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目標】認識“件、有”等10個生字。會寫“和、也”等4個字。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提取文中明顯的信息,初步懂得首腦并用才能有創造的道理。【教學重難點】1.認識“件、有”等10個生字。會寫“和、也”等4個字。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件、有、和、做”4個生字。會寫“和”字。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句。3.學習提取文中明顯的信息,說說課文中的兩件寶能做什么。◆教學過程回顧課文,揭題識字1.出示《小書包》,引出“寶貝”。師:在《小書包》這一課,我們知道書包里面的“寶貝”有哪些?(課本、作業本、鉛筆、轉筆刀)為什么說它們是“寶貝”呢?(因為幫助我們學習,很有用)同學們抓住了關鍵,對我們很有用。那對待這些“寶貝”,我們要怎么做?(愛惜、保護)2.過渡:“寶貝”有這么大的作用,那人的身上有哪些“寶貝”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兩件寶》。3.揭示課題,隨題識字。(1)出示課題,齊讀課題。教師提醒:把“兩”字的讀得稍微重一點,“件、寶”不拖音。識記生字“件”。①師: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記住這個字?②加一加:亻+牛=件③組詞識記:一件事、兩件衣服【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寶貝”這個詞引出課文,回顧舊知的同時,牽引到人身上的“寶貝”,水到渠成,幫助學生能很快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初讀課文,認讀生字1.出示自讀要求。①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②用“○”圈出課文中的生字,數一數兒歌共有幾句話。師生交流生字圈畫情況,檢查句子。①師:兒歌共有5句話。那你能給句子標上序號嗎?像這樣,請你試一試。②同桌互相檢查句子和生字標注情況。3.教師示范,邊拍手邊讀,讀出節奏。4.教師帶讀,學生跟讀,相機正音。關注“雙手、做工、創造、才能”的正確讀音。5.認讀生字。(1)出示生字,指名讀。(2)教師帶讀,學生跟讀。教師提示:“有、又”聲母韻母相同,只有聲調不同;“件、做”是三拼音節;“件、辦”是前鼻音,“能”是后鼻音。去掉拼音進行認讀。【設計意圖】這首兒歌讀起來郎朗上口,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揭示了生活的道理,所以需要帶領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學詞學句,領悟道理。再讀課文,理解內容再讀課文,提取信息。(1)學生自讀課文。①師:課文和生字會讀了,那文中的兩件寶指的是什么?請你再讀課文,試著用“○”圈出相關的詞語。你是從第幾句中找到的?②師生交流反饋:兩件寶指雙手和大腦。齊讀第1句。2.隨文識字,識記“有”和“和”字。(1)識記生字“有”。①師:第1句話直接告訴我們,人有兩件寶,這里的“有”字跟我們學過的哪個字讀音很像?(友)你能怎么區分它們呢?②組詞區分:有:有人 有用 友:朋友 好友(2)識記生字“和”。①師:“和”也是我們今天要認的字,你有什么方法快速記住它?②熟字加偏旁:禾+口=和 和好 和氣3.出示第2句,讀懂內容。(1)學生自讀第2句。①師:課文中的兩件寶能做什么?請你讀一讀第2句,用“——”畫出相關的詞語。②師生交流反饋:做工,思考。③指導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指名讀第2句,教師相機指導讀音。4.隨文識字,識記“做”字。(1)師:你在哪里見過“做”這個字?(我說你做)這是在做游戲、做動作。(2)組詞識記:做飯、做家務、做手工。5.理解“做工”。(1)師生交流“做工”的意思。師:課文中說“雙手會做工”,那你知道什么叫“做工”?(干活、動手做事)(2)出示幾組圖片,教師引導。①服裝廠。這是服裝廠的叔叔阿姨在做衣服,我們可以說他們在做工。②建筑工地。這是建筑工人在建造城市,我們可以說他們在做工。小結:每個人做的工都不一樣,都要付出勞動。聯系生活,說詞語。①師:在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手會做什么工呢?②爸爸的手會做電工,媽媽的手會做手工,爺爺的手會做木工,奶奶的手會做針線工。小結:這些做工都是由我們的雙手完成,雙手可真神奇。③師:那你在生活中用神奇的雙手做了哪些事?6.理解“思考”。(1)出示一個小朋友思考的圖片。①師:看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可能在想什么?他通過思考解決了問題。那你的大腦里面思考過什么事情呢?②預設:我思考過怎么寫好生字;周末去哪里玩;怎么多交幾個好朋友。(2)出示文中的插圖,猜猜圖中的小朋友在想什么。小結:我們的大腦能想問題,想辦法,同學們也要學會思考,這樣我們的大腦才會越用越靈活。雙手和大腦真是我們的兩件寶。讀好第1、2句,嘗試背誦。指名讀,讀出節奏,讀出夸贊、自豪的語氣。教師引讀、學生接讀,同桌合作讀。集體填空背誦。人有( ),( )和( )。雙手會( ),大腦會(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需要學生帶著課后的問題再讀課文的,教師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幫助學生提取明顯信息,是有利于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而低學段的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個環節中也通過學生的生活進行引導,來勾連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是符合低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的。觀察筆畫,指導書寫1.學習“和”的書寫。(1)學生觀察“和”字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占位。(2)教師范寫,提示學生“和”的書寫要點。★左右等寬,左長右短。★“口”在右半格的中下部。2.學生按照筆順描紅,練寫。老師巡視指導及時評價。第2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也、辦、到”等6個生字。會寫“也、又、才”等3個字。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初步懂得首腦并用才能有創造的道理。一、游戲導入,激趣回顧1.游戲:點亮燈泡。2.背誦第1、2句,思考:課文中的兩件寶能做什么。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1.自由讀3-5句,注意節奏。①師:我們已經知道了雙手和大腦是人的兩件寶,現在請你讀一讀第3、4、5句,思考:為什么要“用手又用腦”?用“——”畫出先關語句。②師生交流反饋: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注意讀準“不”的變調。3.隨文識字。(1)識記“又”字。①用熟字減偏旁識記。雙-又=又②借助語境識字,體會“又”的意思。師:同學們,天氣預報說今天和明天都有雨,我們就可以說今天下雨了,明天又要下雨。那天氣預報說今天和明天都是晴天,誰來說一說今天和明天的天氣?(今天是晴天,明天又是一個大晴天)組詞識記“才”和“能”字。才:人才、天才、口才能:可能、能力、能干4.出示第3、4句,讀懂內容。(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3、4句,用“﹏﹏”畫出“用手不用腦、用腦不用手”會怎么樣。(2)指名說,教師引導。①用手不用腦,事情做不好。用腦不用手,啥也辦不到。②教師強調讀音,“事情”的“情”讀輕聲。說說生活中“用手不用腦”和“用腦不用手”的事例。(4)師:那應當怎樣運用這兩件寶?(一起使用)小結:雙手和大腦需要同時使用,互相合作,才能創造更多的事物。5.隨文識字,識記生字“也”、“辦”和“到”。①熟字減偏旁識記。他-亻=也②辦和力比較記憶。力:力氣 辦:辦到③結合生活識記。到:我們到學校了。6.指名讀第5句,理解“創造”。(1)師:同學們,你知道人類有哪些通過動手動腦的創造?①身邊的創造:剪紙作品、書法美術作品、社團自制京劇臉譜。②古代的創造: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③現代的創造:高鐵、共享單車、線上支付、芯片、無人駕駛汽車、空間站小結:這些都是人類通過動手動腦創造出來的,正是因為人類的創造,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方便、快捷,更加美好。那么,這些東西以前有沒有?以前沒有,現在有了,這就是創造。拓展說句子,體驗“創造”。①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創造”的事例,你能來說一說嗎?我們做手工,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我們_______,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②小結:這些都是你們用手用腦創造出來的成果。齊讀第3-5句。【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學生基本都能通過多種形式讀出節奏,體會兒歌的韻律,但是本環節的語句非常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勾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應語句的說話練習,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在實踐中學會運用。三、梳理課文,進行背誦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教生拍手讀,同桌合作讀,男女生對讀等。2.問題引路,梳理課文。師:人有哪兩件寶?它們能做什么?怎么做不對?怎樣做才對?3.嘗試背誦全文。【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背誦課文。還采用了梳理課文內容的方法,降低背誦的朗讀,是有利于學生加快背誦速度的。四、鞏固識字,指導書寫1.對比區分,組詞語。師:這里有幾組字,你能給它們組詞嗎?你還能用這些詞語口頭說句子嗎?自己和同桌試一試呢。(這本書對我的學習很有用。妹妹用積木搭了一座城堡)2.過渡:同學們,用手連線,又動腦說句子,最終我們解決了問題。現在用手又用腦,來把剩下的生字寫一寫吧!3.學習“也、又、才”的書寫。(1)觀察字形結構,嘗試自己寫。(2)指名寫,教師點評范寫。①教師范寫“也”,提示學生“也”的書寫要點。★橫折鉤從左下格起筆,向右上方斜伸到右上格。★3個豎向筆畫之間的距離要均衡,豎彎鉤要寫得舒展。②教師范寫“又”,提示學生“又”的書寫要點。★上窄下寬。★橫撇的撇段帶一定弧度。★捺的起筆在橫撇的橫段略下,撇尖和捺腳基本齊平。③教師范寫“才”,提示學生“才”的書寫要點。★3個筆畫都較舒展。★橫在橫中線上方,略長。★豎鉤在豎中線的右側,豎的部分要直,鉤要短小有力。★撇舒展,出尖略高于鉤。(3)學生按照筆順描紅,練寫。老師巡視指導及時評價。【教學設計】7 兩件寶雙手——做工大腦——思考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第七單元 課文⑦ 兩件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