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活動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實驗目的】1.加深對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的認識。2.體會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實驗儀器】試管、試管夾、試管架、量筒、膠頭滴管、酒精燈、白色點滴板、鑷子、砂紙、火柴。【實驗藥品】鎂條、新制的氯水、溴水、NaBr溶液、NaI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2 mol·L-1 NaOH溶液、2 mol·L-1 鹽酸、酚酞溶液、蒸餾水。【實驗步驟】1.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1)在點滴板的3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和新制的氯水,然后向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各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觀察到的現象是滴入淺黃綠色的氯水后,NaBr溶液變橙黃色,NaI溶液變棕褐色。化學方程式:2NaBr+Cl22NaCl+Br2,2NaI+Cl22NaCl+I2。(2)在點滴板的兩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NaI溶液和溴水,然后向NaI溶液中滴入3滴溴水,觀察到的現象是NaI溶液變褐色。化學方程式:2NaI+Br22NaBr+I2。結論:鹵素單質的氧化性:Cl2>Br2>I2。鹵族元素的非金屬性:Cl>Br>I。2.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1)鈉、鎂與水的反應①向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加入一塊綠豆粒大小的鈉塊,向盛有冷水的試管中加入一小塊已用砂紙打磨好的鎂條,并分別向燒杯和試管中滴入3滴酚酞溶液,觀察到燒杯中鈉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處游動,發出響聲,溶液變紅色,試管內鎂條表面產生少量氣泡,鎂條周圍溶液變為淺紅色。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②向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冷水,并加入一小塊已用砂紙打磨好的鎂條,用酒精燈加熱至沸騰,滴入3滴酚酞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有較多的無色氣泡冒出,溶液變為淺紅色。結論: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Na>Mg,金屬性:Na>Mg。鎂與熱水反應比與冷水反應快。(2)鎂和鋁的金屬性、非金屬性①向一支試管中加入MgCl2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產生白色沉淀為止。將Mg(OH)2沉淀分裝在兩支試管中,向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鹽酸,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NaOH溶液,邊滴加邊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Mg(OH)2沉淀能溶于鹽酸,不能溶于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②向另一支試管中加入AlCl3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產生白色沉淀為止。將Al(OH)3沉淀分裝在兩支試管中,向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鹽酸,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NaOH溶液,邊滴加邊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Al(OH)3沉淀能溶于鹽酸,也能溶于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H)4]。結論:Mg(OH)2是中強堿;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這說明鋁雖是金屬,但已表現出一定的非金屬性。金屬性:Mg>Al。綜合以上實驗可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 同一周期元素,從左至右,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問題和討論】1.實驗中所用氯水為什么要用新制的 提示 氯水中存在反應:Cl2+H2OHCl+HClO,氯水久置,HClO會發生分解,會使更多的Cl2與水反應,最終久置的氯水會變為稀鹽酸,沒有氯氣分子。2.通過本實驗活動,你對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及元素周期律(表)有什么新的認識 提示 結構決定性質,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呈現周期性變化,故元素的性質也呈現周期性變化。3.為了比較氯元素與碳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可否用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得出非金屬性氯大于碳 原因是什么 提示 否,比較非金屬性強弱應該比較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而鹽酸是HCl的水溶液,不是氯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水溶液。4.把一小塊鈉投入到氯化鎂溶液中,鈉并不能置換出鎂,能否說明鈉元素的金屬性不如鎂 提示 鈉投入到氯化鎂溶液中,首先和水反應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和MgCl2反應生成Mg(OH)2沉淀,不能說明Na的金屬性不如Mg。1.(2024·河南周口高一段考)在點滴板①②③三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再向②③中分別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向④⑤兩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溴水,向⑤中滴入3滴NaI溶液。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上述實驗中可以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B.①②③可得出氧化性:Cl2>Br2>I2C.若用久置的氯水進行上述實驗,實驗現象與原實驗現象完全相同D.新制氯水中存在大量的次氯酸分子答案 A解析?、谥邪l生反應:Cl2+2NaBr2NaCl+Br2,說明氧化性:Cl2>Br2;③中發生反應:Cl2+2NaI2NaCl+I2,說明氧化性:Cl2>I2;⑤中發生反應:Br2+2NaI2NaBr+I2,說明氧化性:Br2>I2;則可得出結論,非金屬性:Cl>Br>I,A正確;由①②③可得出氧化性:Cl2>Br2和Cl2>I2,不能比較Br2和I2氧化性的強弱,B錯誤;久置的氯水由于HClO的分解,實際變成了稀鹽酸,與NaBr、NaI都不反應,②③中實驗現象與原實驗現象不同,C項錯誤;溶于水的Cl2部分與水反應,故新制氯水中存在少量HClO分子,D錯誤。2.將甲、乙兩種金屬的性質相比較,已知:①甲與H2O反應比乙與H2O反應劇烈;②單質甲能從乙的鹽溶液中置換出單質乙;③甲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比乙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強;④與某非金屬反應時甲原子失電子數目比乙原子失電子數目多;⑤甲單質的熔、沸點比乙的低;⑥高價陽離子氧化性甲比乙弱。能說明甲的金屬性比乙強的是 ( )A.①④ B.①②③⑥C.③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 B解析 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與水反應越劇烈,甲與H2O反應比乙與H2O反應劇烈,說明甲的金屬性強于乙,故①正確;較活潑金屬能置換出較不活潑金屬,單質甲能從乙的鹽溶液中置換出單質乙,說明甲的還原性強于乙,則金屬性甲強于乙,故②正確;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甲比乙強,說明甲的金屬性強于乙,故③正確;金屬性強弱與失電子難易程度有關,與失電子多少無關,與單質的熔、沸點高低無關,故④、⑤錯誤;元素的金屬性越強,高價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高價陽離子氧化性甲比乙弱,說明金屬性甲比乙強,故⑥正確。3.中學化學中很多“規律”都可以類推,下列根據有關“規律”推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Na在空氣中燃燒會生成Na2O2,故Li在空氣中燃燒也會生成Li2O2B.濃硫酸可以干燥HCl氣體,故也可用濃硫酸干燥HI氣體C.硅是半導體材料,故同族的鍺也是半導體材料D.鹵素單質隨核電荷數的增加熔點升高,故堿金屬單質的熔點也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升高答案 C4.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為了驗證元素化學性質的遞變規律,進行如下實驗探究。Ⅰ.探究1:驗證同周期X、Y、Z三種元素金屬性遞變規律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各取1.0 g金屬X和金屬Z,分別加入到5 mL水中 金屬X與水反應比金屬Z劇烈各取1.0 g的金屬Z和金屬Y(形狀相同),分別加入到5 mL 1.0 mol·L-1鹽酸中 金屬Z與鹽酸反應比金屬Y劇烈通過實驗驗證三種元素金屬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原子序數:Y>Z>X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X>Y>ZC.原子半徑:Y>Z>XD.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最強Ⅱ.探究2:驗證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屬性強,設計如下實驗:(1)裝置A中盛放的試劑是 (填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A.Na2SO3溶液B.Na2S溶液C.Na2SO4溶液(2)若要驗證非金屬性:Cl>I,裝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鉀混合溶液,觀察到裝置A中溶液 的現象,即可證明。用原子結構理論解釋非金屬性Cl>I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 。 答案?、?X>Z>Y A?、?(1)B Cl2+Na2S2NaCl+S↓ (2)變藍 原子半徑遞增,得電子能力遞減解析 Ⅰ.金屬X與水反應比金屬Z劇烈,說明X的金屬性強于Z;金屬Z與鹽酸反應比金屬Y劇烈,可說明金屬性Z強于Y,則金屬性:X>Z>Y。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則原子序數:Y>Z>X,故A正確;原子序數:Y>Z>X,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Y>Z>X,故B錯誤;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則原子半徑:X>Z>Y,故C錯誤;金屬性:X>Z>Y,則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最強,故D錯誤。Ⅱ.(1)裝置A中盛放的試劑是Na2S溶液,發生反應:Cl2+Na2S2NaCl+S↓,可證明Cl的非金屬性比S強。(2)若要驗證非金屬性:Cl>I,向裝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鉀混合溶液,觀察到裝置A中溶液變藍的現象,即可證明Cl2氧化性比I2強,用原子結構理論解釋非金屬性Cl>I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遞增,得電子能力遞減。實驗活動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實驗目的】1.加深對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的認識。2.體會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實驗儀器】試管、試管夾、試管架、量筒、膠頭滴管、酒精燈、白色點滴板、鑷子、砂紙、火柴。【實驗藥品】鎂條、新制的氯水、溴水、NaBr溶液、NaI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2 mol·L-1 NaOH溶液、2 mol·L-1 鹽酸、酚酞溶液、蒸餾水。【實驗步驟】1.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1)在點滴板的3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和新制的氯水,然后向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各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觀察到的現象是滴入淺黃綠色的氯水后,NaBr溶液________,NaI溶液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點滴板的兩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NaI溶液和溴水,然后向NaI溶液中滴入3滴溴水,觀察到的現象是NaI溶液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鹵素單質的氧化性:__________。鹵族元素的非金屬性:__________。2.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1)鈉、鎂與水的反應①向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加入一塊綠豆粒大小的鈉塊,向盛有冷水的試管中加入一小塊已用砂紙打磨好的鎂條,并分別向燒杯和試管中滴入3滴酚酞溶液,觀察到燒杯中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變__________,試管內鎂條表面產生__________,鎂條周圍溶液變為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冷水,并加入一小塊已用砂紙打磨好的鎂條,用酒精燈加熱至沸騰,滴入3滴酚酞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溶液變為__________。結論: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__________,金屬性:__________。鎂與熱水反應比與冷水反應快。(2)鎂和鋁的金屬性、非金屬性①向一支試管中加入MgCl2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產生白色沉淀為止。將Mg(OH)2沉淀分裝在兩支試管中,向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鹽酸,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NaOH溶液,邊滴加邊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另一支試管中加入AlCl3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產生白色沉淀為止。將Al(OH)3沉淀分裝在兩支試管中,向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鹽酸,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NaOH溶液,邊滴加邊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Mg(OH)2是中強堿;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這說明鋁雖是金屬,但已表現出一定的非金屬性。金屬性:____________。綜合以上實驗可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非金屬性__________,金屬性__________。 同一周期元素,從左至右,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金屬性________________,非金屬性__________。【問題和討論】1.實驗中所用氯水為什么要用新制的 2.通過本實驗活動,你對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及元素周期律(表)有什么新的認識 3.為了比較氯元素與碳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可否用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得出非金屬性氯大于碳 原因是什么 4.把一小塊鈉投入到氯化鎂溶液中,鈉并不能置換出鎂,能否說明鈉元素的金屬性不如鎂 1.(2024·河南周口高一段考)在點滴板①②③三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再向②③中分別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向④⑤兩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溴水,向⑤中滴入3滴NaI溶液。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上述實驗中可以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B.①②③可得出氧化性:Cl2>Br2>I2C.若用久置的氯水進行上述實驗,實驗現象與原實驗現象完全相同D.新制氯水中存在大量的次氯酸分子2.將甲、乙兩種金屬的性質相比較,已知:①甲與H2O反應比乙與H2O反應劇烈;②單質甲能從乙的鹽溶液中置換出單質乙;③甲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比乙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強;④與某非金屬反應時甲原子失電子數目比乙原子失電子數目多;⑤甲單質的熔、沸點比乙的低;⑥高價陽離子氧化性甲比乙弱。能說明甲的金屬性比乙強的是( )A.①④ B.①②③⑥C.③⑤ D.①②③④⑤3.中學化學中很多“規律”都可以類推,下列根據有關“規律”推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Na在空氣中燃燒會生成Na2O2,故Li在空氣中燃燒也會生成Li2O2B.濃硫酸可以干燥HCl氣體,故也可用濃硫酸干燥HI氣體C.硅是半導體材料,故同族的鍺也是半導體材料D.鹵素單質隨核電荷數的增加熔點升高,故堿金屬單質的熔點也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升高4.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為了驗證元素化學性質的遞變規律,進行如下實驗探究。Ⅰ.探究1:驗證同周期X、Y、Z三種元素金屬性遞變規律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各取1.0 g金屬X和金屬Z,分別加入到5 mL水中 金屬X與水反應比金屬Z劇烈各取1.0 g的金屬Z和金屬Y(形狀相同),分別加入到5 mL 1.0 mol·L-1鹽酸中 金屬Z與鹽酸反應比金屬Y劇烈通過實驗驗證三種元素金屬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原子序數:Y>Z>X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X>Y>ZC.原子半徑:Y>Z>XD.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最強Ⅱ.探究2:驗證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屬性強,設計如下實驗:(1)裝置A中盛放的試劑是 (填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A.Na2SO3溶液B.Na2S溶液C.Na2SO4溶液(2)若要驗證非金屬性:Cl>I,裝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鉀混合溶液,觀察到裝置A中溶液 的現象,即可證明。用原子結構理論解釋非金屬性Cl>I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 。 答案精析實驗步驟1.(1)變橙黃色 變棕褐色 2NaBr+Cl22NaCl+Br2 2NaI+Cl22NaCl+I2 (2)變褐色 2NaI+Br22NaBr+I2 Cl2>Br2>I2 Cl>Br>I2.(1)①浮在水面上 熔成小球 四處游動 發出響聲 紅色少量氣泡 淺紅色 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谟休^多的無色氣泡冒出淺紅色 Na>Mg Na>Mg (2)①Mg(OH)2沉淀能溶于鹽酸,不能溶于NaOH溶液Mg(OH)2+2HCl===MgCl2+2H2O②Al(OH)3沉淀能溶于鹽酸,也能溶于NaOH溶液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H)4]Mg>Al逐漸減弱 逐漸增強 逐漸減弱 逐漸增強問題和討論1.氯水中存在反應:Cl2+H2OHCl+HClO,氯水久置,HClO會發生分解,會使更多的Cl2與水反應,最終久置的氯水會變為稀鹽酸,沒有氯氣分子。2.結構決定性質,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呈現周期性變化,故元素的性質也呈現周期性變化。3.否,比較非金屬性強弱應該比較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而鹽酸是HCl的水溶液,不是氯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水溶液。4.鈉投入到氯化鎂溶液中,首先和水反應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和MgCl2反應生成Mg(OH)2沉淀,不能說明Na的金屬性不如Mg。跟蹤訓練1.A 2.B 3.C4.Ⅰ.X>Z>Y A?、?(1)B Cl2+Na2S2NaCl+S↓ (2)變藍 原子半徑遞增,得電子能力遞減解析?、?金屬X與水反應比金屬Z劇烈,說明X的金屬性強于Z;金屬Z與鹽酸反應比金屬Y劇烈,可說明金屬性Z強于Y,則金屬性:X>Z>Y。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則原子序數:Y>Z>X,故A正確;原子序數:Y>Z>X,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Y>Z>X,故B錯誤;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則原子半徑:X>Z>Y,故C錯誤;金屬性:X>Z>Y,則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最強,故D錯誤。Ⅱ.(1)裝置A中盛放的試劑是Na2S溶液,發生反應:Cl2+Na2S2NaCl+S↓,可證明Cl的非金屬性比S強。(2)若要驗證非金屬性:Cl>I,向裝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鉀混合溶液,觀察到裝置A中溶液變藍的現象,即可證明Cl2氧化性比I2強,用原子結構理論解釋非金屬性Cl>I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遞增,得電子能力遞減。(共28張PPT)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實驗活動3第四章 第三節<<<【實驗目的】1.加深對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的認識。2.體會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實驗儀器】試管、試管夾、試管架、量筒、膠頭滴管、酒精燈、白色點滴板、鑷子、砂紙、火柴。【實驗藥品】鎂條、新制的氯水、溴水、NaBr溶液、NaI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氨水、2 mol·L-1 NaOH溶液、2 mol·L-1 鹽酸、酚酞溶液、蒸餾水。【實驗步驟】1.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1)在點滴板的3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和新制的氯水,然后向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各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觀察到的現象是滴入淺黃綠色的氯水后,NaBr溶液_________,NaI溶液_____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橙黃色變棕褐色2NaBr+Cl2===2NaCl+Br22NaI+Cl2===2NaCl+I2(2)在點滴板的兩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NaI溶液和溴水,然后向NaI溶液中滴入3滴溴水,觀察到的現象是NaI溶液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鹵素單質的氧化性:__________。鹵族元素的非金屬性:________。變褐色2NaI+Br2===2NaBr+I2Cl2>Br2>I2Cl>Br>I2.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1)鈉、鎂與水的反應①向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加入一塊綠豆粒大小的鈉塊,向盛有冷水的試管中加入一小塊已用砂紙打磨好的鎂條,并分別向燒杯和試管中滴入3滴酚酞溶液,觀察到燒杯中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變_____,試管內鎂條表面產生________,鎂條周圍溶液變為__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處游動發出響聲紅色少量氣泡淺紅色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②向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冷水,并加入一小塊已用砂紙打磨好的鎂條,用酒精燈加熱至沸騰,滴入3滴酚酞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變為_______。結論: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________,金屬性:________。鎂與熱水反應比與冷水反應快。有較多的無色氣泡冒出淺紅色Na>MgNa>Mg(2)鎂和鋁的金屬性、非金屬性①向一支試管中加入MgCl2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產生白色沉淀為止。將Mg(OH)2沉淀分裝在兩支試管中,向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鹽酸,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NaOH溶液,邊滴加邊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OH)2沉淀能溶于鹽酸,不能溶于NaOH溶液Mg(OH)2+2HCl===MgCl2+2H2O②向另一支試管中加入AlCl3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產生白色沉淀為止。將Al(OH)3沉淀分裝在兩支試管中,向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鹽酸,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加2 mol·L-1 NaOH溶液,邊滴加邊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Mg(OH)2是中強堿;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這說明鋁雖是金屬,但已表現出一定的非金屬性。金屬性:_______。Al(OH)3沉淀能溶于鹽酸,也能溶于NaOH溶液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H)4]Mg>Al綜合以上實驗可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非金屬性_________,金屬性_________。 同一周期元素,從左至右,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金屬性_________,非金屬性_________。逐漸減弱逐漸增強逐漸減弱逐漸增強【問題和討論】1.實驗中所用氯水為什么要用新制的 提示 氯水中存在反應:Cl2+H2O HCl+HClO,氯水久置,HClO會發生分解,會使更多的Cl2與水反應,最終久置的氯水會變為稀鹽酸,沒有氯氣分子。2.通過本實驗活動,你對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及元素周期律(表)有什么新的認識 提示 結構決定性質,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呈現周期性變化,故元素的性質也呈現周期性變化。3.為了比較氯元素與碳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可否用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得出非金屬性氯大于碳 原因是什么 提示 否,比較非金屬性強弱應該比較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而鹽酸是HCl的水溶液,不是氯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水溶液。4.把一小塊鈉投入到氯化鎂溶液中,鈉并不能置換出鎂,能否說明鈉元素的金屬性不如鎂 提示 鈉投入到氯化鎂溶液中,首先和水反應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和MgCl2反應生成Mg(OH)2沉淀,不能說明Na的金屬性不如Mg。1.(2024·河南周口高一段考)在點滴板①②③三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新制的氯水,再向②③中分別滴入3滴NaBr溶液、NaI溶液;向④⑤兩個孔穴中分別滴入3滴溴水,向⑤中滴入3滴NaI溶液。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上述實驗中可以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B.①②③可得出氧化性:Cl2>Br2>I2C.若用久置的氯水進行上述實驗,實驗現象與原實驗現象完全相同D.新制氯水中存在大量的次氯酸分子√②中發生反應:Cl2+2NaBr===2NaCl+Br2,說明氧化性:Cl2>Br2;③中發生反應:Cl2+2NaI===2NaCl+I2,說明氧化性:Cl2>I2;⑤中發生反應:Br2+2NaI===2NaBr+I2,說明氧化性:Br2>I2;則可得出結論,非金屬性:Cl>Br>I,A正確;由①②③可得出氧化性:Cl2>Br2和Cl2>I2,不能比較Br2和I2氧化性的強弱,B錯誤;久置的氯水由于HClO的分解,實際變成了稀鹽酸,與NaBr、NaI都不反應,②③中實驗現象與原實驗現象不同,C項錯誤;溶于水的Cl2部分與水反應,故新制氯水中存在少量HClO分子,D錯誤。2.將甲、乙兩種金屬的性質相比較,已知:①甲與H2O反應比乙與H2O反應劇烈;②單質甲能從乙的鹽溶液中置換出單質乙;③甲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比乙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強;④與某非金屬反應時甲原子失電子數目比乙原子失電子數目多;⑤甲單質的熔、沸點比乙的低;⑥高價陽離子氧化性甲比乙弱。能說明甲的金屬性比乙強的是A.①④ B.①②③⑥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與水反應越劇烈,甲與H2O反應比乙與H2O反應劇烈,說明甲的金屬性強于乙,故①正確;較活潑金屬能置換出較不活潑金屬,單質甲能從乙的鹽溶液中置換出單質乙,說明甲的還原性強于乙,則金屬性甲強于乙,故②正確;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甲比乙強,說明甲的金屬性強于乙,故③正確;金屬性強弱與失電子難易程度有關,與失電子多少無關,與單質的熔、沸點高低無關,故④、⑤錯誤;元素的金屬性越強,高價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高價陽離子氧化性甲比乙弱,說明金屬性甲比乙強,故⑥正確。3.中學化學中很多“規律”都可以類推,下列根據有關“規律”推出的結論正確的是A.Na在空氣中燃燒會生成Na2O2,故Li在空氣中燃燒也會生成Li2O2B.濃硫酸可以干燥HCl氣體,故也可用濃硫酸干燥HI氣體C.硅是半導體材料,故同族的鍺也是半導體材料D.鹵素單質隨核電荷數的增加熔點升高,故堿金屬單質的熔點也隨核電 荷數的增加而升高√4.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為了驗證元素化學性質的遞變規律,進行如下實驗探究。Ⅰ.探究1:驗證同周期X、Y、Z三種元素金屬性遞變規律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各取1.0 g金屬X和金屬Z,分別加入到 5 mL水中 金屬X與水反應比金屬Z劇烈各取1.0 g的金屬Z和金屬Y(形狀相同),分別加入到5 mL 1.0 mol·L-1鹽酸中 金屬Z與鹽酸反應比金屬Y劇烈通過實驗驗證三種元素金屬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原子序數:Y>Z>X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X>Y>ZC.原子半徑:Y>Z>XD.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最強X>Z>YA金屬X與水反應比金屬Z劇烈,說明X的金屬性強于Z;金屬Z與鹽酸反應比金屬Y劇烈,可說明金屬性Z強于Y,則金屬性:X>Z>Y。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則原子序數:Y>Z>X,故A正確;原子序數:Y>Z>X,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Y>Z>X,故B錯誤;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則原子半徑:X>Z>Y,故C錯誤;金屬性:X>Z>Y,則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最強,故D錯誤。Ⅱ.探究2:驗證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屬性強,設計如下實驗:(1)裝置A中盛放的試劑是 (填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a2SO3溶液B.Na2S溶液C.Na2SO4溶液BCl2+Na2S===2NaCl+S↓裝置A中盛放的試劑是Na2S溶液,發生反應: Cl2+Na2S===2NaCl+S↓,可證明Cl的非金屬性比S強。(2)若要驗證非金屬性:Cl>I,裝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鉀混合溶液,觀察到裝置A中溶液 的現象,即可證明。用原子結構理論解釋非金屬性Cl>I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 。 變藍原子半徑遞增,得電子能力遞減若要驗證非金屬性:Cl>I,向裝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鉀混合溶液,觀察到裝置A中溶液變藍的現象,即可證明Cl2氧化性比I2強,用原子結構理論解釋非金屬性Cl>I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遞增,得電子能力遞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章 第三節 實驗活動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 學案.docx 第四章 第三節 實驗活動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 教案.docx 第四章 第三節 實驗活動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