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讓小車運動起來》教學設計課題名 讓小車運動起來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1)知道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使運動的物體靜止。 (2)知道不同類型的車有不同的動力類型。 2.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不同類型車的動力系統。 (2)會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 (3)會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 (4)能用實驗數據證明自己的推測。 3.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進一步研究運動和力的興趣。 (2)意識到要用實驗數據作為證據。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體會到生活中的車輛類型是豐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動力類型。教學重點 知道不同類型的車有不同的動力類型。教學難點 會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驗用玩具小車、粗線、掛鐵墊圈的小鉤、鐵墊圈、秒表若干。 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課前調查車子類型和動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提問:幾千年前,人類就發明了車。你知道哪些類型的車?它 們都是怎樣動起來的? 學生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和課前調查,說說自己知道的車子類型。 教師展示不同類型的車子。 教師過渡:讓車運動起來的力稱為動力。動力的類型有很多,比如人力、馬力、電力、風力等。運動需要力。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含有2個問題,目的是在喚起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調查從古到今不同的類型的車輛,發現它們的動力來源是什么,為后續用拉力做小車動力的研究奠定認知基礎。 二、探索新知 讓小車動起來 1.教師展示材料,并拋出問題:你能利用以下材料,想辦法讓小車動起來嗎? 學生小組討論并初步動手測試。 2.教師介紹實驗步驟: ①將繩子的兩端分別系在小車和回形針上。 ②如右圖所示,將回形針弄彎后,逐個放上墊圈,小車即可運動起來。 3.教師提問:拉小車的繩子多長合適? 學生思考并發言。 教師點撥:若繩子太短,實驗效果不明顯;若繩子太長,小車還沒運動到桌子邊緣,墊圈就已經落到地上。所以,繩子的長度最好約等于桌子的高度。 教師提醒注意事項:繩子要拴在小車車頭的正中間,防止偏離路線。 4.教師邊播放實驗視頻,邊巡視指導學生動手操作。 5.教師提問:經過剛才的動手探究,說說你認為拉動小車的力是怎么產生的? 學生組內交流并發言。 教師小結:墊圈有重力,然后轉化為小車前進的拉力,從而拉動小車。 6.教師科普重力的概念: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體拉向地面。 比如:樹上的蘋果掉下來,拋向空中的皮球總要落回地面,小孩從滑梯上滑下,水往低處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像右邊的瀑布就是重力現象的一種體現。 【設計意圖】 通過讓小車動起來的簡單探究,學生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同時這里還有一個轉換思想,間接知道了重力的概念。 (二)探究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的關系 1.教師過渡:那小車運動快慢和拉力大小有關嗎? 學生分組根據問題提示做出實驗預測。 2.教師提供探究可能用的材料,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設計探究小車運動快慢和拉力大小之間關系的實驗。 教師順勢提問:拉力大小可以利用什么材料來表示? 學生思考并發言。 教師點撥:用墊圈個數可以表示拉力大小。 3.教師講解實驗步驟一:標明小車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每次實驗都要從起點開始,終點結束。并追問:這么設置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并發言。 教師小結:相同距離,利用秒表計時即可比較小車運動快慢。 4.教師緊接著講解實驗步驟二:從掛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直到小車動起來。并追問:為什么這么做? 學生思考并發言。 教師點撥:墊圈很輕,一個墊圈不一定能拉動小車。從掛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地增加墊圈,這樣能準確地找到使小車運動起來的最小的力。 5.教師最后講解實驗步驟三:再多個多個增加,觀察小車的運動是怎樣變化的。舉個例子,比如掛2個墊圈時,剛好能使小車運動起來,那就先測2個,再測5個,再測8個。追問學生:為什么這么做? 學生思考并發言。 教師小結:多個多個地增加墊圈,這樣可以使小車的動力變化更明顯,能更容易地用秒表測量或目測出小車運動的快慢。 6.教師邊播放實驗視頻,邊巡視指導學生小組實驗探究。 7.各組派代表分享各組的實驗記錄和發現。 8.教師總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墊圈重力或拉力達到一定程度,小車才會運動起來。墊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車運動得慢;墊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車運動得快。 9.教師提問:回顧一下,在剛才的實驗中,是怎樣使靜止的小車運動的?又是怎樣使運動的小車靜止的? 學生結合實驗過程回答。 教師小結: 當墊圈的個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小車才會由靜止變為運動。 當用手擋住小車時,才能阻礙它的運動,讓小車由運動變為靜止,同時,手也會感受到運動的小車帶來的沖擊力。 靜止變運動,墊圈提供了動力;而運動變靜止,手提供了阻力。 【設計意圖】 該環節通過實驗研究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學生可以體會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使運動的物體靜止的運用,也增強了小組合作的探究意識。同時“猜測→驗證”的學習路徑,鍛煉學生能用實驗數據證明自己的推測。 (三)拓展 教師提問:運動員是怎樣改變足球的運動狀態的? 學生觀看動圖并結合生活經驗思考。 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①用腳踢足球,足球運動。 ②用腳踩住足球,足球靜止。 ③用大的力量踢足球,足球運動得快。 ④用小的力量踢足球,足球運動得慢。 ⑤對足球施加不同方向的力,它會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沿新方向運動。 ⑥…… 【設計意圖】 拓展部分給了一個實際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在此,引導學生將小車的運動遷移到足球的運動,把小車受到的拉力遷移到腳對足球施加的推力。課堂總結 教師提問: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學生回憶并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先簡單認識動力和阻力,緊接著通過實驗探究發現,拉力和小車運動快慢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 通過師生提問互動的形式,學生回顧并了解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填空題:_________能把地球表面的物體拉向地面。 答案:重力 2.判斷題:有了共同的起點和終點,才可以用計時的方法比較小車運動的快慢。( ) 答案:√ 3.在做“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關系”的實驗時,拉力越大,小車的速度( )。 A.越快 B.越慢 C.不變 答案:A教學反思 在四年級科學課《讓小車運動起來》的教學過程中,我圍繞科學概念、科學探究、科學態度以及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旨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踐活動。這次教學實踐不僅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了力使物體運動的基本原理,還讓他們深入了解了不同類型車輛的動力系統及其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首先,從科學概念的理解來看,學生們通過重力拉動小車實驗,直觀地觀察到了力如何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以及拉力大小對小車運動速度的影響。他們不僅掌握了這些科學概念,還學會了如何運用這些概念來解釋和預測實驗現象。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在科學探究方面,學生們通過調查不同類型車的動力系統和安裝重力拉動小車,展現出了較強的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他們學會了如何收集和分析實驗數據,用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推測,這對于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學生們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研究運動和力的興趣。 在科學態度上,學生們表現出了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探索精神。他們積極參與實驗設計、動手操作和小組討論,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和想法。這種積極的學習態度不僅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科學概念,還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通過了解不同類型車輛的動力系統,學生們開始意識到生活中的車輛類型是豐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動力類型。他們也關注到了這些動力類型對環境的影響,從而培養了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體現了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的達成。 然而,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部分學生在理解科學概念和數據處理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難,這可能與他們的學習基礎、思維方式或課堂參與度有關。未來教學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同時,我也需要更加精細地規劃課堂時間,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展開和深入探討,以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共26張PPT)教科科學四年級上冊1.讓小車運動起來第三單元 運動和力學習目標1.知道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不同類型的車有不同的動力類型。2.通過調查,了解不同類型車的動力系統;會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會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能用實驗數據證明自己的推測。3.發展進一步研究運動和力的興趣;意識到要用實驗數據作為證據;體會到生活中的車輛類型是豐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動力類型。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實驗用玩具小車、粗線、掛鐵墊圈的小鉤、鐵墊圈、秒表若干。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問題導入幾千年前,人類就發明了車。你知道哪些類型的車?它們都是怎樣動起來的?讓車運動起來的力稱為動力。動力的類型有很多,比如人力、馬力、電力、風力等。運動需要力。活動一:讓小車動起來你能利用以下材料,想辦法讓小車動起來嗎?墊圈玩具小車繩子回形針活動一:讓小車動起來實驗步驟:①將繩子的兩端分別系在小車和回形針上。②如右圖所示,將回形針弄彎后,逐個放上墊圈,小車即可運動起來。活動一:讓小車動起來實驗前思考:拉小車的繩子多長合適?若繩子太短,實驗效果不明顯;若繩子太長,小車還沒運動到桌子邊緣,墊圈就已經落到地上。所以,繩子的長度最好約等于桌子的高度。繩子要拴在小車車頭的正中間,防止偏離路線。活動一:讓小車動起來實驗后思考:拉動小車的力是怎么產生的?墊圈向下的重力小車前進的動力資料閱讀——重力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體拉向地面。樹上的蘋果掉下來,拋向空中的皮球總要落回地面,小孩從滑梯上滑下,水往低處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活動二:探究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的關系研究前預測:①用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車運動起來?②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車,小車運動的快慢會怎樣變化?③再增大拉力呢?活動二:探究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的關系你能利用以下材料,研究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嗎?墊圈玩具小車繩子回形針秒表用墊圈個數表示拉力大小活動二:探究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實驗步驟:①標明小車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每次實驗都要從起點開始,終點結束。這么做有什么好處?相同距離,利用秒表計時即可比較小車運動快慢。活動一:讓小車動起來實驗前思考:實驗過程中怎樣讓小車停下來?用手擋住小車,可以讓它停止。活動二:探究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實驗步驟:②從掛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直到小車動起來。為什么這么做?從掛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地增加墊圈,這樣能準確地找到使小車運動起來的最小的力。活動二:探究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實驗步驟:③再多個多個增加,觀察小車的運動是怎樣變化的。(舉例:如果掛2個墊圈時,剛好能使小車運動起來,那就先測2個,再測5個,再測8個。)為什么這么做?多個多個地增加墊圈,這樣可以使小車的動力變化更明顯,能更容易地用秒表測量或目測出小車運動的快慢。實驗記錄表1: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關系的記錄表掛_____個墊圈時,剛好能使小車運動起來。 拉力大小 (墊圈個數) 實驗次數 從起點到終點的時間(秒) 小車運動快慢(慢速、中速、快速)測試時間 平均時間 2 1234 123我的發現:掛的墊圈數量越多,小車從起點到終點的時間越_____,小車運動的速度越_____。 實驗小結墊圈重力或拉力達到一定程度,小車才會運動起來。墊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車運動得慢;墊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車運動得快。在剛才的實驗中,是怎樣使靜止的小車運動的?又是怎樣使運動的小車靜止的?當墊圈的個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小車才會由靜止變為運動。靜止→運動運動→靜止當用手擋住小車時,才能阻礙它的運動,讓小車由運動變為靜止,同時,手也會感受到運動的小車帶來的沖擊力。動力阻力運動員是怎樣改變足球的運動狀態的?①用腳踢足球,足球運動。②用腳踩住足球,足球靜止。③用大的力量踢足球,足球運動得快。④用小的力量踢足球,足球運動得慢。⑤對足球施加不同方向的力,它會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沿新方向運動。⑥……課堂總結讓小車運動起來動力啟動:靜止→運動阻力停止:運動→靜止墊圈數多,拉力大,小車速度快;墊圈數少,拉力小,小車速度慢。小試牛刀_________能把地球表面的物體拉向地面。重力小試牛刀有了共同的起點和終點,才可以用計時的方法比較小車運動的快慢。 ( )√小試牛刀在做“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關系”的實驗時,拉力越大,小車的速度( )。A.越快B.越慢C.不變A本課結束,及時復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目標】教科版 科學 四上 3.1《讓小車運動起來》教案(表格式+教學反思).docx 探究拉力與小車快慢的關系.mp4 教科版 科學 四上 3.1《讓小車運動起來》課件.pptx 讓小車動起來.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