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第二節 第2課時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課件 講義)(共3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第二節 第2課時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課件 講義)(共3份打包)

資源簡介

第2課時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能從物質的量的角度認識物質的組成及化學變化,能運用物質的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系進行有關計算。2.能結合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掌握計算的基本類型,培養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
一、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1.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轉化
2.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
      2CO + O2 2CO2
化學計量數 2   1    2
擴大NA倍  2NA NA    2NA
物質的量 2 mol 1 mol  2 mol
質量 56 g   32 g 88 g
體積(標況)  44.8 L 22.4 L 44.8 L
思考1 根據上面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歸納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物質的量、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間的關系。
提示 (1)同一個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
(2)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在同溫同壓下各氣體的化學計量數之比也等于其體積之比。
3.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步驟
思考2 5.4 g鋁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多少
請嘗試用以下兩種方法解答,并體會第2種方法的簡便快捷。
(1)m(Al)n(Al)n(H2)V(H2)
(2)m(Al)V(H2)
提示 (1)設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物質的量為n(H2),n(Al)===0.2 mol,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                3
0.2 mol             n(H2)
=,解得n(H2)=0.3 mol,所以V(H2)=n(H2)·Vm=0.3 mol×22.4 L·mol-1=6.72 L,即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體積是6.72 L。
(2)設生成標準狀況下H2的體積為V(H2),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27 g              3×22.4 L
5.4 g               V(H2)
=,解得V(H2)=6.72 L,即生成標準狀況下H2的體積是6.72 L。
1.(2024·遼寧朝陽高一期末)MnO2與足量濃鹽酸共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22.4 L,理論上消耗的HCl的物質的量和MnO2的質量分別是 (  )
A.4 mol 87 g B.2 mol 43.5 g
C.4 mol 43.5 g D.2 mol 87 g
答案 A
解析 根據反應計量系數關系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1 mol 4 mol      1 mol
故理論上消耗的HCl和MnO2的物質的量分別4 mol和1 mol,所以消耗MnO2的質量是87 g,故選A。
2.1.15 g金屬鈉與水反應,得到100 mL溶液,試計算:
(1)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
(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答案 設生成標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為V,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
2Na + 2H2O2NaOH + H2↑
2×23 g      2 mol    22.4 L
1.15 g      0.1 L×c   V
V==0.56 L,
c==0.5 mol·L-1。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1)書寫格式規范化:各物理量、物質名稱、公式等盡量用符號表示,且數據的運算要公式化并帶單位。
(2)單位運用對應化:如果題目所給的兩個量單位不一致,要注意兩個量的單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當”。
二、計算類型
1.基本計算
已知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求解其他物質的有關量,此時,只要按照化學方程式中量的關系,列出已知物質和待求物質的比例式計算便可。
2.過量計算
給出了兩種反應物的量,求解某產物的量。按照化學方程式中量的關系判斷哪一種物質過量,然后根據量不足的物質進行求解。
1.(2024·西安高一月考)28 g Fe投入到100 mL 1 mol·L-1 CuSO4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析出銅的質量是 (  )
A.32 g B.3.2 g C.6.4 g D.64 g
答案 C
解析 
Fe + CuSO4FeSO4+Cu
56 g  1 mol      64
28 g  n(CuSO4)   m(Cu)
根據化學方程式,28 g Fe完全反應時,消耗的n(CuSO4)=0.5 mol>0.1 mol,所以28 g Fe投入該溶液中,鐵過量,故生成的銅的物質的量:n(Cu)=n(CuSO4)=0.1 mol,m(Cu)=0.1 mol×64 g·mol-1=6.4 g,故選C。
2.10.2 g Al2O3與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反應,求產物Na[Al(OH)4]的濃度。
答案 先進行過量判斷,NaOH溶液不足,按NaOH的物質的量計算。
Al2O3+2NaOH+3H2O2Na[Al(OH)4]
    2         2
1 mol·L-1×0.1 L    n{Na[Al(OH)4]}
=
解得n{Na[Al(OH)4]}=0.1 mol
c{Na[Al(OH)4]}==1 mol·L-1。
1.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 (  )
A.它們的質量一定相等
B.它們的物質的量一定相等
C.它們的質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D.它們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答案 D
2.(2024·濟南高一月考)50 mL BaCl2溶液所含有的Cl-,與20 mL 0.5 mol·L-1的硝酸銀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原溶液BaCl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
A.1 mol·L-1 B.0.8 mol·L-1
C.0.2 mol·L-1 D.0.1 mol·L-1
答案 D
解析 Ag++Cl-AgCl↓,n(Cl-)=n(Ag+)=c·V=0.5 mol·L-1×0.02 L=0.01 mol,n(BaCl2)=n(Cl-)=0.005 mol,故原溶液BaCl2的物質的量濃度c===0.1 mol·L-1。
3.4 mol Fe和3 mol Cl2完全反應,生成FeCl3的物質的量是 (  )
A.2 mol B.3 mol C.4 mol D.1 mol
答案 A
解析 先判斷哪種物質過量,根據
2Fe + 3Cl22FeCl3
2 mol  3 mol 2 mol
可知3 mol Cl2能與2 mol Fe恰好完全反應,故Fe過量,應按氯氣的量計算,可知n(FeCl3)=2 mol。
4.已知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用8.7 g二氧化錳與足量的濃鹽酸混合加熱,充分反應,計算:
(1)消耗濃鹽酸中溶質的物質的量為    。
(2)產生的Cl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
(3)將反應后的溶液加水稀釋至400 mL,則此溶液中MnCl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答案 (1)0.4 mol (2)2.24 L (3)0.25 mol·L-1
解析 二氧化錳的摩爾質量為87 g·mol-1,8.7 g二氧化錳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0.1 mol二氧化錳與足量的濃鹽酸混合加熱,充分反應,消耗濃鹽酸中溶質的物質的量為0.4 mol,生成氯氣的物質的量為0.1 mol,生成氯化錳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故產生的Cl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將反應后的溶液加水稀釋至400 mL,此溶液中MnCl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25 mol·L-1。
課時對點練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3題,每小題6分,共78分)
題組一 應用化學方程式計算
1.標準狀況下,3.25 g鋅與足量的鹽酸反應,計算產生H2的量,下列比例式正確的是 (  )
A.Zn+2HClZn+H2↑
1 mol     1 mol
3.25 g     m(H2)
B.Zn+2HClZnCl2+H2↑
65 g       1 L
3.25 g      V(H2)
C.Zn+2HClZnCl2+H2↑
1 mol       22.4 L
3.25 mol      V(H2)
D.Zn+2HClZnCl2+H2↑
65 g       22.4 L
3.25 g      V(H2)
答案 D
解析 列比例式應遵循“上下單位一致,左右計量相當”的原則,A、C不正確,B項中65 g Zn對應H2的體積不是1 L。
2.把一小塊鈉放入足量水中,會發生如下反應:2Na+2H2O2NaOH+H2↑。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中Na與NaOH的質量相等
B.反應中H2O與H2的質量相等
C.反應中H2O與H2的質量之比為2∶1
D.反應中Na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答案 D
解析 該反應中,Na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質量之比為23∶40,A項錯誤,D項正確;該反應中,H2O與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質量之比為(2×18)∶(1×2)=18∶1,B、C項錯誤。
3.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鋁粉,反應完全后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33.6 L,該NaOH溶液的濃度為 (  )
A.1.0 mol·L-1 B.2.0 mol·L-1
C.1.5 mol·L-1 D.3.0 mol·L-1
答案 B
解析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 mol           67.2 L
      n(NaOH)         33.6 L
n(NaOH)==1.0 mol,
c(NaOH)==2.0 mol·L-1。
4.實驗室利用反應2KClO32KCl+3O2↑制取氧氣,現有24.5 g KClO3參加反應,則得到標準狀況下的氧氣的體積是 (  )
A.2.24 L B.4.48 L
C.44.8 L D.6.72 L
答案 D
解析 24.5 g KClO3的物質的量是=0.2 mol,
2KClO32KCl+3O2↑
2 mol      3×22.4 L
0.2 mol     V(O2)
=,則V(O2)=6.72 L。
5.(2024·南昌二中高一期末)把K2SO4和Na2SO4混合物22.9 g溶于水制成100 mL溶液,其中c()=1.5 mol·L-1。在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恰好完全反應,過濾,干燥后所得固體的物質的量為 (  )
A.1 mol B.1.5 mol
C.0.15 mol D.無法確定
答案 C
解析 c()=1.5 mol·L-1,n()=1.5 mol·L-1×0.1 L=0.15 mol,根據S+Ba2+BaSO4↓可知生成硫酸鋇的物質的量為0.15 mol,故選C。
題組二 過量判斷
6.(2024·山東鄒平一中高一期末)高爐煉鐵過程中存在反應:Fe3O4+CO3FeO+CO2。下列選項中,可以說明0.3 mol Fe3O4與0.2 mol CO充分反應后物質的種類及其數量情況的是 (  )
A.0.1 mol CO+0.9 mol FeO+0.3 mol CO2
B.0.1 mol Fe3O4+0.6 mol FeO+0.2 mol CO2
C.0.6 mol FeO+0.2 mol CO2
D.0.1 mol Fe3O4+0.2 mol FeO+0.2 mol CO2
答案 B
解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Fe3O4和CO按照物質的量1∶1進行反應,則反應后生成0.6 mol FeO和0.2 mol CO2,剩余0.1 mol Fe3O4,故選B。
7.(2023·洛陽高一期末)標準狀況下,將鈉、鎂各0.3 mol分別放入100 mL 1 mol·L-1的硫酸中,反應產生的氣體體積之比是 (  )
A.1∶1 B.2∶3 C.3∶2 D.2∶1
答案 C
解析 鈉能與H2SO4反應,也能與水反應放出H2,根據關系式:2Na~H2,則得到0.15 mol H2;鎂與H2SO4反應放出H2,但與水不反應,根據關系式:Mg~H2~H2SO4,0.3 mol Mg與100 mL 1 mol·L-1 L H2SO4反應,H2SO4不足,產生0.1 mol H2,則產生的H2的體積之比是0.15∶0.1=3∶2,故選C項。
8.某500 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鐵粉,待Fe3+完全被還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假設反應前后溶液體積不變) (  )
A.0.4 mol·L-1 B.0.6 mol·L-1
C.0.8 mol·L-1 D.1.0 mol·L-1
答案 C
解析 由反應2Fe3++Fe3Fe2+可知鐵粉過量,0.2 mol Fe3+與過量鐵粉反應生成0.3 mol Fe2+,故反應后Fe2+共為0.4 mol,c(Fe2+)==0.8 mol·L-1。
9.(2024·江蘇南通高一期末)已知1.6 g部分被氧化的鎂條與足量的鹽酸反應,在標準狀況下生成H2 1.12 L,則被氧化的鎂條的質量是 (  )
A.1.2 g B.0.64 g C.0.4 g D.0.24 g
答案 D
解析 Mg + 2HClMgCl2+H2↑
   24 g          22.4 L
   m(Mg)         1.12 L
m(Mg)==1.2 g,m(MgO)=1.6 g-1.2 g=0.4 g,所以n被氧化(Mg)=n(MgO)= =0.01 mol,m被氧化(Mg)=0.01 mol×24 g· mol-1=0.24 g。
10.在標準狀況下,將6.5 g鋅和4.6 g鈉分別與2.24 L氯化氫溶于水形成的鹽酸反應,則放出H2的體積 (  )
A.鋅和鈉放出氫氣的體積一樣大
B.鋅放出氫氣的體積大
C.鈉放出氫氣的體積大
D.無法比較
答案 C
解析 標準狀況下,2.24 L氯化氫的物質的量為0.1 mol,6.5 g鋅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根據Zn+2HClZnCl2+H2↑可知,反應產生0.05 mol氫氣;4.6 g鈉的物質的量為0.2 mol,根據2Na+2HCl2NaCl+H2↑、2Na+2H2O2NaOH+H2↑可知,反應產生 0.1 mol 氫氣,故鈉放出氫氣的體積大。
11.(2024·清華附中高一月考)將1.12 g鐵粉加入到25 mL 2 mol·L-1的氯化鐵溶液中,充分反應后,其結果是 (  )
A.鐵粉剩余,溶液呈淺綠色,Cl-基本不變
B.向溶液中滴入無色KSCN溶液,仍無色
C.溶液中Fe2+與Fe3+物質的量之比為6∶1
D.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5
答案 C
解析 1.12 g鐵的物質的量為0.02 mol,25 mL 2 mol·L-1的氯化鐵溶液中n(FeCl3)=0.025 L×2 mol·L-1=0.05 mol,發生反應2Fe3++Fe3Fe2+。根據方程式0.02 mol的鐵粉消耗0.04 mol的Fe3+,生成0.06 mol Fe2+,溶液中還剩余0.01 mol Fe3+,所以溶液中Fe2+與Fe3+物質的量之比為6∶1,0.02 mol的鐵被氧化,0.04 mol的Fe3+被還原,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故選C。
12.(2024·山西大同一中高一月考)將23 g鈉和54 g鋁組成的混合物投入足量水(質量為100 g)中進行充分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產生H2的物質的量為3.5 mol
B.溶液中的溶質有NaOH、Na[Al(OH)4]
C.反應中水做氧化劑
D.無法計算Na[Al(OH)4]的質量分數
答案 C
解析 23 g鈉的物質的量為1 mol,54 g鋁的物質的量為2 mol,將二者投入水中,分別發生反應:2Na+2H2O2NaOH+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1 mol Na與水反應產生0.5 mol H2,1 mol NaOH與足量Al反應產生1.5 mol H2,則共產生2 mol H2,A不正確;由于Al過量,所以NaOH全部與Al反應,溶液中的溶質沒有NaOH,只有Na[Al(OH)4],B不正確;Al只溶解1 mol,即質量為27 g,生成H2的物質的量為2 mol,則Na[Al(OH)4]的質量分數為×100%,D不正確。
13.2 mol·L-1的鹽酸和硫酸各100 mL,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鐵粉,反應后生成的氣體質量比為2∶3,則加入的鐵粉的物質的量為 (  )
A.0.05 mol B.0.075 mol
C.0.15 mol D.0.2 mol
答案 C
解析 n(HCl)=0.2 mol,n(H2SO4)=0.2 mol,若酸均不足,即酸完全反應,則生成H2的質量比為1∶2;若酸均過量,即金屬完全反應,則生成H2的質量比為1∶1。題中生成H2的質量比為2∶3,說明鹽酸不足,硫酸過量。根據鹽酸中HCl的物質的量可求出與鹽酸反應生成的H2為0.1 mol,則與H2SO4反應生成的H2為0.15 mol,故加入的鐵粉為0.15 mol。
14.(10分)把鐵、氧化鐵、氧化銅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10 mL 4 mol·L-1鹽酸中,充分反應后產生896 mL H2(標準狀況),殘留固體1.28 g,過濾,濾液中無Cu2+,將濾液加水稀釋到200 mL,測得其中c(H+)=0.4 mol·L-1。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殘留固體1.28 g為    (填化學式)。
(2)原混合物粉末中,m(CuO)=      g。
(3)濾液稀釋到200 mL后,c(Fe2+)=   mol·L-1。
(4)稀釋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銀,產生沉淀的物質的量n(AgCl)=        mol。
(5)原混合物總質量為m(總)=     g。
答案 (1)Cu  (2)1.6  (3)0.9 (4)0.44
(5)13.6
解析 根據題中信息,還有較多H+剩余,且濾液中沒有Cu2+,可知殘留物沒有Fe,1.28 g固體只有Cu,而Cu殘留說明溶液中沒有Fe3+,陽離子為H+和Fe2+,反應有:CuO+ 2H+Cu2++H2O、Fe2O3+6H+2Fe3++3H2O、Fe+2Fe3+3Fe2+、Fe+Cu2+Fe2++Cu、Fe+2H+Fe2++H2↑,1.28 g Cu的物質的量n===0.02 mol,CuO物質的量為0.02 mol,生成H2的物質的量為=0.04 mol,設原有Fe為x mol,Fe2O3為y mol,根據得失電子總數相等知2x=2y+2×0.02+2×0.04,又根據電荷守恒知:2×(x+2y)+0.2×0.4=0.11×4將上述兩式聯立解出: x=0.1,y=0.04。(2)依據上述計算可知氧化銅的物質的量為0.02 mol,所以氧化銅質量為m(CuO)=0.02 mol×80 g·mol-1= 1.6 g。(3)由上述計算可知溶液中亞鐵離子物質的量為0.1 mol + 2×0.04 mol=0.18 mol,c(Fe2+)===0.9 mol·L-1。 (4)濾液加水稀釋到200 mL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銀,產生沉淀的物質的量依據Cl-~AgCl得到,n(AgCl)=n(Cl-)=0.110 L×4 mol·L-1=0.44 mol。(5)由計算可知原混合物含有Fe為0.1 mol,Fe2O3為0.04 mol,CuO為0.02 mol,原混合物的總質量m(總)=0.1 mol×56 g·mol-1+0.04 mol× 160 g·mol-1+ 0.02 mol×80 g·mol-1= 13.6 g。
15.(12分,每空3分)鋁是中學化學學習階段的唯一一種既能與酸(非氧化性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放出H2的金屬,就鋁的這一特殊性質回答下列問題:
(1)等質量的兩份鋁分別與足量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得H2的體積之比是    。
(2)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相同條件下產生H2的體積之比是        。
(3)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等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NaOH溶液中,二者產生的H2相等,則鹽酸和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是    。
(4)甲、乙兩燒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鹽酸和NaOH溶液,向兩燒杯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鋁粉,反應結束后,相同條件下測得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為V(甲)∶V(乙)=1∶2,則加入鋁粉的質量為    (填字母)。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答案 (1)1∶1 (2)1∶3 (3)3∶1 (4)A
解析 (1)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等質量的兩份鋁分別與足量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相等,相同條件下所得H2的體積之比是1∶1。
(2)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中,氫氧化鈉和鹽酸是不足量的,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1 mol HCl會生成0.5 mol氫氣,1 mol氫氧化鈉會生成1.5 mol氫氣,所以相同條件下產生H2的體積之比是1∶3。
(3)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等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NaOH溶液中,二者產生的H2相等,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1 mol氫氣需要2 mol HCl,需要 mol氫氧化鈉,所以HCl和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是3∶1。
(4)鹽酸和NaOH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均為100×10-3 L×3 mol·L-1=0.3 mol,相同條件下測得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為V(甲)∶V(乙)=1∶2,即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是1∶2,鋁的質量相等,若HCl與NaOH完全反應則生成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1∶2,故HCl完全反應,NaOH有剩余。設鋁與酸完全反應時,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為x mol,則
2Al+6HCl2AlCl3+3H2↑
6       3
0.3 mol    x mol
則=,解得x=0.15。
一定條件下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體積之比,所以氫氧化鈉和鋁反應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15 mol×2=0.3 mol。
設與NaOH溶液反應的金屬鋁的物質的量為y mol,則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 3
y mol 0.3 mol
則=,解得y=0.2。
所以鋁的質量為0.2 mol×27 g·mol-1=5.4 g。第2課時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能從物質的量的角度認識物質的組成及化學變化,能運用物質的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系進行有關計算。2.能結合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掌握計算的基本類型,培養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
一、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1.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轉化
2.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
      2CO + O2 2CO2
化學計量數 2  ___   ___
擴大NA倍  2NA ___   ___
物質的量 2 mol ___   ___
質量 56 g  ___ ___
體積(標況)  44.8 L ___ ___
思考1 根據上面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歸納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物質的量、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間的關系。
3.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步驟
思考2 5.4 g鋁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多少
請嘗試用以下兩種方法解答,并體會第2種方法的簡便快捷。
(1)m(Al)n(Al)n(H2)V(H2)
(2)m(Al)V(H2)
1.(2024·遼寧朝陽高一期末)MnO2與足量濃鹽酸共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22.4 L,理論上消耗的HCl的物質的量和MnO2的質量分別是(  )
A.4 mol 87 g B.2 mol 43.5 g
C.4 mol 43.5 g D.2 mol 87 g
2.1.15 g金屬鈉與水反應,得到100 mL溶液,試計算:
(1)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
(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1)書寫格式規范化:各物理量、物質名稱、公式等盡量用符號表示,且數據的運算要公式化并帶單位。
(2)單位運用對應化:如果題目所給的兩個量單位不一致,要注意兩個量的單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當”。
二、計算類型
1.基本計算
已知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求解其他物質的有關量,此時,只要按照化學方程式中量的關系,列出已知物質和待求物質的比例式計算便可。
2.過量計算
給出了兩種反應物的量,求解某產物的量。按照化學方程式中量的關系判斷哪一種物質過量,然后根據量不足的物質進行求解。
1.(2024·西安高一月考)28 g Fe投入到100 mL 1 mol·L-1 CuSO4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析出銅的質量是 (  )
A.32 g B.3.2 g C.6.4 g D.64 g
2.10.2 g Al2O3與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反應,求產物Na[Al(OH)4]的濃度。
1.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  )
A.它們的質量一定相等
B.它們的物質的量一定相等
C.它們的質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D.它們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2.(2024·濟南高一月考)50 mL BaCl2溶液所含有的Cl-,與20 mL 0.5 mol·L-1的硝酸銀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原溶液BaCl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A.1 mol·L-1 B.0.8 mol·L-1
C.0.2 mol·L-1 D.0.1 mol·L-1
3.4 mol Fe和3 mol Cl2完全反應,生成FeCl3的物質的量是(  )
A.2 mol B.3 mol C.4 mol D.1 mol
4.已知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用8.7 g二氧化錳與足量的濃鹽酸混合加熱,充分反應,計算:
(1)消耗濃鹽酸中溶質的物質的量為    。
(2)產生的Cl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
(3)將反應后的溶液加水稀釋至400 mL,則此溶液中MnCl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答案精析
一、
2.1 2 NA 2NA 1 mol 2 mol 32 g 88 g 22.4 L 44.8 L
思考1 (1)同一個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
(2)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在同溫同壓下各氣體的化學計量數之比也等于其體積之比。
3.思考2 (1)設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物質的量為n(H2),n(Al)===0.2 mol,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                3
0.2 mol              n(H2)
=,解得n(H2)=0.3 mol,所以V(H2)=n(H2)·Vm=0.3 mol×22.4 L·mol-1=6.72 L,即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體積是6.72 L。
(2)設生成標準狀況下H2的體積為V(H2),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27 g              3×22.4 L
5.4 g               V(H2)
=,解得V(H2)=6.72 L,即生成標準狀況下H2的體積是6.72 L。
應用體驗
1.A
2.設生成標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為V,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
2Na + 2H2O2NaOH + H2↑
2×23 g      2 mol    22.4 L
1.15 g      0.1 L×c   V
V==0.56 L,
c==0.5 mol·L-1。
二、
應用體驗
1.C [
Fe + CuSO4FeSO4+Cu
56 g  1 mol      64
28 g  n(CuSO4)    m(Cu)
根據化學方程式,28 g Fe完全反應時,消耗的n(CuSO4)=0.5 mol>0.1 mol,所以28 g Fe投入該溶液中,鐵過量,故生成的銅的物質的量:n(Cu)=n(CuSO4)=0.1 mol,m(Cu)=0.1 mol×64 g·mol-1=6.4 g,故選C。]
2.先進行過量判斷,NaOH溶液不足,按NaOH的物質的量計算。
Al2O3+2NaOH+3H2O2Na[Al(OH)4]
    2         2
1 mol·L-1×0.1 L    n{Na[Al(OH)4]}
=
解得n{Na[Al(OH)4]}=0.1 mol
C{Na[Al(OH)4]}==1 mol·L-1。
隨堂演練 知識落實
1.D 2.D
3.A [先判斷哪種物質過量,根據
2Fe + 3Cl22FeCl3
2 mol  3 mol   2 mol
可知3 mol Cl2能與2 mol Fe恰好完全反應,故Fe過量,應按氯氣的量計算,可知n(FeCl3)=2 mol。]
4.(1)0.4 mol (2)2.24 L (3)0.25 mol·L-1
解析 二氧化錳的摩爾質量為87 g·mol-1,8.7 g二氧化錳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0.1 mol二氧化錳與足量的濃鹽酸混合加熱,充分反應,消耗濃鹽酸中溶質的物質的量為0.4 mol,生成氯氣的物質的量為0.1 mol,生成氯化錳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故產生的Cl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將反應后的溶液加水稀釋至400 mL,此溶液中MnCl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25 mol·L-1。(共66張PPT)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
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第2課時
第三章 第二節
<<<
核心素養
發展目標
1.能從物質的量的角度認識物質的組成及化學變化,能運用物質的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系進行有關計算。
2.能結合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掌握計算的基本類型,培養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
內容索引
一、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二、計算類型
課時對點練
隨堂演練 知識落實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
<

1.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轉化
一、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2.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
      2CO + O2 2CO2
化學計量數 2    ______  ______
擴大NA倍 2NA ______  ______
物質的量 2 mol  ______  ______
質量 56 g    ______ ______
體積(標況) 44.8 L ______ ______
1
2
NA
2NA
1 mol
2 mol
32 g
88 g
22.4 L
44.8 L
思考1 根據上面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歸納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物質的量、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間的關系。
提示 (1)同一個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
(2)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在同溫同壓下各氣體的化學計量數之比也等于其體積之比。
3.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步驟
思考2 5.4 g鋁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多少
請嘗試用以下兩種方法解答,并體會第2種方法的簡便快捷。
(1)m(Al)  n(Al)   n(H2)   V(H2)
(2)m(Al)   V(H2)
提示 (1)設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物質的量為n(H2),n(Al)== =0.2 mol,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                3
0.2 mol             n(H2)
=,解得n(H2)=0.3 mol,所以V(H2)=n(H2)·Vm=0.3 mol×22.4 L·mol-1= 6.72 L,即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體積是6.72 L。
(2)設生成標準狀況下H2的體積為V(H2),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27 g             3×22.4 L
5.4 g              V(H2)
=,解得V(H2)=6.72 L,即生成標準狀況下H2的體積是6.72 L。
1.(2024·遼寧朝陽高一期末)MnO2與足量濃鹽酸共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22.4 L,理論上消耗的HCl的物質的量和MnO2的質量分別是
A.4 mol 87 g B.2 mol 43.5 g
C.4 mol 43.5 g D.2 mol 87 g

根據反應計量系數關系
MnO2+4HCl(濃)   MnCl2+Cl2↑+2H2O
1 mol 4 mol      1 mol
故理論上消耗的HCl和MnO2的物質的量分別4 mol和1 mol,所以消耗MnO2的質量是87 g,故選A。
2.1.15 g金屬鈉與水反應,得到100 mL溶液,試計算:
(1)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
(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答案 設生成標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為V,反應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
2Na + 2H2O===2NaOH + H2↑
2×23 g     2 mol    22.4 L
1.15 g      0.1 L×c   V
V==0.56 L,c==0.5 mol·L-1。
特別提示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1)書寫格式規范化:各物理量、物質名稱、公式等盡量用符號表示,且數據的運算要公式化并帶單位。
(2)單位運用對應化:如果題目所給的兩個量單位不一致,要注意兩個量的單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當”。
返回
>
<

計算類型
1.基本計算
已知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求解其他物質的有關量,此時,只要按照化學方程式中量的關系,列出已知物質和待求物質的比例式計算便可。
二、計算類型
2.過量計算
給出了兩種反應物的量,求解某產物的量。按照化學方程式中量的關系判斷哪一種物質過量,然后根據量不足的物質進行求解。
1.(2024·西安高一月考)28 g Fe投入到100 mL 1 mol·L-1 CuSO4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析出銅的質量是
A.32 g   B.3.2 g   C.6.4 g   D.64 g

Fe + CuSO4===FeSO4+Cu
56 g  1 mol      64
28 g  n(CuSO4)   m(Cu)
根據化學方程式,28 g Fe完全反應時,消耗的n(CuSO4)=0.5 mol>0.1 mol,所以28 g Fe投入該溶液中,鐵過量,故生成的銅的物質的量:n(Cu)=n(CuSO4)
=0.1 mol,m(Cu)=0.1 mol×64 g·mol-1=6.4 g,故選C。
2.10.2 g Al2O3與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反應,求產物Na[Al(OH)4]的濃度。
答案 先進行過量判斷,NaOH溶液不足,按NaOH的物質的量計算。
Al2O3+2NaOH+3H2O===2Na[Al(OH)4]
    2         2
1 mol·L-1×0.1 L    n{Na[Al(OH)4]}
=
解得n{Na[Al(OH)4]}=0.1 mol
c{Na[Al(OH)4]}==1 mol·L-1。
返回
隨堂演練 知識落實
1.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
A.它們的質量一定相等
B.它們的物質的量一定相等
C.它們的質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D.它們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1
2
3
4
1
2
3
4
2.(2024·濟南高一月考)50 mL BaCl2溶液所含有的Cl-,與20 mL 0.5 mol·L-1的硝酸銀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原溶液BaCl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A.1 mol·L-1 B.0.8 mol·L-1
C.0.2 mol·L-1 D.0.1 mol·L-1

Ag++Cl-===AgCl↓,n(Cl-)=n(Ag+)=c·V=0.5 mol·L-1×0.02 L=0.01 mol, n(BaCl2)=n(Cl-)=0.005 mol,故原溶液BaCl2的物質的量濃度c==
=0.1 mol·L-1。
3.4 mol Fe和3 mol Cl2完全反應,生成FeCl3的物質的量是
A.2 mol    B.3 mol    C.4 mol    D.1 mol
1
2
3
4

先判斷哪種物質過量,根據
2Fe + 3Cl2  2FeCl3
2 mol  3 mol  2 mol
可知3 mol Cl2能與2 mol Fe恰好完全反應,故Fe過量,應按氯氣的量計算,可知n(FeCl3)=2 mol。
4.已知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  MnCl2+Cl2↑+2H2O,用8.7 g二氧化錳與足量的濃鹽酸混合加熱,充分反應,計算:
(1)消耗濃鹽酸中溶質的物質的量為    。
(2)產生的Cl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
(3)將反應后的溶液加水稀釋至400 mL,則此溶液中MnCl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1
2
3
4
0.4 mol
2.24 L
0.25 mol·L-1
1
2
3
4
返回
二氧化錳的摩爾質量為87 g·mol-1,8.7 g二氧化錳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0.1 mol二氧化錳與足量的濃鹽酸混合加熱,充分反應,消耗濃鹽酸中溶質的物質的量為0.4 mol,生成氯氣的物質的量為0.1 mol,生成氯化錳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故產生的Cl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將反應后的溶液加水稀釋至400 mL,此溶液中MnCl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25 mol·L-1。
課時對點練
題組一 應用化學方程式計算
1.標準狀況下,3.25 g鋅與足量的鹽酸反應,計算產生H2的量,下列比例式正確的是
A.Zn+2HCl===Zn+H2↑
1 mol     1 mol
3.25 g     m(H2)
C.Zn+2HCl===ZnCl2+H2↑
1 mol      22.4 L
3.25 mol     V(H2)
B.Zn+2HCl===ZnCl2+H2↑
65 g       1 L
3.25 g      V(H2)
D.Zn+2HCl===ZnCl2+H2↑
65 g       22.4 L
3.25 g      V(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列比例式應遵循“上下單位一致,左右計量相當”的原則,A、C不正確, B項中65 g Zn對應H2的體積不是1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2.把一小塊鈉放入足量水中,會發生如下反應:2Na+2H2O===2NaOH+H2↑。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中Na與NaOH的質量相等
B.反應中H2O與H2的質量相等
C.反應中H2O與H2的質量之比為2∶1
D.反應中Na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該反應中,Na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質量之比為23∶40,A項錯誤,D項正確;
該反應中,H2O與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質量之比為(2×18)∶(1×2) =18∶1,B、C項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3.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鋁粉,反應完全后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33.6 L,該NaOH溶液的濃度為
A.1.0 mol·L-1 B.2.0 mol·L-1
C.1.5 mol·L-1 D.3.0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 mol          67.2 L
  n(NaOH)        33.6 L
n(NaOH)==1.0 mol,
c(NaOH)==2.0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4.實驗室利用反應2KClO3  2KCl+3O2↑制取氧氣,現有24.5 g KClO3參加反應,則得到標準狀況下的氧氣的體積是
A.2.24 L B.4.48 L
C.44.8 L D.6.72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24.5 g KClO3的物質的量是=0.2 mol,
2KClO3  2KCl+3O2↑
2 mol      3×22.4 L
0.2 mol     V(O2)
=,則V(O2)=6.72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5.(2024·南昌二中高一期末)把K2SO4和Na2SO4混合物22.9 g溶于水制成100 mL溶液,其中c()=1.5 mol·L-1。在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恰好完全反應,過濾,干燥后所得固體的物質的量為
A.1 mol B.1.5 mol
C.0.15 mol D.無法確定

c()=1.5 mol·L-1,n()=1.5 mol·L-1×0.1 L=0.15 mol,根據S+ Ba2+===BaSO4↓可知生成硫酸鋇的物質的量為0.15 mol,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題組二 過量判斷
6.(2024·山東鄒平一中高一期末)高爐煉鐵過程中存在反應:Fe3O4+CO  3FeO+CO2。下列選項中,可以說明0.3 mol Fe3O4與0.2 mol CO充分反應后物質的種類及其數量情況的是
A.0.1 mol CO+0.9 mol FeO+0.3 mol CO2
B.0.1 mol Fe3O4+0.6 mol FeO+0.2 mol CO2
C.0.6 mol FeO+0.2 mol CO2
D.0.1 mol Fe3O4+0.2 mol FeO+0.2 mol 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Fe3O4和CO按照物質的量1∶1進行反應,則反應后生成0.6 mol FeO和0.2 mol CO2,剩余0.1 mol Fe3O4,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7.(2023·洛陽高一期末)標準狀況下,將鈉、鎂各0.3 mol分別放入100 mL
1 mol·L-1的硫酸中,反應產生的氣體體積之比是
A.1∶1    B.2∶3    C.3∶2    D.2∶1

鈉能與H2SO4反應,也能與水反應放出H2,根據關系式:2Na~H2,則得到0.15 mol H2;鎂與H2SO4反應放出H2,但與水不反應,根據關系式:Mg~H2 ~H2SO4,0.3 mol Mg與100 mL 1 mol·L-1 L H2SO4反應,H2SO4不足,產生0.1 mol H2,則產生的H2的體積之比是0.15∶0.1=3∶2,故選C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8.某500 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鐵粉,待Fe3+完全被還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假設反應前后溶液體積不變)
A.0.4 mol·L-1 B.0.6 mol·L-1
C.0.8 mol·L-1 D.1.0 mol·L-1

由反應2Fe3++Fe===3Fe2+可知鐵粉過量,0.2 mol Fe3+與過量鐵粉反應生成0.3 mol Fe2+,故反應后Fe2+共為0.4 mol,c(Fe2+)==0.8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9.(2024·江蘇南通高一期末)已知1.6 g部分被氧化的鎂條與足量的鹽酸反應,在標準狀況下生成H2 1.12 L,則被氧化的鎂條的質量是
A.1.2 g    B.0.64 g    C.0.4 g    D.0.24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Mg+ 2HCl===MgCl2+H2↑
24 g        22.4 L
m(Mg)       1.12 L
m(Mg)==1.2 g,m(MgO)=1.6 g-1.2 g=0.4 g,所以n被氧化(Mg)= n(MgO)= =0.01 mol,m被氧化(Mg)=0.01 mol×24 g· mol-1=0.24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0.在標準狀況下,將6.5 g鋅和4.6 g鈉分別與2.24 L氯化氫溶于水形成的鹽酸反應,則放出H2的體積
A.鋅和鈉放出氫氣的體積一樣大
B.鋅放出氫氣的體積大
C.鈉放出氫氣的體積大
D.無法比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標準狀況下,2.24 L氯化氫的物質的量為0.1 mol,6.5 g鋅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根據Zn+2HCl===ZnCl2+H2↑可知,反應產生0.05 mol氫氣;4.6 g鈉的物質的量為0.2 mol,根據2Na+2HCl===2NaCl+H2↑、2Na+2H2O ===2NaOH+H2↑可知,反應產生 0.1 mol 氫氣,故鈉放出氫氣的體積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1.(2024·清華附中高一月考)將1.12 g鐵粉加入到25 mL 2 mol·L-1的氯化鐵溶液中,充分反應后,其結果是
A.鐵粉剩余,溶液呈淺綠色,Cl-基本不變
B.向溶液中滴入無色KSCN溶液,仍無色
C.溶液中Fe2+與Fe3+物質的量之比為6∶1
D.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12 g鐵的物質的量為0.02 mol,25 mL 2 mol·L-1的氯化鐵溶液中n(FeCl3) =0.025 L×2 mol·L-1=0.05 mol,發生反應2Fe3++Fe===3Fe2+。根據方程式0.02 mol的鐵粉消耗0.04 mol的Fe3+,生成0.06 mol Fe2+,溶液中還剩余0.01 mol Fe3+,所以溶液中Fe2+與Fe3+物質的量之比為6∶1,0.02 mol的鐵被氧化,0.04 mol的Fe3+被還原,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2.(2024·山西大同一中高一月考)將23 g鈉和54 g鋁組成的混合物投入足量水(質量為100 g)中進行充分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產生H2的物質的量為3.5 mol
B.溶液中的溶質有NaOH、Na[Al(OH)4]
C.反應中水做氧化劑
D.無法計算Na[Al(OH)4]的質量分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23 g鈉的物質的量為1 mol,54 g鋁的物質的量為2 mol,將二者投入水中,分別發生反應:2Na+2H2O===2NaOH+H2↑、2Al+2NaOH+6H2O=== 2Na[Al(OH)4]+3H2↑。1 mol Na與水反應產生0.5 mol H2,1 mol NaOH與足量Al反應產生1.5 mol H2,則共產生2 mol H2,A不正確;
由于Al過量,所以NaOH全部與Al反應,溶液中的溶質沒有NaOH,只有Na[Al(OH)4],B不正確;
Al只溶解1 mol,即質量為27 g,生成H2的物質的量為2 mol,則Na[Al(OH)4]的質量分數為×100%,D不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3.2 mol·L-1的鹽酸和硫酸各100 mL,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鐵粉,反應后生成的氣體質量比為2∶3,則加入的鐵粉的物質的量為
A.0.05 mol B.0.075 mol
C.0.15 mol D.0.2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n(HCl)=0.2 mol,n(H2SO4)=0.2 mol,若酸均不足,即酸完全反應,則生成H2的質量比為1∶2;若酸均過量,即金屬完全反應,則生成H2的質量比為1∶1。題中生成H2的質量比為2∶3,說明鹽酸不足,硫酸過量。根據鹽酸中HCl的物質的量可求出與鹽酸反應生成的H2為0.1 mol,則與H2SO4反應生成的H2為0.15 mol,故加入的鐵粉為0.15 mol。
14.把鐵、氧化鐵、氧化銅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10 mL 4 mol·L-1鹽酸中,充分反應后產生896 mL H2(標準狀況),殘留固體1.28 g,過濾,濾液中無Cu2+,將濾液加水稀釋到200 mL,測得其中c(H+)=0.4 mol·L-1。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殘留固體1.28 g為  (填化學式)。
(2)原混合物粉末中,m(CuO)=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Cu
1.6
根據題中信息,還有較多H+剩余,且濾液中沒有Cu2+,可知殘留物沒有Fe,1.28 g固體只有Cu,而Cu殘留說明溶液中沒有Fe3+,陽離子為H+和Fe2+,反應有:CuO+2H+===Cu2++H2O、Fe2O3+6H+===2Fe3++3H2O、Fe+ 2Fe3+===3Fe2+、Fe+Cu2+===Fe2++Cu、Fe+2H+===Fe2++H2↑,1.28 g Cu的物質的量n===0.02 mol,CuO物質的量為0.02 mol,生成H2的物質的量為=0.04 mol,設原有Fe為x mol,Fe2O3為y mol,根據得失電子總數相等知2x=2y+2×0.02+2×0.04,又根據電荷守恒知:2× (x+2y)+0.2×0.4=0.11×4將上述兩式聯立解出: x=0.1,y=0.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依據上述計算可知氧化銅的物質的量為0.02 mol,所以氧化銅質量為m(CuO)=0.02 mol×80 g·mol-1= 1.6 g。
(3)濾液稀釋到200 mL后,c(Fe2+)=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0.9
由上述計算可知溶液中亞鐵離子物質的量為0.1 mol+2×0.04 mol= 0.18 mol,c(Fe2+)===0.9 mol·L-1。
(4)稀釋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銀,產生沉淀的物質的量n(AgCl)=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0.44
濾液加水稀釋到200 mL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銀,產生沉淀的物質的量依據Cl-~AgCl得到,n(AgCl)=n(Cl-)=0.110 L×4 mol·L-1=0.44 mol。
(5)原混合物總質量為m(總)=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3.6
由計算可知原混合物含有Fe為0.1 mol,Fe2O3為0.04 mol,CuO為0.02 mol,原混合物的總質量m(總)=0.1 mol×56 g·mol-1+0.04 mol× 160 g·mol-1+ 0.02 mol×80 g·mol-1= 13.6 g。
15.鋁是中學化學學習階段的唯一一種既能與酸(非氧化性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放出H2的金屬,就鋁的這一特殊性質回答下列問題:
(1)等質量的兩份鋁分別與足量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得H2的體積之比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1
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等質量的兩份鋁分別與足量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相等,相同條件下所得H2的體積之比是1∶1。
(2)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相同條件下產生H2的體積之比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1∶3
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中,氫氧化鈉和鹽酸是不足量的,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1 mol HCl會生成0.5 mol氫氣,1 mol氫氧化鈉會生成1.5 mol氫氣,所以相同條件下產生H2的體積之比是1∶3。
(3)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等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NaOH溶液中,二者產生的H2相等,則鹽酸和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是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3∶1
足量的兩份鋁分別投入等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NaOH溶液中,二者產生的H2相等,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1 mol氫氣需要2 mol HCl,需要 mol氫氧化鈉,所以HCl和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是3∶1。
(4)甲、乙兩燒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鹽酸和NaOH溶液,向兩燒杯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鋁粉,反應結束后,相同條件下測得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為V(甲)∶V(乙)=1∶2,則加入鋁粉的質量為   (填字母)。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鹽酸和NaOH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均為100×10-3 L×3 mol·L-1=0.3 mol, 相同條件下測得生成的氣體體積之比為V(甲)∶V(乙)=1∶2,即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是1∶2,鋁的質量相等,若HCl與NaOH完全反應則生成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1∶2,故HCl完全反應,NaOH有剩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設鋁與酸完全反應時,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為x mol,則
2Al+6HCl===2AlCl3+3H2↑
6       3
0.3 mol    x mol
則=,解得x=0.15。
一定條件下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體積之比,所以氫氧化鈉和鋁反應生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15 mol×2=0.3 mol。
設與NaOH溶液反應的金屬鋁的物質的量為y mol,則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 3
y mol 0.3 mol
則=,解得y=0.2。
所以鋁的質量為0.2 mol×27 g·mol-1=5.4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4
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多县| 辰溪县| 子长县| 贺兰县| 栾川县| 淳化县| 翼城县| 平湖市| 黄山市| 和龙市| 杨浦区| 宁德市| 灯塔市| 伊吾县| 卫辉市| 临西县| 甘孜县| 梨树县| 九龙坡区| 漳平市| 彩票| 五台县| 修水县| 都匀市| 滦平县| 仪征市| 都昌县| 周口市| 吉隆县| 曲松县| 南岸区| 易门县| 南漳县| 佳木斯市| 内黄县| 乡宁县| 余庆县| 星子县| 民勤县| 汽车| 漠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