備一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
(3)L型硬質玻璃管中的現象是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A中酒精燈上鐵絲網罩的作用是 。
(5)B裝置的作用是:①檢驗并吸收二氧化碳:② 。
Ⅲ.工業煉鈦
某化工企業生產流程示意圖如下:
(6)鈦酸亞鐵中Ti元素化合價為 價。
(7)反應①中化學方程式為:,則X的化學式為 。
(8)反應②化學方程式為 (氬氣作保護氣),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反應。
(9)反應③中要使原料全部轉化為甲醇,理論上CO和H2投料的質量比為 。
26.(11分)2024年5月17日,中國一汽鹽城分公司首款新能源汽車“奔騰小馬”投產下線,順利實現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
(1)汽車烤漆工藝既能助力汽車美觀,更能防止車身生銹。其防銹原理是 。
(2)銅制導線及銅質電路主板將電池、行車電腦及汽車部分零部件連接成高度協調的運行系統,說明銅具有優良的 (填寫物理性質)。
(3)新能源汽車常使用含磷酸亞鐵鋰()的鋰電池為汽車提供動力,中顯價,則Li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
(4)生產汽車使用大量合金。下列對合金的認識正確的是______(選填字母序號)。
A.合金的強度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大
B.合金的熔點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低
C.合金的抗腐蝕性能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好
(5)生產汽車還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鐵。若用1000t含氧化鐵()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純鐵的質量為 (寫出計算過程)。第6章 測試卷
(滿分:100分 時間:9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S-32 Mg-24 Fe-56 Cu-64 Zn-65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智慧結晶。書中記載:“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體現了黃金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
A.磁性 B.延展性 C.導電性 D.導熱性
【答案】B
【解析】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是在描述黃金可以被壓制成薄片,說明黃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故選B。
2.下列關于金屬的利用與解釋,有錯誤的是
A.用鋁制高壓電線一一鋁密度小
B.用鋁合金制飛機外殼一一鋁抗腐蝕性好
C.用純鐵制機床底座一一鐵產量高
D.用鉛錫合金做保險絲一一該合金熔點低
【答案】C
【解析】A、用鋁制高壓電線,是因為鋁有密度小,比較輕,故選項正確;
B、用鋁合金制飛機外殼是因為鋁會與氧氣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抗腐蝕性好,故選項正確;
C、用純鐵太軟,不能用作制機床底座,故選項錯誤;
D、用鉛錫合金做保險絲是因為該合金熔點低,故選項正確。
故選:C。
3.鐵畫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下列關于鐵畫生銹與保護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表面涂漆以防止生銹 B.放置在干燥的環境中
C.經常清掃表面的灰塵可以防止生銹 D.生銹時生成四氧化三鐵
【答案】D
【解析】A、表面涂漆可以使鐵與水和氧氣隔絕,從而防止生銹,正確;B、在干燥的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很少,鐵不容易生銹,正確;C、鐵表面的灰塵能夠吸收水蒸氣,從而促進鐵生銹;經常清掃表面的灰塵可以防止生銹,正確;D、生銹時主要生成三氧化二鐵,錯誤。故選D。
4.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且屬于置換反應的是
A.Zn + H2SO4=ZnSO4 + H2 ↑ B.CH4 + 2O22H2O + CO2
C.CaCO3CaO2 + CO D.2Fe + 3O22Fe2O3
【答案】A
【分析】置換反應是指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
【解析】A、符合置換反應的定義,化學方程式正確,故A符合題意;
B、生成物中無單質,不屬于置換反應,故B不符合題意;
C、反應的生成物不對,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且該反應是分解反應,故C不符合題意;
D、生成物不對,鐵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且該反應是化合反應,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機動車上的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與純金屬相比,下列不屬于合金優良性能的是
A.耐腐蝕 B.硬度大 C.熔點低 D.易氧化
【答案】D
【解析】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屬的硬度大,熔點比各成分金屬的熔點低,比各成分金屬耐腐蝕。故選D。
6.唐代國寶“鎏金鐵芯銅龍”選用鐵、銅和金三種不同的金屬為材料,下列對于金屬性質的描述能作為選材依據的是
A.金具有金色光澤,可以作為表層用于裝飾
B.金比鐵的硬度小,易變形
C.銅的硬度最大,能夠保持龍飛揚的姿態,不易變形
D.銅的延展性比鐵更好,易于鑄造
【答案】D
【解析】“鎏金鐵芯銅龍”選用鐵、銅和金三種不同的金屬為材料,鐵比銅的強度要高,但是銅的延展性比鐵更好,所以就是取鐵的強度和銅的延展性來彌補兩種材質的不足,另外再鍍金,是利用金的穩定性,不易被氧化的特性,整體起到了保護作用,故選D。
7.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鐵的冶煉技術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赤鐵礦和磁鐵礦的主要成分分別是Fe2O3和Fe3O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Fe2O3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
B.Fe2O3和Fe3O4都屬于氧化物
C.利用Fe2O3和CO煉鐵的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
D.Fe3O4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比Fe2O3的高
【答案】C
【解析】A、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Fe2O3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設鐵元素化合價為x,(x×2)+(-2)×3=0,x=+3,鐵元素化合價為+3,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Fe2O3和Fe3O4都屬于氧化物,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置換反應是指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Fe2O3和CO都屬于化合物,所以利用Fe2O3和CO煉鐵的反應類型并不是置換反應,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D、Fe3O4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Fe2O3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Fe3O4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比Fe2O3的高,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C。
8.下圖是實驗室模擬工業煉鐵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處玻璃管內發生的化學反應是利用CO的還原性
B.在點燃酒精噴燈前,應先通入CO氣體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C.該實驗可以觀察到B處固體從黑色逐漸變成紅色
D.該模擬實驗缺少尾氣處理裝置,會污染空氣
【答案】C
【解析】A、因為B處玻璃管發生的反應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鐵。故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故A正確;
B、因為加熱一氧化碳和空氣、氧氣的混合物會發生爆炸。所以需要在點燃酒精噴燈之前通入一氧化碳氣體。故B正確;
C、因為B處發生的反應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鐵。氧化鐵為紅棕色,鐵為黑色,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是固體由紅色變為黑色。故C錯誤;
D、因為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應,被吸收。但是通入的一氧化碳并沒有處理裝置,會污染空氣。故D正確。
故選C。
9.將等質量的甲乙金屬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產生的氫氣的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關于甲乙兩金屬判斷合理的是
A.鐵、鋅 B.鐵、銅 C.鋅、鎂 D.鋅、鐵
【答案】A
【解析】A、鋅比鐵活潑,反應需要的時間比鐵短,但是等質量的鋅、鐵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時,鐵生成的氫氣比鋅多,故正確;
B、銅不與稀硫酸反應,氫氣的質量為零,故錯誤;
C、不會是鋅、鎂,因為鎂產生的氫氣比鋅又快又多,故錯誤;
D、產生氫氣的質量,甲比乙多,但是乙比甲活潑,因此甲、乙分別是鐵和鋅,不會是鋅、鐵,正好顛倒了,故錯誤。
故選A。
10.已知金屬R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R+CuSO4=Cu+RSO4。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B.金屬R的活潑性比Cu要強
C.該金屬可能是鋁 D.該金屬可能是鐵
【答案】C
【解析】A、R是單質,硫酸銅是化合物,生成的銅是單質,硫酸R是化合物,該反應是置換反應,故A說法正確;
B、R能將銅置換出來,說明R的活動性要比銅強,故B說法正確;
C、鋁能與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但是鋁與硫酸銅反應是生成的硫酸鋁中,鋁元素顯+3價,而這個反應生成的鹽中,R顯+2價,該金屬不能使鋁,故C說法錯誤;
D、鐵在銅的前面,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11.下列做法不能有效保護金屬資源的是
A.防止金屬腐蝕 B.尋找金屬的代用品
C.回收利用廢舊金屬 D.導電性最好的銀取代銅、鋁制作導線
【答案】D
【解析】A、防止金屬腐蝕,可保護金屬資源,選項不符合題意;
B、尋找金屬的代用品,可保護金屬資源,選項不符合題意;
C、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可保護金屬資源,選項不符合題意;
D、銀是貴金屬,其價格比銅、鋁都高,用于替代銅、鋁制作導線不符合經濟原則,不利于保護金屬資源,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12.將m克鐵片放入某溶液中反應一段時間后,取出洗凈、干燥、稱重、結果質量大于m克。則此溶液可能是
A.鹽酸 B.稀硫酸 C.FeCl2溶液 D.硫酸銅溶液
【答案】D
【解析】A、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鐵片溶解,則反應后質量會減小,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B、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鐵片溶解,則反應后質量會減小,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C、鐵和氯化亞鐵不反應,則鐵片質量不變,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D、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由于:,鐵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銅小,則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大,該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13.為了探究金屬與酸反應的規律,某實驗小組取等質量的鐵片、鎂片、鋅片,分別與足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用溫度傳感器測得反應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三種金屬先用砂紙將其表面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
B.實驗中溫度升高是因為金屬與鹽酸反應過程放熱
C.完全反應后,實驗中三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
D.鐵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可觀察到溶液變為淺綠色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金屬與酸反應、與化學方程式相關的計算。相同質量的三種金屬與足量酸完全反應,設金屬質量均為mg,
則完全反應后,實驗中三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
A、三種金屬先用砂紙將其表面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防止干擾金屬與酸的反應,說法正確;
B、實驗中溫度升高是因為金屬與鹽酸反應過程放熱,說法正確;
C、完全反應后,實驗中三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說法錯誤;
D、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亞鐵離子顯淺綠色,所以可觀察到溶液變為淺綠色,說法正確;
故選:C。
14.下圖是以鐵為主的物質間的轉化關系(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轉化⑤⑥一定有氣泡產生 B.轉化③是一個吸收熱量的過程
C.轉化④說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D.轉化①②只能過化合反應來實現
【答案】C
【解析】A、轉化⑤可以是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沒有氣泡生成,轉化⑥可以是鐵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沒有生成氣泡,選項錯誤;
B、轉化③是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是氧化反應,屬于放熱反應,選項錯誤;
C、轉化④是一氧化碳與四氧化三鐵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中,一氧化碳奪取四氧化三鐵中的氧元素轉化為二氧化碳,表現了一氧化碳的還原性,選項正確;
D、轉化①可以是碳與金屬氧化物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金屬單質和二氧化碳,屬于置換反應,轉化②只能是二氧化碳與碳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屬于化合反應,選項錯誤;
故選C。
15.如圖是探究鐵釘銹蝕條件的實驗,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對比①中甲、乙、丙三處,甲處銹蝕最明顯
B.對比②③說明鐵銹蝕需要水和空氣
C.③中氯化鈣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
D.④比①銹蝕嚴重,說明食鹽水能加快鐵釘的銹蝕
【答案】D
【解析】A、鐵與氧氣、水共存時最易生銹,所以①中甲、乙、丙三處比較,生銹最明顯的地方是乙,乙處鐵與水和氧氣接觸最充分,錯誤;
B、②鐵只與水接觸,不生銹,③鐵只與氧氣接觸,不生銹,則對比②③,不能說明鐵生銹需要水和空氣,錯誤;
C、③中氯化鈣的作用是作干燥劑,只能吸收水蒸氣, 不能吸收氧氣,錯誤;
D、④比①銹蝕嚴重,說明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食鹽溶液能加快鐵釘的銹蝕,正確。
故選D。
16.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銅生銹的條件,一個月后發現銅絲未生銹。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金屬的腐蝕是金屬從單質變成化合物的過程
B.在潮濕的空氣中,鋁比鐵耐銹蝕
C.在有氧氣和水的條件下,銅比鐵易生銹
D.銅生銹可能與空氣中的O2、H2O和CO2有關
【答案】C
【解析】A、金屬的腐蝕,實際上是金屬與氧氣、水等發生反應,是金屬從單質變成化合物的過程,故選項說法正確;
B、在潮濕的空氣中,鋁比鐵耐銹蝕,是因為鋁在空氣中能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銅生銹的條件,一個月后發現銅絲未生銹,說明在有氧氣和水的條件下,銅不如鐵易生銹,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D、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銅生銹的條件,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固體能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進入盛有銅絲的試管中,一個月后發現銅絲未生銹,說明銅生銹可能與空氣中的O2、H2O和CO2有關,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17.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廢銅制取硫酸銅,設計了如下兩個方案:
方案一:CuCuOCuSO4
方案二:CuCuSO4[Cu+2H2SO4(濃)CuSO4+SO2↑+2H2O]
比較上述兩個方案,你認為方案一的優點是
①節約能源 ②不產生污染大氣的二氧化硫 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④提高銅的利用率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方案一雖然分兩步,但不產生污染大氣的二氧化硫,同時提高硫酸的利用率,優點為②③。選A。
18.廢舊手機的某些部件含有Mg、Al、Cu、Ag等金屬,為了回收重金屬,將舊手機部件浸入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所得固體中含有的金屬
A.Cu、Ag B.Mg、Ag C.Al、Cu D.Mg、Al
【答案】A
【解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Mg、Al在氫的前面,可以與酸發生置換反應,而Cu、Ag在氫的后面,不能與酸發生置換反應,故與鹽酸充分反應后,剩余的金屬是Cu、Ag。
故選:A。
19.為了探究金屬與酸反應的規律,某實驗小組取等質量的鐵片、鎂片、鋅片,分別與足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用溫度傳感器測得反應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三種金屬先用砂紙將其表面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
B.實驗中溫度升高是因為金屬與鹽酸反應過程放熱
C.完全反應后,實驗中三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
D.鐵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可觀察到溶液變為淺綠色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金屬與酸反應、與化學方程式相關的計算。相同質量的三種金屬與足量酸完全反應,設金屬質量均為mg,
則完全反應后,實驗中三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
A、三種金屬先用砂紙將其表面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防止干擾金屬與酸的反應,說法正確;
B、實驗中溫度升高是因為金屬與鹽酸反應過程放熱,說法正確;
C、完全反應后,實驗中三種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說法錯誤;
D、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亞鐵離子顯淺綠色,所以可觀察到溶液變為淺綠色,說法正確;
故選:C。
20.有等質量的鎂和鐵,前者放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中,產生氫氣的質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鎂和鐵中至少有一種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鹽酸質量相等
C.消耗鐵的質量一定大于消耗鎂的質量 D.產生氫氣的質量相等
【答案】B
【解析】設制取2g氫氣需要鎂的質量為x,需稀硫酸的質量為z;
x=24g
z=980g
設制取2g氫氣需要鐵的質量為y,需稀鹽酸的質量為m。
y=56g
m=730g
由上面的計算可知:要想制取相同質量的氫氣(2g),需要鎂的質量是24g,而需要鐵的質量為56g。而題目中指出是相同質量的金屬,假設制取2g氫氣,需56g鐵,因此鎂的質量也是56g故鎂有剩余:56g﹣24g=32g。故A、C的說法是正確的,需要稀硫酸和稀鹽酸的質量不相等,故B的說法是錯誤的;
D、由題目圖中可以看出當鎂和鐵完全反應時,對應縱座標所指相同,故二者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故D的說法是正確的。
故選B。
二、非選擇題:共6題,共60分。
21.(10分)金屬廣泛應用于生活、生產中,其應用推動了社會發展。
(1)鐵鑄成鐵鍋是利用了鐵具有良好的 性;鐵鍋用于烹飪食物是利用鐵具有良好的 性;使用后的鐵鍋最好洗凈后 ,再涂上食用油以防生銹。
(2)世界上每年因腐蝕而報廢的鐵,以上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意義是 (答一點即可)。
(3)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利用鐵礦石與木炭為原料冶煉生鐵,在冶煉過程中將鐵礦石粉碎,其目的是 。現代工業用赤鐵礦(主要成分為)與一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冶煉生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我國高鐵技術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鐵軌材料用鋼而不用純鐵,原因是鋼的強度和硬度比純鐵 (填“大”或“小”)。
【答案】(1) 延展 導熱 擦干
(2)節約資源(合理即可)
(3) 增大鐵礦石的接觸面積,使反應充分
(4)大
【解析】(1)鐵鑄成鐵鍋是利用了鐵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鐵鍋用于烹飪食物是利用鐵具有良好的導熱性;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接觸,使用后的鐵鍋最好洗凈后擦干,再涂上食用油以防生銹;
(2)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意義是節約資源(合理即可);
(3)在冶煉過程中將鐵礦石粉碎,其目的是增大鐵礦石的接觸面積,使反應充分。用赤鐵礦與一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冶煉生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4)合金的強度和硬度都比純金屬高,鐵軌材料用鋼而不用純鐵,原因是鋼的強度和硬度比純鐵大。
22.(7分)我國有著悠久的鋼鐵冶煉史,《天工開物》中記載的“炒鋼法”如圖1,該方法的生產過程可用圖2表示。
資料:①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②鐵的熔點是1535℃。
根據圖文回答下列問題。
(1)常見的鐵礦石有赤鐵礦和 (寫一種)。
(2)不斷鼓入空氣的目的是 。
(3)煉鐵爐中生成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
(4)撒入潮泥灰主要作用是 。不斷翻炒液態生鐵,是為了降低 元素的含量。
(5)鋼的性能優良,如鋼的熔點比純鐵 ,易于加工。
【答案】(1)磁鐵礦(或菱鐵礦)
(2)提高爐溫
(3)(或)
(4) 除雜 碳/C
(5)低
【解析】(1)常見的鐵礦石有赤鐵礦、磁鐵礦、菱鐵礦;
(2)不斷鼓入空氣的目的是為燃燒提供充足的氧氣,使燃燒更加充分,為反應提供更高的溫度;
(3)赤鐵礦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鐵,磁鐵礦的主要成分為四氧化三鐵,氧化鐵與一氧化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與二氧化碳,化學反應方程式為:;四氧化三鐵與一氧化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與二氧化碳,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4)潮泥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在煉鐵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反應中產生的雜質,產生爐渣,故撒入潮泥灰達到除雜的目的;鐵的熔點是1535℃,則液態的生鐵為溫度很高,不斷翻炒液態生鐵,是為了讓生鐵中的碳與氧氣接觸燃燒,以達到降低碳元素含量的目的;
(5)鋼是鐵與碳等物質形成的合金,合金的熔點比其中組成中的純金屬熔點低,故鋼的熔點比純鐵熔點低。
23.(9分)從廢舊手機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銀和銅,其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1)步驟Ⅰ、Ⅱ、Ⅲ中均涉及的實驗操作是 ,其用到的玻璃儀器主要有燒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請寫出步驟Ⅰ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任寫一個)。
(3)步驟Ⅱ過程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加入硝酸銀溶液的作用是: 。
(4)步驟Ⅲ中,若溶液乙的的質量大于溶液甲,確定 M 后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 過濾 漏斗 引流
(2)或
(3) 固體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除去固體中的銅
(4)
【解析】(1)步驟Ⅰ、Ⅱ、Ⅲ中均實現了固液分離,故涉及的實驗操作是過濾;
過濾時,所需的玻璃儀器是燒杯、玻璃棒和漏斗;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步驟Ⅰ中發生反應為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鋁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固體中含銅、銀,故步驟Ⅱ過程中發生反應為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現象為:固體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了硝酸銅和銀,故加入硝酸銀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固體中的銅;
(4)金屬M能將銅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說明M比銅活潑,假設M在化合物中顯+2價,則M與硝酸銅反應:,若溶液乙的的質量大于溶液甲,則金屬M的相對原子質量大于銅的相對原子質量,則M可能是鋅,鋅和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4.(8分)實驗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圖1為教材中探究鐵銹蝕條件的實驗裝置,約一周后能觀察到明顯現象。小組同學對部分實驗進行了改進,使出現明顯現象的時間縮短至5~10分鐘,改進后的裝置如圖2所示(夾持裝置已略去)。
(1)圖1實驗中,對比 (填序號)可知,鐵生銹與氧氣有關。
(2)圖2實驗中,證明鐵生銹與水有關的現象為 。
(3)圖2實驗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觀察到明顯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
(4)圖2實驗的優點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實驗時間,但仍存在不足。請你指出該實驗設計的不足之處 (答一條即可)。
【答案】(1)AB
(2)U型管左側鐵絲生銹,右側鐵絲不生銹
(3)氧氣濃度較大
(4)未能探究鐵生銹是否與氧氣有關
【解析】(1)圖1實驗中,試管A內的鐵釘與氧氣、水同時接觸,試管B內的鐵釘只與水接觸,試管C內的鐵釘只與氧氣接觸,最終只有試管A內的鐵釘生銹,所以對比AB可知,鐵生銹與氧氣有關。
(2)圖2實驗中,H2O2溶液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產生大量氧氣,并且產生的氧氣帶有水分,而U型管內的干燥劑可以吸收水分,右側干燥管內的干燥劑也可以吸收水分,所以U型管左側的光亮鐵絲同時接觸氧氣、水,很快生銹,右側光亮鐵絲只接觸氧氣,不生銹,因此證明鐵生銹與水有關的現象為:U型管左側鐵絲生銹,右側鐵絲不生銹。
(3)鐵生銹是鐵與氧氣、水發生反應所致,而H2O2溶液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產生大量氧氣,所以圖2實驗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觀察到明顯現象,其主要原因是:氧氣濃度較大。
(4)鐵生銹是鐵與氧氣、水發生反應所致,圖2實驗的變量是水分,因此不足之處是:未能探究鐵生銹是否與氧氣有關。
25.(15分)某化學小組圍繞“金屬的冶煉”開展主題學習。
I.工業煉鐵
(1)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固體原料在投入高爐前先粉碎處理,其目的是 。
Ⅱ.實驗室模擬工業煉鐵
已知:草酸鈉固體(化學式為Na2C2O4)加熱分解生成碳酸鈉和一氧化碳,化學小組利用此反應制備一氧化碳,并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他們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
(2)寫出該實驗中制備一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
(3)L型硬質玻璃管中的現象是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A中酒精燈上鐵絲網罩的作用是 。
(5)B裝置的作用是:①檢驗并吸收二氧化碳:② 。
Ⅲ.工業煉鈦
某化工企業生產流程示意圖如下:
(6)鈦酸亞鐵中Ti元素化合價為 價。
(7)反應①中化學方程式為:,則X的化學式為 。
(8)反應②化學方程式為 (氬氣作保護氣),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反應。
(9)反應③中要使原料全部轉化為甲醇,理論上CO和H2投料的質量比為 。
【答案】(1)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快速充分
(2)
(3) 紅棕色粉末變黑
(4)集中火焰,獲得高溫
(5)收集CO
(6)+4
(7)FeCl3
(8) 置換
(9)7:1
【解析】(1)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固體原料在投入高爐前先粉碎處理,是為了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快速充分;
(2)草酸鈉固體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鈉和一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L型硬質玻璃管中紅棕色粉末變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A中酒精燈上鐵絲網罩的作用是為了集中火焰,獲得高溫;
(5)B裝置的作用是:①檢驗并吸收二氧化碳,②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氣;
(6)設FeTiO3中P的化合價是,FeTiO3中Fe的化合價是+2價,O的化合價是-2價,則有,解得,所以鈦酸亞鐵(FeTiO3)中鈦元素的化合價是+4價;
(7)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有2個鐵原子、2個鈦原子、6個氧原子、6個碳原子、14個氯原子,反應后有2個鈦原子、6個氧原子、6個碳原子、8個氯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則2個X分子中有2個鐵原子、6個氯原子,1個X分子中有1個鐵原子、3個氯原子,所以X的化學式為FeCl3;
(8)反應②中鎂和四氯化鈦在800°C和(氬氣作保護氣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鈦,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符合“一換一”的特征,屬于置換反應;
(9)反應③是2H2+CO═CH3OH,由此可知一氧化碳和氫氣的質量比是28:4=7:1。
26.(11分)2024年5月17日,中國一汽鹽城分公司首款新能源汽車“奔騰小馬”投產下線,順利實現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
(1)汽車烤漆工藝既能助力汽車美觀,更能防止車身生銹。其防銹原理是 。
(2)銅制導線及銅質電路主板將電池、行車電腦及汽車部分零部件連接成高度協調的運行系統,說明銅具有優良的 (填寫物理性質)。
(3)新能源汽車常使用含磷酸亞鐵鋰()的鋰電池為汽車提供動力,中顯價,則Li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
(4)生產汽車使用大量合金。下列對合金的認識正確的是______(選填字母序號)。
A.合金的強度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大
B.合金的熔點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低
C.合金的抗腐蝕性能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好
(5)生產汽車還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鐵。若用1000t含氧化鐵()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純鐵的質量為 (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隔絕氧氣和水
(2)導電性
(3)+1
(4)ABC
(5)解:設產生鐵的質量為x。
x=560t
答:可以煉出純鐵的質量為560t。
【解析】(1)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則烤漆的防銹原理是隔絕水和氧氣;
(2)銅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則用于制作導線、銅質電路主板等;
(3)磷酸亞鐵鋰(LiFePO4)中磷酸根為-3價,鐵元素化合價是+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x+(+2)+(-3)=0,x=+1,Li元素化合價是+1;
(4)A.合金的強度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大,正確;
B.合金的熔點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低,正確;
C.合金的抗腐蝕性能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好,正確;
故選:ABC。
(5)見答案。(共26張PPT)
第6章 金屬資源綜合利用
單 元 復 習
體系構建
金屬礦物及
鐵的冶煉
01
專題歸納
赤鐵礦
主要成分
Fe2O3
磁鐵礦
主要成分
Fe3O4
黃鐵礦
主要成分
FeS2
一、金屬礦物
專題梳理
鐵的礦物
孔雀石
主要成分
Cu2(OH)2CO3
赤銅礦
主要成分
Cu2O
銅的礦物
鋁土礦
主要成分
Al2O3
鋁的礦物
【實驗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
紅棕色固體變成_______
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黑色
變渾濁
1. 實驗室模擬煉鐵
專題梳理
二、鐵的冶煉
Fe2O3+3CO 2Fe+3CO2
高溫
Ca(OH)2+CO2=CaCO3 ↓ +H2O
Fe2O3+3CO 2Fe+3CO2
高溫
原料
鐵礦石:
焦 炭:
空 氣:
石灰石:
設備:
高爐
產物:
生鐵,含碳量2%~4.3%,不是純鐵
提供鐵元素
產生還原劑CO,提供能量
提供反應所需氧氣
將鐵礦石中的SiO2轉化為爐渣
專題梳理
二、鐵的冶煉
2. 工業煉鐵
專題突破
1. 廣西鋁土礦資源豐富。鋁土礦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硅 B.氧化鋁 C.四氧化三鐵 D.碳酸鈣
B
2. 自然界的礦物含量非常豐富,我國蘊藏了多種自然界稀少的金屬礦物。在下列礦物中,不屬于金屬礦物的是( )
A.石英砂 B.赤鐵礦 C.黃銅礦 D.孔雀石
A
專題突破
3. 如圖所示,小海同學進行了模擬煉鐵的實驗。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開始前先通入CO再點燃A裝置
B.硬質玻璃管中的現象是固體由黑變紅
C.B裝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D.A和C兩處的酒精燈作用相同
A
專題突破
4. 工業上利用赤鐵礦石(主要成分是Fe2O3,還含少量SiO2等雜質冶煉生鐵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鐵比純鐵硬度小、熔點高
B.高爐氣體有毒,會形成酸雨
C.焦炭的作用是除去SiO2等雜質
D.煉鐵的原理是
B
金屬的性質
和應用
02
專題歸納
物理性質 用途
共性 ________性 制作導線
________性 制作炊具
________性 沖壓成各種形狀
有金屬光澤 制作各種飾品
特性 顏色:大多金屬呈銀白色,銅呈_____色,金呈____色,鐵粉呈____色 狀態:常溫下,大多數金屬為固體,而____為液體 導電
導熱
延展
紫紅


專題梳理
一、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鎂在空氣中燃燒
鐵在氧氣中燃燒
發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2Mg + O2 2 MgO
點燃
3Fe + 2O2 Fe3O4
點燃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1. 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化合反應)
專題梳理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1. 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化合反應)
銅在空氣中加熱
銅的表面出現黑色固體
2Cu + O2 2CuO
鋁在空氣中加熱
4Al + 3O2 2Al2O3
表面變暗,熔化不滴落
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Al2O3),從而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
鋁的“自我保護”
金屬 化學方程式 實驗現象
鎂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泡,溶液為無色
鋅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反應較劇烈,產生大量氣泡,溶液仍為無色
鐵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反應緩慢,有氣泡產生,溶液顏色由_______變為_________
銅 不反應 無明顯現象
無色
淺綠色
專題梳理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2. 金屬+酸→金屬化合物+氫氣(置換反應)
反應物 化學方程式 實驗現象
銅與硝酸銀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紅色的銅表面附著一層_______色物質,溶液由無色變為____色
鐵與硫酸銅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鐵絲表面析出____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為_______色
銀白


淺綠
專題梳理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3. 金屬+金屬化合物 →新金屬+新金屬化合物(置換反應)
概念 由一種金屬跟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熔合形成的有 特性的混合物
性能 與其組分金屬相比:
合金的硬度和強度______;熔點______;抗腐蝕性______。
常見合金 鐵合金:生鐵(含碳量2%~4.3%)和鋼(含碳量0.03%~2%)都屬于鐵合金,兩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金屬
更大
更強
更低
含碳量不同
專題梳理
三、合金
專題突破
5. 金屬材料在人類活動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下列性質屬于金屬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點很高 B.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
C.能與酸反應產生氫氣 D.能夠導電、能夠導熱
D
專題突破
6. 下列有關合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生鐵、氧化鐵均屬于合金
B.合金比其組分金屬的硬度小
C.不銹鋼的抗腐蝕性比純鐵好
D.合金的熔點比組成它的純金屬高
C
專題突破
7. 將少量鋅粒放入盛有過量稀硫酸的密閉容器中,容器內氣體壓強與時間關系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段發生置換反應
B.鋅與稀硫酸反應會吸收熱量
C.BC段主要表示反應速率逐漸減慢
D.C點處的溶液中溶質只有ZnSO4
A
金屬防護和
廢金屬回收
03
專題歸納
鐵制品銹蝕的過程,實際上是鐵與空氣中的 等發生了化學反應的過程。
酸溶液和氯化鈉溶液等會 鐵的銹蝕
水和氧氣
專題梳理
一、鐵銹蝕的條件
加速
1.鐵生銹的條件
2.認識鐵銹
鐵銹的主要成分為 。鐵銹的結構 ,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能穿過鐵銹的空隙,不斷向內層滲透,持續與鐵反應,直至鐵被完全銹蝕。
(或 )
疏松多孔
專題梳理
二、防銹原理和方法
1. 防銹原理:隔絕 。
2. 防銹方法:
① 保持鐵制品表面的 。
② 在鋼鐵表面覆蓋 ,如涂油、刷漆、電鍍等。
③ 改變內部結構,制成 。
水或氧氣
保護層
合金
潔凈和干燥
造成資源浪費、對環境造成污染
2. 回收金屬的重要意義
物品回收
三、廢金屬的回收利用
1. 廢金屬的危害
節約金屬資源、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等
專題梳理
專題突破
8. 下列有關鐵生銹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鐵生銹時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
B.濃食鹽水可以加速鐵的銹蝕
C.鐵生銹的實質是鐵與氧氣反應
D.鐵生銹時會有難以察覺的熱量釋放
C
專題突破
9. 下列有關金屬資源的利用與防護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沙漠地區的鐵制品比海邊的鐵制品銹蝕的快
B.用“烤藍”的方法處理鋼鐵表面,可減緩鋼鐵的腐蝕
C.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是鋼鐵
D.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是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
A
謝謝您的觀看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昆山市| 甘肃省| 浦城县| 利辛县| 桂林市| 两当县| 杭锦后旗| 禹城市| 茂名市| 五指山市| 府谷县| 周至县| 荥阳市| 海安县| 嵩明县| 大宁县| 安仁县| 依兰县| 新源县| 莲花县| 普宁市| 昌都县| 板桥市| 吴桥县| 西乌珠穆沁旗| 景宁| 城步| 西青区| 保亭| 博湖县| 侯马市| 新河县| 嘉峪关市| 大荔县| 宁安市| 广水市| 乌鲁木齐市| 九寨沟县| 泰兴市| 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