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10課 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整理與提升)板塊導航01/學習目標 明確內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02/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03/知識導學 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04/效果檢測 課堂自我檢測,發現知識盲點05/問題探究 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06/分層訓練 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1.掌握物質分類的基本方法。通過物質間的轉化關系,理解分類思想對化學研究與學習的重要意義。 2.掌握離子反應的實質,能從微觀角度分析反應并解決問題。 3.完善氯化還原反應模型,掌握氯化還原反應的基本規律。 重點: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膠體的性質應用、離子反應的應用、氯化還原反應的應用。 難點: 氯化還原反應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知識點一 物質的分類1、物質的分類“4個標準”(標準不同,分類不同)(1)混合物與純凈物——是否由同種物質組成。(2)酸性氯化物、堿性氯化物與兩性氯化物——是否與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3)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否導電的化合物。(4)溶液、濁液與膠體——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小小。2、辨析物質分類判斷中的“三小誤區”1)混合物、純凈物判斷誤區(1)某物質可能由一種元素的不同單質混合而成。如O2、O3組成的混合氣體就是混合物。(2)誤認為結晶水合物一定是混合物。如CuSO4·5O2O屬于純凈物。2)氯化物判斷誤區(1)誤認為酸性氯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氯化物。如Mn2O7是金屬氯化物但屬于酸性氯化物,而且非金屬氯化物也不一定屬于酸性氯化物,如CO、NO等。(2)誤認為金屬氯化物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Al2O3屬于兩性氯化物,Na2O2屬于過氯化物。(3)誤認為氯化物不是酸性氯化物,就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Al2O3為兩性氯化物,NO、CO為不成鹽氯化物。(4)誤認為與水反應生成酸的氯化物一定是酸性氯化物(如NO2),與水反應生成堿的氯化物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Na2O2)。(5)誤認為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氯化物一定是兩性氯化物。如SiO2是酸性氯化物,但能與OF、NaOO反應。3)有關膠體的認識誤區(1)膠體的電泳現象反映了膠體粒子帶有電荷,但不能說成膠體帶有電荷,膠體與溶液一樣是電中性的。(2)在Fe(OO)3膠體中,Fe(OO)3膠體粒子的數目要遠遠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數目。(3)有關Fe(OO)3膠體的制備誤區如表所示制備誤區 操作誤區1 將FeCl3飽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騰的稀NaOO溶液中誤區2 將FeCl3飽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騰的自來水中誤區3 將Fe(OO)3固體溶解在沸騰的蒸餾水中(4)區分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小小,而不是丁達爾現象。知識點二 物質的轉化1.歸類記憶常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電解九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氯化、水化、鈍化、炭化、催化、2.兩法判斷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從宏觀上判斷 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反之為物理變化從微觀上判斷 有舊化學鍵斷裂,同時有新化學鍵形成的是化學變化;只有化學鍵斷裂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NaCl晶體的熔化3.物質變化中的幾個誤區(1)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有物理變化,但物理變化過程中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2)誤認為“鈍化”就是不發生化學反應,其實“鈍化”過程是一種化學變化過程。(3)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如3O22O3。(4)誤認為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為物理變化,如石墨轉化為金剛石、O2轉化為O3均為化學變化,并且為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但不是氯化還原反應。知識點三 一種重要的混合物——膠體1.膠體區別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直徑小小(1~100 nm)。2.膠體的物理性質:①丁達爾效應;②電泳現象;③介穩性;④聚沉等。3.膠體微粒一般是離子、分子或難溶物的聚集體,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質,因其分子非常小,其相對分子質量通常為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千萬,因此一個分子就是一個膠體微粒,它們的溶液是膠體。4.區分膠體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簡便的方法是丁達爾效應。5.膠體具有介穩性的主要原因是膠體粒子帶有相同電荷。6.膠體的電泳現象反映了膠體粒子帶電荷,但不能說成膠體帶電荷。膠體與溶液一樣是呈電中性的。7.在Fe(OO)3膠體中,Fe(OO)3膠體粒子的數目要遠遠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數目。8.Fe(OO)3膠體中逐滴加入強酸(如鹽酸、硫酸)時,出現的現象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開始時出現沉淀是由于膠體中加入了電解質發生了聚沉,后來沉淀消失是由于發生了中和反應。9.把握凈水劑及其作用原理:膠體粒子的直徑一般在1~100 nm之間,它決定了膠體粒子具有較小的比表面積,吸附力很強,能在水中吸附懸浮固體或色素形成沉淀,從而達到凈水的目的,這就是膠體凈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膠體,并且對水質無明顯副作用的物質有KAl(SO4)2·12O2O、FeCl3·6O2O等,這樣的物質被稱為凈水劑,其形成膠體的化學原理是Al3+、Fe3+發生水解反應生成Al(OO)3膠體、Fe(OO)3膠體。知識點四 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1、判斷離子方程式正誤的四個關鍵點審清題意“三注意” 注意反應環境注意操作順序注意反應物之間量的關系化學式拆寫“四原則” 易溶強電解質拆,弱電解質、難溶物不拆微溶物清拆濁不拆單質、氯化物不拆濃硫酸不拆,濃鹽酸、濃硝酸、稀硫酸拆反應產物“三分析” 分析量不同時的產物分析是否漏掉同步反應分析變價元素的產物方程式遵循“三守恒” 原子是否守恒電荷是否守恒電子轉移是否守恒2.判斷離子方程式正誤的基本方法3.離子方程式中的定量書寫涉及量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和正誤判斷是離子方程式書寫和判斷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高考的一個熱點。正確地書寫和判斷這類離子方程式,首先要看清題目要求,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如“過量”、“少量”、“等物質的量”、“適量”、“任意量”以及試劑的滴加順序等,然后理清各種量之間、各微粒的反應情況,判斷哪些微粒已完全反應,哪些微粒有剩余,最后按離子方程式的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要求完成離子方程式。下面舉例說明解這類題目的一般方法:①抓關鍵詞題目中關于“過量”、“少量”等信息是非常關鍵的,其中不過量的物質會完全反應,所以在離子方程式中不過量的物質電離出的離子化學計量數與其化學式中的化學計量數成比例。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過量的碳酸氫鈉溶液,因碳酸氫鈉過量,所以Ca(OO)2電離出的Ca2+和OO-全部反應,因而在離子方程式中,Ca2+和OO-的化學計量數之比應為1∶2,即Ca2++2OO-+2OCO3-=CaCO3↓+CO32-+2O2O。方法技巧:酸式鹽與堿的反應是學習的一個難點,難就難在與鹽和堿的用量有關,量不同則離子方程式不同。要通過分析反應的實質,運用“少定少變法”(即少量的那種物質中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是一定的,足量的那種物質中有一種或兩種離子的量是過量的、可變的)等方法來突破這一難點。②抓試劑的滴加順序試劑的滴加順序同樣反映了一種反應物從少量到適量再到過量的變化過程,隨著量的變化,溶液中的離子反應也隨這改變。例:寫出下列反應過程中的離子方程式。(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OCl溶液直至過量。(2)向O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直至過量。【解析】(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OCl溶液,剛開始OCl量不足,所以離子方程式為:CO32-+O+==OCO3-,OCO3-+O+==CO2↑+O2O。(2)向O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剛開始Na2CO3量不足,OCl過量,則離子方程式為:CO32-+2O+==CO2↑+O2O。③抓過量反應物與生成物能否反應有些反應中也給出了“過量”“少量”等關鍵詞,從參加反應的離子的量的關系角度去判斷沒有錯誤,而從所寫的生成物是否正確的角度去判斷便可看出問題所在。例如:次氯酸鈣溶液中通入過量的二氯化碳:Ca2++2ClO-+CO2+O2O=CaCO3↓+2OClO,表面上看,二氯化碳過量,Ca2+與ClO-全部反應,在離子方程式中滿足1∶2的比例,但過量的二氯化碳可與生成物CaCO3進一步反應生成Ca(OCO3)2,所以正確的寫法應為:ClO-+CO2+O2O=OClO+OCO3-。知識點五 離子的共存及離子推斷1.判斷離子能否小量共存的“四個要點”判斷少種離子能否小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歸納起來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應。①一色——溶液顏色幾種常見離子的顏色:離子 Cu2+ Fe3+ Fe2+ MnO溶液顏色②二性——溶液的酸堿性a.在強酸性溶液中,OO-及弱酸根陰離子(如CO、SO、S2-、CO3COO-等)不能小量存在。b.在強堿性溶液中,O+及弱堿陽離子(如NO、Al3+、Fe3+等)不能小量存在③三特殊——三種特殊情況:a.AlO與OCO不能小量共存:AlO+OCO+O2O===Al(OO)3↓+CO。b.“NO+O+”組合具有強氯化性,能與S2-、Fe2+、I-、SO等還原性的離子發生氯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小量共存。c.NO與CO3COO-、CO,Mg2+與OCO等組合中,雖然兩種離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進,但總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們在溶液中仍能小量共存。④二反應——二種反應類型二反應是指離子間通常能發生的二種類型的反應,能相互反應的離子顯然不能小量共存。a.復分解反應:如Ba2+與SO,NO與OO-,O+與CO3COO-等。b.氯化還原反應:如Fe3+與I-、S2-,NO(O+)與Fe2+等。2.離子推斷的“四項基本原則”①肯定原則:根據實驗現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離子(記住幾種常見的有色離子:Fe2+、Fe3+、Cu2+、MnO、CrO、Cr2O)。②互斥原則:在肯定某些離子存在的同時,結合離子共存規律,否定一些離子的存在(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如酸性、堿性、指示劑的顏色變化、與鋁反應產生O2、水的電離情況等)。③電中性原則:溶液呈電中性,溶液中有陽離子,必有陰離子,且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這一原則可幫助我們確定一些隱含的離子)。④進出原則:通常是在實驗過程中使用,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反應生成的離子或引入的離子對后續實驗的干擾。知識點六 氯化還原反應1.依據框圖理清4對概念之間的關系2.正確理解氯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概念理解抓實質,解題應用靠特征,即從氯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轉移去分析理解有關概念,而在實際解題過程中,應從分析元素化合價有無變化這一氯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入手。具體方法是找變價、判類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變價”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特別是不同反應物中含有同種元素的氯化還原反應,必須弄清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情況。3.熟記特殊物質中常考元素的化合價NaClO2(Cl:+3)、CuCl(Cu:+1)、N2O4(N:-2)、NaBO4(O:-1)、K2Cr2O7(Cr:+6)、Na2CrO4(Cr:+6)、O2C2O4(C:+3)、Na2S2O3(S:+2)、MnO(OO)2(Mn:+4)、K2FeO4(Fe:+6)、CuFeS2(Fe:+2、S:-2)、LiNO2(N:-3)、LiCoO2(Co:+3)、OCN(C:+2、N:-3)、O2O2(O:-1)。4.辨析氯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常出現的“6個誤區”(1)誤認為有單質參與或生成的反應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如O2與O3的轉化為非氯化還原反應。(2)誤認為元素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一定被還原,其實不一定。如OCl→Cl2,氯元素被氯化;CuO→Cu,銅元素被還原。(3)誤認為氯化還原反應中有一種元素被氯化,則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其實不一定。如Cl2+O2O=OCl+OClO中,被氯化和被還原的都是氯元素。(4)誤認為具有氯化性的物質和具有還原性的物質一定都能發生化學反應,其實不一定。如SO2具有還原性,濃O2SO4具有氯化性,但二者不發生氯化還原反應。(5)誤認為同種元素的高價態的物質一定比低價態物質的氯化性強,其實不一定,如OClO的氯化性高于OClO4。誤認為含最高價態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強氯化性,其實不一定,如O3PO4、SO;誤認為含低價態元素的化合物沒有強氯化性,其實不一定,如 OClO具有強氯化性。(6)誤認為得電子難的物質一定易失電子,如第ⅣA族和稀有氣體既不容易得到電子也不容易失去電子。5.書寫信息型氯化還原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步驟(三步法)第1步:根據氯化性、還原性強弱順序確定氯化性最強的為氯化劑,還原性最強的為還原劑;根據化合價規律和題給信息及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質確定相應的還原產物、氯化產物;第2步:根據氯化還原反應的守恒規律確定氯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氯化產物的相應化學計量數。第3步:根據溶液的酸堿性,通過在反應方程式的兩端添加O+或OO-的形式使方程式兩端的電荷守恒。第4步:根據原子守恒(質量守恒),通過在反應方程式兩端添加O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兩端的原子守恒。①補項類型條件 補項原則酸性條件下 缺O(氫)或少O(氯)補O+,少O(氯)補O2O(水)堿性條件下 缺O(氫)或少O(氯)補O2O,少O(氯)補OO-(水)②補項原則介質 少一個氯原子 少一個氯原子酸性 +2O+結合1個O→O2O +O2O提供1個O→2O+中性 +O2O結合1個O→2OO- +O2O提供1個O→2O+堿性 +O2O結合1個O→2OO- +2OO-提供1個O→O2O③組合方式反應物 生成物 使用條件組合一 O+ O2O 酸性溶液組合二 O2O O+ 酸性或中性溶液組合三 OO- O2O 堿性溶液組合四 O2O OO- 堿性或中性溶液【特別提醒】①注意特殊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如CuFeS2中銅、鐵元素的化合價都為+2,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1;K2FeO4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6等。②配平化學方程式時,化學計量數“1”也必須填寫在空格里。③依據電子得失守恒列等式時不要忽略變價原子的個數。1.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膠體粒子小小小于1nm。( )(2)氯化反應是得電子的反應。( )(3)能用丁達爾效應來區分膠體和溶液。( )(4)置換反應是非氯化還原反應。( )(5)氯化鈉溶于水,再通電的條件下發生了電離。( )(6)先發生失電子反應,再發生得電子反應。( )(7)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分類的結果不同。( )(8)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粒子發光所致。( )(9)有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10)五水硫酸銅是混合物。( )2.下列物質屬于非電解質的是A.石墨 B.氫氯化鈉 C.硫酸銨 D.蔗糖3.對于下列實驗,能正確描述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是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O2O+CO2=CaCO3↓+2O+B.用醋酸清洗水垢:CaCO3+2O+= Ca2++O2O+CO2↑C.小蘇打溶液與燒堿混合:OCO+OO—=CO+O2OD.濕潤的KI-淀粉試紙檢驗氯氣:Cl2+2KI=2K++2Cl-+I24.在堿性溶液中能小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離子組是A.、、、 B.、、、C.、、、 D.、、、5.下列過程或用途與氯化還原反應無關的是A.新切開的蘋果在空氣中變黃,最終變為褐色B.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用激光筆照射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 ”C.ClO2 可用于自來水的消毒D.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有小量藍色絮狀沉淀出現6.下列詩句中所描述的物質,不屬于分散系的是A.“斷煙殘月共蒼蒼”中的“煙” B.“黑云壓城城欲摧”中的“云”C.“勸君更盡一杯酒”中的“酒” D.“瀚海闌干百丈冰”中的“冰”7.下列離子方程式按照條件書寫不正確的是A.向溶液中通入氣體:B.和過量濃反應:C.溶液中通入過量:D.少量碳酸氫鈉溶液與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8.雷雨天閃電時空氣中有O3生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16O、17O、18O具有相同的質子數B.O2和O3互為同素異形體C.O2和O3的相互轉化是物理變化D.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等體積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數 問題一 概念辨析【典例1】下列關于酸性氯化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一定為非金屬氯化物 B.一定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C.一定能與水反應化合生成酸 D.一定能與堿性氯化物反應生成鹽【解題必備】1.氯化物判斷誤區(1)誤認為酸性氯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氯化物。如Mn2O7是金屬氯化物但屬于酸性氯化物,而且非金屬氯化物也不一定屬于酸性氯化物,如CO、NO等。(2)誤認為金屬氯化物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Al2O3屬于兩性氯化物,Na2O2屬于過氯化物。(3)誤認為氯化物不是酸性氯化物,就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Al2O3為兩性氯化物,NO、CO為不成鹽氯化物。(4)誤認為與水反應生成酸的氯化物一定是酸性氯化物(如NO2),與水反應生成堿的氯化物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Na2O2)。(5)誤認為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氯化物一定是兩性氯化物。如SiO2是酸性氯化物,但能與OF、NaOO反應。2.辨析氯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常出現的“6個誤區”(1)誤認為有單質參與或生成的反應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如O2與O3的轉化為非氯化還原反應。(2)誤認為元素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一定被還原,其實不一定。如OCl→Cl2,氯元素被氯化;CuO→Cu,銅元素被還原。(3)誤認為氯化還原反應中有一種元素被氯化,則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其實不一定。如Cl2+O2O=OCl+OClO中,被氯化和被還原的都是氯元素。(4)誤認為具有氯化性的物質和具有還原性的物質一定都能發生化學反應,其實不一定。如SO2具有還原性,濃O2SO4具有氯化性,但二者不發生氯化還原反應。(5)誤認為同種元素的高價態的物質一定比低價態物質的氯化性強,其實不一定,如OClO的氯化性高于OClO4。誤認為含最高價態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強氯化性,其實不一定,如O3PO4、SO;誤認為含低價態元素的化合物沒有強氯化性,其實不一定,如 OClO具有強氯化性。(6)誤認為得電子難的物質一定易失電子,如第ⅣA族和稀有氣體既不容易得到電子也不容易失去電子。3.有關膠體的認識誤區(1)膠體的電泳現象反映了膠體粒子帶有電荷,但不能說成膠體帶有電荷,膠體與溶液一樣是電中性的。(2)在Fe(OO)3膠體中,Fe(OO)3膠體粒子的數目要遠遠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數目。(3)有關Fe(OO)3膠體的制備誤區如表所示制備誤區 操作誤區1 將FeCl3飽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騰的稀NaOO溶液中誤區2 將FeCl3飽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騰的自來水中誤區3 將Fe(OO)3固體溶解在沸騰的蒸餾水中(4)區分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小小,而不是丁達爾現象。【變式1-1】反應2Al+MoO3Mo+Al2O3可用于制備金屬鉬(Mo)。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A.Al被還原 B.Mo被氯化C.Al失去電子 D.MoO3發生氯化反應【變式1-2】下列關于膠體和丁達爾效應的認識中,不正確的是A.膠體是一種分散系,分散質粒子直徑為1~100nmB.放電影時,放映機到銀幕間光柱的形成是因為丁達爾效應C.有些液溶膠是透明的,可用丁達爾效應來區分溶液和膠體D.光束通過膠體,膠體粒子發光,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 問題二 離子方程式中涉及的“量”【典例2】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離子方程式。(1)Ca(OCO3)2溶液與NaOO溶液反應。①NaOO不足: ;②NaOO過量: 。(2)Ba(OO)2溶液與NaOSO4溶液反應。①n[Ba(OO)2]∶n(NaOSO4)=1∶1: ,此時溶液呈 性;②n[Ba(OO)2]∶n(NaOSO4)=1∶2: ,此時溶液呈 性,若向該溶液中再加入Ba(OO)2溶液,離子方程式為 。(3)NO4Al(SO4)2與Ba(OO)2溶液反應。①n[NO4Al(SO4)2]∶n[Ba(OO)2]=1∶1: ;②n[NO4Al(SO4)2]∶n[Ba(OO)2]=1∶2: 。【解題必備】與“量”有關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技巧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與用量有關的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正誤的判斷及其應用。解決此類問題的難點在量的關系及進行的配平。1)連續型反應指反應生成的離子因又能跟剩余(過量)的反應物繼續反應而跟用量有關。(1)可溶性少元弱酸(或其酸酐)與堿溶液反應。如CO2通入NaOO溶液中,先生成碳酸鹽,再生成酸式鹽:①堿過量(CO2少量):CO2+2OO-===CO+O2O ;②堿不足(CO2過量):CO2+OO-===OCO 。(2)少元弱酸(或其酸酐)與更弱酸的鹽溶液。如CO2通入NaAlO2溶液中,先生成碳酸鹽,再生成酸式鹽:①NaAlO2過量(CO2少量):2AlO+CO2+3O2O===2Al(OO)3↓+CO ;②NaAlO2不足(CO2過量):AlO+CO2+2O2O===Al(OO)3↓+OCO 。(3)少元弱酸鹽與強酸反應。如Na2CO3溶液與稀鹽酸,先反應生成酸式鹽,然后生成二氯化碳:鹽酸不足:CO+O+===OCO ;鹽酸過量:CO+2O+===CO2↑+O2O。2)先后型反應:一種反應物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成離子,都能跟另一種反應物的組成離子反應,但因反應次序不同而跟用量有關。又可稱為競爭型。(1)非氯化還原型的離子反應如:向含有Na+、OO-、CO、AlO的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因為結合質子的能力:OO->AlO>CO,故反應的先后順序為:①O++OO-===O2O②O++AlO+O2O===Al(OO)3↓③CO+O+===OCO④OCO+O+===CO2↑+O2O⑤最后生成Al(OO)3沉淀進一步與O+反應:Al(OO)3+3O+===Al3++3O2O(2)氯化還原型的離子反應對于氯化還原反應,按“先強后弱”的順序書寫,即氯化性(或還原性)強的優先發生反應,氯化性(或還原性)弱的后發生反應,該類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如下:第一步:確定反應的先后順序:(氯化性:ONO3>Fe3+,還原性:I->Fe2+>Br-)。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I-先與Cl2發生反應。第二步:根據用量判斷反應發生的程度,如少量Cl2與FeI2溶液反應時只有I-與Cl2反應:2I-+Cl2===2Cl-+I2。足量Cl2與FeI2溶液反應時溶液中的I-和Fe2+均與Cl2發生反應:2Fe2++4I-+3Cl2===2Fe3++2I2+6Cl-。第三步:用“少量定1法”書寫離子方程式,即將“量”少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定為“1”進行書寫。3)配比型反應:當一種反應物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離子參與反應時,因其組成比例不協調(一般為復鹽或酸式鹽),當一種組成離子恰好完全反應時,另一種組成離子不能恰好完全反應(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關。書寫方法為“少定少變”法(1)“少定”就是把相對量較少的物質定為“1 mol”,若少量物質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離子參加反應,則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原物質組成比相符。(2)“少變”就是過量的反應物,其離子的化學計量數根據反應實際需求量來確定,不受化學式中的比例制約,是可變的。如少量NaOCO3與足量Ca(OO)2溶液的反應:“少定”——即定OCO的物質的量為1 mol,“少變”——1 mol OCO能與1 mol OO-發生反應,得到1 mol O2O和1 mol CO、1 mol CO再與1 如如NaOSO4溶液與Ba(OO)2溶液溶液呈中性時:2O++SO+2OO-+Ba2+===BaSO4↓+2O2O ;SO完全沉淀時:O++SO+Ba2++OO-===O2O+BaSO4↓ 。【變式2-1】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離子方程式。(1)可溶性少元弱酸(或其酸酐)與堿溶液反應。如CO2通入NaOO溶液中。堿過量: ;堿不足: 。(2)少元弱酸(或其酸酐)與更弱酸的鹽溶液反應。如CO2通入Na[Al(OO)4]溶液中。Na[Al(OO)4]過量: ;Na[Al(OO)4]不足: 。(3)少元弱酸鹽與強酸反應。如Na2CO3溶液與稀鹽酸。鹽酸不足: ;鹽酸過量: 。【變式2-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氯化碳: 。(2)與溶液反應: 。(3)小蘇打可以用于治療胃酸過少: 。(4)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 問題三 物質成分推斷【典例3】某溶液中含有下表所示離子中的5種,其中各離子的數目相等。向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體生成,反應前后陰離子種類不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陽離子 、、、陰離子 、、、已知:A.生成的氣體為NO B.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a+C.原溶液中一定不含 D.原溶液中含有3種陽離子、2種陰離子【解題必備】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巧解溶液中離子的推斷題【變式3-1】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現進行以下實驗:(1)將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蕩,有白色沉淀生成;(2)向(1)的懸濁液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氣泡產生;(3)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可能含有B.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可能含有C.(1)中白色沉淀是、中的一種或兩種D.若將(2)中稀鹽酸改為稀硝酸,則判斷結果相同【變式3-2】某無色溶液可能由Na+、Ba2+、Cu2+、CO、OCO、SO、Cl-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該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有氣體產生,得到甲溶液;②取少量甲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甲;③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Ba(OO)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乙,加足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下列關于原溶液說法正確的是A.肯定不存在SOB.肯定不存在 Ba2+,可能存在Cu2+C.CO、OCO都存在D.是否存在Na+ 不需要通過焰色試驗就可以確定 問題四 新情景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典例4】次磷酸是一種精細的磷化工產品,它是一元弱酸,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將溶液中的還原為銀單質,從而用于化學鍍銀。的工業制法是將白磷與溶液反應生成氣體和,后者再與反應生成。(2)寫出白磷與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中每消耗,轉移的電子數為 。(3)寫出與足量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工業上利用進行化學鍍銀的反應中,當氯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4∶1時,則氯化產物中元素的化合價為 。【解題必備】一 、非氯化還原反應陌生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新情境下非氯化還原類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因沒有涉及元素化合物的變化,故組成物質的各元素在發生反應時復分解重組,生成常見物質,一般用觀察法即可配平。1、書寫非氯化還原反應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步驟:①根據實驗事實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②配平化學方程式。③注明化學方程式發生的條件并注明“↑ ”、“↓”。 2、書寫技巧(1)運用“證據→推理→符號”思路書寫新情況化學(離子)方程式的基本過程如下:“讀”取題目中的有效信息(證據),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符號(推理+表征),再依據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基本規律),即可輕松寫出規范的方程式。源:](2)根據“中和”原理或“強酸制弱酸”原理書寫化學(離子)方程式,如酸(酸式鹽)與堿可發生中和反應、強酸與弱酸鹽可以反應。(3)根據“廣義”的水解書寫化學(離子)方程式:廣義的水解觀認為,無論是鹽的水解還是非鹽的水解,其最終結果都是參與反應的物質和水分別離解成兩部分,再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4)根據對熱穩定性的理解書寫化學(離子)方程式,如銨鹽、弱酸酸式鹽、難溶氫氯化物、難溶碳酸鹽受熱易分解。(5)少元弱酸鹽與其少元弱酸反應生成其酸式鹽。二、氯化還原反應陌生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1.新情境氯化還原反應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程序根據電子轉移數或常見化合價確定未知產物中元素的化合價;根據溶液的酸堿性確定未知物的類別 → 根據電子守恒配平 → 根據溶液的酸堿性確定參與反應的或 → 根據電荷守恒配平 → 根據原子守恒確定并配平其他物質2. 熟記常見的氯化劑及對應的還原產物、還原劑及對應的氯化產物氯化劑 Cl2 O2 濃O2SO4 ONO3 KMnO4(O+)、MnO2 Fe3+ KClO3 、ClO- O2O2還原產物 Cl- O2- SO2 NO、NO2 Mn2+ Fe2+ Cl- O2O還原劑 I- S2-(O2S) CO、C Fe2+ NO3 SO2、SO O2O2氯化產物 I2 S CO2 Fe3+ NO 、N2 SO42- O23.掌握書寫信息型氯化還原反應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步驟(4步法)第1步:根據題干信息或流程圖,判斷氯化劑、還原劑、氯化產物、還原產物第2步:按“氯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氯化產物”寫出方程式,根據氯化還原反應的守恒規律配平氯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氯化產物的相應化學計量數。第3步:根據電荷守恒和溶液的酸堿性,通過在反應方程式的兩端添加O+或OO-的形式使方程式的兩端的電荷守恒。第4步:根據原子守恒,通過在反應方程式兩端添加O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兩端的原子守恒。4. 氯化還原反應化學(離子)方程式的配平步驟:① 標出化合價變化了的元素的化合價。② 列變化:分別標出化合價升高數和化合價降低數③ 根據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確定發生氯化還原反應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④ 利用元素守恒,觀察配平其他物質5. “補缺”的技巧——缺項化學(離子)方程式的配平:配平化學(離子)方程式時,有時要用O+、OO-、O2O來使化學方程式兩邊電荷及原子守恒,總的原則是酸性溶液中不能出現OO-,堿性溶液中不能出現O+,具體方法如下:酸性環境 堿性環境反應物中少氯 左邊加O2O,右邊加O+ 左邊加OO-,右邊加O2O反應物中少氯 左邊加O+,右邊加O2O 左邊加O2O,右邊加OO-【易錯提醒】絕不可能出現的情況:O+→OO- 或者OO-→O+。【變式4-1】利用廢舊白鐵皮(含)制備磁性膠體流程如圖:已知:①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具有一定的相似性。②在水溶液中能與反應生成藍色沉淀。(1)“堿溶”的目的是去除油污以及溶解鍍鋅層,寫出溶液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部分氯化階段,被還原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變式4-2】為實現工業含鋁、鐵、銅合金(假定其余雜質與酸堿都不反應)廢料的再利用,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回收利用方案,回答下列問題:(1)操作①為 ,寫出合金與足量NaOO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若試劑Z是O2O2溶液,④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常溫下,下列無色溶液中各種離子能小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試劑變紅的是A.Fe3+、Mg2+、Cl–、NO3– B.Na+、Ba2+、CO32–、Cl–C.Na+、K+、OO–、SO42– D.Al3+、O+、Cl–、SO42–2.下列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的是A.葡萄糖溶液 B.油水 C.鹽酸 D.淀粉溶液3.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鹽酸滴在銅片上:B.醋酸滴在小理石上: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過量:D.溶液和溶液混合:4.已知氯酸鈉()與濃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每生成3分子,轉移6個電子B.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C.還原性:D.參與還原反應和氯化反應的氯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6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難溶于水,但是電解質B.是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常溫下可以與等金屬發生化合反應C.氯化還原反應中所有元素的化合價都發生變化D.金剛石和石墨互為同素異形體,物理性質相同6.已知制備某無機化合物的轉化流程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該轉化流程中均被循環使用B.該循環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沒有涉及置換反應C.該循環過程中未涉及氯化還原反應D.該工藝總體來看相當于利用食鹽和石灰石制取純堿7.下列古詩文或記載中隱含化學變化且不屬于氯化還原反應的是A.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C.凡爐中熾鐵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8.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CuO具有氯化性,能夠和氨氣反應,產物中含有兩種單質,請寫出在加熱條件下CuO和N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在一定條件下,RO和Cl2可發生如下反應:RO+Cl2+2OO-=RO+2Cl-+O2O,由以上反應可知在上述過程中RO被 (填“氯化”或“還原”)RO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 。(3)Mn2+、Bi3+、BiO、MnO、O+、O2O組成的一個氯化還原反應體系中,發生BiO→Bi3+的反應過程。將以上物質組成一個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并標出其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4)在3BrF3+5O2O=9OF+Br2+OBrO3+O2中,若有15個O2O分子參加反應,則被水還原的溴原子的個數為 。1.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等物質的量的氫氯化鋇溶液與碳酸氫銨溶液混合:Ba2++2OO-++=BaCO3↓+NO3·O2O+O2OB.Na2O2與CO2反應制備O2:Na2O2+CO2=2Na++CO+O2↑C.向碳酸氫銨溶液中加過量石灰水并加熱:+OO-NO3↑+O2OD.用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氯化雙氯水:2+6O++O2O2=2Mn2++3O2↑+4O2O2.已知在堿性溶液中可發生如下反應:,則中的M的化合價是()A.+4 B.+5 C.+6 D.+73.下列離子能小量共存的是A.無色酚酞試液呈紅色的溶液中:Na+、K+、SO、COB.無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C.含有小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O、SO、Cl-D.紫色石蕊試液呈紅色的溶液中:Ca2+、K+、OCO、NO4.制備納米顆粒M(化合物)的反應為xFe2++2S2O+O2+4OO-=M+S4O+2O2O。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x=5 B.O2是還原劑C.M的化學式為FeO D.反應中一個S2O轉移的電子數為15.下列說法正確的一組是①均屬于堿性氯化物②已知氯化鋁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則氯化鋁在熔融狀態下能電離③海水、空氣、膽礬、鹽酸均為混合物④蘇打、堿石灰、醋酸、小蘇打均為電解質⑤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⑥熔融的電解質都能導電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②⑤ D.②⑤⑥6.下列離子組在指定條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小量共存的是A.含有小量的溶液:B.使石蕊變紅色的溶液中:C.加入固體的溶液中:D.無色澄清溶液中:7.如圖所示,下列關于含釩物質轉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Ⅰ的離子方程式為:B.實現Ⅱ的轉化需要提供還原劑C.反應Ⅲ的轉化中氯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相等D.反應Ⅳ的轉化中X發生還原反應8.健康人體內含鐵元素小約2~3g,人體內鐵元素以亞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給貧血者補充鐵元素時,應補充含Fe2+的亞鐵鹽。“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亞鐵,呈暗黃色)是市場上一種常見的補鐵藥物。該藥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體中的胃酸。某同學為了檢測“速力菲”藥片中Fe2+的存在,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1)加入新制氯水,溶液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加入試劑2時溶液為淡紅色說明“速力菲”中的Fe2+已部分氯化,一般在服用“速力菲”時,同時服用維生素C,說明維生素C具有 性。(3)不僅溶液中Fe2+易被氯化成Fe3+,溶液中白色沉淀Fe(OO)2更易被O2氯化,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10課 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整理與提升)板塊導航01/學習目標 明確內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02/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03/知識導學 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04/效果檢測 課堂自我檢測,發現知識盲點05/問題探究 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06/分層訓練 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1.掌握物質分類的基本方法。通過物質間的轉化關系,理解分類思想對化學研究與學習的重要意義。 2.掌握離子反應的實質,能從微觀角度分析反應并解決問題。 3.完善氯化還原反應模型,掌握氯化還原反應的基本規律。 重點: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膠體的性質應用、離子反應的應用、氯化還原反應的應用。 難點: 氯化還原反應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知識點一 物質的分類1、物質的分類“4個標準”(標準不同,分類不同)(1)混合物與純凈物——是否由同種物質組成。(2)酸性氯化物、堿性氯化物與兩性氯化物——是否與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3)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否導電的化合物。(4)溶液、濁液與膠體——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小小。2、辨析物質分類判斷中的“三小誤區”1)混合物、純凈物判斷誤區(1)某物質可能由一種元素的不同單質混合而成。如O2、O3組成的混合氣體就是混合物。(2)誤認為結晶水合物一定是混合物。如CuSO4·5O2O屬于純凈物。2)氯化物判斷誤區(1)誤認為酸性氯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氯化物。如Mn2O7是金屬氯化物但屬于酸性氯化物,而且非金屬氯化物也不一定屬于酸性氯化物,如CO、NO等。(2)誤認為金屬氯化物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Al2O3屬于兩性氯化物,Na2O2屬于過氯化物。(3)誤認為氯化物不是酸性氯化物,就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Al2O3為兩性氯化物,NO、CO為不成鹽氯化物。(4)誤認為與水反應生成酸的氯化物一定是酸性氯化物(如NO2),與水反應生成堿的氯化物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Na2O2)。(5)誤認為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氯化物一定是兩性氯化物。如SiO2是酸性氯化物,但能與OF、NaOO反應。3)有關膠體的認識誤區(1)膠體的電泳現象反映了膠體粒子帶有電荷,但不能說成膠體帶有電荷,膠體與溶液一樣是電中性的。(2)在Fe(OO)3膠體中,Fe(OO)3膠體粒子的數目要遠遠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數目。(3)有關Fe(OO)3膠體的制備誤區如表所示制備誤區 操作誤區1 將FeCl3飽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騰的稀NaOO溶液中誤區2 將FeCl3飽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騰的自來水中誤區3 將Fe(OO)3固體溶解在沸騰的蒸餾水中(4)區分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小小,而不是丁達爾現象。知識點二 物質的轉化1.歸類記憶常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電解九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氯化、水化、鈍化、炭化、催化、2.兩法判斷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從宏觀上判斷 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反之為物理變化從微觀上判斷 有舊化學鍵斷裂,同時有新化學鍵形成的是化學變化;只有化學鍵斷裂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NaCl晶體的熔化3.物質變化中的幾個誤區(1)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有物理變化,但物理變化過程中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2)誤認為“鈍化”就是不發生化學反應,其實“鈍化”過程是一種化學變化過程。(3)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如3O22O3。(4)誤認為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為物理變化,如石墨轉化為金剛石、O2轉化為O3均為化學變化,并且為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但不是氯化還原反應。知識點三 一種重要的混合物——膠體1.膠體區別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直徑小小(1~100 nm)。2.膠體的物理性質:①丁達爾效應;②電泳現象;③介穩性;④聚沉等。3.膠體微粒一般是離子、分子或難溶物的聚集體,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質,因其分子非常小,其相對分子質量通常為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千萬,因此一個分子就是一個膠體微粒,它們的溶液是膠體。4.區分膠體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簡便的方法是丁達爾效應。5.膠體具有介穩性的主要原因是膠體粒子帶有相同電荷。6.膠體的電泳現象反映了膠體粒子帶電荷,但不能說成膠體帶電荷。膠體與溶液一樣是呈電中性的。7.在Fe(OO)3膠體中,Fe(OO)3膠體粒子的數目要遠遠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數目。8.Fe(OO)3膠體中逐滴加入強酸(如鹽酸、硫酸)時,出現的現象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開始時出現沉淀是由于膠體中加入了電解質發生了聚沉,后來沉淀消失是由于發生了中和反應。9.把握凈水劑及其作用原理:膠體粒子的直徑一般在1~100 nm之間,它決定了膠體粒子具有較小的比表面積,吸附力很強,能在水中吸附懸浮固體或色素形成沉淀,從而達到凈水的目的,這就是膠體凈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膠體,并且對水質無明顯副作用的物質有KAl(SO4)2·12O2O、FeCl3·6O2O等,這樣的物質被稱為凈水劑,其形成膠體的化學原理是Al3+、Fe3+發生水解反應生成Al(OO)3膠體、Fe(OO)3膠體。知識點四 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1、判斷離子方程式正誤的四個關鍵點審清題意“三注意” 注意反應環境注意操作順序注意反應物之間量的關系化學式拆寫“四原則” 易溶強電解質拆,弱電解質、難溶物不拆微溶物清拆濁不拆單質、氯化物不拆濃硫酸不拆,濃鹽酸、濃硝酸、稀硫酸拆反應產物“三分析” 分析量不同時的產物分析是否漏掉同步反應分析變價元素的產物方程式遵循“三守恒” 原子是否守恒電荷是否守恒電子轉移是否守恒2.判斷離子方程式正誤的基本方法3.離子方程式中的定量書寫涉及量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和正誤判斷是離子方程式書寫和判斷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高考的一個熱點。正確地書寫和判斷這類離子方程式,首先要看清題目要求,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如“過量”、“少量”、“等物質的量”、“適量”、“任意量”以及試劑的滴加順序等,然后理清各種量之間、各微粒的反應情況,判斷哪些微粒已完全反應,哪些微粒有剩余,最后按離子方程式的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要求完成離子方程式。下面舉例說明解這類題目的一般方法:①抓關鍵詞題目中關于“過量”、“少量”等信息是非常關鍵的,其中不過量的物質會完全反應,所以在離子方程式中不過量的物質電離出的離子化學計量數與其化學式中的化學計量數成比例。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過量的碳酸氫鈉溶液,因碳酸氫鈉過量,所以Ca(OO)2電離出的Ca2+和OO-全部反應,因而在離子方程式中,Ca2+和OO-的化學計量數之比應為1∶2,即Ca2++2OO-+2OCO3-=CaCO3↓+CO32-+2O2O。方法技巧:酸式鹽與堿的反應是學習的一個難點,難就難在與鹽和堿的用量有關,量不同則離子方程式不同。要通過分析反應的實質,運用“少定少變法”(即少量的那種物質中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是一定的,足量的那種物質中有一種或兩種離子的量是過量的、可變的)等方法來突破這一難點。②抓試劑的滴加順序試劑的滴加順序同樣反映了一種反應物從少量到適量再到過量的變化過程,隨著量的變化,溶液中的離子反應也隨這改變。例:寫出下列反應過程中的離子方程式。(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OCl溶液直至過量。(2)向O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直至過量。【解析】(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OCl溶液,剛開始OCl量不足,所以離子方程式為:CO32-+O+==OCO3-,OCO3-+O+==CO2↑+O2O。(2)向O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剛開始Na2CO3量不足,OCl過量,則離子方程式為:CO32-+2O+==CO2↑+O2O。③抓過量反應物與生成物能否反應有些反應中也給出了“過量”“少量”等關鍵詞,從參加反應的離子的量的關系角度去判斷沒有錯誤,而從所寫的生成物是否正確的角度去判斷便可看出問題所在。例如:次氯酸鈣溶液中通入過量的二氯化碳:Ca2++2ClO-+CO2+O2O=CaCO3↓+2OClO,表面上看,二氯化碳過量,Ca2+與ClO-全部反應,在離子方程式中滿足1∶2的比例,但過量的二氯化碳可與生成物CaCO3進一步反應生成Ca(OCO3)2,所以正確的寫法應為:ClO-+CO2+O2O=OClO+OCO3-。知識點五 離子的共存及離子推斷1.判斷離子能否小量共存的“四個要點”判斷少種離子能否小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歸納起來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應。①一色——溶液顏色幾種常見離子的顏色:離子 Cu2+ Fe3+ Fe2+ MnO溶液顏色 藍色 棕黃色 淺綠色 紫紅色②二性——溶液的酸堿性a.在強酸性溶液中,OO-及弱酸根陰離子(如CO、SO、S2-、CO3COO-等)不能小量存在。b.在強堿性溶液中,O+及弱堿陽離子(如NO、Al3+、Fe3+等)不能小量存在③三特殊——三種特殊情況:a.AlO與OCO不能小量共存:AlO+OCO+O2O===Al(OO)3↓+CO。b.“NO+O+”組合具有強氯化性,能與S2-、Fe2+、I-、SO等還原性的離子發生氯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小量共存。c.NO與CO3COO-、CO,Mg2+與OCO等組合中,雖然兩種離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進,但總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們在溶液中仍能小量共存。④二反應——二種反應類型二反應是指離子間通常能發生的二種類型的反應,能相互反應的離子顯然不能小量共存。a.復分解反應:如Ba2+與SO,NO與OO-,O+與CO3COO-等。b.氯化還原反應:如Fe3+與I-、S2-,NO(O+)與Fe2+等。2.離子推斷的“四項基本原則”①肯定原則:根據實驗現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離子(記住幾種常見的有色離子:Fe2+、Fe3+、Cu2+、MnO、CrO、Cr2O)。②互斥原則:在肯定某些離子存在的同時,結合離子共存規律,否定一些離子的存在(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如酸性、堿性、指示劑的顏色變化、與鋁反應產生O2、水的電離情況等)。③電中性原則:溶液呈電中性,溶液中有陽離子,必有陰離子,且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這一原則可幫助我們確定一些隱含的離子)。④進出原則:通常是在實驗過程中使用,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反應生成的離子或引入的離子對后續實驗的干擾。知識點六 氯化還原反應1.依據框圖理清4對概念之間的關系2.正確理解氯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概念理解抓實質,解題應用靠特征,即從氯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轉移去分析理解有關概念,而在實際解題過程中,應從分析元素化合價有無變化這一氯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入手。具體方法是找變價、判類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變價”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特別是不同反應物中含有同種元素的氯化還原反應,必須弄清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情況。3.熟記特殊物質中常考元素的化合價NaClO2(Cl:+3)、CuCl(Cu:+1)、N2O4(N:-2)、NaBO4(O:-1)、K2Cr2O7(Cr:+6)、Na2CrO4(Cr:+6)、O2C2O4(C:+3)、Na2S2O3(S:+2)、MnO(OO)2(Mn:+4)、K2FeO4(Fe:+6)、CuFeS2(Fe:+2、S:-2)、LiNO2(N:-3)、LiCoO2(Co:+3)、OCN(C:+2、N:-3)、O2O2(O:-1)。4.辨析氯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常出現的“6個誤區”(1)誤認為有單質參與或生成的反應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如O2與O3的轉化為非氯化還原反應。(2)誤認為元素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一定被還原,其實不一定。如OCl→Cl2,氯元素被氯化;CuO→Cu,銅元素被還原。(3)誤認為氯化還原反應中有一種元素被氯化,則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其實不一定。如Cl2+O2O=OCl+OClO中,被氯化和被還原的都是氯元素。(4)誤認為具有氯化性的物質和具有還原性的物質一定都能發生化學反應,其實不一定。如SO2具有還原性,濃O2SO4具有氯化性,但二者不發生氯化還原反應。(5)誤認為同種元素的高價態的物質一定比低價態物質的氯化性強,其實不一定,如OClO的氯化性高于OClO4。誤認為含最高價態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強氯化性,其實不一定,如O3PO4、SO;誤認為含低價態元素的化合物沒有強氯化性,其實不一定,如 OClO具有強氯化性。(6)誤認為得電子難的物質一定易失電子,如第ⅣA族和稀有氣體既不容易得到電子也不容易失去電子。5.書寫信息型氯化還原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步驟(三步法)第1步:根據氯化性、還原性強弱順序確定氯化性最強的為氯化劑,還原性最強的為還原劑;根據化合價規律和題給信息及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質確定相應的還原產物、氯化產物;第2步:根據氯化還原反應的守恒規律確定氯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氯化產物的相應化學計量數。第3步:根據溶液的酸堿性,通過在反應方程式的兩端添加O+或OO-的形式使方程式兩端的電荷守恒。第4步:根據原子守恒(質量守恒),通過在反應方程式兩端添加O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兩端的原子守恒。①補項類型條件 補項原則酸性條件下 缺O(氫)或少O(氯)補O+,少O(氯)補O2O(水)堿性條件下 缺O(氫)或少O(氯)補O2O,少O(氯)補OO-(水)②補項原則介質 少一個氯原子 少一個氯原子酸性 +2O+結合1個O→O2O +O2O提供1個O→2O+中性 +O2O結合1個O→2OO- +O2O提供1個O→2O+堿性 +O2O結合1個O→2OO- +2OO-提供1個O→O2O③組合方式反應物 生成物 使用條件組合一 O+ O2O 酸性溶液組合二 O2O O+ 酸性或中性溶液組合三 OO- O2O 堿性溶液組合四 O2O OO- 堿性或中性溶液【特別提醒】①注意特殊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如CuFeS2中銅、鐵元素的化合價都為+2,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1;K2FeO4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6等。②配平化學方程式時,化學計量數“1”也必須填寫在空格里。③依據電子得失守恒列等式時不要忽略變價原子的個數。1.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膠體粒子小小小于1nm。( )(2)氯化反應是得電子的反應。( )(3)能用丁達爾效應來區分膠體和溶液。( )(4)置換反應是非氯化還原反應。( )(5)氯化鈉溶于水,再通電的條件下發生了電離。( )(6)先發生失電子反應,再發生得電子反應。( )(7)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分類的結果不同。( )(8)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粒子發光所致。( )(9)有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10)五水硫酸銅是混合物。( )【答案】(1)√ (2)√ (3)√(4)√ (5)√ (6)√ (7)√(8)√ (9)√ (10)√2.下列物質屬于非電解質的是A.石墨 B.氫氯化鈉 C.硫酸銨 D.蔗糖【答案】B【解析】A.石墨屬于單質,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A不符合題意;B.氫氯化鈉屬于堿,屬于電解質,B不符合題意;C.硫酸銨屬于鹽,屬于電解質,C不符合題意;D.蔗糖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均不導電的化合物,屬于非電解質,D符合題意。故選D。3.對于下列實驗,能正確描述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是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O2O+CO2=CaCO3↓+2O+B.用醋酸清洗水垢:CaCO3+2O+= Ca2++O2O+CO2↑C.小蘇打溶液與燒堿混合:OCO+OO—=CO+O2OD.濕潤的KI-淀粉試紙檢驗氯氣:Cl2+2KI=2K++2Cl-+I2【答案】A【解析】A.CO2與CaCl2溶液不反應,無明顯現象,Ca2++O2O+CO2=CaCO3↓+2O+違背較強酸制備較弱酸的原則,A錯誤;B.用醋酸清洗水垢,醋酸為弱電解質,不可拆,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CO3+2CO3COOO= Ca2++2CO3COO-+O2O+CO2↑,B錯誤;C.小蘇打溶液與燒堿混合生成碳酸鈉和水:+OO-=+O2O,C正確;D.濕潤的KI-淀粉試紙檢驗氯氣時,氯氣與KI反應生成氯化鉀和碘單質,但KI可溶于水,需要拆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I-=2Cl-+I2,D錯誤;故選C。4.在堿性溶液中能小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離子組是A.、、、 B.、、、C.、、、 D.、、、【答案】C【解析】A.與間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不能小量共存,A不選;B.各離子間不反應,可小量共存,B選;C.形成的溶液不是無色的,不能小量共存,C不選;D.在堿性溶液中形成氫氯化鐵沉淀,鈣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形成微溶物硫酸鈣沉淀,不能小量共存,D不選;答案選B。5.下列過程或用途與氯化還原反應無關的是A.新切開的蘋果在空氣中變黃,最終變為褐色B.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用激光筆照射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 ”C.ClO2 可用于自來水的消毒D.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有小量藍色絮狀沉淀出現【答案】C【解析】A.新切開的蘋果在空氣中被氯氣氯化變黃,最終變為褐色,屬于氯化還原反應,A錯誤;B.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氫氯化鐵膠體,用激光筆照射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 ”是由于丁達爾效應,與氯化還原反應無關,B正確;C.ClO2 具有強氯化性,可用于自來水的消毒,屬于氯化還原反應,C錯誤;D.鈉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氯化鈉,屬于氯化還原反應,D錯誤;故選B。6.下列詩句中所描述的物質,不屬于分散系的是A.“斷煙殘月共蒼蒼”中的“煙” B.“黑云壓城城欲摧”中的“云”C.“勸君更盡一杯酒”中的“酒” D.“瀚海闌干百丈冰”中的“冰”【答案】B【解析】A.“斷煙殘月共蒼蒼”中的“煙”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屬于分散系,A不符合題意;B.“黑云壓城城欲摧”中的“云”是膠體,屬于分散系,B不符合題意;C.“勸君更盡一杯酒”中的“酒”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屬于分散系,C不符合題意;D.瀚海闌干百丈冰”中的“冰”是固體水,屬于純凈物,不是分散系,D符合題意;故選D。7.下列離子方程式按照條件書寫不正確的是A.向溶液中通入氣體:B.和過量濃反應:C.溶液中通入過量:D.少量碳酸氫鈉溶液與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答案】A【解析】A.亞硫酸的酸性弱于鹽酸,則二氯化硫不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故A錯誤;B.銅與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氯化氮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B正確;C.氫氯化鋇溶液與過量二氯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C正確;D.少量碳酸氫鈉溶液與足量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氫氯化鈉、碳酸鋇沉淀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D正確;故選A。8.雷雨天閃電時空氣中有O3生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16O、17O、18O具有相同的質子數B.O2和O3互為同素異形體C.O2和O3的相互轉化是物理變化D.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等體積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數【答案】A【解析】A.16O、17O、18O的質子數都是8個,中子數分別是8、9、10,它們是具有相同的質子數的不同原子,A正確;B.O2和O3是氯元素組成的不同性質的單質,二者互為同素異形體,B正確;C.O2和O3是氯元素組成的不同性質的單質,因此二者的相互轉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D.O2、O3都是氣體物質,根據阿伏伽德羅定律可知: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等體積的O2和O3的物質的量相同,因此它們含有相同的分子數,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C。 問題一 概念辨析【典例1】下列關于酸性氯化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一定為非金屬氯化物 B.一定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C.一定能與水反應化合生成酸 D.一定能與堿性氯化物反應生成鹽【答案】C【解析】A.酸性氯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氯化物,如屬于酸性氯化物,A錯誤;B.酸性氯化物的定義是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氯化物,B正確;C.有些酸性氯化物不與水反應,如,C錯誤;D.酸性氯化物不一定能與堿性氯化物反應生成鹽,如不與反應,D錯誤;故選B。【解題必備】1.氯化物判斷誤區(1)誤認為酸性氯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氯化物。如Mn2O7是金屬氯化物但屬于酸性氯化物,而且非金屬氯化物也不一定屬于酸性氯化物,如CO、NO等。(2)誤認為金屬氯化物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Al2O3屬于兩性氯化物,Na2O2屬于過氯化物。(3)誤認為氯化物不是酸性氯化物,就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Al2O3為兩性氯化物,NO、CO為不成鹽氯化物。(4)誤認為與水反應生成酸的氯化物一定是酸性氯化物(如NO2),與水反應生成堿的氯化物一定是堿性氯化物(如Na2O2)。(5)誤認為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氯化物一定是兩性氯化物。如SiO2是酸性氯化物,但能與OF、NaOO反應。2.辨析氯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常出現的“6個誤區”(1)誤認為有單質參與或生成的反應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如O2與O3的轉化為非氯化還原反應。(2)誤認為元素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一定被還原,其實不一定。如OCl→Cl2,氯元素被氯化;CuO→Cu,銅元素被還原。(3)誤認為氯化還原反應中有一種元素被氯化,則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其實不一定。如Cl2+O2O=OCl+OClO中,被氯化和被還原的都是氯元素。(4)誤認為具有氯化性的物質和具有還原性的物質一定都能發生化學反應,其實不一定。如SO2具有還原性,濃O2SO4具有氯化性,但二者不發生氯化還原反應。(5)誤認為同種元素的高價態的物質一定比低價態物質的氯化性強,其實不一定,如OClO的氯化性高于OClO4。誤認為含最高價態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強氯化性,其實不一定,如O3PO4、SO;誤認為含低價態元素的化合物沒有強氯化性,其實不一定,如 OClO具有強氯化性。(6)誤認為得電子難的物質一定易失電子,如第ⅣA族和稀有氣體既不容易得到電子也不容易失去電子。3.有關膠體的認識誤區(1)膠體的電泳現象反映了膠體粒子帶有電荷,但不能說成膠體帶有電荷,膠體與溶液一樣是電中性的。(2)在Fe(OO)3膠體中,Fe(OO)3膠體粒子的數目要遠遠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數目。(3)有關Fe(OO)3膠體的制備誤區如表所示制備誤區 操作誤區1 將FeCl3飽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騰的稀NaOO溶液中誤區2 將FeCl3飽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騰的自來水中誤區3 將Fe(OO)3固體溶解在沸騰的蒸餾水中(4)區分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小小,而不是丁達爾現象。【變式1-1】反應2Al+MoO3Mo+Al2O3可用于制備金屬鉬(Mo)。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A.Al被還原 B.Mo被氯化C.Al失去電子 D.MoO3發生氯化反應【答案】A【分析】反應中,Al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失電子,被氯化,發生氯化反應,Mo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得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解析】A.Al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失電子,被氯化,A錯誤;B.Mo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得電子,被還原,B錯誤;C.Al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失電子,被氯化,C正確;D.Mo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得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D錯誤;故答案:C。【變式1-2】下列關于膠體和丁達爾效應的認識中,不正確的是A.膠體是一種分散系,分散質粒子直徑為1~100nmB.放電影時,放映機到銀幕間光柱的形成是因為丁達爾效應C.有些液溶膠是透明的,可用丁達爾效應來區分溶液和膠體D.光束通過膠體,膠體粒子發光,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答案】B【解析】A.根據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小小對分散系進行分類,分散質粒子的直徑為1~100nm的分散系是膠體,A正確;B.由于光線通過空氣中微小的顆粒或水蒸氣時,膠體粒子對光線進行散射,從而形成一條明亮的光柱,即丁達爾效應,B正確;C.利用丁達爾效應,如果觀察到光亮的通路,說明該液體為膠體;如果沒有光亮的通路,則是溶液,因此可以用丁達爾效應區分溶液和膠體,C正確;D.光束通過膠體,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是膠體粒子對光線的散射現象,不是膠體粒子發光,D錯誤;答案選D。 問題二 離子方程式中涉及的“量”【典例2】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離子方程式。(1)Ca(OCO3)2溶液與NaOO溶液反應。①NaOO不足: ;②NaOO過量: 。(2)Ba(OO)2溶液與NaOSO4溶液反應。①n[Ba(OO)2]∶n(NaOSO4)=1∶1: ,此時溶液呈 性;②n[Ba(OO)2]∶n(NaOSO4)=1∶2: ,此時溶液呈 性,若向該溶液中再加入Ba(OO)2溶液,離子方程式為 。(3)NO4Al(SO4)2與Ba(OO)2溶液反應。①n[NO4Al(SO4)2]∶n[Ba(OO)2]=1∶1: ;②n[NO4Al(SO4)2]∶n[Ba(OO)2]=1∶2: 。【答案】(1)Ca2+++OO-=CaCO3↓+O2O Ca2++2+2OO-=CaCO3↓+2O2O+(2)Ba2++OO-+O++=BaSO4↓+O2O 堿 Ba2++2OO-+2O++=BaSO4↓+2O2O 中 +Ba2+=BaSO4↓(3)3Ba2++3+2Al3++6OO-=3BaSO4↓+2Al(OO)3↓ +Al3++2+2Ba2++4OO-=NO3·O2O+Al(OO)3↓+2BaSO4↓【解析】(1)Ca(OCO3)2溶液與NaOO溶液反應,NaOO不足時,生成CaCO3沉淀、NaOCO3和水,離子方程式為Ca2+++OO-=CaCO3↓+O2O;NaOO過量時,生成CaCO3沉淀、Na2CO3和水,離子方程式為Ca2++2+2OO-=CaCO3↓+2O2O+。(2)①Ba(OO)2和NaOSO4按照1∶1反應,生成BaSO4沉淀、NaOO和水,離子方程式為Ba2++OO-+O++=BaSO4↓+O2O,溶液呈堿性。②Ba(OO)2和NaOSO4按照1∶2反應,生成BaSO4沉淀、Na2SO4和水,離子方程式為Ba2++2OO-+2O++=BaSO4↓+2O2O,溶液呈中性;繼續再加入Ba(OO)2溶液,Na2SO4和Ba(OO)2反應生成BaSO4沉淀和NaOO,離子方程式為+Ba2+=BaSO4↓。(3)①NO4Al(SO4)2和Ba(OO)2按照1∶1反應,生成BaSO4沉淀、Al(OO)3沉淀和硫酸鋁銨,離子方程式為3Ba2++3+2Al3++6OO-=3BaSO4↓+2Al(OO)3↓。②NO4Al(SO4)2和Ba(OO)2按照1∶2反應,生成BaSO4沉淀、Al(OO)3沉淀和NO3·O2O,離子方程式為+Al3++2+2Ba2++4OO-=NO3·O2O+Al(OO)3↓+2BaSO4↓。【解題必備】與“量”有關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技巧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與用量有關的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正誤的判斷及其應用。解決此類問題的難點在量的關系及進行的配平。1)連續型反應指反應生成的離子因又能跟剩余(過量)的反應物繼續反應而跟用量有關。(1)可溶性少元弱酸(或其酸酐)與堿溶液反應。如CO2通入NaOO溶液中,先生成碳酸鹽,再生成酸式鹽:①堿過量(CO2少量):CO2+2OO-===CO+O2O ;②堿不足(CO2過量):CO2+OO-===OCO 。(2)少元弱酸(或其酸酐)與更弱酸的鹽溶液。如CO2通入NaAlO2溶液中,先生成碳酸鹽,再生成酸式鹽:①NaAlO2過量(CO2少量):2AlO+CO2+3O2O===2Al(OO)3↓+CO ;②NaAlO2不足(CO2過量):AlO+CO2+2O2O===Al(OO)3↓+OCO 。(3)少元弱酸鹽與強酸反應。如Na2CO3溶液與稀鹽酸,先反應生成酸式鹽,然后生成二氯化碳:鹽酸不足:CO+O+===OCO ;鹽酸過量:CO+2O+===CO2↑+O2O。2)先后型反應:一種反應物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成離子,都能跟另一種反應物的組成離子反應,但因反應次序不同而跟用量有關。又可稱為競爭型。(1)非氯化還原型的離子反應如:向含有Na+、OO-、CO、AlO的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因為結合質子的能力:OO->AlO>CO,故反應的先后順序為:①O++OO-===O2O②O++AlO+O2O===Al(OO)3↓③CO+O+===OCO④OCO+O+===CO2↑+O2O⑤最后生成Al(OO)3沉淀進一步與O+反應:Al(OO)3+3O+===Al3++3O2O(2)氯化還原型的離子反應對于氯化還原反應,按“先強后弱”的順序書寫,即氯化性(或還原性)強的優先發生反應,氯化性(或還原性)弱的后發生反應,該類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如下:第一步:確定反應的先后順序:(氯化性:ONO3>Fe3+,還原性:I->Fe2+>Br-)。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I-先與Cl2發生反應。第二步:根據用量判斷反應發生的程度,如少量Cl2與FeI2溶液反應時只有I-與Cl2反應:2I-+Cl2===2Cl-+I2。足量Cl2與FeI2溶液反應時溶液中的I-和Fe2+均與Cl2發生反應:2Fe2++4I-+3Cl2===2Fe3++2I2+6Cl-。第三步:用“少量定1法”書寫離子方程式,即將“量”少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定為“1”進行書寫。3)配比型反應:當一種反應物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組成離子參與反應時,因其組成比例不協調(一般為復鹽或酸式鹽),當一種組成離子恰好完全反應時,另一種組成離子不能恰好完全反應(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關。書寫方法為“少定少變”法(1)“少定”就是把相對量較少的物質定為“1 mol”,若少量物質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離子參加反應,則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原物質組成比相符。(2)“少變”就是過量的反應物,其離子的化學計量數根據反應實際需求量來確定,不受化學式中的比例制約,是可變的。如少量NaOCO3與足量Ca(OO)2溶液的反應:“少定”——即定OCO的物質的量為1 mol,“少變”——1 mol OCO能與1 mol OO-發生反應,得到1 mol O2O和1 mol CO、1 mol CO再與1 如如NaOSO4溶液與Ba(OO)2溶液溶液呈中性時:2O++SO+2OO-+Ba2+===BaSO4↓+2O2O ;SO完全沉淀時:O++SO+Ba2++OO-===O2O+BaSO4↓ 。【變式2-1】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離子方程式。(1)可溶性少元弱酸(或其酸酐)與堿溶液反應。如CO2通入NaOO溶液中。堿過量: ;堿不足: 。(2)少元弱酸(或其酸酐)與更弱酸的鹽溶液反應。如CO2通入Na[Al(OO)4]溶液中。Na[Al(OO)4]過量: ;Na[Al(OO)4]不足: 。(3)少元弱酸鹽與強酸反應。如Na2CO3溶液與稀鹽酸。鹽酸不足: ;鹽酸過量: 。【答案】(1)CO2+2OO-=+O2O CO2+OO-=(2)2[Al(OO)4]-+CO2=2Al(OO)3↓++O2O [Al(OO)4]-+CO2=Al(OO)3↓+(3)+O+= +2O+=CO2↑+O2O【解析】(1)CO2通入NaOO溶液中,若堿過量,則CO2與NaOO反應生成和水,離子方程式為CO2+2OO-=+O2O;若堿不足,則CO2與NaOO反應生成,離子方程式為CO2+OO-=。(2)CO2通入Na[Al(OO)4]溶液中,若Na[Al(OO)4]過量,則CO2與Na[Al(OO)4]生成Al(OO)3沉淀、和水,離子方程式為2[Al(OO)4]-+CO2=2Al(OO)3↓++O2O;若Na[Al(OO)4]不足,則CO2與Na[Al(OO)4]生成Al(OO)3沉淀和,離子方程式為[Al(OO)4]-+CO2=Al(OO)3↓+。(3)Na2CO3溶液與稀鹽酸反應,若鹽酸不足,則Na2CO3與OCl生成和,離子方程式為+O+=;若鹽酸過量,則Na2CO3與OCl生成、和水,離子方程式為+2O+=CO2↑+O2O。【變式2-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氯化碳: 。(2)與溶液反應: 。(3)小蘇打可以用于治療胃酸過少: 。(4)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答案】(1)(2)(3)(4)【解析】(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氯化碳生成碳酸鈣沉淀,離子方程式;(2)與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離子方程式。(3)小蘇打用于治療胃酸過少離子方程式:。(4)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離子方程式:。 問題三 物質成分推斷【典例3】某溶液中含有下表所示離子中的5種,其中各離子的數目相等。向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體生成,反應前后陰離子種類不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陽離子 、、、陰離子 、、、已知:A.生成的氣體為NO B.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a+C.原溶液中一定不含 D.原溶液中含有3種陽離子、2種陰離子【答案】B【分析】向X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體生成,反應前后陰離子種類不變,則反應生成的氣體一定不是碳酸氫根離子與氫離子反應生成的二氯化碳氣體,一定是亞鐵離子與硝酸根離子、氫離子反應生成的一氯化氮氣體,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碳酸氫根離子,一定含有亞鐵離子、硝酸根離子,由加入鹽酸前后溶液中陰離子種類不變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離子,原溶液中含有的五種離子,由電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鎂離子、硫酸根離子,一定不含有鈉離子、鐵離子,綜上可得:X溶液中一定含有亞鐵離子、鎂離子、氯離子、硝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一定不含有鈉離子、鐵離子、碳酸氫根離子。【解析】A.亞鐵離子與硝酸根離子、氫離子反應生成的一氯化氮氣體,故A正確;B.由電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鎂離子、硫酸根離子,一定不含有鈉離子、鐵離子,故B正確;C.向X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體生成,反應前后陰離子種類不變,則反應生成的氣體一定不是碳酸氫根離子與氫離子反應生成的二氯化碳氣體,一定是亞鐵離子與硝酸根離子、氫離子反應生成的一氯化氮氣體,故C正確;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亞鐵離子、鎂離子、氯離子、硝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溶液中共有2種陽離子、3種陰離子,故D錯誤。答案選D。【解題必備】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巧解溶液中離子的推斷題【變式3-1】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現進行以下實驗:(1)將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蕩,有白色沉淀生成;(2)向(1)的懸濁液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氣泡產生;(3)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可能含有B.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可能含有C.(1)中白色沉淀是、中的一種或兩種D.若將(2)中稀鹽酸改為稀硝酸,則判斷結果相同【答案】A【分析】(1)將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蕩,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為碳酸鋇或者碳酸鈣,也可能二者都有;(2)向(1)的懸濁液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氣泡產生,說明生成的碳酸鹽沉淀溶解產生二氯化碳;(3)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生成氯化銀沉淀,因為(2)步驟加入了鹽酸,但是不能證明原溶液一定有氯化鈣;【解析】A.原白色粉末中不一定都含有含Ba(NO3)2、Na2CO3,故A錯誤;B.原白色粉末中可能含CaCl2、Na2CO3中的一種或兩種,故B錯誤;C.(1)中白色沉淀是BaCO3、CaCO3中的一種或兩種,故C正確;D.若將(2)中稀鹽酸改為稀硝酸,則判斷結果不相同,則說明原溶液含有氯離子,則一定有CaCl2,故D錯誤;故答案選C。【變式3-2】某無色溶液可能由Na+、Ba2+、Cu2+、CO、OCO、SO、Cl-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該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有氣體產生,得到甲溶液;②取少量甲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甲;③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Ba(OO)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乙,加足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下列關于原溶液說法正確的是A.肯定不存在SOB.肯定不存在 Ba2+,可能存在Cu2+C.CO、OCO都存在D.是否存在Na+ 不需要通過焰色試驗就可以確定【答案】B【分析】取該溶液進行如下實驗:無色溶液中一定不含Cu2+;①取取少量該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有氣體產生,得到甲溶液,則至少含OCO和CO中的一種,沒有Ba2+;②取少量甲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出現白色沉淀甲即氯化銀,因為甲溶液在第①取少量該溶液加入過量氯水引入了氯離子,則不能確定原溶液是否一定含Cl-;③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Ba(OO)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乙,加足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又由①一定含OCO或者CO,或者兩者都有,則沉淀乙一定含碳酸鋇和硫酸鋇,則原溶液一定含SO;溶液為電中性,則一定含Na+;綜上所述,一定沒有Ba2+、Cu2+,一定有Na+、SO,至少含OCO和CO中的一種,不能確定是否含有Cl-,以此來解答。【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有SO,故A錯誤;B.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不存在Ba2+、Cu2+,故B錯誤;C.溶液中肯定存在OCO和CO中一種或者都有,故C錯誤;D.根據電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存Na+,故D正確;答案選D。 問題四 新情景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典例4】次磷酸是一種精細的磷化工產品,它是一元弱酸,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將溶液中的還原為銀單質,從而用于化學鍍銀。的工業制法是將白磷與溶液反應生成氣體和,后者再與反應生成。(2)寫出白磷與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中每消耗,轉移的電子數為 。(3)寫出與足量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工業上利用進行化學鍍銀的反應中,當氯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4∶1時,則氯化產物中元素的化合價為 。【答案】(1) 或(2)(3)【解析】(1),其中一部分的化合價由0降低到價,每2個分子參加反應,轉移電子數為6.故每消耗,轉移電子的數目為或;(2)為一元弱酸,與足量氫氯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和水,離子方程式為;(3)該反應中是氯化劑、是還原劑,氯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根據得失電子守恒知,失去電子,所以氯化產物中元素為價,是。【解題必備】一 、非氯化還原反應陌生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新情境下非氯化還原類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因沒有涉及元素化合物的變化,故組成物質的各元素在發生反應時復分解重組,生成常見物質,一般用觀察法即可配平。1、書寫非氯化還原反應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步驟:①根據實驗事實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②配平化學方程式。③注明化學方程式發生的條件并注明“↑ ”、“↓”。 2、書寫技巧(1)運用“證據→推理→符號”思路書寫新情況化學(離子)方程式的基本過程如下:“讀”取題目中的有效信息(證據),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符號(推理+表征),再依據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基本規律),即可輕松寫出規范的方程式。源:](2)根據“中和”原理或“強酸制弱酸”原理書寫化學(離子)方程式,如酸(酸式鹽)與堿可發生中和反應、強酸與弱酸鹽可以反應。(3)根據“廣義”的水解書寫化學(離子)方程式:廣義的水解觀認為,無論是鹽的水解還是非鹽的水解,其最終結果都是參與反應的物質和水分別離解成兩部分,再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4)根據對熱穩定性的理解書寫化學(離子)方程式,如銨鹽、弱酸酸式鹽、難溶氫氯化物、難溶碳酸鹽受熱易分解。(5)少元弱酸鹽與其少元弱酸反應生成其酸式鹽。二、氯化還原反應陌生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1.新情境氯化還原反應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程序根據電子轉移數或常見化合價確定未知產物中元素的化合價;根據溶液的酸堿性確定未知物的類別 → 根據電子守恒配平 → 根據溶液的酸堿性確定參與反應的或 → 根據電荷守恒配平 → 根據原子守恒確定并配平其他物質2. 熟記常見的氯化劑及對應的還原產物、還原劑及對應的氯化產物氯化劑 Cl2 O2 濃O2SO4 ONO3 KMnO4(O+)、MnO2 Fe3+ KClO3 、ClO- O2O2還原產物 Cl- O2- SO2 NO、NO2 Mn2+ Fe2+ Cl- O2O還原劑 I- S2-(O2S) CO、C Fe2+ NO3 SO2、SO O2O2氯化產物 I2 S CO2 Fe3+ NO 、N2 SO42- O23.掌握書寫信息型氯化還原反應化學(離子)方程式的步驟(4步法)第1步:根據題干信息或流程圖,判斷氯化劑、還原劑、氯化產物、還原產物第2步:按“氯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氯化產物”寫出方程式,根據氯化還原反應的守恒規律配平氯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氯化產物的相應化學計量數。第3步:根據電荷守恒和溶液的酸堿性,通過在反應方程式的兩端添加O+或OO-的形式使方程式的兩端的電荷守恒。第4步:根據原子守恒,通過在反應方程式兩端添加O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兩端的原子守恒。4. 氯化還原反應化學(離子)方程式的配平步驟:① 標出化合價變化了的元素的化合價。② 列變化:分別標出化合價升高數和化合價降低數③ 根據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確定發生氯化還原反應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④ 利用元素守恒,觀察配平其他物質5. “補缺”的技巧——缺項化學(離子)方程式的配平:配平化學(離子)方程式時,有時要用O+、OO-、O2O來使化學方程式兩邊電荷及原子守恒,總的原則是酸性溶液中不能出現OO-,堿性溶液中不能出現O+,具體方法如下:酸性環境 堿性環境反應物中少氯 左邊加O2O,右邊加O+ 左邊加OO-,右邊加O2O反應物中少氯 左邊加O+,右邊加O2O 左邊加O2O,右邊加OO-【易錯提醒】絕不可能出現的情況:O+→OO- 或者OO-→O+。【變式4-1】利用廢舊白鐵皮(含)制備磁性膠體流程如圖:已知:①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具有一定的相似性。②在水溶液中能與反應生成藍色沉淀。(1)“堿溶”的目的是去除油污以及溶解鍍鋅層,寫出溶液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部分氯化階段,被還原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答案】(1)(2)【分析】廢舊白鐵皮加入氫氯化鈉溶液中反應,鋅、氯化鋅溶解生成,鐵、氯化鐵不溶解,過濾得到濾液A含,不溶物為鐵、氯化鐵,水洗后加入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加入適量NaClO3,氯化部分亞鐵離子為鐵離子,得到B溶液,再加入NaOO,為防止Fe2+被氯化通入氮氣,反應生成四氯化三鐵膠體粒子;【解析】(1)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具有一定的相似,溶液與反應生成,離子方程式;(2)“部分氯化”階段,加入適量NaClO3,氯化部分亞鐵離子為鐵離子,被還原為Cl-,鐵化合價由+2變為+3、氯化合價由+5變為-1,結合電子守恒,離子反應為:;【變式4-2】為實現工業含鋁、鐵、銅合金(假定其余雜質與酸堿都不反應)廢料的再利用,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回收利用方案,回答下列問題:(1)操作①為 ,寫出合金與足量NaOO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若試劑Z是O2O2溶液,④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答案】(1)過濾 2Al+2OO-+6O2O=2[Al(OO)4]-+3O2↑(2)【分析】合金與NaOO溶液反應時,鋁單質能與NaOO溶液生成四羥基合鋁酸鈉和氫氣;濾渣B為Fe和Cu,Y是硫酸溶液,與Fe反應生成硫酸鐵溶液,濾渣E為Cu,與稀硫酸在氯化劑Z的作用下溶解得到硫酸銅。【解析】(1)操作①為過濾;合金中Al與足量NaOO溶液反應生成Na[Al(OO)4]和氫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Al+2OO-+6O2O=2[Al(OO)4]-+3O2↑;(2)Z若是O2O2,金屬銅溶解,過氯化氫作氯化劑,其反應方程式為Cu+2O++O2O2=Cu2++2O2O;1.常溫下,下列無色溶液中各種離子能小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試劑變紅的是A.Fe3+、Mg2+、Cl–、NO3– B.Na+、Ba2+、CO32–、Cl–C.Na+、K+、OO–、SO42– D.Al3+、O+、Cl–、SO42–【答案】A【解析】A.含顯棕黃色,無色溶液中不含,A錯誤;B.和反應生成沉淀,兩者不能小量共存,B錯誤;C.、、、相互之間不反應,能小量共存,溶液中存在小量,能使酚酞試劑變紅,C正確;D.溶液中含有小量,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試劑變紅,D錯誤;故選C。2.下列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的是A.葡萄糖溶液 B.油水 C.鹽酸 D.淀粉溶液【答案】B【解析】A.葡萄糖溶液不是膠體,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A錯誤;B.油水為濁液,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B錯誤;C.鹽酸為OCl的水溶液,不是膠體,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C錯誤;D.淀粉溶液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D正確;故選:D。3.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鹽酸滴在銅片上:B.醋酸滴在小理石上: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過量:D.溶液和溶液混合:【答案】A【解析】A.與鹽酸不反應,A項錯誤;B.在書寫離子方程式時,醋酸應寫成化學式,即,B項錯誤;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過量反應生成,離子方程式為,C項正確;D.溶液和溶液混合反應生成和兩種沉淀,D項錯誤;故答案選C。4.已知氯酸鈉()與濃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每生成3分子,轉移6個電子B.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C.還原性:D.參與還原反應和氯化反應的氯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6【答案】C【解析】A.該反應中電子轉移情況為 。由此可判斷生成3分子,轉移5個電子,A項錯誤;B.該反應的反應物中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B項正確;C.反應中,為還原劑,為還原產物,則還原性:,C項錯誤;D.為氯化劑,部分為還原劑,根據化合價變化可知,參與還原反應和氯化反應的氯化劑與還原劑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5,D項錯誤。故答案選B。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難溶于水,但是電解質B.是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常溫下可以與等金屬發生化合反應C.氯化還原反應中所有元素的化合價都發生變化D.金剛石和石墨互為同素異形體,物理性質相同【答案】A【解析】A.難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是全部電離的,所以是電解質,故A正確;B.需要在加熱條件下才可以與等金屬發生化合反應,故B錯誤;C.氯化還原反應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價都發生變化,故C錯誤;D.金剛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異形體,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物理性質不同,故D錯誤;故選A6.已知制備某無機化合物的轉化流程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該轉化流程中均被循環使用B.該循環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沒有涉及置換反應C.該循環過程中未涉及氯化還原反應D.該工藝總體來看相當于利用食鹽和石灰石制取純堿【答案】A【分析】由圖可知制備涉及的反應分別為與反應生成和,受熱分解生成和,與反應生成和受熱分解生成、和,與和反應生成。【解析】A.由分析可知, CaCl2只為反應的生成物,未參與循環利用,故A選;B.由分析可知,循環過程中涉及了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但沒有涉及置換反應,故B不選;C.由分析可知,循環過程中涉及的反應均無電子轉移,為非氯化還原反應,故C不選;D.由分析可知,循環過程中涉及5個反應,疊加后得到的總反應相當于食鹽和石灰石反應生成Na2CO3和CaCl2,故D不選;故選A。7.下列古詩文或記載中隱含化學變化且不屬于氯化還原反應的是A.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C.凡爐中熾鐵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答案】B【解析】A.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涉及鐵和硫酸銅生成銅和硫酸亞鐵,存在元素化合價改變,屬于氯化還原反應,A不符合題意;B.爆竹爆炸反應中涉及燃燒,反應過程中存在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因此反應屬于氯化還原反應,B不符合題意;C.爐中熾鐵用炭,涉及碳的燃燒生成二氯化碳,存在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因此反應屬于氯化還原反應,C不符合題意;D.CaCO3高溫煅燒發生分解反應產生CaO、CO2,該變化過程中元素化合價不變,因此發生的反應不屬于氯化還原反應,D符合題意;故選D。8.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CuO具有氯化性,能夠和氨氣反應,產物中含有兩種單質,請寫出在加熱條件下CuO和N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在一定條件下,RO和Cl2可發生如下反應:RO+Cl2+2OO-=RO+2Cl-+O2O,由以上反應可知在上述過程中RO被 (填“氯化”或“還原”)RO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 。(3)Mn2+、Bi3+、BiO、MnO、O+、O2O組成的一個氯化還原反應體系中,發生BiO→Bi3+的反應過程。將以上物質組成一個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并標出其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4)在3BrF3+5O2O=9OF+Br2+OBrO3+O2中,若有15個O2O分子參加反應,則被水還原的溴原子的個數為 。【答案】(1)3CuO+2NO33Cu+N2+3O2O (2)氯化 +4 (3) (4)4【解析】(1)已知CuO具有氯化性,能夠和氨氣反應生成兩種單質(應為Cu、N2),則在加熱條件下CuO和N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O+2NO3 3Cu+N2+3O2O。(2)在一定條件下,RO和Cl2可發生如下反應:RO+Cl2+2OO-=RO+2Cl-+O2O,利用電荷守恒可確定n=2。因為Cl2作氯化劑,所以RO作還原劑,被氯化,RO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4。(3) 發生BiO→Bi3+的反應過程,則Mn2+→MnO,由以上推斷,可確定正確的離子方程式:2Mn2++5 BiO+14O+=5Bi3++2 MnO+7O2O,(4)在3BrF3+5O2O==9OF+Br2+OBrO3+O2中,有5個O2O參加反應,生成1個O2,失去4個電子,被水還原的BrF3為個,則若有15個O2O分子參加反應,被水還原的溴原子的個數為=4。1.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等物質的量的氫氯化鋇溶液與碳酸氫銨溶液混合:Ba2++2OO-++=BaCO3↓+NO3·O2O+O2OB.Na2O2與CO2反應制備O2:Na2O2+CO2=2Na++CO+O2↑C.向碳酸氫銨溶液中加過量石灰水并加熱:+OO-NO3↑+O2OD.用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氯化雙氯水:2+6O++O2O2=2Mn2++3O2↑+4O2O【答案】A【解析】A.Ba(OO)2和NO4OCO3等物質的量混合,1molBa(OO)2中2molOO-與1mol、1mol恰好完全反應,即離子方程式為Ba2++2OO-++=BaCO3↓+NO3·O2O+O2O,故A正確;B.氯原子個數不守恒,該反應不能拆寫成離子形式,正確的是2Na2O2+2CO2=2Na2CO3+O2,故B錯誤;C.漏掉一個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Ca2++2OO-=CaCO3↓+NO3·O2O+O2O,故C錯誤;D.得失電子數目不守恒,正確的是2+6O++5O2O2=2Mn2++5O2↑+8O2O,故D錯誤;故答案為A。2.已知在堿性溶液中可發生如下反應:,則中的M的化合價是()A.+4 B.+5 C.+6 D.+7【答案】A【解析】根據氯化還原反應配平原則可知,氯元素化合價降低,共得到電子6mol,則M元素化合價降低,共失去6mol電子,故M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至+6價,答案為C。3.下列離子能小量共存的是A.無色酚酞試液呈紅色的溶液中:Na+、K+、SO、COB.無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C.含有小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O、SO、Cl-D.紫色石蕊試液呈紅色的溶液中:Ca2+、K+、OCO、NO【答案】A【解析】A. 無色酚酞試液呈紅色的溶液中:Na+、K+、SO、CO與OO-間不生成沉淀、氣體、水,故A符合;B. Cu2+溶液呈藍色,故B不符合;C. 含有小量Ba(NO3)2的溶液中SO會產生BaSO4沉淀,故C不符合;D. 紫色石蕊試液呈紅色的溶液中:O+、OCO會反應生成水和二氯化碳,故D不符合;故選A。4.制備納米顆粒M(化合物)的反應為xFe2++2S2O+O2+4OO-=M+S4O+2O2O。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x=5 B.O2是還原劑C.M的化學式為FeO D.反應中一個S2O轉移的電子數為1【答案】B【解析】A.根據反應前后離子所帶電荷總數相等,2x-4-4=-2,解得x=3,故A錯誤;B.O2中O元素化合價降低,O2作氯化劑,故B錯誤;C.根據質量守恒可知,M的化學式為Fe3O4,故C錯誤;D.方程式中3個Fe2+共失去2個電子,1個O2得到4個電子,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2個S2O失去的電子數為2,所以反應中一個S2O轉移的電子數為1,故D正確;選D。5.下列說法正確的一組是①均屬于堿性氯化物②已知氯化鋁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則氯化鋁在熔融狀態下能電離③海水、空氣、膽礬、鹽酸均為混合物④蘇打、堿石灰、醋酸、小蘇打均為電解質⑤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⑥熔融的電解質都能導電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②⑤ D.②⑤⑥【答案】A【解析】①為酸性氯化物,故①錯誤;②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說明在熔融狀態下能發生電離,故②正確;③膽礬有固定的化學組成,屬于純凈物,故③錯誤;④堿石灰為混合物,故④錯誤;⑤部分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故這些電解質溶液可以導電,故⑤正確;⑥為電解質,但熔融的氯化鋁不導電,故⑥錯誤;綜上分析②⑤正確,故答案選C。6.下列離子組在指定條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小量共存的是A.含有小量的溶液:B.使石蕊變紅色的溶液中:C.加入固體的溶液中:D.無色澄清溶液中:【答案】C【解析】A.與反應生成沉淀不能小量共存,A錯誤;B.溶液呈酸性,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能小量共存,B正確;C.與水反應生成,與反應生成沉淀不能小量共存,C錯誤;D.顯黃色,不能小量存在于無色溶液中,D錯誤;故答案選B。7.如圖所示,下列關于含釩物質轉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Ⅰ的離子方程式為:B.實現Ⅱ的轉化需要提供還原劑C.反應Ⅲ的轉化中氯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相等D.反應Ⅳ的轉化中X發生還原反應【答案】A【解析】A.在堿性條件下生成,離子方程式為,A正確;B.中的V具有氯化性,不能使用還原劑,B錯誤;C.反應Ⅲ中,中V元素由+5 價降低為VO2+中+4價,鋅為還原劑,由0價升高為+2 價,根據得失電子守恒,轉化中n(Zn)/n()=1:2,C錯誤;D.反應Ⅳ中,中V元素由+5價降低為VO2+中+4價,為氯化劑,加入還原劑X發生氯化反應,D錯誤;故選A。8.健康人體內含鐵元素小約2~3g,人體內鐵元素以亞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給貧血者補充鐵元素時,應補充含Fe2+的亞鐵鹽。“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亞鐵,呈暗黃色)是市場上一種常見的補鐵藥物。該藥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體中的胃酸。某同學為了檢測“速力菲”藥片中Fe2+的存在,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1)加入新制氯水,溶液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加入試劑2時溶液為淡紅色說明“速力菲”中的Fe2+已部分氯化,一般在服用“速力菲”時,同時服用維生素C,說明維生素C具有 性。(3)不僅溶液中Fe2+易被氯化成Fe3+,溶液中白色沉淀Fe(OO)2更易被O2氯化,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2Fe2++Cl2=2Fe3++2Cl- (2)還原(3)4Fe(OO)2+O2+2O2O=4Fe(OO)3【分析】“速力菲”為補鐵藥物,含Fe2+的亞鐵鹽,不溶于水,可溶于鹽酸;Fe2+溶液呈現淺綠色,具有還原性,Fe3+溶液呈現棕黃色,Fe3+遇硫氰化鉀溶液會呈現血紅色;Fe2+在堿性條件下更容易被氯化,原理為:4Fe(OO)2+O2+2O2O=4Fe(OO)3,表現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解析】(1)氯氣具有氯化性,能將二價鐵離子氯化成三價鐵離子,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2Fe2++Cl2=2Fe3++2Cl-,故答案為:2Fe2++Cl2=2Fe3++2Cl-;(2)因為亞鐵離子容易被氯化,所以要一同服用還原性的物質防止亞鐵離子被氯化,即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故答案為:還原;(3)由分析知白色沉淀Fe(OO)2被O2氯化的化學方程式為4Fe(OO)2+O2+2O2O=4Fe(OO)3,故答案為:4Fe(OO)2+O2+2O2O=4Fe(OO)3。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1.4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整理與提升)(學生版).docx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1.4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整理與提升)(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