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學習目標】①了解淝水之戰的基本史實,分析東晉勝利的原因。(時空觀念、史料實證)②知道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影響,知道北朝政權的更迭。(時空觀念、歷史解釋)③理解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淝水之戰、孝文帝改革。學習難點: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課前預習】淝水之戰建立: 人苻氏建立的 逐漸強盛,一度統一了 。戰爭: 年,前秦 發動了旨在 的戰爭。東晉 ,打敗秦軍,淝水之戰后,前秦很快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局面。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建立:439年, 統一北方,結束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2、改革: 即位后,進行改革。494年孝文帝 ,他進一步推行 ,規定官員在朝廷上必須使用 ,禁用鮮卑語;以 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 ;鼓勵鮮卑貴族與 通婚等。這些措施,改善和鞏固了鮮卑拓跋部與漢人的關系,促進了 。三、北朝政權更替北魏分裂為 和 兩部分。東魏后被 取代。西魏后被 取代。北周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國力漸漸強大。577年,北周滅掉 , 重歸統一,為 打下基礎。四、北方地區民族交融1、表現:內遷各族人民向漢族人民學習 ,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學習 ,還接受他們的、 、用具等;十六國北朝政權統治者大多采取與 合作的政策,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西晉時,內遷各族大多使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 成為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西北民族的 、歌舞等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各族相互 日益加強,以往的“ ”“ ”觀念逐漸淡薄。3、影響:為中華民族的發展 ,進一步豐富了 ,并為 奠定了基礎。【課中探究】探究一:問題:【歷史解釋】小組討論: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前秦戰敗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二:問題:【歷史解釋】閱讀材料思考,孝文帝為何要遷都洛陽探究三:問題:【歷史解釋】根據知識拓展及材料內容說一說北魏遷都洛陽有何歷史意義?探究四:問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閱讀下圖,歸納該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根據圖示變化說一說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是什么?探究五:問題:【史料實證】結合圖片,歸納我國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思考民族關系變化的總趨勢是什么?【課后檢測】1.(2023·山東濟南·中考真題)魏主下詔:“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資治通鑒》這段記載,反映的是( )A.漢文帝以德化民 B.漢武帝獨尊儒術 C.光武帝釋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漢語2.(2023·江蘇泰州·中考真題)《資治通鑒》載:魏主下詔,“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說漢話 B.改漢姓 C.通婚姻 D.易漢服3.(2024·北京·中考真題)以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現象所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北方 內遷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民族隔閡逐漸消解。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南方 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遷往南方,從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A.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B.導致了南方政權的更迭C.推動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為國家統一創造了條件4.(2024·山東聊城·中考真題)胡床、椅子和方凳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這主要得益于( )A.科技文化發展 B.民族交流交融 C.中原人民南遷 D.江南地區開發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學習目標】①了解淝水之戰的基本史實,分析東晉勝利的原因。(時空觀念、史料實證)②知道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影響,知道北朝政權的更迭。(時空觀念、歷史解釋)③理解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淝水之戰、孝文帝改革。學習難點: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課前預習】淝水之戰建立: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一度統一了北方。戰爭:383年,前秦苻堅發動了旨在統一全國的戰爭。東晉以少勝多,打敗秦軍,淝水之戰后,前秦很快瓦解滅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局面。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建立: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結束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2、改革:孝文帝即位后,進行改革。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他進一步推行漢化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上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通婚等。這些措施,改善和鞏固了鮮卑拓跋部與漢人的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三、北朝政權更替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部分。東魏后被北齊取代。西魏后被北周取代。北周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國力漸漸強大。577年,北周滅掉北齊,北方重歸統一,為隋朝統一全國打下基礎四、北方地區民族交融1、表現:內遷各族人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技藝,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學習畜牧經驗,還接受他們的食物、服裝、用具等;十六國北朝政權統治者大多采取與漢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西晉時,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漢語成為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等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各族相互認同感日益加強,以往的“胡”“漢”觀念逐漸淡薄。2、影響: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課中探究】探究一:問題:【歷史解釋】小組討論: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前秦戰敗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東晉內部軍民團結,指揮得當;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前秦軍隊內部民族矛盾尖銳;指揮不當,戰線過長;苻堅驕傲輕敵。探究二:問題:【歷史解釋】閱讀材料思考,孝文帝為何要遷都洛陽解析:①平城位置偏北,糧食供給困難,易受柔然威脅且不利于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同時平城保守勢力強大,不利于漢化改革。②洛陽是漢文化中心 ,便于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探究三:問題:【歷史解釋】根據知識拓展及材料內容說一說北魏遷都洛陽有何歷史意義?解析:促進了洛陽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便利了對中原的統治,有利于民族交融,為北方統一南方打下基礎。探究四:問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閱讀下圖,歸納該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根據圖示變化說一說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是什么?解析: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走向統一探究五:問題:【史料實證】結合圖片,歸納我國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思考民族關系變化的總趨勢是什么?解析:和親、人口遷徙、戰爭、改革; 民族大交融【課后檢測】1.(2023·山東濟南·中考真題)魏主下詔:“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資治通鑒》這段記載,反映的是( )A.漢文帝以德化民 B.漢武帝獨尊儒術 C.光武帝釋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漢語【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和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風易俗,他力排眾議,進一步推行漢化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等內容,D項正確;題干中的“魏主”為北魏孝文帝,排除ABC項。故選D項。2.(2023·江蘇泰州·中考真題)《資治通鑒》載:魏主下詔,“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說漢話 B.改漢姓 C.通婚姻 D.易漢服【答案】B【詳解】據題干“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可知,題干反映的是鮮卑族改用漢姓的史實,B項正確;說漢話、通婚姻、易漢服與題干中的改漢姓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3.(2024·山東聊城·中考真題)胡床、椅子和方凳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這主要得益于( )A.科技文化發展 B.民族交流交融 C.中原人民南遷 D.江南地區開發【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胡床、椅子和方凳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和所學可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之間交流頻繁,相互融合,這就使得北方少數民族的坐具能夠順利地引入內地,成為內地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B項正確;科技文化的發展可能會促進新事物的產生,但對于少數民族坐具引入內地來說,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中原人民南遷主要是人口的遷移,重點在于人口的流動和對南方經濟的影響,與少數民族坐具引入內地關系不大,排除C項;江南地區的開發主要是指經濟方面的發展,不是少數民族坐具引入內地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4.(2024·北京·中考真題)以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現象所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北方 內遷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民族隔閡逐漸消解。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南方 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遷往南方,從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A.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B.導致了南方政權的更迭C.推動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為國家統一創造了條件【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遷往南方,從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方民族交融有利于減少民族隔閡,為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D項正確;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排除A項;南方政權的更迭與材料“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不符合,排除B項;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材料“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遷往南方,從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不符合,排除C項。故選D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