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張PPT)分子運動現象實驗的改進與創新靈仙學校 蔣增毅一、實驗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氨分子運動的實驗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三單元課題一《分子和原子》的內容。該實驗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學生將“分子在不斷運動”這一微觀知識形象化的重要實驗。通過本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抽象思維意識,理解到氨分子的存在和運動。二、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一)實驗原型教材中的實驗是將A燒杯中裝入約20毫升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餾水,將B燒杯中裝入約五毫升濃氨水,再用一個大燒杯罩起來觀察實驗現象。(二)不足之處1、將濃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燒杯中,教室里會彌漫難聞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不僅污染空氣,也不利于師生健康。2、實驗所用濃氨水的量比較大。3、實驗中,氨分子的擴散過程不明顯,不便于學生觀察。4、原裝置在講臺上演示時不能移動教室后排后面的學生不易觀察到實驗現象。三、實驗創新與改進之處(二)具體做法1、用U型管代替大燒杯,用橡膠塞把U型管堵上,形成密閉的體系,避免氨氣彌漫到空氣中。2、將“向A燒杯中裝入約20毫升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餾水”改為向兩只U型管中的吸水紙上分別滴入5-8滴酚酞溶液。3、將向B燒杯中加入約五毫升濃氨水,改為向兩只U型管中各加約1毫升濃氨水。4、增設了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影響的對比實驗。(一)改進思路1、環保化、安全化。2、微型化、節約化。3、便于向學生展示,利于學生觀察。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習慣。四、實驗器材五、實驗原理及裝置說明U型管中濃氨水揮發成氨氣,在相對封閉的U型管中擴散,從而讓吸水紙上酚酞溶液逐漸變紅。熱水中的氨氣擴散速率較快,因此放入熱水中的試管內的酚酞顏色變紅較快。U型管2只,燒杯250毫升2個,一個加半杯熱水,濃氨水2毫升,酚酞溶液1毫升、滴瓶2個(一個裝酚酞溶液,一個裝氨水)橡膠塞4個。六、實驗過程1、在一支試管中加5毫升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滴加幾滴濃氨水,變紅,證明氨水能使酚酞變紅。2、將蘸有酚酞溶液的吸水紙分別加入兩只U型的一端。3、向兩個U型管中分別加入濃氨水并用橡膠塞塞住。4、將右邊的U型管放入熱水中,左邊的放入冷水中。5、觀察實驗現象。七、實驗效果2到3分鐘后,可看到兩只U型管中的酚酞試劑逐漸變紅且放入熱水中的變化更快。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自主探究興趣濃厚,仔細觀察對比實驗現象,容易得出分子在不停的運動,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的結論。通過改進后的實驗,讓我們對分子運動這一微觀現象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八、自我評價1、改進后的實驗操作簡單,有利于學生動手操作。2、實驗始終在相對密閉的裝置中進行,有效的減少了空氣污染,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3、從對比實驗可以明顯看出,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4、實驗微型化,更能節約藥品。5、改進后的實驗裝置適合學生隨堂實驗或實驗室分組實驗,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次親自動手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將“被動的等待式”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習慣,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