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一部分 教材整合第6講 碳和碳的氧化物目錄CONTENTS知識進階·串考點多題歸一·過重難243多題歸一·過重難素養提升·練真題課標要求 復習導入15復習小結課標要求 復習導入01第6講1.了解碳單質的不同性質特點與用途。認識物質是多樣性的,知道物質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創造的,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并能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質,分析、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現象和事實。3.初步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與方法。能設計簡單實驗,制備并檢驗二氧化碳。4.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質,認識燃料燃燒不充分帶來的煤氣中毒等危害。5.通過自然界的氧、碳循環,認識物質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轉化及其對維持人類生活與生態平衡的意義。課標要求復習導入思考: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詞,這也體現了我國對全球環境治理的大國擔當。你知道為什么要提出“碳達峰”“碳中和”嗎?你知道有哪些碳循環的方法呢?02第6講知識進階·串考點知識進階 串考點單元知識體系物理性質:無色、透明的固體,天然存在最① 的物質用途:可用于裁玻璃、制鉆石等物理性質:灰黑色、質軟、有滑膩感和良好的② 性用途:可用于制造鉛筆芯、石墨電極等硬 導電 常見的碳單質金剛石石墨原因是④ 碳原子 的排列方式不同 物理性質差異大的物理性質:疏松多孔,具有很強的③ 性吸附 C60物理性質:分子形狀似足球、有超導性用途:用于超導、催化、材料科學等領域木炭、活性炭(主要成分為碳單質)用途:可用于吸附色素、異味等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和用途化學性質 用途穩定性 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⑤ 制作墨汁可燃性 氧氣充足:⑥ (寫化學方程式,下同)。 氧氣不充足:⑦ 用作燃料與某些氧化物 反應 與氧化銅反應:⑧ 。 現象:⑨ 色粉末逐漸變成⑩ 色,同時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與氧化鐵反應: (寫化學方程式,下同)。 與二氧化碳反應: (吸熱反應) 用于 不活潑 C+O2 CO2 2C+O2 2CO C+2CuO 2Cu+CO2↑黑 紅 3C+2Fe2O3 4Fe+3CO2↑ C+CO2 2CO冶煉 金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用途- CO2 CO物理性 質及對 應用途 無色無味的氣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固態二氧化碳叫作 ,易升華→用途: 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化學性 質及對 應用途 1.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用途: 。 2.與水反應: (寫化學方程式)。 3.與堿反應: a.檢驗二氧化碳: (寫化學方程式),現象是 。 b.吸收二氧化碳: (寫化學方程式)。 1.可燃性: (寫化學方程式)。用途: 。2.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用途: 。a.與氧化銅反應: (寫化學方程式)。b.與氧化鐵反應: (寫化學方程式)。大干冰人工增雨 滅火 CO2+H2O H2CO3 2CO+O22CO2 作燃料 冶煉金屬Ca(OH)2+CO2CaCO3↓+H2O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CuO Cu+CO2 CO2+2NaOHNa2CO3+H2O3CO+Fe2O3 2Fe+3CO2- CO2 CO化學性 質及對 應用途 4.與碳反應: (寫化學方程式)。 5.參與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用途: 3.毒性: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對環境 的影響 過多排放引起 。 緩解措施:1.控制排放;2.增強吸收 污染空氣總結 CO和CO2的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C+CO2 2CO 作氣體肥料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用途溫室效應加劇分子的構成不同二氧化碳的制取工業制法:高溫煅燒石灰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詳見第7講常見氣體的制取)CaCO3 CaO+CO2↑ 易錯辨析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 C60是一種新型化合物。 ( × )2. 金剛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不同單質。 ( × )3. 金剛石、石墨、C60的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 (√ )4. 往充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水,塑料瓶變癟,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 )5. 石墨變成金剛石屬于物理變化,活性炭吸附異味也屬于物理變化。 ( × )6. CO和CO2、H2O和H2O2的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分子構成不同所以化學性質不同。( √ )××√[解析] 是由碳分子構成的。[解析] 是單質。××√[解析]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化學變化7. 為了防止CO中毒,可在房內放一盆水。 ( × )8. 將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說明是CO2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 × )9.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可以將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 ( √ )10.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以將氣體點燃。( × )××√×[解析]CO不溶于水[解析] 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解析]CO2中CO無法點燃① ;② ;③ ;Ca(OH)2+CO2 CaCO3↓+H2O CaCO3+2HCl CaCl2+H2O+CO2↑(合理即可) H2CO3 CO2+H2O(合理即可) 寫出圖1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④ ;⑤ ;⑥ ;⑦ ;CO2+H2O H2CO3 2NaOH+CO2 Na2CO3+H2O Na2CO3+2HCl 2NaCl+H2O+CO2↑(合理即可) C+O2 CO2 物質網絡以“CO2”為中心的物質轉化關系(“-”表示可相互反應,“→”表示轉化關系,每個反應寫一個即可)。⑧ ;⑨ ;⑩ ;2C+O2 2CO(或C+CO2 2CO,合理即可)2CO+O2 2CO2(或CO+CuO Cu+CO2,合理即可) C+CO2 2CO ; 。C+2CuO 2Cu+CO2↑(或3C+2Fe2O34Fe+3CO2↑,合理即可) Fe2O3+3CO 2Fe+3CO2(或CO+CuO Cu+CO2,合理即可) 03多題歸一·過重難第6講重點 CO2的性質實驗【教材原型實驗回顧】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二氧化碳水溶液呈酸性重點 CO2的性質實驗1. 【教材原型】CO2的溶解性實驗。(1)【實驗操作】如圖2所示,實驗過程中,擰緊軟塑料瓶瓶蓋后,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目的是 。振蕩 使水與二氧化碳充分接觸 (2)【實驗現象】該實驗可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溶于水或與水反應,使瓶內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把塑料瓶壓癟 (3)【實驗反思】實驗過程中若發現軟塑料瓶未變癟,可能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未收集滿(或沒有充分振蕩) (4)【設計對照實驗】試劑改進:將水換成氫氧化鈉溶液,重復以上操作,觀察到的現象為 ,對照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能與NaOH反應的結論;若將NaOH溶液換成澄清石灰水,還可以觀察到的現象為 。軟塑料瓶變癟的程度更大 能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 (2024·長沙節選)活動:比較吸收CO2的效果。【提出問題】水、飽和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濃溶液,哪個吸收CO2的效果更好?【討論交流】飽和石灰水、水吸收CO2的效果差不多,從物質的溶解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同學們一致認為,只需要比較氫氧化鈉濃溶液、水吸收CO2的效果。常溫下,氫氧化鈣微溶于水(合理即可) 【設計方案】請你利用下列提供的實驗用品,幫助他們設計實驗并寫出實驗方案: 。(實驗用品:氫氧化鈉濃溶液、水、裝滿CO2的軟塑料瓶若干個,其他儀器自選)【實驗與結論】通過實驗,同學們得出氫氧化鈉濃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將相同體積的水和氫氧化鈉濃溶液,分別加入兩個充滿二氧化碳且容積相同的軟塑料瓶中,比較軟塑料瓶變癟的程度 3. (2024·湖南節選)任務:探究實驗室中不同試劑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實驗室提供4種試劑:水、飽和石灰水、溶質質量分數為0.165%的NaOH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NaOH溶液。【查閱資料】①室溫下,飽和石灰水中氫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約為0.165%。②利用壓強傳感器及信息處理終端可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呈現和分析。【進行實驗】步驟1:各裝置氣密性良好(夾持裝置已省略),同學們用4個250mL燒瓶集滿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步驟2:用4支注射器分別取60mL上述提供的4種試劑,將燒瓶分別連接壓強傳感器和注射器(如圖3所示)。步驟3:待燒瓶內氣壓平穩后,迅速將4支注射器內試劑分別全部注入相對應的燒瓶中,關閉彈簧夾,觀察壓強變化。一段時間后,振蕩燒瓶,繼續觀察壓強變化。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展示燒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如圖4所示)。步驟3:待燒瓶內氣壓平穩后,迅速將4支注射器內試劑分別全部注入相對應的燒瓶中,關閉彈簧夾,觀察壓強變化。一段時間后,振蕩燒瓶,繼續觀察壓強變化。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展示燒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如圖4所示)。【分析討論】根據40%NaOH溶液對應的曲線,分析t1~t3時間段曲線變化的原因是 。t1~t2,40%的NaOH溶液與CO2氣體反應生成Na2CO3,CO2氣體體積減少,導致燒瓶內壓強減小,t2時刻振蕩燒瓶,NaOH溶液與CO2充分接觸,反應速率加快,壓強減小速率加快,t3時刻反應完全,壓強保持不變 【得出結論】結合圖4數據,從壓強和吸收效果兩個角度對比分析,得到的結論是 。相同條件下,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NaOH溶液吸收CO2效果最好,壓強變化最大 04素養提升·練真題第6講知識點1 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1. (2024·長沙)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含碳物質中,常用于去除冰箱、汽車中異味的是( A )A. 活性炭 B. 金剛石 C. 石墨 D. C60A[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去除異味。而金剛石、石墨、C60無此性質。2. 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D )A. 干冰升華吸熱——用作制冷劑B. 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用碳素墨水筆書寫檔案C. 金剛石硬度大——用于鉆機的鉆頭D. 石墨很軟——可作電車的電刷D石墨具有導電性3. (2024·河南節選)關于金剛石和石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 )A. 金剛石和石墨都屬于碳的單質B. 石墨轉化為金剛石屬于物理變化C. 它們完全燃燒后的產物都是二氧化碳D. 金剛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化學變化4. (2024·遼寧)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不屬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 )A. 作燃料B. 參與光合作用C. 固態二氧化碳用于人工增雨D. 制碳酸飲料A知識點2 碳的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解析]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可做燃料5. (2024·連云港改編)下列有關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C )A. 石墨很軟有滑膩感,可制造石墨電極B. CO2能與NaOH反應,可用于人工增雨C. CO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使用D. NaHCO3呈白色,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C具有導電性干冰易升華NaHCO3能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補充角度】下列關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在室內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B. 碳單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實驗室利用該反應制取CO2C. CO2與CO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D. 用紫色石蕊溶液無法區別CO和CO2兩種無色氣體C澄清石灰水與CO不反應碳單質在空氣中燃燒得到的CO2不純,不能用于實驗室制CO2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變紅色,CO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6. 小明同學在學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對有關知識進行了歸納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 A )A. C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B. CO2和CO都有毒C. CO2和CO都有可燃性D. CO2和CO都能用于冶煉金屬A只有CO只有CO只有CO知識點3 了解碳循環、碳中和及低碳生活7. (2024·揚州改編)自然界存在多種元素及物質的循環。如圖5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環,結合圖示分析,下列做法與“綠色低碳”主題不相符的是( D )A. 嚴禁隨意焚燒秸稈 B. 積極參與植樹造林C. 減少使用化石能源 D. 工業廢氣高空排放D高空排放依然會污染環境8. (湖南真題組合)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這是應對全球變暖的中國行動。請回答下列問題:(1)“碳中和”的碳是指 (填化學式)。(2)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是 。(3)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級能源消費方式,請寫出一種新能源: 。CO2 化石能源的燃燒 氫能(或風能、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4)利用化學方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實現碳中和的方法之一,請寫出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5)“碳捕捉與封存”是我國的一項先進技術,每年可從燃煤發電廠“捕捉”約1600萬噸二氧化碳并對其進行壓縮封存,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氣體可壓縮的原因是 。被封存的二氧化碳有許多用途,請寫出其中的一條: 。CO2+H2OH2CO3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滅火(或作氣體肥料,合理即可) (6)“低碳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生活理念。請你寫出一條生活中踐行“低碳生活”的具體做法: 。出行多乘坐公交車(合理即可)05第6講復習小結思考: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詞,這也體現了我國對全球環境治理的大國擔當。你知道為什么要提出“碳達峰”“碳中和”嗎?你知道有哪些碳循環的方法呢?復習小結——解答復習引入問題“碳達峰”“碳中和”的原因在于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推動全球經濟綠色轉型。碳循環的方法:植樹造林;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復習小結高頻考點1.碳單質的性質與用途7.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檢驗的化學方程式2.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選擇3.含碳物質間的轉化4.二氧化碳的用途、對環境的影響5.一氧化碳在實驗中的處理6.有關二氧化碳的幾個小實驗的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