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時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了解容量瓶的特點、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2.掌握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方法及操作,建立實驗誤差分析思維模型,并能應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一、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儀器托盤天平(或分析天平)、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量筒。2.容量瓶思考1 容量瓶使用前需要檢驗是否漏水嗎,應該如何操作 提示 使用前要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水。檢驗程序: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轉180°→倒立→查漏。3.配制過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 氯化鈉溶液為例思考2 實驗室需要配制480 mL 1.00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則用托盤天平稱量多少克氫氧化鈉固體 提示 配制氫氧化鈉溶液480 mL,需要容量瓶的容積為500 mL。則計算應按照500 mL (0.5 L)計算。則n=c·V=1.00 mol·L-1×0.5 L=0.5 mol,m=n·M=0.5 mol×40 g·mol-1=20 g。托盤天平的精確度為0.1 g,則用托盤天平稱量20.0 g氫氧化鈉固體。思考3 現用98%的濃H2SO4(ρ=1.84 g·cm-3)配制濃度為0.5 mol·L-1的稀硫酸500 mL。(1)配制該溶液的步驟應該為計算、 、 、 、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 答案 量取 稀釋 冷卻(2)配制該溶液應選用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 、膠頭滴管和 。 答案 量筒 500 mL容量瓶(3)所需濃H2SO4的體積為 mL。 答案 13.6解析 根據稀釋前后硫酸物質的量不變,所需濃H2SO4的體積為≈13.6 mL。1.判斷正誤(1)配制溶液時,可以用托盤天平稱取10 g固體溶質 ( )(2)要配制230 mL溶液,必須選擇250 mL容量瓶 ( )(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鹽酸時,用量筒量取9.82 mL濃鹽酸 ( )(4)在使用容量瓶配制NaOH溶液或稀H2SO4時,必須要等溶液恢復至室溫再轉移到容量瓶中 ( )(5)配制好的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備用 ( )答案 (1)× (2)√ (3)× (4)√ (5)×2.下列有關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 (1)為準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過程中向容量瓶內加蒸餾水至液面離刻度線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2)利用圖a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 溶液;(3)利用圖b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溶液;(4)利用圖c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NO3溶液;(5)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立即用膠頭滴管吸出多余液體;(6)配制溶液的定容操作可以用圖d表示。答案 (2)(3)(4)(5)(6)解析 (2)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容量瓶不能直接溶解固體,故圖a錯誤;(3)定容時,視線要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切,故圖b錯誤;(4)玻璃棒下端應在刻度線以下,故圖c錯誤;(5)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應重新配制溶液;(6)定容時,液面距刻度線1~2 cm時應改用膠頭滴管,故圖d錯誤。二、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誤差分析1.誤差分析的原理依據根據cB==判斷。其他條件不變時:(1)使nB、mB增大(或減小)的因素,導致cB偏大(或偏小)。(2)使V增大(或減小)的因素,導致cB偏小(或偏大)。2.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鈉溶液常出現的誤差能引起誤差的操作 因變量 cn V稱量 ①少量氯化鈉粘在稱量紙上 偏小 不變 偏小②使用游碼,且藥品砝碼位置顛倒 偏小 不變 偏小移液 ③有少量液體濺出 偏小 不變 偏小④容量瓶內有少量水 不變 不變 不變⑤未洗滌或洗滌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不變 偏小定容 ⑥超過刻度線,吸出一部分水 偏小 不變 偏小⑦搖勻后液面下降,補充水 不變 偏大 偏小思考1 容量瓶定容時仰視、俯視對溶液的濃度產生什么影響 提示?、傺鲆暱潭染€(如圖a):加水量高于刻度線,溶液體積偏大,c偏低。②俯視刻度線(如圖b):加水量低于刻度線,溶液體積偏小,c偏高。思考2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時,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時,仰視、俯視對溶液的濃度產生什么影響 提示?、傺鲆暱潭染€(如圖c):濃硫酸的體積偏大,即溶液中的溶質硫酸偏多,c偏高。②俯視刻度線(如圖d):濃硫酸的體積偏小,即溶液中的溶質硫酸偏少,c偏低。1.判斷正誤(1)稱量NaCl固體和NaOH固體都可以用稱量紙 ( )(2)稱量NaOH固體時,稱量時間過長,所配溶液濃度偏低 ( )(3)用托盤天平稱取藥品時藥品和砝碼位置顛倒,藥品質量一定偏低 ( )(4)容量瓶內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處理就直接用于配制,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 ( )答案 (1)× (2)√ (3)× (4)×2.①轉移溶液時不慎將少量液體灑到容量瓶外面②定容時俯視刻度線③未冷卻到室溫就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并定容④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復搖勻,靜置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⑤容量瓶內有少量水⑥稱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時,砝碼錯放在左盤⑦稱量Na2CO3固體時,砝碼上有雜質上述操作中,使所配制的溶液濃度偏高的是 (填序號,下同),無影響的是 ,偏低的是 。 答案?、冖邰摺、茛蕖、佗?br/>1.實驗室用KMnO4固體配制500 mL 0.100 0 mol·L-1 KMnO4標準溶液所涉及的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儀器為 ( )答案 A解析 配制溶液,不需要漏斗,故A符合題意;稱量需要托盤天平,故B不符合題意;轉移到500 mL容量瓶中定容,故C不符合題意;定容需要膠頭滴管,故D不符合題意。2.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是一個重要的定量實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可不經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B.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鹽酸時,用量筒量取9.82 mL濃鹽酸C.配制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時,用托盤天平稱量5.85 g NaCl固體D.定容時,為防止液滴飛濺,膠頭滴管緊貼容量瓶內壁答案 A解析 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不需要干燥,因定容時還需要加水,故A正確;量筒的精確度為0.1 mL,可量取9.8 mL濃鹽酸,無法量取9.82 mL濃鹽酸,故B錯誤;托盤天平的精確度為0.1 g,可稱量5.8 g NaCl固體,無法稱量5.85 g NaCl固體,故C錯誤;定容時,膠頭滴管要懸空正放,不能緊貼容量瓶內壁,故D錯誤。3.某化學小組的同學要配制100 mL 0.5 mol·L-1NaOH溶液,具體操作如下:①用托盤天平稱取2.0 g NaOH固體時所用時間較長;②向小燒杯中加水使氫氧化鈉溶解并冷卻至室溫;③把溶液轉移到洗凈但未干燥的容量瓶中,振蕩搖勻;④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時俯視刻度線;⑤定容后塞上容量瓶瓶塞,上下顛倒搖勻,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用膠頭滴管補加蒸餾水至刻度線。以上操作中會使所配制的溶液濃度偏低的有 ( )A.1項 B.2項 C.3項 D.4項答案 B解析 用托盤天平稱取2.0 g NaOH固體時所用時間較長,導致NaOH的物質的量偏小,根據c=可知,所得溶液的濃度偏低,故①符合題意;向小燒杯中加水使氫氧化鈉溶解并冷卻至室溫,該操作方法合理,不影響配制結果,故②不符合題意;容量瓶不需要干燥,操作方法合理,不影響配制結果,故③不符合題意;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加入蒸餾水的體積偏小,根據c=可知,所得溶液的濃度偏高,故④不符合題意;用膠頭滴管補加蒸餾水至刻度線,導致溶液體積偏大,根據c=可知,所得溶液的濃度偏低,故⑤符合題意。4.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從實驗室取出硫酸試劑,試劑瓶上標簽的部分內容如圖1所示。該小組欲使用450 mL 0.2 mol·L-1稀硫酸。配制該濃度的硫酸溶液時:(1)所需試劑瓶內硫酸溶液的體積為 mL。 (2)所用量筒和容量瓶的規格分別為 和 。 (3)濃硫酸稀釋時的操作是 。 (4)圖2是該小組轉移溶液的示意圖,圖中的錯誤是 。 答案 (1)5.4 (2)10 mL 500 mL(3)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慢慢倒入,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4)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未采用500 mL容量瓶解析 (1)由于實驗室里沒有450 mL容量瓶,本實驗需配制500 mL硫酸溶液,故有1.84 g·m×V(硫酸)×98%=0.5 L×0.2 mol·×98 g·mol-1,解得V(硫酸)≈5.4 mL。(2)為減小誤差,應采用10 mL量筒量取5.4 mL硫酸。課時對點練[分值:100分](選擇題1~8題,每小題6分,9~12題,每小題7分,共76分)題組一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1.(2024·天津高一期末)配制一定體積的2.00 mol·L-1 H2SO4溶液,不需要使用的儀器是 ( )答案 A解析 配制一定體積的2.00 mol·L-1 H2SO4溶液,實驗步驟及儀器為計算(需要的H2SO4的體積)、量取(量筒)、稀釋(燒杯、玻璃棒)、冷卻、轉移液體(玻璃棒、一定體積容量瓶)、洗滌、振蕩、定容(膠頭滴管)、搖勻;故選A。2.下列關于容量瓶的構造和使用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用于配制一定體積、濃度準確的溶液B.容量瓶不能加熱,也不宜長時間貯存所配溶液C.容量瓶上標有溫度、容量和刻度線D.用蒸餾水洗凈后,再用待配溶液潤洗答案 D解析 容量瓶只需用蒸餾水洗凈,不需干燥,不能用待配溶液潤洗。3.某興趣小組利用NaClO固體配制一定濃度的“84”消毒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上述儀器在配制過程中一定不需要的有兩種B.儀器①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液并保持干燥C.儀器④中測量的實際質量為31.6 gD.定容時,如果不慎加多了液體,只能重新配制答案 D解析 利用次氯酸鈉固體配制一定濃度的“84”消毒液時需要用到帶砝碼的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容量瓶,不需要用到分液漏斗,故A錯誤;儀器①容量瓶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液,因定容時需要加入蒸餾水,所以不需要保持干燥,故B錯誤;燒杯與砝碼放反,測量的實際質量為28.4 g,故C錯誤。4.(2024·揚州高一期末)配制100 mL 1.000 mol·L-1 Na2CO3溶液時,下列操作不符合規范的是 ( )A.溶解Na2CO3固體后冷卻至室溫B.使用未經干燥的容量瓶C.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內壁及玻璃棒D.搖勻后發現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線答案 D解析 搖勻后發現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線,使溶液體積偏大,導致配制的溶液濃度偏低,故選D。5.用36.5%的濃鹽酸(ρ=1.2 g·mL-1)配制1 mol·L-1的稀鹽酸100 mL,配制過程需要用到的儀器,且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①100 mL量筒 ②10 mL量筒?、?0 mL燒杯④托盤天平?、?00 mL容量瓶 ⑥膠頭滴管⑦玻璃棒A.①③⑤⑥⑦ B.②⑥③⑦⑤⑥C.③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答案 B解析 設需要濃鹽酸的體積為V mL,則V mL×1.2 g·mL-1×36.5%=1 mol·L-1×0.1 L×36.5 g·mol-1,解得V≈8.3,所以量取時用10 mL量筒,配制順序:計算→量取→稀釋→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標簽,一般用量筒(用到膠頭滴管)量取,在燒杯中稀釋,冷卻后轉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轉移完畢,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將洗滌液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適量蒸餾水,當加水至液面距離刻度線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平,塞好瓶塞,反復上下顛倒搖勻。所以需要的儀器及先后順序為10 mL量筒、膠頭滴管、50 mL燒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膠頭滴管。6.(2024·山西大同高一月考)配制480 mL 1.0 mol·L-1 NaCl溶液,部分實驗操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中需要的儀器有天平、500 mL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等B.上述實驗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為②①④③C.用托盤天平稱量NaCl固體的質量為29.25 gD.定容時,仰視容量瓶的刻度線,使配得的NaCl溶液濃度偏低答案 C解析 實驗室中沒有480 mL容量瓶,故需選用500 mL的容量瓶,實驗中需要的儀器有天平、500 mL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等,A正確;根據配制溶液的步驟順序:計算、稱量、溶解、轉移、洗滌、定容和搖勻等,故實驗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為②①④③,B正確;托盤天平只能精確到0.1 g,故用托盤天平稱量NaCl固體的質量為0.5 L×1 mol·L-1×58.5 g·mol-1≈29.3 g,C錯誤;定容時,仰視容量瓶的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體積偏大,使配得的NaCl溶液濃度偏低,D正確。題組二 溶液配制的誤差分析7.(2023·鹽城高一檢測)下列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25 ℃時,100 mL KCl飽和溶液蒸發掉5 g水,恢復到25 ℃時溶液濃度增大B.配制50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時,用托盤天平稱取膽礬8.0 gC.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D.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倒入燒杯中,再加入蒸餾水稀釋,可配制稀硫酸答案 C解析 溫度不變,同一溶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解度就不變,25 ℃時,100 mL KCl飽和溶液蒸發掉5 g水,恢復到25 ℃時溶液濃度不變,故A錯誤;配制50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時,用托盤天平稱取膽礬:0.5 L×0.1 mol·L-1×250 g·mol-1=12.5 g,故B錯誤;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會導致溶液體積偏小,依據c=可知,溶液濃度偏高,故C正確;濃硫酸稀釋產生大量的熱,且濃硫酸密度大于水,濃硫酸稀釋應將濃硫酸緩緩注入水中,故D錯誤。8.下列配制的溶液濃度偏高的是 ( )A.配制鹽酸用量筒量取鹽酸時俯視刻度線B.配制鹽酸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C.配制燒堿溶液時,沒有洗滌溶解燒堿的燒杯和玻璃棒D.配制燒堿溶液時,燒堿溶解后未經冷卻即注入容量瓶并加水至刻度線答案 D解析 A項,用量筒量取時俯視刻度線,將會使量取的鹽酸體積小于計算值,導致濃度偏低;B項,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導致加水量增多,溶液濃度偏低;C項,未洗滌燒杯、玻璃棒,導致溶質減少,溶液濃度偏低;D項,溶液在容量瓶中冷卻后液面低于刻度線,溶液體積減小,溶液濃度偏高。9.(2024·四川德陽高一期末)現需950 mL 0.1 mol·L-1 Ba(OH)2溶液,稱取氫氧化鋇晶體[Ba(OH)2·8H2O](M=315 g·mol-1)配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應稱量氫氧化鋇晶體質量為81.5 gB.容量瓶需用自來水、蒸餾水洗滌,干燥后才可用C.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偏小D.取所配溶液并加等體積水稀釋,得到0.05 mol·L-1 Ba(OH)2溶液(忽略體積的變化)答案 D解析 現需950 mL 0.1 mol·L-1 Ba(OH)2溶液,應選擇1 000 mL容量瓶,需要稱量Ba(OH)2晶體的質量為0.1 mol·L-1×1 L×315 g·mol-1=31.5 g,A錯誤;容量瓶需用蒸餾水洗滌,洗滌后不需要干燥,B錯誤;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體積偏小,溶液濃度偏高,C錯誤。10.實驗室需要配制80 mL 2.2 mol·L-1的稀硫酸,操作步驟如下:用100 mL量筒量取18.4 mol·L-1的濃硫酸12.0 mL,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緩緩注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攪拌均勻后立即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洗滌液轉移至容量瓶中,重復操作2~3次,繼續用燒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處恰好與刻度線相切,蓋上瓶塞后搖勻,裝入試劑瓶中。實驗操作中存在的錯誤有 ( )A.2處 B.3處 C.4處 D.5處答案 B解析 配制80 mL 2.2 mol·L-1稀硫酸,需要用100 mL容量瓶,需要濃硫酸體積:≈12.0 mL,不能選擇100 mL量筒量取濃硫酸,濃硫酸稀釋會放出大量的熱,應先冷卻到室溫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定容時,繼續用燒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到離刻度線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到溶液的凹液面最低處恰好與刻度線相切,所以操作中共3處錯誤。1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2CO3溶液的操作過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操作1”中將溶解的Na2CO3溶液及燒杯、玻璃棒洗滌液需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B.“操作2”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C.“操作4”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會造成所配溶液濃度偏低D.所配制的Na2CO3溶液中c(Na+)為2 mol·L-1答案 C解析 溶解得到的溶液及洗滌燒杯、玻璃棒2~3次的洗滌液均需轉移到容量瓶中,保證溶質完全轉移,A項正確;向容量瓶中轉移溶液時用玻璃棒引流,B項正確;定容時若俯視刻度線,水的量不足,溶液體積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濃度偏大,C項錯誤;碳酸鈉的質量為10.6 g,n(Na2CO3)=0.1 mol,容量瓶規格為100 mL,Na2CO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1,c(Na+)=2c(Na2CO3)=2 mol·L-1,D項正確。12.25 ℃時,將10 mL質量分數為50%(密度為1.4 g·cm-3)的硫酸稀釋成100 m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仰視容量瓶刻度線定容,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B.上述稀釋過程所需要的蒸餾水為90 mLC.質量分數為50%的硫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7.14 mol·L-1D.上述10 mL稀硫酸中含溶質14 g答案 C解析 仰視容量瓶刻度線定容,所配溶液的體積偏大,濃度偏小,A不正確;硫酸溶液與水混合后,溶液的體積會發生改變,所以上述稀釋過程所需要的蒸餾水不是90 mL,B不正確;質量分數為50%的硫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7.14 mol·L-1,C正確;上述10 mL稀硫酸中含溶質10 mL×1.4 g·cm-3×50%=7 g,D不正確。13.(14分)某化學實驗室需要0.5 mol·L-1硫酸溶液480 mL。根據溶液的配制情況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所示的儀器中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是 (填字母),配制上述溶液還需用到的玻璃儀器是 (填儀器名稱)。 (2)現用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 g·cm-3的濃硫酸來配制480 mL、0.5 mol·L-1的稀硫酸。計算所需濃硫酸的體積為 mL(保留1位小數),現有①10 mL、②25 mL、③30 mL、④100 mL四種規格的量筒,你選用的量筒是 (填序號,下同)。 (3)配制時,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量取?、谟嬎恪、巯♂尅、軗u勻?、蒉D移⑥洗滌?、叨ㄈ荨、嗬鋮s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①→③→ → → → →④。 (4)在配制過程中,下列操作中錯誤的是 ,其他操作都準確,能引起誤差偏低的有 。 ①洗滌量取濃硫酸后的量筒,并將洗滌液轉移到容量瓶中②未等稀釋后的H2SO4溶液冷卻至室溫就轉移到容量瓶中③轉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④定容時,加蒸餾水超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吸出⑤定容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⑥定容時,俯視刻度線答案 (1)BCE 500 mL容量瓶、膠頭滴管 (2)13.6?、凇?3)⑧?、荨、蕖、摺?4)①②④⑤⑥?、堍?br/>解析 (2)因無480 mL的容量瓶,配制稀硫酸溶液要用500 mL的容量瓶,c(濃)·V(濃)=c(稀)·V(稀),即 mol·L-1×V(濃)=0.5×0.5 mol,得V(濃)≈0.013 6 L=13.6 mL;根據V=13.6 mL,選用25 mL量筒最好,誤差小。(3)用濃硫酸配制一定濃度的稀硫酸的操作步驟有計算、量取、稀釋、冷卻、移液、洗滌、移液、定容、搖勻等操作,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4)①洗滌量取濃H2SO4后的量筒,并將洗滌液轉移到容量瓶中,導致量取的濃硫酸體積偏大,溶質的物質的量偏大,溶液濃度偏高,操作錯誤;②未等稀釋后的H2SO4溶液冷卻至室溫就轉移到容量瓶中,溫度高,體積增大,導致配制時所加水量減小,溶液的濃度偏高,操作錯誤;③轉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不影響實驗;④定容時,加蒸餾水超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吸出,導致部分溶質損耗,溶質的物質的量偏小,溶液濃度偏低,操作錯誤;⑤定容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導致溶液體積偏大,溶液濃度偏低,操作錯誤;⑥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溶液體積偏小,溶液濃度偏高,操作錯誤。14.(10分)(2024·廣東潮陽實驗學校高一段考)某實驗小組同學在配制80 mL 0.5 mol·L-1 Na2CO3溶液時,進行如下實驗操作:①將稱量好的Na2CO3固體放入小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②將Na2CO3溶液冷卻到室溫后,小心轉入 中。 ③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滌的液體都要小心轉入容量瓶中,并輕輕振蕩。④繼續加蒸餾水至液面距刻度線1~2 cm處,改用 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切。 ⑤將容量瓶瓶塞塞緊,充分搖勻。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需稱量 g Na2CO3固體。 (2)實驗步驟②④中需使用的儀器名稱分別為 、 。 (3)所配溶液中Na+物質的量濃度是 mol·L-1。 (4)經過測定,某同學配制該溶液濃度偏高,則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號) ①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經干燥②洗滌燒杯內壁后將洗滌液棄去③轉移溶液時,不慎有少量溶液灑出④定容、搖勻后發現溶液的凹液面低于刻度線⑤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答案 (1)5.3 (2)100 mL容量瓶 膠頭滴管 (3)1.0 (4)⑤解析 (1)該實驗目的是配制80 mL 0.5 mol·L-1 Na2CO3溶液,應選擇100 mL容量瓶,稱量的Na2CO3固體質量應為0.5 mol·L-1×0.1 L×106 g·mol-1=5.3 g。(2)實驗步驟②是將溶解、冷卻后的溶液轉移至選定的100 mL容量瓶中,步驟④定容,加蒸餾水至液面距刻度線1~2 cm處,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切。(4)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經干燥,對配制溶液濃度無影響,①錯誤;洗滌燒杯內壁后將洗滌液棄去,使溶質物質的量偏小,導致配制溶液濃度偏低,②錯誤;轉移溶液時,不慎有少量溶液灑出,使溶質物質的量偏小,導致配制溶液濃度偏低,③錯誤;定容、搖勻后發現溶液的凹液面低于刻度線,不會引起溶質物質的量或溶液體積的變化,對配制溶液濃度無影響,④錯誤;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使溶液體積偏小,導致配制溶液濃度偏高,⑤正確。第4課時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了解容量瓶的特點、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2.掌握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方法及操作,建立實驗誤差分析思維模型,并能應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一、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儀器托盤天平(或分析天平)、燒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筒。2.容量瓶思考1 容量瓶使用前需要檢驗是否漏水嗎,應該如何操作 3.配制過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 氯化鈉溶液為例思考2 實驗室需要配制480 mL 1.00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則用托盤天平稱量多少克氫氧化鈉固體 思考3 現用98%的濃H2SO4(ρ=1.84 g·cm-3)配制濃度為0.5 mol·L-1的稀硫酸500 mL。(1)配制該溶液的步驟應該為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 (2)配制該溶液應選用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__________、膠頭滴管和__________。 (3)所需濃H2SO4的體積為__________mL。 1.判斷正誤(1)配制溶液時,可以用托盤天平稱取10 g固體溶質 ( )(2)要配制230 mL溶液,必須選擇250 mL容量瓶 ( )(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鹽酸時,用量筒量取9.82 mL濃鹽酸 ( )(4)在使用容量瓶配制NaOH溶液或稀H2SO4時,必須要等溶液恢復至室溫再轉移到容量瓶中 ( )(5)配制好的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備用 ( )2.下列有關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1)為準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過程中向容量瓶內加蒸餾水至液面離刻度線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2)利用圖a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 溶液;(3)利用圖b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溶液;(4)利用圖c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NO3溶液;(5)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立即用膠頭滴管吸出多余液體;(6)配制溶液的定容操作可以用圖d表示。二、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誤差分析1.誤差分析的原理依據根據cB==判斷。其他條件不變時:(1)使nB、mB增大(或減小)的因素,導致cB__________(或__________)。(2)使V增大(或減小)的因素,導致cB__________(或__________)。2.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鈉溶液常出現的誤差能引起誤差的操作 因變量 cn V稱量 ①少量氯化鈉粘在稱量紙上 不變②使用游碼,且藥品砝碼位置顛倒 不變移液 ③有少量液體濺出 不變④容量瓶內有少量水⑤未洗滌或洗滌液未注入容量瓶 不變定容 ⑥超過刻度線,吸出一部分水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⑦搖勻后液面下降,補充水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思考1 容量瓶定容時仰視、俯視對溶液的濃度產生什么影響 思考2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時,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時,仰視、俯視對溶液的濃度產生什么影響 1.判斷正誤(1)稱量NaCl固體和NaOH固體都可以用稱量紙 ( )(2)稱量NaOH固體時,稱量時間過長,所配溶液濃度偏低 ( )(3)用托盤天平稱取藥品時藥品和砝碼位置顛倒,藥品質量一定偏低 ( )(4)容量瓶內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處理就直接用于配制,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 ( )2.①轉移溶液時不慎將少量液體灑到容量瓶外面②定容時俯視刻度線③未冷卻到室溫就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并定容④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復搖勻,靜置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⑤容量瓶內有少量水⑥稱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時,砝碼錯放在左盤⑦稱量Na2CO3固體時,砝碼上有雜質上述操作中,使所配制的溶液濃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無影響的是__________,偏低的是__________。 1.實驗室用KMnO4固體配制500 mL 0.100 0 mol·L-1 KMnO4標準溶液所涉及的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儀器為 ( )2.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是一個重要的定量實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可不經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B.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鹽酸時,用量筒量取9.82 mL濃鹽酸C.配制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時,用托盤天平稱量5.85 g NaCl固體D.定容時,為防止液滴飛濺,膠頭滴管緊貼容量瓶內壁3.某化學小組的同學要配制100 mL 0.5 mol·L-1NaOH溶液,具體操作如下:①用托盤天平稱取2.0 g NaOH固體時所用時間較長;②向小燒杯中加水使氫氧化鈉溶解并冷卻至室溫;③把溶液轉移到洗凈但未干燥的容量瓶中,振蕩搖勻;④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時俯視刻度線;⑤定容后塞上容量瓶瓶塞,上下顛倒搖勻,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用膠頭滴管補加蒸餾水至刻度線。以上操作中會使所配制的溶液濃度偏低的有 ( )A.1項 B.2項 C.3項 D.4項4.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從實驗室取出硫酸試劑,試劑瓶上標簽的部分內容如圖1所示。該小組欲使用450 mL 0.2 mol·L-1稀硫酸。配制該濃度的硫酸溶液時:(1)所需試劑瓶內硫酸溶液的體積為__________mL。 (2)所用量筒和容量瓶的規格分別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濃硫酸稀釋時的操作是__________。 (4)圖2是該小組轉移溶液的示意圖,圖中的錯誤是__________。 答案精析一、1.玻璃棒 容量瓶 膠頭滴管2.②溫度 容積 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思考1 使用前要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水。檢驗程序: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轉180°→倒立→查漏。3.0.1 mol 5.85 托盤天平 藥匙 5.9 玻璃棒 燒杯 100 mL容量瓶 2~3 容量瓶 1~2 cm 溶液的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思考2 配制氫氧化鈉溶液480 mL,需要容量瓶的容積為500 mL。則計算應按照500 mL (0.5 L)計算。則n=c·V=1.00 mol·L-1×0.5 L=0.5 mol,m=n·M=0.5 mol×40 g·mol-1=20 g。托盤天平的精確度為0.1 g,則用托盤天平稱量20.0 g氫氧化鈉固體。思考3 (1)量取 稀釋 冷卻(2)量筒 500 mL容量瓶 (3)13.6應用體驗1.(1)× (2)√ (3)× (4)√ (5)×2.(2)(3)(4)(5)(6)二、1.(1)偏大 偏小 (2)偏小 偏大2.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小 不變 不變 不變 偏小 偏小 偏小 不變 偏小 不變 偏大 偏小思考1?、傺鲆暱潭染€(如圖a):加水量高于刻度線,溶液體積偏大,c偏低。②俯視刻度線(如圖b):加水量低于刻度線,溶液體積偏小,c偏高。思考2 ①仰視刻度線(如圖c):濃硫酸的體積偏大,即溶液中的溶質硫酸偏多,c偏高。②俯視刻度線(如圖d):濃硫酸的體積偏小,即溶液中的溶質硫酸偏少,c偏低。應用體驗1.(1)× (2)√ (3)× (4)×2.②③⑦ ⑤⑥?、佗?br/>隨堂演練 知識落實1.A 2.A3.B [用托盤天平稱取2.0 g NaOH固體時所用時間較長,導致NaOH的物質的量偏小,根據c=可知,所得溶液的濃度偏低,故①符合題意;向小燒杯中加水使氫氧化鈉溶解并冷卻至室溫,該操作方法合理,不影響配制結果,故②不符合題意;容量瓶不需要干燥,操作方法合理,不影響配制結果,故③不符合題意;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加入蒸餾水的體積偏小,根據c=可知,所得溶液的濃度偏高,故④不符合題意;用膠頭滴管補加蒸餾水至刻度線,導致溶液體積偏大,根據c=可知,所得溶液的濃度偏低,故⑤符合題意。]4.(1)5.4 (2)10 mL 500 mL(3)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慢慢倒入,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4)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未采用500 mL容量瓶(共71張PPT)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第4課時第二章 第三節<<<核心素養發展目標1.了解容量瓶的特點、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2.掌握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方法及操作,建立實驗誤差分析思維模型,并能應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內容索引一、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二、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誤差分析課時對點練隨堂演練 知識落實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一1.主要儀器托盤天平(或分析天平)、燒杯、 、 、 、量筒。玻璃棒一、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容量瓶膠頭滴管2.容量瓶溫度容積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思考1 容量瓶使用前需要檢驗是否漏水嗎,應該如何操作 提示 使用前要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水。檢驗程序: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轉180°→倒立→查漏。3.配制過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氯化鈉溶液為例0.1 mol5.85托盤天平藥匙5.9玻璃棒燒杯100 mL容量瓶2~3容量瓶1~2 cm溶液的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思考2 實驗室需要配制480 mL 1.00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則用托盤天平稱量多少克氫氧化鈉固體 提示 配制氫氧化鈉溶液480 mL,需要容量瓶的容積為500 mL。則計算應按照500 mL (0.5 L)計算。則n=c·V=1.00 mol·L-1×0.5 L=0.5 mol,m=n·M=0.5 mol×40 g·mol-1=20 g。托盤天平的精確度為0.1 g,則用托盤天平稱量20.0 g氫氧化鈉固體。思考3 現用98%的濃H2SO4(ρ=1.84 g·cm-3)配制濃度為0.5 mol·L-1的稀硫酸500 mL。(1)配制該溶液的步驟應該為計算、 、 、 、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 (2)配制該溶液應選用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 、膠頭滴管和 。(3)所需濃H2SO4的體積為 mL。 量取稀釋冷卻量筒500 mL容量瓶13.6根據稀釋前后硫酸物質的量不變,所需濃H2SO4的體積為≈13.6 mL。1.判斷正誤(1)配制溶液時,可以用托盤天平稱取10 g固體溶質(2)要配制230 mL溶液,必須選擇250 mL容量瓶(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鹽酸時,用量筒量取9.82 mL濃鹽酸(4)在使用容量瓶配制NaOH溶液或稀H2SO4時,必須要等溶液恢復至室溫再轉移到容量瓶中(5)配制好的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備用××√√×2.下列有關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 (1)為準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過程中向容量瓶內加蒸餾水至液面離刻度線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2)利用圖a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3)利用圖b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溶液;(4)利用圖c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NO3溶液;(5)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立即用膠頭滴管吸出多余液體;(6)配制溶液的定容操作可以用圖d表示。(2)(3)(4)(5)(6)(2)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容量瓶不能直接溶解固體,故圖a錯誤;(3)定容時,視線要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切,故圖b錯誤;(4)玻璃棒下端應在刻度線以下,故圖c錯誤;(5)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應重新配制溶液;(6)定容時,液面距刻度線1~2 cm時應改用膠頭滴管,故圖d錯誤。返回><二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誤差分析1.誤差分析的原理依據根據cB==判斷。其他條件不變時:(1)使nB、mB增大(或減小)的因素,導致cB (或 )。(2)使V增大(或減小)的因素,導致cB (或 )。偏大二、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誤差分析偏小偏小偏大2.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氯化鈉溶液常出現的誤差能引起誤差的操作 因變量 cn V稱量 ①少量氯化鈉粘在稱量紙上 _____ 不變 _____②使用游碼,且藥品砝碼位置顛倒 _____ 不變 _____移液 ③有少量液體濺出 _____ 不變 _____④容量瓶內有少量水 _____ _____ _____偏小偏小偏小偏小偏小偏小不變不變不變能引起誤差的操作 因變量 cn V移液 ⑤未洗滌或洗滌液未注入容量瓶 _____ 不變 _____定容 ⑥超過刻度線,吸出一部分水 _____ _____ _____⑦搖勻后液面下降,補充水 _____ _____ _____偏小偏小偏小偏小不變偏大偏小不變思考1 容量瓶定容時仰視、俯視對溶液的濃度產生什么影響 提示 ①仰視刻度線(如圖a):加水量高于刻度線,溶液體積偏大,c偏低。②俯視刻度線(如圖b):加水量低于刻度線,溶液體積偏小,c偏高。思考2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硫酸時,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時,仰視、俯視對溶液的濃度產生什么影響 提示?、傺鲆暱潭染€(如圖c):濃硫酸的體積偏大,即溶液中的溶質硫酸偏多,c偏高。②俯視刻度線(如圖d):濃硫酸的體積偏小,即溶液中的溶質硫酸偏少,c偏低。1.判斷正誤(1)稱量NaCl固體和NaOH固體都可以用稱量紙(2)稱量NaOH固體時,稱量時間過長,所配溶液濃度偏低(3)用托盤天平稱取藥品時藥品和砝碼位置顛倒,藥品質量一定偏低(4)容量瓶內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處理就直接用于配制,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2.①轉移溶液時不慎將少量液體灑到容量瓶外面②定容時俯視刻度線③未冷卻到室溫就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并定容④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復搖勻,靜置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⑤容量瓶內有少量水⑥稱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時,砝碼錯放在左盤⑦稱量Na2CO3固體時,砝碼上有雜質上述操作中,使所配制的溶液濃度偏高的是 (填序號,下同),無影響的是 ,偏低的是 。 返回②③⑦⑤⑥①④隨堂演練 知識落實1.實驗室用KMnO4固體配制500 mL 0.100 0 mol·L-1 KMnO4標準溶液所涉及的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儀器為1234√1234配制溶液,不需要漏斗,故A符合題意;稱量需要托盤天平,故B不符合題意;轉移到500 mL容量瓶中定容,故C不符合題意;定容需要膠頭滴管,故D不符合題意。12342.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是一個重要的定量實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可不經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B.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稀鹽酸時,用量筒量取9.82 mL濃鹽酸C.配制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時,用托盤天平稱量5.85 g NaCl固體D.定容時,為防止液滴飛濺,膠頭滴管緊貼容量瓶內壁√1234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不需要干燥,因定容時還需要加水,故A正確;量筒的精確度為0.1 mL,可量取9.8 mL濃鹽酸,無法量取9.82 mL濃鹽酸,故B錯誤;托盤天平的精確度為0.1 g,可稱量5.8 g NaCl固體,無法稱量5.85 g NaCl固體,故C錯誤;定容時,膠頭滴管要懸空正放,不能緊貼容量瓶內壁,故D錯誤。3.某化學小組的同學要配制100 mL 0.5 mol·L-1NaOH溶液,具體操作如下:①用托盤天平稱取2.0 g NaOH固體時所用時間較長;②向小燒杯中加水使氫氧化鈉溶解并冷卻至室溫;③把溶液轉移到洗凈但未干燥的容量瓶中,振蕩搖勻;④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時俯視刻度線;⑤定容后塞上容量瓶瓶塞,上下顛倒搖勻,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用膠頭滴管補加蒸餾水至刻度線。以上操作中會使所配制的溶液濃度偏低的有A.1項 B.2項 C.3項 D.4項1234√1234用托盤天平稱取2.0 g NaOH固體時所用時間較長,導致NaOH的物質的量偏小,根據c=可知,所得溶液的濃度偏低,故①符合題意;向小燒杯中加水使氫氧化鈉溶解并冷卻至室溫,該操作方法合理,不影響配制結果,故②不符合題意;容量瓶不需要干燥,操作方法合理,不影響配制結果,故③不符合題意;1234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加入蒸餾水的體積偏小,根據c=可知,所得溶液的濃度偏高,故④不符合題意;用膠頭滴管補加蒸餾水至刻度線,導致溶液體積偏大,根據c=可知,所得溶液的濃度偏低,故⑤符合題意。4.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從實驗室取出硫酸試劑,試劑瓶上標簽的部分內容如圖1所示。該小組欲使用450 mL 0.2 mol·L-1稀硫酸。配制該濃度的硫酸溶液時:(1)所需試劑瓶內硫酸溶液的體積為 mL。 12345.4由于實驗室里沒有450 mL容量瓶,本實驗需配制500 mL硫酸溶液,故有1.84 g·m×V(硫酸)×98%=0.5 L×0.2 mol·×98 g·mol-1,解得V(硫酸)≈5.4 mL。(2)所用量筒和容量瓶的規格分別為_______和 。 123410 mL為減小誤差,應采用10 mL量筒量取5.4 mL硫酸。500 mL(3)濃硫酸稀釋時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圖2是該小組轉移溶液的示意圖,圖中的錯誤是 。 1234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慢慢倒入,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未采用500 mL容量瓶返回課時對點練題組一 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1.(2024·天津高一期末)配制一定體積的2.00 mol·L-1 H2SO4溶液,不需要使用的儀器是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配制一定體積的2.00 mol·L-1 H2SO4溶液,實驗步驟及儀器為計算(需要的H2SO4的體積)、量取(量筒)、稀釋(燒杯、玻璃棒)、冷卻、轉移液體(玻璃棒、一定體積容量瓶)、洗滌、振蕩、定容(膠頭滴管)、搖勻;故選A。12345678910111213142.下列關于容量瓶的構造和使用描述不正確的是A.用于配制一定體積、濃度準確的溶液B.容量瓶不能加熱,也不宜長時間貯存所配溶液C.容量瓶上標有溫度、容量和刻度線D.用蒸餾水洗凈后,再用待配溶液潤洗√容量瓶只需用蒸餾水洗凈,不需干燥,不能用待配溶液潤洗。12345678910111213143.某興趣小組利用NaClO固體配制一定濃度的“84”消毒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上述儀器在配制過程中一定不需要的有兩種B.儀器①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液并保持干燥C.儀器④中測量的實際質量為31.6 gD.定容時,如果不慎加多了液體,只能重新配制√1234567891011121314利用次氯酸鈉固體配制一定濃度的“84”消毒液時需要用到帶砝碼的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容量瓶,不需要用到分液漏斗,故A錯誤;儀器①容量瓶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液,因定容時需要加入蒸餾水,所以不需要保持干燥,故B錯誤;燒杯與砝碼放反,測量的實際質量為28.4 g,故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4.(2024·揚州高一期末)配制100 mL 1.000 mol·L-1 Na2CO3溶液時,下列操作不符合規范的是A.溶解Na2CO3固體后冷卻至室溫B.使用未經干燥的容量瓶C.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內壁及玻璃棒D.搖勻后發現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線√搖勻后發現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線,使溶液體積偏大,導致配制的溶液濃度偏低,故選D。12345678910111213145.用36.5%的濃鹽酸(ρ=1.2 g·mL-1)配制1 mol·L-1的稀鹽酸100 mL,配制過程需要用到的儀器,且先后順序正確的是①100 mL量筒?、?0 mL量筒?、?0 mL燒杯?、芡斜P天平?、?00 mL容量瓶 ⑥膠頭滴管 ⑦玻璃棒A.①③⑤⑥⑦ B.②⑥③⑦⑤⑥C.③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1234567891011121314設需要濃鹽酸的體積為V mL,則V mL×1.2 g·mL-1×36.5%=1 mol·L-1×0.1 L×36.5 g·mol-1,解得V≈8.3,所以量取時用10 mL量筒,配制順序:計算→量取→稀釋→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標簽,一般用量筒(用到膠頭滴管)量取,在燒杯中稀釋,冷卻后轉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轉移完畢,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將洗滌液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適量蒸餾水,當加水至液面距離刻度線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平,塞好瓶塞,反復上下顛倒搖勻。所以需要的儀器及先后順序為10 mL量筒、膠頭滴管、50 mL燒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膠頭滴管。12345678910111213146.(2024·山西大同高一月考)配制480 mL 1.0 mol·L-1 NaCl溶液,部分實驗操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實驗中需要的儀器有天平、500 mL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等B.上述實驗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為②①④③C.用托盤天平稱量NaCl固體的質量為29.25 gD.定容時,仰視容量瓶的刻度線,使配得的NaCl溶液濃度偏低√1234567891011121314實驗室中沒有480 mL容量瓶,故需選用500 mL的容量瓶,實驗中需要的儀器有天平、500 mL容量瓶、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等,A正確;根據配制溶液的步驟順序:計算、稱量、溶解、轉移、洗滌、定容和搖勻等,故實驗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為②①④③,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托盤天平只能精確到0.1 g,故用托盤天平稱量NaCl固體的質量為0.5 L×1 mol·L-1×58.5 g·mol-1≈29.3 g,C錯誤;定容時,仰視容量瓶的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體積偏大,使配得的NaCl溶液濃度偏低,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題組二 溶液配制的誤差分析7.(2023·鹽城高一檢測)下列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25 ℃時,100 mL KCl飽和溶液蒸發掉5 g水,恢復到25 ℃時溶液濃度增大B.配制50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時,用托盤天平稱取膽礬8.0 gC.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D.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倒入燒杯中,再加入蒸餾水稀釋,可配制稀硫酸√1234567891011121314溫度不變,同一溶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解度就不變,25 ℃時,100 mL KCl飽和溶液蒸發掉5 g水,恢復到25 ℃時溶液濃度不變,故A錯誤;配制50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時,用托盤天平稱取膽礬:0.5 L×0.1 mol·L-1×250 g·mol-1=12.5 g,故B錯誤;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會導致溶液體積偏小,依據c=可知,溶液濃度偏高,故C正確;濃硫酸稀釋產生大量的熱,且濃硫酸密度大于水,濃硫酸稀釋應將濃硫酸緩緩注入水中,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8.下列配制的溶液濃度偏高的是A.配制鹽酸用量筒量取鹽酸時俯視刻度線B.配制鹽酸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C.配制燒堿溶液時,沒有洗滌溶解燒堿的燒杯和玻璃棒D.配制燒堿溶液時,燒堿溶解后未經冷卻即注入容量瓶并加水至刻度線√1234567891011121314A項,用量筒量取時俯視刻度線,將會使量取的鹽酸體積小于計算值,導致濃度偏低;B項,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導致加水量增多,溶液濃度偏低;C項,未洗滌燒杯、玻璃棒,導致溶質減少,溶液濃度偏低;D項,溶液在容量瓶中冷卻后液面低于刻度線,溶液體積減小,溶液濃度偏高。12345678910111213149.(2024·四川德陽高一期末)現需950 mL 0.1 mol·L-1 Ba(OH)2溶液,稱取氫氧化鋇晶體[Ba(OH)2·8H2O](M=315 g·mol-1)配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應稱量氫氧化鋇晶體質量為81.5 gB.容量瓶需用自來水、蒸餾水洗滌,干燥后才可用C.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偏小D.取所配溶液并加等體積水稀釋,得到0.05 mol·L-1 Ba(OH)2溶液(忽略體積的變化)√1234567891011121314現需950 mL 0.1 mol·L-1 Ba(OH)2溶液,應選擇1 000 mL容量瓶,需要稱量Ba(OH)2晶體的質量為0.1 mol·L-1×1 L×315 g·mol-1=31.5 g,A錯誤;容量瓶需用蒸餾水洗滌,洗滌后不需要干燥,B錯誤;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體積偏小,溶液濃度偏高,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0.實驗室需要配制80 mL 2.2 mol·L-1的稀硫酸,操作步驟如下:用100 mL量筒量取18.4 mol·L-1的濃硫酸12.0 mL,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緩緩注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攪拌均勻后立即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洗滌液轉移至容量瓶中,重復操作2~3次,繼續用燒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處恰好與刻度線相切,蓋上瓶塞后搖勻,裝入試劑瓶中。實驗操作中存在的錯誤有A.2處 B.3處 C.4處 D.5處√1234567891011121314配制80 mL 2.2 mol·L-1稀硫酸,需要用100 mL容量瓶,需要濃硫酸體積:≈12.0 mL,不能選擇100 mL量筒量取濃硫酸,濃硫酸稀釋會放出大量的熱,應先冷卻到室溫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定容時,繼續用燒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到離刻度線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加到溶液的凹液面最低處恰好與刻度線相切,所以操作中共3處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2CO3溶液的操作過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操作1”中將溶解的Na2CO3溶液及燒杯、玻璃棒洗滌液需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B.“操作2”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C.“操作4”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會造成所配溶液濃度偏低D.所配制的Na2CO3溶液中c(Na+)為2 mol·L-1√1234567891011121314溶解得到的溶液及洗滌燒杯、玻璃棒2~3次的洗滌液均需轉移到容量瓶中,保證溶質完全轉移,A項正確;向容量瓶中轉移溶液時用玻璃棒引流,B項正確;定容時若俯視刻度線,水的量不足,溶液體積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濃度偏大,C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碳酸鈉的質量為10.6 g,n(Na2CO3)=0.1 mol,容量瓶規格為100 mL,Na2CO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1,c(Na+)=2c(Na2CO3)=2 mol·L-1,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2.25 ℃時,將10 mL質量分數為50%(密度為1.4 g·cm-3)的硫酸稀釋成100 m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仰視容量瓶刻度線定容,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B.上述稀釋過程所需要的蒸餾水為90 mLC.質量分數為50%的硫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7.14 mol·L-1D.上述10 mL稀硫酸中含溶質14 g√1234567891011121314仰視容量瓶刻度線定容,所配溶液的體積偏大,濃度偏小,A不正確;硫酸溶液與水混合后,溶液的體積會發生改變,所以上述稀釋過程所需要的蒸餾水不是90 mL,B不正確;質量分數為50%的硫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7.14 mol·L-1,C正確;上述10 mL稀硫酸中含溶質10 mL×1.4 g·cm-3×50%=7 g,D不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3.某化學實驗室需要0.5 mol·L-1硫酸溶液480 mL。根據溶液的配制情況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所示的儀器中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是 (填字母),配制上述溶液還需用到的玻璃儀器是 (填儀器名稱)。(2)現用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 g·cm-3的濃硫酸來配制480 mL、0.5 mol·L-1的稀硫酸。計算所需濃硫酸的體積為 mL(保留1位小數),現有①10 mL、②25 mL、③30 mL、④100 mL四種規格的量筒,你選用的量筒是 (填序號,下同)。BCE500 mL容量瓶、膠頭滴管13.6②1234567891011121314因無480 mL的容量瓶,配制稀硫酸溶液要用500 mL的容量瓶,c(濃)·V(濃)=c(稀)·V(稀),即 mol·L-1×V(濃)=0.5×0.5 mol,得V(濃)≈0.013 6 L=13.6 mL;根據V=13.6 mL,選用25 mL量筒最好,誤差小。(3)配制時,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量取?、谟嬎恪、巯♂尅、軗u勻 ⑤轉移?、尴礈臁、叨ㄈ荨、嗬鋮s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①→③→ → → → →④。1234567891011121314用濃硫酸配制一定濃度的稀硫酸的操作步驟有計算、量取、稀釋、冷卻、移液、洗滌、移液、定容、搖勻等操作,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⑧⑤⑥⑦(4)在配制過程中,下列操作中錯誤的是 ,其他操作都準確,能引起誤差偏低的有 。 ①洗滌量取濃硫酸后的量筒,并將洗滌液轉移到容量瓶中②未等稀釋后的H2SO4溶液冷卻至室溫就轉移到容量瓶中③轉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④定容時,加蒸餾水超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吸出⑤定容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⑥定容時,俯視刻度線1234567891011121314①②④⑤⑥④⑤1234567891011121314①洗滌量取濃H2SO4后的量筒,并將洗滌液轉移到容量瓶中,導致量取的濃硫酸體積偏大,溶質的物質的量偏大,溶液濃度偏高,操作錯誤;②未等稀釋后的H2SO4溶液冷卻至室溫就轉移到容量瓶中,溫度高,體積增大,導致配制時所加水量減小,溶液的濃度偏高,操作錯誤;③轉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不影響實驗;④定容時,加蒸餾水超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吸出,導致部分溶質損耗,溶質的物質的量偏小,溶液濃度偏低,操作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⑤定容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又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導致溶液體積偏大,溶液濃度偏低,操作錯誤;⑥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溶液體積偏小,溶液濃度偏高,操作錯誤。14.(2024·廣東潮陽實驗學校高一段考)某實驗小組同學在配制80 mL 0.5 mol·L-1Na2CO3溶液時,進行如下實驗操作:①將稱量好的Na2CO3固體放入小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②將Na2CO3溶液冷卻到室溫后,小心轉入 中。 ③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滌的液體都要小心轉入容量瓶中,并輕輕振蕩。④繼續加蒸餾水至液面距刻度線1~2 cm處,改用 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切。 ⑤將容量瓶瓶塞塞緊,充分搖勻。1234567891011121314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需稱量 g Na2CO3固體。 12345678910111213145.3該實驗目的是配制80 mL 0.5 mol·L-1 Na2CO3溶液,應選擇100 mL容量瓶,稱量的Na2CO3固體質量應為0.5 mol·L-1×0.1 L×106 g·mol-1=5.3 g。(2)實驗步驟②④中需使用的儀器名稱分別為 、 。1234567891011121314100 mL容量瓶實驗步驟②是將溶解、冷卻后的溶液轉移至選定的100 mL容量瓶中,步驟④定容,加蒸餾水至液面距刻度線1~2 cm處,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切。膠頭滴管(3)所配溶液中Na+物質的量濃度是 mol·L-1。 (4)經過測定,某同學配制該溶液濃度偏高,則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號)①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經干燥②洗滌燒杯內壁后將洗滌液棄去③轉移溶液時,不慎有少量溶液灑出④定容、搖勻后發現溶液的凹液面低于刻度線⑤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1234567891011121314⑤1.01234567891011121314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經干燥,對配制溶液濃度無影響,①錯誤;洗滌燒杯內壁后將洗滌液棄去,使溶質物質的量偏小,導致配制溶液濃度偏低,②錯誤;轉移溶液時,不慎有少量溶液灑出,使溶質物質的量偏小,導致配制溶液濃度偏低,③錯誤;定容、搖勻后發現溶液的凹液面低于刻度線,不會引起溶質物質的量或溶液體積的變化,對配制溶液濃度無影響,④錯誤;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使溶液體積偏小,導致配制溶液濃度偏高,⑤正確。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第三節 第4課時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學案.docx 第二章 第三節 第4課時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教案.docx 第二章 第三節 第4課時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