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二節 體驗化學探究化學科學的每一項成果都是通過科學探究獲得的,科學探究也是我們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那么,怎樣開展化學科學探究呢?科學始于問題,科學本質上是一種解題活動。——愛因斯坦任務一:從問題開始從問題開始科學始于問題,如果沒有問題,科學發展就走到了盡頭?;瘜W科學就是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蠟燭燃燒的相關探究問題的提出1.蠟燭燃燒前的顏色、狀態、密度、硬度、溶解性 2.蠟燭燃燒時火焰分為幾層?哪一部分的溫度最高?3.蠟燭燃燒時生成的物質是什么?4.蠟燭燃燒時是何種狀態的蠟燭(固、液、氣)在燃燒?5.蠟燭熄滅后冒出的白煙是什么物質?探究1. 蠟燭燃燒前的顏色、狀態、密度、硬度 蠟燭燃燒前觀察實驗視頻 操作過程 獲得結論取一根蠟燭,觀察其顏色、形狀、狀態、氣味、手感等用小刀切下一小 塊石蠟投入水中一般為白色,圓柱形固體,略有氣味,有滑膩感硬度小,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探究2. 蠟燭燃燒時火焰分為幾層?哪一部分的溫度最高?蠟燭火焰溫度實驗 實驗現象 獲得結論外焰處先變黑,焰心處變黑程度小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較低焰心溫度最低探究3. 蠟燭燃燒時生成的物質是什么?(信息提示:蠟燭主要含碳、氫、氧元素)蠟燭燃燒產物探究方案設計 現象及獲得結論在蠟燭火焰上方罩 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再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內 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迅速倒轉燒杯,向燒杯內倒 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燒杯內壁有水珠,證明蠟燭燃燒生成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裝置的改進和升級 實驗現象 獲得結論探究3. 探究升級——裝置一體化設計漏斗內壁出現水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蠟燭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任務二:通過科學探究解決問題探究4. 蠟燭燃燒時是何種狀態的蠟燭(固、液、氣)在燃燒?【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形成結論】蠟燭燃燒時是哪種狀態的石蠟被點燃?蠟燭燃燒時是氣態石蠟在燃燒。(可以猜想為固態或液態嗎?)【反思與交流】1.設計實驗方案:①切下一塊蠟燭,直接在蒸發皿中點燃固體石蠟;②加熱蒸發皿中的石蠟呈液態,點燃液體石蠟;③用坩堝鉗夾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將其末端插入燃著的蠟燭燭芯附近,一段時間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處點燃。2.進行實驗:(注意實驗安全)蠟燭燃燒時固體石蠟需要變成氣態石蠟才能燃燒。從蠟燭火焰什么部位引出的氣體更易燃燒?如何證明石蠟燃燒是化學變化?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形成結論反思與交流探究5. 蠟燭熄滅后冒出的白煙是什么物質?【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蠟燭熄滅后冒出的白煙成分是什么?小光猜測白煙是石蠟燃燒產生的水蒸氣;小亮猜測白煙是蠟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小明猜測白煙是石蠟蒸氣凝結成的石蠟固體顆粒。(1)查閱資料:煙是由固體顆粒形成的,霧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蠟的熔點和沸點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氣化。二氧化碳是無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2)實驗探究:①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觀察到澄清石灰水 。小亮由此得出結論:白煙是二氧化碳。②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水霧,而是出現了一些白色固體物質。小光由此得出結論:白煙不是 。③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靠近白煙,發現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為 的猜測提供了證據,同時可以排除 的猜測。【形成結論】(1)由以上探究結果可知: 的猜測是正確的。(2)小亮在實驗時確實看到石灰水變渾濁,但他獲得的結論不正確,原因可能是 。變渾濁水蒸氣小光和小亮小明可能是蠟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聚集在蠟燭周圍使石灰水變渾濁小明【反思評價與表達交流】小光同學的反思是:蠟燭燃燒產生水,由于溫度高于100℃而呈氣態,不會凝結成霧狀。所以不應該猜測白煙是水蒸氣。小亮同學的反思可能是: ,。也許你對該小組的探究活動也有所思考,你思考的問題是: 。蠟燭燃燒的探究延續了幾百年的歷史,請提出你還想探究的一個問題:。二氧化碳是氣體,而白煙的成分應該是固體顆粒,所以不應該猜測白煙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能燃燒,白煙是否是一氧化碳呢?如何延長蠟燭燃燒的時間當堂檢測1、點燃蠟燭時,對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火焰外焰最亮B.罩在火焰上的燒杯內壁有水珠C.蠟燭的火焰分三層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2、通過觀察蠟燭的燃燒及對燃燒現象的探究,得出正確的結論是( )①外焰的溫度最高 ②蠟燭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燒能發光發熱 ④燃燒發生了化學變化A.只有① ② ③ B.只有 ② ③ ④C.只有 ④ D.① ② ③ ④D3、小明同學在化學課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呼出的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猜想與假設 B.獲得結論C.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D.反思與評價C4.小茗指著廚房桌面上的一小塊白色固體,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說:“可能是蠟燭,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說:“把它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著就是蠟塊”媽媽和爸爸的說法分別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 ?。?br/>A.猜想和設計實驗 B.設計實驗和獲得結論C.猜想和反思評價 D.猜想和進行實驗A5.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曾為少年兒童做過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如下圖所示,分析下列問題:(1)要使該實驗成功,導管不宜過長,原因是 ;(2)導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目的是 。導氣管太長,石蠟蒸氣冷凝,不能從導管末端導出焰心部位氣態石蠟較多,易于導出蒸汽6.下面是一學習小組針對科學探究提出的幾個問題,請將下列所述基本環節補充完整。(1)“呼出的氣體是什么?”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環節;(2)“呼出的氣體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屬科學探究中的 環節;(3)“呼出的氣體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屬科學探究中的 環節;(4)將呼出氣體通過澄清石灰水中,發現石灰水變渾濁,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環節;(5)“這個實驗既簡單,現象又明顯”,某同學的這句話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環節。上述各環節的正確的順序是 (填序號)提出問題形成結論猜想與假設實施實驗方案反思與交流13425希望能與你共同度過一個幸福的時光,共同成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