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1) 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 1.研究物質性質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 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 2.觀察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質間的異同,認識物質間的內在聯系;在研究物質性質時,運用分類的方法,分門別類地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研究,可以總結出各類物質的一般性質。 (一)金屬鈉的性質 1、物理性質 底部 鑷子 銀白 大于 固態 軟 金屬光澤 (一)金屬鈉的性質 2、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 實驗步驟 鈉與水反應的現象 現象分析 ① 在水面上? ? ? ② 成光亮小球? ? ③四處 動? ? ④發出“嘶嘶”的 聲,且很快消失? 反應 ? ⑤溶液變 色? 反應生成物顯 性? 結論 鈉是一種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金屬, 與水反應,反應方程式為 ? 浮 熔 游 響 紅 密度小于水 熔點低 生成氣體 劇烈,生成氣體 堿 能 2Na+2H2O=2NaOH+H2↑ (一)金屬鈉的性質 2、化學性質:鈉與氧氣反應 實驗步驟 用小刀切下一小塊金屬鈉,在空氣中放置片刻 放在坩堝中加熱 實驗現象 光亮的切面變 ? 鈉熔化成銀白色小球,劇烈燃燒,發出 色火焰,生成 色固體? 實驗結論 常溫下鈉與氧氣反應:4Na+O2=2Na2O(白色固體) 鈉與氧氣反應:2Na+O2?????????????????????(淡黃色固體) 拓展 2Na2O+O2=???????????????????????? 暗 黃 淡黃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二)化學性質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碳酸鈉 碳酸氫鈉 加酚酞溶液 變紅色,呈堿性 變淺紅,堿性比Na2CO3弱 與鹽酸反應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與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反應 Na2CO3+Ca(OH)2=2NaOH+ CaCO3↓ NaHCO3+NaOH=NaOH+H2O+CO2↑ 與氯化鋇/加熱反應 Na2CO3+BaCl2=CaCO3↓+ 2NaCl 2NaHCO3?CO2+H2O+Na2CO3 化學方程式總結 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鈉與氧氣反應:4Na+O2=2Na2O(白色固體) 2Na+O2?????????????????????(淡黃色固體) 氧化鈉:與水反應:Na2O+H2O=2NaOH 與CO2反應:Na2O+CO2=Na2CO3 與HCl反應:Na2O+2HCl=2NaCl+H2O 過氧化鈉:與H2O反應:2Na2O2+2H2O=4NaOH+O2 ↑ 與CO2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與HCl反應: 2Na2O2+2H2O=4NaOH+O2↑ ? 謝謝 1.2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2) 研究氯氣的性質 1.觀察法探究氯氣的物理性質 顏色 氣味 密度 水溶性 毒性 氯水顏色 ______色 強烈_______氣味 比空氣____ ____溶于水(1:2) ____毒 ______色 黃綠 刺激性 大 能 有 淺黃綠 [特別提示] (1)氯氣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氯氣,常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氯氣。 (2)氯氣有毒,實驗室制取氯氣時要進行尾氣處理。 2.實驗法探究氯氣的化學性質 (1)與單質反應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填寫化學方程式) 氯氣與金屬鈉的反應 熔化的鈉球在氯氣中__________,產生______的煙 氯氣與鐵絲的反應 鐵絲在氯氣中__________,產生_______的煙,產物溶于水,溶液呈黃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劇烈燃燒 白色 劇烈燃燒 棕紅色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填寫化學方程式) 氯氣與銅絲的反應 銅絲在氯氣中___________,產生_________的煙,產物溶于水,溶液呈藍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氣與氫氣的反應 純凈的氫氣在氯氣中安靜燃燒,產生________火焰,集氣瓶瓶口上方產生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劇烈燃燒 棕黃色 蒼白色 白霧 氯水的成分與性質 氯水中加入的試 劑 實驗現象 結論 打磨過的鎂 鎂條上產生無色氣泡 Cl2+H2O===HCl+HClO 2HCl+Mg=MgCl2+H2 AgNO3溶液 產生______沉淀 Ag+Cl-=AgCl(白色沉淀) 紫色石蕊溶液 先變紅,后褪色 HClO具有漂白性 白色 (2)與水反應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A中干燥的紅紙條________,B中濕潤的紅紙條褪色 氯氣本身沒有漂白性,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 有漂白性;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褪色 HClO Cl2+H2O===HCl+HClO 補充:HClO(次氯酸)的性質介紹: 1、弱酸性 HCl > H2CO3 > HClO 2、不穩定性 2HClO ==== 2HCl +O2↑ 3、強氧化性 殺菌 消毒 漂白 光照 1.新制氯水的成分 2、氯水的成分與性質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結論 觀察新制氯水的顏色和狀態 淺黃綠色的液體 氯水中含有氯氣分子 用石蕊溶液檢驗溶液的性質 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具有酸性和漂白性的物質 3、與堿反應 ①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制取84消毒液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石灰乳反應——制取漂白粉 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 Cl2+2NaOH===NaCl+NaClO+H2O 次氯酸鈉(NaCl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和CaCl2 Ca(ClO)2 1.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預測物質性質的時候,常使用分類法。( ) (2)鐵在過量Cl2中燃燒生成FeCl3,在少量Cl2中燃燒生成FeCl2。( ) (3)要得到FeCl3,既可以讓鐵與Cl2直接反應,也可以讓鐵與鹽酸反應。( ) (4)Cl2不但溶于水,還可以與H2O發生化學反應。( ) (5)Cl2具有漂白性。 ( ) (6)新制取的漂白粉是純凈物。 ( ) √ × × √ × × 3.檢驗氯化氫氣體中是否混有氯氣,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 B.用干燥有色布條 C.將氣體通入硝酸銀溶液 D.用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 D 2.氯氣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 A.褪色 B.變成紅色 C.先褪色后變紅 D.先變紅后褪色 D 4.下列關于研究物質的基本程序: ①觀察物質的外觀性質;②實驗和觀察;③解釋及結論;④預測物質的性質。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② ① ④ ③ B.① ② ③ ④ C.① ④ ② ③ D.④ ① ② ③ C 5.氯氣是有毒氣體,曾被制成毒氣彈用于戰爭。當這種毒氣彈爆炸時,通常可選用的防 御辦法是( ) ①躲到低洼的地方 ②躲到較高的地方 ③多飲豆漿和牛奶 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軟布蒙 面 A.① ④ B.② ③ C.② ④ D.② ③ ④ C 6.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屬和氯氣直接反應制得,又能由金屬和鹽酸反應制得的是( ) A.CuCl2 B.FeCl2 C.FeCl3 D.AlCl3 D 7.常用氯氣給自來水消毒。某學生用自來水配制下列物質的溶液,不會產生明顯藥品變質的是( ) A.石蕊 B.硝酸銀 C.碳酸鈉 D.氯化鋁 D 8.下面對氯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氯氣可使濕的紅布條褪色,所以氯氣具有漂白性 B.氯氣沒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褪色 C.在通常情況下,氯氣可以和任何金屬直接化合 D.聞其氣味時,要小心將集氣瓶放在鼻孔下直接聞 B 7.用自來水養魚時,將水注入魚缸以前需在陽光下曝曬一段時間,目的是( ) A.使水的溫度升高 B.使水中的 HClO 分解 C.起到殺菌作用 D.增加水中 O2的含量 B 8.以次氯酸鹽為主要成分的漂白劑和消毒劑有效期較短的原因是( ) A.次氯酸鹽不穩定易分解 B.次氯酸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變質 C.次氯酸鹽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D.次氯酸鹽與空氣中的 H2O、CO2反應生成不穩定的 HClO D 1.干燥的氯氣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嗎?Cl2可用來漂白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不能。Cl2可用來漂白的原理是氯氣與水反應產生的HClO具有漂白性,能夠漂白有色物質。 2.結合次氯酸的性質分析該如何保存氯水? 提示:次氯酸不穩定,見光易分解,所以氯水應存放在棕色細口瓶中,置于陰涼、避光處密封保存。 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