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活動2 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實驗目的1.練習中和滴定的實驗操作; 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 探究酸堿中和反應過程中pH的變化特點。2.通過實驗進一步掌握數據分析的方法,體會定量實驗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實驗用品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滴定管夾、燒杯、錐形瓶、鐵架臺、洗瓶。0.100 0 mol·L-1 HCl溶液、0.100 0 mol·L-1 左右的NaOH溶液、酚酞溶液、蒸餾水。實驗原理利用酸堿中和反應H++OH-===H2O和酸堿指示劑的顏色改變判定滴定終點。實驗步驟一、練習使用滴定管1.滴定管的構造酸式滴定管可用于盛酸性、中性、氧化性溶液;堿式滴定管可用于盛堿性、中性溶液;精確度均為0.01 mL。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1)檢查儀器: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檢查活塞是否漏水。(2)潤洗儀器:從滴定管上口加入3~5 mL所要盛裝的酸或堿,傾斜著轉動滴定管,使液體潤濕全部滴定管內壁。然后,一手控制活塞(輕輕轉動酸式滴定管的活塞;或者輕輕擠壓堿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球),將液體從滴定管下部放入預置的燒杯中。(3)加入反應液:分別將酸、堿加到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以上2~3 mL處,并將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夾上(如圖)。(4)調節起始讀數:在滴定管下放一個燒杯,調節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滿反應液(如果滴定管內部有氣泡,應快速放液以趕出氣泡;趕出堿式滴定管乳膠管中氣泡的方法如圖所示),并使液面處于“0”刻度,準確記錄讀數。(5)放出反應液:根據實驗需要從滴定管中逐滴放出一定量的反應液。二、用已知濃度的強酸滴定未知濃度的強堿1.向潤洗過的酸式滴定管中加入0.100 0 mol·L-1 HCl溶液, 趕出氣泡、調節液面至“0”刻度后記錄準確讀數, 并填入下表中。2.向潤洗過的堿式滴定管中加入待測濃度的NaOH溶液, 趕出氣泡、調節液面至“0”刻度后, 用堿式滴定管向錐形瓶中滴入20.00 mL待測溶液, 再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這時溶液呈紅色。3.把錐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方, 瓶下墊一張白紙, 小心地滴入酸。邊滴邊搖動錐形瓶(接近終點時, 改為滴加半滴酸), 直到因加入半滴酸后, 溶液顏色從粉紅色剛好變為無色, 且半分鐘內不變色。這表示已經到達滴定終點。記錄滴定管液面的讀數,并填入下表中。4.重復實驗兩次, 并記錄相關數據, 填入下表中。滴定次數 待測NaOH溶液的體積/mL HCl溶液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體積/mL1235. 計算待測NaOH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數據處理]n(HCl)=n(NaOH),c(HCl)·V(HCl)=c(NaOH)·V(NaOH),c(NaOH)=,代入數據求平均值得c(NaOH)。問題和討論1.在進行中和滴定時, 為什么要用酸(或堿)潤洗酸式(或堿式)滴定管2~3次?提示 為了使兩種滴定管內壁附著液體的濃度與待裝液的濃度一致,減小實驗過程中的誤差。2.滴定用的錐形瓶是否也要用待測的堿(或酸)潤洗?錐形瓶裝待測液前是否需要保持干燥? 為什么?提示 錐形瓶不用待測液潤洗,裝待測液前也不需要干燥。錐形瓶里面的溶質的物質的量是一定的,不因加不加水而發生改變,如果潤洗會使錐形瓶中的溶質增加,則消耗標準液增多,產生誤差。1.滴定實驗時,必須要按以下要求做的是( )A.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要烘干B.酸式或堿式滴定管用水洗凈后用相應待裝液潤洗C.待測液一定要放在錐形瓶中,標準液一定要放在滴定管中D.滴定前讀數要求精確,凹液面的最低點在平視時必須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上的某一刻度上答案 B解析 滴定前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無需干燥,其中的蒸餾水不計入加入試劑的體積,也就不影響滴定結果,故A項不符合題意;酸式或堿式滴定管用水洗凈后一定要用相應待裝液潤洗,否則會稀釋溶液,故B項符合題意;待測液和標準液都可以放在錐形瓶中,故C項不符合題意;滴定前,滴定管中液體的凹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故D項不符合題意。2.當用酸滴定堿時,下列操作會使測定結果(堿的濃度)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滴至終點后,俯視讀數B.堿液移入錐形瓶后,加了10 mL蒸餾水再滴定C.酸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潤洗后,未用標準液潤洗D.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液后,尖嘴留有氣泡便開始滴定,滴定終點時氣泡消失答案 A解析 A項,俯視讀數,則讀數偏小,結果偏低,正確;B項,加水不會影響測定結果,錯誤;C項,相當于稀釋酸,使標準液的濃度變小,消耗酸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錯誤;D項,尖嘴留有氣泡便開始滴定,滴定終點時氣泡消失相當于消耗酸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錯誤。3.現用鹽酸標準溶液來測定NaOH溶液的濃度。有以下實驗操作:①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劑 ②取20.00 mL標準溶液放入錐形瓶中 ③用氫氧化鈉溶液滴定至終點 ④重復以上操作 ⑤配制250 mL鹽酸標準溶液 ⑥根據實驗數據計算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1)實驗過程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上述操作②中使用的玻璃儀器除錐形瓶外,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作指示劑。(2)滴定并記錄V(NaOH)的初、終讀數。數據記錄如表所示:滴定次數 1 2 3 4V(HCl)/mL 20.00 20.00 20.00 20.00V(NaOH)/mL(初讀數) 0.10 0.30 0.00 0.20V(NaOH)/mL(終讀數) 20.08 20.30 20.80 20.22V(NaOH)/mL(消耗) 19.98 20.00 20.80 20.02通過儀器測得第4次滴定過程中溶液pH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則a________(填“>”“<”或“=”)20.02。答案 (1)⑤②①③④⑥ 酸式滴定管 酚酞(2)<解析 (1)在用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滴定已知濃度的鹽酸的操作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⑤②①③④⑥,操作②為取20.00 mL標準溶液放入錐形瓶中,使用的玻璃儀器除錐形瓶外,還需要酸式滴定管;為了使滴定結果準確,可用酚酞作指示劑,以減小滴定誤差。(2)根據滴定曲線可知,在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pH=7.0,此時沒有達到滴定突躍(指示劑未變色),所以a<20.02。(共19張PPT)實驗活動2 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 第三章 第四節 【實驗目的】1.練習中和滴定的實驗操作; 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 探究酸堿中和反應過程中pH的變化特點。2.通過實驗進一步掌握數據分析的方法, 體會定量實驗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實驗用品】滴定管、 滴定管、滴定管夾、燒杯、 、鐵架臺、洗瓶。0.100 0 mol·L-1 HCl溶液、0.100 0 mol·L-1 左右的NaOH溶液、酚酞溶液、蒸餾水。酸式堿式錐形瓶【實驗原理】利用酸堿中和反應H++OH-===H2O和酸堿指示劑的顏色改變判定滴定終點。【實驗步驟】一、練習使用滴定管1.滴定管的構造酸式滴定管可用于盛 性、 性、 性溶液;堿式滴定管可用于盛 性、 性溶液;精確度均為 mL。酸中氧化堿中0.01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1)檢查儀器: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檢查活塞是否 。(2)潤洗儀器:從滴定管上口加入3~5 mL所要盛裝的酸或堿,傾斜著轉動滴定管,使液體潤濕全部滴定管內壁。然后,一手控制活塞(輕輕轉動酸式滴定管的活塞;或者輕輕擠壓堿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球),將液體從滴定管下部放入預置的燒杯中。漏水(3)加入反應液:分別將酸、堿加到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以上2~3 mL處,并將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夾上(如圖)。(4)調節起始讀數:在滴定管下放一個燒杯,調節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滿反應液(如果滴定管內部有氣泡,應快速放液以趕出氣泡;趕出堿式滴定管乳膠管中氣泡的方法如圖所示),并使液面處于“0”刻度,準確記錄讀數。(5)放出反應液:根據實驗需要從滴定管中逐滴放出一定量的反應液。二、用已知濃度的強酸滴定未知濃度的強堿1.向潤洗過的酸式滴定管中加入0.100 0 mol·L-1 HCl溶液, 趕出氣泡、調節液面至“0”刻度后記錄準確讀數, 并填入下表中。2.向潤洗過的堿式滴定管中加入待測濃度的NaOH溶液, 趕出氣泡、調節液面至“0”刻度后, 用堿式滴定管向錐形瓶中滴入20.00 mL待測溶液, 再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這時溶液呈紅色。3.把錐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方, 瓶下墊一張白紙, 小心地滴入酸。邊滴邊搖動錐形瓶(接近終點時, 改為滴加半滴酸), 直到因加入半滴酸后, 溶液顏色從粉紅色剛好變為無色, 且半分鐘內不變色。這表示已經到達滴定終點。記錄滴定管液面的讀數,并填入下表中。4.重復實驗兩次, 并記錄相關數據, 填入下表中。滴定次數 待測NaOH溶液的體積/mL HCl溶液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體積/mL1 2 3 5. 計算待測NaOH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數據處理]n(HCl)=n(NaOH),c(HCl)·V(HCl)= ,c(NaOH)=______________,代入數據求平均值得c(NaOH)。c(NaOH)·V(NaOH)【問題和討論】1.在進行中和滴定時, 為什么要用酸(或堿)潤洗酸式(或堿式)滴定管2~3次?提示 為了使兩種滴定管內壁附著液體的濃度與待裝液的濃度一致,減小實驗過程中的誤差。2.滴定用的錐形瓶是否也要用待測的堿(或酸)潤洗?錐形瓶裝待測液前是否需要保持干燥? 為什么?提示 錐形瓶不用待測液潤洗,裝待測液前也不需要干燥。錐形瓶里面的溶質的物質的量是一定的,不因加不加水而發生改變,如果潤洗會使錐形瓶中的溶質增加,則消耗標準液增多,產生誤差。123跟蹤訓練1.滴定實驗時,必須要按以下要求做的是A.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要烘干B.酸式或堿式滴定管用水洗凈后用相應待裝液潤洗C.待測液一定要放在錐形瓶中,標準液一定要放在滴定管中D.滴定前讀數要求精確,凹液面的最低點在平視時必須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上的某一刻度上√123滴定前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無需干燥,其中的蒸餾水不計入加入試劑的體積,也就不影響滴定結果,故A項不符合題意;酸式或堿式滴定管用水洗凈后一定要用相應待裝液潤洗,否則會稀釋溶液,故B項符合題意;待測液和標準液都可以放在錐形瓶中,故C項不符合題意;滴定前,滴定管中液體的凹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故D項不符合題意。跟蹤訓練2.當用酸滴定堿時,下列操作會使測定結果(堿的濃度)偏低的是A.酸式滴定管滴至終點后,俯視讀數B.堿液移入錐形瓶后,加了10 mL蒸餾水再滴定C.酸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潤洗后,未用標準液潤洗D.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液后,尖嘴留有氣泡便開始滴定,滴定終點時氣泡消失123跟蹤訓練√123跟蹤訓練A項,俯視讀數,則讀數偏小,結果偏低,正確;B項,加水不會影響測定結果,錯誤;C項,相當于稀釋酸,使標準液的濃度變小,消耗酸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錯誤;D項,尖嘴留有氣泡便開始滴定,滴定終點時氣泡消失相當于消耗酸的體積偏大,結果偏高,錯誤。3.現用鹽酸標準溶液來測定NaOH溶液的濃度。有以下實驗操作:①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劑 ②取20.00 mL標準溶液放入錐形瓶中 ③用氫氧化鈉溶液滴定至終點 ④重復以上操作 ⑤配制250 mL鹽酸標準溶液 ⑥根據實驗數據計算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1)實驗過程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號),上述操作②中使用的玻璃儀器除錐形瓶外,還需要_____________,用_______作指示劑。123跟蹤訓練⑤②①③④⑥酸式滴定管酚酞123跟蹤訓練在用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滴定已知濃度的鹽酸的操作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⑤②①③④⑥,操作②為取20.00 mL標準溶液放入錐形瓶中,使用的玻璃儀器除錐形瓶外,還需要酸式滴定管;為了使滴定結果準確,可用酚酞作指示劑,以減小滴定誤差。(2)滴定并記錄V(NaOH)的初、終讀數。數據記錄如表所示:123跟蹤訓練滴定次數 1 2 3 4V(HCl)/mL 20.00 20.00 20.00 20.00V(NaOH)/mL(初讀數) 0.10 0.30 0.00 0.20V(NaOH)/mL(終讀數) 20.08 20.30 20.80 20.22V(NaOH)/mL(消耗) 19.98 20.00 20.80 20.02通過儀器測得第4次滴定過程中溶液pH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則a_____(填“>” “<”或“=”)20.02。<123跟蹤訓練根據滴定曲線可知,在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pH=7.0,此時沒有達到滴定突躍(指示劑未變色),所以a<20.0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第四節 實驗活動2 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 教案.docx 第三章 第四節 實驗活動2 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