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0張PPT)第二部分專題突破專題二 實驗題一、光學實驗(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 (2022·長沙)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小麗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以繞ON翻折的紙板ABCD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她將一束光貼著紙板沿EO方向射向O點,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徑跡。第1題圖(1)如圖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為 °。50 (2)實驗過程中,進行下列哪項操作后,在紙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單選)A. 如圖乙所示,將紙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B. 如圖丙所示,將紙板與入射光束一起以ON為軸旋轉C. 如圖丁所示,將紙板與入射光束一起以CD為軸向后傾倒B 1. (2022·長沙)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小麗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以繞ON翻折的紙板ABCD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她將一束光貼著紙板沿EO方向射向O點,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徑跡。第1題圖(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 (2023·常德)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紙上記下A和B的位置。移動蠟燭A,重復做多次實驗。(1)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 。(2)實驗中兩支蠟燭要完全一樣,目的是為了 。(3)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不變 (4)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點燃蠟燭觀察發現:玻璃板中蠟燭A的像偏低且傾斜。你認為在圖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圖中, 圖是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③ 2. (2023·常德)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紙上記下A和B的位置。移動蠟燭A,重復做多次實驗。(三)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3. (2023·衡陽)小明同學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如圖甲所示,小明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10.0 (2)實驗時,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線處,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調到 。(3)小明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生活中的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就是利用這種成像規律工作的。同一高度 縮小 照相機 3. (2023·衡陽)小明同學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4)接著,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動,如果僅將圖乙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發現光屏上仍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5)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發現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得模糊不清,此現象可以體現 . (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像情況。可逆 近視眼 3. (2023·衡陽)小明同學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二、熱學實驗(一)探究物質的熔化規律4. (2023·湘潭)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室溫下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1)將冰打碎后放入燒杯,溫度計插入碎冰中。圖乙中溫度計示數為 ℃。-3 (2)由實驗數據繪制成如圖丙所示圖像,可知,AB段該物質是 態,BC段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熱;由實驗可知,冰屬于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固 需要 晶體 4. (2023·湘潭)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室溫下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3)研究表明晶體的熔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晶體的熔點越低。如圖丁,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將拴有重物的細金屬絲掛在冰塊上,金屬絲下方與冰接觸處的壓強 (選填“增大”或“減小”),從而使冰的熔點 (選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屬絲下方的冰塊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屬絲穿冰塊而過且不留縫隙。增大 降低 4. (2023·湘潭)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室溫下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二)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5. (2024·臨沂)2024年5月2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舉行了第五個“國際茶日”慶祝活動,中國展臺的工作人員展示了煮茶茶藝。小明想知道煮茶時茶葉對水的沸點有沒有影響,于是他使用燒杯、溫度計、酒精燈等器材進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1)將少量茶葉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組裝圖甲所示實驗裝置,一是為了使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二是為了讓溫度計的玻璃泡 。浸沒在水中,且不接觸燒杯壁和底部 5. (2024·臨沂)2024年5月2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舉行了第五個“國際茶日”慶祝活動,中國展臺的工作人員展示了煮茶茶藝。小明想知道煮茶時茶葉對水的沸點有沒有影響,于是他使用燒杯、溫度計、酒精燈等器材進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2)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水的沸點為 ℃;燒杯上方出現的大量“白氣”是水蒸氣 (選填“吸熱”或“放熱”)后形成的。99 放熱 (3)根據實驗數據,小明描繪了如圖丙所示的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圖像,請給小明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提高水的初溫以縮短加熱時間(或減少水的質量以縮短加熱時間,合理即可) 5. (2024·臨沂)2024年5月2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舉行了第五個“國際茶日”慶祝活動,中國展臺的工作人員展示了煮茶茶藝。小明想知道煮茶時茶葉對水的沸點有沒有影響,于是他使用燒杯、溫度計、酒精燈等器材進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4)分析實驗數據,小明并不能得出茶葉對水的沸點有沒有影響。為了得出結論,他可以 。再做一組加熱水的對比實驗,比較茶水和水的沸點(合理即可)5. (2024·臨沂)2024年5月2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舉行了第五個“國際茶日”慶祝活動,中國展臺的工作人員展示了煮茶茶藝。小明想知道煮茶時茶葉對水的沸點有沒有影響,于是他使用燒杯、溫度計、酒精燈等器材進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三)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6. 如圖甲是小琳利用水和食用油“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裝置。第6題圖(1)兩燒杯中a、b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可通過 (選填“溫度計示數”或“加熱時間”)來反映。加熱時間 (2)為了比較a、b液體的吸熱本領,小琳提出兩種比較方案:①讓兩者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加熱時間;②讓兩者加熱相同時間比較升高的溫度。在兩種液體都不沸騰的前提下,你認為可行的方案是 (選填“①”“②”或“①和②”)。①和② 6. 如圖甲是小琳利用水和食用油“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裝置。第6題圖(3)小琳根據實驗中記錄的數據繪制成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 (選填“a”或“b”)是食用油,食用油的吸熱本領比水 (選填“大”或“小”)。6. 如圖甲是小琳利用水和食用油“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裝置。第6題圖a小三、力學實驗(一)測量物體的密度7. (2023·益陽)小明利用天平、燒杯和量筒測量市場上某食用油的密度。他的測量過程如下: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食用油。將燒杯放在調節好的天平的左盤,將量筒中的食用油分多次倒入燒杯中進行稱量,并記錄下相應的數據。(1)根據實驗數據,小明畫出了食用油和燒杯的總質量m跟食用油的體積V之間關系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燒杯質量為 g,食用油的密度為 g/cm3。50 0.9 (2)在將量筒中的油倒入燒杯時,量筒的側壁上粘有油,會導致所測量的密度值跟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偏小 7. (2023·益陽)小明利用天平、燒杯和量筒測量市場上某食用油的密度。他的測量過程如下: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食用油。將燒杯放在調節好的天平的左盤,將量筒中的食用油分多次倒入燒杯中進行稱量,并記錄下相應的數據。8. (2023·邵陽)晶晶同學旅游時撿到一顆漂亮的鵝卵石。他從學校物理實驗室借來天平(含砝碼)、量筒測量這顆鵝卵石的密度,步驟如下:(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2)將鵝卵石放在天平的左盤上,往右盤中加減砝碼并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所放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鵝卵石的質量為 g。(3)如圖乙,使用量筒時,正確的讀數方法是 (選填“①”“②”或“③”),晶晶同學測出鵝卵石的體積10cm3。(4)計算出該鵝卵石的密度為 g/cm3。27.2 ② 2.72 (二)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9. 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同學們分組進行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如圖所示。(1)實驗中每次都使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 。速度 (2)按照圖甲、乙、丙的順序實驗時記錄的內容見表。接觸面 材料 小車受阻 力情況 小車在水平面運動的距離s/cm毛巾 大 23.2棉布 較大 45.3木板 小 97.59. 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同學們分組進行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如圖所示。同學們分析表中內容,得到的實驗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遠;進一步推理得出的結論是:不受阻力作用時,運動的小車將 。(3)上述實驗除了用到實驗推理的方法外,還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和 法。轉換做勻速直線運動 (三)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0. (2024·內江)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中。(1)如圖甲,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長方體木塊在長木板上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F的大小。(2)在圖甲實驗中發現,很難保持木塊在(1)小題中的運動,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穩定。于是同學們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將彈簧測力計水平固定,通過拉力F'拉動長木板進行實驗,測量數據記錄如表所示:勻速 實驗 次數 木塊放 置情況 彈簧測力計示數/N1 平放 1.22 側放 1.23 豎放 1.2(3)根據實驗數據可以得出: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應為 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 (選填“有關”或“無關”)。圖乙與圖甲相比,圖乙裝置的優點之一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更(選填“穩定”或“不穩定”)。1.2 無關 穩定 10. (2024·內江)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中。實驗 次數 木塊放 置情況 彈簧測力計示數/N1 平放 1.22 側放 1.23 豎放 1.2(四)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11. (2023·岳陽)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第11題圖(1)氣密性良好的微小壓強計 (選填“是”或“不是”)連通器。不是 (2)甲、乙兩圖中, (選填“甲”或“乙”)圖中探頭上的橡皮膜受到的壓強大,這是因為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 。(3)丙圖中,A、B、C三點受到液體壓強最大的是 點。乙 增大C 11. (2023·岳陽)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第11題圖(五)浮力相關實驗12. 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零刻度線、 和分度值。調零時,彈簧測力計應在 (選填“豎直”或“水平”)方向上調零。量程 豎直 (2)如圖甲所示,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高為6cm的長方體物塊(可塑),測出重力。將它緩慢浸入水中,記錄懸停在A、B、C、D、E這五個位置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和深度h。請根據實驗數據,在圖乙中畫出物塊所受浮力F浮隨h變化的圖像。12. 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3)分析圖像可知:浸沒前,h增加,F浮 ;浸沒后,h增加,F浮 。(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若把此物塊捏成高為6cm的圓錐體,重復上述實驗。兩次實驗所得的F浮隨h變化的圖像 (選填“相同”或“不同”)。(5)若繼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還需添加的一種材料是 。變大 不變 不同 不同密度的液體 12. 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13. 某實驗小組為了研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進行了下面的實驗,如圖所示:第13題圖(1)實驗過程中,利用哪些步驟能夠計算出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 。哪些能夠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大小? 。(均用圖中的序號表示)②和③ ①和④ (2)通過實驗數據可以發現,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有什么關系? 。(3)為了使結論具有普遍性,該小組還應該進行怎樣的操作: 。相等 換用不同的液體和物體多次實驗 13. 某實驗小組為了研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進行了下面的實驗,如圖所示:第13題圖(4)另外一個小組進行實驗后,發現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不相等,在排除誤差因素的情況下,出現這個結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寫出一條)。燒杯中的水沒有裝滿(合理即可) 13. 某實驗小組為了研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進行了下面的實驗,如圖所示:第13題圖14. 實驗課上,老師和同學們測量鹽水的密度,他們用彈簧測力計、燒杯、水(密度用ρ水表示)、金屬塊A、鹽水以及不吸水的細線等器材完成了圖中實驗。第14題圖(1)要測量金屬塊A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合理的測量順序是 (選填“①→②”或“②→①”)。①→② (2)計算金屬塊A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 N。(3)完成圖中各項實驗后分析可知:金屬塊A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選填“液體密度”或“金屬密度”)有關。1.3 液體密度 14. 實驗課上,老師和同學們測量鹽水的密度,他們用彈簧測力計、燒杯、水(密度用ρ水表示)、金屬塊A、鹽水以及不吸水的細線等器材完成了圖中實驗。第14題圖(4)請推導出鹽水的密度表達式ρ鹽水= (用F1、F2、F3、ρ水表示)。ρ水 14. 實驗課上,老師和同學們測量鹽水的密度,他們用彈簧測力計、燒杯、水(密度用ρ水表示)、金屬塊A、鹽水以及不吸水的細線等器材完成了圖中實驗。第14題圖(六)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5. (2024·湖南)小明和小潔一起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圖所示杠桿(支點為O)、支架、10個鉤碼(每個重0.5N)。第15題圖(1)如圖甲所示,實驗開始前,應向 端調節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掛上鉤碼后,每次都要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于直接讀取 。右 力臂的大小 (2)小明取2個鉤碼,掛在支點左側某處,再取4個鉤碼掛在支點的 側進行實驗,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記錄下數據。右 15. (2024·湖南)小明和小潔一起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圖所示杠桿(支點為O)、支架、10個鉤碼(每個重0.5N)。第15題圖(3)完成三次實驗后分析數據,他們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下表主要呈現了第3次實驗數據。實驗 次數 動力 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l2/cm1 … … … …2 … … … …3 2.5 20.0 2.0 25.0小明在第3次實驗的基礎上,在支點左側20.0cm處繼續加鉤碼直到F1為3.5N,如圖乙所示,但發現此時用剩下的3個鉤碼無法讓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潔想利用現有器材幫助小明完成F1為3.5N的第4次實驗,她應該通過 ,使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請結合具體數據進行說明,可保留一位小數)。 調節左側鉤碼的位置大約為10.7cm,右側鉤碼數量為3個,右側鉤碼的位置為25.0cm (七)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6. (2023·懷化)提高機械效率能夠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作用,一組同學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實驗測得的數據如表所示。次數 物體的 重力G/N 提升的 高度h/m 拉力 F/N 繩端移動的 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2 0.1 1 0.3 66.7%2 3 0.1 1.4 0.3 71.4%3 4 0.1 1.8 0.34 4 0.2 1.8 0.6 74.1%(1)實驗中應盡量豎直向上 (選填“勻速”或“加速”)拉動彈簧測力計。勻速 (2)計算出第3次實驗的有用功為 J,機械效率是 (結果精確到0.1%)。0.4 74.1% 16. (2023·懷化)提高機械效率能夠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作用,一組同學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實驗測得的數據如表所示。次數 物體的 重力G/N 提升的 高度h/m 拉力 F/N 繩端移動的 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2 0.1 1 0.3 66.7%2 3 0.1 1.4 0.3 71.4%3 4 0.1 1.8 0.34 4 0.2 1.8 0.6 74.1%(3)分析比較第1、2、3次實驗數據可以判定,使用同一個滑輪組提升物體時,被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選填“越高”“越低”或“不變”);分析比較第3、4次實驗數據可得,機械效率與物體上升的高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越高 無關 16. (2023·懷化)提高機械效率能夠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作用,一組同學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實驗測得的數據如表所示。次數 物體的 重力G/N 提升的 高度h/m 拉力 F/N 繩端移動的 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2 0.1 1 0.3 66.7%2 3 0.1 1.4 0.3 71.4%3 4 0.1 1.8 0.34 4 0.2 1.8 0.6 74.1%四、電學實驗(一)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7. (2023·岳陽)小聰用圖甲所示電路圖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第17題圖(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斷開 (2)若定值電阻R開路,閉合開關后 (選填“電流表”或“電壓表”)無示數。(3)實驗完成后記錄數據的紙被同學無意撕斷,只剩圖乙表格。根據表格數據我們能判斷小聰探究的是電流跟 (選填“電壓”或“電阻”)的關系。電流表 17. (2023·岳陽)小聰用圖甲所示電路圖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第17題圖電壓 (4)用規格為“2.5V 0.3A”的小燈泡替換R來完成探究小燈泡電阻的實驗。閉合開關移動滑片,電壓表示數如圖丙,此時電壓為 V,電流表示數可能是下列數據中的 (填序號)。A. 0.18A B. 0.22A C. 0.26A2.0 C 17. (2023·岳陽)小聰用圖甲所示電路圖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第17題圖(二)測量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18. (2023·株洲)某同學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測量標有電壓為“2.5V”的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阻。他所連接的實驗電路如圖甲所示。第18題圖(1)在閉合開關前,需要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 (選填“A”或“B”)端。B (2)實驗中,第一次測量時的電壓等于2.5V,小燈泡正常發光。之后調節滑動變阻器,讓電壓逐次下調,使燈絲溫度不斷降低,燈泡變暗直至完全不發光,測量的數據如下表所示。數據序號 1 2 3 4 5 6 7發光情況 明亮 不很亮 暗 較暗 微光 熄滅 熄滅電壓U/V 2.5 2.1 1.7 1.3 0.9 0.5 0.1電流I/A 0.28 0.26 0.24 0.21 0.19 0.0518. (2023·株洲)某同學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測量標有電壓為“2.5V”的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阻。他所連接的實驗電路如圖甲所示。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圖乙中能正確描述通過該小燈泡的電流I和其兩端電壓U之間關系的是 (選填“①”或“②”)。① (3)第6次測量時,電流表指針的偏轉如圖丙所示,則電流表的讀數為 A。此時小燈泡的電阻為 Ω。(4)對比不同電壓下小燈泡的電阻值可知,小燈泡的電阻隨電壓的增大而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主要原因是小燈泡的電阻受 的影響。0.16 3.125 增大 溫度 18. (2023·株洲)某同學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測量標有電壓為“2.5V”的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阻。他所連接的實驗電路如圖甲所示。19. 實驗小組在實驗時,不慎將燈泡L2的玻璃外殼碰碎。他們驚奇地發現L2幾乎不發光,與其串聯的燈泡L1不僅沒有熄滅,反而更亮。開關斷開后的電路如圖甲,L1和L2都標有“2.5V 0.3A”字樣。針對上述現象,探究下列問題:玻璃破碎后,L2的燈絲電阻發生了什么變化?玻璃外殼究竟起什么作用?(1)玻璃外殼破碎前,L2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分別為1.20V和0.20A;玻璃外殼破碎后,L2兩端的電壓變為0.40V,通過的電流變為如圖乙所示,則電流為A。初步分析可知:玻璃破碎后,L2的電阻 (選填“變大”或“變小”)。0.22 變小 (2)為進一步探究玻璃外殼破碎后L2電阻變化特點,對通過L1、L2的電流和其兩端的電壓進行測量,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分析發現,L1的電阻 (選填“大于”或“小于”)玻璃外殼破碎后L2的電阻。燈泡 實驗次序 1 2 3 4 5 6L1、L2 電流I/A 0.16 0.18 0.20 0.22 0.24 0.26L1 電壓U1/V 0.78 1.00 1.20 1.50 1.80 2.10L2 電壓U2/V 0.20 0.23 0.30 0.41 0.52 0.80大于 19. 實驗小組在實驗時,不慎將燈泡L2的玻璃外殼碰碎。他們驚奇地發現L2幾乎不發光,與其串聯的燈泡L1不僅沒有熄滅,反而更亮。開關斷開后的電路如圖甲,L1和L2都標有“2.5V 0.3A”字樣。(3)實驗中,對著L2吹氣,發現L2兩端電壓突然變小、電流突然變大,說明吹氣加快燈絲表面空氣流速,加快其散熱速度,從而使燈絲電阻變小。由此推斷,燈絲的電阻大小與 有關,玻璃外殼可能起到 的作用。溫度 防止熱量散失 19. 實驗小組在實驗時,不慎將燈泡L2的玻璃外殼碰碎。他們驚奇地發現L2幾乎不發光,與其串聯的燈泡L1不僅沒有熄滅,反而更亮。開關斷開后的電路如圖甲,L1和L2都標有“2.5V 0.3A”字樣。(4)細心的同學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燈絲呈螺旋狀,于是提出新的問題:為什么將燈絲設計成螺旋狀?你認為這樣設計的目的是:① ;② 。(合理即可)節約空間產熱更多,燈泡更亮 (合理即可)19. 實驗小組在實驗時,不慎將燈泡L2的玻璃外殼碰碎。他們驚奇地發現L2幾乎不發光,與其串聯的燈泡L1不僅沒有熄滅,反而更亮。開關斷開后的電路如圖甲,L1和L2都標有“2.5V 0.3A”字樣。(三)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20. (2024·廣西)小明用標有“2.5V”字樣的小燈泡做“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1)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 (選填“a”或“b”)端,閉合開關后,發現小燈泡不亮,則電路故障可能是滑動變阻器 (選填“短路”或“斷路”)。b 斷路 20. (2024·廣西)小明用標有“2.5V”字樣的小燈泡做“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2)排除故障后,某次實驗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V;小明測得多組數據,并畫出如圖丙所示的圖像,由圖像可知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為 Ω,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1.2 6.25 1 (3)圖丙的圖像是一條曲線的原因是小燈泡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 (選填“增大”或“減小”)。20. (2024·廣西)小明用標有“2.5V”字樣的小燈泡做“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增大(4)受到上述實驗的啟發,為測量高溫物體的溫度,小明將圖甲電路改裝成一個簡易的溫度傳感器。思路如下:將圖甲中的小燈泡換成與燈絲同種材料的電阻絲,選擇圖中一個電表改裝為溫度顯示儀。你建議他選哪個電表?請說明理由(從電表的示數隨待測物體的溫度變化關系進行闡述)。答: 。。溫度越高,電阻絲的電阻越大,根據串聯電路分壓原理可知,電阻絲兩端的電壓越大,因此選擇電壓表改裝為溫度顯示儀 20. (2024·廣西)小明用標有“2.5V”字樣的小燈泡做“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五、磁學實驗(一)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21. 某實驗小組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特點”。(1)將螺線管安裝在一塊有機玻璃板上,連入電路中。在板面上均勻地灑滿鐵屑,閉合開關并輕敲玻璃板面,觀察到鐵屑分布情況如圖甲所示。鐵屑的分布情況與 磁體周圍鐵屑的分布情況相似,鐵屑的作用是顯示 。條形 磁場的分布情況 (2)把小磁針放在通電螺線管四周不同的位置,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方向如圖乙所示,則通電螺線管的右端為 極。對調電源正負極,閉合開關,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方向如圖丙所示,說明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 的方向有關。N 電流 21. 某實驗小組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特點”。(二)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22. (2024·新疆)如圖所示,用蹄形磁體、導體棒AB、電流表等實驗器材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第22題圖(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實物圖連接。(2)當導體棒AB沿 (選填“上下”或“左右”)方向運動時,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通過多次實驗可得:當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 運動時,電路中就產生感應電流。(3)當導體棒AB向右運動時,導體棒 (選填“受到”或“不受”)磁場對它的力的作用。左右 切割磁感線 受到 22. (2024·新疆)如圖所示,用蹄形磁體、導體棒AB、電流表等實驗器材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第22題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