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教科科學五年級上冊1.有關光的思考第一單元 光學習目標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2.能識別來自光源的光,如太陽光、燈光。能識別來自物體反射的光,如月光。能在實驗中感悟到,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人眼睛,都能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3.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意識到光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手電筒、鏡子、黒色的箱子、紅蘋果、學生活動手冊。聚焦光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對光有哪些了解?關于光,你知道什么? 關于光,你還想知道什么?探索:哪些物體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陽 光星 光月 光探索:哪些物體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臺燈光燈帶光燭 光探索:哪些物體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發光魚螢火蟲人眼看見的物體汽車后視鏡你知道什么是光源嗎?像螢火蟲這樣,自身能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練一練:下列物體是光源嗎?月 亮發光水母不是光源,因為它本身不發光,而是反射了太陽的光。是光源,因為它本身發光,發光水母利用化學反應產生光能。練一練:沒點燃的蠟燭是光源嗎?不是光源,因為沒有點燃的蠟燭不能發光。燃燒的蠟燭才是光源。觀察小結判斷物體是光源的條件:①該物體能發光;②該物體正在發光且是自身發出的光;③不是反射其他物體的光。如果沒有光,會發生什么?假設你的桌前放著一個紅蘋果,你的朋友把門關上,并把所有的燈都關閉,房間里完全黑暗了。房間沒有窗,門也沒有縫隙,沒有光能進入這個房間。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這個紅蘋果嗎 選出你認為最準確的一項,并說明理由。觀點一我不能看到這個紅蘋果,無論我在這個房間待了多長時間。觀點二當我在這個房間待了一段時間,眼睛適應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這個紅蘋果。觀點三當我在這個房間待了一段時間,眼睛適應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這個紅蘋果的影子。實驗方案方案一:鞋盒方案二:紙杯+黑紙筒夜間可見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見的紅外線卻很豐富。夜視儀可以在“黑暗”的環境中,將人眼看不見的光轉換成電子信號,讓我們看見物體。夜視儀生活中還有哪些和光有關的設計?無影燈額鏡滅蠅燈課堂總結自身能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因為有光源,有了光,我們才能看到周圍的世界。小試牛刀通常我們把那些___________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自身小試牛刀司機能通過汽車后視鏡看到車后的物體,所以汽車后視鏡是光源。( )×小試牛刀“猴子撈月”這個故事說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個月亮,以為月亮掉進水里了,于是設法把它撈上來。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天上的月亮是光源B.水中的月亮是光源C.水中和天上的月亮都不是光源C本課結束,及時復習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有關光的思考》教學設計課題名 有關光的思考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科學探究目標: 1.能識別來自光源的光,如太陽光、燈光。 2.能識別來自物體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實驗中感悟到,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人眼睛,都能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 科學態度目標: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意識到光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教學重點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教學難點 能識別來自光源的光,如太陽光、燈光。能識別來自物體反射的光,如月光。能在實驗中感悟到,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人眼睛,都能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教學方法 講授法、示范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手電筒、鏡子、黒色的箱子、紅蘋果、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提問:光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對光有哪些了解? 學生完成問題記錄表。 【設計意圖】 開門見山,點出本節課的研究主題——光。知道和不知道的問題問題,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前認知,為接下來對光的問題思考做足鋪墊。 探索新知 (一)光源 1.教師提問:哪些物體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 教師出示例子:陽光、星光、月光、臺燈光、燈帶光、燭光、發光魚、螢火蟲、人眼看見的物體、汽車后視鏡。 學生觀察展示的例子組內嘗試分類。 教師提問:你知道什么是光源嗎?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像螢火蟲這樣,自身能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教師出示圖片——月亮和發光水母。 教師談話:那我們來練一練,判斷下列物體是光源嗎? 學生結合定義進行判斷。 教師小結: ①月亮不是光源,因為它本身不發光,而是反射了太陽的光。 ②發光水母是光源,因為它本身發光,發光水母利用化學反應產生光能。 教師追問:那沒有點燃的蠟燭是光源嗎? 學生交流討論并回答。 教師點撥:不是光源,因為沒有點燃的蠟燭不能發光。燃燒的蠟燭才是光源。 教師談話:經過剛才的討論和練習,判斷物體是光源的條件有哪些呢? 學生回顧整理并回答。 教師小結: ①該物體能發光; ②該物體正在發光且是自身發出的光; ③不是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設計意圖】 分類的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發現發光物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先在小組內討論,統一多數人的意見,然后匯總全班的分類結果,這樣獲得的結果更容易讓學生認可。后續例子的補充和單獨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對光源建立更全面的認識。 沒有光的世界 教師組裝研討:如果沒有光,會發生什么? 學生可從對光的認識、對世界萬物的認識等角度發散思考。 教師談話:假設你的桌前放著一個紅蘋果,你的朋友把門關上,并 把所有的燈都關閉,房間里完全黑暗了。房間沒有窗,門也沒有縫隙,沒有光能進入這個房間。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這個紅蘋果嗎 學生談談自己的猜想。 教師出示三組觀點,并談話:選出你認為最準確的一項,并說明理 由。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談話:接下來咱們做實驗來驗證一下自己的判斷對不對吧! 出示實驗方案樣例。并播放視頻——蘋果實驗。 學生觀看示意圖和實驗視頻,小組合作完成動手探究。 【設計意圖】 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是很難遇到沒有光的環境,所以學生基于生活經驗的假設很可能是錯誤的,而這種錯誤是最難糾正的。讓學生先了解眼睛看到物體的原理,即有光反射到眼睛;然后給出假設的情境,是給學生一次理論與生活經驗相互對抗的機會;最后用實踐來驗證假設,讓學生感受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光的應用 1.教師科普:夜間可見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見的紅外線卻很豐富。 夜視儀可以在“黑暗”的環境中,將人眼看不見的光轉換成電子信號,讓我們看見物體。 學生觀看視頻——夜視儀記錄。 教師布置任務:生活中還有很多跟光相關的設計,希望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多留意。 【設計意圖】 生活中跟光相關的設計有很多,夜視儀是彌補了夜間光線不足造成的 視線模糊,剛好承接研討環節的體驗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對 光的廣泛應用。課堂總結 教師提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的知識? 學生交流并回顧。 教師總結:1.自身能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2.因為有光源,有了光,我們才能看到周圍的世界。 【設計意圖】 通過師生提問互動的形式,學生回顧并了解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板書設計 有關光的思考 光源:自身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 沒有光將看不到物體 光在生活中的應用課后作業 1.填空題:通常我們把那些___________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答案:自身 2.判斷題:司機能通過汽車后視鏡看到車后的物體,所以汽車后視鏡是光源。( ) 答案:× 3.“猴子撈月”這個故事說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個月亮,以為月亮掉進水里了,于是設法把它撈上來。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B.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和天上的月亮都不是光源 答案:C教學反思 本節課《有關光的思考》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光的本質與特性。通過課堂實踐,我認為有幾個亮點值得肯定: 首先,成功地將抽象的光源概念轉化為具體實例,使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太陽光、燈光等直觀感知光源。其次,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感受光的反射現象,從而深化對光的理解。最后,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引導他們以嚴謹、細致的態度對待每一次觀察和實驗。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一是部分學生對于光源和反射光的區分尚不夠清晰,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二是實驗環節的組織和管理尚待優化,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并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針對以上不足,我提出以下教學建議:首先,可以設計更多具有針對性的練習和討論,幫助學生加深對光源和反射光的理解。其次,優化實驗環節的組織和管理,確保實驗安全有序,同時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供學生觀察和探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目標】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 《有關光的思考》教案(表格式).docx 夜視儀視角.mp4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 《有關光的思考》課件.pptx 紙盒觀察蘋果.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