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下§3.2 氧化和燃燒(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氧化反應;2、知道氧化反應是放熱的;3、了解緩慢氧化與燃燒的異同點;4、掌握燃燒的條件;5、運用燃燒條件解決實際問題。一、知識點梳理:1、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跟 發生的反應。在氧化反應中,氧氣具有 性。氧氣的氧化性和助燃性都屬于氧氣的 性質;氧化反應分劇烈氧化反應和 反應兩類。2、緩慢氧化是指氧化的速度非常 ,甚至在短期內不易 的氧化反應;常見的緩慢氧化有 、 、 及塑料、橡膠制品的老化等;3、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 、 、 的氧化反應;4、著火點是指物質 所需到達的 溫度;5、燃燒的必要條件(燃燒三要素):① ,② ,③ ;6、影響燃燒的因素:①可燃物不同,性質不同,燃燒現象不同;②氧氣 越大,燃燒越劇烈;③可燃物與 的接觸面積越 ,燃燒越劇烈。7、自燃是一種由 引起的自發燃燒現象;自燃一般是沒有外部火花、火焰等 的作用下,因受熱或自身發熱并 熱所產生的自行燃燒;8、如果燃燒以 的速度在 的空間里發生,瞬間 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地膨脹,就會引起爆炸;這種爆炸是一種 變化。二、例題講解例題1、酒精燃燒與食物腐爛的相同點( )A. 都發光 B. 都劇烈地產生熱量 C. 都是氧化反應 D. 都是物理變化例題2、下列說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爛、鐵生銹都是緩慢氧化;②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③急速的燃燒一定會爆炸;④自燃是由緩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的著火點不同;⑥燃燒、自燃、緩慢氧化的共同點是均為氧化反應,并都有熱量產生。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例題3、下列有關爆炸的說法你認為符合科學道理的是( )A.只有點燃火藥才能發生爆炸現象B.空氣與可燃性氣體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間中遇明火很有可能發生爆炸C.只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后才可能發生爆炸D.只要將氫氣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就一定發生爆炸例題4、為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現象①③說明物質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B.現象③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C.現象②③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D.現象①②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著火點低例題5、下面是“燃燒的條件”實驗活動的部分操作示意圖:(乒乓球的碎片的著火點是180℃,過濾紙碎片的著火點是245℃)(1)儀器①的名稱為 。(2)實驗一加熱片刻觀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燒產生藍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燒,由此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3)實驗二觀察到先燃燒的物質是 ;若將銅片上的物質換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進行實驗,觀察到木屑先燃燒,說明木屑的著火點比煤粉 。(4)實驗三將燃著的蠟燭放在如上圖所示的密閉容器中,同時用氧氣傳感器測出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A.蠟燭燃燒需要氧氣 B.蠟燭燃燒前,密閉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C.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還有氧氣 D.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84%三、隨堂練習:1、下列物質和空氣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發生爆炸的是( )A.氮氣 B.天然氣 C.氫氣 D.面粉粉塵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凡是發光、發熱的變化都可以叫燃燒 B.氧化反應都伴隨著燃燒現象C.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氧化反應 D.燃燒不一定是化學變化3、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B.棉線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燒焦羽毛氣味的氣體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大量白色煙霧4、關于燃燒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燃燒一定是化學反應 B. 燃燒不一定有發光放熱現象C. 有發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D. 凡燃燒的物質,一定有火焰產生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凡是緩慢氧化都會引起自燃 B. 凡是自燃都是緩慢氧化引起的C. 凡是自燃都會引起火災 D. 凡是燃燒都必須點燃6、今年以來已發生多起火災,造成人員傷亡,房屋燒毀。下列關于火災及逃生、急救的說法正確的是( )A.燃燒是一種緩慢的氧化反應B.高樓發生火災,應該跳樓逃生C.高層住房著火,在等待救援時打開所有門窗D.在火場的濃煙中逃生,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前行7、如圖所示,將白磷和紅磷分裝于Y形試管的2個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氣球,將2個支管同時伸入相同深度的熱水中。(1)燃燒的是___(填“a”“b”或“c”) 處,該處燃著的磷會很快熄滅,原因可能是____(填序號)。A.溫度降低 B.氧氣耗盡 C.試管內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2)管口的小氣球可以防止________(填化學式) 進入空氣,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第7題圖) (第8題圖)8、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某興趣小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將一直試管緩緩壓入熱水中,直至試管中的空氣和白磷接觸,如圖乙(白磷不超過綠豆大小,白磷的著火點為40°C)。(1)寫出試管中發生的實驗現象: 。(2)通過該實驗可說明燃燒的必要條件之一是: 。四、課后練習:1、下列化學反應不是氧化反應的是( )A. 生物的呼吸 B. 食物的腐敗 C. 鐵生銹 D.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小明旅游時經常使用一種用紙代替金屬材料制成的鍋煮面,輕便易攜帶,你覺得煮面時紙鍋不會被燒掉的原因是( )A. 面湯隔絕了氧氣使紙鍋不能燃燒 B. 加熱時面湯蒸發吸熱使紙鍋溫度達不到其著火點C. 紙鍋的著火點很高 D.面湯使紙鍋的著火點升高了3、甲乙丙丁四個集氣瓶中分別盛有空氣,二氧化碳,氮氣和氧氣,用一根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瓶中,依次觀察到火焰熄滅,繼續燃燒,燃燒更旺,火焰熄滅,則瓶中所盛氣體依次是( )A. 氧氣,氮氣,空氣,二氧化碳 B. 氮氣,氧氣,空氣,二氧化碳C. 空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 D. 氮氣,空氣,氧氣,二氧化碳4、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其中“火要虛”的意思是說:燃燒木柴時,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燒得更旺。“火要虛”的實質是( )A.散熱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C.木柴的著火點降低 D.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5、分析和推理是科學學習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確的是( )A. 水能滅火,所以燒菜時鍋里的油一旦燃燒應立即用水澆滅B.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 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劇烈,說明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越劇烈D. 單質中只有一種元素,所以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都是單質6、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得到以下實驗事實: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第6題圖) (第7題圖)7、依據如圖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①通入N2,點燃酒精燈,一段時間后,a、b中均無明顯現象;②熄滅酒精燈,立即改通O2,a中無明顯現象,b中紅磷燃燒,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過程①中,能說明N2不支持燃燒B.實驗過程①中,將氮氣換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燒的有關條件C.實驗過程②中,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D.實驗過程②中,能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8、目前,許多燒烤店都改用機制炭作燃料,引燃機制炭可以使用固體酒精,蓋滅機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酒精的燃燒會升高機制炭的著火點 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C.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 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第8題圖) (第9題圖)9、根據下圖所示的實驗現象,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①②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 B.①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80℃C.燒杯中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 D.①③說明兩種可燃物的著火點不同10、根據下列實驗方案進行實驗,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甲: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乙: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C.丙:驗證物質燃燒需要氧氣 D.丁: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11、在燭芯的棉線中加入細鎂條可制成“吹不滅的蠟燭”。鎂條的著火點低于火焰焰 心的溫度。請從燃燒條件角度回答:(1)蠟燭正常燃燒時,焰心的鎂條不燃燒,原因是________。(2)吹滅蠟燭后,鎂條開始燃燒,并重新引燃蠟燭。引燃蠟燭時,鎂條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第11題圖) (第12題圖) (第13題圖)12、如圖所示,加熱燒瓶中的水使之沸騰,水蒸氣從銅管噴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處,火柴被加熱但不能燃燒,迅速移開火柴,火柴開始燃燒。(1)加熱銅管的目的是 。(2)火柴靠近管P處,火柴被加熱但不能燃燒,迅速移開火柴,火柴開始燃燒,該過程說明了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 。13、如圖是粉塵爆炸模擬裝置,連接好裝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人某固體粉末,點燃蠟上塑料蓋,再快速鼓入大量空氣,不久便會看到爆炸的氣浪將金屬筒上的塑料蓋掀起。(1)該粉末不可能是 (選填字母);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大理石粉末(2)“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氣”可以使固體粉末即刻充斥整個金屬筒,從面增大粉末與空氣的 ;(3)已知金屬鎂在高溫條件下遇水反應能釋放出可燃性氣體——氫氣。若不小心引燃了倉庫中的鎂粉,應選擇用 (填“水”或“砂土”)來滅火。14、澳大利亞的大火給澳洲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小柯想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1)圖甲是探究燃燒需要 ;(2)如圖乙所示:在燃著的蠟燭上扣一個燒杯,過一會觀察到蠟燭熄滅,可以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3)將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管口朝下豎直插入熱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丙所示),結果觀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燒的“水火相容”奇觀.則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 。(4)下列為小柯提出的火災應急方案(滅火和自救措施),其中不合理的一項是( ) 。A.當火較小時,可以用各種滅火器材滅火B.室內失火時,打開門窗,盡量讓濃煙從門窗排出C.在滅火或逃生過程中,用濕毛巾捂住口鼻D.發生森林大火時,可以砍掉周圍的一些樹木,防止火勢蔓延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 氧 氧化 化學 緩慢氧化2、 緩慢 察覺 生物的呼吸 食物的腐敗 金屬的銹蝕3、 發光 發熱 劇烈 4、燃燒 最低5、①有可燃物;②有助燃劑,常用的助燃劑為氧氣;③溫度達到該可燃物的著火點6、 濃度 氧氣 大 7、緩慢氧化 火源 蓄8、 極快 有限 累積 化學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A、蠟燭燃燒時發光,食物腐爛時不發光,不正確;B、蠟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食物腐爛時放熱較慢,不正確;C、蠟燭燃燒、食物腐爛都屬于氧化反應, 正確;D、蠟燭燃燒、食物腐爛都不屬于化合反應, 不正確;故C符合題意。例題2、A解析: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爛、鐵生銹都是緩慢氧化,故①正確;②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故②正確;③急速的燃燒會產生大氣的氣體,如果在封閉的空間內不能釋放出去就會爆炸,如果在空曠的開放空間則不會保證,故③錯誤;④自燃是由緩慢氧化引起的,故④正確;⑤白磷的著火點是不變的,故⑤錯誤;⑥燃燒、自燃、緩慢氧化的共同點是均為氧化反應,并都有熱量產生,故⑥正確。那么正確的是①②④⑥。故A符合題意。例題3、B解析:任何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被點燃都可能發生爆炸;可燃性氣體或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混合點燃后都有可能發生爆炸;爆炸方面存在一個爆炸極限方面的問題,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與氧氣混合時,只有達到爆炸極限時遇明火才能發生爆炸。故B符合題意。例題4、D解析:A.現象①③中,可燃物相同,二者的溫度也相同,①與氧氣接觸,而③不能與氧氣接觸,因此說明物質的燃燒需要接觸氧氣,故A錯誤;B.現象③中為白磷,而不是紅磷,故B錯誤。C.現象②③中,可燃物不同,與氧氣接觸情況不同,沒有控制變量,因此不能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故C錯誤; D.現象①②中,白磷和紅磷都是可燃物,且都與氧氣接觸,當溫度達到80℃時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只能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著火點低,故D正確; 故D符合題意。例題5、(1)酒精燈(2)有可燃物(3)濾紙碎片;低(4)D解析:(1)儀器①的名稱為酒精燈。(2)A、B兩個實驗中,溫度和氧氣的情況都相同,水不是可燃物,而酒精為可燃物,因此得到燃燒的條件之一就是有可燃物。(3)實驗二中,乒乓球碎片的著火點低于濾紙碎片的著火點,那么先燃燒的是濾紙碎片。若將銅片上的物質換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進行實驗,觀察到木屑先燃燒,說明木屑的著火點比煤粉低。(4)A.根據圖像可知,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析不斷下降,說明氧氣被消耗,即蠟燭燃燒需要氧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B.蠟燭燃燒前,密閉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故B正確不合題意;C.當蠟燭熄滅后,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6%,故C正確不合題意;D.容器中,除了氧氣和產物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因此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肯定小于84%,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三、隨堂練習:1、A 2、C 3、C 4、A 5、B 6、D7、 (1)a;B (2)P2O58、(1)白磷燃燒,產生白煙 (2)需要助燃劑(或需要氧氣)四、課后練習:1、D 2、B 3、D 4、B 5、C 6、B 7、D 8、A 9、C 10、A11、(1)處于焰心的鎂條不能與氧氣接觸(2)鎂條燃燒產生的熱量使石蠟的溫度重新達到著火點12、(1)產生高溫水蒸氣或防止液化或使水蒸氣的溫度達到火柴的著火點(2)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或助燃劑13、(1)D (2)接觸面積(3)砂土14、(1)可燃物 (2)與氧氣接觸 (3)氧氣(4)A;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7張PPT)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節 氧化和燃燒(1)---氧化反應、燃燒的條件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氧化反應;知道氧化反應是放熱的;了解緩慢氧化與燃燒的異同點;掌握燃燒的條件;科學思維:自主分析緩慢氧化與燃燒的不同之處;利用燃燒的條件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探究實踐: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得出燃燒所必需的條件;態度責任:發展學生探究空氣中的氣體性質的欲望;養成用實驗驗證猜想的習慣,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復習鞏固1、實驗室可用于制取氧氣的藥品是( )A. 水 B. 二氧化錳 C. 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 D. 氯酸鉀或二氧化錳2、下圖表示用雙氧水制取氧氣實驗中的幾個基本操作,其中操作錯誤的是( )A. 傾倒溶液 B. 收集氧氣C. 檢查裝置氣密性 D. 氧氣驗滿CD復習鞏固3、圖 3-24 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有關氣體的裝置圖。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用 H2O2 制取 O2 的文字表示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2)要收集O2,收集裝置可選擇上述裝置中的_ _ 或___(填寫序號);(3)用發生裝置A或B制取O2時,A與B相比,A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過氧化氫 水+氧氣MnO2D C便于控制所加藥液的量,控制反應的速率討論交流1)請描述硫、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并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2)觀察上述兩個實驗的文字表達式,說一說相似之處。硫在氧氣中燃燒鐵在氧氣中燃燒現象:文字表達式:現象:文字表達式:劇烈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氣體,放熱。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產生黑色固體,放熱。硫+氧氣 二氧化硫點燃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點燃①都是化合反應;②生成物都是氧化物;③都是物質與氧反應。氧化反應新知講解一、氧化反應1、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2、在氧化反應中,氧氣能提供氧,氧氣具有氧化性。3、暴露在空氣中的很多物質會與氧氣發生反應。蘋果削皮后,細胞中的一些物質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了使細胞變成褐色的新物質,所以蘋果削皮后放一會兒會變色。鐵變得銹跡斑斑是因為鐵與氧氣等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鐵銹。注意:氧化反應不一定有氧氣參加。新知講解4、氧化反應的類型:(1)劇烈氧化:如燃燒;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2)緩慢氧化:氧化的速度非常緩慢,甚至在短期內不易察覺。如食物腐敗變質、生物呼吸、塑料橡膠老化、金屬銹蝕,等。劇烈氧化緩慢氧化活動:1)點燃一支蠟燭,觀察它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然后將一個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觀察此時蠟燭燃燒的現象。這個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一根火柴折斷,分成火柴頭和火柴梗兩部分,如圖3-31所示放在銅片上,用酒精燈加熱銅片,觀察現象。這個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燃燒要有助燃劑,常用的助燃劑為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燃燒的最低溫度(著火點)新知講解二、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能與空氣中的氧等氧化劑起燃燒化學反應的物質,稱為可燃物。2、助燃物:能與可燃物質發生燃燒反應的物質,氧氣是最常見的助燃物。3、著火點:物質燃燒所需到達的最低溫度叫著火點。不同物質的著火點是不同的,著火點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新知講解4、可燃物燃燒的條件:燃燒必須同時滿足的三個條件:①有可燃物;②有助燃劑,常用的助燃劑為氧氣;③溫度達到該可燃物的著火點。視頻:燃燒的條件新知講解5、促進燃燒的主要方法:(1)增大助燃物(空氣或氧氣)的濃度;氧氣的濃度越大,燃燒越劇烈。(2)增大可燃物和助燃物(空氣或氧氣)的接觸面積;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木柴架空時,燃燒更旺。扇一扇,火更旺。思考討論森林中的枯枝落葉長期堆積后,雖然未經點燃,有時也會自己燃燒起來。你能用燃燒的條件來分析這種現象嗎?森林中的枯枝落葉屬于可燃物,這些可燃物與空氣充分接觸;這些可枯枝落葉長期堆積后,由于其內部的生物作用(發酵、細菌腐敗等)而發熱,熱量積聚導致升溫,當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時,雖然沒有與明火直接接觸,但因其同是時具備了燃燒的三個條件,所以發生燃燒現象,這屬于自燃現象,是緩慢氧化引起的燃燒。新知講解4、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叫自燃。物質在緩慢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如不能及時散失,就會使溫度逐漸升高,達到著火點時,不經點火,物質也會自發地燃燒起來。例如,糧食、麥稈、煤炭、擦拭機器的棉紗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氣不流通就會引起自燃。新知講解5、爆炸:爆炸是物質發生急劇的物理、化學變化,在瞬間釋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聲響的過程。如果燃燒以極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間里發生,瞬間累積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地膨脹,就會引起爆炸。視頻:粉塵爆炸實驗討論交流爆炸雖然會給人們帶來災難,但它也能為人類服務,你能舉出這方面的例子嗎?危害人類:火災燒毀房屋,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森林火災破壞植被,影響氣候,等;服務人類:利用蠟燭、火把的燃燒用于照明;利用燃燒產生大量的熱用于金屬焊接或切割;利用燃燒產生的大量的熱量用于做飯,煮水,高溫殺毒等;利用定向爆炸劈山開路、快速拆遷,等。新知講解6、氧化反應的分類及比較:隨堂練習1、酒精燃燒與食物腐爛的相同點( )A.都發光 B.都劇烈地產生熱量C.都是氧化反應 D.都是物理變化C隨堂練習2、下列有關爆炸的說法你認為符合科學道理的是( )A.只有點燃火藥才能發生爆炸現象B.空氣與可燃性氣體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間中遇明火很有可能發生爆炸C.只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后才可能發生爆炸D.只要將氫氣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就一定發生爆炸B隨堂練習3、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如圖甲,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B.蠟燭用嘴一吹即滅,是因為吹出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C.由圖乙的現象可知,金屬鎂引起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撲滅D.將大塊煤粉碎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延長煤燃燒的時間C隨堂練習4、為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現象①③說明物質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B.現象③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C.現象②③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D.現象①②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著火點低D隨堂練習5、下面是“燃燒的條件”實驗活動的部分操作示意圖:(乒乓球的碎片的著火點是180℃,過濾紙碎片的著火點是245℃)(1)儀器①的名稱為 。(2)實驗一加熱片刻觀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燒產生藍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燒,由此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酒精燈有可燃物隨堂練習、(3)實驗二觀察到先燃燒的物質是 ;若將銅片上的物質換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進行實驗,觀察到木屑先燃燒,說明木屑的著火點比煤粉 。(4)實驗三將燃著的蠟燭放在如上圖所示的密閉容器中,同時用氧氣傳感器測出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A.蠟燭燃燒需要氧氣B.蠟燭燃燒前,密閉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C.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還有氧氣D.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84%濾紙碎片低D課堂總結1、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氧化反應都放熱;2、氧化反應分為緩慢氧化和燃燒;呼吸作用、金屬銹蝕、食物腐敗等都是緩慢氧化現象;自燃是由緩慢氧化引起的現象;燃燒屬于劇烈的氧化反應;氧氣具有助燃性、氧化性;3、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同時具備:可燃物、助燃物(如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4、著火點是指物質燃燒所需到達的最低溫度。板書設計氧化反應劇烈氧化緩慢氧化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里發生劇烈的燃燒現象。燃燒:燃燒是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條件:可燃物、助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著火點:物質燃燒所需到達的最低溫度氧氣具有氧化性、助燃性呼吸作用金屬生銹、食物腐敗、塑料橡膠制品老化等自燃: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3.2 氧化和燃燒(1)……氧化反應、燃燒條件(放熱)(放熱)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氧化反應都放熱。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滅火與火災自救、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等相關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下科學§3.2 氧化和燃燒(1)教學設計課題 3.2氧化和燃燒(1)…氧化反應、燃燒的條件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下教材分析 本課時為浙教版八下第三章第2節《氧化和燃燒》的第1課時,主要介紹氧化反應及燃燒等內容。此前,學生已學習了空氣的成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等相關知識,已經知道木炭、硫、白磷、鐵絲等多種物質可在氧氣中燃燒;現在進一步學習氧氣參與的反應,并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這是一種知識知延伸和深入;同時也為滅火的方法提供了基礎,更為后續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等做了鋪墊。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氧化反應;知道氧化反應是放熱的;了解緩慢氧化與燃燒的異同點;掌握燃燒的條件;科學思維:自主分析緩慢氧化與燃燒的不同之處;利用燃燒的條件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實踐: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得出燃燒所必需的條件;態度責任:發展學生探究空氣中的氣體性質的欲望;養成用實驗驗證猜想的習慣,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重點 探究燃燒的條件難點 運用燃燒的條件解釋現實問題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實驗室可用于制取氧氣的藥品是( C ) A. 水 B. 二氧化錳 C. 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 D. 氯酸鉀或二氧化錳 2、下圖表示用雙氧水制取氧氣實驗中的幾個基本操作,其中操作錯誤的是( D ) 3、圖 3-24 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有關氣體的裝置圖。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用 H2O2 制取 O2 的文字表示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2)要收集O2,收集裝置可選擇上述裝置中的_ _ 或___(填寫序號);(3)用發生裝置A或B制取O2時,A與B相比,A的優點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1);2)D C 3) 便于控制所加藥液的量,控制反應的速率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討論交流:1)請描述硫、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并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觀察上述兩個實驗的文字表達式,說一說相似之處。 一、氧化反應 1、氧化反應: 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 注意:氧化反應不一定有氧氣參加。 2、在氧化反應中,氧氣能提供氧,氧氣具有氧化性。 3、暴露在空氣中的很多物質會與氧氣發生反應。 蘋果削皮后,細胞中的一些物質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了使細胞變成褐色的新物質,所以蘋果削皮后放一會兒會變色。鐵變得銹跡斑斑是因為鐵與氧氣等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鐵銹。 4、氧化反應的類型: (1)劇烈氧化:如燃燒; 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2)緩慢氧化:氧化的速度非常緩慢,甚至在短期內不易察覺。如食物腐敗變質、生物呼吸、塑料橡膠老化、金屬銹蝕,等。 活動:1)點燃一支蠟燭,觀察它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然后將一個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觀察此時蠟燭燃燒的現象。這個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一根火柴折斷,分成火柴頭和火柴梗兩部分,如圖3-31所示放在銅片上,用酒精燈加熱銅片,觀察現象。這個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二、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能與空氣中的氧等氧化劑起燃燒化學反應的物質,稱為可燃物。 2、助燃物: 能與可燃物質發生燃燒反應的物質,氧氣是最常見的助燃物。 3、著火點: 物質燃燒所需到達的最低溫度叫著火點。 不同物質的著火點是不同的,著火點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4、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附視頻) 燃燒必須同時滿足的三個條件: ①有可燃物; ②有助燃劑,常用的助燃劑為氧氣; ③溫度達到該可燃物的著火點。 5、促進燃燒的主要方法:(1)增大助燃物(空氣或氧氣)的濃度; 氧氣的濃度越大,燃燒越劇烈。 (2)增大可燃物和助燃物(空氣或氧氣)的接觸面積; 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思考討論:森林中的枯枝落葉長期堆積后,雖然未經點燃,有時也會自己燃燒起來。你能用燃燒的條件來分析這種現象嗎?參考:森林中的枯枝落葉屬于可燃物,這些可燃物與空氣充分接觸;這些可枯枝落葉長期堆積后,由于其內部的生物作用(發酵、細菌腐敗等)而發熱,熱量積聚導致升溫,當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時,雖然沒有與明火直接接觸,但因其同是時具備了燃燒的三個條件,所以發生燃燒現象,這屬于自燃現象,是緩慢氧化引起的燃燒。 4、自燃: 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叫自燃。 物質在緩慢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如不能及時散失,就會使溫度逐漸升高,達到著火點時,不經點火,物質也會自發地燃燒起來。例如,糧食、麥稈、煤炭、擦拭機器的棉紗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氣不流通就會引起自燃。 5、爆炸: 爆炸是物質發生急劇的物理、化學變化,在瞬間釋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聲響的過程。 如果燃燒以極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間里發生,瞬間累積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地膨脹,就會引起爆炸。 視頻:粉塵爆炸實驗討論交流:爆炸雖然會給人們帶來災難,但它也能為人類服務,你能舉出這方面的例子嗎? 參考:危害人類: 火災燒毀房屋,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 森林火災破壞植被,影響氣候,等; 服務人類: 利用蠟燭、火把的燃燒用于照明; 利用燃燒產生大量的熱用于金屬焊接或切割; 利用燃燒產生的大量的熱量用于做飯,煮水,高溫殺毒等; 利用定向爆炸劈山開路、快速拆遷,等。 6、氧化反應的分類及比較: 在舊知復習的基礎上,引出氧化反應的概念并由此展開新知的學習氧化反應中“氧”不一定是氧氣,許多物質都能提供氧此后會學到通過電子得失來分析氧化的原理氧化的類型,通過舉例加以說明圖片輔助教學活動、討論、交流來獲取認知三個關鍵名詞,建構燃燒的三個條件提醒學生“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為后續滅火打下基礎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自燃現象發生的原因,從而有意識預防討論交流,加強認識,內化所學通過比較鞏固、深化認識1、酒精燃燒與食物腐爛的相同點( C)A.都發光 B.都劇烈地產生熱量 C.都是氧化反應 D.都是物理變化2、下列說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爛、鐵生銹都是緩慢氧化;②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③急速的燃燒一定會爆炸;④自燃是由緩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的著火點不同;⑥燃燒、自燃、緩慢氧化的共同點是均為氧化反應,并都有熱量產生。其中正確的是( A )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3、下列有關爆炸的說法你認為符合科學道理的是( B ) A.只有點燃火藥才能發生爆炸現象B.空氣與可燃性氣體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間中遇明火很有可能發生爆炸C.只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后才可能發生爆炸D.只要將氫氣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就一定發生爆炸4、為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現象①③說明物質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B.現象③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C.現象②③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D.現象①②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著火點低5、下面是“燃燒的條件”實驗活動的部分操作示意圖:(乒乓球的碎片的著火點是180℃,過濾紙碎片的著火點是245℃)(1)儀器①的名稱為 。 (2)實驗一加熱片刻觀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燒產生藍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燒,由此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 (3)實驗二觀察到先燃燒的物質是 ;若將銅片上的物質換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進行實驗,觀察到木屑先燃燒,說明木屑的著火點比煤粉 。 (4)實驗三將燃著的蠟燭放在如上圖所示的密閉容器中,同時用氧氣傳感器測出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 A.蠟燭燃燒需要氧氣 B.蠟燭燃燒前,密閉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C.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還有氧氣 D.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84%[參考:(1)酒精燈(2)有可燃物(3)濾紙碎片;低(4)D]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氧化反應都放熱; 2、氧化反應分為緩慢氧化和燃燒;呼吸作用、金屬銹蝕、食物腐敗等都是緩慢氧化現象;自燃是由緩慢氧化引起的現象;燃燒屬于劇烈的氧化反應;氧氣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3、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同時具備:可燃物、助燃物(如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4、著火點是指物質燃燒所需到達的最低溫度。 5、不同氧化反應的關系: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2 氧化和燃燒(1) 學案.doc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2氧化和燃燒(1).pptx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3.2 氧化和燃燒(1)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燃燒條件.mp4 粉塵爆炸實驗.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