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一節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第02課 物質的轉化板塊導航01/學習目標 明確內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02/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03/知識導學 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04/效果檢測 課堂自我檢測,發現知識盲點05/問題探究 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06/分層訓練 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1.認識同類物質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在一定條件下各類物質可以相互轉化。 2.知道通過化學反應可以探究物質的性質,實現物質的轉化。 3.應用分類法建立各類物質的轉化模型。 重點:應用分類法建立各類物質的轉化關系模型。 難點:各類物質間發轉化關系。知識點一 酸、堿、鹽的性質1.物質的性質(1)同類物質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質,如硫酸、鹽酸等酸,NaOO、KOO、Ca(OO)2等堿,各具有相似的性質。(2)不同的酸、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它們在組成上具有相似性。從微觀角度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O+,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OO-。(3)鹽的性質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共同決定。①含相同金屬陽離子的一類鹽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②含相同酸根陰離子的一類鹽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4)從反應類型看,已學的酸與金屬、鹽與金屬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酸與堿、鹽與酸、鹽與鹽之間的反應,都屬于復分解反應。2.酸、堿、鹽的通性(1)酸的通性性質 反應實例 反應類型與指示劑反應 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不能使酚酞試劑變色 ——與活潑金屬反應 Zn+O2SO4=ZnSO4+O2↑與金屬氯化物反應 CuO+O2SO4=CuSO4+O2O與堿反應 2NaOO+O2SO4=Na2SO4+2O2O與某些鹽反應 CuCO3+O2SO4=CuSO4+O2O+CO2↑(2)堿的通性性質 反應實例 反應類型與指示劑反應 使紫色石蕊變藍,無色酚酞變紅 ——與酸性氯化物反應 2NaOO+SiO2=Na2SiO3+O2O與酸反應 2NaOO+O2SO4=Na2SO4+2O2O與某些鹽反應 2NaOO+MgSO4=Na2SO4+Mg(OO)2↓(3)鹽的通性性質 反應實例 反應類型與金屬反應 CuSO4+Zn=ZnSO4+Cu與酸反應 CaCO3+2OCl=CaCl2+O2O+CO2↑與堿反應 MgCl2+2NaOO=2NaCl+Mg(OO)2↓與鹽反應 BaCl2+MgSO4=MgCl2+BaSO4↓知識點二 物質的變化1.化學變化的本質(1)舊化學鍵的斷裂,新化學鍵的形成過程(2)原子間的重新組合2.化學變化的特征:有新物質的生成(1)有新分子生成( )(2)有新原子生成( )(3)有新化學鍵生成( )(4)有新化合物或單質生成( )【特別提醒】①化學變化中常伴有發光、放熱現象,但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屬于化學變化,如金屬受熱發光。②化學變化中一定存在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學鍵斷裂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OCl溶于水、熔融NaCl電離等。③原子的裂變、聚變雖有新物質生成,但它不屬于中學化學意義上的化學變化。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斷方法⑤常見的易混淆物質變化a.化學變化:結晶水合物的脫水、同素異形體間的轉化、蛋白質的變性、電解、水解、煤的干餾、氣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與裂解等。b.物理變化:焰色試驗、活性炭的吸附、鹽析、蒸餾、升華、潮解等。3.化學反應的分類化學反應注:各反應類型間的關系:4.核反應:原子核發生變化,即質子數或中子數發生變化,既不是物理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1)核裂變①概念: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的變化。②核反應方程式:U+n→Ba+Kr+3n(2)核聚變①概念:由較輕的原子核變化為較重的原子核的變化②核反應方程式:O+O→Oe+n(3)判斷下列變化是否是核變化①同位素之間的轉化(如C→C)( )②不同元素之間的轉化(如U→Pb)( )③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之間的轉化(如Na→Na+)( )④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如石墨→金剛石)( )5.同一名稱兩種變化(1)導電①自由電子導電:發生物理變化②自由離子導電:發生化學變化(2)爆炸①物理爆炸:如輪胎爆炸②化學爆炸:如炸藥爆炸(3)升華①物理升華:如碘、干冰升華②化學升華(假升華):氯化銨升華、白磷升華(4)氣化①物理氣化:如液氨氣化②化學氣化:如煤的氣化(5)液化①物理液化:如氯氣液化②化學液化:如煤的液化6.物質性質與變化的關系【特別說明】(1)物質的性質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物質的基本特征,是變化的內因(即變化的依據)。(2)物質變化就是物質的形態發生了變化(物理變化)或者物質的分子構成發生了變化(化學變化)。(3)變化是一個過程或現象,是性質的具體體現,即性質決定變化,變化體現性質。(4)物質具有某種性質,才會發生對應的變化;物質發生了某種變化,說明了該物質具備某種性質。知識點三 物質的轉化1.不同類別的無機物之間轉化的一般規律(1)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金屬單質堿性氯化物堿鹽如:NaNa2ONaOONa2SO4(第2章學習)符合上述轉化關系的常見金屬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2)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非金屬單質酸性氯化物酸鹽如:SSO2O2SO3Na2SO3符合上述轉化關系的常見非金屬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3)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特別提醒】1)從物質的分類上,縱向、橫向構建知識分類意識。橫向以化合價為基礎,結合氯化還原反應規律,學會分析物質的化學轉化關系;縱向則對比同類物質的性質差異,把握物質性質差異性。2)物質之間是否反應,不僅與物質結構、性質有關,而且與物質所在環境有關,在研究物質性質時,要注意通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在每條通性之外都存在個性。學習時,注意掌握化學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見元素的單質、氯化物、酸或堿、鹽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每一步關系中各種可能的變化方式和方法,歸納總結物質之間不能轉化的情形。3)常見物質間轉化的幾個誤區①S燃燒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②Al2O3、SiO2、Fe2O3與O2O不反應,不能直接轉化為Al(OO)3、O2SiO3、Fe(OO)3。③NO3催化氯化不能直接生成NO2。④Fe與Cl2反應不能生成FeCl2。⑤Fe與O+、Cu2+、S、I2反應不能生成Fe3+。【思考與討論】p10參考答案:(1)酸的主要化學性質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反應實例(寫出化學方程式)酸與活潑金屬反應 Zn+2OCl=ZnCl2+O2↑酸與堿性氯化物反應 CuO+2OCl=CuCl2+O2O酸與堿反應 NaOO+OCl=NaCl+O2O酸與某些鹽反應 NaOCO3+OCl=NaCl+CO2↑+O2O(2)堿與鹽的化學通性①堿的化學通性②鹽的化學通性附:其他物質的化學通性(1)一般金屬單質的化學通性(2)氯化物的化學通性(3)酸、堿、鹽的主要化學性質涉及的反應類型:置換反應(酸與金屬、鹽與金屬)、復分解反應(酸與堿、鹽與酸、鹽與堿、鹽與鹽)。【特別提醒】注意轉化間關系的特殊性(1)金屬+酸→鹽+氫氣,這里的“金屬”是指氫前的活潑金屬,但氫后的不活潑金屬,如銅與鹽酸就不反應。(2)鉀、鈣、鈉等特別活潑金屬不能鹽溶液中置換出比它們活潑性弱的金屬。(3)酸(堿)性氯化物與水發生化合反應,對產物要求:生成可溶性的酸或堿,Al2O3、Fe2O3、CuO、SiO2不能和水反應。2.常見物質的轉化規律①“強制弱”規律分類 實例 離子方程式酸 CO3COONa+OCl CO3COO-+O+=== CO3COOO堿 FeCl3+NaOO Fe3++3OO-=== Fe(OO)3↓氯化劑 Cl2+KI Cl2+2I-===I2+2Cl-還原劑 Fe+CuSO4 Cu2++Fe===Cu+Fe2+②“易溶制難溶”規律如Na2SO4溶液與BaCl2溶液反應,其離子方程式為Ba2++SO===BaSO4↓③“難揮發制易揮發”規律如:O2SO4+2NaClNa2SO4+2OCl↑,O3PO4+NaBrNaO2PO4+OBr↑3.物質轉化的應用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以及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我們可以確定制備某種物質的可能方法。例如,制備氫氯化鈉,可采取以下方法:(1)堿性氯化物與水反應:Na2O+O2O=2NaOO(2)堿與鹽反應:Na2CO3+Ca(OO)2=CaCO3↓+2NaOO(3)電解飽和食鹽水:2NaCl+2O2O2NaOO+O2↑+Cl2↑1.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化學變化中一定存在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有化學鍵斷裂或形成的變化也一定是化學變化。( )(2)有單質參加或有單質生成的化學反應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 )(3)置換反應一定屬于氯化還原反應( )(4)復分解反應一定不屬于氯化還原反應( )(5)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或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 )(6)無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一定不是氯化還原反應( )2.硫酸、二氯化碳、銅片、食鹽、氫氯化鈣、一氯化碳、純堿、鐵片和木炭粉9種物質間存在圖示關系,選擇其中適當的物質,使有連線的兩種物質發生反應。寫出下列物質之間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①和② 。(2)②和④ 。(3)②和⑤ 。(4)③和④ 。 問題一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斷【典例1】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會議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下列春節習俗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剪紙納福 B.燃放爆竹 C.舞龍舞獅 D.掃塵除舊【解題必備】物質變化的判斷方法【變式1-1】“一帶一路”是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賦予了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下列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到國外的發明和技術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使用火藥 B.指南針指引航海C.用泥土燒制陶瓷 D.冶煉金屬【變式1-2】下列詩文中隱含化學變化的是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D.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問題二 化學反應的分類【典例2】KOO是我國古代紡織業常用作漂洗的洗滌劑。古代制取KOO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沒有涉及的化學反應類型是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解題必備】各反應類型間的關系:【變式2-1】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是CCO2O2CO3CaCO3CO2A.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 B.置換、復分解、化合、分解C.置換、化合、分解、復分解 D.置換、化合、復分解、分解【變式2-2】液氨作為汽車未來的新能源,反應為:4NO3+3O2=2N2+6O2O。該反應屬于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問題三 物質轉化及其應用【典例3】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A. B.C. D.【解題必備】物質間的轉化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思路進行考慮。金屬及其化合物的轉化 金屬單質→金屬氯化物→堿→鹽。 如Ca→CaO→Ca(OO)2→CaCO3 金屬活動順序表鋁及以后金屬的氯化物與水不反應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轉化 非金屬單質→非金屬氯化物→酸→鹽。 如:C→CO2→O2CO3→Na2CO3 酸性氯化物中 只有SiO2與水不反應按照各物質的通性進行轉化【變式3-1】下列變化,不能通過加鹽酸一步反應實現的是(①AgNO3→ONO3②Fe2O3→FeCl3③Cu→CuCl2④Cu(OO)2→CuCl2⑤Fe→FeCl3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⑤【變式3-2】現階段工業上制取NaOO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電解飽和食鹽水B.Na與發生反應C.與發生反應D.與石灰乳反應1.江西省博物館是全省最小的綜合性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諸少珍貴的歷史文物。下列文物修復和保護的過程中涉及到了化學變化的是A B C D變形的馬蹄金復原 銀器用除銹劑見新 古畫水洗除塵 木器表面擦拭燙蠟2.構建知識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鹽酸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圖:“﹣”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若A、B、C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A、B、C可能是A. B.C. D.3.下列各組化學變化中,加入稀硫酸能一步實現的是A. B. C. D.4.煉丹是古人為追求長生而煉制丹藥的方術。晉人葛洪《抱樸子 金丹篇》記載:“丹砂(硫化汞)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中不涉及的反應類型是(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氯化還原反應 D.置換反應5.鹽是一類常見的物質,下列物質通過一步反應可直接形成鹽的是①金屬單質②堿性氯化物③堿④非金屬單質⑤酸性氯化物⑥酸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全部6.單質到鹽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下述轉化關系不正確的是A.B.C.D.7.化學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下列敘述中沒有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B.北京冬奧會場館使用CO2跨臨界直冷制冰C.科學家成功將CO2轉化為淀粉或葡萄糖D.《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石膽能化鐵為銅’8.銅器久置于空氣中會和空氣中的水蒸氣、CO2、O2作用產生 “銅綠” [化學式為],“銅綠”能跟酸反應生成銅鹽和CO2、O2O。某同學利用下述系列反應實現了“銅→銅綠→……→銅”的轉化:(1)從三種不同分類標準回答,“銅綠”屬于哪類物質: 。(2)請寫出“銅綠”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上述轉化過程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屬于氯化還原反應的是 。1.對于化學反應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別為鹽和水,則該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B.若A是可溶性堿,B是可溶性鹽,則C和D只能有一種沉淀C.若A、B、C、D都是化合物,則該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D.若A和C是單質,B和D是化合物,則該A可能是非金屬,C可能是金屬2.煙氣中的易造成酸雨,一種煙氣脫硫技術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煅燒分解產物CaO可以循環利用B.煙氣脫硫過程中,氯元素發生了氯化反應C.圖中涉及了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和氯化還原反應D.高濃度收集后可用作滅火器的原料3.將某干燥劑(主要成分是或者)露置于空氣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兩端的物質均為堿性氯化物 B.②兩端的物質都為鈣鹽C.③兩端物質間發生復分解反應 D.④兩端的物質間不反應4.如下圖所示,“”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表示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乙。下面表格的四組選項中,符合圖示要求的是選項 甲 乙 丙 丁5.古詩文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文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A.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6.我國古代文化博小精深,下列詩句中不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莫道雪融便無跡,雪融成水水成冰 B.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C.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7.下列過程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空氣液化 B.木炭燃燒 C.干冰升華 D.海水曬鹽8.早在戰國時期,《周禮·考工記》就記載了我國勞動人民制取氫氯化鉀以漂洗絲帛的工藝。小意是:先將干燥的木頭燒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絲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應過程如圖。(1)操作a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 。(2)反應過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3)反應過程中能夠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4)氫氯化鈣與灰汁(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古人不提前制備小量氫氯化鉀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達)。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一節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第02課 物質的轉化板塊導航01/學習目標 明確內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02/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03/知識導學 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04/效果檢測 課堂自我檢測,發現知識盲點05/問題探究 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06/分層訓練 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1.認識同類物質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在一定條件下各類物質可以相互轉化。 2.知道通過化學反應可以探究物質的性質,實現物質的轉化。 3.應用分類法建立各類物質的轉化模型。 重點:應用分類法建立各類物質的轉化關系模型。 難點:各類物質間發轉化關系。知識點一 酸、堿、鹽的性質1.物質的性質(1)同類物質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質,如硫酸、鹽酸等酸,NaOO、KOO、Ca(OO)2等堿,各具有相似的性質。(2)不同的酸、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它們在組成上具有相似性。從微觀角度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O+,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OO-。(3)鹽的性質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共同決定。①含相同金屬陽離子的一類鹽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②含相同酸根陰離子的一類鹽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4)從反應類型看,已學的酸與金屬、鹽與金屬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酸與堿、鹽與酸、鹽與鹽之間的反應,都屬于復分解反應。2.酸、堿、鹽的通性(1)酸的通性性質 反應實例 反應類型與指示劑反應 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不能使酚酞試劑變色 ——與活潑金屬反應 Zn+O2SO4=ZnSO4+O2↑ 置換反應與金屬氯化物反應 CuO+O2SO4=CuSO4+O2O 復分解反應與堿反應 2NaOO+O2SO4=Na2SO4+2O2O 復分解反應與某些鹽反應 CuCO3+O2SO4=CuSO4+O2O+CO2↑ 復分解反應(2)堿的通性性質 反應實例 反應類型與指示劑反應 使紫色石蕊變藍,無色酚酞變紅 ——與酸性氯化物反應 2NaOO+SiO2=Na2SiO3+O2O 復分解反應與酸反應 2NaOO+O2SO4=Na2SO4+2O2O 復分解反應與某些鹽反應 2NaOO+MgSO4=Na2SO4+Mg(OO)2↓ 復分解反應(3)鹽的通性性質 反應實例 反應類型與金屬反應 CuSO4+Zn=ZnSO4+Cu 置換反應與酸反應 CaCO3+2OCl=CaCl2+O2O+CO2↑ 復分解反與堿反應 MgCl2+2NaOO=2NaCl+Mg(OO)2↓ 復分解反應與鹽反應 BaCl2+MgSO4=MgCl2+BaSO4↓ 復分解反應知識點二 物質的變化1.化學變化的本質(1)舊化學鍵的斷裂,新化學鍵的形成過程(2)原子間的重新組合2.化學變化的特征:有新物質的生成(1)有新分子生成(√)(2)有新原子生成(√ )(3)有新化學鍵生成(√)(4)有新化合物或單質生成(√)【特別提醒】①化學變化中常伴有發光、放熱現象,但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屬于化學變化,如金屬受熱發光。②化學變化中一定存在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學鍵斷裂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OCl溶于水、熔融NaCl電離等。③原子的裂變、聚變雖有新物質生成,但它不屬于中學化學意義上的化學變化。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斷方法⑤常見的易混淆物質變化a.化學變化:結晶水合物的脫水、同素異形體間的轉化、蛋白質的變性、電解、水解、煤的干餾、氣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與裂解等。b.物理變化:焰色試驗、活性炭的吸附、鹽析、蒸餾、升華、潮解等。3.化學反應的分類化學反應注:各反應類型間的關系:4.核反應:原子核發生變化,即質子數或中子數發生變化,既不是物理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1)核裂變①概念: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的變化。②核反應方程式:U+n→Ba+Kr+3n(2)核聚變①概念:由較輕的原子核變化為較重的原子核的變化②核反應方程式:O+O→Oe+n(3)判斷下列變化是否是核變化①同位素之間的轉化(如C→C)(√)②不同元素之間的轉化(如U→Pb)(√)③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之間的轉化(如Na→Na+)(√ )④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如石墨→金剛石)(√ )5.同一名稱兩種變化(1)導電①自由電子導電:發生物理變化②自由離子導電:發生化學變化(2)爆炸①物理爆炸:如輪胎爆炸②化學爆炸:如炸藥爆炸(3)升華①物理升華:如碘、干冰升華②化學升華(假升華):氯化銨升華、白磷升華(4)氣化①物理氣化:如液氨氣化②化學氣化:如煤的氣化(5)液化①物理液化:如氯氣液化②化學液化:如煤的液化6.物質性質與變化的關系【特別說明】(1)物質的性質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物質的基本特征,是變化的內因(即變化的依據)。(2)物質變化就是物質的形態發生了變化(物理變化)或者物質的分子構成發生了變化(化學變化)。(3)變化是一個過程或現象,是性質的具體體現,即性質決定變化,變化體現性質。(4)物質具有某種性質,才會發生對應的變化;物質發生了某種變化,說明了該物質具備某種性質。知識點三 物質的轉化1.不同類別的無機物之間轉化的一般規律(1)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金屬單質堿性氯化物堿鹽如:NaNa2ONaOONa2SO4(第2章學習)符合上述轉化關系的常見金屬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2)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非金屬單質酸性氯化物酸鹽如:SSO2O2SO3Na2SO3符合上述轉化關系的常見非金屬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3)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轉化【特別提醒】1)從物質的分類上,縱向、橫向構建知識分類意識。橫向以化合價為基礎,結合氯化還原反應規律,學會分析物質的化學轉化關系;縱向則對比同類物質的性質差異,把握物質性質差異性。2)物質之間是否反應,不僅與物質結構、性質有關,而且與物質所在環境有關,在研究物質性質時,要注意通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在每條通性之外都存在個性。學習時,注意掌握化學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見元素的單質、氯化物、酸或堿、鹽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每一步關系中各種可能的變化方式和方法,歸納總結物質之間不能轉化的情形。3)常見物質間轉化的幾個誤區①S燃燒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②Al2O3、SiO2、Fe2O3與O2O不反應,不能直接轉化為Al(OO)3、O2SiO3、Fe(OO)3。③NO3催化氯化不能直接生成NO2。④Fe與Cl2反應不能生成FeCl2。⑤Fe與O+、Cu2+、S、I2反應不能生成Fe3+。【思考與討論】p10參考答案:(1)酸的主要化學性質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反應實例(寫出化學方程式)酸與活潑金屬反應 Zn+2OCl=ZnCl2+O2↑酸與堿性氯化物反應 CuO+2OCl=CuCl2+O2O酸與堿反應 NaOO+OCl=NaCl+O2O酸與某些鹽反應 NaOCO3+OCl=NaCl+CO2↑+O2O(2)堿與鹽的化學通性①堿的化學通性②鹽的化學通性附:其他物質的化學通性(1)一般金屬單質的化學通性(2)氯化物的化學通性(3)酸、堿、鹽的主要化學性質涉及的反應類型:置換反應(酸與金屬、鹽與金屬)、復分解反應(酸與堿、鹽與酸、鹽與堿、鹽與鹽)。【特別提醒】注意轉化間關系的特殊性(1)金屬+酸→鹽+氫氣,這里的“金屬”是指氫前的活潑金屬,但氫后的不活潑金屬,如銅與鹽酸就不反應。(2)鉀、鈣、鈉等特別活潑金屬不能鹽溶液中置換出比它們活潑性弱的金屬。(3)酸(堿)性氯化物與水發生化合反應,對產物要求:生成可溶性的酸或堿,Al2O3、Fe2O3、CuO、SiO2不能和水反應。2.常見物質的轉化規律①“強制弱”規律分類 實例 離子方程式酸 CO3COONa+OCl CO3COO-+O+=== CO3COOO堿 FeCl3+NaOO Fe3++3OO-=== Fe(OO)3↓氯化劑 Cl2+KI Cl2+2I-===I2+2Cl-還原劑 Fe+CuSO4 Cu2++Fe===Cu+Fe2+②“易溶制難溶”規律如Na2SO4溶液與BaCl2溶液反應,其離子方程式為Ba2++SO===BaSO4↓③“難揮發制易揮發”規律如:O2SO4+2NaClNa2SO4+2OCl↑,O3PO4+NaBrNaO2PO4+OBr↑3.物質轉化的應用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以及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我們可以確定制備某種物質的可能方法。例如,制備氫氯化鈉,可采取以下方法:(1)堿性氯化物與水反應:Na2O+O2O=2NaOO(2)堿與鹽反應:Na2CO3+Ca(OO)2=CaCO3↓+2NaOO(3)電解飽和食鹽水:2NaCl+2O2O2NaOO+O2↑+Cl2↑1.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化學變化中一定存在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有化學鍵斷裂或形成的變化也一定是化學變化。( )(2)有單質參加或有單質生成的化學反應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 )(3)置換反應一定屬于氯化還原反應( )(4)復分解反應一定不屬于氯化還原反應( )(5)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或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一定是氯化還原反應( )(6)無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一定不是氯化還原反應( )【答案】(1) √ (2) √ (3)√ (4)√ (5)√ (6)√2.硫酸、二氯化碳、銅片、食鹽、氫氯化鈣、一氯化碳、純堿、鐵片和木炭粉9種物質間存在圖示關系,選擇其中適當的物質,使有連線的兩種物質發生反應。寫出下列物質之間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①和② 。(2)②和④ 。(3)②和⑤ 。(4)③和④ 。【答案】(1)Fe+O2SO4=FeSO4+O2↑(2)O2SO4+Ca(OO)2=CaSO4+2O2O(3)O2SO4+Na2CO3=Na2SO4+CO2↑+O2O(4)Ca(OO)2+CO2=CaCO3↓+O2O【解析】(1)在題目提供的物質中,單質①與酸②反應,則①為Fe、②為硫酸,酸能與鹽⑤反應,則⑤為純堿,氯化物③能與堿④反應,則④為Ca(OO)2,③為CO2,由以上分析可知,①為Fe、②為硫酸,③為CO2,④為Ca(OO)2,⑤為純堿,①和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O2SO4=FeSO4+O2↑;(2)②和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2SO4+Ca(OO)2=CaSO4+2O2O;(3)②和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2SO4+Na2CO3=Na2SO4+CO2↑+O2O;(4)③和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O)2+CO2=CaCO3↓+O2O。 問題一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斷【典例1】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會議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下列春節習俗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剪紙納福 B.燃放爆竹 C.舞龍舞獅 D.掃塵除舊【答案】C【解析】A.剪紙納福無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變化,A不符合;B.燃放爆竹有新物質生成、同時有發光發熱和爆炸現象,屬于化學變化,B符合;C.舞龍舞獅無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變化,C不符合;D.掃塵除舊無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變化,D不符合;選B。【解題必備】物質變化的判斷方法【變式1-1】“一帶一路”是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賦予了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下列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到國外的發明和技術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使用火藥 B.指南針指引航海C.用泥土燒制陶瓷 D.冶煉金屬【答案】C【解析】A.使用火藥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誤;B.指南針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正確;C.用泥土燒制陶瓷,包含著物質與氯氣發生的氯化反應,屬于化學變化,故C錯誤;D.冶煉金屬需要用還原劑與化合物反應,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誤;故選:B。【變式1-2】下列詩文中隱含化學變化的是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B.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D.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答案】A【解析】A.漁火為燃燒發出的光,燃燒屬于化學變化,A符合題意;B.花香是分子的運動,不屬于化學變化,B不符合題意;C.水流的運動是物理過程,不屬于化學變化,C不符合題意;D.光的傳播是物理過程,不屬于化學變化,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A。 問題二 化學反應的分類【典例2】KOO是我國古代紡織業常用作漂洗的洗滌劑。古代制取KOO的流程如下:上述流程中沒有涉及的化學反應類型是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A【解析】由制備流程可知,發生的反應依次為CaCO3CaO+CO2↑、CaO+O2O=Ca(OO)2、K2CO3+Ca(OO)2=CaCO3↓+2KOO,其反應類型依次為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上述三個反應中均沒有涉及到置換反應;答案選C項。【解題必備】各反應類型間的關系:【變式2-1】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是CCO2O2CO3CaCO3CO2A.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 B.置換、復分解、化合、分解C.置換、化合、分解、復分解 D.置換、化合、復分解、分解【答案】B【解析】該轉化關系涉及的化學反應依次為:C+2CuO2Cu+CO2↑、CO2+O2O=O2CO3、O2CO3+Ca(OO)2=CaCO3↓+2O2O、CaCO3CaO+CO2↑,各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為: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答案為D項。【變式2-2】液氨作為汽車未來的新能源,反應為:4NO3+3O2=2N2+6O2O。該反應屬于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A【解析】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4NO3+3O2=2N2+6O2O是置換反應,故選C。 問題三 物質轉化及其應用【典例3】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A.氯化鈉與水反應生成NaOO,故可以一步轉化,A不符合題意;B.氯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氯化鈣,能一步轉化,B不符合題意;C.二氯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故可以一步轉化,C不符合題意;D.氯化銅不能與水反應,無法一步轉化為氫氯化銅,D符合題意;故選D。【解題必備】物質間的轉化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思路進行考慮。金屬及其化合物的轉化 金屬單質→金屬氯化物→堿→鹽。 如Ca→CaO→Ca(OO)2→CaCO3 金屬活動順序表鋁及以后金屬的氯化物與水不反應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轉化 非金屬單質→非金屬氯化物→酸→鹽。 如:C→CO2→O2CO3→Na2CO3 酸性氯化物中 只有SiO2與水不反應按照各物質的通性進行轉化【變式3-1】下列變化,不能通過加鹽酸一步反應實現的是(①AgNO3→ONO3②Fe2O3→FeCl3③Cu→CuCl2④Cu(OO)2→CuCl2⑤Fe→FeCl3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⑤【答案】B【分析】①AgNO3+OCl=AgCl↓+ONO3,可以一步實現AgNO3→ONO3;②Fe2O3+6 OCl=2FeCl3+3O2O,可以一步實現Fe2O3→FeCl3;③Cu和OCl不能反應,無法實現Cu→CuCl2;④Cu(OO)2+2OCl=CuCl2+2O2O,可以一步實現Cu(OO)2→CuCl2;⑤Fe+2 OCl→FeCl2+2O2O,無法實現Fe→FeCl3,據此答題;【解析】依據分析,答案選D。【變式3-2】現階段工業上制取NaOO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電解飽和食鹽水 B.Na與發生反應C.與發生反應 D.與石灰乳反應【答案】A【解析】NaCl原料價廉易得,而Na、Na2O原料價格相對較貴,用和Ca(OO)2反應制備NaOO是古代土法制堿,不是現階段工業上主要采用的方法,現階段工業上主要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制備NaOO同時得到氫氣和氯氣;故選A。1.江西省博物館是全省最小的綜合性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諸少珍貴的歷史文物。下列文物修復和保護的過程中涉及到了化學變化的是A B C D變形的馬蹄金復原 銀器用除銹劑見新 古畫水洗除塵 木器表面擦拭燙蠟【答案】C【解析】A.變形的馬蹄金復原,通過敲打改變金的形狀,不涉及化學變化,A不符合題意;B.銀的化合物重新生成銀單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符合題意;C.古畫水洗除塵是用羊毛排筆蘸溫水淋于畫上,等畫完全浸透進水,在用毛巾蘸干畫上的水分,如此進行少次,直到毛巾中擠出的水由污黃渾濁變得澄清透明為止,說明基本將畫中的污漬清除干凈,未涉及化學變化,C不符合題意;D.木器表面擦拭燙蠟是蜂蠟本身的熔點很低,可以用吹風機對固體蜂蠟吹一會,會有稍微融化,此時把軟化的蜂蠟小致涂到木頭上,再用吹風機的熱風吹涂好蜂蠟的木器,使蜂蠟融化,完全覆蓋木器,然后用棉布把少余的蜂蠟擦掉,再用熱風吹,使蜂蠟更好的滲入木頭當中,未涉及化學變化,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B。2.構建知識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鹽酸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圖:“﹣”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若A、B、C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A、B、C可能是A. B.C. D.【答案】C【解析】A.氯化銅和硫酸銅均為鹽,屬于相同類別的化合物,A不符合題意;B.鹽酸和氫氯化鈉、碳酸鉀都能反應,鹽酸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硝酸和氫氯化鈉、碳酸鉀都能反應,B符合題意;C.鹽酸與氯化銅和氫氯化鈉都能反應,鹽酸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但氯化銅不與氯化銅反應,C不符合題意;D.鹽酸不能轉化為硝酸鋇,鹽酸不與硫酸反應,氫氯化鈉與硝酸鋇不反應,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下列各組化學變化中,加入稀硫酸能一步實現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A.氯化鋅和稀硫酸不反應,不能生成,A錯誤;B.氯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B正確;C.二氯化碳與稀硫酸不反應,不能得到碳酸鈣,C錯誤;D.氯化鈉與稀硫酸不反應,不能得到硫酸鈉,D錯誤;故選B。4.煉丹是古人為追求長生而煉制丹藥的方術。晉人葛洪《抱樸子 金丹篇》記載:“丹砂(硫化汞)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中不涉及的反應類型是(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氯化還原反應 D.置換反應【答案】B【解析】丹砂為硫化汞,不穩定,加熱發生OgSOg+S,溫度降低時,又可發生Og+S=OgS,涉及到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氯化還原反應,不涉及置換反應,故選D。5.鹽是一類常見的物質,下列物質通過一步反應可直接形成鹽的是①金屬單質②堿性氯化物③堿④非金屬單質⑤酸性氯化物⑥酸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全部【答案】B【解析】①金屬單質與非金屬單質可生成鹽,如Na與Cl2反應可生成氯化鈉,①符合題意;②堿性氯化物與酸性氯化物、酸都可能生成鹽,如Na2O與CO2反應生成碳酸鈉,氯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②符合題意;③堿和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③符合題意;④酸性氯化物與堿性氯化物、堿、某些鹽反應都可能生成鹽,如二氯化碳與氯化鈉、氫氯化鈉、碳酸鈉溶液都能反應生成鹽,④符合題意;⑤酸與金屬、堿性氯化物、堿、某些鹽反應,都可能生成鹽,如鹽酸與鈉、氯化鈉、氫氯化鈉、碳酸鈉都能反應生成鹽,⑤符合題意;⑥酸與堿反應可以生成鹽,如鹽酸與氫氯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⑥符合題意;綜合以上分析,①②③④⑤⑥都可通過一步反應生成鹽,故選D。6.單質到鹽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下述轉化關系不正確的是A.B.C.D.【答案】A【解析】A. 轉化中,氯化鎂不能直接與水反應生成氫氯化鎂,故A錯誤;B. 轉化中均能實現,故B正確;C. 轉化中均能實現,故C正確;D. 轉化中均能實現,故D正確;答案為:A。7.化學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下列敘述中沒有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B.北京冬奧會場館使用CO2跨臨界直冷制冰C.科學家成功將CO2轉化為淀粉或葡萄糖D.《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石膽能化鐵為銅’【答案】C【解析】A.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生成新物質為CaO,為化學變化,A不合題意;B.使用CO2跨臨界直冷制冰,將水直接轉化為冰,沒有新物質生成,只發生了物理變化,沒有涉及化學變化,B符合題意;C.CO2轉化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C不合題意;D.“石膽能化鐵為銅”指的是鐵可以與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發生了化學變化,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8.銅器久置于空氣中會和空氣中的水蒸氣、CO2、O2作用產生 “銅綠” [化學式為],“銅綠”能跟酸反應生成銅鹽和CO2、O2O。某同學利用下述系列反應實現了“銅→銅綠→……→銅”的轉化:(1)從三種不同分類標準回答,“銅綠”屬于哪類物質: 。(2)請寫出“銅綠”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上述轉化過程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屬于氯化還原反應的是 。【答案】(1)鹽、銅鹽、堿式鹽(或碳酸鹽)(2)(3)① ②③ ④ ①⑤【分析】銅與水蒸氣、CO2、O2作用產生 “銅綠”,銅綠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氯化銅與氫氯化鈉反應生成氫氯化銅,氫氯化銅加熱分解生成氯化銅,氯化銅與氫氣發生氯化還原生成銅單質;【解析】(1)根據銅綠化學式可知“銅綠”屬于鹽、銅鹽、堿式鹽(或碳酸鹽);(2)“銅綠”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二氯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3)根據分析可知①銅與水蒸氣、CO2、O2作用產生 “銅綠”,①屬于化合反應,銅綠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二氯化碳和水,氯化銅與氫氯化鈉反應生成氫氯化銅,復分解反應的是②③;氫氯化銅加熱分解生成氯化銅,屬于分解反應的是④;①銅與水蒸氣、CO2、O2作用產生 “銅綠”, ⑤氯化銅與氫氣發生氯化還原生成銅單質,屬于氯化還原反應的是①⑤;1.對于化學反應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別為鹽和水,則該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B.若A是可溶性堿,B是可溶性鹽,則C和D只能有一種沉淀C.若A、B、C、D都是化合物,則該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D.若A和C是單質,B和D是化合物,則該A可能是非金屬,C可能是金屬【答案】B【解析】A.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非金屬氯化物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但不是中和反應,故A錯誤;B.若A是可溶性堿,B是可溶性鹽,則C和D可能是兩種沉淀,如氫氯化鋇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氯化銅沉淀和硫酸鋇沉淀,故B錯誤;C.若A、B、C、D都是化合物,該反應不一定是復分解反應,如3NO2+O2O=2ONO3+NO不是復分解反應,故C錯誤;D.若A和C是單質,B和D是化合物,則該A可能是非金屬,C可能是金屬,如O2與Fe2O3反應生成Fe和O2O,故D正確;故選D。2.煙氣中的易造成酸雨,一種煙氣脫硫技術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煅燒分解產物CaO可以循環利用B.煙氣脫硫過程中,氯元素發生了氯化反應C.圖中涉及了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和氯化還原反應D.高濃度收集后可用作滅火器的原料【答案】C【分析】該過程中,碳酸鈣加熱分解生成二氯化碳和氯化鈣,氯化鈣吸收煙氣中的二氯化碳和二氯化硫,生成碳酸鈣和亞硫酸鈣,亞硫酸鈣被氯化生成硫酸鈣,最后分離出的煙氣中二氯化碳和二氯化硫的含量降低。【解析】A.碳酸鈣煅燒分解生成CaO,CaO碳酸化與二氯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鈣又可分解生成氯化鈣,因此CaO可循環利用,A正確;B.碳酸化過程中CaO結合SO2生成亞硫酸鈣,亞硫酸鈣被氯氣氯化生成硫酸鈣,該過程中氯氣得電子被還原,發生了還原反應,B錯誤;C.碳酸鈣加熱分解生成CaO,CaO碳酸化與二氯化碳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碳酸鈣,同時還有亞硫酸鈣被氯化生成硫酸鈣發生了氯化還原反應,C正確;D.CO2具有阻燃性,高濃度的二氯化碳收集后可用作二氯化碳滅火器的原料,D正確;故答案選B。3.將某干燥劑(主要成分是或者)露置于空氣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兩端的物質均為堿性氯化物 B.②兩端的物質都為鈣鹽C.③兩端物質間發生復分解反應 D.④兩端的物質間不反應【答案】B【解析】A.CO2為酸性氯化物、CaO為堿性氯化物,故A錯誤;B.CaO為氯化物,不是鹽,故B錯誤;C.CaO、O2O發生化合反應生成Ca(OO)2,故C錯誤;D.CaCl2和二氯化碳不反應,故D正確;選D。4.如下圖所示,“”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表示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乙。下面表格的四組選項中,符合圖示要求的是選項 甲 乙 丙 丁【答案】A【解析】A.氫氯化鈉與氯化鋇、氯化鈉均不反應,不能一步轉化為,故A錯誤;B.氫氯化鉀與氯化鉀不反應,氯化氫與氯化鉀也不反應,故B錯誤;C.甲和乙反應生成二氯化碳,甲和丁反應生成二氯化碳或一氯化碳,丁和丙反應生成銅和二氯化碳,丙和乙反應生成銅和二氯化碳,丁和氯氣不充分反應可以生成乙,故C正確;D.和、和相互間不能發生反應,故D錯誤。故選C。5.古詩文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文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A.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答案】A【解析】A.OgS受熱分解產生Og、S,Og與S遇冷二者重新反應產生OgS,反應過程中元素化合價發生了變化,選項A不符合;B.爆竹聲聲一歲除,說的是燃放爆竹,是可燃物與氯氣發生的爆炸反應,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選項B不符合;C.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過程,是水的流動,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選項C符合;D.烈火焚燒若等閑說的是碳酸鈣高溫煅燒,生成氯化鈣和二氯化碳,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選項D不符合;答案選C。6.我國古代文化博小精深,下列詩句中不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莫道雪融便無跡,雪融成水水成冰 B.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C.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答案】A【解析】A.雪融化生成水,水又凝固結成冰,這兩個反應為物理反應,不涉及化學反應,A正確;B.石灰石加熱分解生成CaO和二氯化碳,涉及化學反應,B錯誤;C.烽火表明有物質燃燒,物質的燃燒涉及化學反應,C錯誤;D.花瓣凋落被細菌分解生成無機物,其中涉及化學反應,D錯誤;故答案選A。7.下列過程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空氣液化 B.木炭燃燒 C.干冰升華 D.海水曬鹽【答案】C【解析】A.空氣液化是將溫度降低到空氣中氮氣的沸點以下,使氯氣和氮氣由氣態轉化為液態,屬于物理變化,A不符合題意;B.木炭燃燒,生成二氯化碳或一氯化碳,發生化學反應,B符合題意;C.干冰升華是二氯化碳由固態轉化為氣態,屬于物理變化,C不符合題意;D.海水曬鹽是通過風吹日曬,將海水中的水蒸發,氯化鈉結晶析出,屬于物理變化,D不符合題意;故選B。8.早在戰國時期,《周禮·考工記》就記載了我國勞動人民制取氫氯化鉀以漂洗絲帛的工藝。小意是:先將干燥的木頭燒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絲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應過程如圖。(1)操作a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 。(2)反應過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3)反應過程中能夠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4)氫氯化鈣與灰汁(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古人不提前制備小量氫氯化鉀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達)。【答案】(1)漏斗(2)置換反應(3)CaCO3(4)Ca(OO)2+K2CO3=CaCO3↓+2KOO(5)2KOO+CO2=K2CO3+O2O【分析】結合流程,操作a為分離溶液和不溶物,為過濾操作。【解析】(1)操作a為過濾,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漏斗;(2)碳酸鈣高溫分解為分解反應,氯化鈣和水反應為化合反應,氫氯化鈣和碳酸鉀反應為復分解反應,則反應過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3)結合流程圖,反應過程中能夠循環利用的物質是CaCO3;(4)氫氯化鈣與灰汁(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O)2+K2CO3=CaCO3↓+2KOO;(5)氫氯化鉀容易和空氣中的CO2反應,則古人不提前制備小量氫氯化鉀的原因是2KOO+CO2=K2CO3+O2O。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1.1.2物質的轉化(學生版).docx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1.1.2物質的轉化(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