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跨學科實踐活動12025廣東化學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活動解讀】該項目以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影響的研究為載體,融合化學(如土壤酸堿性的測定,應用酸、堿、鹽之間的反應改良土壤等)、生物學(如認識土壤的酸堿性與植物生長的關系等)、地理(如認識我國土壤酸堿性分布情況等)等多學科內容。【活動專練】1. 土壤酸堿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學性質,影響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土壤pH在6~8時氮的有效性較高,pH在6.5~7.5時磷的有效性較高,pH低于6時鉀的有效性降低。過酸和過堿的土壤都會削弱鈣、鎂的有效性。土壤酸化會造成大量營養元素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秸稈制成的有機物料具有一定修復酸性土壤的能力,如圖為添加不同物料后土壤pH隨時間的變化。植物在長期自然選擇過程中,形成了各自對土壤酸堿性特定的要求。因此,防治土壤酸堿化具有重要意義。依據上文,回答問題。土壤酸堿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學性質,影響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土壤pH在6~8時氮的有效性較高,pH在6.5~7.5時磷的有效性較高,pH低于6時鉀的有效性降低。過酸和過堿的土壤都會削弱鈣、鎂的有效性。(1)文中涉及到的金屬元素的元素符號有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K(或Ca或Mg)土壤酸化會造成大量營養元素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秸稈制成的有機物料具有一定修復酸性土壤的能力,如圖為添加不同物料后土壤pH隨時間的變化。(2)土壤酸化帶來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種)。造成大量營養元素流失(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堿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學性質,影響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土壤pH在6~8時氮的有效性較高,pH在6.5~7.5時磷的有效性較高,pH低于6時鉀的有效性降低。過酸和過堿的土壤都會削弱鈣、鎂的有效性。(3)當土壤pH=4時,植物往往不能正常地生長,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pH=4時,氮、磷、鉀、鈣、鎂等元素的有效性降低,植物不能有效吸收營養素(合理即可)(4)20天時,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的有機物料是_________。花生秸稈土壤pH在6~8時氮的有效性較高,pH在6.5~7.5時磷的有效性較高,pH低于6時鉀的有效性降低。(5)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序號)。A. 禁止施用化肥,防止土壤酸化 B. 將含硫工業廢氣處理后再排放,防止土壤酸化 C. 將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處理后排放,防止土壤酸化 D. 植物同時吸收N、P、K三種營養元素最適宜的pH范圍是5~7BC(6)某地馬鈴薯長勢不佳,經測定,該地土壤pH=4,請你結合上述材料,給種植農戶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向該地施加熟石灰改良土壤酸性(合理即可)2. (2024安徽改編)茶葉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茶園土壤的酸堿性會對茶葉品質產生重要影響。某興趣小組測定了某地茶園土壤的酸堿性并提出改良方案。查閱資料:茶樹最適宜生長在pH為5.0~5.5的土壤中。【任務一】測定土壤酸堿性(1)收集土壤樣品并按照如下實驗測定其酸堿性:①操作1中攪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同學們取少量上層清液,用pH計測得溶液的pH為4.0,說明該土壤顯酸性。使土壤樣品中可溶物充分溶解【任務二】調查土壤呈酸性的原因(2)經調查發現,長期過量施用一些氮肥是土壤呈酸性的原因之一。請寫出一種氮肥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任務三】改良土壤酸堿性(3)小組同學認為將適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中和其酸性。寫出熟石灰與酸(以硫酸為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4)2SO4(合理即可)H2SO4+Ca(OH)2 === CaSO4+2H2O(4)農業上常用白云石粉改良土壤酸堿性。為研究白云石粉掩埋深度對土壤酸堿性的影響,該小組在同一塊土地的三個不同區域開展實驗。50天后,測得等量白云石粉掩埋深度與土壤pH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中信息,你認為茶農將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適宜深度是_____(填字母)。A. 0~10 cm B. 10~20 cm C. 20~30 cmB3. (2024吉林改編)吉林省西部地區的蘇打鹽堿地因鹽分重、堿化度高,一些作物難以優勢生長。化學活動小組對蘇打鹽堿地的土壤樣本進行了項目式探究。任務一:測定蘇打鹽堿地土壤酸堿性實驗步驟:(1)選取一定量的土壤樣本與蒸餾水,按1∶5的質量比在燒杯中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過濾后得到土壤浸出液。(2)取少量土壤浸出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為_____色。紅(3)用膠頭滴管吸取少量土壤浸出液,滴在________上,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形成結論:蘇打鹽堿地土壤呈堿性,pH≈9,在農業生產中可因地制宜選擇或改良作物。結合下表選出該地區適合種植的作物是________。作物 小麥 燕麥 大豆 海水稻適宜生長的pH范圍 6.0~7.0 6.0~7.5 6.5~7.5 8.0~9.2pH試紙海水稻任務二:探究蘇打鹽堿地土壤的成分提出猜想:同學們結合已有知識,猜想蘇打鹽堿地土壤的成分中可能含有 Na2CO3和 NaHCO3。查閱資料:NaHCO3與 CaCl2不反應;Na2CO3與 CaCl2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 CaCO3。進行實驗: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1:向土壤浸出液中滴加少量C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 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 Na2CO3步驟2:向步驟1的濾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 NaHCO3有白色沉淀產生交流反思:(1)請寫出步驟2中任意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2HCl === 2NaCl+H2O+CO2↑(或NaHCO3+HCl === NaCl+H2O+CO2↑)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1:向土壤浸出液中滴加少量C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 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 Na2CO3步驟2:向步驟1的濾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 NaHCO3有白色沉淀產生(2)有的同學認為以上實驗操作不嚴謹,應在進行步驟1時滴加______________,才能確定土壤浸出液中含有NaHCO3。過量CaCl2溶液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1:向土壤浸出液中滴加少量C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 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 Na2CO3步驟2:向步驟1的濾液中滴加足量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 NaHCO3有白色沉淀產生改進實驗:小組同學調整方案后,重新進行了實驗。形成結論:蘇打鹽堿地土壤中含有 Na2CO3和 NaHCO3。任務三:探索蘇打鹽堿地土壤的治理和綜合利用[作圖]治理:結合所學知識將下列蘇打鹽堿地土壤改良方法與改良原理連線。綜合利用:吉林省推進蘇打鹽堿地綜合利用,曾經顆粒無收的鹽堿地變成了沃土良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