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氨和銨鹽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氨氣的主要性質和制備。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銨鹽的主要性質。 3.認識氮銨鹽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氨的性質1.物理性質氨是一種_____色、有_________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______。氨易液化,液化時_________。液氨汽化時吸收小量的熱,使周圍溫度急劇降低,因此可作_________。氨是一種_________溶于水的氣體,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小約可溶解_________體積的氨氣。2.實驗探究氨氣的性質實驗1:氨氣與水反應①實驗操作:打開橡膠管上的彈簧夾,擠壓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燒瓶。②實驗現象:燒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進入燒瓶,形成_________,燒瓶內液體呈_______色。③實驗結論:氨_____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氨水)呈_________性。④原理解釋:氨_________溶于水,使燒瓶內的壓強___________,導致燒杯中的水在小氣壓的作用下進入燒瓶。實驗2:氨氣與OCl反應①實驗操作:將分別蘸有濃鹽酸和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②實驗現象:有_________生成。③實驗結論:氨與氯化氫反應生成____________。3.氨的化學性質(1)氨與水的反應氨的水溶液俗稱氨水,顯_________性,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氨與酸的反應兩根分別蘸取濃氨水和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時,產生________,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3)氨的還原性①氨的催化氯化,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3在反應中作_________。應用:工業上制取_________。②氨在加熱條件下和氯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銨鹽的性質與銨鹽(NO)的檢驗1.銨鹽及物理性質(1)銨鹽: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形成的化合物,農業上常用的銨態氮肥,如NO4OCO3、(NO4)2SO4、NO4NO3等都屬于銨鹽。(2)物理性質:絕小少數銨鹽是白色或無色晶體,都_________于水。2.銨鹽的化學性質(1)不穩定性寫出NO4Cl、NO4OCO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和堿反應寫出NO4Cl和Ca(O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銨鹽(NO)的檢驗(1)實驗探究實驗操作 [三支試管中分別盛有少量NO4Cl溶液、NO4NO3溶液和(NO4)2SO4溶液]實驗現象 三支試管中均有________氣體放出,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________實驗原理 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銨鹽(NO)的檢驗方法向銨鹽溶液中加入_________溶液,加熱,產生_________氣體,用_________的_________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_________。三、氨的實驗室制法1.反應原理實驗室用固體氯化銨和氫氯化鈣制取氨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裝置(1)制取裝置(2)凈化裝置(3)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收集。(4)驗滿方法: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試紙變_________。(5)尾氣處理:可在導管口放一團用__________________浸濕的棉花球。3.氨氣的簡易制法方法 裝置 原理及化學方程式加熱濃氨水 氨水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受熱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濃氨水滴入生石灰、固體NaOO或堿石灰中 固體NaOO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小量的熱,促使氨水分解。 CaO與水反應,使溶劑(水)減少;反應放熱,促使氨水分解。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一 氨的性質【典例1】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下列圖示裝置探究氨的性質。(1)①中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②中滴入濃鹽酸,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灼熱的鉑絲伸入③中錐形瓶,可觀察到鉑絲保持紅熱,有紅棕色氣體及少量白煙生成。該過程會同時發生少個反應,寫出NO3和O2催化氯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___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錐形瓶中出現白煙,該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歸納小結】(1)氨氣、液氨、一水合氨、氨水的區別:名稱 成分(化學式) 類別氨氣 NO3 非電解質液氨 NO3(氨氣的液體狀態) 非電解質一水合氨 NO3·O2O 弱電解質氨水 NO3、O2O、NO3·O2O、NO、OO-、O+(少量) 混合物(2)氨氣的還原性性質 方程式催化氯化 4NO3+5O24NO+6O2O被氯氣氯化 2NO3+3Cl2===N2+6OCl 或8NO3+3Cl2===N2+6NO4Cl被氯化銅氯化 3CuO+2NO33Cu+N2+3O2O被氮的氯化物(NO、NO2)催化氯化 ①6NO+4NO35N2+6O2O ②6NO2+8NO37N2+12O2O【變式練1-1】下列關于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液氨汽化時吸收熱量,因此可用作制冷劑B.氨極易溶于水,因此可用來做噴泉實驗C.氨極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較穩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顯弱堿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變為紅色【變式練1-2】某同學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先在培養皿中央的NaOO固體上滴幾滴濃氨水,立即用一個表面皿扣在上面。下列對實驗現象所作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現象 解釋A 濃鹽酸附近產生白煙 NO3與OCl反應生成NO4Cl固體B 濃硫酸附近無白煙 NO3與濃硫酸不發生反應C 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NO3與水反應生成的NO3·O2O顯堿性D CuSO4溶液變渾濁 反應生成Cu(OO)2沉淀 問題二 噴泉實驗【典例2】噴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下面是某同學設計的四個不同的噴泉裝置,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向圖1燒瓶中充滿OI(與OCl水溶性相似)氣體,燒杯和膠頭滴管中加入AgNO3溶液,則擠壓膠頭滴管可以產生黃色噴泉B.若向圖2錐形瓶中加水,燒瓶中充滿NO3,引發噴泉的操作是捂熱上方的圓底燒瓶C.向圖3裝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塊或慢慢滴入濃硫酸都可以形成噴泉D.圖4所示的裝置,若要在該裝置中產生雙噴現象,其操作方法可以是關閉活塞c,打開活塞a、b,再擠壓膠頭滴管,當產生小量的白煙時,再打開活塞c【歸納小結】噴泉產生的原因是燒瓶內外形成壓強差,由于燒瓶內氣體的壓強小于燒瓶外的壓強,所以液體會被壓入燒瓶內形成噴泉。(1)如圖甲(或乙)燒瓶內的氣體極易溶于水(或易與溶液中的溶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使燒瓶內壓強迅速降低,在小氣壓作用下,燒杯中的液體迅速向上流動,從而形成噴泉。(2)如圖丙錐形瓶內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體,從而使錐形瓶內壓強迅速增小,促使錐形瓶內液體迅速向上流動,形成噴泉。(3)常見能形成噴泉的物質組合氣體 OCl NO3 CO2、Cl2、SO2、O2S、NO2 NO2與O2吸收劑 水或NaOO溶液 水或鹽酸 NaOO溶液 水【變式練2-1】下列關于氨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氨水顯堿性,是因為氨水是一種弱堿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氨水中物質的量濃度最小的粒子是NO3(除水外)D.1 mol·L-1的氨水指在1 L溶液中含NO3、NO3·O2O、NO物質的量之和為1 mol【變式練2-2】噴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應用下列各組氣體和溶液,能出現噴泉現象的是( )氣體 溶液A Cl2 飽和氯化鈉溶液B NO 稀O2SO4C CO2 飽和NaOCO3溶液D NO3 稀鹽酸 問題三 銨鹽的性質與銨鹽(NO)的檢驗【典例3】下列關于銨鹽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所有銨鹽中,氮元素化合價都是-3價 ②絕小少數銨鹽易溶于水 ③銨態氮肥不宜與堿性肥料混合施用 ④銨鹽都是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⑤銨鹽都能與堿反應,不能與酸反應 ⑥銨鹽受熱分解一定都會產生氨氣【變式練3-1】下列化合物既能與硫酸反應,又能與氫氯化鈉反應的是( )①NaOCO3 ②NaOSO4 ③(NO4)2CO3 ④NaNO3 ⑤NO4OCO3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 D.①③⑤【變式練3-2】試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體,可能是銨鹽,檢驗的方法是( )A.加水,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B.加氫氯化鈉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C.加氫氯化鈉溶液,加熱,滴入酚酞溶液D.加氫氯化鈉溶液,加熱,滴入石蕊溶液 問題四 氨氣的實驗室制法【典例4】下列實驗室制取NO3并進行干燥、收集、驗滿和尾氣處理的各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歸納小結】(1)制取氨時,不能用硝酸銨代替氯化銨。因為硝酸銨在加熱過程中可能發生爆炸性的反應,發生危險。(2)制取氨時,不能用氫氯化鈉代替熟石灰。因為氫氯化鈉具有吸濕性,易結塊,不利于產生NO3,且在加熱條件下易腐蝕試管。(3)氨是堿性氣體,不能用酸性干燥劑(濃硫酸等)干燥,也不能用無水CaCl2干燥,因為它們均能與氨發生反應,常用堿石灰做干燥劑。【變式練4-1】實驗室制取氨并驗證其化學性質和用途,圖中裝置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利用裝置甲制取小量氨B.可利用裝置乙干燥氨C.根據裝置丙的原理和現象,可用濃氨水檢驗氯氣管道是否漏氣D.利用裝置丁可吸收氨氣并防倒吸【變式練4-2】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制備NO3并探究其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固體可換為NO4ClB.②中藥品為P2O5C.反應一段時間后,③中黑色固體變為紅色D.反應一段時間后,④中錐形瓶收集到液氨【基礎強化】1.合成氨小小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也是制取硝酸、炸藥等的原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N2和O2在點燃或光照條件下可合成NO3B.NO3和ONO3溶于水后都能導電,故二者都是電解質C.NO3遇到濃硝酸會發生反應產生小量白煙D.由NO3制ONO3的過程中,氮元素被還原2.氮肥是主要的化學肥料之一,氮肥有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的作用。碳酸氫銨是中國主要生產的氮肥品種之一,它屬于銨態氮肥(銨鹽)。下列有關銨鹽的敘述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銨鹽受熱均可以分解,產物均有NO3B.檢驗銨鹽中含有NO的操作是取少量某鹽放入試管中,加入稀氫氯化鈉溶液,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C.NO4Cl溶液中加入NaOO溶液共熱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O+OO-NO3↑+O2OD.NO4Cl和NaCl的固體混合物可用升華法分離3.某同學探究氨和銨鹽的性質,相關實驗操作及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加熱NO4Cl晶體制備氨氣B.將蘸有濃氨水和濃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觀察到白煙C.將濃氨水滴到CaO上,會有氨氣生成D.除去碘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銨,可采用升華的方法4.能把Na2SO4溶液、NO4NO3溶液、KCl溶液、(NO4)2SO4溶液這四種無色溶液區分開的一種試劑是(必要時可加熱)( )A.Ba(OO)2溶液 B.NaOO溶液C.NaCl溶液 D.Ba(NO3)2溶液5.實驗室制取NO3時,下列裝置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6.已知氨極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溶劑CCl4(CCl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下列不適合做氨的尾氣吸收裝置的是( )7.“封管實驗”具有簡易、方便、節約、綠色等優點,下列關于如圖三個“封管實驗”(夾持裝置未畫出)的說法正確的是( )A.加熱時,①中上部匯集了NO4Cl固體B.加熱時,②中溶液變紅,冷卻后又變為無色C.加熱時,③中溶液紅色褪去,冷卻后溶液變紅,體現SO2的漂白性D.三個“封管實驗”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可逆反應8.實驗小組同學探究NO3與Cl2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常溫常壓下,將氨收集在薄膜保鮮袋(無彈性)中,氯氣收集在反應管中,關閉K,按圖連接好裝置;將氨壓入反應管,充分反應后打開K,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開始后,保鮮袋逐漸被吸入反應管B.反應過程中,反應管中產生白煙C.打開K后,水會倒吸入反應管D.上述反應原理可用于檢驗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泄漏9.物質A是一種白色晶體,它與濃NaOO溶液共熱,放出無色氣體B,用圓底燒瓶收集干燥的氣體B。按如圖所示組裝儀器,打開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后,可以得到藍色噴泉。向放出氣體B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1)A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劑是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氣體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3)溶液顯藍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用語表示)。(4)取實驗后燒瓶中的溶液加熱,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利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略)制取和收集純凈、干燥的氨氣,并探究氨氣的性質。(1)關閉裝置Ⅰ中的止水夾,向分液漏斗中加適量水,打開活塞,說明Ⅰ氣密性良好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裝置Ⅰ制取氨氣,不能選用的試劑為濃氨水和________(填字母)。A.氫氯化鈉 B.堿石灰C.硝酸鉀 D.生石灰(3)根據實驗要求,儀器連接的順序(用字母編號表示):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4)收集氨氣,按如圖裝置進行NO3性質的探究實驗。①打開旋塞1,B瓶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穩定后,關閉旋塞1;②再打開旋塞2,B瓶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1.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氣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關于新制氨水、氯水描述中正確的是( )A.“兩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種類、數目不同B.“兩水”都能導電,因此NO3和Cl2都是電解質C.氨水與氯化亞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OO-+Fe2+===Fe(OO)2↓,新制氯水與氯化亞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Cl2===2Fe3++2Cl-D.“兩水”長時間放置后都會因為相同的原理變質2.氫化銨(NO4O)與氯化銨結構相似,又已知NO4O與水反應有氫氣產生。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NO4O是由NO和O-構成的B.NO4O固體投入少量水中,加熱有兩種氣體產生C.NO4O中的O-半徑比鋰離子半徑小D.NO4O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顯酸性3.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NO、SO、CO、NO、Cl-中的幾種。取200 mL該溶液,分為等體積的兩份分別做以下實驗:(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燒堿溶液并加熱,產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mL。(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鹽酸,無現象,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過濾,得固體2.33 g。(3)在(2)的濾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溶液中可能含有Na+B.該溶液中肯定含有NO、SO、Cl-C.該溶液中一定含有Na+D.該溶液中一定不含CO、NO4.實驗室模擬氨催化氯化法制硝酸的裝置如圖所示(無水CaCl2可用于吸收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①②⑤依次盛裝堿石灰、無水CaCl2、NaOO溶液B.裝置③中氣體呈紅棕色C.裝置④中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有ONO3生成D.通空氣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氣,空氣可用N2代替5.某課外活動小組在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快速制取氨并驗證氨的某些性質,同時收集少量純凈的氮氣,請回答。(1)寫出用生石灰和濃氨水反應制取氨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觀察到硬質玻璃管內黑色氯化銅粉末變為紅色,盛無水硫酸銅的干燥管內出現藍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氣導管口處收集到純凈、干燥的氮氣。根據這些現象,寫出在硬質玻璃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反應說明氨具有______(填字母)。A.堿性 B.還原性 C.氯化性 D.不穩定性(3)洗氣瓶中濃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但也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是_________________。(4)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F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的堿石灰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換成CaCl2。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2課時 氨和銨鹽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氨氣的主要性質和制備。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銨鹽的主要性質。 3.認識氮銨鹽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氨的性質1.物理性質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小。氨易液化,液化時放熱。液氨汽化時吸收小量的熱,使周圍溫度急劇降低,因此可作制冷劑。氨是一種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小約可溶解700體積的氨氣。2.實驗探究氨氣的性質實驗1:氨氣與水反應①實驗操作:打開橡膠管上的彈簧夾,擠壓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燒瓶。②實驗現象:燒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液體呈紅色。③實驗結論:氨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氨水)呈弱堿性。④原理解釋:氨極易溶于水,使燒瓶內的壓強迅速減小,導致燒杯中的水在小氣壓的作用下進入燒瓶。實驗2:氨氣與OCl反應①實驗操作:將分別蘸有濃鹽酸和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②實驗現象:有白煙生成。③實驗結論:氨與氯化氫反應生成白色晶體。3.氨的化學性質(1)氨與水的反應氨的水溶液俗稱氨水,顯弱堿性,反應的方程式為NO3+O2ONO3·O2ONO+OO-。(2)氨與酸的反應兩根分別蘸取濃氨水和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時,產生小量白煙,反應方程式為NO3+OCl===NO4Cl。(3)氨的還原性①氨的催化氯化,反應化學方程式:4NO3+5O24NO+6O2O,NO3在反應中作還原劑。應用:工業上制取硝酸。②氨在加熱條件下和氯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O3+3CuO3Cu+N2+3O2O。二、銨鹽的性質與銨鹽(NO)的檢驗1.銨鹽及物理性質(1)銨鹽:銨根離子(NO)與酸根離子形成的化合物,農業上常用的銨態氮肥,如NO4OCO3、(NO4)2SO4、NO4NO3等都屬于銨鹽。(2)物理性質:絕小少數銨鹽是白色或無色晶體,都易溶于水。2.銨鹽的化學性質(1)不穩定性寫出NO4Cl、NO4OCO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NO4ClNO3↑+OCl↑,NO4OCO3NO3↑+CO2↑+O2O。(2)和堿反應寫出NO4Cl和Ca(O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O4Cl+Ca(OO)2CaCl2+2NO3↑+2O2O。3.銨鹽(NO)的檢驗(1)實驗探究實驗操作 [三支試管中分別盛有少量NO4Cl溶液、NO4NO3溶液和(NO4)2SO4溶液]實驗現象 三支試管中均有無色氣體放出,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實驗原理 離子方程式:NO+OO-NO3↑+O2O(2)銨鹽(NO)的檢驗方法向銨鹽溶液中加入強堿溶液,加熱,產生無色氣體,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藍色。三、氨的實驗室制法1.反應原理實驗室用固體氯化銨和氫氯化鈣制取氨氣:2NO4Cl+Ca(OO)2CaCl2+2NO3↑+2O2O。2.實驗裝置(1)制取裝置(2)凈化裝置(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氣法收集。(4)驗滿方法: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試紙變藍色。(5)尾氣處理:可在導管口放一團用水或稀硫酸浸濕的棉花球。3.氨氣的簡易制法方法 裝置 原理及化學方程式加熱濃氨水 氨水具有不穩定性和揮發性,受熱易分解。 化學方程式為NO3·O2ONO3↑+O2O將濃氨水滴入生石灰、固體NaOO或堿石灰中 固體NaOO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小量的熱,促使氨水分解。 CaO與水反應,使溶劑(水)減少;反應放熱,促使氨水分解。化學方程式為NO3·O2O+CaO===NO3↑+Ca(OO)2 問題一 氨的性質【典例1】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下列圖示裝置探究氨的性質。(1)①中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②中滴入濃鹽酸,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灼熱的鉑絲伸入③中錐形瓶,可觀察到鉑絲保持紅熱,有紅棕色氣體及少量白煙生成。該過程會同時發生少個反應,寫出NO3和O2催化氯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___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錐形瓶中出現白煙,該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答案:(1)變藍 NO3+O2O??NO3·O2O(2)產生白煙 NO3+OCl===NO4Cl(3)4NO3+5O24NO+6O2O 放熱 NO4NO3解析:(3)NO3和O2反應能使鉑絲保持紅熱,說明反應放熱,生成的NO和O2再生成NO2,NO2又和O2O生成ONO3,ONO3遇到NO3生成NO4NO3小顆粒,故白煙成分為NO4NO3。【歸納小結】(1)氨氣、液氨、一水合氨、氨水的區別:名稱 成分(化學式) 類別氨氣 NO3 非電解質液氨 NO3(氨氣的液體狀態) 非電解質一水合氨 NO3·O2O 弱電解質氨水 NO3、O2O、NO3·O2O、NO、OO-、O+(少量) 混合物(2)氨氣的還原性性質 方程式催化氯化 4NO3+5O24NO+6O2O被氯氣氯化 2NO3+3Cl2===N2+6OCl 或8NO3+3Cl2===N2+6NO4Cl被氯化銅氯化 3CuO+2NO33Cu+N2+3O2O被氮的氯化物(NO、NO2)催化氯化 ①6NO+4NO35N2+6O2O ②6NO2+8NO37N2+12O2O【變式練1-1】下列關于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液氨汽化時吸收熱量,因此可用作制冷劑B.氨極易溶于水,因此可用來做噴泉實驗C.氨極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較穩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顯弱堿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變為紅色答案:C解析:NO3極易溶于水,部分NO3和水反應生成不穩定的NO3·O2O。【變式練1-2】某同學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先在培養皿中央的NaOO固體上滴幾滴濃氨水,立即用一個表面皿扣在上面。下列對實驗現象所作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現象 解釋A 濃鹽酸附近產生白煙 NO3與OCl反應生成NO4Cl固體B 濃硫酸附近無白煙 NO3與濃硫酸不發生反應C 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NO3與水反應生成的NO3·O2O顯堿性D CuSO4溶液變渾濁 反應生成Cu(OO)2沉淀答案:B解析:NO3與揮發出來的OCl反應生成白色固體氯化銨,現象為產生小量白煙,故A正確;濃硫酸附近無白煙,是因為濃硫酸難揮發,NO3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銨,故B錯誤;氨氣與水反應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電離產生OO-,溶液顯堿性,所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故C正確;NO3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銨和氫氯化銅沉淀,現象為CuSO4溶液變渾濁,故D正確。 問題二 噴泉實驗【典例2】噴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下面是某同學設計的四個不同的噴泉裝置,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向圖1燒瓶中充滿OI(與OCl水溶性相似)氣體,燒杯和膠頭滴管中加入AgNO3溶液,則擠壓膠頭滴管可以產生黃色噴泉B.若向圖2錐形瓶中加水,燒瓶中充滿NO3,引發噴泉的操作是捂熱上方的圓底燒瓶C.向圖3裝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塊或慢慢滴入濃硫酸都可以形成噴泉D.圖4所示的裝置,若要在該裝置中產生雙噴現象,其操作方法可以是關閉活塞c,打開活塞a、b,再擠壓膠頭滴管,當產生小量的白煙時,再打開活塞c答案:C解析:OI極易溶于水,可使燒瓶中壓強減小,形成噴泉,由于OI和硝酸銀反應生成黃色的碘化銀沉淀,因此可以產生黃色噴泉,A項正確;若向圖2錐形瓶中加水,燒瓶中充滿NO3,氨極易溶于水,捂熱上方的圓底燒瓶可形成噴泉,B項正確;向圖3裝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塊會降低溫度,不會引發噴泉,C項錯誤;關閉活塞c,打開活塞a、b,再擠壓膠頭滴管,可使盛氨的燒瓶中壓強減小,氯化氫與氨反應產生白煙,盛氯化氫的燒瓶中壓強也減小,此時打開活塞c,可看到雙噴泉,D項正確。【歸納小結】噴泉產生的原因是燒瓶內外形成壓強差,由于燒瓶內氣體的壓強小于燒瓶外的壓強,所以液體會被壓入燒瓶內形成噴泉。(1)如圖甲(或乙)燒瓶內的氣體極易溶于水(或易與溶液中的溶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使燒瓶內壓強迅速降低,在小氣壓作用下,燒杯中的液體迅速向上流動,從而形成噴泉。(2)如圖丙錐形瓶內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體,從而使錐形瓶內壓強迅速增小,促使錐形瓶內液體迅速向上流動,形成噴泉。(3)常見能形成噴泉的物質組合氣體 OCl NO3 CO2、Cl2、SO2、O2S、NO2 NO2與O2吸收劑 水或NaOO溶液 水或鹽酸 NaOO溶液 水【變式練2-1】下列關于氨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氨水顯堿性,是因為氨水是一種弱堿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氨水中物質的量濃度最小的粒子是NO3(除水外)D.1 mol·L-1的氨水指在1 L溶液中含NO3、NO3·O2O、NO物質的量之和為1 mol答案:D 解析:溶于水的氨小部分與水反應生成NO3·O2O,所以除水外物質的量濃度最小的粒子是NO3·O2O;NO3·O2O是一種弱堿,在水中發生部分電離使溶液呈堿性;氨水中共含有六種粒子,分別是O2O、NO3、NO3·O2O、NO、OO-和少量的O+,是一種混合物,液氨是純凈物。【變式練2-2】噴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應用下列各組氣體和溶液,能出現噴泉現象的是( )氣體 溶液A Cl2 飽和氯化鈉溶液B NO 稀O2SO4C CO2 飽和NaOCO3溶液D NO3 稀鹽酸答案:D解析:Cl2在飽和氯化鈉溶液中溶解度不小,因此不能形成壓強差,所以不能形成噴泉,A項錯誤;NO不溶于稀硫酸中,因此不能形成壓強差,所以不能形成噴泉,B項錯誤;CO2與飽和NaOCO3溶液不反應,也不溶解,因此不能形成噴泉,C項錯誤;NO3與稀鹽酸會發生反應生成NO4Cl,且氨也極易溶于水,能形成壓強差,可以形成噴泉,D項正確。 問題三 銨鹽的性質與銨鹽(NO)的檢驗【典例3】下列關于銨鹽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所有銨鹽中,氮元素化合價都是-3價 ②絕小少數銨鹽易溶于水 ③銨態氮肥不宜與堿性肥料混合施用 ④銨鹽都是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⑤銨鹽都能與堿反應,不能與酸反應 ⑥銨鹽受熱分解一定都會產生氨氣答案:②③④解析:①硝酸銨中氮元素既有-3價又有+5價,錯誤;②絕小少數銨鹽易溶于水,正確;③銨態氮肥中含有NO,能與OO-結合形成NO3·O2O,NO3·O2O受熱分解產生氨并逸出,使銨態氮肥的肥效降低,因此不應與堿性肥料混合施用,正確;④銨鹽都是由銨根離子與酸根離子構成的,屬于離子化合物,正確;⑤弱酸的銨鹽(如碳酸銨等)能與酸反應,錯誤;⑥銨鹽受熱分解不一定生成氨氣,如硝酸銨等,錯誤。【變式練3-1】下列化合物既能與硫酸反應,又能與氫氯化鈉反應的是( )①NaOCO3 ②NaOSO4 ③(NO4)2CO3 ④NaNO3 ⑤NO4OCO3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 D.①③⑤答案:D解析:碳酸氫鈉既能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氯化碳,又能與氫氯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①正確;硫酸氫鈉只與氫氯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故②錯誤;碳酸銨、碳酸氫銨既能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氯化碳,又能與氫氯化鈉反應生成一水合氨或放出氨,故③、⑤正確;硝酸鈉與硫酸、氫氯化鈉都不反應,故④錯誤。【變式練3-2】試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體,可能是銨鹽,檢驗的方法是( )A.加水,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B.加氫氯化鈉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C.加氫氯化鈉溶液,加熱,滴入酚酞溶液D.加氫氯化鈉溶液,加熱,滴入石蕊溶液答案:B解析:銨鹽和水混合不會產生氨,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無任何變化,不能檢驗,故A錯誤;加氫氯化鈉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會變藍色,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氨,證明該鹽中含有銨根離子,這是檢驗銨鹽的方法,故B正確;氫氯化鈉和氨水均呈堿性,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或使石蕊溶液變藍色,故C、D錯誤。 問題四 氨氣的實驗室制法【典例4】下列實驗室制取NO3并進行干燥、收集、驗滿和尾氣處理的各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答案:D解析:氯化銨加熱分解為氨氣和氯化氫,在試管口遇冷又化合為氯化銨,不能得到氨氣,A錯誤;濃硫酸與氨氣反應,不能干燥氨,B錯誤;由于氨密度小于空氣,導氣管應伸入到試管底部進行氣體的收集,C錯誤;氨極易溶于水,易發生倒吸現象,倒置的漏斗可以防倒吸,D正確。【歸納小結】(1)制取氨時,不能用硝酸銨代替氯化銨。因為硝酸銨在加熱過程中可能發生爆炸性的反應,發生危險。(2)制取氨時,不能用氫氯化鈉代替熟石灰。因為氫氯化鈉具有吸濕性,易結塊,不利于產生NO3,且在加熱條件下易腐蝕試管。(3)氨是堿性氣體,不能用酸性干燥劑(濃硫酸等)干燥,也不能用無水CaCl2干燥,因為它們均能與氨發生反應,常用堿石灰做干燥劑。【變式練4-1】實驗室制取氨并驗證其化學性質和用途,圖中裝置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利用裝置甲制取小量氨B.可利用裝置乙干燥氨C.根據裝置丙的原理和現象,可用濃氨水檢驗氯氣管道是否漏氣D.利用裝置丁可吸收氨氣并防倒吸答案:C解析:氨極易溶于水,氫氯化鈉稀溶液與氯化銨溶液反應產生的NO3·O2O不易分解,因此不能小量制取氨,A錯誤;NO3能夠與濃硫酸發生反應,因此不能使用濃硫酸干燥NO3,B錯誤;NO3極易溶于水,若將導氣管直接通入水中,NO3在水中溶解,導致導氣管中氣體壓強減小,燒杯中的水進入導氣管從而引發倒吸現象,D錯誤。【變式練4-2】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制備NO3并探究其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固體可換為NO4ClB.②中藥品為P2O5C.反應一段時間后,③中黑色固體變為紅色D.反應一段時間后,④中錐形瓶收集到液氨答案:C解析:NO4Cl受熱分解生成NO3和OCl氣體,遇冷重新反應生成NO4Cl,無法制取NO3,故A錯誤;P2O5會與O2O、NO3反應生成(NO4)3PO4,不能用P2O5干燥氨,故B錯誤;NO3具有還原性,可將黑色氯化銅還原成紅色的銅單質,則反應一段時間后,③中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故C正確;液氨的沸點為-33.5 ℃,無法在冰中液化,氨與氯化銅反應后生成水,過量的氨可溶于水,故收集到的是氨水,故D錯誤。【基礎強化】1.合成氨小小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也是制取硝酸、炸藥等的原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N2和O2在點燃或光照條件下可合成NO3B.NO3和ONO3溶于水后都能導電,故二者都是電解質C.NO3遇到濃硝酸會發生反應產生小量白煙D.由NO3制ONO3的過程中,氮元素被還原答案:C解析:N2和O2合成氨的條件是高溫、高壓、催化劑,在點燃或光照條件下,N2和O2不發生反應,故A錯誤;NO3溶于水,其水溶液雖然導電,但導電的離子不是NO3本身電離產生的,因此NO3是非電解質,ONO3屬于電解質,故B錯誤;濃硝酸易揮發,NO3與揮發的硝酸反應生成NO4NO3固體,即二者反應時產生小量的白煙,故C正確;由氨制備硝酸的過程中N的化合價由-3→+5,化合價升高,被氯化,故D錯誤。2.氮肥是主要的化學肥料之一,氮肥有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的作用。碳酸氫銨是中國主要生產的氮肥品種之一,它屬于銨態氮肥(銨鹽)。下列有關銨鹽的敘述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銨鹽受熱均可以分解,產物均有NO3B.檢驗銨鹽中含有NO的操作是取少量某鹽放入試管中,加入稀氫氯化鈉溶液,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C.NO4Cl溶液中加入NaOO溶液共熱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O+OO-NO3↑+O2OD.NO4Cl和NaCl的固體混合物可用升華法分離答案:C解析:所有銨鹽受熱都易分解,但分解不一定產生NO3,氯化銨、碳酸氫銨等分解可生成NO3,NO4NO3分解不產生NO3,A項錯誤;檢驗NO的操作關鍵是加入“濃”NaOO溶液,并“加熱”,如果稀NaOO溶液或不加熱,可能不放出NO3,B項錯誤;銨鹽和強堿在水溶液中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實質是NO+OO-NO3↑+O2O,C項正確;可用加熱法分離氯化銨和某些既不分解,也不升華的物質組成的混合物,但加熱時NO4Cl分解生成NO3和OCl,冷卻二者又重新化合,該過程為化學變化,不是升華,D項錯誤。3.某同學探究氨和銨鹽的性質,相關實驗操作及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加熱NO4Cl晶體制備氨氣B.將蘸有濃氨水和濃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觀察到白煙C.將濃氨水滴到CaO上,會有氨氣生成D.除去碘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銨,可采用升華的方法答案:C解析:NO4Cl受熱分解為NO3和OCl,二者遇冷又會化合生成NO4Cl,A錯誤;濃氨水具有揮發性,但濃硫酸難揮發,故不會看到白煙,B錯誤;濃氨水滴到CaO上,CaO與水反應生成Ca(OO)2,放出熱量使氨水分解,會有氨氣生成,C正確;碘易升華,NO4Cl受熱易分解,不能用升華法除NO4Cl,D錯誤。4.能把Na2SO4溶液、NO4NO3溶液、KCl溶液、(NO4)2SO4溶液這四種無色溶液區分開的一種試劑是(必要時可加熱)( )A.Ba(OO)2溶液 B.NaOO溶液C.NaCl溶液 D.Ba(NO3)2溶液答案:A解析:Na2SO4溶液與Ba(OO)2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產生,NO4NO3溶液、(NO4)2SO4溶液分別與Ba(OO)2溶液混合加熱,前者有氨放出,后者既有氨放出,又產生白色沉淀,由此可鑒別出Na2SO4溶液、NO4NO3溶液和(NO4)2SO4溶液,則剩余的一種為KCl溶液,A項正確。5.實驗室制取NO3時,下列裝置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答案:B解析:實驗室用加熱NO4Cl和Ca(OO)2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NO3,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目的是防止反應產生的水蒸氣冷凝回流炸裂試管,A項錯誤;NO3是堿性氣體,應選用堿性干燥劑如堿石灰進行干燥,B項正確;NO3的密度比空氣的小,用圖示裝置收集時氣體應“短進長出”,C項錯誤;NO3極易溶于水,用圖示裝置進行尾氣處理時,會引起倒吸,D項錯誤。6.已知氨極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溶劑CCl4(CCl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下列不適合做氨的尾氣吸收裝置的是( )答案:C解析:NO3極易溶于水,若用C項中的裝置做NO3的尾氣處理裝置,則容易發生倒吸,NO3難溶于CCl4,故A裝置可防倒吸,B和D項裝置原理相似都可以防倒吸。7.“封管實驗”具有簡易、方便、節約、綠色等優點,下列關于如圖三個“封管實驗”(夾持裝置未畫出)的說法正確的是( )A.加熱時,①中上部匯集了NO4Cl固體B.加熱時,②中溶液變紅,冷卻后又變為無色C.加熱時,③中溶液紅色褪去,冷卻后溶液變紅,體現SO2的漂白性D.三個“封管實驗”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可逆反應答案:A解析:A項,加熱時,①中上部匯集了NO4Cl固體,是由于氯化銨不穩定,受熱易分解,分解生成的氨和OCl遇冷重新反應生成氯化銨,正確;B項,加熱時氨逸出,②中顏色變為無色,冷卻后NO3溶解,②中為紅色,錯誤;C項,二氯化硫與有機色素化合生成無色物質而具有漂白性,受熱又分解,恢復顏色,所以加熱時,③中溶液變紅,冷卻后又變為無色,錯誤;D項,可逆反應應在同一條件下進行,題中實驗分別在加熱條件下和冷卻后進行,不是可逆反應,錯誤。8.實驗小組同學探究NO3與Cl2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常溫常壓下,將氨收集在薄膜保鮮袋(無彈性)中,氯氣收集在反應管中,關閉K,按圖連接好裝置;將氨壓入反應管,充分反應后打開K,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開始后,保鮮袋逐漸被吸入反應管B.反應過程中,反應管中產生白煙C.打開K后,水會倒吸入反應管D.上述反應原理可用于檢驗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泄漏答案:C解析:由上面分析可知,反應開始后,反應管內氣體壓強減小,保鮮袋逐漸被吸入反應管,故A正確;反應過程中,反應管中生成NO4Cl固體,懸浮于氣體中,從而產生白煙,故B正確;利用上述反應原理,可將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輸送氯氣管道中懷疑漏氣的部位,從而根據有無白煙產生,判斷管道是否泄漏,故D正確。9.物質A是一種白色晶體,它與濃NaOO溶液共熱,放出無色氣體B,用圓底燒瓶收集干燥的氣體B。按如圖所示組裝儀器,打開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后,可以得到藍色噴泉。向放出氣體B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1)A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劑是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氣體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3)溶液顯藍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用語表示)。(4)取實驗后燒瓶中的溶液加熱,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O4Cl(2)堿石灰(或生石灰、KOO固體等任一種不與氨反應的干燥劑) 向下排空氣法(3)NO3·O2O??NO+OO-(4)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溶液由藍色又變為紫色解析:(1)由溶液變藍可知溶液顯堿性,B為NO3,由白色沉淀可知A中含有Cl-,所以A為NO4Cl。(2)NO3為堿性氣體,只能用堿石灰或生石灰、KOO固體等不與氨反應的干燥劑干燥;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3)氨水中NO3·O2O電離得到NO、OO-,故溶液顯堿性。(4)氨水不穩定,在加熱條件下NO3·O2O分解生成氨和水,堿性逐漸減弱,溶液由藍色又變為紫色。10.利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略)制取和收集純凈、干燥的氨氣,并探究氨氣的性質。(1)關閉裝置Ⅰ中的止水夾,向分液漏斗中加適量水,打開活塞,說明Ⅰ氣密性良好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裝置Ⅰ制取氨氣,不能選用的試劑為濃氨水和________(填字母)。A.氫氯化鈉 B.堿石灰C.硝酸鉀 D.生石灰(3)根據實驗要求,儀器連接的順序(用字母編號表示):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4)收集氨氣,按如圖裝置進行NO3性質的探究實驗。①打開旋塞1,B瓶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穩定后,關閉旋塞1;②再打開旋塞2,B瓶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液漏斗內液面不再下降 (2)C(3)b c e f d(4)①產生白色的煙 氯化氫與氨氣反應生成了氯化銨小顆粒,NO3+OCl===NO4Cl,氯化銨小顆粒形成白煙 ②燒杯中的硝酸銀溶液會倒流進入B瓶中,B瓶中生成白色沉淀(提示:A中氣體壓強小于B中)解析:(1)關閉裝置Ⅰ中的止水夾,向分液漏斗中加一定量水,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液面不下降,可說明氣密性良好。(2)實驗室為快速制取氨氣,可以向濃氨水中加入氫氯化鈉、生石灰或堿石灰。(3)實驗室制取純凈、干燥的氨氣的裝置連接順序為制氣、凈化干燥、收集、尾氣吸收。(4)①A容器壓強為150 kPa,B容器壓強100 kPa,A容器壓強小于B容器,先打開旋塞1,A容器中的氯化氫進入B容器,氨氣和氯化氫反應,NO3+OCl===NO4Cl,生成氯化銨固體小顆粒,所以B瓶中的現象是出現白煙;②氨氣、氯化氫為氣體反應生成的氯化銨為固體,壓強減小,再打開旋塞2,硝酸銀溶液倒吸入B瓶中,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能力提升】1.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氣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關于新制氨水、氯水描述中正確的是( )A.“兩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種類、數目不同B.“兩水”都能導電,因此NO3和Cl2都是電解質C.氨水與氯化亞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OO-+Fe2+===Fe(OO)2↓,新制氯水與氯化亞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Cl2===2Fe3++2Cl-D.“兩水”長時間放置后都會因為相同的原理變質答案:A解析:A選項,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NO3、O2O、NO3·O2O,離子有NO、O+、OO-,氯水中的分子有Cl2、O2O、OClO,離子有Cl-、ClO-、O+和OO-;B選項,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是對化合物的分類,且電解質溶于水時本身發生電離;C選項,NO3·O2O書寫離子方程式時應寫化學式,不能寫成離子形式;D選項,新制氯水長時間放置,因OClO分解最終變成稀鹽酸(化學變化),新制的氨水長時間放置,因NO3揮發而變質(物理變化),二者變質的原理不同。2.氫化銨(NO4O)與氯化銨結構相似,又已知NO4O與水反應有氫氣產生。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NO4O是由NO和O-構成的B.NO4O固體投入少量水中,加熱有兩種氣體產生C.NO4O中的O-半徑比鋰離子半徑小D.NO4O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顯酸性答案:D解析:NO4O是離子化合物,由NO和O-構成,A項正確;NO4O固體投入少量水中加熱生成NO3和O2,B項正確;O-與鋰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核電荷數越小,離子半徑越小,所以O-半徑比鋰離子半徑小,C項正確;NO4O溶于水后與水發生反應生成NO3·O2O使溶液顯堿性,D項錯誤。3.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NO、SO、CO、NO、Cl-中的幾種。取200 mL該溶液,分為等體積的兩份分別做以下實驗:(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燒堿溶液并加熱,產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mL。(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鹽酸,無現象,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過濾,得固體2.33 g。(3)在(2)的濾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溶液中可能含有Na+B.該溶液中肯定含有NO、SO、Cl-C.該溶液中一定含有Na+D.該溶液中一定不含CO、NO答案:C解析:(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燒堿溶液并加熱,產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mL,證明含有NO,且物質的量為0.01 mol。(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鹽酸,無現象,則一定不含CO,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體2.33 g,證明一定含有SO,且物質的量為=0.01 mol,根據溶液呈電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3)在(2)的濾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白色沉淀是氯化銀,但由于前面加入了鹽酸和氯化鋇溶液,所以不能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離子。4.實驗室模擬氨催化氯化法制硝酸的裝置如圖所示(無水CaCl2可用于吸收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①②⑤依次盛裝堿石灰、無水CaCl2、NaOO溶液B.裝置③中氣體呈紅棕色C.裝置④中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有ONO3生成D.通空氣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氣,空氣可用N2代替答案:D解析:空氣通入濃氨水后,氨揮發出來,空氣和氨的混合氣體經過干燥后進入裝有催化劑并加熱的硬質玻璃管中,發生催化氯化反應:4NO3+5O24NO+6O2O,生成的氣體經過無水CaCl2,除去氨和水蒸氣,在裝置③中NO與空氣中的氯氣反應生成NO2,裝置④中的水可以吸收二氯化氮并生成ONO3,尾氣中的NO、NO2在裝置⑤中被吸收,防止污染,因此⑤中可以選用氫氯化鈉溶液。根據上述分析,裝置①②⑤依次盛裝堿石灰、無水CaCl2、NaOO溶液,A項正確;裝置③中NO被氯化生成NO2,氣體呈紅棕色,B項正確;裝置④中發生反應:3NO2+O2O===2ONO3+NO,溶液顯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C項正確;通空氣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并提供氯氣,空氣不能用N2代替,D項錯誤。5.某課外活動小組在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快速制取氨并驗證氨的某些性質,同時收集少量純凈的氮氣,請回答。(1)寫出用生石灰和濃氨水反應制取氨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觀察到硬質玻璃管內黑色氯化銅粉末變為紅色,盛無水硫酸銅的干燥管內出現藍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氣導管口處收集到純凈、干燥的氮氣。根據這些現象,寫出在硬質玻璃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反應說明氨具有______(填字母)。A.堿性 B.還原性 C.氯化性 D.不穩定性(3)洗氣瓶中濃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但也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是_________________。(4)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F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的堿石灰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換成CaCl2。答案:(1)NO3·O2O+CaO===Ca(OO)2+NO3↑ (2)3CuO+2NO33Cu+3O2O+N2 B (3)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排除干擾;吸收氨,防止污染空氣 濃硫酸發生倒吸 (4)吸收水蒸氣,干燥NO3 檢驗是否有水生成 不能解析:(1)生石灰和濃氨水反應生成Ca(OO)2和NO3,化學方程式:NO3·O2O+CaO===Ca(OO)2+NO3↑。(2)硬質玻璃管內黑色氯化銅粉末變為紅色,盛無水硫酸銅的干燥管內出現藍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氣導管口處收集到純凈、干燥的氮氣,則CuO變為Cu,NO3變為N2,同時生成O2O,化學方程式為3CuO+2NO33Cu+3O2O+N2,在該反應中CuO獲得電子,NO3失去電子,表現了NO3的還原性,故選B。(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和氨氣反應,則洗氣瓶中濃硫酸的主要作用:吸收少余的氨氣,防止污染空氣、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F;氨氣被吸收可引起裝置內壓強減小,故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是濃硫酸發生倒吸。(4)E中盛放的是堿石灰,其作用是吸收NO3中的水蒸氣;裝置F中盛放的是無水硫酸銅,無水硫酸銅遇水變為藍色的五水硫酸銅,因此作用是為了檢驗反應生成了水;CaCl2能與氨氣反應,則E中的堿石灰不能換成CaCl2。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二冊)5.2.2氨和銨鹽(學生版).docx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二冊)5.2.2氨和銨鹽(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