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章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共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章末檢測試卷(一)(課件 練習)(共2份打包)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一)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當今世界面臨日益加劇的能源危機,下列關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方向之一
B.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陽能、氫能、風能、海洋能和生物質能等
C.新能源的優點是可以再生、沒有污染或者污染很少
D.燃燒熱是評價燃料優劣的唯一標準
2.燃燒熱與反應熱的關系是(  )
A.燃燒熱是反應熱的一種類型
B.當一個反應是燃燒反應時,該燃燒反應的反應熱就是燃燒熱
C.燃燒熱不屬于反應熱
D.反應熱有正負之分,燃燒反應的焓變全部是正值
3.已知某些燃料的燃燒熱數據如下表所示:
燃料 甲烷 丙烷 乙醇 一氧化碳
ΔH -891.0kJ·mol-1 -2 219.9kJ·mol-1 -1 366.8kJ·mol-1 -283.0kJ·mol-1
使用上述燃料,最能體現“低碳經濟”理念的是(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丙烷 D.乙醇
4.反應A+B===C(ΔH<0)分兩步進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圖像能正確表示該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的是(  )
5.CH4、CO2在催化作用下可以反應生成CH3COOH,該反應歷程(化學吸附至脫附)可以用下圖表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H4在催化劑表面發生化學吸附可表示為CH4(g)―→H*+CH(*表示吸附態)
B.②過程表示CH3COOH分子的脫附過程
C.反應過程中有C—H、C—C、O—H生成
D.該合成反應是放熱反應
6.為減少目前燃料燃燒時產生的污染,同時緩解能源危機,有關專家提出了利用太陽能制取氫能的構想,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H2O的分解反應是放熱反應
B.氫能源已被普遍使用
C.2 mol H2O(l)具有的總能量低于2 mol H2(g)和1 mol O2(g)具有的總能量
D.氫氧燃料電池放電過程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7.某溫度下,當1 g氨氣完全分解為氮氣、氫氣時,吸收2.72 kJ的熱量,則此狀態下,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①N2(g)+3H2(g)??2NH3(g)
ΔH=-92.48 kJ·mol-1
②N2(g)+3H2(g)??2NH3(g)
ΔH=-46.24 kJ·mol-1
③NH3(g)??N2(g)+H2(g)
ΔH=+46.24 kJ·mol-1
④2NH3(g)??N2(g)+3H2(g)
ΔH=-92.48 kJ·mol-1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全部
8.結合已知條件分析,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所有數據均在常溫常壓條件下測定)(  )
選項 已知條件 熱化學方程式
A H2的燃燒熱數值為a kJ·mol-1 H2+Cl2===2HCl ΔH=-a kJ·mol-1
B 1 mol SO2與足量O2充分反應后,放出熱量49.15 kJ 2SO2(g)+O2(g)??2SO3(g)  ΔH=-98.3 kJ·mol-1
C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
D 31 g白磷比31 g紅磷能量多b kJ P4(s,白磷)===4P(s,紅磷) ΔH=-4b kJ·mol-1
9.某些化學鍵的鍵能如表所示:
化學鍵 H—H Cl—Cl Br—Br I—I H—Cl H—Br H—I
鍵能/ (kJ·mol-1) 436 243 193 151 431 356 299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 H2(g)分別與Cl2(g)、Br2(g)、I2(g)反應,與碘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最多
B.H—F的鍵能大于431 kJ·mol-1
C.H2與Cl2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g)+Cl2(g)===2HCl(g) ΔH=-248 kJ·mol-1
D.穩定性最強的化學鍵是H—Cl
10.3.6 g碳在6.4 g氧氣中恰好完全反應,共放出X kJ的熱量。已知:碳的燃燒熱ΔH為-Y kJ·mol-1,則1 mol C與O2完全反應生成CO的ΔH為(  )
A.-Y kJ·mol-1
B.-(10X-Y) kJ·mol-1
C.-(5X-0.5Y) kJ·mol-1
D.+(10X-Y) kJ·mol-1
11.熱化學離不開實驗,更離不開對反應熱的研究。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向圖1的試管A中加入某一固體和液體,若注射器的活塞右移,說明A中發生了放熱反應
B.將圖1虛線框中的裝置換為圖2裝置,若注射器的活塞右移,說明鋅粒和稀硫酸的反應為放熱反應
C.由圖3可知,ΔH1小于ΔH2
D.由圖3可知,ΔH3=ΔH1+ΔH2
12.用CH4催化還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用標準狀況下4.48 L CH4(g)還原NO2(g)生成N2(g)和水蒸氣,放出的熱量為173.4 kJ
B.由反應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574 kJ·mol-1
C.反應①②中每1 mol CH4完全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相同
D.反應②中當4.48 L CH4反應完全時轉移的電子為1.60 mol
13.如圖為兩種制備硫酸的途徑(反應條件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途徑①和途徑②的反應熱不相等
B.含1 mol H2SO4的濃溶液、含1 mol H2SO4的稀溶液,分別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二者放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C.圖中由SO2(g)催化氧化生成SO3(g),反應物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鍵釋放的總能量
D.若ΔH1<ΔH2+ΔH3,則2H2O2(aq)===2H2O(l)+O2(g)為放熱反應
14.N2O和CO是環境污染性氣體,可在Pt2O+表面轉化為無害氣體,其反應為N2O(g)+CO(g)??CO2(g)+N2(g) ΔH,有關化學反應的物質變化過程如圖1所示,能量變化過程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圖1、2可知ΔH=ΔH1+ΔH2=ΔE2-ΔE1
B.反應中加入Pt2O+可使反應的焓變減小
C.由圖2可知正反應的活化能大于逆反應的活化能
D.1 mol N2O(g)和1 mol CO(g)的總能量大于1 mol CO2(g)和1 mol N2(g)的總能量
15.丙烯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以丁烯和乙烯為原料反應生成丙烯的方法被稱為“烯烴歧化法”,主要反應為C4H8(g)+C2H4(g)2C3H6(g)
已知相關燃燒熱數據:
①C2H4(g)+3O2(g)===2CO2(g)+2H2O(l) 
ΔH1=-1 411 kJ·mol-1
②C3H6(g)+O2(g)===3CO2(g)+3H2O(l) 
ΔH2=-2 049 kJ·mol-1
③C4H8(g)+6O2(g)===4CO2(g)+4H2O(l) 
ΔH3=-2 539 kJ·mol-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消耗等物質的量的原料,反應③的放熱最顯著
B.放出相等的熱量,反應①產生的CO2最少
C.“烯烴歧化”反應中消耗1 mol C4H8(g),放熱148 kJ
D.“烯烴歧化”反應中斷鍵吸收的能量比成鍵放出的能量多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5分)
16.(14分)開發新能源是未來的重要方向,請回答以下有關能源的問題。
(1)未來新能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在使用時對環境無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能源中符合未來新能源標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①天然氣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陽能 ⑥生物質能 ⑦風能 ⑧氫能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⑦⑧
C.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運動會上使用的火炬的燃料一般是丙烷(C3H8)。
①已知11 g丙烷(C3H8)在298 K和101 kPa條件下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水時放出的熱量為555 kJ,請寫出表示丙烷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烷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脫氫反應可以得到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ΔH2=+32.4 kJ·mol-1
則相同條件下,反應C3H8(g)===CH3CH===CH2(g)+H2(g)的ΔH=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CH4的燃燒熱為890 kJ·mol-1,則2 mol C3H8和3 mol CH4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____________ kJ。
(3)已知:H—H的鍵能為436 kJ·mol-1,N—H的鍵能為391 kJ·mol-1,25 ℃、101 kPa時,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①N≡N的鍵能為________。
②25 ℃、101 kPa時,向恒容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應后恢復原溫度時放出的熱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4 kJ。
17.(14分)某學生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來計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將100 mL 0.5 mol·L-1鹽酸與10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在稀溶液中,可以近似地認為酸、堿的密度、比熱容與水的相等)。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簡易量熱計如果不蓋杯蓋,生成1 mol H2O(l)時所測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ΔH)將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改用80 mL 0.50 mol·L-1鹽酸和80 mL 0.55 mol·L-1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二者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若用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CH3COOH進行上述實驗(已知弱酸電離吸熱),生成1 mol H2O(l)時,所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的絕對值(|ΔH|)將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內筒中加入稀堿時,應當緩慢而勻速地加入
b.將用量筒量取好的稀鹽酸加入內筒后,應當快速用水沖洗量筒內壁剩余的稀鹽酸至內筒中,以免造成測量誤差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堿時,眼睛必須與液體凹面最低處相平
d.內筒洗凈后,未及時烘干,直接用該內筒進行實驗,對生成1 mol H2O(l)時所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ΔH)無影響
18.(15分)有科學家預言,氫能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能源,而且是一種理想的綠色能源。
(1)氫能被稱為綠色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任答一點)。
(2)在101 kPa下,1 g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142.9 kJ的熱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反應的反應物總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總能量。
②氫氣的燃燒熱為______________。
③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1 mol氫氣完全燃燒生成1 mol氣態水放出241 kJ的熱量,已知H—O的鍵能為463 kJ·mol-1,O===O的鍵能為498 kJ·mol-1,計算H—H的鍵能為__________ kJ·mol-1。
(3)氫能的儲存是氫能利用的前提,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儲氫合金Mg2Ni,已知:
Mg(s)+H2(g)===MgH2(s)
ΔH1=-74.5 kJ·mol-1;
Mg2Ni(s)+2H2(g)===Mg2NiH4(s)
ΔH2=-64.4 kJ·mol-1;
Mg2Ni(s)+2MgH2(s)===2Mg(s)+Mg2NiH4(s)
ΔH3。
則ΔH3=________kJ·mol-1。
19.(12分)(1)由N2O和NO反應生成N2和NO2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若生成1 mol N2,其ΔH=________kJ·mol-1。
(2)CO、H2可用于合成甲醇和甲醚,其反應為(m、n均大于0):
反應①:CO(g)+2H2(g)??CH3OH(g) ΔH=-m kJ·mol-1
反應②:2CO(g)+4H2(g)??CH3OCH3(g)+H2O(g) ΔH=-n kJ·mol-1
反應③:2CH3OH(g)??CH3OCH3(g)+H2O(g)
ΔH<0
則m與n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是最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合成氨使用的氫氣可以甲烷為原料制得:CH4(g)+H2O(g)??CO(g)+3H2(g)。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則CH4(g)與H2O(g)反應生成CO(g)和H2(g)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山東,18(1)]探究CH3OH合成反應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有利于提高CH3OH的產率。以CO2、H2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主要反應如下:
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5 kJ·mol-1
Ⅱ.CO(g)+2H2(g)??CH3OH(g)
ΔH2=-90.4 kJ·mol-1
Ⅲ.CO2(g)+H2(g)??CO(g)+H2O(g) ΔH3
則ΔH3=________ kJ·mol-1。
章末檢測試卷(一)
1.D
2.A [燃燒熱是指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物時所放出的熱量,是反應熱的一種,A正確,B、C錯誤;燃燒反應全部是放熱反應,所以焓變均為負值,D錯誤。]
3.B [最能體現“低碳經濟”理念的燃料即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時,放出熱量最多的燃料。CH4生成1 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為891.0 kJ,丙烷(C3H8)生成1 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為 kJ≈739.97 kJ,乙醇(C2H6O)生成1 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為 kJ=683.4 kJ,CO生成1 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為283.0 kJ。綜上所述,生成1 mol二氧化碳放出熱量最多的是甲烷,則最能體現“低碳經濟”理念的是甲烷,B正確。]
4.B [由題給信息可知,A+B===C是放熱反應,A和B具有的總能量大于C具有的總能量;A+B===X是吸熱反應,X具有的總能量大于A和B具有的總能量;X===C是放熱反應,X具有的總能量大于C具有的總能量。綜上可知,B項正確。]
5.C [由圖可知,CH4在催化劑表面發生化學吸附生成H*和CH,表示為CH4(g)H*+CH,A項正確;②過程H*和CH3COO*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CH3COOH,則②過程表示CH3COOH分子的脫附過程,B項正確;由圖可知,反應中只有C—C和O—H的生成,C項錯誤;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該合成反應是放熱反應,D項正確。]
6.C 7.B
8.D [根據燃燒熱的定義,1 mol H2完全燃燒產生液態水,則其熱化學方程式為H2(g)+O2(g)===H2O(l) ΔH=-a kJ·mol-1,A錯誤;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則2SO2(g)+O2(g)??2SO3(g) ΔH<-98.3 kJ·mol-1,B錯誤;Ba2+、SO產生BaSO4沉淀會放出熱量,所以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C錯誤;31 g白磷比31 g紅磷能量多b kJ,則1 mol白磷(P4)比紅磷能量多4b 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P4(s,白磷)===4P(s,紅磷) ΔH=-4b kJ·mol-1,D正確。]
9.B [ΔH等于反應物的總鍵能減去生成物的總鍵能,則1 mol H2(g)和Cl2(g)反應的ΔH=(436+243-2×431)kJ·mol-1=-183 kJ·mol-1,和Br2(g)反應的ΔH=(436+193-2×356)kJ·mol-1=-83 kJ·mol-1,和I2(g)反應的ΔH=(436+151-2×299) kJ·mol-1=-11 kJ·mol-1,則與氯氣反應放出的熱量最多,A、C錯誤;表中H—Cl、H—Br、H—I的鍵能逐漸變小,故H—F的鍵能大于431 kJ·mol-1,B正確;鍵能越大,化學鍵越穩定,則H—H最穩定,D錯誤。]
10.C [碳在氧氣中燃燒,氧氣不足時發生反應2C+O22CO,氧氣足量時發生反應C+O2CO2,3.6 g碳的物質的量為=0.3 mol,6.4 g氧氣的物質的量為=0.2 mol,n(C)∶n(O2)=3∶2,在2∶1與1∶1之間,所以上述兩個反應都發生。設生成的CO為a mol,CO2為b mol,根據元素守恒有a+b=0.3、a+2b=0.2×2,聯立方程式,解得a=0.2,b=0.1。碳的燃燒熱ΔH為-Y kJ·mol-1,所以生成0.1 mol CO2放出的熱量為0.1Y kJ,生成0.2 mol CO放出的熱量為X kJ-0.1Y kJ,由于碳燃燒為放熱反應,所以ΔH<0,故1 mol C與O2完全反應生成CO的ΔH為-=-(5X-0.5Y)kJ·mol-1。]
11.C [很多物質的溶解過程也是放熱的,圖1的試管A中加入某一固體和液體,若注射器的活塞右移,不能說明A中發生了放熱反應,A錯誤;由于鋅粒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了H2,因此將圖1虛線框中的裝置換為圖2裝置,若注射器的活塞右移,不能說明鋅粒和稀硫酸的反應為放熱反應,B錯誤;等質量氣態硫的能量比固態硫的能量高,反應①放出的熱量比反應②的多,放熱反應的焓變為負值,因此ΔH1小于ΔH2,C正確;由圖3可知,ΔH2=ΔH1+ΔH3,D錯誤。]
12.D [根據蓋斯定律,將反應(①+②)×得: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 kJ·mol-1,標準狀況下4.48 L CH4的物質的量為0.2 mol,放出的熱量為0.2 mol×867 kJ·mol-1=173.4 kJ,A正確;由于液態水生成氣態水需要吸收熱量,所以生成液態水的反應放出的熱量多,放熱越多,則ΔH越小,即ΔH<-574 kJ·mol-1,B正確;反應①②中每1 mol CH4完全反應時均轉移8 mol電子,C正確;因為沒有指明氣體的溫度和壓強,4.48 L CH4的物質的量無法求算,D錯誤。]
13.B [硫酸的濃溶液溶于水放熱,故B錯誤。]
14.D
15.C [燃燒C2H4、C3H6、C4H8各1 mol,反應③放熱最多,A項正確;反應①②③各生成1 mol CO2時,分別放熱705.5 kJ、683 kJ、634.75 kJ,則放出相等的熱量時反應①產生的CO2最少,B項正確;根據蓋斯定律,將反應①+③-②×2得C4H8(g)+C2H4(g)===2C3H6(g) ΔH=+148 kJ·mol-1,反應中消耗1 mol C4H8(g),吸熱148 kJ,C項錯誤;“烯烴歧化”反應是吸熱反應,斷裂反應物中的化學鍵吸收的能量比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放出的能量多,D項正確。]
16.(1)C (2)①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20 kJ·mol-1 ②+124.2 kJ·mol-1 ③7 110(3)①945.6 kJ·mol-1 ②小于
17.(1)使強酸和強堿充分反應 (2)偏大 未蓋杯蓋會造成熱量損失,所測得的數值變小,但ΔH為負值,所以生成1 mol H2O(l)時的反應熱偏大 (3)不相等 (4)偏小 CH3COOH參與反應時電離要吸收熱量,使得生成1 mol H2O(l)時的反應熱的|ΔH|變小 (5)c
解析 (3)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改用80 mL 0.50 mol·L-1鹽酸與80 mL 0.55 mol·L-1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生成水的量減少,所放出的熱量變小。(5)向內筒中加入稀堿時,應當快速倒入內筒中,若緩慢而勻速地加入會造成熱量散失,故a錯誤;量筒中剩余的液體不要用水沖洗,將用量筒量取好的稀鹽酸加入內筒后,若快速用水沖洗量筒內壁剩余的稀鹽酸至內筒中,會使生成水的量增大,造成測量誤差,故b錯誤。
18.(1)無污染、資源豐富(任選一條,答案合理均可)
(2)①大于 ②285.8 kJ·mol-1
③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④436 (3)+84.6
19.(1)-139 (2)n>2m (3)CH4(g)+H2O(g)??CO(g)+3H2(g) ΔH=+161.1 kJ·mol-1 (4)+40.9
解析 (1)由題圖可得,ΔH=209 kJ·mol-1-348 kJ·mol-1=-139 kJ·mol-1。
(2)根據蓋斯定律,由反應②-①×2可得熱化學方程式③:2CH3OH(g)??CH3OCH3(g)+H2O(g) ΔH=(2m-n) kJ·mol-1<0,所以n>2m。
(3)根據題圖所示能量變化可寫出熱化學方程式:
①CH4(g)+2O2(g)===CO2(g)+2H2O(g)
ΔH=-846.3 kJ·mol-1
②CO2(g)===CO(g)+O2(g)
ΔH=+282 kJ·mol-1
③O2(g)+H2(g)===H2O(g)
ΔH=-241.8 kJ·mol-1
根據蓋斯定律,由反應①+②-③×3可得目標熱化學方程式:CH4(g)+H2O(g)??CO(g)+3H2(g) ΔH=+161.1 kJ·mol-1。
(4)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Ⅲ=反應Ⅰ-反應Ⅱ,即ΔH3=ΔH1-ΔH2=-49.5 kJ·mol-1-(-90.4 kJ·mol-1)=+40.9 kJ·mol-1。(共52張PPT)
第一章
章末檢測試卷(一)
(分值:100分)
1
2
3
4
5
6
7
8
9
1.當今世界面臨日益加劇的能源危機,下列關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方向之一
B.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陽能、氫能、風能、海洋能和生物質能等
C.新能源的優點是可以再生、沒有污染或者污染很少
D.燃燒熱是評價燃料優劣的唯一標準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2.燃燒熱與反應熱的關系是
A.燃燒熱是反應熱的一種類型
B.當一個反應是燃燒反應時,該燃燒反應的反應熱就是燃燒熱
C.燃燒熱不屬于反應熱
D.反應熱有正負之分,燃燒反應的焓變全部是正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燃燒熱是指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物時所放出的熱量,是反應熱的一種,A正確,B、C錯誤;
燃燒反應全部是放熱反應,所以焓變均為負值,D錯誤。
16
17
18
19
3.已知某些燃料的燃燒熱數據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使用上述燃料,最能體現“低碳經濟”理念的是
A.一氧化碳   B.甲烷 C.丙烷 D.乙醇

16
17
18
19
燃料 甲烷 丙烷 乙醇 一氧化碳
ΔH -891.0kJ· mol-1 -2 219.9kJ· mol-1 -1 366.8kJ· mol-1 -283.0kJ·
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最能體現“低碳經濟”理念的燃料即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時,放出熱量最多的燃料。CH4生成1 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為891.0 kJ,丙烷
16
17
18
19
CO生
成1 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為283.0 kJ。綜上所述,生成1 mol二氧化碳放出熱量最多的是甲烷,則最能體現“低碳經濟”理念的是甲烷,B正確。
4.反應A+B===C(ΔH<0)分兩步進行:①A+B===X(ΔH>0),②X===C(ΔH
<0)。下列圖像能正確表示該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由題給信息可知,A+B===C是放熱反應,A和B具有的總能量大于C具有的總能量;A+B===X是吸熱反應,X具有的總能量大于A和B具有的總能量;X===C是放熱反應,X具有的總能量大于C具有的總能量。綜上可知,B項正確。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5.CH4、CO2在催化作用下可以反應生成CH3COOH,該反應歷程(化學吸附至脫附)可以用下圖表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CH4在催化劑表面發生化學吸附
可表示為CH4(g)―→ H*+
(*表示吸附態)
B.②過程表示CH3COOH分子的脫
附過程
C.反應過程中有C—H、C—C、O—H生成
D.該合成反應是放熱反應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由圖可知,CH4在催化劑表面發
生化學吸附生成H*和 ,表示
為CH4(g)―→ H*+ ,A項正確;
②過程H*和CH3COO*在催化劑的
作用下生成CH3COOH,則②過程
表示CH3COOH分子的脫附過程,B項正確;
由圖可知,反應中只有C—C和O—H的生成,C項錯誤;
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該合成反應是放熱反應,D項正確。
16
17
18
19
6.為減少目前燃料燃燒時產生的污染,同時緩解能源危機,有關專家提出了利用太陽能制取氫能的構想,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H2O的分解反應是放熱反應
B.氫能源已被普遍使用
C.2 mol H2O(l)具有的總能量低于2 mol H2(g)
和1 mol O2(g)具有的總能量
D.氫氧燃料電池放電過程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H2O的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A項錯誤;
氫能源未被普遍使用,B項錯誤;
因為H2O的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所以
2 mol H2O(l)具有的總能量低于2 mol H2(g)
和1 mol O2(g)具有的總能量,C項正確;
氫氧燃料電池放電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D項錯誤。
16
17
18
19
7.某溫度下,當1 g氨氣完全分解為氮氣、氫氣時,吸收2.72 kJ的熱量,則此狀態下,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①N2(g)+3H2(g) 2NH3(g) ΔH=-92.48 kJ·mol-1
②N2(g)+3H2(g) 2NH3(g) ΔH=-46.24 kJ·mol-1
③NH3(g) H2(g) ΔH=+46.24 kJ·mol-1
④2NH3(g) N2(g)+3H2(g) ΔH=-92.48 kJ·mol-1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全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 mol NH3完全分解吸收17×2.72 kJ=46.24 kJ熱量,2 mol NH3完全分解吸收2×46.24 kJ=92.48 kJ熱量,反應逆向進行時,生成1 mol NH3放出46.24 kJ熱量,生成2 mol NH3放出92.48 kJ熱量,故①③正確,②④錯誤。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8.結合已知條件分析,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所有數據均在常溫常壓條件下測定)
16
17
18
19
選項 已知條件 熱化學方程式
A H2的燃燒熱數值為a kJ·mol-1 H2+Cl2===2HCl ΔH=-a kJ·mol-1
B 1 mol SO2與足量O2充分反應后,放出熱量49.15 kJ 2SO2(g)+O2(g) 2SO3(g) 
ΔH=-98.3 kJ·mol-1
C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
D 31 g白磷比31 g紅磷能量多b kJ P4(s,白磷)===4P(s,紅磷) ΔH=
-4b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根據燃燒熱的定義,1 mol H2完全燃燒產生液態水,則其熱化學方程式為H2(g)+ O2(g)===H2O(l) ΔH=-a kJ·mol-1,A錯誤;
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則2SO2(g)+O2(g) 2SO3(g) ΔH<-98.3 kJ·
mol-1,B錯誤;
Ba2+、 產生BaSO4沉淀會放出熱量,所以H2SO4(aq)+Ba(OH)2(aq)
===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C錯誤;
31 g白磷比31 g紅磷能量多b kJ,則1 mol白磷(P4)比紅磷能量多4b 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P4(s,白磷)===4P(s,紅磷) ΔH=-4b kJ·
mol-1,D正確。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9.某些化學鍵的鍵能如表所示:
16
17
18
19
化學鍵 H—H Cl—Cl Br—Br I—I H—Cl H—Br H—I
鍵能/ (kJ·mol-1) 436 243 193 151 431 356 29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化學鍵 H—H Cl—Cl Br—Br I—I H—Cl H—Br H—I
鍵能/ (kJ·mol-1) 436 243 193 151 431 356 299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1 mol H2(g)分別與Cl2(g)、Br2(g)、I2(g)反應,與碘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
最多
B.H—F的鍵能大于431 kJ·mol-1
C.H2與Cl2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g)+Cl2(g)===2HCl(g) ΔH=-248 kJ·
mol-1
D.穩定性最強的化學鍵是H—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ΔH等于反應物的總鍵能減去生成物的總鍵能,則1 mol H2(g)和Cl2(g)反應的ΔH=(436+243-2×431)kJ·mol-1=-183 kJ·mol-1,和Br2(g)反應的ΔH=(436+193-2×356)kJ·mol-1=-83 kJ·mol-1,和I2(g)反應的ΔH=(436+151-2×299) kJ·mol-1=-11 kJ·mol-1,則與氯氣反應放出的熱量最多,A、C錯誤;
16
17
18
19
化學鍵 H—H Cl—Cl Br—Br I—I H—Cl H—Br H—I
鍵能/ (kJ·mol-1) 436 243 193 151 431 356 29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表中H—Cl、H—Br、H—I的鍵能逐漸變小,故H—F的鍵能大于431 kJ·
mol-1,B正確;
鍵能越大,化學鍵越穩定,則H—H最穩定,D錯誤。
16
17
18
19
化學鍵 H—H Cl—Cl Br—Br I—I H—Cl H—Br H—I
鍵能/ (kJ·mol-1) 436 243 193 151 431 356 299
10.3.6 g碳在6.4 g氧氣中恰好完全反應,共放出X kJ的熱量。已知:碳的燃燒熱ΔH為-Y kJ·mol-1,則1 mol C與O2完全反應生成CO的ΔH為
A.-Y kJ·mol-1
B.-(10X-Y) kJ·mol-1
C.-(5X-0.5Y) kJ·mol-1
D.+(10X-Y)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n(C)∶n(O2)=3∶2,在
2∶1與1∶1之間,所以上述兩個反應都發生。設生成的CO為a mol,CO2為b mol,根據元素守恒有a+b=0.3、a+2b=0.2×2,聯立方程式,解得a=0.2,b=0.1。碳的燃燒熱ΔH為-Y kJ·mol-1,所以生成0.1 mol CO2放出的熱量為0.1Y kJ,生成0.2 mol CO放出的熱量為X kJ-0.1Y kJ,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熱化學離不開實驗,更離不開對反應熱的研究。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向圖1的試管A中加入某一固體和液體,若注射器
的活塞右移,說明A中發生了放熱反應
B.將圖1虛線框中的裝置換為圖2裝置,若
注射器的活塞右移,說明鋅粒和稀硫酸
的反應為放熱反應
C.由圖3可知,ΔH1小于ΔH2
D.由圖3可知,ΔH3=ΔH1+Δ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很多物質的溶解過程也是放熱的,圖1的試管A中加
入某一固體和液體,若注射器的活塞右移,不能說
明A中發生了放熱反應,A錯誤;
由于鋅粒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了H2,因此
將圖1虛線框中的裝置換為圖2裝置,若
注射器的活塞右移,不能說明鋅粒和稀
硫酸的反應為放熱反應,B錯誤;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等質量氣態硫的能量比固態硫的能量高,反應①放出的熱量比反應②的多,放熱反應的焓變為負值,因此ΔH1小于ΔH2,C正確;
由圖3可知,ΔH2=ΔH1+ΔH3,D錯誤。
16
17
18
19
12.用CH4催化還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用標準狀況下4.48 L CH4(g)還原NO2(g)生成N2(g)和水蒸氣,放出的
熱量為173.4 kJ
B.由反應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574 kJ·mol-1
C.反應①②中每1 mol CH4完全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相同
D.反應②中當4.48 L CH4反應完全時轉移的電子為1.60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根據蓋斯定律,將反應(①+②)× 得: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 kJ·mol-1,標準狀況下4.48 L CH4的物質的量為0.2 mol,放出的熱量為0.2 mol×867 kJ·mol-1=173.4 kJ,A正確;
由于液態水生成氣態水需要吸收熱量,所以生成液態水的反應放出的熱量多,放熱越多,則ΔH越小,即ΔH<-574 kJ·mol-1,B正確;
反應①②中每1 mol CH4完全反應時均轉移8 mol電子,C正確;
因為沒有指明氣體的溫度和壓強,4.48 L CH4的物質的量無法求算,D錯誤。
16
17
18
19
13.如圖為兩種制備硫酸的途徑(反應條件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途徑①和途徑②的反應熱不相等
B.含1 mol H2SO4的濃溶液、含1 mol H2SO4
的稀溶液,分別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
二者放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C.圖中由SO2(g)催化氧化生成SO3(g),反應物斷鍵吸收的總能量小于生
成物成鍵釋放的總能量
D.若ΔH1<ΔH2+ΔH3,則2H2O2(aq)===2H2O(l)+O2(g)為放熱反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硫酸的濃溶液溶于水放熱,故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4.N2O和CO是環境污染性氣體,可在Pt2O+表面轉化為無害氣體,其反應為N2O(g)+CO(g) CO2(g)+N2(g) ΔH,
有關化學反應的物質變化過程如圖1所示,能
量變化過程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圖1、2可知ΔH=ΔH1+ΔH2=ΔE2-ΔE1
B.反應中加入Pt2O+可使反應的焓變減小
C.由圖2可知正反應的活化能大于逆反應的活化能
D.1 mol N2O(g)和1 mol CO(g)的總能量大于1 mol
CO2(g)和1 mol N2(g)的總能量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③C4H8(g)+6O2(g)===4CO2(g)+4H2O(l) ΔH3=-2 539 kJ·mol-1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消耗等物質的量的原料,反應③的放熱最顯著
B.放出相等的熱量,反應①產生的CO2最少
C.“烯烴歧化”反應中消耗1 mol C4H8(g),放熱148 kJ
D.“烯烴歧化”反應中斷鍵吸收的能量比成鍵放出的能量多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選擇題
16
17
18
19
燃燒C2H4、C3H6、C4H8各1 mol,反應③放熱最多,A項正確;
反應①②③各生成1 mol CO2時,分別放熱705.5 kJ、683 kJ、634.75 kJ,則放出相等的熱量時反應①產生的CO2最少,B項正確;
根據蓋斯定律,將反應①+③-②×2得C4H8(g)+C2H4(g)===2C3H6(g) ΔH=+148 kJ·mol-1,反應中消耗1 mol C4H8(g),吸熱148 kJ,C項錯誤;
“烯烴歧化”反應是吸熱反應,斷裂反應物中的化學鍵吸收的能量比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放出的能量多,D項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16.(14分)開發新能源是未來的重要方向,請回答以下有關能源的問題。
(1)未來新能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在使用時對環境無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能源中符合未來新能源標準的是____(填字母)。
①天然氣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陽能 ⑥生物質能 ⑦風能 ⑧氫能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⑦⑧
C.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16
17
18
19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2)運動會上使用的火炬的燃料一般是丙烷(C3H8)。
①已知11 g丙烷(C3H8)在298 K和101 kPa條件下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水時放出的熱量為555 kJ,請寫出表示丙烷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烷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脫氫反應可以得到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ΔH2=+32.4 kJ·mol-1
則相同條件下,反應C3H8(g)===CH3CH==CH2(g)+H2(g)的ΔH=
________________。
16
17
18
19
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20 kJ·mol-1
+124.2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③已知CH4的燃燒熱為890 kJ·mol-1,則2 mol C3H8和3 mol CH4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______ kJ。
16
17
18
19
7 110
(3)已知:H—H的鍵能為436 kJ·mol-1,N—H的鍵能為391 kJ·mol-1,25 ℃、101 kPa時,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
①N≡N的鍵能為______________。
②25 ℃、101 kPa時,向恒容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應后恢復原溫度時放出的熱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4 kJ。
945.6 kJ·mol-1
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17.(14分)某學生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來計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將100 mL 0.5 mol·L-1鹽酸與10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在稀溶液中,可以近似地認為酸、堿的密度、比熱容與水的相等)。回答下列問題:
16
17
18
19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易量熱計如果不蓋杯蓋,生成1 mol H2O(l)時所測得
中和反應的反應熱(ΔH)將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強酸和強堿充分反應
偏大
未蓋杯蓋會造成熱量損失,所測得的數值變小,但ΔH為負值,所以生成1 mol H2O(l)時的反應熱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3)實驗中改用80 mL 0.50 mol·L-1鹽酸和80 mL 0.55 mol·
L-1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二者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6
17
18
19
不相等
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改用80 mL 0.50 mol·
L-1鹽酸與80 mL 0.55 mol·L-1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生成水的量減少,所放出的熱量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4)若用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CH3COOH進行上述實驗(已知弱酸電離吸熱),生成1 mol H2O(l)時,所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的絕對值(|ΔH|)將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7
18
19
偏小
CH3COOH參與反應時電離要吸收熱量,使得生成1 mol H2O(l)時的反應熱的|ΔH|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填字母)。
a.向內筒中加入稀堿時,應當緩慢而勻速地加入
b.將用量筒量取好的稀鹽酸加入內筒后,應當快
速用水沖洗量筒內壁剩余的稀鹽酸至內筒中,
以免造成測量誤差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堿時,眼睛必須與液體凹面最低處相平
d.內筒洗凈后,未及時烘干,直接用該內筒進行實驗,對生成1 mol
H2O(l)時所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ΔH)無影響
16
17
18
19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16
17
18
19
向內筒中加入稀堿時,應當快速倒入內筒中,若緩慢而勻速地加入會造成熱量散失,故a錯誤;
量筒中剩余的液體不要用水沖洗,將用量筒量取好的稀鹽酸加入內筒后,若快速用水沖洗量筒內壁剩余的稀鹽酸至內筒中,會使生成水的量增大,造成測量誤差,故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18.(15分)有科學家預言,氫能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能源,而且是一種理想的綠色能源。
(1)氫能被稱為綠色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任答一點)。
(2)在101 kPa下,1 g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142.9 kJ的熱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反應的反應物總能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總能量。
②氫氣的燃燒熱為______________。
16
17
18
19
無污染、資源豐富(任選一條,答案合
理均可)
大于
285.8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③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6
17
18
19
2H2(g)+O2(g)===2H2O(l) ΔH=-571.6 kJ·
mol-1
④若1 mol氫氣完全燃燒生成1 mol氣態水放出241 kJ的熱量,已知H—O的鍵能為463 kJ·mol-1,O==O的鍵能為498 kJ·mol-1,計算H—H的鍵能為____ kJ·mol-1。
4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3)氫能的儲存是氫能利用的前提,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儲氫合金Mg2Ni,已知:
Mg(s)+H2(g)===MgH2(s) ΔH1=-74.5 kJ·mol-1;
Mg2Ni(s)+2H2(g)===Mg2NiH4(s) ΔH2=-64.4 kJ·mol-1;
Mg2Ni(s)+2MgH2(s)===2Mg(s)+Mg2NiH4(s) ΔH3。
則ΔH3=________kJ·mol-1。
16
17
18
19
+84.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19.(12分)(1)由N2O和NO反應生成N2和NO2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若生成1 mol N2,其ΔH=______kJ·mol-1。
由題圖可得,ΔH=209 kJ·mol-1-348 kJ·mol-1=-139 kJ·mol-1。
16
17
18
19
-13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2)CO、H2可用于合成甲醇和甲醚,其反應為(m、
n均大于0):
反應①:CO(g)+2H2(g) CH3OH(g) ΔH=
-m kJ·mol-1
反應②:2CO(g)+4H2(g) CH3OCH3(g)+H2O(g) 
ΔH=-n kJ·mol-1
反應③:2CH3OH(g) CH3OCH3(g)+H2O(g) ΔH<0
則m與n的關系為_____。
16
17
18
19
n>2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根據蓋斯定律,由反應②-①×2可得熱化學方程式③: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m-n) kJ·mol-1<0,所以n>2m。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3)氨是最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合成氨使用的氫氣可以甲烷為原料制得:CH4(g)+H2O(g)  CO(g)+3H2(g)。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則CH4(g)與H2O(g)反應生成CO(g)和H2(g)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7
18
19
H2O(g)  CO(g)+3H2(g) ΔH=+161.1 kJ·mol-1
CH4(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根據題圖所示能量變化可寫出熱化學方程式:
①CH4(g)+2O2(g)===CO2(g)+2H2O(g) ΔH=-846.3 kJ·mol-1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根據蓋斯定律,由反應①+②-③×3可得目標熱化學方程式:CH4(g)+H2O(g) CO(g)+3H2(g) ΔH=+161.1 kJ·mol-1。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4)[2020·山東,18(1)]探究CH3OH合成反應化學
平衡的影響因素,有利于提高CH3OH的產率。
以CO2、H2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主要反應
如下:
Ⅰ.CO2(g)+3H2(g)  CH3OH(g)+H2O(g) ΔH1
=-49.5 kJ·mol-1
Ⅱ.CO(g)+2H2(g)  CH3OH(g) ΔH2=-90.4 kJ·mol-1
Ⅲ.CO2(g)+H2(g)  CO(g)+H2O(g) ΔH3
則ΔH3=________ kJ·mol-1。
16
17
18
19
+4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選擇題
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Ⅲ=反應Ⅰ-反應Ⅱ,即ΔH3=ΔH1-ΔH2=-49.5 kJ·mol-1-
(-90.4 kJ·mol-1)=+40.9 kJ·mol-1。
16
17
18
1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石屏县| 平安县| 九寨沟县| 西吉县| 思茅市| 六安市| 桑植县| 平安县| 山东| 太仆寺旗| 景德镇市| 东港市| 北票市| 万荣县| 陆良县| 天水市| 容城县| 古丈县| 林甸县| 重庆市| 平泉县| 进贤县| 改则县| 西吉县| 灵璧县| 固始县| 天门市| 黄陵县| 达孜县| 神木县| 壤塘县| 宣威市| 舞阳县| 启东市| 青海省| 湟中县| 顺昌县| 平武县| 库尔勒市|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