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3 化學方程式 第1課時 (課件 29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浙教版八下科學 3.3 化學方程式 第1課時 (課件 29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下科學§3.3化學方程式(1)教學設計
課題 3.3化學方程式(1)…質量守恒定律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下
教材分析 本課時為浙教版八下第三章第3節《化學方程式》的第1課時。《化學方程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和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本課時主要通過探究活動,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作理論準備,是第3節的教學基礎,教材先是運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使學生知道質量守恒定律及原因,并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簡單的現象。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質量守恒定律;學會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的原因;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科學思維:從微觀角度分析質量守恒的原因,培養分析及推理能力;探究實踐:通過探究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態度責任:樹立實驗研究及合作學習的意識,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重點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難點 從微觀角度分析質量守恒的原因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1、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任何發光、發熱的變化都可以叫燃燒。( ) (2)物質只要滿足將溫度升高到著火點之上或與氧氣接觸這兩個條件中的一個,就可以燃燒。( ) (3)能發生緩慢氧化的物質,都能發生自燃。( ) (4)爆炸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 ) (5)所有物質著火后,都可用水來滅火。( )2、下列現象中化學能轉化成了什么能? (1)生石灰(CaO)放入水中能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熟石灰[Ca(OH)2],并使水溫升高:___________。 (2)點燃爆竹,爆竹騰空而起: _________________。 (3)用干電池給小燈泡供電: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存在著化學能與其他形式的能之間的相互轉化。那么,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我們知道,燃燒是劇烈的氧化反應,鐵生銹屬于緩慢的氧化反應,它們都屬于化學變化,那么,化學反應后物質的質量減少還是增加? 思考討論: 我們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時,反應前后試管的總質量會如何變化?如果把反應生成的氧氣收集起來,加上氧氣的質量,總質量又會如何變化?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如何變化? 作出猜設計實驗: 1)思路: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稱量-得出結論 2)器材與藥品: 酒精燈、托盤天平、錐形瓶、帶鐵絲橡皮塞、帶滴管的橡皮塞、沙子; 白磷、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等。 想: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 探究活動:實驗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變化 如圖所示裝置,將錐形瓶放在天平托盤上,調節平衡。然后取下錐形瓶,將瓶塞上的鐵絲在酒精燈上燒紅后,接觸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緊瓶塞。待反應結束冷卻后,重新放在天平托盤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參考:實驗討論:1)錐形瓶內鋪一層細沙,其目的是什么? 參考:防止錐形瓶受熱不均勻而炸裂2)氣球的變化情況怎樣? 參考:先脹大,后變癟3)氣球的作用是什么?參考:保持平衡壓強,防止橡皮塞被沖開;防止瓶內物質外逸。4)氣球先變大后變小的原因:參考:開始紅磷燃燒放熱,使瓶內的壓強增大,故氣球膨脹;后來由于燃燒消耗了氧氣,使瓶內氣體減少,壓強降低,故氣球變小。實驗2、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 如圖所示裝置,將錐形瓶置于天平托盤上,用砝碼平衡,然后把滴管內的溶液滴入瓶內,使兩種溶液混合,觀察現象。再將錐形瓶放回天平托盤上,觀察是否平衡。 參考:歸納與分析:新知講解:一、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討論交流:仔細觀察,然后填表: 參考:2、質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學反應的實質: 一定條件下,分子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2)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都沒有改變,所以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思考交流:已知,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碳酸鈉+鹽酸 →氯化鈉+水+二氧化碳,說一說,為什么如圖所示的反應中,反應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本實驗可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嗎? (附視頻)分析與說明:碳酸鈉粉末與鹽反應后,生成的氣體逸出到空氣中,導致稱量時總質量減小。 本實驗也可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但應設法使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以防止生成物的氣體逸出。 同理,有氣體參與反應的實驗也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3、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質量守恒時,體積不一定守恒; 2)質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是化學變化,一切化學反應都符合該定律; 3)質量總和不包括反應物過量部分的質量及不參加反應的雜質的質量; 4)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一定要在密閉容器內進行實驗。 5)化學反應前后的變與不變:二、質量守恒定律的運用:1、質量守恒定律的主要應用: (1)解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變化; (2)推斷反應物或生物成的化學式;
(3)確定物質的元素組成;
(4)進行各物質的質量的計算。 2、質量守恒定律的主要應用舉例: 例題1、如圖所示是磷與氧氣反應前后的微觀模型圖(●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則虛線框中的微觀模型應該是( A ) 例題2、已知化學反應:2N2H4+N2O4=3X+4H2O。則X的化學式( B ) A.NO B.N2 C.NH3 D.O2 例題3、下列有關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B ) A. 若5g CO與2g O2混合點燃,則生成的CO2的質量一定是7g
B. 5g 硫和5g 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物質量為10g
C. 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一定不會發生變化
D. 鎂條燃燒后質量增加,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例題4、一定條件下,在一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化學反應,并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x的值為9 B. 該反應中氧氣與水的質量變化之比為6:5
C. 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D. W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3:1 根據已學知識,討論能量變化,自然想到:質量是否有變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何來驗證質量是否變化通過思路、實驗器材與藥品等來進行設計并付諸行動通過兩個典型的實驗來得出直接的結論:質量守恒并分析質量守恒的原因化學變化中的變化與不變通過變與不變的討論,來說明質量守恒的實質:原子種類與數目不變同時也促進對化學變化的實質的理解突破了難點突出了重點學法指導質量守恒的應用應用部分的例題講解,若時間不夠,可另安排時間,由于時間關系,主要在作業及作業輔導中鞏固
課堂練習 1、下列現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D )A.蠟燭燃燒時慢慢變短 B.鎂條燃燒時,固體物質的質量會增加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氣中會變重 D.打開盛裝酒精的瓶蓋,酒精的質量會變小2、下列事實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C)A. 化學反應中常伴隨能量變化,有的放熱,有的吸熱B. 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C. 一定量的銅絲在空氣中灼燒后,質量變大D. 100mL酒精與100mL水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200mL3、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測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氣、二氧化硫,下列對該有機物的推斷正確的是( A  )A. 一定含有碳、氫、硫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C. 只含有碳、氫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氫、氧,可能含有硫元素4、兩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可分C. 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單質 D. 圖示中共有四種分子5、在密閉容器內有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物質XYZQ反應前質量/g82205反應后質量/g待測108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反應后X的質量為6g     B. 該反應的反應物是X、Y
 C. 參加反應的X、Z的質量比是1:3 D. 該反應可能是化合反應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
課堂小結 1、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組成反應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組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3、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而物質的分子數和物態可能改變。 (1)質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是化學變化,一切化學反應都符合該定律。 (2)反應物的質量總和不包括反應物過量部分的質量及不參加反應的雜質的質量。 (3)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一定要在密閉容器內進行實驗。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
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下§3.3化學方程式(1)學案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質量守恒定律;
2、學會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的原因;
3、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一、知識點梳理:
閱讀教材第88~90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學反應中, 。
2、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組成反應物分子的原子 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
3、以磷和氧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為例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識加以分析:
即反應物的原子種類和總數 生成物的原子種類和總數
4、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 和 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而物質的 和物態可能改變。
二、例題講解
例題1、下列現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
A.蠟燭燃燒時慢慢變短 B.鎂條燃燒時,固體物質的質量會增加
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氣中會變重 D.打開盛裝酒精的瓶蓋,酒精的質量會變小
例題2、下列事實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 化學反應中常伴隨能量變化,有的放熱,有的吸熱
B. 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
C. 一定量的銅絲在空氣中灼燒后,質量變大
D. 100mL酒精與100mL水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200mL
例題3、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測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氣、二氧化硫,下列對該有機物的推斷正確的是(   )
A. 一定含有碳、氫、硫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C. 只含有碳、氫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氫、氧,可能含有硫元素
例題4、兩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可分
C. 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單質 D. 圖示中共有四種分子
例題5、在密閉容器內有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物質 X Y Z Q
反應前質量/g 8 2 20 5
反應后質量/g 待測 10 8 1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后X的質量為6g         B. 該反應的反應物是X、Y
  C. 參加反應的X、Z的質量比是1:3     D. 該反應可能是化合反應
三、隨堂練習:
1、下列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10 g冰受熱熔化為 10 g水
B.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一定等于生成水的體積
C.反應物的質量等于生成物的質量
D.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總質量
2、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反應前后有兩種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 B. 該反應前后原子個數、種類、質量均不變
C. 該反應生成了兩種化合物和一種單質 D. 該反應的兩種反應物的質量比為8:9
3、下列有關氧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B.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中,可以將銅絲換成木炭
C.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反應才有可能產生氧氣
D. 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是可燃物
4、現有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熱,A與B發生化學反應,10gA完全反應后生成8gC和4gD,則參加反應的A與B的質量比是(   )
A. 5:1 B. 4:1 C. 2:1 D. 1:1
5、硝酸是一種具有強氧化性的酸,它不僅能與活潑金屬發生反應,也能與許多不活潑金屬發生反應.其中金屬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則X的化學式為(   )
A. NO2 B. NO C. N2O D. N2O4
6、摩托羅拉公司研發了一種由甲醇為原料的新型手機電池,其容量為鋰電池的10倍,可連續使用一個月才充一次電,其電池反應原理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 其中X的化學式為(  )
A.O2 B.CO C.CO2 D.H2
7、化學反應前后,下列各項中,肯定沒有變化的是(   )
①原子數目 ②原子的種類 ③分子數目 ④分子的種類 ⑤元素的種類 ⑥物質的總質量 ⑦物質的種類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8、某同學在實驗室中將 6 g木炭放在裝有氧氣的密閉容器中充分燃燒,測得實驗數據如下:
(1)從以上數據說明,三次實驗中第____次恰好完全反應;
(2)第____次實驗碳有剩余,剩余______g;
(3)第____次實驗中氧氣有剩余,剩余____g。
四、課后練習:
1、下列有關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若5g CO與2g O2混合點燃,則生成的CO2的質量一定是7g
B. 5g 硫和5g 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物質量為10g
C. 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一定不會發生變化
D. 鎂條燃燒后質量增加,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2、下列裝置及實驗(天平未畫出)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3、甲烷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如圖,其中方框中需要補充的是(  )
4、充分加熱a克氯酸鉀與b克二氧化錳的混合物,留下殘余固體c克,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
A.(a-b)克 B.(a-b-c)克 C.(a+b-c)克 D.(a-b+c)克
5、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2∶7 B.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6、AgNO3固體見光或受熱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見光分解時產生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可能是(  )
A.SO2 B.NH3 C.N2 D.NO2
7、在化學反應A+B=C+D中,若12 g A與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28 g C和2 g D,則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為( )
A.8 g B.18 g C.28 g D.30 g
8、在一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如下表: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質量(g) 8 1 36 10
反應后質量(g) 待測 20 0 31
反應后,甲的“待測”值應為 ( )
A.10 B.8 C.4 D.0
9、在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 (  )
①原子數目  ②分子數目  ③分子種類  ④物質種類 
⑤元素化合價  ⑥原子質量  ⑦物質的總質量  ⑧元素種類
A.①②⑥⑦ B.①⑥⑦⑧ C.①② D.⑦⑧
10、為快速降低空氣污染物SO2的含量,環保部門用飛機在空中噴灑X粉末,該過程發生的化學反應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學式是 (   )
A.CaCO3 B.Na2CO3 C.H2O D.CaO
11、在化學方程式aC2H6+bO2 點燃mCO2+nH2O中,各化學式計量數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
A.2m=a B.m=a C.3n=a D.2b=2m+n
12、把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和c是反應物 B.d一定是催化劑 C.X=2.0 g D.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13、質量守恒是所有化學反應都必須遵守的定律。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步驟如下:①按如圖方式將椎形瓶置于天平托盤上,調節天平平衡;②取下錐形瓶,然后使稀鹽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觸;③充分反應后,將錐形瓶放回左盤,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1)步驟②中使稀鹽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觸,其操作是   ;
(2)步驟③中發現天平不平衡,導致出現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3)關于上述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使用氣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從密封系統中逸出
B.若大理石粉末質量不足,則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天平不平衡,是因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發生改變
(第13題圖) (第14題圖) (第15題圖)
14、如圖的裝置中,當兩種溶液發生反應后(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2SO4=Na2SO4+CO2↑+H2O),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針向右偏轉。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要使天平在反應后仍然保持平衡,一定要設計反應在 裝置中進行。
15、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量是否發生改變?是增加、減小還是不變?小劉、小李按下面的步驟進行探究: 
(1)提出假設: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總質量不變。
(20設計并進行實驗:小劉設計的實驗裝置和選用藥品如下圖A所示,小李設計的實驗裝置和選用藥品如下圖B所示,他們在反應前后都進行了規范的操作、準確的稱量和細致的觀察。
①查資料得到這兩個實驗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小劉的實驗:CuSO4+2NaOH=Cu(OH)2↓+ Na2SO4 小李的實驗:aCO3+2HCl=CaCl2+H2O+CO2↑
②實驗完畢后,使用A裝置進行實驗得到的結果是:反應前后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總質量相等;而使用B裝置進行實驗得到的結果是:反應前后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總質量不相等。
(3)實驗討論:
①小劉認為:在化學反應前后,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相等。
②小李認為:在化學反應前后,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不相等。
③你認為    的結論正確,導致另一個實驗結論錯誤的原因是 。
④請從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認為正確的結論的原因 。
參考答案:
一、知識點梳理:
1、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重新組合
3、 4 4 10 10 14 14 =
4、種類 數目 分子數
二、例題講解:
例題1、D
解析:A、蠟燭燃燒時變短屬于化學變化,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選項錯誤; B、鎂帶燃燒時,固體物質的質量會增加,屬于化學變化,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選項錯誤; 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氣中變重,是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屬于化學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故選項錯誤;D、打開盛裝酒精的瓶蓋,酒精的質量會變小,是因為酒精具有揮發性,是物理變化,不是化學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故選項正確,故D符合題意。
例題2、C
解析:A.化學反應中常伴隨能量變化,有的放熱,有的吸熱,正確;B.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這是物理變化,不宜用質量守恒來解釋,不正確;C. 一定量的銅絲在空氣中灼燒后,生成氧化銅,質量變大,正確;D.100mL酒精與100mL水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200mL,這是因為分子存在間隙,物理變化,不宜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故C符合題意。
例題3、A
解析:含碳化合物在空氣中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即生成物中的元素種類:氧、碳、氫、硫;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元素種類在反應前后不變,所以反應物中也應該是這幾種元素:氧、碳、硫、氫;而氧氣中有氧元素,含碳化合物中有碳元素,故可確定氫元素和硫元素也來自含碳化合物,即可確定含碳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氫元素和硫元素。但不能確定是否有氧元素。故A符合題意。
例題4、D
解析:A.由圖示可知有新生物生成是化學反應,所以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A不正確;B.說明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不正確;C. 該反應有反應物是單質和化合物,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沒有單質,C不正確;D.根據圖示可知,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有兩種,且都是分子構成的,共有四種分子,D正確;故D符合題意。
例題5、C
解析: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后質量減少的是反應物,質量增加的是生成物,Z的質量減小是反應物,Y、Q的質量增加是生成物。Z的質量減少(反應了)20g-8g=12g,Y的質量增加(生成了)8g,Q的質量增加(生成了)8g;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推斷X是反應物,X質量減少(反應了)8g+8g-12g=4g,所以X反應后的質量為8g-4g=4g。A、B、D都不正確。參加反應的X、Z的質量比為4g:12g=1:3,故C符合題意。
三、隨堂練習:
1、D 2、C 3、C 4、A 5、B 6、A 7、A 8、三;一;1.5;二;10
四、課后練習:
1、B 2、A 3、D 4、C 5、A 6、D 7、B 8、C 9、B 10、A
11、C 12、D
13、(1)將氣球中的大理石物末倒入錐形瓶中(2)氣球受到浮力(或裝置漏氣)(3)A
14、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使剩余物質的質量比原物質質量減小 密閉
15、③ 小劉  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去了 ④ 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9張PPT)
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
第3節 化學方程式(1)
--- 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質量守恒定律;學會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
的原因;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科學思維:從微觀角度分析質量守恒的原因,培養分析及推理
能力;
探究實踐:通過探究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關
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步驟與方法;
態度責任:樹立實驗研究及合作學習的意識,形成嚴謹求實的
科學態度。
復習鞏固
1、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任何發光、發熱的變化都可以叫燃燒。( )
(2)物質只要滿足將溫度升高到著火點之上或與氧氣接觸這兩個條件中的一個,就可以燃燒。( )
(3)能發生緩慢氧化的物質,都能發生自燃。( )
(4)爆炸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 )
(5)所有物質著火后,都可用水來滅火。( )
2、下列現象中化學能轉化成了什么能?
(1)生石灰(CaO)放入水中能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熟石灰[Ca(OH)2],并使水溫升高:___________。
(2)點燃爆竹,爆竹騰空而起: _________________。
(3)用干電池給小燈泡供電:_________________。

×
×
×
×
化學能→熱能
化學能→內能→機械能
化學能→電能、熱能、光能
新知導入
笨重的木頭燃燒后,
留下一點輕飄飄的灰燼。
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存在著化學能與其他形式的能之間的相互轉化。那么,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我們知道,燃燒是劇烈的氧化反應,鐵生銹屬于緩慢的氧化反應,它們都屬于化學變化,那么,化學反應后物質的質量減少還是增加?
鐵釘生銹后,質量變大了。
思考討論
我們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時,反應前后試管的總質量會如何變化?如果把反應生成的氧氣收集起來,加上氧氣的質量,總質量又會如何變化?
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
可能增加了
可能減少了
還可能……
可能不變吧!
實驗探究
設計實驗:
1)思路:
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稱量-得出結論
2)器材與藥品:
酒精燈、托盤天平、錐形瓶、帶鐵絲橡皮塞、帶滴管的橡皮塞、沙子;
白磷、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等。
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如何變化?
作出猜想: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
探究活動
實驗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變化
如圖所示裝置,將錐形瓶放在天平托盤上,調節平衡。然后取下錐形瓶,將瓶塞上的鐵絲在酒精燈上燒紅后,接觸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緊瓶塞。待反應結束冷卻后,重新放在天平托盤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實驗名稱 白磷在空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
反應后天平是否平衡
結論
化學反應前后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氣球變大;冷卻后,氣球回縮變小
天平仍然平衡
實驗討論
1)錐形瓶內鋪一層細沙,其目的是什么?
2)氣球的變化情況怎樣?
3)氣球的作用是什么?
防止錐形瓶受熱不均勻而炸裂
先脹大,后變癟
保持平衡壓強,防止橡皮塞被沖開;防止瓶內物質外逸。
4)氣球先變大后變小的原因:
開始紅磷燃燒放熱,使瓶內的壓強增大,故氣球膨脹;后來由于燃燒消耗了氧氣,使瓶內氣體減少,壓強降低,故氣球變小。
探究活動
實驗2、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
如圖所示裝置,將錐形瓶置于天平托盤上,用砝碼平衡,然后把滴管內的溶液滴入瓶內,使兩種溶液混合,觀察現象。再將錐形瓶放回天平托盤上,觀察是否平衡。
氫氧化鈉+硫酸銅 氫氧化銅+硫酸鈉
實驗名稱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
實驗現象
反應后天平是否平衡
結論
出現藍色沉淀
天平仍然平衡
化學反應前后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分析歸納
磷 + 氧氣 點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硫酸銅 + 氫氧化鈉 → 硫酸鈉 + 氫氧化銅
  
M1 = M2
質量守恒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新知講解
一、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討論交流
仔細觀察,然后填表:
反應前 反應后
原子(元素)種類數
磷原子總數
氧原子總數
原子總數
4
10
14
2
4
10
14
2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元素的種類、原子的數目不變;而分子的種類變化。
化學變化中,質量守恒的原因
新知講解
2、質量守恒的微觀解釋:
1)化學反應的實質:
一定條件下,分子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2)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都沒有改變,則原子的總質量沒有變化,所以,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思考交流
已知,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碳酸鈉+鹽酸 →氯化鈉+水+二氧化碳,說一說,為什么如圖所示的反應中,反應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本實驗可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嗎?
碳酸鈉粉末與鹽反應后,生成的氣體逸出到空氣中,導致稱量時總質量減小。
本實驗也可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但應設法使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以防止生成物的氣體逸出。
同理,有氣體參與反應的實驗也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點擊圖片可播放)
新知講解
3、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質量守恒時,體積不一定守恒;
2)質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是化學變化,一切化學反應都符合該定律;
3)質量總和不包括反應物過量部分的質量及不參加反應的雜質的質量;
4)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一定要在密閉容器內進行實驗。
5)化學反應前后的變與不變:
新知講解
二、質量守恒定律的運用:
1、質量守恒定律的主要應用:
(1)解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變化;
(2)推斷反應物或生物成的化學式;
(3)確定物質的元素組成;
(4)進行各物質的質量的計算。
新知講解
2、質量守恒定律的主要應用舉例:
例題1、如圖所示是磷與氧氣反應前后的微觀模型圖(●表示磷原子,
○表示氧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則虛線框中的微觀模型應
該是( )
A. B. C. D.
例題2、已知化學反應:2N2H4+N2O4=3X+4H2O。則X的化學式( )
A.NO B.N2 C.NH3 D.O2
B
A
新知講解
例題3、
下列有關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若5g CO與2g O2混合點燃,則生成的CO2的質量一定是7g
B. 5g 硫和5g 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物質量為10g
C. 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一定不會發生變化
D. 鎂條燃燒后質量增加,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B
例題4、一定條件下,在一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化學反應,并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x的值為9
B. 該反應中氧氣與水的質量變化之比為6:5
C. W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D. W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3:1
新知講解
D
隨堂練習
1、下列現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
A.蠟燭燃燒時慢慢變短
B.鎂條燃燒時,固體物質的質量會增加
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氣中會變重
D.打開盛裝酒精的瓶蓋,酒精的質量會變小
D
隨堂練習
2、下列事實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 化學反應中常伴隨能量變化,有的放熱,有的吸熱
B. 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
C. 一定量的銅絲在空氣中灼燒后,質量變大
D. 100mL酒精與100mL水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200mL
C
隨堂練習
3、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測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氣、二氧化硫,下列對該有機物的推斷正確的是(   )
A. 一定含有碳、氫、硫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C. 只含有碳、氫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氫、氧,可能含有硫元素
A
隨堂練習
4、兩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可分
C. 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單質
D. 圖示中共有四種分子
D
隨堂練習
5、在密閉容器內有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后X的質量為6g    
B. 該反應的反應物是X、Y
 C. 參加反應的X、Z的質量比是1:3
D. 該反應可能是化合反應
C
課堂總結
1、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
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組成反應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組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
3、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而物質的分子數和物態可能改變。
(1)質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是化學變化,一切化學反應都符合該定律。
(2)反應物的質量總和不包括反應物過量部分的質量及不參加反應的雜質的質量。
(3)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一定要在密閉容器內進行實驗。
3.3 化學方程式(1)
……質量守恒定律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
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
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
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
4、預習“化學方程式”相關內容。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文安县| 桦南县| 梁山县| 灵川县| 工布江达县| 乡城县| 綦江县| 佛山市| 万荣县| 临安市| 碌曲县| 德安县| 贺兰县| 凤台县| 会理县| 太和县| 双江| 靖州| 于田县| 会宁县| 常熟市| 正镶白旗| 儋州市| 于都县| 乳山市| 三门县| 土默特右旗| 中山市| 泗洪县| 图木舒克市| 高淳县| 仪征市| 盈江县| 南昌县| 梁平县| 彰化县| 马龙县| 武鸣县| 都昌县|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