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第三節 第2課時 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課件 講義)(共3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第三節 第2課時 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課件 講義)(共3份)

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了解水解常數的概念,能用其定量分析不同鹽溶液酸堿性及相關離子濃度大小關系。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影響鹽類水解平衡的主要因素,并能解釋反應條件影響鹽類水解平衡的原因。
一、鹽的性質(內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1.內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規律
鹽類水解程度的大小主要由鹽的性質決定,生成鹽的弱酸酸性越弱(或弱堿堿性越弱),即越難電離(電離常數越小),該鹽的水解程度越大,即越弱越水解。
2.定量描述鹽類水解能力大小——水解常數(Kh)
(1)水解常數表達式(以CH3COONa為例)
CH3COO-+H2O??CH3COOH+OH-
Kh=,Kh只與溫度有關。
(2)水解常數與電離常數的關系
Kh=
==。
所以,Kh·Ka=Kw。同理,可推出Kh=。
由此可看出,弱酸或弱堿的電離常數越小,其所生成的鹽的水解程度就越大。
1.下表所示為25 ℃時部分酸的電離平衡常數。
H2CO3 CH3COOH
Ka1 4.5×10-7 1.75×10-5
Ka2 4.7×10-11
(1)計算Na2CO3第一步水解常數Kh1。
(2)計算NaHCO3水解常數Kh。
(3)濃度均為0.1 mol·L-1的CH3COONa、NaHCO3和Na2CO3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h1===≈2.1×10-4。
(2)Kh===≈2.2×10-8。
(3)CH3COONa2.常溫下,三種酸的電離常數如下表所示:
酸 HX HY HZ
Ka 9×10-7 9×10-6 1×10-2
(1)三種酸的強弱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aX、NaY、NaZ三種溶液的pH相同,則三者的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NaY溶液與HZ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Z>HY>HX (2)NaZ>NaY>NaX (3)HZ+Y-===HY+Z-
3.已知H2SO3的電離平衡常數Ka1=1.4×10-2、Ka2=6.0×10-8。利用所給數據分析NaHSO3溶液的酸堿性。
答案 在NaHSO3溶液中HSO存在如下兩個平衡:HSO??H++SO
HSO+H2O??H2SO3+OH-
其水解常數Kh==≈7.1×10-13
則Ka2>Kh,HSO的電離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溶液呈酸性。
二、外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1.鹽類水解的特征
(1)鹽類的水解反應可看作中和反應的逆反應,故是吸熱反應。
(2)鹽類的水解反應是可逆反應。
2.實驗探究反應條件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已知Fe2(SO4)3發生水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Fe3++3H2O??Fe(OH)3+3H+,根據實驗操作填寫下表:
影響因素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
反應物的濃度 加入Fe2(SO4)3晶體,再測溶液的pH 溶液顏色變深,pH變小 加入Fe2(SO4)3晶體,c(Fe3+)增大,水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生成物的濃度 加硫酸后,測溶液的pH 溶液顏色變淺,pH變小 加入硫酸,c(H+)增大,水解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但c(H+)仍比原平衡中c(H+)大
溫度 升高溫度 溶液顏色變深,pH變小 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水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特別提醒 鹽類的水解平衡移動,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等濃度的(NH4)2SO4溶液和NH4Cl溶液,NH的水解程度一樣(  )
(2)將碳酸鈉溶液加水稀釋,水解程度會增大,所以其c(OH-)增大(  )
(3)水解平衡右移,鹽的離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  )
(4)將醋酸鈉溶液升高溫度,會促進水解,溶液堿性增強(  )
(5)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冰醋酸,能抑制CH3COO-水解(  )
(6)加熱CH3COONa溶液,溶液中將減小(  )
答案 (1)× (2)× (3)× (4)√ (5)√ (6)√
1.只改變Na2CO3溶液的一種條件,解答下列問題。
(1)稀釋溶液,水解平衡常數不變(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
(2)通入CO2,CO的水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3)升高溫度,增大。
(4)加入NaOH固體,溶液pH增大。
2.常溫條件下,在Na2S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若在該溶液中滴入過量的BaCl2溶液,現象是什么?并結合離子方程式,運用平衡原理進行解釋。
提示 產生白色沉淀,且紅色褪去。在Na2SO3溶液中,SO水解:SO+H2O??HSO+OH-,加入BaCl2后,Ba2++SO===BaSO3↓(白色),由于c(SO)減小,SO水解平衡左移,c(OH-)減小,紅色褪去。
3.常溫條件下,將鎂條投入濃NH4Cl溶液中,有H2、NH3兩種氣體產生,利用有關離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提示 NH4Cl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NH+H2O??NH3·H2O+H+,加入鎂條發生反應:Mg+2H+===Mg2++H2↑,促進水解平衡右移,產生大量NH3·H2O,NH3·H2O??NH3+H2O,產生NH3。
三、影響鹽類水解因素的綜合分析
1.影響鹽類水解因素總結
2.三步法判斷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1.能使FeCl3溶液中的比值接近3的措施是(  )
A.加入適量硫酸
B.加入適量氨水
C.加熱溶液
D.加入適量的K2CO3固體
答案 A
解析 FeCl3溶液中Fe3+發生水解:Fe3++3H2O??Fe(OH)3+3H+,使>3,要使的比值接近3,需抑制Fe3+的水解。加入適量硫酸,c(H+)增大,可抑制Fe3+的水解,A正確;加入適量的氨水,氨水與H+反應使c(H+)減小,促進Fe3+的水解,B錯誤;鹽類水解是吸熱反應,加熱溶液,促進Fe3+的水解,C錯誤;K2CO3在水中完全電離生成K+和CO,CO與Fe3+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反應,D錯誤。
2.(2021·北京,12)以下4個實驗中均產生了白色沉淀。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含有的微粒種類相同
B.Ca2+促進了CO、HCO的水解
C.Al3+促進了CO、HCO的水解
D.滴入溶液后,4支試管內溶液的pH都變小
答案 B
解析 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均存在Na+、CO、HCO、H2CO3、H+、OH-、H2O,故含有的微粒種類相同,A正確;Ca2+能與CO結合生成CaCO3沉淀,使CO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動,抑制CO的水解,HCO??H++CO,加入Ca2+后,Ca2+和CO反應生成沉淀,促進HCO的電離,B錯誤;Al3+與CO、HCO都能發生相互促進的水解反應,C正確;由題干信息可知形成沉淀時會消耗CO和HCO,則它們濃度都減小,水解產生的OH-的濃度會減小,pH減小,D正確。
(選擇題1~8題,每小題6分,9~12題,每小題7分,共76分)
題組一 影響鹽類水解平衡的因素
1.0.1 mol·L-1 NH4Cl溶液中,由于NH的水解,使得c(NH)<0.1 mol·L-1。如果要使c(NH)更接近0.1 mol·L-1,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少量NaOH B.加入少量水
C.通入少量HCl D.加熱
答案 C
解析 NH4Cl溶液中存在NH+H2O??NH3·H2O+H+,加入NaOH消耗H+,平衡正向移動,使c(NH)減小,A項錯誤;加水稀釋,使溶液中c(NH)減小,B項錯誤;通入HCl,抑制NH水解,能使c(NH)更接近0.1 mol·L-1,C項正確;加熱促使NH水解,導致c(NH)減小,D項錯誤。
2.為了使NH4Cl溶液中c(Cl-)與c(NH)濃度比為1∶1,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①適量的HCl ②適量的NaCl ③適量的氨水 ④適量的NaOH ⑤適量的硫酸
A.①②⑤ B.③⑤
C.③④ D.④⑤
答案 B
解析 NH4Cl溶液中存在NH+H2O??NH3·H2O+H+,為增大NH濃度,應加入酸或NH3·H2O,加入HCl雖然增大了H+的濃度,但也增大了Cl-的濃度,不符合題目要求。
3.下列關于FeCl3水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在FeCl3稀溶液中,水解達到平衡時,無論加FeCl3飽和溶液還是加水稀釋,平衡均向右移動
B.濃度為5 mol·L-1和0.5 mol·L-1的兩種FeCl3溶液,其他條件相同時,Fe3+的水解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C.其他條件相同時,同濃度的FeCl3溶液在50 ℃和20 ℃時發生水解,50 ℃時Fe3+的水解程度比20 ℃時的小
D.為抑制Fe3+的水解,更好地保存FeCl3溶液,應加少量鹽酸
答案 C
解析 增大FeCl3的濃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動,但Fe3+水解程度減小,加水稀釋,水解平衡向右移動,Fe3+水解程度增大,A、B項正確;鹽類水解是吸熱反應,溫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C項錯誤;Fe3+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增大H+的濃度可抑制Fe3+的水解,D項正確。
4.在一定條件下,Na2CO3溶液中存在平衡:CO+H2O??HCO+OH-。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稀釋溶液,增大
B.通入CO2,溶液pH減小
C.升高溫度,平衡常數增大
D.加入NaOH固體,減小
答案 A
解析 溫度不變,水解平衡常數不變,不變,故A錯誤;CO2與CO反應生成HCO,HCO比CO水解程度小,所以溶液堿性減弱,即pH減小,故B正確;因水解是吸熱的,則升溫可以促進水解,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增大,故C正確;加入NaOH固體,OH-抑制CO水解,HCO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小,CO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大,所以減小,故D正確。
5.(2023·四川瀘州高二期末)常溫下,pH=10的Na2CO3溶液1 mL加水稀釋至10 mL,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稀釋前溶液中c(OH-)=1×10-4 mol·L-1
B.稀釋后溶液中c(OH-)=1×10-5 mol·L-1
C.加水過程中水解平衡正向移動
D.加水過程中c(HCO)逐漸減小
答案 B
解析 稀釋前pH=10的Na2CO3溶液中c(H+)=1×10-10 mol·L-1,則c(OH-)=1×10-4 mol·L-1,故A正確;稀釋前c(OH-)=1×10-4 mol·L-1,加水稀釋,水解平衡正向移動,氫氧根離子物質的量增多,溶液體積增大,但水解平衡移動是微弱的,因此稀釋后溶液中1×10-5 mol·L-1題組二 水解常數及其應用
6.已知在常溫下測得濃度均為0.1 mol·L-1的6種溶液的pH如表所示。下列反應不能成立的是(  )
溶質 CH3COONa NaHCO3 Na2CO3
pH 8.8 9.7 11.6
溶質 NaClO NaCN C6H5ONa(苯酚鈉)
pH 10.3 11.1 11.3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
C.CO2+H2O+C6H5ONa===NaHCO3+C6H5OH
D.CH3COOH+NaCN===CH3COONa+HCN
答案 A
解析 根據鹽類水解中越弱越水解的規律,可得酸性的強弱順序是CH3COOH>H2CO3>HClO>HCN>C6H5OH>HCO;再利用較強酸制較弱酸原理進行判斷。HClO可與CO發生反應生成HCO,故CO2與NaClO溶液發生反應:CO2+H2O+NaClO===NaHCO3+HClO,A錯誤、B正確;酸性:H2CO3>C6H5OH>HCO,CO2通入C6H5ONa溶液中發生反應生成NaHCO3和C6H5OH,C正確;酸性:CH3COOH>HCN,CH3COOH與CN-發生反應生成HCN,D正確。
7.常溫下,某酸HA的電離常數Ka=1×10-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A溶液中加入NaA固體后,減小
B.常溫下,0.1 mol·L-1 HA溶液中水電離的c(H+)為10-13 mol·L-1
C.NaA溶液中加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存在關系:2c(Na+)=c(A-)+c(Cl-)
D.常溫下,0.1 mol·L-1 NaA溶液中A-的水解常數為1×10-9
答案 D
解析 為A-的水解常數,加入NaA固體后,由于溫度不變,則水解常數不變,A錯誤;由于HA為弱酸,則常溫下0.1 mol·L-1 HA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小于0.1 mol·L-1,水電離的c(H+)一定大于 mol·L-1=10-13 mol·L-1,B錯誤;NaA的水解常數Kh====1×10-9,D正確。
8.(2023·海口海南中學高二校考)常溫下,幾種弱酸或弱堿的電離平衡常數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化學式 HCOOH H2CO3 HClO NH3·H2O
Ka或Kb 1.8×10-4 Ka1=4.5×10-7 Ka2=4.7×10-11 4.0×10-8 1.8×10-5
A.HCOONa溶液中:c(OH-)=c(HCOOH)+c(H+)
B.等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pH大小順序為HCOONa>NaHCO3>NaClO
C.向HCOONa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反應為CO2+2HCOONa+H2O===2HCOOH+Na2CO3
D.等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c(NH)大小順序為(NH4)2CO3>NH3·H2O>NH4ClO
答案 A
解析 HCOONa溶液中,發生反應:HCOO-+H2O??HCOOH+OH-、H2O??H++OH-,則存在下列關系:c(OH-)=c(HCOOH)+c(H+),A正確;比較表中的電離常數,可確定電離程度:HCOOH>H2CO3>HClO,則水解程度:HCOONaNaHCO3>HCOONa,B不正確;由于Ka1(H2CO3)NH4ClO>NH3·H2O,D不正確。
9.為使Na2S溶液中減小,可采取的措施有(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  )
①通入少量HCl氣體
②加少量NaOH固體
③加少量KOH固體
④加少量KHS固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Na2S溶液中S2-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①通入少量HCl氣體,平衡正向移動,c(S2-)減小,c(Na+)不變,增大,錯誤;②加少量NaOH固體,c(Na+)、c(S2-)都增大,但增大幅度:c(Na+)>c(S2-),增大,錯誤;③加少量KOH固體,平衡逆向移動,c(S2-)增大,c(Na+)不變,減小,正確;④加少量KHS固體,平衡逆向移動,c(S2-)增大,c(Na+)不變,減小,正確。
10.能證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H2O??HSO+OH-水解平衡事實的是(  )
A.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H2SO4溶液后紅色褪去
B.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氯水后紅色褪去
C.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BaCl2溶液后產生沉淀且紅色褪去
D.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NaHSO4溶液后紅色褪去
答案 C
解析 滴入酚酞溶液變紅,說明亞硫酸鈉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溶液呈堿性,酚酞在pH大于8.2時,呈紅色,再加入硫酸或NaHSO4溶液后,溶液褪色,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堿性,若為酸性,不能說明平衡移動,故A、D錯誤;氯水具有強氧化性、漂白性,再加入氯水后溶液褪色,不能說明存在水解平衡,故B錯誤;再加入氯化鋇溶液后,鋇離子和亞硫酸根離子反應而不和亞硫酸氫根離子反應,鋇離子和亞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亞硫酸鋇沉淀,且溶液紅色褪去,能說明存在水解平衡,故C正確。
11.某課外研究小組設計數字化實驗探究溫度對鹽類水解反應的影響。通過加熱50 mL 0.100 0 mol·L-1Na2CO3標準溶液進行實驗,測得溶液的pH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c點溶液中:c(OH-)=c(H+)+c(HCO)+2c(H2CO3)=1×10-2.35 mol·L-1
B.由ab段可得結論:CO(aq)+H2O(l)??HCO(aq)+OH-(aq) ΔH>0
C.bd段pH減小是水的Kw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致
D.從a→d隨著溫度升高,始終增大
答案 A
解析 c點溶液中:c(OH-)=c(H+)+c(HCO)+2c(H2CO3)表示Na2CO3溶液中的質子守恒,c點的pH=11.65,c(H+)=1×10-11.65 mol·L-1,因為c點的溫度是30 ℃,Kw≠1×10-14,c(OH-)≠1×10-2.35 mol·L-1,故A錯誤;隨著溫度的升高,Na2CO3溶液的pH增大,說明平衡CO(aq)+H2O(l)??HCO(aq)+OH-(aq)正向移動,即說明水解反應是吸熱反應,ΔH>0,故B正確;隨著溫度的升高,水的電離程度越來越大,水的離子積常數Kw增大,故pH呈減小趨勢,故C正確;選項中的代數式為CO+H2O??HCO+OH-的水解常數Kh表達式,從a→d隨著溫度的升高,水解程度增大,故Kh增大,故D正確。
12.室溫下,實驗①將0.2 mol·L-1的一元酸HX和0.2 mol·L-1 KOH溶液各100 mL混合,測得混合后溶液的pH=9;實驗②將0.2 mol·L-1的一元酸HX和c mol·L-1 KOH溶液各100 mL混合,測得反應后溶液的pH=7(以上溶液混合后體積變化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②KOH的濃度c<0.2
B.室溫下,KX溶液的水解常數是1×10-9
C.實驗①所得溶液中1×10-5 mol·L-1<c(X-)<0.1 mol·L-1
D.實驗②所得溶液中c(K+)>c(X-)>c(H+)=c(OH-)
答案 D
解析 實驗①,等體積、等濃度的HX和KOH恰好反應生成KX和水,所得溶液顯堿性,說明HX為弱酸;實驗②,反應后溶液顯中性,則HX過量,即c<0.2,故A正確;實驗①酸堿中和后溶液的溶質為KX,存在水解平衡:X-+H2O??HX+OH-,溶液的pH=9,則c(OH-)=1×10-5 mol·L-1≈c(HX),c(X-)=0.1 mol·L-1-c(OH-)≈0.1 mol·L-1,則KX溶液的水解常數Kh≈=1×10-9,故B正確;實驗①酸堿中和后溶液的溶質為KX,c(K+)>c(X-)>c(OH-),c(K+)=0.1 mol·L-1,c(OH-)=1×10-5 mol·L-1,所以1×10-5 mol·L-1<c(X-)<0.1 mol·L-1,故C正確;實驗②的溶液pH=7,c(H+)=c(OH-),根據電荷守恒可知實驗②所得溶液中c(K+)+c(H+)=c(OH-)+c(X-),得出c(K+)=c(X-)>c(H+)=c(OH-),故D錯誤。
13.(10分)已知K、Ka(Kb)、Kw、Kh分別表示化學平衡常數、弱酸(弱堿)的電離平衡常數、水的離子積常數、鹽的水解平衡常數。
(1)有關上述常數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它們都能反映一定條件下對應變化進行的程度
b.它們的大小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常溫下,CH3COOH在水中的Ka大于在飽和CH3COONa溶液中的Ka
d.一定溫度下,在CH3COONa溶液中,Kw=Ka·Kh
(2)已知某溫度時,Kw=1.0×10-12,Na2CO3溶液的水解常數Kh1=2.0×10-3,則當溶液中c(HCO)∶c(CO)=2∶1,試求該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25 ℃時,NH3·H2O的電離平衡常數Kb=1.8×10-5,該溫度下1 mol·L-1 NH4Cl溶液中c(H+)=________ mol·L-1(已知≈2.36)。
(4)25 ℃時,H2SO3??HSO+H+的電離常數Ka=1×10-2,則該溫度下pH=3、c(HSO)=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c(H2SO3)=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d (2)9 (3)2.36×10-5 (4)0.01 mol·L-1
解析 (1)對于正反應放熱的可逆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減小,b項錯誤;溫度不變,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不變,c項錯誤。(2)水的離子積Kw=1.0×10-12,Na2CO3溶液的水解常數Kh1==2.0×10-3,當溶液中c(HCO)∶c(CO)=2∶1時,c(OH-)= mol·L-1=1.0×10-3 mol·L-1,則c(H+)== mol·L-1=1.0×10-9 mol·L-1,即該溶液的pH=9。
(3)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該溫度下1 mol·L-1 NH4Cl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數Kh==≈5.56×10-10,又根據水解平衡常數表達式可知Kh=≈,則c(H+)= mol·L-1≈2.36×10-5 mol·L-1。
(4)由Ka=,代入數據得c(H2SO3)=0.01 mol·L-1。
14.(14分)10 ℃時,在燒杯中加入0.1 mol·L-1的NaHCO3溶液400 mL,加熱,測得該溶液的pH發生如下變化:
溫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1)甲同學認為,該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的水解程度增大,故堿性增強,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認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熱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斷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
(3)丙同學認為,要確定上述哪種說法合理,只要把加熱后的溶液冷卻到10 ℃后再測定溶液的pH,若pH______(填“>”“<”或“=”,下同)8.3,說明甲同學的觀點正確;若pH______8.3,說明乙同學的觀點正確。
(4)丁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對甲、乙同學的解釋進行判斷,實驗裝置如圖,加熱煮沸NaHCO3溶液,發現試管A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______(填“甲”或“乙”)同學推測正確。
(5)將一定體積0.1 mol·L-1NaHCO3溶液置于燒杯中加熱至微沸(溶液體積不變);將燒杯冷卻至室溫,過一段時間(溶液體積不變)測得pH為10.1。據此可以判斷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學推測正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O+H2O??H2CO3+OH-
(2)大于 (3)= > (4)乙 (5)乙 溶液冷卻至室溫后pH為10.1,大于8.4,說明此實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
解析 (2)乙同學根據NaHCO3受熱易分解,認為受熱時發生反應:2NaHCO3Na2CO3+CO2↑+H2O,這樣溶質成為Na2CO3,而pH增大,也說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的水解程度。
(3)若甲同學的觀點正確,則當溫度再恢復至10 ℃時,pH應為8.3,若乙同學的觀點正確,則當溫度降回至10 ℃時,pH應大于8.3。
(4)根據試管A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NaHCO3在加熱煮沸時發生分解反應生成了Na2CO3、CO2和水,證明乙同學觀點正確。第2課時 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了解水解常數的概念,能用其定量分析不同鹽溶液酸堿性及相關離子濃度大小關系。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影響鹽類水解平衡的主要因素,并能解釋反應條件影響鹽類水解平衡的原因。
一、鹽的性質(內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1.內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規律
鹽類水解程度的大小主要由________決定,生成鹽的弱酸酸性越弱(或弱堿堿性越弱),即越________(電離常數越小),該鹽的水解程度________,即越弱越水解。
2.定量描述鹽類水解能力大小——水解常數(Kh)
(1)水解常數表達式(以CH3COONa為例)
CH3COO-+H2O??CH3COOH+OH-
Kh=,Kh只與________有關。
(2)水解常數與電離常數的關系
Kh=
==________________。
所以,Kh·Ka=Kw。同理,可推出Kh=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看出,弱酸或弱堿的電離常數越小,其所生成的鹽的水解程度就越大。
1.下表所示為25 ℃時部分酸的電離平衡常數。
H2CO3 CH3COOH
Ka1 4.5×10-7 1.75×10-5
Ka2 4.7×10-11
(1)計算Na2CO3第一步水解常數Kh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計算NaHCO3水解常數K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濃度均為0.1 mol·L-1的CH3COONa、NaHCO3和Na2CO3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溫下,三種酸的電離常數如下表所示:
酸 HX HY HZ
Ka 9×10-7 9×10-6 1×10-2
(1)三種酸的強弱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NaX、NaY、NaZ三種溶液的pH相同,則三者的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NaY溶液與HZ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H2SO3的電離平衡常數Ka1=1.4×10-2、Ka2=6.0×10-8。利用所給數據分析NaHSO3溶液的酸堿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外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1.鹽類水解的特征
(1)鹽類的水解反應可看作中和反應的逆反應,故是________反應。
(2)鹽類的水解反應是________反應。
2.實驗探究反應條件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已知Fe2(SO4)3發生水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Fe3++3H2O??Fe(OH)3+3H+,根據實驗操作填寫下表:
影響因素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
反應物的濃度 加入Fe2(SO4)3晶體,再測溶液的pH 溶液顏色變____,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Fe2(SO4)3晶體,c(Fe3+)增大,水解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動
生成物的濃度 加硫酸后,測溶液的pH 溶液顏色變____,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硫酸,c(H+)增大,水解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動,但c(H+)仍比原平衡中c(H+)大
溫度 升高溫度 溶液顏色變____,pH______________ 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水解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
特別提醒 鹽類的水解平衡移動,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等濃度的(NH4)2SO4溶液和NH4Cl溶液,NH的水解程度一樣(  )
(2)將碳酸鈉溶液加水稀釋,水解程度會增大,所以其c(OH-)增大(  )
(3)水解平衡右移,鹽的離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  )
(4)將醋酸鈉溶液升高溫度,會促進水解,溶液堿性增強(  )
(5)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冰醋酸,能抑制CH3COO-水解(  )
(6)加熱CH3COONa溶液,溶液中將減小(  )
1.只改變Na2CO3溶液的一種條件,解答下列問題。
(1)稀釋溶液,水解平衡常數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
(2)通入CO2,CO的水解平衡向________移動。
(3)升高溫度,________。
(4)加入NaOH固體,溶液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溫條件下,在Na2S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若在該溶液中滴入過量的BaCl2溶液,現象是什么?并結合離子方程式,運用平衡原理進行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溫條件下,將鎂條投入濃NH4Cl溶液中,有H2、NH3兩種氣體產生,利用有關離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影響鹽類水解因素的綜合分析
1.影響鹽類水解因素總結
2.三步法判斷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1.能使FeCl3溶液中的比值接近3的措施是(  )
A.加入適量硫酸
B.加入適量氨水
C.加熱溶液
D.加入適量的K2CO3固體
2.(2021·北京,12)以下4個實驗中均產生了白色沉淀。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含有的微粒種類相同
B.Ca2+促進了CO、HCO的水解
C.Al3+促進了CO、HCO的水解
D.滴入溶液后,4支試管內溶液的pH都變小(共69張PPT)
第三章 第三節
第2課時 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1.了解水解常數的概念,能用其定量分析不同鹽溶液酸堿性及相關離子濃度大
小關系。
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影響鹽類水解平衡的主要因素,并能解釋反應條件影響
鹽類水解平衡的原因。
核心素養
發展目標
一、鹽的性質(內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二、外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三、影響鹽類水解因素的綜合分析
課時對點練
內容索引
鹽的性質(內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1.內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規律
鹽類水解程度的大小主要由 決定,生成鹽的弱酸酸性越弱(或弱堿堿性越弱),即越 (電離常數越小),該鹽的水解程度
,即越弱越水解。
鹽的性質
難電離
越大
2.定量描述鹽類水解能力大小——水解常數(Kh)
(1)水解常數表達式(以CH3COONa為例)
CH3COO-+H2O CH3COOH+OH-
溫度
(2)水解常數與電離常數的關系
由此可看出,弱酸或弱堿的電離常數越小,其所生成的鹽的水解程度就越大。
1.下表所示為25 ℃時部分酸的電離平衡常數。
思考交流
H2CO3 CH3COOH
Ka1 4.5×10-7 1.75×10-5
Ka2 4.7×10-11
(1)計算Na2CO3第一步水解常數Kh1。
思考交流
(2)計算NaHCO3水解常數Kh。
H2CO3 CH3COOH
Ka1 4.5×10-7 1.75×10-5
Ka2 4.7×10-11
思考交流
(3)濃度均為0.1 mol·L-1的CH3COONa、NaHCO3和Na2CO3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a H2CO3 CH3COOH
Ka1 4.5×10-7 1.75×10-5
Ka2 4.7×10-11
思考交流
2.常溫下,三種酸的電離常數如下表所示:
酸 HX HY HZ
Ka 9×10-7 9×10-6 1×10-2
(1)三種酸的強弱關系是_____________。
(2)若NaX、NaY、NaZ三種溶液的pH相同,則三者的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_______________。
(3)寫出NaY溶液與HZ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HZ>HY>HX
NaZ>NaY>NaX
HZ+Y-===HY+Z-
思考交流
3.已知H2SO3的電離平衡常數Ka1=1.4×10-2、Ka2=6.0×10-8。利用所給數據分析NaHSO3溶液的酸堿性。
返回
外因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1.鹽類水解的特征
(1)鹽類的水解反應可看作中和反應的逆反應,故是 反應。
(2)鹽類的水解反應是 反應。
吸熱
可逆
2.實驗探究反應條件對鹽類水解平衡的影響
已知Fe2(SO4)3發生水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Fe3++3H2O Fe(OH)3+3H+,根據實驗操作填寫下表:
影響因素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
反應物 的濃度 加入Fe2(SO4)3晶體,再測溶液的pH 溶液顏色變 ,pH_____ 加入Fe2(SO4)3晶體,c(Fe3+)增大,水解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動

變小
正反應
影響因素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
生成物 的濃度 加硫酸后,測溶液的pH 溶液顏色變 ,pH______ 加入硫酸,c(H+)增大,水解平衡向 方向移動,但c(H+)仍比原平衡中c(H+)大
溫度 升高溫度 溶液顏色變 ,pH_____ 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水解平衡向 方向移動

變小
逆反應

變小
正反應
特別提醒 鹽類的水解平衡移動,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等濃度的(NH4)2SO4溶液和NH4Cl溶液, 的水解程度一樣
(2)將碳酸鈉溶液加水稀釋,水解程度會增大,所以其c(OH-)增大
(3)水解平衡右移,鹽的離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
(4)將醋酸鈉溶液升高溫度,會促進水解,溶液堿性增強
(5)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冰醋酸,能抑制CH3COO-水解
(6)加熱CH3COONa溶液,溶液中 將減小
正誤判斷
×
×
×



1.只改變Na2CO3溶液的一種條件,解答下列問題。
(1)稀釋溶液,水解平衡常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
(2)通入CO2, 的水解平衡向 移動。
(3)升高溫度, 。
(4)加入NaOH固體,溶液pH 。
思考交流
不變
正反應方向
增大
增大
思考交流
2.常溫條件下,在Na2S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若在該溶液中滴入過量的BaCl2溶液,現象是什么?并結合離子方程式,運用平衡原理進行解釋。
思考交流
3.常溫條件下,將鎂條投入濃NH4Cl溶液中,有H2、NH3兩種氣體產生,利用有關離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提示 NH4Cl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 +H2O NH3·H2O+H+,加入鎂條發生反應:Mg+2H+===Mg2++H2↑,促進水解平衡右移,產生大量NH3·H2O,NH3·H2O NH3+H2O,產生NH3。
返回
影響鹽類水解因素的綜合分析

1.影響鹽類水解因素總結


越大
2.三步法判斷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應用體驗
1.能使FeCl3溶液中 的比值接近3的措施是
A.加入適量硫酸
B.加入適量氨水
C.加熱溶液
D.加入適量的K2CO3固體

FeCl3溶液中Fe3+發生水解:Fe3++3H2O Fe(OH)3+3H+,使
>3,要使 的比值接近3,需抑制Fe3+的水解。加入適量硫酸,c(H+)增大,可抑制Fe3+的水解,A正確;
加入適量的氨水,氨水與H+反應使c(H+)減小,促進Fe3+的水解,B錯誤;
鹽類水解是吸熱反應,加熱溶液,促進Fe3+的水解,C錯誤;
應用體驗
2.(2021·北京,12)以下4個實驗中均產生了白色沉淀。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含有
的微粒種類相同
B.Ca2+促進了 的水解
C.Al3+促進了 的水解
D.滴入溶液后,4支試管內溶液的pH都變小

返回
課時對點練
1
2
3
4
5
6
7
8
9
題組一 影響鹽類水解平衡的因素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A.加入少量NaOH B.加入少量水
C.通入少量HCl D.加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2.為了使NH4Cl溶液中c(Cl-)與c( )濃度比為1∶1,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①適量的HCl ②適量的NaCl ③適量的氨水 ④適量的NaOH ⑤適量的硫酸
A.①②⑤ B.③⑤ C.③④ D.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3.下列關于FeCl3水解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在FeCl3稀溶液中,水解達到平衡時,無論加FeCl3飽和溶液還是加水
稀釋,平衡均向右移動
B.濃度為5 mol·L-1和0.5 mol·L-1的兩種FeCl3溶液,其他條件相同時,
Fe3+的水解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C.其他條件相同時,同濃度的FeCl3溶液在50 ℃和20 ℃時發生水解,
50 ℃時Fe3+的水解程度比20 ℃時的小
D.為抑制Fe3+的水解,更好地保存FeCl3溶液,應加少量鹽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增大FeCl3的濃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動,但Fe3+水解程度減小,加水稀釋,水解平衡向右移動,Fe3+水解程度增大,A、B項正確;
鹽類水解是吸熱反應,溫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C項錯誤;
Fe3+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增大H+的濃度可抑制Fe3+的水解,D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5.(2023·四川瀘州高二期末)常溫下,pH=10的Na2CO3溶液1 mL加水稀釋至10 mL,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稀釋前溶液中c(OH-)=1×10-4 mol·L-1
B.稀釋后溶液中c(OH-)=1×10-5 mol·L-1
C.加水過程中水解平衡正向移動
D.加水過程中c( )逐漸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稀釋前pH=10的Na2CO3溶液中c(H+)=1×10-10 mol·L-1,則c(OH-)=1×10-4 mol·L-1,故A正確;
稀釋前c(OH-)=1×10-4 mol·L-1,加水稀釋,水解平衡正向移動,氫氧根離子物質的量增多,溶液體積增大,但水解平衡移動是微弱的,因此稀釋后溶液中1×10-5 mol·L-1根據“越稀越水解”,加水過程中水解平衡正向移動,故C正確;
加水過程中由于水的體積增大占主要因素,因此c( )逐漸減小,
故D正確。
題組二 水解常數及其應用
6.已知在常溫下測得濃度均為0.1 mol·L-1的6種溶液的pH如表所示。下列反應不能成立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溶質 CH3COONa NaHCO3 Na2CO3
pH 8.8 9.7 11.6
溶質 NaClO NaCN C6H5ONa(苯酚鈉)
pH 10.3 11.1 11.3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CO2+H2O+NaClO===NaHCO3+HClO
C.CO2+H2O+C6H5ONa===NaHCO3+C6H5OH
D.CH3COOH+NaCN===CH3COONa+HC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溶質 CH3COONa NaHCO3 Na2CO3
pH 8.8 9.7 11.6
溶質 NaClO NaCN C6H5ONa(苯酚鈉)
pH 10.3 11.1 1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7.常溫下,某酸HA的電離常數Ka=1×10-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HA溶液中加入NaA固體后, 減小
B.常溫下,0.1 mol·L-1 HA溶液中水電離的c(H+)為10-13 mol·L-1
C.NaA溶液中加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存在關系:2c(Na+)=c(A-)
+c(Cl-)
D.常溫下,0.1 mol·L-1 NaA溶液中A-的水解常數為1×1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8.(2023·海口海南中學高二校考)常溫下,幾種弱酸或弱堿的電離平衡常數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化學式 HCOOH H2CO3 HClO NH3·H2O
Ka或Kb 1.8×10-4 Ka1=4.5×10-7 Ka2=4.7×10-11 4.0×10-8 1.8×10-5
A.HCOONa溶液中:c(OH-)=c(HCOOH)+c(H+)
B.等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pH大小順序為HCOONa>NaHCO3>NaClO
C.向HCOONa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反應為CO2+2HCOONa+H2O===
2HCOOH+Na2CO3
D.等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c( )大小順序為(NH4)2CO3>NH3·H2O>
NH4Cl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化學式 HCOOH H2CO3 HClO NH3·H2O
Ka或Kb 1.8×10-4 Ka1=4.5×10-7 Ka2=4.7×10-11 4.0×10-8 1.8×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HCOONa溶液中,發生反應:HCOO-+H2O HCOOH+OH-、H2O
H++OH-,則存在下列關系:c(OH-)=c(HCOOH)+c(H+),A
正確;
比較表中的電離常數,可確定電離程度:HCOOH>H2CO3>HClO,則水解程度:HCOONaNaHCO3>HCOONa,B不正確;
由于Ka1(H2CO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NH4)2CO3、NH4ClO在水溶液中發生完全電離,NH3·H2O只發生部分電離,則等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c( )大小順序為(NH4)2CO3>NH4ClO >NH3·H2O,D不正確。
9.為使Na2S溶液中 減小,可采取的措施有(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
①通入少量HCl氣體
②加少量NaOH固體
③加少量KOH固體
④加少量KHS固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0.能證明Na2SO3溶液中存在 水解平衡事實的是
A.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H2SO4溶液后紅色褪去
B.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氯水后紅色褪去
C.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BaCl2溶液后產生沉淀且紅色褪去
D.滴入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NaHSO4溶液后紅色褪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滴入酚酞溶液變紅,說明亞硫酸鈉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溶液呈堿性,酚酞在pH大于8.2時,呈紅色,再加入硫酸或NaHSO4溶液后,溶液褪色,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堿性,若為酸性,不能說明平衡移動,故A、D錯誤;
氯水具有強氧化性、漂白性,再加入氯水后溶液褪色,不能說明存在水解平衡,故B錯誤;
再加入氯化鋇溶液后,鋇離子和亞硫酸根離子反應而不和亞硫酸氫根離子反應,鋇離子和亞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亞硫酸鋇沉淀,且溶液紅色褪去,能說明存在水解平衡,故C正確。
11.某課外研究小組設計數字化實驗探究溫度對鹽類水解反應的影響。通過加熱50 mL 0.100 0 mol·L-1Na2CO3標準溶液進行實驗,測得溶液的pH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隨著溫度的升高,水的電離程度越來越大,水的離子積常數Kw增大,故pH呈減小趨勢,故C正確;
12.室溫下,實驗①將0.2 mol·L-1的一元酸HX和0.2 mol·L-1 KOH溶液各100 mL混合,測得混合后溶液的pH=9;實驗②將0.2 mol·L-1的一元酸HX和c mol·L-1 KOH溶液各100 mL混合,測得反應后溶液的pH=7(以上溶液混合后體積變化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②KOH的濃度c<0.2
B.室溫下,KX溶液的水解常數是1×10-9
C.實驗①所得溶液中1×10-5 mol·L-1<c(X-)<0.1 mol·L-1
D.實驗②所得溶液中c(K+)>c(X-)>c(H+)=c(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實驗①,等體積、等濃度的HX和KOH恰好反應生成KX和水,所得溶液顯堿性,說明HX為弱酸;實驗②,反應后溶液顯中性,則HX過量,即c<0.2,故A正確;
實驗①酸堿中和后溶液的溶質為KX,存在水解平衡:X-+H2O
HX+OH-,溶液的pH=9,則c(OH-)=1×10-5 mol·L-1≈c(HX),c(X-)=0.1 mol·L-1-c(OH-)≈0.1 mol·L-1,則KX溶液的水解常數
Kh≈ =1×10-9,故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實驗①酸堿中和后溶液的溶質為KX,c(K+)>c(X-)>c(OH-),c(K+)=0.1 mol·L-1,c(OH-)=1×10-5 mol·L-1,所以1×10-5 mol·L-1<c(X-)<0.1 mol·L-1,故C正確;
實驗②的溶液pH=7,c(H+)=c(OH-),根據電荷守恒可知實驗②所得溶液中c(K+)+c(H+)=c(OH-)+c(X-),得出c(K+)=c(X-)>c(H+)=c(OH-),故D錯誤。
13.(10分)已知K、Ka(Kb)、Kw、Kh分別表示化學平衡常數、弱酸(弱堿)的電離平衡常數、水的離子積常數、鹽的水解平衡常數。
(1)有關上述常數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
a.它們都能反映一定條件下對應變化進行的程度
b.它們的大小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常溫下,CH3COOH在水中的Ka大于在飽和CH3COONa溶液中的Ka
d.一定溫度下,在CH3COONa溶液中,Kw=Ka·K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a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對于正反應放熱的可逆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減小,b項錯誤;
溫度不變,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不變,c項錯誤。
(2)已知某溫度時,Kw=1.0×10-12,Na2CO3溶液的水解常數Kh1=2.0× 10-3,則當溶液中 =2∶1,試求該溶液的pH=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9
(3)已知25 ℃時,NH3·H2O的電離平衡常數Kb=1.8×10-5,該溫度下1 mol·
L-1 NH4Cl溶液中c(H+)=___________ mol·L-1(已知 ≈2.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2.36×10-5
(4)25 ℃時,H2SO3 +H+的電離常數Ka=1×10-2,則該溫度下
pH=3、c( )=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c(H2SO3)=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0.01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4.(14分)10 ℃時,在燒杯中加入0.1 mol·L-1的NaHCO3溶液400 mL,加熱,測得該溶液的pH發生如下變化:
溫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1)甲同學認為,該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 的水解程度增大,故堿
性增強,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溫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2)乙同學認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熱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斷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
大于
乙同學根據NaHCO3受熱易分解,認為受熱時發生反應:2NaHCO3
Na2CO3+CO2↑+H2O,這樣溶質成為Na2CO3,而pH增大,也說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的水解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溫度/℃ 10 20 30 50 70
pH 8.3 8.4 8.5 8.9 9.4
(3)丙同學認為,要確定上述哪種說法合理,只要把加熱后的溶液冷卻到10 ℃后再測定溶液的pH,若pH_____(填“>”“<”或“=”,下同)8.3,說明甲同學的觀點正確;若pH_____8.3,說明乙同學的觀點正確。

若甲同學的觀點正確,則當溫度再恢復至10 ℃時,pH應為8.3,若乙同學的觀點正確,則當溫度降回至10 ℃時,pH應大于8.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4)丁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對甲、乙同學的解釋進行判斷,實驗裝置如圖,加熱煮沸NaHCO3溶液,發現試管A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______(填“甲”或“乙”)同學推測正確。

根據試管A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NaHCO3在加熱煮沸時發生分解反應生成了Na2CO3、CO2和水,證明乙同學觀點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5)將一定體積0.1 mol·L-1NaHCO3溶液置于燒杯中加熱至微沸(溶液體積不變);將燒杯冷卻至室溫,過一段時間(溶液體積不變)測得pH為10.1。據此可以判斷_____(填“甲”或“乙”)同學推測正確,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卻至室溫后pH為10.1,大于8.4,說明此實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
溶液冷
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五指山市| 阳谷县| 邯郸市| 上虞市| 阳信县| 迁安市| 刚察县| 邹城市| 方山县| 伊吾县| 清流县| 台北市| 大石桥市| 永福县| 嘉荫县| 韶山市| 张家界市| 重庆市| 静宁县| 广河县| 昂仁县| 中牟县| 芜湖县| 漠河县| 化德县| 杂多县| 南阳市| 吴桥县| 米易县| 辛集市| 余江县| 清原| 江阴市| 宁远县| 章丘市| 利津县| 赤壁市| 新宁县| 霞浦县|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