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第四節 第3課時 沉淀溶解平衡的圖像分析(課件 講義)(共3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第四節 第3課時 沉淀溶解平衡的圖像分析(課件 講義)(共3份)

資源簡介

第3課時 沉淀溶解平衡的圖像分析
[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曲線的常考形式,加深對溶度積常數的理解。2.掌握各類曲線特點和分析曲線的思維模式。
類型一 難溶鹽的沉淀溶解平衡
1.c(Bn+)~c(An-)圖像[以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為例分析]
(1)a、c均為曲線上的點,Q=Ksp,a點,c(Ba2+)>c(SO),c點,c(Ba2+)=c(SO)。
(2)b點在曲線的上方,Q>Ksp,溶液處于過飽和狀態,有沉淀析出,直至Q=Ksp。
(3)d點在曲線的下方,Q(4)m點c(Ba2+)=c(SO),大于c點二者的濃度,因而m點與c點溶液的溫度不同。
2.pc(Rn+)~pc(Xn-)圖像
一定溫度下,縱、橫坐標均為沉淀溶解平衡粒子濃度的負對數,如圖。
已知:pM=-lg c(M)(M:Mg2+、Ca2+、Mn2+),p(CO)=-lg c(CO)。
①橫坐標數值越大,c(CO)越小;②縱坐標數值越大,c(M)越小;③直線上方的點為不飽和溶液;④直線上的點為飽和溶液;⑤直線下方的點表示有沉淀生成;⑥直線上任意一點,坐標數值越大,其對應的離子濃度越小。
1.(2019·全國卷Ⅱ,12)絢麗多彩的無機顏料的應用曾創造了古代繪畫和彩陶的輝煌。硫化鎘(CdS)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黃色顏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a和b分別為T1、T2溫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圖中各點對應的Ksp的關系為:Ksp(m)=Ksp(n)C.向m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體,溶液組成由m沿mpn線向p方向移動
D.溫度降低時,q點的飽和溶液的組成由q沿qp線向p方向移動
答案 B
解析 a、b分別表示溫度為T1、T2時溶液中Cd2+和S2-的物質的量濃度,可間接表示對應溫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A項正確;Ksp只受溫度影響,即m、n、p三點對應的Ksp相同,又T12.25 ℃時,PbR(R2-為SO或CO)的沉淀溶解平衡關系圖如圖所示。已知Ksp(PbCO3)A.曲線b表示PbSO4
B.當PbSO4和PbCO3沉淀共存時,溶液中c(SO)和c(CO)的比是1×105
C.向X點對應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Pb(NO3)2,可轉化為Y點對應的溶液
D.Y點溶液是PbSO4的不飽和溶液
答案 C
解析 由Ksp(PbCO3)3.(2023·全國乙卷,13)一定溫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條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AgCl沉淀
B.b點時,c(Cl-)=c(CrO),Ksp(AgCl)=Ksp(Ag2CrO4)
C.Ag2CrO4+2Cl-??2AgCl+CrO的平衡常數K=107.9
D.向NaCl、Na2CrO4均為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產生Ag2CrO4沉淀
答案 C
解析 a點在兩曲線右上方,對應的c(Ag+)·c(Cl-)類型二 金屬氫氧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1.c(Bn+)~pH圖像
某溫度下,Fe(OH)3(s)、Cu(OH)2(s)分別在溶液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變溶液pH,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變化如圖所示。
線、點的分析
信息解讀 a、b點表示的溶液均為Fe(OH)3的飽和溶液,由b點數據可計算Fe(OH)3的Ksp;c點為Cu(OH)2的沉淀溶解平衡點,由c點數據可計算Cu(OH)2的Ksp;d點表示的溶液為Cu(OH)2的不飽和溶液、Fe(OH)3的過飽和溶液
2.pc(Bn+)~pH圖像
橫坐標:將溶液中c(H+)取負對數,即pH=-lg c(H+),反映到圖像中是c(H+)越大,則pH越小,pOH則相反。
縱坐標:將溶液中某一微粒濃度[如c(A)]或某些微粒濃度的比值取負對數,即pC=-lg c(A),反映到圖像中是c(A-)越大,則pC越小。
例如:常溫下,幾種難溶氫氧化物的飽和溶液中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負對數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直線上的任意一點都達到沉淀溶解平衡;②由圖像可得Fe3+、Al3+、Fe2+、Mg2+完全沉淀時的pH。
1.某溫度下,Fe(OH)3(s)、Cu(OH)2(s)分別在溶液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變溶液的pH,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變化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KspB.加適量NH4Cl固體可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C.c、d兩點代表的溶液中c與c乘積相等
D.Fe(OH)3、Cu(OH)2分別在b、c兩點代表的溶液中達到飽和
答案 B
解析 比較b、c兩點,金屬離子的濃度相同,對應的pH分別為1.3、4.4,即前者c小,根據Ksp的計算公式可得Ksp2.(2022·海南,14改編)某元素M的氫氧化物M(OH)2(s)在水中的溶解反應為:M(OH)2(s)??M2+(aq)+2OH-(aq)、M(OH)2(s)+2OH-(aq)??M(OH)(aq),25 ℃,-lg c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c為M2+或M(OH)濃度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曲線①代表-lg c(M2+)與pH的關系
B.M(OH)2的Ksp約為1×10-17
C.向c(M2+)=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9.0,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OH)2(s)存在
D.向c=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4 mol·L-1的HCl后,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2+存在
答案 D
解析 由題干信息,M(OH)2(s)??M2+(aq)+2OH-(aq),M(OH)2(s)+2OH-(aq)??M(OH)(aq),隨著pH增大,c(OH-)增大,則c(M2+)減小,c[M(OH)]增大,即-lg c(M2+)增大,-lg c[M(OH)]減小,因此曲線①代表-lg c(M2+)與pH的關系,曲線②代表-lg c[M(OH)]與pH的關系,據此分析解答。由圖像可知,pH=7.0時,-lg c(M2+)=3.0,則M(OH)2的Ksp=c(M2+)·c2(OH-)=1×10-17,B正確;向c(M2+)=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9.0,根據圖像可知,pH=9.0時,c(M2+)、c[M(OH)]均極小,則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OH)2(s)存在,C正確;由曲線②可知,c[M(OH)]=0.1 mol·L-1時pH≈14.5,則c(OH-)=100.5 mol·L-1≈3.16 mol·L-1,因此加入等體積0.4 mol·L-1的HCl后,OH-先與HCl反應,且反應后c(OH-)>1 mol·L-1,溶液pH>14,故反應后體系中元素M仍主要以M(OH)存在,D錯誤。
3.(2023·全國甲卷,13)下圖為Fe(OH)3、Al(OH)3和Cu(OH)2在水中達沉淀溶解平衡時的pM-pH關系圖(pM=-lg[c(M)/(mol·L-1)];c(M)≤10-5 mol·L-1可認為M離子沉淀完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由a點可求得Ksp[Fe(OH)3]=10-8.5
B.pH=4時Al(OH)3的溶解度為 mol·L-1
C.濃度均為0.01 mol·L-1的Al3+和Fe3+可通過分步沉淀進行分離
D.Al3+、Cu2+混合溶液中c(Cu2+)=0.2 mol·L-1時二者不會同時沉淀
答案 C
解析 由a點(2,2.5)可知,此時pH=2,pOH=12,則Ksp[Fe(OH)3]=c(Fe3+)·c3(OH-)=10-2.5×(10-12)3=10-38.5,故A錯誤;pH=4時Al3+對應的pM=3,即c(Al3+)=10-3 mol·L-1,故B錯誤;當鐵離子完全沉淀時,鋁離子尚未開始沉淀,可通過調節溶液pH的方法分步沉淀Fe3+和Al3+,故C正確。
類型三 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
1.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一般橫坐標為滴加溶液的體積,縱坐標為隨溶液體積增加,相應離子濃度的變化。突躍點表示恰好完全反應,曲線上的點都處于沉淀溶解平衡狀態。利用突躍點對應的數據可計算對應沉淀的Ksp。
2.沉淀溶解平衡圖像突破方法
第一步,識圖像。認識圖像橫坐標、縱坐標表示什么,如表示離子濃度、pM等。
第二步,想原理。涉及的原理主要有溶度積表達式書寫、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以及溶度積常數的影響因素。如濃度不會改變溶度積,溶度積只與溫度有關,多數情況下,溫度越高,溶度積越大。
第三步,找聯系。將圖像與溶度積原理聯系起來,分析題目設置的問題,如求離子濃度、判斷沉淀溶解平衡狀態等。
1.用0.100 mol·L-1 AgNO3溶液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含Cl-溶液的滴定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曲線數據計算可知Ksp(AgCl)的數量級為____________。
(2)滴定終點c點為飽和AgCl溶液,c(Ag+)________(填“>”“<”或“=”)c(Cl-)。
(3)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0.040 0 mol·L-1含Cl-溶液,反應終點c向________(填 “a”或“b”,下同)方向移動。
(4)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0.050 0 mol·L-1 Br-,反應終點c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動。
答案 (1)10-10 (2)= (3)a (4)b
解析 (1)由題圖可知,當AgNO3溶液的體積為50.0 mL時,溶液中的c(Cl-)略小于10-8 mol·L-1,此時混合溶液中c(Ag+)==2.5×10-2 mol·L-1,故Ksp(AgCl)=c(Ag+)·c(Cl-)≈2.5×10-2×10-8=2.5×10-10。(3)根據Ag++Cl-===AgCl↓可知,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AgNO3溶液的體積為=20.0 mL,反應終點c向a方向移動。(4)相同實驗條件下,沉淀相同物質的量的Cl-和Br-消耗的AgNO3的量相同,由于Ksp(AgBr)2.常溫下,分別向體積均為10 mL、濃度均為0.1 mol·L-1的FeCl2和Mn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K2S溶液,滴加過程中溶液-lg c(Fe2+)和-lg c(Mn2+)與滴入K2S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Ksp(MnS)>Ksp(FeS),lg 3≈0.5,忽略溶液混合時溫度和體積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加入過量難溶FeS可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Mn2+
B.e點縱坐標約為13.5
C.d點鉀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c(K+)=0.13 mol·L-1
D.溶液的pH:d>c>a
答案 A
解析 圖中縱坐標為金屬離子濃度的負對數,數值越大,離子濃度越小,根據已知Ksp(MnS)>Ksp(FeS),即硫離子濃度相等時,c(Fe2+)Ksp(FeS)可知,FeS比MnS更難溶,所以加入過量難溶FeS不能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Mn2+,故A錯誤;a—b—e為MnCl2溶液的滴定曲線,向10 mL濃度為0.1 mol·L-1 Mn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1 K2S溶液,b點達到滴定終點,c(S2-)≈c(Mn2+),-lg c(Mn2+)=7.5,Ksp(MnS)=10-15,e點時,c(S2-)=×0.1 mol·L-1,c(Mn2+)= mol·L-1=3×10-14 mol·L-1,故e點縱坐標為-lg c(Mn2+)=-lg (3×10-14)≈13.5,故B正確;a—c—d為FeCl2溶液的滴定曲線,d點時,加入0.1 mol·L-1 K2S溶液的體積為20 mL,此時溶液總體積為30 mL,則鉀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c(K+)= mol·L-1≈0.13 mol·L-1,故C正確;a點溶液中Mn2+和Fe2+水解,溶液顯酸性,分別加入硫化鉀生成沉淀,c點Fe2+恰好完全沉淀,溶質為氯化鉀,溶液呈中性,d點硫化鉀過量,溶液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鉀和硫化鉀,硫離子水解,溶液顯堿性,則溶液的pH:d>c>a,故D正確。
(選擇題1~11題,每小題8分,共88分)
題組一 曲線型圖像
1.已知某溫度時,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向100 mL該條件下的CaSO4飽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溶液中析出CaSO4固體沉淀,最終溶液中c(SO)比原來的大
B.溶液中無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都變小
C.溶液中析出CaSO4固體,溶液中c(Ca2+)、c(SO)都變小
D.溶液中無沉淀析出,但最終溶液中c(SO)比原來的大
答案 D
解析 由圖像可知,Ksp(CaSO4)=9.0×10-6,當加入400 mL 0.01 mol·L-1 Na2SO4溶液時,c(Ca2+)==6×10-4 mol·L-1,c(SO)==8.6×10-3 mol·L-1,CaSO4的離子積Q=5.16×10-6<Ksp(CaSO4),所以溶液中無沉淀析出,但最終溶液中c(SO)比原來的大。
2.某溫度時,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入Na2SO4固體可以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B.通過蒸發可以使溶液由d點變到c點
C.d點無BaSO4沉淀生成
D.a點對應的Ksp大于c點對應的Ksp
答案 C
解析 A項,溫度不變,加入Na2SO4會導致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動,但兩離子濃度的乘積仍不變,仍在曲線上,不會由a點變到b點;B項,通過蒸發,水量減少,Ba2+和SO濃度都增大,不可能由d點變到c點;C項,d點還沒有形成飽和溶液,因此無BaSO4沉淀生成;D項,a點與c點的Ksp相等。
3.如圖所示,有兩條T1、T2兩種溫度下的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加入Na2SO4固體可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B.T1溫度下,在T1曲線上方區域(不含曲線)任意一點時,均有BaSO4沉淀生成
C.蒸發溶劑可能使溶液由d點變為曲線上a、b之間的某一點(不含a、b)
D.升溫可使溶液由b點變為d點
答案 D
解析 加入Na2SO4固體,c(SO)增大,Ksp不變,c(Ba2+)減小,A項正確;在T1曲線上方任意一點,由于Q>Ksp,所以均有BaSO4沉淀生成,B項正確;不飽和溶液蒸發溶劑,c(SO)、c(Ba2+)均增大,C項正確;升溫,Ksp增大,c(SO)、c(Ba2+)均增大,D項錯誤。
題組二 對數圖像——直線型
4.已知:常溫下,Ksp(AgBr)<Ksp(AgCl)。某溫度下,飽和溶液中-lg c(Ag+)與-lg c(Br-)、-lg c(Cl-)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直線Ⅱ代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
B.常溫下,AgBr的Ksp(AgBr)=1.0×10-10
C.常溫下,當c(Ag+)=1.0×10-4 mol·L-1時,飽和溶液中=1.0×10-2
D.加入AgNO3固體可使溶液由c點沿直線變為b點
答案 C
解析 離子濃度的負對數值越大,對應的離子濃度越小,對應的溶度積越小,故直線Ⅱ代表溴化銀的沉淀溶解平衡,A項錯誤;常溫下,當-lg c(Ag+)=6.0時,-lg c(Br-)=6.0,此時Ksp(AgBr)=c(Ag+)·c(Br-)=1.0×10-12,B項錯誤;常溫下,當c(Ag+)=1.0×10-4 mol·L-1時,飽和溶液中==1.0×10-2,C項正確;加入AgNO3固體后,飽和溶液中c(Ag+)增大,-lg c(Ag+)減小,可使溶液由b點變為c點,D項錯誤。
5.已知p(A)=-lg c(A)。三種金屬硫化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點無ZnS沉淀生成
B.可用MnS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ZnCl2
C.向CuS懸濁液中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動,c(S2-)增大
D.CuS和MnS共存的懸濁液中,=10-20
答案 C
解析 p(A)=-lg c(A),則c(A)=10-p(A) mol·L-1,故p(A)越大,c(A)越小。所以平衡直線右上方為不飽和溶液,平衡直線左下方為過飽和溶液。a點不飽和,沒有ZnS沉淀析出,A正確;MnS的溶解度大于ZnS,向MnCl2溶液中加入MnS固體,可以使MnS轉化為更難溶的ZnS,達到除去Zn2+的目的,B正確;向CuS懸濁液中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動,由于懸濁液中存在CuS固體,溶液依然是飽和的,所以c(S2-)不變,C錯誤;當p(S2-)=0,p(Mn2+)=15,即c(S2-)=1 mol·L-1時,c(Mn2+)=10-15 mol·L-1,Ksp(MnS)=c(Mn2+)·c(S2-)=10-15;當p(S2-)=25,p(Cu2+)=10,即c(S2-)=10-25 mol·L-1,c(Cu2+)=10-10 mol·L-1,Ksp(CuS)=c(Cu2+)·c(S2-)=10-35,CuS和MnS共存的懸濁液中,===10-20,D正確。
題組三 沉淀滴定曲線
6.(2023·河南焦作高二統考)某溫度下,向10 mL 1 mol·L-1C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 Na2CO3溶液時,溶液中的pCa[pCa=-lg c(Ca2+)]隨著加入Na2CO3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已知:該溫度下,Ksp(CaCO3)A.該溫度下Ksp(CaCO3)=1×10-9
B.N點溶液中Ca2+與CO濃度相同
C.水的電離程度:N點>M點
D.若把1 mol·L-1 Na2CO3溶液換為1 mol·L-1 Na2SO4溶液,則滴定終點可能變為Z點
答案 C
解析 當加入10 mL Na2CO3溶液時反應恰好完全,此時pCa=4.5,則c(Ca2+)=10-4.5 mol·L-1,Ksp(CaCO3)=c(Ca2+)·c(CO)=10-9,故A正確;N點為恰好反應點,溶液中Ca2+與CO濃度相同,B正確;M點碳酸鈉過量,碳酸根離子水解促進水的電離,故水的電離程度:N點7.某溫度下,向10 mL 0.1 mol·L-1 NaCl溶液和10 mL 0.1 mol·L-1 K2CrO4溶液中分別滴加0.1 mol·L-1 AgNO3溶液,滴加過程中pM[pM=-lg M,M為c(Cl-)或c(CrO)]與所加AgNO3溶液體積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L1線代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
B.a1、b兩點所示溶液中c(Ag+):b>a1
C.若將上述K2CrO4溶液的濃度改為0.05 mol·L-1,則b點會移動到c點
D.將a1與b點溶液混合,無Ag2CrO4固體析出
答案 C
解析 由圖像可知,當加10 mL AgNO3溶液時,Cl-恰好反應完全,加20 mL AgNO3溶液時CrO恰好反應完全,故L1表示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L2表示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A正確;a1點恰好完全反應,-lg c(Cl-)=5.0,c(Cl-)=10-5.0 mol·L-1,c(Ag+)=c(Cl-)=10-5.0 mol·L-1,b點K2CrO4恰好完全反應,-lg c(CrO)=4.0,c(CrO)=10-4.0 mol·L-1,c(Ag+)=2c(CrO)=2×10-4.0 mol·L-1,故c(Ag+):b>a1,B正確;將K2CrO4溶液的濃度改為0.05 mol·L-1,則完全反應時V(AgNO3)==0.01 L=10 mL,但溫度不變,Ksp(Ag2CrO4)不變,平衡時-lg c(CrO)=4.0,不是c點,C錯誤;將a1和b點溶液混合后,c(Ag+)==1.24×10-4.0 mol·L-1,c(CrO)==6×10-5 mol·L-1,由b點溶液可得Ksp(Ag2CrO4)=c2(Ag+)·c(CrO)=(2×10-4.0)2×10-4.0=4×10-12,將a1與b點溶液混合后c2(Ag+)·c(CrO)=(1.24×10-4)2×6×10-5=9.225 6×10-13<Ksp(Ag2CrO4),故無Ag2CrO4固體析出,D正確。
8.向含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沉淀的質量(m)與加入NaOH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V2=3V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溶液中MgCl2和CuCl2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B.該實驗不能證明Cu(OH)2的Ksp比Mg(OH)2的Ksp小
C.水的電離程度:A>B>C
D.若向Mg(OH)2懸濁液中加入CuCl2溶液,一定會有Cu(OH)2生成
答案 C
解析 V2=3V1,說明n[Mg(OH)2]=2n[Cu(OH)2],原溶液中MgCl2和CuCl2的物質的量濃度不相等,A錯誤;由圖可知,CuCl2的物質的量濃度小且首先沉淀銅離子,說明Cu(OH)2的Ksp比Mg(OH)2的Ksp小,B錯誤;A點時溶質為NaCl和MgCl2,B點時為NaCl,C點時為NaCl和NaOH,鎂離子水解促進水的電離,NaOH抑制水的電離,NaCl對水的電離無影響,故水的電離程度:A>B>C,C正確;要想生成沉淀,必須滿足Q>Ksp,因銅離子濃度大小未知,則無法判斷是否生成沉淀,D錯誤。
9.一定溫度下,金屬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縱坐標p(Mn+)表示-lg c(Mn+),橫坐標p(S2-)表示-lg c(S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溫度下,Ag2S的Ksp=1.6×10-49
B.該溫度下,溶解度的大小順序為NiS>SnS
C.SnS和NiS的飽和溶液中=104
D.向含有等物質的量濃度的Ag+、Ni2+、Sn2+溶液中加入飽和Na2S溶液,析出沉淀的先后順序為Ag2S、SnS、NiS
答案 C
解析 由a(30,10-lg 4)可知,當c(S2-)=10-30 mol·L-1時,c(Ag+)=10-(10-lg 4) mol·L-1=4×10-10 mol·L-1,Ksp(Ag2S)=c2(Ag+)·c(S2-)=(4×10-10)2×10-30=1.6×10-49,A正確;由SnS、Ni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可知,當兩條曲線表示的c(S2-)相同時,對應的c(Ni2+)>c(Sn2+),由于SnS和NiS類型相同,則溶解度的大小關系為NiS>SnS,B正確;利用Ni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上b點數據,則Ksp(NiS)=c(Ni2+)·c(S2-)=10-6×10-15=10-21,同理可得Ksp(SnS)=c(Sn2+)·c(S2-)=10-25×100=10-25,SnS和NiS的飽和溶液中===10-4,C錯誤;假設溶液中Ag+、Ni2+、Sn2+的濃度均為0.1 mol·L-1,分別生成Ag2S、NiS、SnS沉淀時,需要c(S2-)分別為1.6×10-47 mol·L-1、10-20 mol·L-1、10-24 mol·L-1,因此生成沉淀的先后順序為Ag2S、SnS、NiS,D正確。
10.(2024·安徽1月適應性測試)向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發生反應Ag++Cl-??AgCl(s)和AgCl(s)+Cl-??[AgCl2]-。-lg[c(M)/(mol·L-1)]與-lg[c(Cl-)/(mol·L-1)]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M代表Ag+或[AgCl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c(Cl-)=10-2.52 mol·L-1時,溶液中c(NO)=2c([AgCl2]-)
B.c(Cl-)=10-1 mol·L-1時,溶液中c(Cl-)>c([AgCl2]-)>c(Ag+)
C.Ag++2Cl-??[AgCl2]-的平衡常數K的值為105.04
D.用Cl-沉淀Ag+,溶液中Cl-濃度過大時,沉淀效果不好
答案 A
解析 由題可知c(Cl-)越大,c(Ag+)越小,c([AgCl2]-)越大,即與縱坐標交點為(0,9.74)的線為-lg c(Ag+)與-lg c(Cl-)的關系曲線。c(Cl-)=10-2.52 mol·L-1時,溶液中c(Ag+)=c([AgCl2]-),根據元素守恒得n(NO)=n(Ag+)+n([AgCl2]-)+n(AgCl),即n(NO)=2n([AgCl2]-)+n(AgCl),c(NO)>2c([AgCl2]-),A錯誤;由圖像可得,c(Cl-)=10-1mol·L-1時,溶液中c(Cl-)>c([AgCl2]-)>c(Ag+),B正確;Ag++2Cl-??[AgCl2]-的平衡常數為K=,將交點數值代入得:=105.04,C正確;用Cl-沉淀Ag+,溶液中Cl-濃度過大時,導致AgCl(s)+Cl-??[AgCl2]-平衡正向移動,沉淀效果不好,D正確。
11.(2023·杭州高二聯考)常溫下,向10.0 mL濃度均為0.1 mol·L-1的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固體,溶液中金屬元素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它們的物質的量濃度與NaOH物質的量關系如圖所示,測得a、b點溶液pH分別為3.0、4.3。
已知:①Ksp[Al(OH)3]>Ksp[Fe(OH)3]
②Al3+(aq)+4OH-(aq)??[Al(OH)4]-(aq),298 K下,K=1.1×1033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b點溶液中金屬元素主要存在形式為Fe(OH)3和Al(OH)3
B.曲線Ⅱ代表Fe3+
C.常溫下,Ksp[Al(OH)3]=1.0×10-17.9
D.Al(OH)3+OH-===[Al(OH)4]-的平衡常數K為1.1×10-5
答案 A
解析 b點兩種金屬離子恰好完全沉淀,金屬元素主要存在形式為Fe(OH)3和Al(OH)3,故A正確;曲線Ⅱ代表Al3+,故B錯誤;常溫下,Ksp[Al(OH)3]=1.0×10-34.1,故C錯誤;298 K時,Al3+(aq)+4OH-(aq)??[Al(OH)4]-(aq)的平衡常數K=1.1×1033,則Al(OH)3+OH-===[Al(OH)4]-的平衡常數K=Ksp[Al(OH)3]×1.1×1033=1.0×10-34.1×1.1×1033=1.1×10-1.1,故D錯誤。
12.(12分)某冶煉廠采用萃取法回收鎵、鍺、銅后的廢渣中含有Zn(Ⅱ)、Fe(Ⅱ)、Al(Ⅲ)、Mn(Ⅱ)、Cd(Ⅱ)、As(Ⅴ)的硫酸鹽及氧化物。現欲利用廢渣采用以下工藝流程制備工業活性氧化鋅和無水硫酸鈉。
該工藝條件下,溶液中金屬離子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時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屬離子 Fe3+ Fe2+ Al3+ Mn2+ Zn2+ Cd2+
開始沉淀時的pH 1.9 7.0 3.0 8.1 6.4 7.5
完全沉淀時的pH 3.2 9.0 4.7 10.1 8.0 9.7
(1)酸浸氧化
①“酸浸氧化”時溫度對金屬離子沉淀率的影響如圖,由圖可知“酸浸氧化”的最佳溫度為________。
②“酸浸氧化”中Fe2+和Mn2+均被Na2S2O8氧化,其中Mn2+被氧化后生成難溶于水的黑色沉淀。寫出Mn2+被氧化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和沉淀”前后溶液中相關元素的含量(g·L-1)如下表所示:
Zn As Fe Al Cd
中和前 45 0.35 0.8 3.1 4
中和后 43 0.12 0.08 0.1 3.9
①“中和沉淀”中隨濾渣除去的元素除Al外,還有________(填元素符號)。
②“中和沉淀”后濾液②的pH=4.0,由此估算氫氧化鋁的溶度積常數為________(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除鎘”中加入的試劑X與溶液中的鎘離子發生置換反應,則濾渣③的主要成分為__________。
(4)若堿式碳酸鋅的化學式為ZnCO3·2Zn(OH)2·H2O,寫出“沉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90 ℃ ②Mn2++S2O+2H2OMnO2↓+2SO+4H+
(2)①Fe、As ②3.7×10-33
(3)Cd
(4)3ZnSO4+3Na2CO3+3H2OZnCO3·2Zn(OH)2·H2O↓+3Na2SO4+2CO2↑
解析 (1)①由圖可知,“酸浸氧化”的最佳溫度為90 ℃。②“酸浸氧化”中Fe2+和Mn2+均被Na2S2O8氧化,其中Mn2+被氧化后生成難溶于水的黑色沉淀二氧化錳,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2++S2O+2H2OMnO2↓+2SO+4H+。
(2)①根據題表中數據可知,“中和沉淀”前后Fe、Al、As的量都明顯減少,則隨濾渣除去的元素除Al外還有Fe、As元素。②“中和沉淀”后濾液②的pH=4.0,此時Al的含量為0.1 g·L-1,所以Al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3.7×10-3 mol·L-1,故Ksp[Al(OH)3]=c(Al3+)·c3(OH-)=3.7×10-3×(10-10)3=3.7×10-33。
(3)“除鎘”中加入的試劑X與溶液中鎘離子發生置換反應,應生成單質Cd,即濾渣③的主要成分為Cd。
(4)“沉鋅”為硫酸鋅和碳酸鈉反應生成ZnCO3·2Zn(OH)2·H2O、Na2SO4和C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ZnSO4+3Na2CO3+3H2OZnCO3·2Zn(OH)2·H2O↓+3Na2SO4+2CO2↑。第3課時 沉淀溶解平衡的圖像分析
[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曲線的常考形式,加深對溶度積常數的理解。2.掌握各類曲線特點和分析曲線的思維模式。
類型一 難溶鹽的沉淀溶解平衡
1.c(Bn+)~c(An-)圖像[以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為例分析]
(1)a、c均為曲線上的點,Q=Ksp,a點,c(Ba2+)____c(SO),c點,c(Ba2+)____c(SO)。
(2)b點在曲線的上方,Q>Ksp,溶液處于過飽和狀態,有沉淀析出,直至Q=Ksp。
(3)d點在曲線的下方,Q(4)m點c(Ba2+)____c(SO),大于c點二者的濃度,因而m點與c點溶液的溫度不同。
2.pc(Rn+)~pc(Xn-)圖像
一定溫度下,縱、橫坐標均為沉淀溶解平衡粒子濃度的負對數,如圖。
已知:pM=-lg c(M)(M:Mg2+、Ca2+、Mn2+),p(CO)=-lg c(CO)。
①橫坐標數值越大,c(CO)越小;②縱坐標數值越大,c(M)越小;③直線上方的點為不飽和溶液;④直線上的點為飽和溶液;⑤直線下方的點表示有沉淀生成;⑥直線上任意一點,坐標數值越大,其對應的離子濃度越小。
1.(2019·全國卷Ⅱ,12)絢麗多彩的無機顏料的應用曾創造了古代繪畫和彩陶的輝煌。硫化鎘(CdS)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黃色顏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a和b分別為T1、T2溫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圖中各點對應的Ksp的關系為:Ksp(m)=Ksp(n)C.向m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體,溶液組成由m沿mpn線向p方向移動
D.溫度降低時,q點的飽和溶液的組成由q沿qp線向p方向移動
2.25 ℃時,PbR(R2-為SO或CO)的沉淀溶解平衡關系圖如圖所示。已知Ksp(PbCO3)A.曲線b表示PbSO4
B.當PbSO4和PbCO3沉淀共存時,溶液中c(SO)和c(CO)的比是1×105
C.向X點對應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Pb(NO3)2,可轉化為Y點對應的溶液
D.Y點溶液是PbSO4的不飽和溶液
3.(2023·全國乙卷,13)一定溫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條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AgCl沉淀
B.b點時,c(Cl-)=c(CrO),Ksp(AgCl)=Ksp(Ag2CrO4)
C.Ag2CrO4+2Cl-??2AgCl+CrO的平衡常數K=107.9
D.向NaCl、Na2CrO4均為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產生Ag2CrO4沉淀
類型二 金屬氫氧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1.c(Bn+)~pH圖像
某溫度下,Fe(OH)3(s)、Cu(OH)2(s)分別在溶液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變溶液pH,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變化如圖所示。
線、點的分析
信息 解讀 a、b點表示的溶液均為Fe(OH)3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由b點數據可計算Fe(OH)3的Ksp;c點為Cu(OH)2的沉淀溶解平衡點,由c點數據可計算Cu(OH)2的Ksp;d點表示的溶液為Cu(OH)2的__________、Fe(OH)3的____________
2.pc(Bn+)~pH圖像
橫坐標:將溶液中c(H+)取負對數,即pH=-lg c(H+),反映到圖像中是c(H+)越大,則pH越小,pOH則相反。
縱坐標:將溶液中某一微粒濃度[如c(A)]或某些微粒濃度的比值取負對數,即pC=-lg c(A),反映到圖像中是c(A-)越大,則pC越小。
例如:常溫下,幾種難溶氫氧化物的飽和溶液中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負對數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直線上的任意一點都達到沉淀溶解平衡;②由圖像可得Fe3+、Al3+、Fe2+、Mg2+完全沉淀時的pH。
1.某溫度下,Fe(OH)3(s)、Cu(OH)2(s)分別在溶液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變溶液的pH,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變化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KspB.加適量NH4Cl固體可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C.c、d兩點代表的溶液中c與c乘積相等
D.Fe(OH)3、Cu(OH)2分別在b、c兩點代表的溶液中達到飽和
2.(2022·海南,14改編)某元素M的氫氧化物M(OH)2(s)在水中的溶解反應為:M(OH)2(s)??M2+(aq)+2OH-(aq)、M(OH)2(s)+2OH-(aq)??M(OH)(aq),25 ℃,-lg c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c為M2+或M(OH)濃度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曲線①代表-lg c(M2+)與pH的關系
B.M(OH)2的Ksp約為1×10-17
C.向c(M2+)=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9.0,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OH)2(s)存在
D.向c=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4 mol·L-1的HCl后,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2+存在
3.(2023·全國甲卷,13)下圖為Fe(OH)3、Al(OH)3和Cu(OH)2在水中達沉淀溶解平衡時的pM-pH關系圖(pM=-lg[c(M)/(mol·L-1)];c(M)≤10-5 mol·L-1可認為M離子沉淀完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由a點可求得Ksp[Fe(OH)3]=10-8.5
B.pH=4時Al(OH)3的溶解度為 mol·L-1
C.濃度均為0.01 mol·L-1的Al3+和Fe3+可通過分步沉淀進行分離
D.Al3+、Cu2+混合溶液中c(Cu2+)=0.2 mol·L-1時二者不會同時沉淀
類型三 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
1.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一般橫坐標為滴加溶液的體積,縱坐標為隨溶液體積增加,相應離子濃度的變化。突躍點表示恰好完全反應,曲線上的點都處于沉淀溶解平衡狀態。利用突躍點對應的數據可計算對應沉淀的Ksp。
2.沉淀溶解平衡圖像突破方法
第一步,識圖像。認識圖像橫坐標、縱坐標表示什么,如表示離子濃度、pM等。
第二步,想原理。涉及的原理主要有溶度積表達式書寫、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以及溶度積常數的影響因素。如濃度不會改變溶度積,溶度積只與溫度有關,多數情況下,溫度越高,溶度積越大。
第三步,找聯系。將圖像與溶度積原理聯系起來,分析題目設置的問題,如求離子濃度、判斷沉淀溶解平衡狀態等。
1.用0.100 mol·L-1 AgNO3溶液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含Cl-溶液的滴定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曲線數據計算可知Ksp(AgCl)的數量級為____________。
(2)滴定終點c點為飽和AgCl溶液,c(Ag+)________(填“>”“<”或“=”)c(Cl-)。
(3)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0.040 0 mol·L-1含Cl-溶液,反應終點c向__________(填 “a”或“b”,下同)方向移動。
(4)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0.050 0 mol·L-1 Br-,反應終點c向______方向移動。
2.常溫下,分別向體積均為10 mL、濃度均為0.1 mol·L-1的FeCl2和Mn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K2S溶液,滴加過程中溶液-lg c(Fe2+)和-lg c(Mn2+)與滴入K2S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Ksp(MnS)>Ksp(FeS),lg 3≈0.5,忽略溶液混合時溫度和體積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加入過量難溶FeS可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Mn2+
B.e點縱坐標約為13.5
C.d點鉀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c(K+)=0.13 mol·L-1
D.溶液的pH:d>c>a(共76張PPT)
第三章 第四節
第3課時 沉淀溶解平衡的
     圖像分析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曲線的常考形式,加深對溶度積常數的理解。
2.掌握各類曲線特點和分析曲線的思維模式。
核心素養
發展目標
類型一 難溶鹽的沉淀溶解平衡
1.c(Bn+)~c(An-)圖像[以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為例分析]
(1)a、c均為曲線上的點,Q=Ksp,a點,c(Ba2+) c( ),c點,c(Ba2+) c( )。
(2)b點在曲線的上方,Q>Ksp,溶液處于過飽和狀態,有沉淀析出,直至Q=Ksp。
>

(3)d點在曲線的下方,Q(4)m點c(Ba2+) c( ),大于c點二者的濃度,因而m點與c點溶液的溫度不同。

2.pc(Rn+)~pc(Xn-)圖像
一定溫度下,縱、橫坐標均為沉淀溶解平衡粒子濃度的負對數,如圖。
已知:pM=-lg c(M)(M:Mg2+、 Ca2+、Mn2+),
①橫坐標數值越大,c( )越小;②縱坐標數值越大,c(M)越小;③直線上方的點為不飽和溶液;④直線上的點為飽和溶液;⑤直線下方的點表示有沉淀生成;⑥直線上任意一點,坐標數值越大,其對應的離子濃度越小。
應用體驗
1.(2019·全國卷Ⅱ,12)絢麗多彩的無機顏料的應用曾創造了古代繪畫和彩陶的輝煌。硫化鎘(CdS)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黃色顏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a和b分別為T1、T2溫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圖中各點對應的Ksp的關系為:Ksp(m)=Ksp(n)C.向m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體,溶液組成由m沿
mpn線向p方向移動
D.溫度降低時,q點的飽和溶液的組成由q沿qp線向p方向移動

a、b分別表示溫度為T1、T2時溶液中Cd2+和S2-的
物質的量濃度,可間接表示對應溫度下CdS在水中
的溶解度,A項正確;
Ksp只受溫度影響,即m、n、p三點對應的Ksp相同,
又T1向m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體,溶液中c(S2-)增大,溫度不變,Ksp不變,則溶液中c(Cd2+)減小,溶液組成由m點沿mpn線向p方向移動,C項正確;
溫度降低時,CdS的溶解度減小,q點的飽和溶液的組成由q沿qp線向p方向移動,D項正確。
應用體驗
2.25 ℃時,PbR(R2-為 )的沉淀溶解平衡關系圖如圖所示。
已知Ksp(PbCO3)A.曲線b表示PbSO4
B.當PbSO4和PbCO3沉淀共存時,溶液
中 和 的比是1×105
C.向X點對應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
Pb(NO3)2,可轉化為Y點對應的溶液
D.Y點溶液是PbSO4的不飽和溶液

向X點對應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Pb(NO3)2,溶液中c(Pb2+)增大,由圖可知,Y點c(Pb2+)小于X點,故C錯誤;
由圖可知,Y點Q(PbSO4)應用體驗
3.(2023·全國乙卷,13)一定溫度下,AgCl和
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條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
AgCl沉淀
D.向NaCl、Na2CrO4均為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先產生Ag2CrO4沉淀

a點在兩曲線右上方,對應的c(Ag+)·c(Cl-) b點時,c(Cl-)=c( ),且c(Ag+)相等,但兩沉淀的溶度積表達式不同,Ksp(AgCl)
≠Ksp(Ag2CrO4),B錯誤;
向NaCl、Na2CrO4均為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開始沉淀時所需要的c(Ag+)分別為10-8.8 mol·L-1和10-5.35 mol·L-1,說明此時沉淀Cl-需要的銀離子濃度更低,先產生AgCl沉淀,D錯誤。
類型二 金屬氫氧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1.c(Bn+)~pH圖像
某溫度下,Fe(OH)3(s)、Cu(OH)2(s)分別在溶液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變溶液pH,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變化如圖所示。
線、點的分析
信息解讀 a、b點表示的溶液均為Fe(OH)3的_____
______,由b點數據可計算Fe(OH)3的Ksp;c點為Cu(OH)2的沉淀溶解平衡點,由c點數據可計算Cu(OH)2的Ksp;d點表示的溶液為Cu(OH)2的 、Fe(OH)3的___________
飽和
溶液
不飽和溶液
過飽和溶液
2.pc(Bn+)~pH圖像
橫坐標:將溶液中c(H+)取負對數,即pH=-lg c(H+),反映到圖像中是c(H+)越大,則pH越小,pOH則相反。
縱坐標:將溶液中某一微粒濃度[如c(A)]或某些微粒濃度的比值取負對數,即pC=-lg c(A),反映到圖像中是c(A-)越大,則pC越小。
例如:常溫下,幾種難溶氫氧化物的飽和溶液中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負對數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直線上的任意一點都達到沉淀溶解平衡;②由圖像可得Fe3+、Al3+、Fe2+、Mg2+完全沉淀時的pH。
應用體驗
1.某溫度下,Fe(OH)3(s)、Cu(OH)2(s)分別在溶液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變溶液的pH,金屬陽離子濃度的變化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Ksp[Fe(OH)3]B.加適量NH4Cl固體可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C.c、d兩點代表的溶液中c(H+)與c(OH-)乘積相等
D.Fe(OH)3、Cu(OH)2分別在b、c兩點代表的溶液中達到飽和

比較b、c兩點,金屬離子的濃度相同,對應的pH分
別為1.3、4.4,即前者c(OH-)小,根據Ksp的計算公
式可得Ksp[Fe(OH)3]加入NH4Cl,NH4Cl水解導致溶液的pH降低,由題圖
可以看出,c(Fe3+)應增大,B錯誤;
Kw只與溫度有關,與溶液的酸堿性無關,C正確;
b、c兩點均在沉淀溶解平衡曲線上,因此溶液均達到飽和,D正確。
應用體驗
2.(2022·海南,14改編)某元素M的氫氧化物M(OH)2(s)在水中的溶解反應為:M(OH)2(s) M2+(aq)+2OH-(aq)、M(OH)2(s)+2OH-(aq)
25 ℃,-lg c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c為M2+或 濃度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曲線①代表-lg c(M2+)與pH的關系
B.M(OH)2的Ksp約為1×10-17
C.向c(M2+)=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
pH=9.0,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OH)2(s)存在
D.向 =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4 mol·L-1的HCl后,體
系中元素M主要以M2+存在

應用體驗
3.(2023·全國甲卷,13)下圖為Fe(OH)3、Al(OH)3和Cu(OH)2在水中達沉淀溶解平衡時的pM-pH關系圖(pM=-lg[c(M)/(mol·L-1)];c(M)≤
10-5 mol·L-1可認為M離子沉淀完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由a點可求得Ksp[Fe(OH)3]=10-8.5
B.pH=4時Al(OH)3的溶解度為
C.濃度均為0.01 mol·L-1的Al3+和Fe3+可通過
分步沉淀進行分離
D.Al3+、Cu2+混合溶液中c(Cu2+)=0.2 mol·L-1時二者不會同時沉淀

由a點(2,2.5)可知,此時pH=2,pOH=12,
則Ksp[Fe(OH)3]=c(Fe3+)·c3(OH-)=10-2.5
×(10-12)3=10-38.5,故A錯誤;
pH=4時Al3+對應的pM=3,即c(Al3+)=
10-3 mol·L-1,故B錯誤;
當鐵離子完全沉淀時,鋁離子尚未開始沉淀,可通過調節溶液pH的方法分步沉淀Fe3+和Al3+,故C正確。
類型三 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
1.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一般橫坐標為滴加溶液的體積,縱坐標為隨溶液體積增加,相應離子濃度的變化。突躍點表示恰好完全反應,曲線上的點都處于沉淀溶解平衡狀態。利用突躍點對應的數據可計算對應沉淀的Ksp。
2.沉淀溶解平衡圖像突破方法
第一步,識圖像。認識圖像橫坐標、縱坐標表示什么,如表示離子濃度、pM等。
第二步,想原理。涉及的原理主要有溶度積表達式書寫、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以及溶度積常數的影響因素。如濃度不會改變溶度積,溶度積只與溫度有關,多數情況下,溫度越高,溶度積越大。
第三步,找聯系。將圖像與溶度積原理聯系起來,分析題目設置的問題,如求離子濃度、判斷沉淀溶解平衡狀態等。
應用體驗
1.用0.100 mol·L-1 AgNO3溶液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含Cl-溶液的滴定曲線如圖
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曲線數據計算可知Ksp(AgCl)的數量
級為_______。
10-10
由題圖可知,當AgNO3溶液的體積為50.0 mL
時,溶液中的c(Cl-)略小于10-8 mol·L-1,此
時混合溶液中c(Ag+)=
=2.5×10-2 mol·L-1,故Ksp(AgCl)=c(Ag+)·
c(Cl-)≈2.5×10-2×10-8=2.5×10-10。
應用體驗
(2)滴定終點c點為飽和AgCl溶液,c(Ag+)
_____(填“>”“<”或“=”)c(Cl-)。
(3)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0.040 0 mol·
L-1含Cl-溶液,反應終點c向_____(填 “a”或“b”,下同)方向移動。

a
根據Ag++Cl-===AgCl↓可知,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AgNO3溶液的體積為
=20.0 mL,反應終點c向a方向移動。
應用體驗
(4)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0.050 0 mol·
L-1 Br-,反應終點c向____方向移動。
b
相同實驗條件下,沉淀相同物質的量的Cl-和Br-消耗的AgNO3的量相同,由于Ksp(AgBr)應用體驗
2.常溫下,分別向體積均為10 mL、濃度均為0.1 mol·L-1的FeCl2和Mn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K2S溶液,滴加過程中溶液-lg c(Fe2+)和-lg c(Mn2+)與滴入K2S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Ksp(MnS)>Ksp(FeS),lg 3≈0.5,忽略溶液混合時溫度和體積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加入過量難溶FeS可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Mn2+
B.e點縱坐標約為13.5
C.d點鉀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c(K+)=0.13 mol·L-1
D.溶液的pH:d>c>a

圖中縱坐標為金屬離子濃度的負對數,數值越大,離子濃度越小,根據已知Ksp(MnS)>Ksp(FeS),即硫離子濃度相等時,c(Fe2+)Ksp(FeS)可知,
FeS比MnS更難溶,所以加入過量難溶FeS不能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Mn2+,故A錯誤;
a—b—e為MnCl2溶液的滴定曲線,向10 mL濃度為0.1 mol·L-1 Mn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1 K2S溶液,b點達到滴定終點,c(S2-)≈c(Mn2+),
-lg c(Mn2+)=7.5,Ksp(MnS)=10-15,e點時,
c(S2-)= ×0.1 mol·L-1,c(Mn2+)= mol·
L-1=3×10-14 mol·L-1,故e點縱坐標為-lg c(Mn2+)=-lg (3×10-14) ≈13.5,故B正確;
a—c—d為FeCl2溶液的滴定曲線,d點時,加入0.1 mol·L-1 K2S溶液的體積為20 mL,此時溶液總體積為30 mL,則鉀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c(K+)
= mol·L-1≈0.13 mol·L-1,故C正確;
a點溶液中Mn2+和Fe2+水解,溶液顯酸性,分別加入硫化鉀生成沉淀,c點Fe2+恰好完全沉淀,溶質為氯化鉀,溶液呈中性,d點硫化鉀過量,溶液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鉀和硫化鉀,硫離子水解,溶液顯堿性,則溶液的pH:d>c>a,故D正確。
課時對點練
1
2
3
4
5
6
7
8
9
題組一 曲線型圖像
1.已知某溫度時,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向100 mL該條件下的CaSO4飽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敘述正確
的是

10
11
12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2.某溫度時,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入Na2SO4固體可以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B.通過蒸發可以使溶液由d點變到c點
C.d點無BaSO4沉淀生成
D.a點對應的Ksp大于c點對應的Ks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A項,溫度不變,加入Na2SO4會導致沉淀溶解平
衡向左移動,但兩離子濃度的乘積仍不變,仍在
曲線上,不會由a點變到b點;
B項,通過蒸發,水量減少,Ba2+和 濃度都
增大,不可能由d點變到c點;
C項,d點還沒有形成飽和溶液,因此無BaSO4沉淀生成;
D項,a點與c點的Ksp相等。
3.如圖所示,有兩條T1、T2兩種溫度下的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加入Na2SO4固體可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B.T1溫度下,在T1曲線上方區域(不含曲線)
任意一點時,均有BaSO4沉淀生成
C.蒸發溶劑可能使溶液由d點變為曲線上a、
b之間的某一點(不含a、b)
D.升溫可使溶液由b點變為d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題組二 對數圖像——直線型
4.已知:常溫下,Ksp(AgBr)<Ksp(AgCl)。某溫度下,飽和溶液中-lg c(Ag+)與-lg c(Br-)、-lg c(Cl-)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直線Ⅱ代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
B.常溫下,AgBr的Ksp(AgBr)=1.0×10-10
C.常溫下,當c(Ag+)=1.0×10-4 mol·L-1時,
飽和溶液中 =1.0×10-2
D.加入AgNO3固體可使溶液由c點沿直線變為b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離子濃度的負對數值越大,對應的離子濃度
越小,對應的溶度積越小,故直線Ⅱ代表溴
化銀的沉淀溶解平衡,A項錯誤;
常溫下,當-lg c(Ag+)=6.0時,-lg c(Br-)
=6.0,此時Ksp(AgBr)=c(Ag+)·c(Br-)=1.0×10-12,B項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加入AgNO3固體后,飽和溶液中c(Ag+)增大,-lg c(Ag+)減小,可使溶液由b點變為c點,D項錯誤。
5.已知p(A)=-lg c(A)。三種金屬硫化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點無ZnS沉淀生成
B.可用MnS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ZnCl2
C.向CuS懸濁液中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沉淀溶
解的方向移動,c(S2-)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p(A)=-lg c(A),則c(A)=10-p(A) mol·L-1,故p(A)
越大,c(A)越小。所以平衡直線右上方為不飽和溶
液,平衡直線左下方為過飽和溶液。a點不飽和,
沒有ZnS沉淀析出,A正確;
MnS的溶解度大于ZnS,向MnCl2溶液中加入MnS固
體,可以使MnS轉化為更難溶的ZnS,達到除去Zn2+的目的,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向CuS懸濁液中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動,由于懸濁液中存在CuS固體,溶液依然是飽和的,所以c(S2-)不變,C錯誤;
當p(S2-)=0,p(Mn2+)=15,即c(S2-)=1 mol·L-1時,c(Mn2+)=10-15 mol·L-1,Ksp(MnS)=c(Mn2+)·
題組三 沉淀滴定曲線
6.(2023·河南焦作高二統考)某溫度下,向10 mL 1 mol·L-1C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 Na2CO3溶液時,溶液中的pCa[pCa=-lg c(Ca2+)]隨著加入Na2CO3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已知:該溫度下,Ksp(CaCO3)< Ksp(CaSO4),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溫度下Ksp(CaCO3)=1×10-9
B.N點溶液中Ca2+與 濃度相同
C.水的電離程度:N點>M點
D.若把1 mol·L-1 Na2CO3溶液換為1 mol·L-1 Na2SO4溶液,則滴定終點可能變
為Z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當加入10 mL Na2CO3溶液時反應恰好完全,
此時pCa=4.5,則c(Ca2+)=10-4.5 mol·L-1,
Ksp(CaCO3)=c(Ca2+)·c( )=10-9,故A
正確;
N點為恰好反應點,溶液中Ca2+與 濃度相同,B正確;
M點碳酸鈉過量,碳酸根離子水解促進水的電離,故水的電離程度:N點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由Ksp(CaCO3)7.某溫度下,向10 mL 0.1 mol·L-1 NaCl溶液和10 mL 0.1 mol·L-1 K2CrO4溶液中分別滴加0.1 mol·L-1 AgNO3溶液,滴加過程中pM[pM=-lg M,M為c(Cl-)或c( )]與所加AgNO3溶液體積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L1線代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
B.a1、b兩點所示溶液中c(Ag+):b>a1
C.若將上述K2CrO4溶液的濃度改為0.05 mol·
L-1,則b點會移動到c點
D.將a1與b點溶液混合,無Ag2CrO4固體析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由圖像可知,當加10 mL AgNO3溶液時,Cl-恰好反應完全,加20 mL AgNO3溶液時
恰好反應完全,故L1表示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L2表示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滴定曲線,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8.向含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沉淀的質量(m)與加入NaOH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V2=3V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溶液中MgCl2和CuCl2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B.該實驗不能證明Cu(OH)2的Ksp比Mg(OH)2的Ksp小
C.水的電離程度:A>B>C
D.若向Mg(OH)2懸濁液中加入CuCl2溶液,一定會有Cu(OH)2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點訓練
V2=3V1,說明n[Mg(OH)2]=2n[Cu(OH)2],原溶液中
MgCl2和CuCl2的物質的量濃度不相等,A錯誤;
由圖可知,CuCl2的物質的量濃度小且首先沉淀銅離
子,說明Cu(OH)2的Ksp比Mg(OH)2的Ksp小,B錯誤;
A點時溶質為NaCl和MgCl2,B點時為NaCl,C點時為NaCl和NaOH,鎂離子水解促進水的電離,NaOH抑制水的電離,NaCl對水的電離無影響,故水的電離程度:A>B>C,C正確;
要想生成沉淀,必須滿足Q>Ksp,因銅離子濃度大小未知,則無法判斷是否生成沉淀,D錯誤。
9.一定溫度下,金屬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縱坐標p(Mn+)表示-lg c(Mn+),橫坐標p(S2-)表示-lg c(S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溫度下,Ag2S的Ksp=1.6×10-49
B.該溫度下,溶解度的大小順序為NiS>SnS
C.SnS和NiS的飽和溶液中 =104
D.向含有等物質的量濃度的Ag+、Ni2+、Sn2+
溶液中加入飽和Na2S溶液,析出沉淀的先后
順序為Ag2S、SnS、Ni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a(30,10-lg 4)可知,當c(S2-)=10-30 mol·
L-1時,c(Ag+)=10-(10-lg 4) mol·L-1=4×
10-10 mol·L-1,Ksp(Ag2S)=c2(Ag+)·c(S2-)
=(4×10-10)2×10-30=1.6×10-49,A正確;
由SnS、Ni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可知,當兩
條曲線表示的c(S2-)相同時,對應的c(Ni2+)>c(Sn2+),由于SnS和NiS類型相同,則溶解度的大小關系為NiS>SnS,B正確;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利用Ni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上b點數據,則Ksp(NiS)=c(Ni2+)·c(S2-)=10-6×10-15=10-21,同理可得Ksp(SnS)=c(Sn2+)·c(S2-)=10-25×100=10-25,SnS和NiS的飽和溶液中
綜合強化
假設溶液中Ag+、Ni2+、Sn2+的濃度均為0.1 mol·L-1,分別生成Ag2S、NiS、SnS沉淀時,需要c(S2-)分別為1.6×10-47 mol·L-1、10-20 mol·L-1、10-24 mol·
L-1,因此生成沉淀的先后順序為Ag2S、SnS、NiS,D正確。
10.(2024·安徽1月適應性測試)向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發生反應Ag++Cl- AgCl(s)和AgCl(s)+Cl- [AgCl2]-。-lg[c(M)/(mol·L-1)]與-lg[c(Cl-)/
(mol·L-1)]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M代表Ag+或[AgCl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c(Cl-)=10-2.52 mol·L-1時,溶液中c( )
=2c([AgCl2]-)
B.c(Cl-)=10-1 mol·L-1時,溶液中c(Cl-)>
c([AgCl2]-)>c(Ag+)
C.Ag++2Cl- [AgCl2]-的平衡常數K的值為105.04
D.用Cl-沉淀Ag+,溶液中Cl-濃度過大時,沉淀效果不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題可知c(Cl-)越大,c(Ag+)越小,c([AgCl2]-)越大,即與縱坐標交點為(0,9.74)的線為-lg c(Ag+)與-lg c(Cl-)的關系曲線。c(Cl-)=10-2.52 mol·L-1
時,溶液中c(Ag+)=c([AgCl2]-),根據元素守恒得
綜合強化
由圖像可得,c(Cl-)=10-1mol·L-1時,溶液中c(Cl-)>c([AgCl2]-)> c(Ag+),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用Cl-沉淀Ag+,溶液中Cl-濃度過大時,導致AgCl(s)+Cl- [AgCl2]-平衡正向移動,沉淀效果不好,D正確。
11.(2023·杭州高二聯考)常溫下,向10.0 mL濃度均為0.1 mol·L-1的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固體,溶液中金屬元素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它們的物質的量濃度與NaOH物質的量關系如圖所示,測得a、b點溶液pH分別為3.0、4.3。
已知:①Ksp[Al(OH)3]>Ksp[Fe(OH)3]
②Al3+(aq)+4OH-(aq) [Al(OH)4]-(aq),
298 K下,K=1.1×10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b點溶液中金屬元素主要存在形式為Fe(OH)3
和Al(OH)3
B.曲線Ⅱ代表Fe3+
C.常溫下,Ksp[Al(OH)3]=1.0×10-17.9
D.Al(OH)3+OH-===[Al(OH)4]-的平衡常數K為1.1×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b點兩種金屬離子恰好完全沉淀,金屬元素主
要存在形式為Fe(OH)3和Al(OH)3,故A正確;
曲線Ⅱ代表Al3+,故B錯誤;
常溫下,Ksp[Al(OH)3]=1.0×10-34.1,故C錯誤;
298 K時,Al3+(aq)+4OH-(aq) [Al(OH)4]-(aq)的平衡常數K=1.1×
1033,則Al(OH)3+OH-===[Al(OH)4]-的平衡常數K=Ksp[Al(OH)3]×
1.1×1033=1.0×10-34.1×1.1×1033=1.1×10-1.1,故D錯誤。
12.(12分)某冶煉廠采用萃取法回收鎵、鍺、銅后的廢渣中含有Zn(Ⅱ)、Fe(Ⅱ)、Al(Ⅲ)、Mn(Ⅱ)、Cd(Ⅱ)、As(Ⅴ)的硫酸鹽及氧化物。現欲利用廢渣采用以下工藝流程制備工業活性氧化鋅和無水硫酸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該工藝條件下,溶液中金屬離子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時的pH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金屬離子 Fe3+ Fe2+ Al3+ Mn2+ Zn2+ Cd2+
開始沉淀時的pH 1.9 7.0 3.0 8.1 6.4 7.5
完全沉淀時的pH 3.2 9.0 4.7 10.1 8.0 9.7
(1)酸浸氧化
①“酸浸氧化”時溫度對金屬離子沉淀率的影響如圖,由圖可知“酸浸氧化”的最佳溫度為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90 ℃
由圖可知,“酸浸氧化”的最佳溫度為90 ℃。
②“酸浸氧化”中Fe2+和Mn2+均被Na2S2O8氧化,其中Mn2+被氧化后生成難溶于水的黑色沉淀。寫出Mn2+被氧化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2)“中和沉淀”前后溶液中相關元素的含量(g·L-1)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Zn As Fe Al Cd
中和前 45 0.35 0.8 3.1 4
中和后 43 0.12 0.08 0.1 3.9
①“中和沉淀”中隨濾渣除去的元素除Al外,還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
Fe、As
根據題表中數據可知,“中和沉淀”前后Fe、Al、As的量都明顯減少,則隨濾渣除去的元素除Al外還有Fe、As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Zn As Fe Al Cd
中和前 45 0.35 0.8 3.1 4
中和后 43 0.12 0.08 0.1 3.9
②“中和沉淀”后濾液②的pH=4.0,由此估算氫氧化鋁的溶度積常數為____________(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7×10-33
“中和沉淀”后濾液②的pH=4.0,此時Al的含量為0.1 g·L-1,所以Al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3.7×10-3 mol·L-1,故Ksp[Al(OH)3]=c(Al3+)·c3(OH-)=3.7×10-3×(10-10)3=3.7×10-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Zn As Fe Al Cd
中和前 45 0.35 0.8 3.1 4
中和后 43 0.12 0.08 0.1 3.9
(3)“除鎘”中加入的試劑X與溶液中的鎘離子發生置換反應,則濾渣③的主要成分為_____。
Cd
“除鎘”中加入的試劑X與溶液中鎘離子發生置換反應,應生成單質Cd,即濾渣③的主要成分為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Zn As Fe Al Cd
中和前 45 0.35 0.8 3.1 4
中和后 43 0.12 0.08 0.1 3.9
(4)若堿式碳酸鋅的化學式為ZnCO3·2Zn(OH)2·H2O,寫出“沉鋅”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O↓+3Na2SO4+2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綜合強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武义县| 山东省| 景谷| 柏乡县| 文昌市| 静乐县| 务川| 汝阳县| 石门县| 田林县| 铜川市| 永州市| 芜湖市| 伊通| 红原县| 孝义市| 湘阴县| 台东市| 涟水县| 安化县| 喜德县| 西贡区| 吴桥县| 朝阳县| 颍上县| 涡阳县| 湘潭县| 梁山县| 苍山县| 安达市| 长岭县| 观塘区| 象州县| 龙泉市| 哈巴河县| 丹寨县| 徐水县| 新密市| 六盘水市|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