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認識礦物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為《巖石與礦物》單元第二課,旨在幫助學生在認識巖石基本特征的基礎上,知道巖石由礦物組成,觀察、描述不同礦物的外部特征,初步形成科學觀察、細致描述礦物性質的能力。 本課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活動: 活動一,認識巖石由礦物組成。首先認識礦物的共同特征,觀察黃鐵礦、黃金礦、石英三種礦物,發現它們不同于常見巖石,如成分比較集中,有一定的晶體形狀等。然后,通過閱讀花崗巖的礦物組成資料認識巖石由礦物組成。巖石中每種顏色的顆粒代表一種礦物,不同礦物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活動二,用多種方法觀察、描述礦物的性質。學生將學會使用合適的工具和方法觀察礦物外部特征,也將學會科學描述礦物外部特征的語言。主要觀察方法包括:將礦物用力在白砂紙上劃過,觀察礦物粉末顏色;用放大鏡觀察礦物中的晶體結構;用已知材料的光澤與礦物光澤作類比;用手電筒(或激光筆)照射礦物,鑒別透明度;用不同硬度的物品在礦物表面刻劃,鑒別硬度。每一種觀察活動中都選用結構性強、識別度高的礦物,以便于學生比較、鑒別、描述礦物的不同特征,建立起認識礦物不同外部特征的程序性知識。學習者分析 四年級學生的觀察和描述能力逐漸發展,他們能夠注意到物體的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然而,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晶體形狀、光澤和透明度,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導和實踐。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掌握礦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類,了解礦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對自然界的認識和理解 。 科學思維:通過比較礦物與巖石的不同特征,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例如,理解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并能舉例說明礦物不同于巖石的特征 。 探究實踐:能對礦物的粉末顏色、晶體形狀、光澤、透明度和硬度進行細致觀察與描述,并能認真記錄。 態度責任:提升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體驗到認真觀察和細致描述的重要性。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提升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體驗到認真觀察和細致描述的重要性。 難點:能準確描述不同礦物的晶體形狀、光澤和透明度。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巖石與礦物能認識礦物和巖石的關系能基本能不能觀察、描述礦物性質能描述每種礦物不同的表面特征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情境導入,揭示主題教師活動1 1.溫馨回顧:這些巖石我們見過,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 2.你知道巖石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學生活動1 回答,依次是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巖 思考,猜測活動意圖說明:復習上節課知識,過渡新課學習,使知識銜接緊密、自然。環節二:巖石與礦物教師活動2 1.這些巖石見到過嗎?和我們曾認識的巖石有什么不同? 教師介紹每種礦石特點 (1)黃鐵礦:因其淺黃銅色和明亮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黃金,故又稱為“愚人金”。 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體、八面體、五角十二面體及其聚形。 (2)黃金礦: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礦石。純金為金黃色,具有耀眼的光澤,含有雜質時其顏色可相應變化。 天然良好晶形極為少見,常呈不規則粒狀、團塊狀、片狀、纖維狀等。 (3)石英:石英是由二氧化硅組成的礦物,主要造巖礦物之一,無色透明,含有少量雜質后常變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體,質地堅硬。 常見帶尖頂的六方柱狀晶體或晶簇。 廣泛用于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冶金、鑄造、化工等工業。 2.教師提問:綜合以上介紹:它們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巖石中的這些成分叫做礦物。 3.礦物和巖石之間是什么關系? 教師: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約4000種礦物。 4.出示花崗巖標本,觀察花崗巖有哪幾種顏色?每種顏色代表著什么? 教師:粉紅色顆粒是礦物長石,半透明顆粒是礦物石英,黑色顆粒是礦物云母。 長石是一種鋁硅酸鹽礦物,在地殼中含量高達60%,是幾乎所有火成巖的主要礦物成分。它們具有玻璃光澤,本身應是無色透明的,之所以有色或不完全透明,是因含有其他雜質。晶體形狀呈塊狀、板狀、柱狀或針狀等。 黑云母是花崗巖中最常見的鎂鐵質礦物之一,顏色從黑到褐、紅、綠都有,具有玻璃光澤,形狀為板狀或柱狀。黑云母被廣泛用在真石漆等裝飾涂料中,黑云母細片也常用作建筑材料填充物。 5.礦物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有哪些常見礦物? 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學生活動2 學生交流自己感受 都有不同的顏色,成分比較集中,有一定的晶體結構 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礦物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粉紅色顆粒、半透明顆粒、黑色顆粒 觀看視頻,認識更多礦物活動意圖說明:此活動聚焦巖石中的礦物成分,從區別和聯系兩個方面來幫助學生認識礦物和巖石的關系,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巖石的認識。環節三:觀察、描述礦物性質教師活動3 一、觀察粉末的顏色 1.提供實驗器材:石墨、赤鐵礦、白色無釉瓷板 2.講解實驗方法 將石墨和赤鐵礦在白色無釉瓷板劃一下,觀察粉末顏色。 教師提示:把礦物放在無釉瓷磚上摩擦,瓷磚上留下的痕跡就是這種礦物的條痕。 3.交流實驗結果 4.實驗討論 礦物的條痕顏色和它的外表顏色一樣嗎 條痕的顏色與它外表的顏色相比,誰是礦物的本來顏色呢 二、觀察礦物晶體的形狀 1.提供實驗器材:石英、螢石、放大鏡 2.講解實驗方法 用放大鏡觀察石英和螢石晶體的形狀。 提示學生:注意正確使用放大鏡 3.引導學生交流實驗結果。 三、觀察礦物斷口處的光澤 教師講解: 礦物的光澤是指礦物表面對可見光反射的能力。光澤是鑒定礦物的依據之一,也是評價寶石的重要標志。 礦物的光澤通常用某種材料的光澤來描述,如金屬光澤、玻璃光澤、絲綢光澤、珍珠光澤等。 觀察下面三種礦物標本斷口處的光澤分別屬于哪一種? 四、辨別礦物的透明度 教師出示礦物透明度分類示意圖 1.提供實驗材料:云母、方解石、褐鐵礦、 手電筒 2.講解試驗方法 將手電筒緊貼在礦物一側,用白紙屏在另一邊接收光線,觀察紙屏: 留下清晰光斑——透明 留下光暈——半透明 光線不能透過——不透明 3.引導學生交流實驗結果。 五、辨別礦物的硬度 教師:硬度是指礦物抵抗刻、劃或摩擦的能力,它是礦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提供實驗器材:礦物(石墨、螢石、赤鐵礦、石英)、鐵釘、銅鑰匙 2.講解實驗方法 (1)指甲能留下劃痕的為軟 (2)指甲不能而銅鑰匙能留下劃痕的為較軟 (3)釘能留下劃痕的為硬 (4)鐵釘也不能留下劃痕的為很硬 3.交流實驗結果,教師整理 4.引導學生整理幾種礦物的特征,以及它們的主要用途。(活動手冊) 參考如下 學生活動3 認識礦物 小組合作完成,觀察礦物條痕顏色和實物顏色 石墨條痕:黑色 赤鐵礦條痕:紅色 觀察比較后回答:礦物的條痕顏色比外表顏色更可靠,那是因為條痕顏色可以消除雜質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條痕的顏色是礦物留在瓷磚上的粉末顏色,這就是礦物本身的顏色。 認識礦物石英和螢石 組內輪流用放大鏡觀察 石英晶體形狀:帶尖頂的正六棱柱 螢石晶體形狀:立方體,并呈粒狀、塊狀集合體 組內觀察判斷后交流:方鉛礦是金屬光澤,水晶是玻璃光澤,石膏是絲絹光澤。 認識礦物云母、方解石、褐鐵礦 小組合作觀察、判斷 云母——透明,方解石——半透明,褐鐵礦——不透明 認識各種礦物 小組分工實驗 填寫活動手冊,相互交流、糾正活動意圖說明:比較描述每種礦物不同的表面特征,使學生對礦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7.板書設計 認識礦物 礦物 巖石 條痕顏色、晶體形狀、光澤、透明度、硬度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一、選擇題 1.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的礦物約( ) A.2000種 B.3000種 C.4000種 2.某礦物斷口是金屬光澤,這種礦物可能是( ) A.石墨 B.云母 C.石膏 3.由肉紅、灰白、黑三種顏色,且粗細不同的顆粒構成的巖石是( ) A.花崗巖 B.砂巖 C.石灰巖 4.用放大鏡觀察石英的晶體形狀是( ) A.帶尖頂的正六棱柱 B.立方體 C.六方片狀 二、判斷題 1.花崗巖一般呈土黃色,有氣孔和美麗的條紋。( ) 2.礦物是人造的,是構成巖石的“積木”。( ) 3.通過手電筒照射,可以發現云母是透明的。( ) 4.礦物的顏色都是相同的。( ) 5.花崗巖中的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都是晶體。( ) 【參考答案】 一、CAAA 二、 √ √ 作業布置: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礦物的特性(顏色、軟硬、條痕、光澤、透明度和形狀)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5張PPT)第2課時認識礦物(蘇教版)四年級上01教學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作業布置教學目標掌握礦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類,了解礦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對自然界的認識和理解 。0102通過比較礦物與巖石的不同特征,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例如,理解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并能舉例說明礦物不同于巖石的特征 。03能對礦物的粉末顏色、晶體形狀、光澤、透明度和硬度進行細致觀察與描述,并能認真記錄。科學觀念04提升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體驗到認真觀察和細致描述的重要性。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新知導入溫馨回顧:這些巖石我們見過,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你知道巖石是由什么組成的嗎?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巖探究新知這些巖石見到過嗎?和我們曾認識的巖石有什么不同?巖石與礦物探究新知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體、八面體、五角十二面體及其聚形。黃鐵礦:因其淺黃銅色和明亮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黃金,故又稱為“愚人金”。巖石與礦物探究新知黃金礦: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礦石。純金為金黃色,具有耀眼的光澤,含有雜質時其顏色可相應變化。巖石與礦物天然良好晶形極為少見,常呈不規則粒狀、團塊狀、片狀、纖維狀等。探究新知石英:石英是由二氧化硅組成的礦物,主要造巖礦物之一,無色透明,含有少量雜質后常變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體,質地堅硬。廣泛用于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冶金、鑄造、化工等工業。巖石與礦物常見帶尖頂的六方柱狀晶體或晶簇。探究新知綜合以上介紹:它們共同的特征是什么?都有不同的顏色,成分比較集中,有一定的晶體結構巖石與礦物我們巖石中的這些成分叫做礦物探究新知礦物和巖石之間是什么關系?巖石與礦物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礦物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探究新知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約4000種礦物。巖石與礦物探究新知觀察花崗巖有哪幾種顏色?每種顏色代表著什么?粉紅色顆粒長石黑色顆粒云母石英半透明顆粒長石是一種鋁硅酸鹽礦物,在地殼中含量高達60%,是幾乎所有火成巖的主要礦物成分。它們具有玻璃光澤,本身應是無色透明的,之所以有色或不完全透明,是因含有其他雜質。晶體形狀呈塊狀、板狀、柱狀或針狀等。黑云母是花崗巖中最常見的鎂鐵質礦物之一,顏色從黑到褐、紅、綠都有,具有玻璃光澤,形狀為板狀或柱狀。黑云母被廣泛用在真石漆等裝飾涂料中,黑云母細片也常用作建筑材料填充物。巖石與礦物探究新知礦物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有哪些常見礦物?巖石與礦物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器材石墨赤鐵礦白色無釉瓷板(1)觀察礦物粉末的顏色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方法將石墨和赤鐵礦在白色無釉瓷板劃一下,觀察粉末顏色。把礦物放在無釉瓷磚上摩擦,瓷磚上留下的痕跡就是這種礦物的條痕。(1)觀察礦物粉末的顏色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結果石墨條痕:黑色赤鐵礦條痕:紅色(1)觀察礦物粉末的顏色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討論礦物的條痕顏色和它的外表顏色一樣嗎 條痕的顏色與它外表的顏色相比,誰是礦物的本來顏色呢 礦物的條痕顏色比外表顏色更可靠,那是因為條痕顏色可以消除雜質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響。條痕的顏色是礦物留在瓷磚上的粉末顏色,這就是礦物本身的顏色。(1)觀察礦物粉末的顏色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器材(2)觀察礦物晶體的形狀石英螢石放大鏡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方法用放大鏡觀察石英和螢石晶體的形狀。注意正確使用放大鏡(2)觀察礦物晶體的形狀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結果石英晶體形狀:帶尖頂的正六棱柱螢石晶體形狀:立方體,并呈粒狀、塊狀集合體(2)觀察礦物晶體的形狀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3)觀察礦物斷口處的光澤礦物的光澤通常用某種材料的光澤來描述,如金屬光澤、玻璃光澤、絲綢光澤、珍珠光澤等。礦物的光澤是指礦物表面對可見光反射的能力。光澤是鑒定礦物的依據之一,也是評價寶石的重要標志。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觀察下面三種礦物斷口處的光澤分別屬于哪一種?方鉛礦 水晶 石膏(金屬光澤)(玻璃光澤)(絲絹光澤)(3)觀察礦物斷口處的光澤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4)辨別礦物的透明度透明度(指礦物透過可見光的程度)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云母 方解石 褐鐵礦 手電筒實驗器材(4)辨別礦物的透明度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方法將手電筒緊貼在礦物一側,用白紙屏在另一邊接收光線,觀察紙屏留下清晰光斑——透明留下光暈——半透明光線不能透過——不透明(4)辨別礦物的透明度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云母 方解石 褐鐵礦實驗結果(透明)(半透明)(不透明)(4)辨別礦物的透明度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5)辨別礦物的硬度實驗器材礦物(石墨、螢石、赤鐵礦、石英)鐵釘銅鑰匙硬度是指礦物抵抗刻、劃或摩擦的能力,它是礦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方法(1)指甲能留下劃痕的為軟(2)指甲不能而銅鑰匙能留下劃痕的為較軟(3)釘能留下劃痕的為硬(4)鐵釘也不能留下劃痕的為很硬(5)辨別礦物的硬度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實驗結果硬度等級 礦物軟較軟硬很硬石墨、石膏、滑石螢石赤鐵礦石英(5)辨別礦物的硬度探究新知觀察描述礦物性質整理幾種礦物的特征,以及它們的主要用途。特征 石墨 云母 赤鐵礦 石青劃痕顏色晶體形狀斷口光澤透明程度硬 度主要用途黑色或黑灰色六方片狀金屬光澤不透明軟鉛筆芯、導電材料黑色或灰白色六方片狀玻璃光澤透明軟涂料、油漆櫻紅色板狀或塊狀土狀或金屬不透明硬煉鐵、顏料板狀或纖維狀白色絲絹或珍珠、玻璃半透明 、透明軟建筑、醫用1.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的礦物約( )A.2000種 B.3000種 C.4000種2.某礦物斷口是金屬光澤,這種礦物可能是( )A.石墨 B.云母 C.石膏3.由肉紅、灰白、黑三種顏色,且粗細不同的顆粒構成的巖石是( )A.花崗巖 B.砂巖 C.石灰巖4.用放大鏡觀察石英的晶體形狀是( )A.帶尖頂的正六棱柱 B.立方體 C.六方片狀課堂練習選擇題CAAA1.花崗巖一般呈土黃色,有氣孔和美麗的條紋。( )2.礦物是人造的,是構成巖石的“積木”。( )3.通過手電筒照射,可以發現云母是透明的。( )4.礦物的顏色都是相同的。( )5.花崗巖中的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都是晶體。( )課堂練習判斷題 √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能舉例說明礦物不同于巖石的特征。作業布置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礦物的特性(顏色、軟硬、條痕、光澤、透明度和形狀)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元基本信息單元主題 巖石與礦物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地球系統;人類活動與環境 二、學習內容 10.3巖石和土壤 ③知道地球表面覆蓋著巖石,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學會通過觀察和使用簡單工具,比較不同巖石的顏色 堅硬程度 顆粒粗細等特征 11.1自然資源 ①說出人類利用礦產資源進行工業生產的例子,樹立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意識。 三、學業要求 1.了解構成地殼的主要巖石類型,知道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 2.能通過實驗或運用簡單工具;認識化石標本,比較不同巖石的外部 特征,學會用科學語言描述這些特征。 3.知道礦產、淡水、土壤等自然資源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 4.樹立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的意識。單元課時設計 3課時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主題名稱 巖石與礦物單元設計意圖 礦物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源。礦物資源是人類的生命基石,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離不開礦物資源。在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均來自礦物資源。從建筑到道路,從汽車到手機,從電腦到藥品,工程師們在創造一切東西時都會用到礦物。除了珠寶玉石,大多數物品中的礦物已經和它們原來的模樣大相徑庭,使得普通人漸漸淡忘了礦物的重要性。人們還在巖石的內部建造隧道,在巖石上面建造橋梁和高大的建筑物。不僅如此,巖石是原始社會時期勞動工具的重要來源,在人類進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以使用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被稱為石器時代。 本單元將巖石與礦物兩個概念放在一起作為主題提出,是因為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都是在長期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礦物是構成巖石的基本單元,含有礦物并具有開采價值的巖石是礦石。通過對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的討論,使學生懂得珍惜礦物資源,樹立合理開采利用礦物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本單元由《常見的巖石》《認識礦物》《礦物與我們的生活》三課組成,呈遞進關系,按照先現象后本質、從特殊到一般的邏輯順序展開。其中,第一課《常見的巖石》與第二課《認識礦物》聚焦于觀察與描述常見巖石和礦物的性質,第三課《礦物與我們的生活》指向礦物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起始課選擇從常見巖石開始,源于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巖石的機會比礦物更多,更具有認知基礎。第一課《常見的巖石》詳細指導學生科學觀察、細致描述四種常見巖石,知道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能初步根據巖石的外部特征辨認花崗巖、大理巖、石灰巖、砂巖。第二課《認識礦物》首先認識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再指導學生學習觀察與描述礦物外部特征的方法,認識一些常見礦物和它們的性質,讓學生初步具有辨識礦物、描述礦物性質的能力。第三課《礦物與我們的生活》旨在幫助學生建立礦物是重要自然資源的認識,重點展示了人們利用礦物制作日用品的事例,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礦物是重要的自然資源,激發他們保護礦物資源的意識。主題學情分析 巖石和礦物不僅是地質學家和工程師的研究對象,也是小學階段研究,物質科學與地球科學的重要內容。小學四年級學生在一年級科學課上玩過石頭,觀察過石頭,根據外部特征給石頭做過簡單分類,也知道石頭能用于收藏、觀賞、蓋房鋪路。千姿百態的巖石和礦物在學生眼里既神秘又稀有。由于小學生缺乏生產經驗,所以不能把各種日用品的成分和巖石、礦物建立聯系,難以理解巖石和礦物是重要資源。日常生活中,小學生缺少接觸不同巖石和礦物的機會,因此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準確識別、細致描述常見巖石和礦物的特征。科學觀察與描述巖石、礦物的特征,能滿足學生認識身邊事物的愿望,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究地球內部秘密的興趣。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理解巖石和礦物的概念,知道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并能舉例說明礦物和巖石的區別 ;了解常見巖石的表面特征;知道礦物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科學思維:通過觀察、測量、記錄等方式,獲取巖石和礦物的相關信息,培養觀察和描述的能力 ;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證據和結果。 探究實踐:能夠通過觀察、分類、實驗等活動,對礦物的粉末顏色、晶體形狀、光澤、透明度和硬度進行細致觀察與描述,并能認真記錄 ;能夠描述礦物的透明度和光澤,并理解這些特征在礦物識別中的應用 。 態度責任:培養學生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體驗到認真觀察和細致描述的重要性 ,樹立節約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創設情境,揭示主題 與學生交流:你在哪里見過巖石?它們是什么樣的?展示六幅圖片,認識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巖石。 設計意圖:交流巖石的分布,借助兩個問題和六幅圖片調動學生生活經驗,認識到巖石分布廣泛,組成地球的外殼。任務2 名稱:觀察巖石標本 指導學生用多種工具和方法,細致觀察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巖這四種常見巖石,認識到巖石具有不同特征。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科學觀察巖石特征的基本方法,比較并描述每種巖石不同的表面特征。任務3 名稱:說特征,辨巖石 做游戲,一名學生首先模仿范例歸納除花崗巖以外的一種巖石多方面的特征,另一名學生要能正確還原所述特征的表象,辨認出此種巖石。 設計意圖:這是前一個學習活動的自然延伸,學生仿照示例完整描述某種巖石的特征,讓對方從中辨認,深化游戲雙方對巖石特征的認識。任務4 名稱:采集和制作巖石標本 家長或教師領學生野外采集和制作巖石標本。 設計意圖:通過課文教會學生采集和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和方法,鼓勵學生走進自然、采集巖石,嘗試應用所學知識辨認自然界巖石。第2課時 任務1 名稱: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辨別不同的巖石,進而思考巖石是由什么組成的。 設計意圖:復習上節課知識,過渡新課學習,使知識銜接緊密、自然。任務2 名稱:巖石與礦物 通過觀察三種較典型的礦石,學生初步發現礦物區別于巖石的共同特征:成分集中,顏色單一,有相似的晶體形狀等。 借助剖析花崗巖的礦物組成,認識到巖石中每一種顏色代表一種礦物成分,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礦物組成巖石的概念,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關注思維活動,有利于認知結構的形成。 設計意圖:此活動聚焦巖石中的礦物成分,從區別和聯系兩個方面來幫助學生認識礦物和巖石的關系,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巖石的認識。任務3 名稱:觀察、描述礦物性質 運用不同工具從劃痕顏色、晶體形狀、光澤、透明度、硬度五個方面描述礦物的典型特征。 設計意圖:比較描述每種礦物不同的表面特征,使學生對礦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第3課時 任務1 名稱: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哪些物品是用礦物制成的,再引入配對活動。 設計意圖:本課用舉例的方式,由點到面,所選取的物品常見且具有代表性,既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又能幫助學生建立物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讓學生逐步建立起人類生產生活離不開礦物的基本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任務2 名稱:冶煉鐵的過程 先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琳瑯滿目的鐵制品,再呈現鐵礦石,用強烈的對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再觀看煉鐵過程的視頻,表象與描述有機融合,學習效果更佳。然后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完成小任務,如給打亂了的生產過程卡片排序,進一步鞏固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教材用閱讀資料還原從鐵礦石到鐵制品的生產過程,具有代表性,能幫助學生了解由金屬礦石煉制成金屬制品的基本過程任務3 名稱:石膏的作用 先組織學生分享已知的石膏用途,再引入體驗石膏作用的活動。通過觀看實驗視頻,讓學生弄清操作步驟和操作要領。體驗活動結束后,讓學生試著解釋醫生使用石膏給骨折病人固定患處的原因,還可以通過視頻展示骨科醫生的操作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調制石膏糊后,將同一根手指反復插入取出,能體驗凝固后的石膏具有固定作用,進一步認識石膏這種非金屬礦物更多的應用。任務4 名稱:礦業生產情況 閱讀了解礦業生產的基本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人類采礦活動及礦物資源日益枯竭的狀況,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礦物資源舉足輕重,應合理開采利用,并積極加以保護。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評價內容 第1課時:常見的巖石 1.觀察巖石標本 2.說特征,辨巖石 3.制作巖石標本 第2課時:認識礦物 1.巖石與礦物關系 2.觀察、描述礦物性質 第3課時:礦物與我們的生活 1.了解冶煉鐵的過程 2.體會石膏的作用 3.閱讀礦業生產情況評價指標 第1課時:常見的巖石 科學觀念:能舉例說明地表到處都有巖石,知道巖石是組成地殼的主要物質。 科學思維:能夠運用科學思維,通過比較不同巖石的特征,發現它們在顏色、顆粒大小、吸水性等方面的差異,并能夠根據這些特征進行巖石的辨認 。 探究實踐:能通過觀察、實驗和記錄等方法,細致觀察四種常見巖石(花崗巖、大理石、砂巖、頁巖)的主要特征;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 態度責任:培養學生尊重證據的意識,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地質知識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巖石的保護意識 。 第2課時:認識礦物 科學觀念:掌握礦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類,了解礦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對自然界的認識和理解 。 科學思維:通過比較礦物與巖石的不同特征,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例如,理解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并能舉例說明礦物不同于巖石的特征 。 探究實踐:能對礦物的粉末顏色、晶體形狀、光澤、透明度和硬度進行細致觀察與描述,并能認真記錄。 態度責任:提升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體驗到認真觀察和細致描述的重要性。 第3課時:礦物與我們的生活 科學觀念:初步認識礦物是重要的生產原料,了解從鐵礦石到鐵制品的生產過程。 科學思維:能夠用舉例、描述等多種方式說明礦物資源的重要性。 探究實踐:通過模擬體驗骨骼外固定活動,體驗凝固后的石膏具有固定作用。 態度責任:閱讀教材,認識到礦物資源舉足輕重,儲量有限,應加以保護。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五、單元作業設計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小明文具盒中( ) 是利用石墨軟又黑的特性制作而成的。 A.鉛筆芯 B. 橡皮 C.直尺 2.礦物在工業上的應用不包括以下哪項( )。 A.制作首飾 B.建筑材料 C.電腦制造 3.將石膏粉加水調成糊狀,把一根手指插入石膏再取出,過一會兒發現手指難以動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石膏糊易塑形,凝固后強度較大 B.醫生可用石膏固定骨折病人患處 C.AB均對 4.赤鐵礦可以用來制造赭石顏料,是利用了赤鐵礦的什么性質( )。 A.顏色 B.硬度 C.光澤性 5.下邊有三種不同的礦物,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激光筆緊貼云母照射,在另一邊看到光斑,說明云母是透明的 B.方解石的顏色與其他兩種均不同,說明硬度也與另外兩種不同 C.銅鑰匙不能而鐵釘能在褐鐵礦上留下刻痕,說明褐鐵礦軟硬程度為硬 6.花崗巖中有肉紅色的顆粒、灰白色的顆粒、黑色的顆粒。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A.每種顏色都代表一種礦物 B.不同顆粒含量的花崗巖顏色不同 C.花崗巖的形成與動植物有關 7.下列礦物和它的用途搭配錯誤的一組是( )。 A.石膏一做豆腐花 B.硫黃一制玻璃器皿 C.滑石一制爽身粉 8.爽身粉用滑石是因為( )。 A.滑石便宜 B.滑石軟且吸水 C.滑石是白色 9.下列關于巖石與礦物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們應該合理開發利用礦物資源 B.礦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隨便開發 C.漢江河中河沙很多,可以隨便采砂 10.能被( )劃,劃出痕跡的礦物最軟。 A.指甲 B.鐵釘 C.銅鑰匙 【參考答案】 ACCA BCBB AA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石英有透光性好的特征,人們用它來制作玻璃器皿。( ) 2.石灰巖有氣孔,有條紋,顆粒為細粒。( ) 3.礦物的光澤通常用金屬材料的光澤來描述。( ) 4.礦產資源是有限的,應節制開采。( ) 5.所有巖石里都能看到植物或動物的痕跡。( ) 6.用不同的硬物刻、劃礦物,可以辨別礦物的硬度。( ) 7.所有的巖石都是被埋藏在土壤下的,我們沒法直接觀察。( ) 8.花崗巖質地堅硬,通常由粉紅、半透明、黑三種不規則顆粒組成。( ) 9.人類的衣食住行醫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礦物。( ) 10.礦物是人造的,是構成巖石的“積木”。( ) 【參考答案】 √ √ √ √ √ 三、連一連,將下列物品、礦產及特點連線。 ①鉛筆芯 滑石 導電性能好 ②銅導線 石墨 軟、容易吸水 ③爽身粉 石英 硬、容易透光 ④水晶杯 赤鐵礦 軟、顏色黑或黑灰 ⑤赭石顏料 黃銅礦 顏色紅 【參考答案】 四、簡答題 交口有豐富的礦物資源,我們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都離不開它們的身影,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毫無節制地開采利用它們呢?為什么?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護日益枯竭的礦物資源呢?(至少寫出4條) 【參考答案】 不是,因為礦物資源是有限的,用一點少一點。此外礦物資源的形成還需要漫長的地質年代,所以不可以毫無節制地去開采利用。 (1)制定法律法規。(2)采取各種積極的措施進行保護。(3)加強一些物品的回收利用,減少礦物資源的開發。(4)合理開發、利用礦物資源,優化礦物資源。(5)對礦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全過程控制,將環境代價減小到最低限度。(6)保護礦區生態環境,防止礦山壽命終結時淪為荒蕪、不毛之地。(7)合理使用礦物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8)進行科技研發,開發能夠替代礦物資源的新能源,如太陽能、核能、風能、水能等。 五、實驗題 探險家在野外的大山里發現如圖的巖石,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 1.觀察到巖石上有條紋、劃痕是灰色的,并且有吸水性,該巖石是( )。 A.花崗巖 B.大理巖 C.石灰巖 2.仔細觀察發現:巖石上有 的痕跡,所以該巖石又是一塊珍稀的 。 【參考答案】 1.C 2.動物 化石六、單元教學結構圖巖石與礦物 礦物 巖石 (積木) 組成 與巖石不同特征 花崗巖 砂巖 大理巖 石灰巖 描述巖石特征 (特點) 與我們生活關系 節約資源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實施后填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5.2《認識礦物》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5.2《認識礦物》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五單元《巖石與礦物》整體設計.docx 礦物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有哪些常見礦物.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