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下§3.1空氣與氧氣(1) 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除空氣的成分; 2、了解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3、了解驗證空氣成分的一般方法; 4、掌握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原理;5、能設計簡單實驗來減小實驗誤差。一、知識點梳理:1、空氣的成分:空氣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體積分數 78% 21% 0.93% 0.04% 0.03%2、空氣組成成分探究:探究空氣是否含有 試劑 現象 結論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氧氣 燃燒的木條 空氣中有氧氣水蒸氣 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 含有水蒸氣3、空氣的利用:(1) 氧氣(O2)的用途:供給 ;支持 ,也叫助燃,常用于焊接、切割金屬等方面。(2)氮氣(N2):性質: 色、 味的氣體, 溶于水;不支持 。化學性質較 。用途:燈泡中充 可延長使用壽命;食品包裝充入氮氣可防腐;制造 、炸藥的重要原料;液氮可以做 劑,醫療上用液氮冷凍麻醉或冷藏人體細胞組織等。(3)稀有氣體: 等氣體的總稱,是混合物。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化學性質 。用途:常用作 ;做光源(稀有氣體通電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4、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1)測定原理: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用一種 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種 ,使容器內壓強 。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倒吸入密閉容器內的體積,即為空氣中 。(2)裝置圖(3)實驗現象: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有大量 產生。B、待集氣瓶 后,打開止水夾,水經導管進入集氣瓶,約占集氣瓶內空氣總體積的 。(4)實驗結論:空氣中 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二、例題講解例題1、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二氧化硫是空氣污染物之一B. 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C. 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常溫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D. 按質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1%例題2、中國舉辦的2019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是聚焦空氣污染防治,口號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空氣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B. 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可燃性C. 空氣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氣體,它們可用于制造霓虹燈D. 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氣的物理性質例題3、為了測定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時氧氣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先將氧氣和空氣按不同的體積比收集在集氣瓶里。收集氣體的方法是:在100 mL集氣瓶里裝滿水,塞緊膠塞并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通入氧氣,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當量筒內的水達到設定的體積后立即關閉活塞a,然后打開活塞b通入空氣,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60%的氣體,則則通入氧氣的體積和通入空氣的體積約是( )A. 50mL和50mL B. 60mL和40mL C. 40mL和60mL D. 20mL和80mL(例題3圖) (例題4圖)例題4、利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燃燒后恢復到室溫,打開彈簧夾后,發現進入廣口瓶的液體體積小于廣口瓶容積的1/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A. 實驗裝置漏氣 B. 實驗中所取的紅磷不足量C. 實驗前將彈簧夾夾緊 D. 燃燒紅磷時插入得太慢例題5、某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I)進行了大膽改進,設計裝置Ⅱ實驗方案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請你對比分析下面裝置I、裝置Ⅱ實驗,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裝置Ⅰ】在實驗過程中,經常出現實驗結果偏小的情況,原因可能是 。A. 紅磷量不足 B. 實驗時止水夾未夾緊C. 未等裝置冷卻就松開止水夾 D. 紅磷點燃后伸入集氣瓶速度太慢(2)【裝置Ⅱ】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①測定玻璃管容積V1為70mL。②點燃酒精燈,緩慢推拉注射器活塞。③將少量銅粉平裝入試管中,將5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30mL刻度處,并按圖Ⅱ中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④熄滅酒精燈,等裝置冷卻后讀取注射器活塞的數據。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按正確操作和有關數據計算,最終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則注射器活塞最終停留在 ml處,在實驗加熱過程中,緩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3)比較【裝置Ⅰ】和【裝置Ⅱ】,你能說出【裝置Ⅱ】的一個優點是 。三、隨堂練習:1、小明整理出了空氣成分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其中錯誤的是( )A.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燈泡的填充氣體B.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焊接金屬的保護氣C.氧氣可以供給呼吸D.氧氣支持燃燒,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2、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潔凈的空氣屬于純凈物B.氮氣性質穩定可以作為食品保護氣C.通常情況空氣中各成分的比例保持相對穩定D.稀有氣體在通電時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制作霓虹燈3、人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下圖為空氣成分示意圖,其中R指的是( )A. 氮氣 B. 氧氣 C. 稀有氣體 D. 二氧化碳(第3題圖) (第4題圖)4、小科在課堂上做“探究空氣的成分”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后,小科發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瓶中空氣體積的1/5。下列操作會使進入的水的體積偏少的是( )A.選用木炭替代紅磷 B.用過量的紅磷進行實驗C.將點燃的紅磷緩慢的放入集氣瓶中 D.紅磷燃燒時忘記關閉止水夾5、在擦玻璃時,人們時常向玻璃上“哈氣”,再擦會更干凈,這說明與空氣相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 )A. CO2 B. N2 C. H2O D. O26、下列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C.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生成氧化鎂D.木炭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7、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與性質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固體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與堿反應B.氮氣常用作保護氣——氮氣化學性質穩定C.二氧化碳用來滅火——密度比空氣大,不支持燃燒D.氧化鈣可做食品干燥劑——氧化鈣能與水反應8、根據下列現象說明空氣中存在某種氣體物質,試將物質寫在題后橫線上。(1)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能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含有 。(2)石灰水長期露置在空氣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會出現白色固體物質,說明空氣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層水珠,說明空氣中含有 。(4)空氣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說明空氣中含有 。四、課后練習:1、科學家們研制了人造空氣來供航天員呼吸。這種人造空氣中氮氣的含量約占 70%,氧氣的含量約占 20%以上,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等氣體,非常接近空氣的比例。飛船能根據儀器實時檢測各種氣體的含量并自動調節各種氣體成分,同時將有毒的氣體過濾掉,始終保證飛船內的空氣適合航天員呼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雖然很少,但是在自然界中是必不可少的B.在航天飛船上,應把空氣中其他成分都分離出去,只留下氧氣,這樣會更有益于航天員的呼吸C.我們周圍的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是不變的,不隨地域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D.空氣中的氮氣對人類呼吸沒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氣中可以沒有這種氣體2、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空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天然資源B.空氣本來是純凈物,被污染后變成了混合物C.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N278%,O221%,稀有氣體0.94%,CO20.03%,其他0.03%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一般不跟其他物質反應,曾被稱為“惰性氣體”3、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空氣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 B.空氣中的氮氣常用作保護氣C.空氣中的稀有氣體常用作滅火劑 D.稀有氣體都無色、無味,通電時能發出不同色光4、下列有關空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我們要采取各種措施,為人類的生存提供純凈的氧氣B.空氣中氮氣的質量約占78%,氧氣質量約占21%C.空氣的成分是固定不變的D.空氣主要是由N2、O2組成,還含有少量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和其它氣體及雜質5、人類生存離不開空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B.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是氮氣C.PM2.5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D.大量焚燒秸稈不會給空氣帶來PM2.56、空氣中含量最多且化學性質不活潑的氣體是( )A.O2 B.CO2 C.N2 D.Ne7、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氮氣可用作食品保護氣B.按質量計算,空氣中含有氮氣約78%,氧氣約21%C.空氣質量報告中所列的空氣質量級別越大,空氣質量越好D.空氣中的CO2氣體與雨水結合形成酸雨8、如圖是用紅磷燃燒法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裝置圖,有關此實驗的結論與分析錯誤的是 ( )A. 此實驗證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B. 此實驗證明,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燒C. 該實驗中的紅磷還可以用硫來代替D. 若該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裝置氣密性不好(第8題圖) (第9題圖)9、如圖所示裝置,有洗氣、儲氣等用途,在醫院給病人輸氧氣時,也利用了類似的裝置,并在裝置中盛放大約半瓶蒸餾水。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b導管連接供給氧氣的鋼瓶 B. a導管連接病人吸氧氣的塑膠管C. 該裝置可用來觀察是否有氧氣輸出 D. 該裝置不能用來觀察輸出氧氣的速度10、如圖所示的密閉裝置中進行白磷燃燒實驗,在白磷被點燃至裝置恢復到室溫的這段時間內,集氣瓶中的氣壓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最接近的是( )A. B. C. D.11、空氣有著廣泛的用途。空氣的各種成分中 是形成云、雨、雪等天氣現象的物質基礎;切割或焊接金屬時需燃燒乙炔產生高溫火焰,是利用了氧氣的 性;液態氮由于在 (填物態變化名稱)時需吸收大量的熱,可做冷凍劑;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 ,常用作保護氣。12、化學實驗課上,老師讓同學們用以下兩個方案來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方案一】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如圖a和圖b所示的傳統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中所用的紅磷、木炭均過量。(1)甲同學連接好儀器后,立即點燃紅磷開始實驗,老師說他的操作順序不嚴謹,你認為他忽略的操作步驟是 。(2)待甲同學改正后,點燃紅磷,觀察到紅磷燃燒產生的現象為 ;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到的現象是 。(3)如果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偏少,寫出一個原因是 。(4)若乙同學的操作順序和步驟均正確,當他打開彈簧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方案二】丙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裝置改進為新的實驗裝置(如圖c)。(5)指出圖c所示裝置的一項優點: 。13、某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如圖甲)進行了改進,設計了圖乙(選用容積為45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的實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對比分析下面兩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甲實驗測得的氧氣含量小于1/5,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2)乙實驗操作(裝置氣密性良好):①點燃酒精燈;②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③將足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把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處,按圖乙方式固定好,再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④讀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值。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3)乙實驗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將停止在約 mL刻度處。(4)對照甲實驗,你認為乙實驗有何優點? (回答一點即可)。14、實驗室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在一端封閉的粗玻璃管內放足量白磷,用膠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記下位置。置于90℃的開水上方加熱白磷,白磷燃燒,現象是 ,活塞的運動情況是: ,最后停留在刻度為 處。該實驗的設計與教材中的實驗設計相比較,其優點有 、 。(第14題圖) (第15題圖)15、已知銅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和氧氣反應只生成氧化銅固體。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小科采用了如圖所示裝置: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中留有25mL 空氣,給裝有細銅絲的玻璃管加熱,同時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內的銅絲在較長時間內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加熱。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觀察密閉系統內空氣體積變化。(1)在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小科測得實驗結果如下:反應前注射器內氣體總體積 反應后注射器內氣體總體積25mL 22mL①反應后剩余氣體的性質有 。(寫出一條即可)②由此數據可以推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填“>”“=”或“<”)21%。③造成該實驗出現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A.交替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次數過少 B.讀數時沒有冷卻至室溫C.加入銅絲量太少 D.加入銅絲量太多(3)通過上面的實驗,你學到的測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空氣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體積分數 78% 21% 0.93% 0.04% 0.03%2、探究空氣是否含有 試劑 現象 結論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慢慢變渾濁 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氧氣 燃燒的木條 燃燒的木條無明顯變化 空氣中有氧氣水蒸氣 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 粉末由白色變成藍色 含有水蒸氣3、(1) 呼吸 燃燒 (2) 無 無 難 燃燒 穩定 氮氣 化肥(3) 氦、氖、氬、氪、氙和氡 不活潑 保護氣4、(1) 足量的易燃物質 固體 減小 氧氣的體積(3) A、 白煙 B、 冷卻 1/5 (4) 氧氣的體積二、例題講解:例題1、D解析:A.二氧化硫會造成酸雨,對植物和建筑物有腐蝕作用,因此是空氣污染物之一, 故A正確不合題意;B.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因此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常溫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故C正確不合題意。D.按體積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1%,故D錯誤但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A.空氣中少量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故A錯誤; B.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不具有可燃性,但支持燃燒,故B錯誤; C.空氣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氣體,它們可用于制造霓虹燈,故C正確; D.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氣的化學性質,故D錯誤。故C符合題意。例題3、A解析:空氣中有氧氣約占體積的1/5,故設通入的氧氣體積為V,則其他部分為空氣,空氣體積為100mL-V,空氣中的氧氣體積為(100mL-V)/5,所以有V+(100mL-V)/5=100mL×60%,得V=50mL,即通入的氧氣的體積:50mL,空氣的體積為100mL-50mL=50mL。故A符合題意。例題4、D解析:A.如果實驗裝置漏氣,外面的氧氣會不斷進入瓶內,導致進入瓶內的水偏少,故A不合題意;B.如果實驗中紅磷不足,那么瓶子中的氧氣就不能完全反應,導致進入瓶內的水偏少,故B不合題意; C.實驗前將彈簧夾夾緊,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不會從導管口溢出,故C不合題意;D.如果燃燒紅磷時插入的太慢,瓶子中的空氣會受熱從瓶口溢出,常溫下瓶中的空氣減少,必然導致進入瓶子中的水體積大于1/5, 故D符合題意。例題5、(1)A、C (2)①③②④;10;使裝置中的氧氣充分反應(3)測量結果更準確/減少大氣污染/更環保解析:(1)A.紅磷量不足會使氧氣不能完全消耗,結果偏小,正確;B.實驗時止水夾未夾緊會使偏大,錯誤;C.未等裝置冷卻就松開止水夾,氣體仍膨脹,會使結果偏小,正確;D.紅磷點燃后伸入集氣瓶速度太慢會使氮氣大量逸出,結果偏大,錯誤;(2)由測定時的操作步驟可知,該操作順序為①③②④ ; 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 , 即玻璃管內氧氣體積為(70ml+30ml)×1/5=20ml,則注射器活塞最終停留在30-20=10ml處,在實驗加熱過程中,緩慢推拉注射器活塞可使裝置中的氧氣充分反應;(3)【裝置Ⅱ】裝置始終密閉,可使結果更準確,且減少生成物排放,減少大氣污染。三、隨堂練習:1、D 2、A 3、B 4、A 5、C 6、D 7、A8、(1)氧氣;(2)二氧化碳;(3)水蒸氣;(4)氮氣四、課后練習:1、A 2、B 3、C 4、D 5、D 6、D 7、A 8、C 9、C 10、C11、水蒸氣;助燃;汽化;穩定(不活潑)12、(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 燒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 (3) 裝置漏氣 (4) 兩側集氣瓶內均有水進入,進入水的體積小于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 。(5)密閉點燃,避免五氧化二磷釋放到空氣中,有利于環保13、(1) 紅磷的量不足 ③①②④ (3) 1 乙實驗裝置更嚴密,有效減少誤差14、發出黃光,放出熱量,產生大量白煙 活塞先向右移動,再向左移動 4 裝置的氣密性好 、 節約能源等15、(1)使注射器中的氧氣充分反應 (2)無色,不與銅反應等合理均可;<;ABC(3)通過化學反應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種成分,再測量混合物在反應前后體積(或質量)的變化,從而得出該種成分的含量(其它答案合理也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4張PPT)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節 空氣與氧氣(1)--- 空氣的成分和利用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除空氣的成分;了解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了解驗證空氣成分的一般方法;學會用科學的現象和實驗來驗證空氣的成分;科學思維:通過實探究活動,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能設計減小誤差的簡單實驗方案;探究實踐:體驗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方法,理解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原理; 分析實驗誤差的原因,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態度責任: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合作互助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新知導入空氣、水和土壤等物質一起養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一個生機勃勃、絢麗多彩的行星。空氣是以怎樣的形態存在的?空氣與生命、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系?我們應怎樣保護空氣使其免受污染?讓我們一起進入新的課堂!討論交流1)空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但的確是存在的。請以生活中的現象來舉例說明空氣是存在的。電風扇葉輪轉動起來,就出現風;拿個塑料袋開口向風,然后捏緊開口,鼓彭塑料袋的就是空氣;把杯子倒扣在水中,然后把杯子歪一下,可以看到有氣泡從杯子中冒出來,證明空氣是存在的;用一集氣瓶裝滿半瓶水,用紙片堵住瓶口倒放,水不會流到瓶口,便可證明空氣的存在;把空杯子倒扣在水中,水無法充滿整個杯子,就證明杯子中的空氣存在;天氣變化時,可能會下雨、下雪、出現大霧等;……討論交流2)人類生活在空氣的“海洋”中,一刻也不能離開。空氣中含有維系人類和萬物生命所必須的物質。你知道空氣里面都有哪些物質嗎?氧氣、水蒸氣、 二氧化碳、氮氣、稀有氣體、塵埃等多種物質。空氣中究竟含有什么?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人類很久。18 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把空氣看作是一種成分單一的物質。經過科學家的努力,終于弄清楚空氣其實是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活動:1)如圖 3-1 所示,用大針筒把空氣壓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是否變渾濁? ______________。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2) 取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 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先后插入兩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兩集氣瓶中燃燒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合理的解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渾濁二氧化碳(CO2)不相同,木條在氧氣中燃燒更劇烈空氣中氧氣被其他氣體稀釋了,所以氧氣瓶中氧氣的濃度比空氣中氧氣濃度高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檢驗二氧化碳的一個常用方法。活動:3)把1滴水滴在白色的無水硫酸銅(CuSO4)粉末上,觀察無水硫酸銅粉末顏色的變化情況。________________。把一些碎冰放入一個干燥的燒杯里,用表面皿蓋在燒杯口上。過一會兒,在表面皿里加一些無水硫酸銅,發現 ________________。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白色粉末變成藍色白色粉末變成藍色冰使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液態水。空氣中有水蒸氣水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硫酸銅遇水變成藍色晶體討論交流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從冰箱中取出的瓶子,不一會兒瓶壁上出現水珠;冬天教室的窗戶上會出現一層水霧;放置在空氣中的餅干會變潮;曬衣服時,衣服變干了,是水跑到空氣中去了;梅雨季節,地面和墻壁都會變潮;空調工作時,會流出水來;……新知講解一、空氣的存在:1、證明空氣存在的實例:(1)空氣的流動:風新知講解(2)空氣有一定的體積:一塑料袋的空氣難以壓縮打氣爆胎新知講解紙團先于紙片落地(3)空氣有阻力:逆風而行的紙飛機飛不遠新知講解2、空氣不空:(1)空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2)空氣是真實存在的;(3)空氣存在于地球表面。3、空氣的作用:(1)供給生物呼吸;(2)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供給綠色植物光合作用;(3)空氣中的氧氣可助燃;(4)空氣中的氮氣可用作保護氣;(5)空氣中的水能成云致雨;……新知講解二、空氣的成分:1、拉瓦錫的研究(1)拉瓦錫的研究:拉瓦錫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加熱達12天,結果部分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同時容器里的空氣的體積減少了五分之一左右。他研究了剩余的空氣,發現它不能供給呼吸,也不支持燃燒。他再把紅色粉末(氧化汞)收集起來,強熱后,得到了汞和氧氣,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于原來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空氣的那部分體積。(2)拉瓦錫的實驗結論:①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②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 1/5 。閱讀:氧氣的發現活動:像拉瓦錫那樣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實驗原理:磷 + 氧氣 點燃 五氧化二磷(固體) (氣體) 固體)實驗步驟:(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按圖連接裝置,在瓶中加入適量水,給水面上方的空氣部分,按如圖方法五等分,并用色筆做記號。(3)用止水夾夾緊膠管;點燃燃燒匙中的磷,立即入瓶并塞緊瓶塞;觀察現象。(5)燃燒結束并充分冷卻后,振蕩集氣瓶,打開止水夾,觀察現象。消耗的氣體跟剩下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_____。實驗說明: 。1:4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新知講解實驗注意事項:a.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b.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c.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后才能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d.在實驗前,導管應預先注滿水,(否則測量結果偏小)e.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后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f.點燃紅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緊瓶塞(否則測量結果偏大)。視頻: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點擊圖片播放)實驗討論1)在實驗中,進入集氣瓶內的水的體積常小于集氣瓶容積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2)此實驗說明剩余氣體有哪些性質 (1)裝置漏氣;(2)紅磷的量不足;(3)紅磷熄滅后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5)有部分水留在導管內未進入集氣瓶,等等。①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②不溶于水。實驗討論3) 本實驗中能否用硫或木炭等物質來替代紅磷?不可以。紅磷燃燒測定氧氣含量的原理是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導致瓶內氣壓減小,水被大氣壓壓入瓶內,進入的水的體積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而木炭燃燒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都不能使瓶內氣壓有效減小,故不能用木炭或硫來替代紅磷。同理也不能用鐵絲來替代紅磷,而鐵絲在空氣中不易燃燒,因此無法消耗氧氣,也就無法通過這種方法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新知講解2、空氣的成分:(1)空氣的成分:各種實驗測定表明,空氣中有多種成分。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 0.03%、其余氣體和雜質0.03%。(2)在通常情況下,空氣中各成分的比例保持相對穩定。空氣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它氣體和雜質體積分數78%21%0.94%0.03%0.03%新知講解三、空氣的利用空氣是一種重要的天然資源,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1、氧氣的作用:供給生物呼吸;幫助燃燒(助燃);燃料在氧氣中燃燒后產生的高溫火焰可用來切割或焊接金屬,等。新知講解2、氮氣的作用: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的氣體。燈泡中充氮可延長使用壽命;食品包裝時充氮可以防腐、保鮮;氮氣還是制造化肥、炸藥的重要原料;液態氮由于在汽化時需吸收大量的熱,因此可做冷凍劑,醫療上常用液氮冷凍麻醉或冷藏人體細胞組織。視頻:氮氣的作用新知講解3、稀有氣體的作用: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如在焊接金屬時用于隔絕空氣;由于稀有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人們用它制成了各種用途的電光源,如航標燈、閃光燈、霓虹燈、“人造小太陽”等;稀有氣體還可用于激光技術,制造低溫環境 ( 氦氣),用于醫療麻醉 ( 氙氣 ) 等。視頻:稀有氣體的作用隨堂練習1、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二氧化硫是空氣污染物之一B. 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C. 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常溫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D. 按質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1%D隨堂練習2、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空氣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B. 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可燃性C. 空氣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氣體,它們可用于制造霓虹燈D. 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氣的物理性質C隨堂練習3、為了測定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時氧氣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先將氧氣和空氣按不同的體積比收集在集氣瓶里。收集氣體的方法是:在100 mL集氣瓶里裝滿水,塞緊膠塞并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通入氧氣,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當量筒內的水達到設定的體積后立即關閉活塞a,然后打開活塞b通入空氣,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60%的氣體,則則通入氧氣的體積和通入空氣的體積約是( )50mL和50mL B. 60mL和40mLC. 40mL和60mL D. 20mL和80mL隨堂練習4、利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燃燒后恢復到室溫,打開彈簧夾后,發現進入廣口瓶的液體體積小于廣口瓶容積的1/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A. 實驗裝置漏氣 B. 實驗中所取的紅磷不足量C. 實驗前將彈簧夾夾緊 D. 燃燒紅磷時插入得太慢D隨堂練習5、某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I)進行了大膽改進,設計裝置Ⅱ實驗方案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請你對比分析下面裝置I、裝置Ⅱ實驗,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裝置Ⅰ】在實驗過程中,經常出現實驗結果偏小的情況,原因可能是 。紅磷量不足B. 實驗時止水夾未夾緊C. 未等裝置冷卻就松開止水夾D. 紅磷點燃后伸入集氣瓶速度太慢A、C隨堂練習(2)【裝置Ⅱ】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①測定玻璃管容積V1為70mL。②點燃酒精燈,緩慢推拉注射器活塞。③將少量銅粉平裝入試管中,將5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30mL刻度處,并按圖Ⅱ中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④熄滅酒精燈,等裝置冷卻后讀取注射器活塞的數據。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按正確操作和有關數據計算,最終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則注射器活塞最終停留在 ml處,在實驗加熱過程中,緩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3)比較【裝置Ⅰ】和【裝置Ⅱ】,你能說出【裝置Ⅱ】的一個優點是 。①③②④10使裝置中的氧氣充分反應測量結果更準確/減少大氣污染/更環保課堂總結1、馬德堡半球實驗等都可證明空氣的存在。2、空氣成分(按體積分數計):氮氣(N2)78%,氧氣(O2)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3、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各成分的含量相對穩定;4、空氣是一種重要的天然資源。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的氣體,可用作保護氣、保鮮劑、冷凍劑,制造化肥、炸藥的重要原料。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制作霓虹燈、航標燈,也可用于激光技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還可用于人工降雨和食品保鮮等;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可用呼吸、助燃等。板書設計3.1 空氣與氧氣(1)……空氣的成分、利用1、空氣成分(按體積分數計):氮氣(N2)78%,氧氣(O2)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2、空氣是一種重要的天然資源:①氮氣: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的氣體,主要用途:保護氣、保鮮劑、冷凍劑,制造化肥、炸藥;②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活潑的氣體,主要用途:保護氣、霓虹燈、航標燈、激光技術;③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人工降雨和食品保鮮等;④氧氣:化學性質活潑。主要用途:可用呼吸、助燃等。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氧氣的性質”的相關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下科學§3.1空氣與氧氣(1)教學設計課題 3.1空氣與氧氣(1)……空氣的成分及利用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下教材分析 本節為浙教版八下第三章的起始節,本節主要內容分為四部分:空氣的成分、利用,氧氣的性質,氧氣的制取,學生實驗:實驗室制取氧氣,擬用4課時完成教學。 本課時為第1課時,主要介紹空氣的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學生對空氣存在有一定的了解,本課時旨在了解空氣的成分,重點是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初步學習科學探究實驗方法,學習分析實現象及產生誤差的原因,這既是前面學習內容的綜合提高,也是后續學習氣體、金屬的銹蝕等內容的基礎,可以說本課時是本單元以及整個初中化學的一個引子。所以本課時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除空氣的成分;了解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了解驗證空氣成分的一般方法;學會用科學的現象和實驗來驗證空氣的成分;科學思維:通過實探究活動,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能設計減小誤差的簡單實驗方案;探究實踐:體驗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方法,理解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原理; 分析實驗誤差的原因,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態度責任: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合作互助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重點 空氣的組成,空氣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質和用途難點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空氣、水和土壤等物質一起養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一個生機勃勃、絢麗多彩的行星。 空氣是以怎樣的形態存在的? 空氣與生命、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系? 我們應怎樣保護空氣使其免受污染? 讓我們一起進入新的課堂。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討論交流:1)空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但的確是存在的。請以生活中的現象來舉例說明空氣是存在的。 參考:電風扇葉輪轉動起來,就出現風;拿個塑料袋開口向風,然后捏緊開口,鼓彭塑料袋的就是空氣;把杯子倒扣在水中,然后把杯子歪一下,可以看到有氣泡從杯子中冒出來,證明空氣是存在的;用一集氣瓶裝滿半瓶水,用紙片堵住瓶口倒放,水不會流到瓶口,便可證明空氣的存在;把空杯子倒扣在水中,水無法充滿整個杯子,就證明杯子中的空氣存在;天氣變化時,可能會下雨、下雪、出現大霧等; …… 。 2)人類生活在空氣的“海洋”中,一刻也不能離開。空氣中含有維系人類和萬物生命所必須的物質。你知道空氣里面都有哪些物質嗎?參考:氧氣、水蒸氣、 二氧化碳、氮氣、稀有氣體、塵埃等多種物質。 過渡:空氣中究竟含有什么?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人類很久。 18 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把空氣看作是一種成分單一的物質。經過科學家的努力,終于弄清楚空氣其實是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 活動:1)如圖 3-1 所示,用大針筒把空氣壓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是否變渾濁? ______________。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 注意: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檢驗二氧化碳的一個常用方法。 2) 取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 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先后插入兩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兩集氣瓶中燃燒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 。合理的解釋是 。參考:空氣中氧氣被其他氣體稀釋了,所以氧氣瓶中氧氣的濃度比空氣中氧氣濃度高3)把1滴水滴在白色的無水硫酸銅(CuSO4)粉末上,觀察無水硫酸銅粉末顏色的變化情況。________________。 把一些碎冰放入一個干燥的燒杯里,用表面皿蓋在燒杯口上。過一會兒,在表面皿里加一些無水硫酸銅,發現 ________________。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 討論交流: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參考:從冰箱中取出的瓶子,不一會兒瓶壁上出現水珠; 冬天教室的窗戶上會出現一層水霧; 放置在空氣中的餅干會變潮; 曬衣服時,衣服變干了,是水跑到空氣中去了; 梅雨季節,地面和墻壁都會變潮; 空調工作時,會流出水來; ……。歸納: 一、空氣的存在: 1、證明空氣存在的實例: (1)空氣的流動:風 (2)空氣有一定的體積: (3)空氣有阻力:2、空氣不“空”: (1)空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 (2)空氣是真實存在的; (3)空氣存在于地球表面。 3、空氣的作用: (1)供給生物呼吸; (2)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供給綠色植物光合作用; (3)空氣中的氧氣可助燃; (4)空氣中的氮氣可用作保護氣; (5)空氣中的水能成云致雨; …… 二、空氣的成分: 1、拉瓦錫的研究 (1)拉瓦錫的研究: 拉瓦錫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加熱達12天,結果部分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同時容器里的空氣的體積減少了五分之一左右。他研究了剩余的空氣,發現它不能供給呼吸,也不支持燃燒。他再把紅色粉末(氧化汞)收集起來,強熱后,得到了汞和氧氣,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于原來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空氣的那部分體積。 (2)拉瓦錫的實驗結論: ①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②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 1/5 。 閱讀:氧氣的發現探究:像拉瓦錫那樣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 實驗原理: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按圖連接裝置,在瓶中加入適量水,給水面上 方的空氣部分,按如圖方法五等分,并用色筆做記號。(3)用止水夾夾緊膠管;點燃燃燒匙中的磷,立即 入瓶并塞緊瓶塞;觀察現象。(5)燃燒結束并充分冷卻后,振蕩集氣瓶,打開止 水夾,觀察現象。消耗的氣體跟剩下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_____。 實驗說明: 。 實驗注意事項: a.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b.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c.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后才能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d.在實驗前,導管應預先注滿水,(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e.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后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f.點燃紅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緊瓶塞(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視頻:測定氧氣含量實驗討論:1)在實驗中,進入集氣瓶內的水的體積常小于集氣瓶容積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參考:(1)裝置漏氣; (2)紅磷的量不足; (3)紅磷熄滅后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5)有部分水留在導管內未進入集氣瓶,等等。 2)此實驗說明剩余氣體有哪些性質 參考:①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②不溶于水。 3) 本實驗中能否用硫或木炭等物質來替代紅磷? 參考:不可以。 紅磷燃燒測定氧氣含量的原理是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導致瓶內氣壓減小,水被大氣壓壓入瓶內,進入的水的體積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 而木炭燃燒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都不能使瓶內氣壓有效減小,故不能用木炭或硫來替代紅磷。 同理也不能用鐵絲來替代紅磷,而鐵絲在空氣中不易燃燒,因此無法消耗氧氣,也就無法通過這種方法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2、空氣的成分: (1)空氣的成分: 各種實驗測定表明,空氣中有多種成分。 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 二氧化碳 0.03%、其余氣體和雜質0.03%。 (2)在通常情況下,空氣中各成分的比例保持相對穩定。 三、空氣的利用 空氣是一種重要的天然資源,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 1、氧氣的作用: 供給生物呼吸;幫助燃燒(助燃);燃料在氧氣中燃燒后產生的高溫火焰可用來切割或焊接金屬,等。 2、氮氣的作用: (附視頻) 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的氣體。 燈泡中充氮可延長使用壽命; 食品包裝時充氮可以防腐、保鮮;氮氣還是制造化肥、炸藥的重要原料;液態氮由于在汽化時需吸收大量的熱,因此可做冷凍劑,醫療上常用液氮冷凍麻醉或冷藏人體細胞組織。 3、稀有氣體的作用: (附視頻) 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如在焊接金屬時用于隔絕空氣; 由于稀有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人們用它制成了各種用途的電光源,如航標燈、閃光燈、霓虹燈、“人造小太陽”等; 稀有氣體還可用于激光技術,制造低溫環境 ( 氦氣),用于醫療麻醉 ( 氙氣 ) 等。 空氣在存在,學生已有一定的認識 尤其是空氣中有氧氣,學生都知道但學生對空氣的成分掌握不全面通過實驗方式來認識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同時也認識了二氧化碳氣體的檢驗等,為后續學習作基礎歸納、完善,形成知識框架,便于記憶空氣不“空”,只是看不見而已,但可通過一定的方式認識空氣的存在空氣的成分研究也經歷了長期艱苦的實驗其中拉瓦錫的實驗最重要學習科學家的探究方式來認識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適時進行學法指導:答疑解惑通過討論交流來鞏固、理解、內化所學歸納出空氣的成分及占比,注意體積分數而不是質量分數 空氣的利用主要包括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等,至于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性質,將在后續學習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D ) A. 二氧化硫是空氣污染物之一B. 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C. 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常溫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D. 按質量計算,空氣中約含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1% 2、中國舉辦的2019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是聚焦空氣污染防治,口號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空氣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B. 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可燃性C. 空氣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氣體,它們可用于制造霓虹燈D. 空氣中分離出來的氮氣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氣的物理性質3、為了測定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時氧氣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先將氧氣和空氣按不同的體積比收集在集氣瓶里。收集氣體的方法是:在100 mL集氣瓶里裝滿水,塞緊膠塞并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通入氧氣,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當量筒內的水達到設定的體積后立即關閉活塞a,然后打開活塞b通入空氣,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60%的氣體,則則通入氧氣的體積和通入空氣的體積約是( A )A. 50mL和50mL B. 60mL和40mL C. 40mL和60mL D. 20mL和80mL (第3題圖) (第4題圖) 4、利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燃燒后恢復到室溫,打開彈簧夾后,發現進入廣口瓶的液體體積小于廣口瓶容積的1/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D ) A. 實驗裝置漏氣 B. 實驗中所取的紅磷不足量C. 實驗前將彈簧夾夾緊 D. 燃燒紅磷時插入得太慢5、某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I)進行了大膽改進,設計裝置Ⅱ實驗方案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請你對比分析下面裝置I、裝置Ⅱ實驗,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裝置Ⅰ】在實驗過程中,經常出現實驗結果偏小的情況,原因可能是 。A. 紅磷量不足 B. 實驗時止水夾未夾緊C. 未等裝置冷卻就松開止水夾 D. 紅磷點燃后伸入集氣瓶速度太慢(2)【裝置Ⅱ】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①測定玻璃管容積V1為70mL。②點燃酒精燈,緩慢推拉注射器活塞。③將少量銅粉平裝入試管中,將5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30mL刻度處,并按圖Ⅱ中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④熄滅酒精燈,等裝置冷卻后讀取注射器活塞的數據。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按正確操作和有關數據計算,最終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則注射器活塞最終停留在 ml處,在實驗加熱過程中,緩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3)比較【裝置Ⅰ】和【裝置Ⅱ】,你能說出【裝置Ⅱ】的一個優點是 。【參考:1)A、C (2)①③②④;10;使裝置中的氧氣充分反應(3)測量結果更準確/減少大氣污染/更環保】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馬德堡半球實驗等都可證明空氣的存在。 2、空氣成分(按體積分數計):氮氣(N2)78%,氧氣(O2)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 3、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各成分的含量相對穩定; 4、空氣是一種重要的天然資源。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的氣體,可用作保護氣、保鮮劑、冷凍劑,制造化肥、炸藥的重要原料。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制作霓虹燈、航標燈,也可用于激光技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還可用于人工降雨和食品保鮮等;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可用呼吸、助燃等。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1 空氣與氧氣(1) 學案.doc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1 空氣與氧氣(1)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1 空氣與氧氣(1).pptx 氧氣含量的測定.wmv 氮氣的性質和用途 .mp4 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 .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