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核心素養】《跨學科實踐活動9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課件+教學設計+跟蹤分層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核心素養】《跨學科實踐活動9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課件+教學設計+跟蹤分層練習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化學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
《跨學科實踐活動9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實踐活動基于多學科知識融合,涉及化學中酸堿度測定、生物中植物生長需求以及地理中土壤分布等內容。教材旨在引導學生跳出單一學科局限,綜合運用知識探究實際問題,理解自然環境各要素間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為學生提供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生產的平臺,提升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與科學素養。
【學情分析】
學生已在化學課程中學習酸堿知識,具備一定化學實驗操作基礎,如溶液配制與酸堿度測定等。在生物學科中也對植物生長基本條件有所了解。然而,跨學科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對于復雜地理環境因素與土壤酸堿性關聯認知不足,且在設計長期實驗觀察與系統分析數據方面缺乏經驗。但此階段學生好奇心旺盛,動手欲望強烈,對探究自然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充滿熱情,具備開展本次實踐活動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掌握土壤取樣、酸堿性測定的方法,準確測定土壤酸堿度,并能分析實驗數據與誤差來源。
2.了解不同植物生長對土壤酸堿性的要求,通過實驗探究確定某種植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培養實驗設計、觀察與分析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踐任務,培養團隊協作精神、交流溝通能力與科學探究態度,增強對自然科學與農業生產的關注度。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掌握土壤取樣、酸堿性測定的方法,準確測定土壤酸堿度,并能分析實驗數據與誤差來源。
【教學難點】
培養實驗設計、觀察與分析能力。
【教學方法】
文獻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土壤中發生著各種化學反應。地質條件和生態環境不同,使得土壤的酸堿性存在差異。研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對種植業及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引入新課。
【探究新知】
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化學中酸堿度測定的知識,如pH試紙的使用原理。然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分組查閱資料,了解土壤取樣的地點選擇、取樣深度、取樣量等要求,以及土壤溶液配制的方法與注意事項,整理常見測定土壤酸堿性的方法并比較優劣。
各小組匯報查閱結果,教師進行總結補充,確定適合本次實踐的土壤取樣與酸堿性測定方法,如使用pH試紙進行初步測定,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樣本再使用 pH 計測量。
學生分組前往校園或附近農田進行土壤取樣,帶回實驗室后按照既定方法配制土壤溶液并測定酸堿性。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規范操作,如正確使用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試紙上,不能直接將試紙放入溶液中等),及時記錄實驗數據。
實驗結束后,各小組整理實驗數據,計算平均值,分析實驗誤差產生的可能原因,如土壤樣本不均勻、測量過程中溶液被污染等,并撰寫實驗報告。
任務二:探究植物生長適宜的pH
學生分組查閱資料,列舉不同類型植物(如姜、葡萄、芹菜、西紅柿、西瓜、大蒜等)對土壤酸堿性的要求,分析其生長特點與環境適應性,選擇一種適合本地生長且易于栽培的植物作為本次探究對象,如大蒜。
根據所選植物,小組討論設計在不同 pH 土壤環境下種植該植物的實驗方案,包括如何調節土壤 pH(如添加酸性或堿性物質)、設置 pH 梯度、準備實驗器材與材料等。
學生按照實驗方案準備不同 pH 的土壤,將大蒜種子分別種在不同處理的土壤中,做好標記與實驗記錄準備。
教師指導學生在種植過程中控制其他環境變量(如光照、溫度、水分等)保持一致,確保實驗結果僅受土壤酸堿性影響。
學生持續觀察記錄植物生長情況,為期約一周。各小組分析數據,討論土壤酸堿性對大蒜生長的影響,確定大蒜適宜生長的 pH 范圍,并撰寫實驗總結報告,闡述實驗結果與結論,分析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任務三:調查我國土壤酸堿性分布
我國土壤酸堿性的分布情況
南方地區: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土壤多呈酸性或強酸性,如華南、西南地區的紅壤、黃壤,pH值在4.5-5.5之間;華中華東地區的紅壤,pH值5.5-6.5 。這是因為南方溫度高、降水多,微生物活躍,產生很多有機酸,且雨水的淋溶作用強,會沖走土壤中的堿性物質,導致土壤酸性增強。
北方地區:黃河以北的土壤多呈中性或堿性,華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 ,pH值一般在7.5-8.5之間,少數強堿性土壤的pH值高達10.5 。北方氣候干燥,降雨少,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占主導,巖石中的碳酸鹽含量高,且缺乏足夠的雨水將土壤中的堿性物質沖走,使得土壤以堿性為主。
地質、環境等條件對土壤酸堿性的影響
氣候因素:降水方面,南方降水多,淋溶作用強,土壤中鹽基離子等堿性物質易被淋失,使土壤酸性增強;北方降水少,淋溶作用弱,堿性物質積累,土壤多呈堿性。溫度上,南方溫度高,微生物活動旺盛,分解有機質產生大量有機酸,使土壤酸化;北方溫度較低,微生物活動相對較弱,對土壤酸化作用較小。
植被類型:南方茂密森林的凋落物多,分解后產生的有機酸等酸性物質多,進入土壤后使土壤酸性增強。北方草原植被覆蓋度低,產生的酸性物質少,且草原土壤中碳酸鹽等堿性物質相對較多,使土壤呈堿性。
地形地貌:在山地、丘陵地區,坡度較大處,土壤侵蝕作用強,土層薄,淋溶作用相對較弱,土壤酸堿性受母質影響大;而在平原地區,土層深厚,土壤發育成熟,受成土因素綜合作用時間長,酸堿性更趨穩定和典型。
人類活動:農業生產中,過量施用氮肥和磷肥會導致土壤酸化,過量施用鉀肥和有機肥則可能導致土壤堿化。工業活動中,工廠排放的廢氣形成酸雨等酸性降水,會使土壤酸化;而造紙廠等排放的堿性廢水,若用于灌溉等,會使土壤堿化。
任務四:制訂土壤改良方案
化學土壤改良是指施用化學改良劑改善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堿土)理化性質的過程。
施用化學改良劑可以改變土壤的酸堿度、土壤溶液和土壤吸收性復合體中鹽基的組成。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土壤酸堿性不適宜植物生長時的應對措施,學生分組查閱資料,了解目前我國農業生產與園藝種植中常用的土壤酸堿性改良劑(如石灰、硫磺粉、硫酸亞鐵等)種類、作用原理、適用范圍與使用方法。
結合之前對家鄉農作物種植或家庭花卉種植情況的了解,通過訪談當地農民、園藝師或實地調研自家花園與農田土壤狀況,收集實際數據與信息,分析土壤酸堿性是否存在問題以及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根據調查分析結果,各小組針對家鄉土壤實際情況制定初步的土壤改良方案,包括確定是否需要改良、選擇合適的改良劑種類與用量、制定改良劑施用時間與方法、預估改良效果與后續監測計劃等內容。
各小組展示土壤改良方案,其他小組進行討論與評價,提出問題與建議。教師進行總結點評,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方案,使其更具科學性、可行性與經濟性。
【展示交流】
1.小組展示種植的植物,交流對植物生長與土壤酸堿性關系的認識和實踐的體會。
2.撰寫活動報告,以墻報、講座或論文等形式進行交流。
【課后小結】
本次跨學科實踐活動通過四個任務的設置,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知識,深入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從土壤酸堿性測定到植物適宜 pH 探究,再到土壤分布調查與改良方案制訂,學生經歷了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實踐中提升了知識運用能力、實驗操作技能、團隊協作精神與科學思維品質。各小組在展示交流中分享成果與經驗,相互學習促進,拓寬了視野,增強了對自然科學與農業生產聯系的理解,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相關學科知識或從事相關領域研究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課后作業】
整理有關資料,撰寫活動報告,并與同學交流。
【教學反思】
亮點:成功整合化學、生物、地理學科知識,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與跨學科思維,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科知識相互關聯與相互支撐的關系。以實驗探究和調查研究為核心,從土壤測定到植物種植實驗,再到土壤分布調查與改良方案制訂,每個任務都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科學探究欲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不足:由于實踐活動任務較多且涉及多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應用,教學時間安排較為緊張,部分小組在實驗觀察與資料查閱環節未能充分深入開展,導致實驗數據不夠完善,調查報告內容不夠詳實,影響了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與掌握。
教學建議:在今后開展類似跨學科實踐活動前,教師應更加細致地規劃教學時間,根據任務難度與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課時,適當增加彈性時間,確保學生有足夠時間完成各項任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時間管理的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初中科學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
《跨學科實踐活動9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同步分層練習
【基礎篇】
1.在人體中幾種重要體液的正常PH范圍如下:①血液:7.35-7.45 ②唾液:6.6-7.1 ③胃液:0.8-1.5 ④膽汁:6.8-7.4。其中酸性最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檢驗溶液是否為酸性時,不可選用的是( )
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 C.PH試紙 D.鐵粉
3. 大多數植物適宜生長在( )
A. 酸性土壤 B. 中性土壤 C. 堿性土壤 D. 都可以
4. 下列植物適合在酸性土壤生長的是( )
A. 棉花 B. 小麥 C. 茶樹 D. 玉米
5. 土壤呈堿性時,可以加入( )來改良。
A. 熟石灰 B. 硫酸亞鐵 C. 草木灰 D. 氯化銨
【能力篇】
一、單選題:
1.下列肥料中,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A. 尿素 B. 硝酸鉀 C. 磷酸二氫鈣 D. 碳酸氫銨
2.若要測定土壤的酸堿度,應( )
A.先將土壤樣品溶解在水中,再測定
B.直接將 pH 試紙插入土壤中測定
C.先將土壤樣品烘干,再測定
D.取土壤樣品與蒸餾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靜置后測定上層清液
3.對于土壤酸堿性與植物生長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土壤過酸或過堿都會影響植物對養分的吸收
B.不同植物對土壤酸堿性的適應范圍相同
C.可以通過調節土壤酸堿性來促進植物生長
D. 土壤酸堿性會影響微生物的活動
4.已知某種植物適宜生長在pH 為6 - 7 的土壤中。現有一塊土壤的pH為5,若要使其適合該植物生長,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鈣來中和,假設土壤質量為 100kg,需要氫氧化鈣的質量約為( )(假設土壤中氫離子全部與氫氧化鈣反應,氫氧化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74)
A. 1.48g B. 14.8g C. 7.4g D. 74g
5.以下關于土壤酸堿性的形成原因,不正確的是( )
A.氣候因素 B.生物因素 C.施肥 D.土壤質地
二、填空探究題:
1.“土壤治酸,果實更甜”。據報道,中國近年來土壤酸化問題日益嚴重,到2050年如不采取緩解措施,土壤酸化將導致土壤養分失衡,降低作物產量,并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1)森林土壤酸化主要是因為硫的排放,燃煤產生的______氣體會形成酸雨,酸雨的pH一般小于______;而我國農田、草原土壤酸化主要是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氮沉降,下列化肥中不屬于氮肥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CO(NH2)2 B.NH4NO3 C.KNO3 D.NH4HCO3
(2)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在測定當地土壤酸堿度時,先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然后滴上土壤浸出液,這樣操作會使測得的土壤pH______(偏大、偏小、不變)。
(3)酸性土壤可以通過大量施入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來調節土壤酸堿度,由此推斷K2CO3屬于碳酸鹽的方法是______(寫出步驟、現象、結論);此外人們也常向土壤中施加適量的熟石灰改良土壤酸性,改良過程中所發生反應的微觀實質是______。
【拔高篇】
1.探究改良土壤酸堿性的方法及其效果。
提出問題: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良土壤酸堿性,效果如何?
作出假設:______(至少寫出兩個假設)
設計實驗:______(簡要描述實驗步驟)
得出結論:______(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同步分層練習答案
【基礎篇】:
1.C 2.B 3.B 4.C 5.B
【能力篇】:
一、選擇題:
1.C 2.D 3.B 4.B 5.D
二、填空探究題:
1.(1)二氧化硫##SO2 5.6 C
(2)偏大
(3)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后,加入適量的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石變渾濁,則K2CO3屬于碳酸鹽;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分子
【拔高篇】:
1.作出假設:施加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效果顯著;使用硫酸亞鐵可以改良堿性土壤,效果良好。
設計實驗:選取酸性和堿性土壤樣本若干,分成兩組。酸性土壤組分別施加不同量的熟石灰,堿性土壤組分別施加不同量的硫酸亞鐵。一段時間后,測定土壤的 pH值,觀察土壤的物理性狀和種植植物的生長情況。
得出結論:根據測定的土壤pH值和植物生長狀況,分析得出施加適量熟石灰能有效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改善土壤性狀;適量硫酸亞鐵能降低堿性土壤的pH值,促進植物生長等結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

第十單元 跨學科實踐活動9
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01
學習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課堂練習
05
課堂總結
06
分層作業
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掌握土壤取樣、酸堿性測定的方法,準確測定土壤酸堿度,并能分析實驗數據與誤差來源。
01
02
了解不同植物生長對土壤酸堿性的要求,通過實驗探究確定某種植物適宜生長的pH范圍,培養實驗設計、觀察與分析能力。
03
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踐任務,培養團隊協作精神、交流溝通能力與科學探究態度,增強對自然科學與農業生產的關注度。
土壤中發生著各種化學反應。地質條件和生態環境不同,使得土壤的酸堿性存在差異。研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對種植業及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知導入
探究新知
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
表示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的。(用酸堿指示劑檢驗)
表示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 (用pH試紙測定)
溶液的酸堿性:
溶液的酸堿度:
pH的范圍通常在0~14之間
探究新知
⑴pH  7,溶液顯中性 。
⑶ pH  7,溶液顯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
=

⑵ pH  7,溶液顯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強。
堿性增強
0 7 14
酸性增強
中性

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堿度(即pH)的關系:
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
探究新知
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 試紙,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 。
測定方法:
pH的測定——用pH試紙測定
探究新知
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
根據我們所學的酸和堿的性質,我們能知道,酸、堿各自具有通性的原因是什么?
酸的水溶液中都含有H+;堿的水溶液中都含有OH-。
探究新知
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
選取校園或農田的土壤,選擇適合的方法和手段,設計實驗,測定土壤的酸堿性。
(1)取少量土壤樣品于一潔凈的燒杯中。
(2)將土壤樣品與蒸餾水按1:5的質量比在燒杯中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
(3)取一小片pH試紙于一潔凈的白瓷板上。
(4)用玻璃棒蘸取上層清液滴在pH試紙上。
(5)將pH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該溶液的pH,從而得出土壤的酸堿度。
實驗步驟:
探究新知
任務二:探究植物生長適宜的pH
不同植物的生長對土壤酸堿性的要求
探究新知
任務二:探究植物生長適宜的pH
植物 生長特點
姜 為多年生草質藤本作物。黃姜從發芽到種子成熟,一般生長周期為一年。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通透性能的土壤為好
葡萄 抗旱、喜光多年生植物,根系發達,能適應多種土壤
芹菜 對肥料要求較高,生長周期為一年
西紅柿 適合在中性或弱堿性的土壤環境下生長,除做好水分管理、翻壓綠肥、增施有機肥外,再補施石灰。生長周期為一年
西瓜 生長周期為一年,喜弱酸性土壤,對溫度和光照時間有一定要求
大蒜 多年生草本植物,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喜好冷涼,較耐低溫。要求較高日照和高溫,以砂質壤土最好
探究新知
任務二:探究植物生長適宜的pH
(1)選擇24株品種、生長狀況相同的大蒜幼苗。
(2)配制pH分別為1、2、3、4、5、6、7、8的營養液。
(3)將大蒜幼苗每3株為一組種植在不同pH的營養液中,保持環境溫度,光照、通風等條件相同。
(4)定期觀察,并記錄打算的生長狀況(以生長高度未標準)。
選擇大蒜,在不同pH的土壤中進行種植實驗,并制訂觀察和記錄方案。
實驗步驟:
探究新知
任務二:探究植物生長適宜的pH
PH=1 PH=2 PH=3 PH=4 PH=5 PH=6 PH=7 PH=8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7天
定期觀察,并記錄打算的生長狀況(以生長高度未標準)
探究新知
任務三:調查我國土壤酸堿性分布
我國土壤酸堿性的分布情況
南方地區:
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土壤多呈酸性或強酸性,如華南、西南地區的紅壤、黃壤,pH值在4.5-5.5之間;華中華東地區的紅壤,pH值5.5-6.5 。這是因為南方溫度高、降水多,微生物活躍,產生很多有機酸,且雨水的淋溶作用強,會沖走土壤中的堿性物質,導致土壤酸性增強。
北方地區:
黃河以北的土壤多呈中性或堿性,華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 ,pH值一般在7.5-8.5之間,少數強堿性土壤的pH值高達10.5 。北方氣候干燥,降雨少,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占主導,巖石中的碳酸鹽含量高,且缺乏足夠的雨水將土壤中的堿性物質沖走,使得土壤以堿性為主。
探究新知
任務三:調查我國土壤酸堿性分布
地質、環境等條件對土壤酸堿性的影響
氣候因素:
降水方面,南方降水多,淋溶作用強,土壤中鹽基離子等堿性物質易被淋失,使土壤酸性增強;北方降水少,淋溶作用弱,堿性物質積累,土壤多呈堿性。溫度上,南方溫度高,微生物活動旺盛,分解有機質產生大量有機酸,使土壤酸化;北方溫度較低,微生物活動相對較弱,對土壤酸化作用較小。
植被類型:
南方茂密森林的凋落物多,分解后產生的有機酸等酸性物質多,進入土壤后使土壤酸性增強。北方草原植被覆蓋度低,產生的酸性物質少,且草原土壤中碳酸鹽等堿性物質相對較多,使土壤呈堿性。
探究新知
任務三:調查我國土壤酸堿性分布
地質、環境等條件對土壤酸堿性的影響
地形地貌:
在山地、丘陵地區,坡度較大處,土壤侵蝕作用強,土層薄,淋溶作用相對較弱,土壤酸堿性受母質影響大;而在平原地區,土層深厚,土壤發育成熟,受成土因素綜合作用時間長,酸堿性更趨穩定和典型。
人類活動:
農業生產中,過量施用氮肥和磷肥會導致土壤酸化,過量施用鉀肥和有機肥則可能導致土壤堿化。工業活動中,工廠排放的廢氣形成酸雨等酸性降水,會使土壤酸化;而造紙廠等排放的堿性廢水,若用于灌溉等,會使土壤堿化。
探究新知
任務四:制訂土壤改良方案
化學土壤改良是指施用化學改良劑改善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堿土)理化性質的過程。
施用化學改良劑可以改變土壤的酸堿度、土壤溶液和土壤吸收性復合體中鹽基的組成。
土壤酸堿性 改良劑 使用原因
酸性土壤 石灰、石膏、磷石膏、 氯化鈣 在水溶液中顯堿性,能減弱土壤的酸度,利于土壤結構的形成
堿性土壤 硫酸亞鐵,硫磺、硫酸、腐殖酸、腐殖酸鈣 在水溶液中顯酸性性,可降低土壤pH值和堿化度,改善土壤結構
探究新知
任務四:制訂土壤改良方案
植物種類 適宜生長pH 土壤pH值 改良土壤方案
月季 5.5-6.5 8
月季 5.5-6.5 4
西紅柿 6-7 9
西紅柿 6-7 5
制訂改良土壤酸堿性的方案。
施加生石灰
施加硫酸亞鐵溶液
施加生石灰
施加硫酸亞鐵溶液
探究新知
1.小組展示種植的植物,交流對植物生長與土壤酸堿性關系的認識和實踐的體會。
2.撰寫活動報告,以墻報、講座或論文等形式進行交流。
【展示與交流】
課堂練習
A
1.土壤的酸堿度會影響植物的生長。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適宜種植的是( )
植物 小麥 油菜 西瓜 沙棗
適宜的pH范圍 5.5~6.5 5.8~6.7 6.0~7.0 8.0~8.7
A.沙棗 B.小麥 C.西瓜 D.油菜
課堂練習
2.“土壤治酸,果實更甜”。據報道,中國近年來土壤酸化問題日益嚴重,到2050年如不采取緩解措施,土壤酸化將導致土壤養分失衡,降低作物產量,并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1)森林土壤酸化主要是因為硫的排放,燃煤產生的______氣體會形成酸雨,酸雨的pH一般小于______;而我國農田、草原土壤酸化主要是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氮沉降,下列化肥中不屬于氮肥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CO(NH2)2 B.NH4NO3 C.KNO3 D.NH4HCO3
C
SO2
5.6
課堂總結
1
2
測定土壤的酸堿性
探究植物生長適宜的pH
調查我國土壤酸堿性分布(土壤pH 值從南向北遞增,南方多酸性土壤,北方多堿性土壤。)
制訂土壤改良方案
跨學科實踐活動9
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分層作業
【基礎培優】:
1.若要測定土壤的酸堿度,應( )
A.先將土壤樣品溶解在水中,再測定
B.直接將 pH 試紙插入土壤中測定
C.先將土壤樣品烘干,再測定
D.取土壤樣品與蒸餾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靜置后測定上層清液
分層作業
【能力提升】:
1.“土壤治酸,果實更甜”。據報道,中國近年來土壤酸化問題日益嚴重,到2050年如不采取緩解措施,土壤酸化將導致土壤養分失衡,降低作物產量,并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1)森林土壤酸化主要是因為硫的排放,燃煤產生的______氣體會形成酸雨,酸雨的pH一般小于______;而我國農田、草原土壤酸化主要是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氮沉降,下列化肥中不屬于氮肥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CO(NH2)2 B.NH4NO3 C.KNO3 D.NH4HCO3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城| 巴马| 洱源县| 搜索| 汉川市| 胶州市| 米易县| 绥芬河市| 抚宁县| 嘉荫县| 新邵县| 台前县| 恩施市| 禹州市| 明溪县| 棋牌| 德格县| 大方县| 宜昌市| 嘉荫县| 子长县| 临颍县| 东城区| 四会市| 香河县| 灌阳县| 大姚县| 拜泉县| 鱼台县| 浮山县| 瑞昌市| 乌什县| 固安县| 会同县| 峡江县| 洪泽县| 南投县| 罗甸县| 锦州市| 塘沽区|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