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一節 化學真奇妙(2)1.下列是棗莊市要打造的百億產業群項目,其中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化學纖維的合成與加工 B.新能源固態電池的研究C.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D.橡膠的合成與加工前置診斷c2.下列各物質材料均屬于人工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木材、大理石 B.木材、橡膠、塑料C.羊毛、玻璃、不銹鋼 D.塑料、陶瓷、合成纖維前置診斷D前置診斷1.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化學的研究對象就是 ;即研究已有的舊物質,也研究沒有的新物質。2.化學是在 層次上研究物質 、 、與 的科學。分子變化規律物質組成結構性質你想過嗎?汽車輪胎、眾多藥物、各種塑料,甚至你的書包和籃球等都是以石油為原料并通過化學方法生產出來的。化學改變世界的途徑是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那么,什么樣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呢?任務一:物質的變化1觀察與思考問題:1.以上三個變化有什么共同點? 。2.這些變化都屬于什么變化? 。都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1歸納與總結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生成新物質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特征: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僅是外形、狀態方面的變化。1觀察思考1-2方法導引:如何觀察化學實驗1.實驗前:物質的顏色、氣味、狀態、味道、硬度等;2.實驗中:實驗條件、伴隨的現象(如:發光、放熱、生成沉淀、生成氣體等);3.實驗后:生成物質的顏色、氣味、狀態、味道、硬度等。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生成大量氣泡產生藍色沉淀1思考分析1.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化學變化的常伴隨的現象: 、 、 、 、 。3.常伴隨能量變化: 、 、 的釋放或吸收。4.進一步思考升級,有發光、放熱等現象產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生成新物質發光 發熱 顏色變化 產生氣體 生成沉淀熱能光能電能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日光燈通電發光放熱,但是沒有生成新物質,所以是物理變化,而不是化學變化不良反應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根本特征伴隨現象區別 聯系 無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形狀、狀態的改變發光、放熱、變色等有無新物質生成(判斷依據)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發生,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發生1思考分析5.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和聯系?【評價性練習1】1.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鐵礦石粉碎 B.藍莓釀紅酒 C.鉛筆芯導電 D.濃鹽酸揮發2.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酒精揮發 B.干冰升華 C.西瓜榨汁 D.高爐煉鐵BD(二)藥理作用3.下列活動主要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放鞭炮 B.剪窗花 C.堆雪人 D.放風箏A4.神舟飛船返回艙在返回過程中,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脫離空間站 B.自由下落C.外殼燒蝕 D.打開降落傘5. 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成功舉辦,此次盛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力量。下列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點燃“飛揚”火炬 B.硅膠漿料在模具中冷卻成型C.用絨線手工編織頒獎花束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飾CA6.《中國詩詞大會》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下列詩句反映的物質變化主要為化學變化的是 ( )A.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B.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C.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D.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B任務二:物質的性質1思考分析1.什么是化學性質,常見的化學性質包括哪些性質?。2.什么是物理性質,常見的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性質?。3.如何區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腐蝕性、氧化性、 穩定性等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物質的顏色、氣味、密度、熔點、導電性等看是否需要化學變化來表現1思考升級4.鎂條燃燒和鎂條能燃燒有什么區別,水可以變成水蒸氣和水受熱變成水蒸氣有什么區別?如何區分變化和性質?鎂條燃燒是化學變化,鎂條能燃燒是化學性質。水可以變成水蒸氣是物理性質,水變成水蒸氣是物理變化。變化是干什么(正在或完成的動態過程),性質是能干什么(物質屬性)。性質在描述時一般有“能、可以、易、會” 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1.判斷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1)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2)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3)食物在人體中消化,最后能變成水、二氧化碳等。(4)銅的密度是8.9g/cm3,熔點是1083℃。(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6)酒精能燃燒。(7)酒精會揮發。(物理性質)(物理性質)(物理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化學性質)(化學性質)【評價性練習2】2.仔細閱讀1-8,將序號填入橫線上。(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鋼鐵生銹;(3)電燈通電發光放熱;(4)冰雪融化;(5)煤氣燃燒;(6)銅可以導電;(7)天然氣易燃燒;(8)氧化銅是黑色粉末。上述描述中, 是物理變化; 是物理性質;是化學變化; 是化學性質。(3)(4)(6)(8)(2)(5)(1)(7)課程結束了,祝學習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