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3課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課程標準】了解冷戰結束后世界的發展特點以及出現的全球性問題,理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牢固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同促進全球的和平與發展【學科素養】1.認識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論證這一論斷的科學性和必然性(唯物史觀)2.了解認識進入21世紀,國際局勢總體趨向緩和,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理解認識當今世界面臨的金融危機、貧富差距拉大、地區熱點、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時空觀念)3.引入歷史資料,認識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條件、特點、影響,分析歸納世界格局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及影響(史料實證)4.認識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表現;分析理解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區域集團化的含義(歷史解釋)5.知道當今世界全球治理的新現象和中國方案的提出,明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意義,認識現今中國的大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家國情懷)【重點知識】1.核心概念: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全球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2.關鍵問題:(1)人類面臨重大機遇與挑戰(2)全球治理與中國解決方案的提出【時空脈絡】【知識概覽】【基礎導學】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1.和平(1)二戰結束以來,沒有發生過新的世界大戰,一些 得到政治解決。(2)聯合國維和行動,對控制局部戰爭擴大、解決地區沖突發揮了有效作用。2.發展(1)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獲得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各國和整個世界的面貌。(2) 在世界經濟、政治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關系: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保障,兩者相輔相成。4.促進因素:人類進入21世紀,世界多極化繼續發展,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日益緊密。這一切,成為制約戰爭的有力因素,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發展方面 自2008年?____________發生以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不足,發達經濟體需求萎縮、經濟復蘇乏力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__________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和平與安 全方面 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如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爭端、敘利亞內戰造成的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__________、網絡安全、?_____ ___________、跨國刑事犯罪、生態環境惡化、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海洋權益和極地資源爭奪等日趨激烈,?__________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人類面臨許多共同的難題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1.全球性問題應對措施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主要國際組織,如?________、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仍然發揮著全球治理的作用。(2)改革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加強國際協調,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心和正在解決的問題。①在全球層面,?____________正在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協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②在地區層面,?________________正在有效維護歐亞地區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開的?________________領導人會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開發銀行,是金磚國家合作共贏、維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的平臺。2.中國的貢獻 (1)一方面,中國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__________________。(2)另一方面,中國倡導構建?____________________,進一步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課堂思考】問題思考1材料 當代經濟實力對比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南北國家實力相差懸殊,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發達國家,擁有世界生產總值的3/4,而占全球人口4/5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僅擁有不到1/5的世界生產總值。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有何影響?提示 問題:世界的發展很不平衡,廣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在擴大。影響:富國與窮國的懸殊差別,成為各國共同發展的嚴重障礙,也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潛在因素。問題思考2材料 2012年9月11日早8時46分,奧巴馬與妻子米歇爾及工作人員在白宮南草坪舉行默哀儀式,11年前這一時刻,首架遭劫持的美國民航客機撞向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由此揭開美國本土所遭受的最大恐怖襲擊,約3 000人在當天4場襲擊中遇難。材料反映了怎樣的國際形勢特點?提示 在緩和與和平的形勢下,存在國際恐怖主義等問題,使世界呈現出緊張與動蕩的局面。問題思考3閱讀教材第138頁“學思之窗”中鄧小平的話。如何理解鄧小平這段話?[提示]從鄧小平對和平與發展的分析方面總結。【答案】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爆發,具體表現在和平具有了現實的可能性,世界大戰打不起來。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具體表現在發展具有了現實可能性,戰后經濟發展是主線。問題思考4閱讀教材第142頁“問題探究”,你同意這種理解嗎?談談你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提示]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含義和影響等角度分析。【答案】同意。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倡各國之間包容互鑒、求同存異,充分尊重各國文明多樣性、發展道路多元化,建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全球新文明觀,加強各國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逐漸拉近各國之間的心理距離,消除前進道路中的障礙,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知識拓展】1.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這是世界各種矛盾發展變化和世界抑制戰爭因素不斷增長的合力作用的結果。(1)從和平趨勢的內在需求看,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給人類留下深重災難和深刻教訓,世界各國人民渴望和平;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潮流,是民心所向,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形成越來越大的遏制力量。(2)世界經濟的發展加深了各國利益的相互交織和相互依賴,冷戰結束后多極化進程使世界各種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對霸權主義戰爭政策的牽制力量在增加,成為制約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3)核武器等毀滅世界的戰爭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為制約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4)廣大發展中國家力量的發展,尤其是中國的發展壯大,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2.和平:指世界的總體和平,特別要注意的是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關系人類的命運走向。發展:指世界的繁榮與發展,主要是經濟發展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關系人類的生存品質。和平問題主要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主要是南北問題。和平與發展的辯證關系(1)和平是發展的前提。①只有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各國才能保持正常的經濟交往和順利實現本國的發展計劃。②戰亂和沖突則是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甚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③歷史上,兩次工業革命都是在和平時期完成的,而兩次世界大戰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從正反兩方面證明了和平是發展的前提。(2)發展是和平的保障。①世界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國際分工,加強了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利益共享,為彼此和平共處提供了物質保障,抑制了世界戰爭的爆發。②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消除世界不穩定的因素,減少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③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1)不利因素。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②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和新殖民主義的存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差距擴大。③兩極格局結束,新的世界格局處于形成階段,世界局勢出現許多不穩定因素。④種族歧視、恐怖組織、極端組織和邪教組織;毒品泛濫;法西斯極右勢力沉渣泛濫;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領土糾紛;能源危機;局部戰爭不斷等。(2)有利因素。①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民反戰和平運動不斷。②多極化趨勢不斷發展。③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④第三世界聯合,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努力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⑤中國經濟崛起,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4.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勢總體上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并不太平,宗教糾紛、領土問題、民族矛盾、地區沖突、恐怖主義等問題凸顯出來,和平與動蕩局面并存。5.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這是因為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的。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在資本、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占絕對優勢。發展中國家既有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挑戰。6.冷戰思維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大政治軍事集團對抗性的思維模式,冷戰結束后,冷戰思維仍然存在,但概念內涵發生了變化。冷戰結束后的冷戰思維是指西方大國特別是美國妄圖建立單極世界,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意識與觀念7.二十國集團(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G8)的財長在德國柏林成立,于華盛頓舉辦了第一屆G20峰會,屬于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余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俄羅斯以及歐盟)。8.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9.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途徑中蘊含的家國情懷(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倡導國家間關系的共同性、互動性、包容性和協調性四大屬性。(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還需妥善處理好國家主權與共同體權利的關系、國家利益與國際利益的關系、伙伴與盟友的關系、非殖民化與新型國際合作的關系四組問題。(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振動“雙翼”(正確義利觀和亞洲新安全觀)與緊握“抓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共建“一帶一路”)。(4)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加強各層次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一是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二是打造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三是努力推動發展中國家命運共同體構建,四是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5)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完善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主席對于人類文明未來走向給出的中國判斷。在中國政府和領導人的積極努力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可與贊揚。10.“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現實意義(1)對世界:有利于增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促進相關國家經濟的共同發展;有利于完善自由化、市場化、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有利于增進沿線國家和人民的傳統友誼,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消除分歧,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2)對中國:有利于深化我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空間與規模;有利于保持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地位。1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1)政治上,提倡各國之間應形成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2)安全上,提倡各國應不斷為共同安全而努力。(3)經濟上,積極推動共同發展與合作共贏。(4)文化上,堅持相互尊重、兼收并蓄和開放包容。(5)生態上,提倡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課后練習】1.中國二戰史研究會會長胡德坤教授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使世界從動蕩戰爭時期轉向和平與發展時期……它把和平還給了世界。”上述觀點表明( )A.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戰爭的威脅已經消除B.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世界從此走向了安定繁榮C.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D.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世界人民達成了和平共識2.每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時代主題。兩極對峙格局結束之后,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在這樣的時代中( )A.動蕩不安的局勢不再存在B.發達國家主宰當今世界一切事務C.意識形態沖突趨向緩和D.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無發言權3.有人認為,全球化帶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環境的破壞、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以及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同質化。這是在強調全球化( )A.帶來了高效運作的市場經濟體系B.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C.伴隨著較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D.給全人類帶來的機遇遠大于挑戰4.雖然國際貸款和援助大量進入,但非洲仍有33個國家被聯合國核準為“全球最不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非洲統一組織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來嚴重困擾非洲發展的戰亂問題部分得到有效調解,非洲的貧困率也從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這說明非洲( )A.和平發展成為時代特征B.聯合自強推動社會發展C.區域集團改善經濟秩序D.政治合作提升國際地位5.1999年,為防止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二十國集團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國集團,十一個新興經濟體(來自亞、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歐盟。2008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二十國集團舉行了第一次國家領導人峰會。材料反映了( )A.全球治理成為國際共識B.冷戰思維不復存在C.國際經濟舊秩序已崩潰D.世界多極格局形成6.習近平總書記說:“什么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這旨在強調( )A.中國致力于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B.全球治理格局取決于國際力量的對比C.中國努力推動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D.全球治理體系不應以綜合實力為基礎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G8(八國集團)是傳統的工業化大國“俱樂部”。隨著新的重要經濟體的崛起,國際舞臺上既有G8+5,即八國集團與五個發展中大國非正式對話的形式(由G8發出邀請,五個發展中大國被動接受);又有G20(二十國集團),即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平等協調機制。此外,以“金磚國家”為代表,新興大國也在事關全球治理、維護發展中國家權益等問題上積極進行協商配合。——據陳偉光、曾楚宏《新型大國關系與全球治理結構》整理思考:根據材料,概括指出當前國際形勢的特點。(15分)根據材料,從發達國家、新興大國、協調機制以及國際關系等方面概括特點。參考答案:1-6DCCBAC7.發達國家地位削弱但仍占優勢,并力圖繼續維持其主導地位;新興大國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不斷增強;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新的協調機制、新型大國關系正在形成,國際關系日益民主化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