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1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教案學科 初中道德與法治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上冊 共1課時教材 人教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第1課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十三課“實現人生價值”的第一框“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該課旨在通過具體的勞動場景、榜樣事跡以及國家政策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教材內容豐富,涵蓋了從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到偉大事業中的勞動,強調了勞動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雙重作用。通過學習,學生將認識到勞動不僅能夠創造物質財富,還能提升精神境界,實現人生價值。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快速發展,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但對勞動的理解還比較膚淺,往往認為勞動只是體力上的付出,缺乏對勞動深層次的認識。部分學生可能對勞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存在輕視勞動的現象。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通過生動的情境導入、榜樣的力量以及國家政策的解讀,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培養他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提出一些關于勞動與職業選擇的問題,教師應提前準備,做好引導和解答。課時教學目標政治認同 1. 感受勞動的偉大,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樹立“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觀念。 2. 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對勞動者的肯定和鼓勵,激發為社會作貢獻的責任感。 道德修養 1. 感知勞動創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領會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形成誠實勞動、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意識。 2. 初步了解職業道德規范,立志做未來的好建設者。 責任意識 1. 認識到每個人的職業不同、崗位有別,但只要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就是為社會創造了價值。 2. 明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勞動來實現,立志從小事做起,用辛勤勞動創造輝煌。 健全人格 1. 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形成積極向上的勞動態度。 2. 引導學生從平凡的勞動中發現不平凡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1. 勞動的價值:通過具體案例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勞動不僅是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更是提升精神境界、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2. 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勞動不僅能改善物質生活,還能促進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 3. 榜樣的力量:通過李培生、胡曉春等榜樣的事跡,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價值。 難點 1. 勞動與人生價值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勞動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崗位都可以創造價值。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勞動精神: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勞動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3. 國家重視勞動教育的原因:幫助學生理解國家為什么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勞動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教學方法與準備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歌曲《咱們的工人有力量》視頻、李培生和胡曉春的事跡視頻、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圖片、相關時政新聞資料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境導入 播放歌曲《咱們的工人有力量》 (1) 教師播放歌曲《咱們的工人有力量》,營造熱烈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歌曲結束后,教師提問:“從這首歌曲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勞動的意義。 (3) 教師點撥:勞動最光榮,勞動者最美麗。無數的勞動者用辛勤的勞動創造著美好生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4) 教師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我們如何在勞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帶著這一問題,讓我們共同走進本節課的學習。” (5) 教師展示課題:“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 (6) 教師簡要介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 (7) 教師提醒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記錄下自己對勞動的新認識。 (8) 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1) 教師播放視頻《“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黃山之巔的美麗守護》。 (2) 視頻播放過程中,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李培生和胡曉春的工作細節,思考他們是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價值。 (3) 視頻結束后,教師提問:“在李培生、胡曉春的事跡中,哪些細節打動了你?”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教師進一步提問:“這對我們實現人生價值有何啟示?”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 (5) 教師點撥:人生價值是通過勞動創造的。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衡量其人生價值的尺度。一般來說,一個人通過勞動為他人和社會作出的貢獻越大,他的價值就越大。 (6) 教師總結:李培生和胡曉春的事跡告訴我們,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價值。 (7) 教師鼓勵學生思考:自己將來想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 (8) 教師提醒學生,勞動不分高低貴賤,任何崗位都可以創造價值,關鍵在于是否用心去做。 1. 學生認真聆聽歌曲,感受歌曲中傳達的勞動精神。 2. 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表達自己對勞動的理解。 3. 學生觀看視頻,仔細觀察李培生和胡曉春的工作細節,思考他們是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價值。 4. 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設計意圖 通過歌曲和視頻的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初步感知勞動的偉大,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勞動的意義,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活動一:走進生活,感悟勞動 活動一:走進生活,感悟勞動 展示勞動場景圖片 (1)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多張反映不同勞動場景的圖片,如建筑工地、農田、醫院、學校等。 (2)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思考:“這些圖片反映了哪些勞動場景?”鼓勵學生描述圖片中的勞動場景。 (3) 教師進一步提問:“圖片中的人物通過勞動為社會帶來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勞動對社會的貢獻。 (4) 教師點撥: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通過勞動為社會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人們的各種愿望都是在勞動中實現的,人們在勞動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悅,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美好。 (5) 教師展示更多勞動場景的圖片,如清潔工、快遞員、廚師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勞動多樣性的認識。 (6) 教師提問:“你覺得哪一種勞動最辛苦?為什么?”引導學生思考不同勞動的艱辛和價值。 (7) 教師總結: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每一種勞動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都值得我們尊重和珍惜。 (8) 教師鼓勵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何通過勞動為家庭、班級、社區做出貢獻? 小組討論,分享體會 (1)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要求各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做過哪些勞動?這些勞動給你帶來了哪些收獲?” (2) 教師巡視各組,傾聽學生的討論,適時給予指導和建議。 (3) 討論結束后,各組派代表發言,分享本組的討論結果。 (4)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鼓勵他們繼續發揚勞動精神。 (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勞動,我們不僅能夠獲得物質上的回報,還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培養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6) 教師提問:“你認為勞動對個人的成長有哪些幫助?”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思考。 (7) 教師總結:勞動不僅能夠創造物質財富,還能鍛煉我們的意志,培養我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8) 教師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勞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精神。 1. 學生認真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描述圖片中的勞動場景。 2. 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勞動及其帶來的收獲。 3. 學生派代表發言,分享本組的討論結果。 4. 學生思考勞動對個人成長的幫助,并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交流。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不同勞動場景的圖片,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勞動的多樣性,引導他們思考勞動對社會和個人的意義。小組討論的設計則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勞動體驗,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表達能力。活動二:榜樣的力量 活動二:榜樣的力量 播放視頻,探討啟示 (1) 教師再次播放視頻《“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黃山之巔的美麗守護》,引導學生回顧李培生和胡曉春的事跡。 (2) 教師提問:“在李培生、胡曉春的事跡中,哪些細節打動了你?”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師進一步提問:“這對我們實現人生價值有何啟示?”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價值。 (4) 教師點撥:人生價值是通過勞動創造的。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衡量其人生價值的尺度。一般來說,一個人通過勞動為他人和社會作出的貢獻越大,他的價值就越大。 (5) 教師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給李培生、胡曉春的回信,引導學生閱讀并思考:“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向我們傳遞了哪些信息?” (6)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要求各組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涉及哪些領域?點贊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給我們哪些啟迪?” (7) 討論結束后,各組派代表發言,分享本組的討論結果。 (8) 教師總結: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不僅肯定了勞動者的貢獻,還鼓勵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價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社會的好公民、單位的好員工、家庭的好成員。 拓展活動:盤點時政 (1) 教師提問:“你還知道哪些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引導學生回憶近兩年的時政新聞。 (2)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給其他勞動者的回信,如《給北京科技大學的老教授的回信》《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的回信》等。 (3)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涉及哪些領域?點贊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給我們哪些啟迪?” (4) 教師總結: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涉及多個領域,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軍事等,體現了國家對各行各業勞動者的高度重視和肯定。這告訴我們,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只要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就是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也就創造和實現了人生價值。 (5) 教師鼓勵學生思考:自己將來想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 (6) 教師提醒學生,勞動不分高低貴賤,任何崗位都可以創造價值,關鍵在于是否用心去做。 (7)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向這些榜樣學習,用自己的行動為社會做出貢獻? (8) 教師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勞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精神。 1.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分享自己對李培生、胡曉春事跡的感受。 2. 學生分組討論,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展開討論,思考回信傳遞的信息及其對我們的啟示。 3. 學生派代表發言,分享本組的討論結果。 4. 學生思考自己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設計意圖 通過榜樣的力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同時,通過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引導學生思考國家對勞動者的重視,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職業理想。活動三:致敬最美勞動者 活動三:致敬最美勞動者 展示表彰大會視頻 (1)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2023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的視頻片段,介紹表彰大會的背景和意義。 (2) 教師提問:“國家為什么要大力表彰勞動者,弘揚勞模精神?”引導學生思考勞動對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 (3) 教師點撥:國家大力表彰勞動者,弘揚勞模精神,是為了激勵更多的勞動者愛崗敬業,為社會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勞動模范是時代的楷模,他們的事跡激勵著無數人努力奮斗,追求卓越。 (4) 教師展示更多關于勞動者的榮譽表彰視頻,如“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大國工匠”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勞動者的敬意。 (5) 教師提問:“致敬最美勞動者,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做?”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向勞動者學習,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精神。 (6) 教師總結: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錘煉勞動技能,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創造新的輝煌,在勞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7) 教師鼓勵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何通過勞動為家庭、班級、社區做出貢獻? (8) 教師提醒學生,勞動不分高低貴賤,任何崗位都可以創造價值,關鍵在于是否用心去做。 小組討論,制定行動計劃 (1)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要求各組討論:“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向勞動者學習,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精神?” (2) 教師巡視各組,傾聽學生的討論,適時給予指導和建議。 (3) 討論結束后,各組派代表發言,分享本組的討論結果。 (4)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行動計劃,鼓勵他們付諸實踐。 (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勞動,我們不僅能夠獲得物質上的回報,還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培養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6) 教師提問:“你認為勞動對個人的成長有哪些幫助?”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思考。 (7) 教師總結:勞動不僅能夠創造物質財富,還能鍛煉我們的意志,培養我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8) 教師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勞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精神。 1. 學生認真觀看表彰大會視頻,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表達自己對勞動者的敬意。 2. 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如何向勞動者學習,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精神。 3. 學生派代表發言,分享本組的討論結果。 4. 學生思考勞動對個人成長的幫助,并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交流。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表彰大會視頻,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勞動對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小組討論的設計則鼓勵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向勞動者學習,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活動四:勞動的召喚 活動四:勞動的召喚 展示勞動教育政策 (1)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及山東省教育廳發布的《加強普通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若干措施》,介紹國家和地方對勞動教育的重視。 (2) 教師提問:“國家為什么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思考勞動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 (3) 教師點撥:加強勞動教育,有助于增強青少年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形成誠實勞動、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意識,立志做未來的好建設者。 (4) 教師展示更多關于勞動教育的政策文件,如《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勞動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5) 教師提問:“積極接受勞動教育,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你打算怎樣做?”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勞動精神。 (6) 教師總結:勞動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成長的必修課。通過勞動教育,我們可以培養誠實勞動、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意識,立志做未來的好建設者。 (7) 教師鼓勵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何通過勞動為家庭、班級、社區做出貢獻? (8) 教師提醒學生,勞動不分高低貴賤,任何崗位都可以創造價值,關鍵在于是否用心去做。 小組討論,制定勞動計劃 (1)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要求各組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接受勞動教育,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 教師巡視各組,傾聽學生的討論,適時給予指導和建議。 (3) 討論結束后,各組派代表發言,分享本組的討論結果。 (4)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勞動計劃,鼓勵他們付諸實踐。 (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勞動,我們不僅能夠獲得物質上的回報,還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培養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6) 教師提問:“你認為勞動對個人的成長有哪些幫助?”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思考。 (7) 教師總結:勞動不僅能夠創造物質財富,還能鍛煉我們的意志,培養我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8) 教師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勞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精神。 1. 學生認真觀看勞動教育政策文件,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表達自己對勞動教育重要性的理解。 2. 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接受勞動教育,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3. 學生派代表發言,分享本組的討論結果。 4. 學生思考勞動對個人成長的幫助,并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交流。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勞動教育政策文件,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小組討論的設計則鼓勵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接受勞動教育,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作業設計課后練習 1. 請結合李培生、胡曉春的事跡,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勞動創造人生價值”的理解,字數不少于300字。 2. 請搜集一則關于勞動者的感人故事,簡要介紹故事內容,并談談你的感受,字數不少于200字。 3. 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列舉三項你曾經參與過的勞動,并說明這些勞動給你帶來的收獲,字數不少于200字。 拓展閱讀 1. 閱讀《人民日報》關于勞動教育的文章,了解國家對勞動教育的最新政策和要求。 2. 閱讀《中國青年報》關于勞動模范的報道,學習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價值。 3. 閱讀《勞動最光榮——新時代勞動教育讀本》,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實施路徑。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1. 通過歌曲和視頻的引入,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初步感知勞動的偉大,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討論,課堂氣氛活躍。 2. 通過榜樣的力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激發了他們的勞動熱情。學生在觀看視頻和閱讀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后,深受啟發,紛紛表示要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參加勞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精神。 3. 通過小組討論和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表達能力。學生在討論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展示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不足之處 1. 在課堂時間安排上,部分環節的時間控制不夠合理,導致個別活動未能充分展開。例如,小組討論的時間稍顯緊張,部分學生未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今后應更加合理地安排課堂時間,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的討論和展示。 2. 在課堂互動中,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可能存在個別學生被動跟隨的情況。今后應更加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和有效性。 3. 在作業布置方面,雖然設計了多種形式的作業,但難度層次不夠分明,可能導致部分學生感到吃力或缺乏挑戰。今后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布置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