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一單元《課題2化學與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題是九年級化學第十一單元課題2的內容,本節內容編排在課程的最后一節,站在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這一角度,進一步闡明化學與人類可持續發展之問的關系,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到合理開發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資源,還要保護好環境,以增強學生珍惜資源、珍愛生命,愛護地球等現代公民應該具有的意識,提高他們愛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自覺性和行動力。【學情分析】學生前面已學習了金屬礦物,以及煤、石油、天然氣綜合利用的相關內容,對工業流程也有一定的認知。本節知識內容與人類的生活關系密切,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了解哪些活動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并思考如何用化學方法去消除這些污染,使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環保意識并樹立綠色化學理念。【教學目標】1.會初步區別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了解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有機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性能與用途。學會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滌綸的區分方法。3.了解合成材料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及解決方法;初步了解新型有機合成材料。【教學重點】學會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滌綸的區分方法。【教學難點】學會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滌綸的區分方法。【教學方法】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歸納法、概括法。【教學準備】教師準備:PPT課件學生準備:預習課本了解化學的內容。【教學過程】【新課導入】為了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在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化學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 引入新課。【新知探究】一、化學與能源利用【思考與討論】:請從物質的組成及轉化視角,舉例說明空氣、水、化石燃料和金屬礦物等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想一想還有哪些自然資源通過化學方法得到了開發和利用,產生了哪些材料或能源。利用膜法富氧技術,分離空氣得到富氧空氣;電解水可得到氫氣和氧氣;對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綜合利用可得到焦炭、煤氣、煤油、汽油等物質;金屬冶煉就是將金屬礦物中的金屬元素從其化合物中還原出來,用于生產各種金屬材料。【思考與討論】:回顧第七單元學過的知識,討論化石能源的利用方式,以及人們為降低化石能源利用對環境的影響而采取的措施。提高燃料質量如大力推廣使用脫硫煤,改進生產中使用的脫硫設備;用天然氣代替煤;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等。改進使用技術改進汽車發動機的燃燒方式,使用催化凈化裝置,加大尾氣檢測力度;【提出問題】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傳統能源的利用方式呢 1.通過化學反應將化石能源轉化為清潔、便利的二次能源,如乙醇、電能、石油制品等,開發新能源。2.開發可再生和環境友好的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氫能、生物質能等。二、化學與材料開發化學在材料的研制和創新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用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是有機高分子材料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天然材料)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簡稱合成材料。【塑料】主要性能:密度小,耐腐蝕,易加工。常見類型: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酯等。【合成橡膠:】主要性能:彈性和絕緣性好。常見類型:順丁橡膠、丁苯橡膠、異戊橡膠、硅橡膠等。【合成纖維:】主要性能: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腐蝕。常見類型:聚丙烯纖維(丙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滌綸)、聚丙烯腈纖維(腈綸)等。【實驗探究】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和滌綸【問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棉纖維、羊毛纖維和滌綸面料制成的衣物。如何通過實驗區分這三種纖維 從物質組成和轉化的視角分析:三種纖維的主要成分都屬于有機物,可以燃燒;同時,三者的成分不同,燃燒時的現象和產物的狀態不同。【實驗步驟】收集三種纖維,依次用坩堝鉗夾持,將其點燃,觀察、記錄燃燒時的現象和產物的狀態。【結論與思考:】(1)設計表格對比和分析三種纖維的化學組成和上述實驗現象,總結通過燃燒區分三種纖維的方法。優點 鑒別:天然纖維 羊毛:棉花:合成纖維(2)以上探究活動對你制訂廢棄材料的處理方案有哪些啟發 “白色污染”是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環境的現象。如何解決“白色污染”這個問題?我們每個公民應該如何做?① 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② 重復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③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④ 回收各種廢棄塑料。(直接作為材料,制燃料油,制燃料氣。)化學與相關技術的發展,遵循增進人類福祉、尊重生命權利、合理控制風險等原則。各種資源從開采、提煉到制成產品,再到產品的使用與回收,其中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物質的轉化,與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密切相關,而這些正是化學的研究對象。【學完本課你知道了什么?】化學與能源化學與可持續發展【板書設計】【課后作業】1.練習與應用2.同步練習【教學反思】亮點:本課題有較多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如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學生學起來顯得陌生而枯燥。所以本課題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需要老師講解,但是,單純由教師講授,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容易產生大腦疲勞,學習效果較差。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用多媒體手段營造課堂氛圍,教師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及時補充有機合成材料發展的新成就,新進展,同時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不足: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沒有充分體現。教學建議: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并使學生體會化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重要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初中科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一單元課題2化學與可持續發展》同步分層練習【基礎篇】1.下列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質 B.乙醇 C.淀粉 D.聚乙烯2.下列物質中,不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A.的確良 B.尼龍 C.真絲 D.腈綸3.當前我國亟待解決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A.冶煉廠的白色煙塵 B.石灰窯的白色粉末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4.今年我國環境日主題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下列與該主題不相符的是( )A.加大汽車尾氣檢測力度,禁止未達環保標準的汽車上路B.為了增產增收,大量使用農藥化肥C.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達標后排放D.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減少“白色污染”5.為了防止廢棄塑料帶來的“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回收各種廢棄塑料 B.將用過的塑料袋立即焚燒C.使用可降解塑料 D.用布購物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購物袋【能力篇】一、單選題:1.如圖是某品牌服裝標簽。由此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羊毛和滌綸可用燃燒法區別 B.羊毛是合成纖維C.該服裝面料不耐高溫 D.加入滌綸可增強面料的耐磨性2.分類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物質歸類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 歸類A 氧化銅、水、過氧化氫、氧氣 氧化物B 氯化鈉、碳酸鉀、硝酸銀、硫酸銨 鹽C 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金 有機合成材料D 甲烷、醋酸、乙醇、二氧化碳 有機物3.口罩之下,天使的戰“疫”烙痕讓人心疼。圖中相關材料不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A.鈦合金眼鏡框 B.橡膠彈力耳繩 C.聚丙烯纖維布 D.塑料防護眼鏡4.東營市“小藍桶”助力垃圾分類進校園項目正在推廣。下列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內的是( )A.廢口罩 B.塑料礦泉水瓶 C.廢紙 D.鋁制飲料罐5.材料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A.大理石華表 B.塑料水管C.陶瓷餐具 D.黃金面具填空探究題:1.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止步。(1)我國“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選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組成雙元動力推進劑,二者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2N2O4 2CO2↑+3N2↑+4X↑,則X的化學式為 。 (2)航天服能保障航天員的生命活動和工作能力,其編織層數達數十層,用到的材料有尼龍、滌綸、玻璃纖維、鋁等,其中尼龍屬于 (填“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 (3)中國空間站為航天員配備了種類豐富的航天食品來保證營養和口感,如藜麥桂花粥、辣味金槍魚、醬香油麥菜等,其中“辣味金槍魚”富含的營養素是 。 2.將新鮮蔬菜泡在低濃度食鹽水里制作泡菜的過程中,會生成亞硝酸鹽[如亞硝酸鈉(NaNO2)],對人體產生危害。室溫下,用5%的食鹽水泡制芹菜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如圖。實驗還表明,泡菜發酵過程中,泡制溫度較高時,亞硝酸鹽含量最大值出現得早且數值低,這與溫度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關;泡制過程中添加姜汁或維生素C都能有效地減少亞硝酸鹽的生成。(1)室溫條件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時間是 (填字母)。 A.泡制2~3天 B.泡制5~6天C.泡制12天后(2)下列關于制作泡菜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 A.最好加一些姜汁B.最好在較低溫度下泡制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3)請你為喜歡吃泡菜的人提一條食用泡菜的建議: 。【拔高篇】1.“天問一號”搭載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1)火星車使用的新型鎂鋰合金屬于__________(填“金屬”或“復合”)材料,實現了探測器的輕量化。(2)火星車熱控材料——納米氣凝膠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學式為__________,其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3)火星車集熱窗內裝有正十一烷(C11H24),此物質屬于___________(填“無機物”或“有機物”),其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4)火星車的動力來源于太陽能,人類正在利用和開發的新能源還有___________(寫一種)。同步分層練習答案【基礎篇】:B 2.C 3.B 4.D 5.B【能力篇】:一、選擇題:1.B 2.B 3.A 4.A 5.B二、填空探究題:1.(1)H2O (2)合成纖維 (3)蛋白質2.(1)C (2)AC (3)食用泡制超過12天的泡菜(合理即可)【拔高篇】:1.金屬 ; SiO2 ; +4 ; 有機物 ; 11:2 ; 核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6張PPT)(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第十一單元 課題2化學與可持續發展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會初步區別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了解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0102知道有機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性能與用途,學會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滌綸的區分方法。03了解合成材料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及解決方法;初步了解新型有機合成材料。新知導入為了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在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化學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 請從物質的組成及轉化視角,舉例說明空氣、水、化石燃料和金屬礦物等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想一想還有哪些自然資源通過化學方法得到了開發和利用,產生了哪些材料或能源。利用膜法富氧技術,分離空氣得到富氧空氣;電解水可得到氫氣和氧氣;對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綜合利用可得到焦炭、煤氣、煤油、汽油等物質;金屬冶煉就是將金屬礦物中的金屬元素從其化合物中還原出來,用于生產各種金屬材料。探究新知一、化學與能源利用回顧第七單元學過的知識,討論化石能源的利用方式,以及人們為降低化石能源利用對環境的影響而采取的措施。01加大檢測尾氣力度禁止未達環保標準的汽車上路02使用催化凈化裝置使有害氣體轉化為無害物質03改進發動機的燃燒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燒04使用合適的燃料使用壓縮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乙醇汽油作燃料減少空氣污染05使用無鉛汽油禁止含鉛物質排放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探究新知一、化學與能源利用1.提高燃料質量2.改進使用技術如大力推廣使用脫硫煤,改進生產中使用的脫硫設備;用天然氣代替煤;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等。改進汽車發動機的燃燒方式,使用催化凈化裝置,加大尾氣檢測力度;脫硫煤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探究新知一、化學與能源利用1.通過化學反應將化石能源轉化為清潔、便利的二次能源,如乙醇、電能、石油制品等,開發新能源。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傳統能源的利用方式呢 探究新知一、化學與能源利用2.開發可再生和環境友好的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氫能、生物質能等。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傳統能源的利用方式呢 潮汐能風能地熱能探究新知一、化學與能源利用風電制氫我國利用高原和海上豐富的風能資源發展風電,并通過風電電解水制氫,有效克服了風電的天然缺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清潔能源。(風能與氫能聯合開發,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多學科融合協作和科技創新,資源、技術與產業密切配合,實現了自然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二、化學與材料開發化學在材料的研制和創新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秸稈等煤氣、沼氣等清潔燃料和化工原料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比較大(通常在1萬以上),淀粉、蛋白質、橡膠等高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可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探究新知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用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是有機高分子材料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天然材料)天然橡膠輪胎乳膠枕橡膠手套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棉花羊毛蠶絲麻用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是有機高分子材料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天然材料)天然材料吸水性、透氣性好但不耐磨且縮水。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簡稱合成材料主要性能:密度小,耐腐蝕,易加工塑料:常見類型: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酯等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簡稱合成材料主要性能:彈性和絕緣性好合成橡膠:常見類型:順丁橡膠、丁苯橡膠、異戊橡膠、硅橡膠等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簡稱合成材料主要性能: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腐蝕合成纖維:常見類型:聚丙烯纖維(丙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滌綸)、聚丙烯腈纖維(腈綸)等合成材料的生產優勢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合成材料的生產優勢年產10萬噸的合成纖維廠約8萬公頃棉田一年的產棉量約2千萬只綿羊一年的產毛量產量相當于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無機非金屬材料——如耐高溫、耐腐蝕、高強度及可導電的各種新型陶瓷;復合材料——玻璃鋼、碳纖維、芳綸復合材料等;納米材料——將聲、光、電、磁、熱性能呈現新特性。這些材料在醫藥,航天航空、建筑、機器人、生物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將對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進步產生深遠影響。新型有機合成材料:陶瓷復合材料納米材料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從物質組成和轉化的視角分析:三種纖維的主要成分都屬于有機物,可以燃燒;同時,三者的成分不同,燃燒時的現象和產物的狀態不同。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和滌綸問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棉纖維、羊毛纖維和滌綸面料制成的衣物。如何通過實驗區分這三種纖維 信息搜索:查閱資料,了解棉纖維、羊毛纖維和滌綸的化學組成。預測:實驗步驟:收集三種纖維,依次用坩堝鉗夾持,將其點燃,觀察、記錄燃燒時的現象和產物的狀態。優點 鑒別:棉纖維羊毛纖維滌綸灼燒,聞氣味成灰,燒焦羽毛氣味成灰,無味熔化,冷卻后成硬球刺激性氣味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腐蝕吸水性好透氣性好吸水性好透氣性好(1)設計表格對比和分析三種纖維的化學組成和上述實驗現象,總結通過燃燒區分三種纖維的方法。結論與思考:“白色污染”是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環境的現象。塑料垃圾(2)以上探究活動對你制訂廢棄材料的處理方案有哪些啟發 結論與思考: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① 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② 重復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③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④ 回收各種廢棄塑料。(直接作為材料,制燃料油,制燃料氣。)如何解決“白色污染”這個問題?我們每個公民應該如何做?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各種資源從開采、提煉到制成產品,再到產品的使用與回收,其中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物質的轉化,與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應用密切相關,而這些正是化學的研究對象。化學與相關技術的發展,遵循增進人類福祉、尊重生命權利、合理控制風險等原則。二、化學與材料開發探究新知(1)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2)請查閱資料,了解世界環境日(6月5日)的由來和近幾年的主題,以及化學在解決環境問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 污染物的無害化處理:這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清潔能源的開發:這些清潔能源的使用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有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化。 環境監測與評估:這為環境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環境保護政策和措施。跨學科融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我們要應用化學知識和觀念,從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變化與轉化、性質與應用等視角,分析該問題然后,結合這些物質的獲取途徑和相關變化的實現方法,提出解決方案。實際問題涉及不同領域:例如,風能的有效利用,涉及地理、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以及材料、機械、電力等技術領域,需要全面考慮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的需求,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課堂練習1.下列物質中屬于有機物的是( )①食鹽 ②淀粉 ③蔗糖 ④油脂 ⑤蛋白質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3.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過程中做好消毒工作至關重要,75%的酒精(學名乙醇,化學式為C2H5OH)是常用的消毒劑。下列關于酒精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酒精屬于有機物B.酒精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酒精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6D.酒精是由2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BD課堂練習3.為了防止廢棄塑料帶來的“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回收各種廢棄塑料B.將用過的塑料袋立即焚燒C.使用可降解塑料D.用布購物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購物袋4.下列屬于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天然橡膠 B.陶瓷 C.合金 D.合成纖維BD課堂總結12化學與能源利用:通過化學反應將化石能源轉化為清潔、便利的二次能源。開發可再生和環境友好的新能源化學與材料開發:天然材料:天然橡膠、天然纖維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和滌綸課題1化學與可持續發展分層作業【基礎培優】:1.載人航天技術對于我國空間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航天員的宇航服所用的下列材料中不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長絨棉 B.聚氯乙烯C.氯丁尼龍 D.聚酯纖維分層作業【能力提升】:1.古代漁網一般使用麻纖維制作,現代漁網常使用尼龍纖維制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麻和尼龍兩種纖維中只有尼龍纖維屬于合成材料B.尼龍纖維耐腐蝕,所以現代漁網已不用經常曬網C.在空氣中灼燒兩種纖維,產生燒焦羽毛氣味的是麻纖維D.古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因為麻纖維吸水性好,易腐爛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課題2《化學與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docx 【核心素養】課題2《化學與可持續發展》課件.pptx 【核心素養】課題2《化學與可持續發展》跟蹤分層練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