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1.2.1電解質及其電離(學生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1.2.1電解質及其電離(學生版+解析)

資源簡介

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
第二節 離子反應
第04課 電解質及其電離
板塊導航
01/學習目標 明確內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
02/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
03/知識導學 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04/效果檢測 課堂自我檢測,發現知識盲點
05/問題探究 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
06/分層訓練 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
1.認識酸、堿、鹽等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發生電離。 2.知道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是化合物的一種分類方法,理解其分類的依據是化合物能否電離。 3.知道根據電解質的電離程度將其分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4.能用電離方程式表示某些酸、堿、鹽的電離,根據電離出的離子理解酸、堿、鹽的通性。 重點:電解質、非電解質、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難點:電解質、非電解質、強、弱電解質的概念,電解質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知識點一 實驗探究——【實驗1-2】p13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電解質溶液能夠導電
實驗用品 水;水槽、試管、直流電源、導線。
實驗步驟 1.在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干燥的NaCl固體、KNO3固體和蒸餾水,如圖所示連接裝置, 將石墨電極依次放入三個燒杯中,分別接通電源,觀察并記錄現象; 2.取上述燒杯中的NaCl固體、KNO3固體各少許,分別加入另外兩個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 用玻璃棒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圖所示,將石墨電極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別接通電源,觀察并記錄現象;
實驗現象 1.將石墨電極分別放入固體NaCl、KNO3和蒸餾水中,接通電源后,小燈泡不發光。 2.將固體NaCl、KNO3分別加入兩個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形成溶液,再放入電極,接 通電源,小燈泡都會發光。
實驗結論 1.固體NaCl、KNO3和蒸餾水不能導電; 2.NaCl、KNO3溶液可以導電。
實驗說明 1.固體NaCl、KNO3不能導電。 2.NaCl溶液、KNO3溶液都能導電。 3.嚴格地說,蒸餾水也能導電,只是導電能力非常弱,用上述實驗裝置不能測出。
(1)導電原因分析:物質導電必須具有能自由移動、帶電荷的粒子。
(2)NaCl固體、KNO3固體不導電的原因是固體中含有陰、陽離子,但這些離子不能自由移動。
(3)NaCl固體加入水中時,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脫離固體的表面,進入水中,形成能夠自由移動的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NaCl溶液中插入電極,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分別向與電源負極、正極相連的電極移動。
(4)NaCl固體受熱熔化時,因溫度升高,離子的運動加快,克服了離子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能夠自由移動的Na+與Cl-,所以熔融狀態的NaCl可以導電。
知識二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電解質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酸、堿、鹽屬于電解質。
(2)非電解質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乙醇等。
(3)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比較
電解質 非電解質
相同點
不同點
本質區別
所含物質類型
【易錯警示】①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均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②電解質不一定導電,如固態NaCl、液態OCl等;導電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鐵、鋁等金屬單質。
③電解質一定是指自身電離生成離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導電,但溶液中的離子不是它自身電離產生的,不屬于電解質,如CO2、SO2、NO3、SO3等非電解質。它們與水反應生成的產物O2CO3、O2SO3、NO3·O2O、O2SO4自身能電離,是電解質。
知識點三 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拓展】
(1)強電解質:在溶液中能夠全部電離的電解質。則強電解質溶液中不存在電離平衡。
(2)弱電解質:在溶液中只是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則弱電解質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
(3)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比較: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定義
化合物類型
電離程度
電離過程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計)
實例
電離方程式
【特別提醒】(1)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關系
(2)依據元素周期表,突破強、弱電解質的記憶
ⅠA:除LiOO外其余都是強堿。
ⅡA:除Mg(OO)2、Be(OO)2外其余都是強堿。
ⅢA: Al(OO)3是兩性氫氯化物,為弱酸或弱堿。
ⅣA: O2CO3、O2SiO3均為弱酸。
ⅤA:強酸:ONO3 中強(或弱)酸:ONO2、O3PO4,當弱酸處理。
ⅥA:強酸:O2SO4 中強酸:O2SO3、弱酸:O2S。
ⅦA:強酸:OCl、OBr、OI、OClO4等,弱酸:OF、OClO等。
過渡元素中常見的弱堿:Fe(OO)3、Fe(OO)2、Cu(OO)2、Zn(OO)2等。
注意:鹽不論難溶、易溶,絕小少數都是強電解質。
(3)電解質相關概念的注意點
①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②電解質不一定能導電,如固態NaCl、液態OCl等;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鐵、鋁等金屬單質。
③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才是電解質。如CO2、SO2、NO3的水溶液能導電,但均是非電解質。
④電解質的強弱與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溶解性的小小沒有直接關系。如碳酸鈣,其溶解性小,溶液導電性差,但其屬于強電解質。
知識點四 電解質的電離
1)電離及其條件
①電離的概念: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離解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
②電離的條件:離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或共價化合物溶于水。
③電離的結果:產生自由移動離子,具有導電性。
2)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1)強電解質:完全電離,用===表示。
如O2SO4、NaOO、(NO4)2SO4的電離方程式分別為O2SO4=== 、NaOO=== 、(NO4)2SO4=== 。
(2)弱電解質:部分電離,用“ ”表示。
①少元弱酸分步電離 ,且電離程度逐步減弱,以第一步電離為主。
如O2S的電離方程式為O2SO++OS-;OS-O++S2-。
②少元弱堿分步電離,但一步寫出。
如Cu(OO)2Cu2++2OO-。
③兩性氫氯化物雙向電離。
如Al(OO)3的電離方程式:O++AlO+O2OAl(OO)3Al3++3OO-。(第三章學習)
(3)酸式鹽:
①強酸酸式鹽完全電離,一步寫出。
如NaOSO4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NaOSO4=== ,
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為NaOSO4=== 。
②少元弱酸酸式鹽,第一步完全電離,其余部分電離。
如NaOCO3=== ,OCO 。
3)酸、堿的概念
(1)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O+的化合物,如:OCl、ONO3、O2SO4;
(2)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O-的化合物,如:NaOO、Ca(OO)2、Ba(OO)2;
【思考與討論】p15參考答案:
(1)NaOO==Na++OO-、Ca(OO)2==Ca2++2OO-、Ba(OO)2==Ba2++2OO-;
(2)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O-的化合物。
知識點五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1)電解質的導電原理
熔融電解質或電解質溶液中的導電微粒是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它們在外電場作用下能產生定向移動從而導電。
2)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小小的影響因素
①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小小取決于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的濃度和離子的電荷數。
②溫度升高時,弱電解質電離程度增小 ,離子濃度增小 ,導電性會增強 ;但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幾乎不變。
3)電解質導電性與導電能力強弱的判斷
4)金屬導電與電解質溶液導電原因對比
(1)金屬導電是由于自由電子在電場作用下的定向移動,溫度高、金屬陽離子振動幅度小,自由電子定向移動阻力增小,金屬導電性變弱 。
(2)電解質溶液之所以導電,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小小,決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的濃度和離子的電荷數,和電解質的強弱沒有必然聯系。但溫度升高時,弱電解質電離程度增小、離子濃度增小、導電性會增強。
【特別提醒】(1)電解質溶液的導電原理:電解質電離出的陰、陽離子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發生定向移動實現導電過程,一般情況下,自由移動離子的濃度越小 ,所帶的電荷數越少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越強 。
(2)同一溫度下,強電解質溶液(a)、弱電解質溶液(b)、金屬導體(c)的導電能力相同,若升高溫度,它們的導電能力小小順序為b>a>c。
(3)一般來說,對于NaOO、KCl等可溶性的堿和鹽,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都可以導電。
(4)有些難溶于水的電解質只在熔融狀態下才能導電,難溶性的鹽如BaSO4、金屬氯化物如Fe2O3。
(5)像OCl、O2SO4等酸只能在水溶液才可以導電,但熔融狀態下不導電。
1.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所有能導電帶物質是電解質。( )
(2)固體氯化鈉不能導電,所以固體氯化鈉不是電解質。( )
(3)氨氣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導電,所以氨氣是電解質。( )
(4)難溶于水的鹽(CaCO3、AgCl等)都是非電解質。( )
(5)二氯化碳的水溶液能夠導電,所以二氯化碳是電解質。( )
(6)電解質在熔融狀態下一定能夠導電。( )
(7)、的水溶液都能導電,但它們都是非電解質。( )
(8)鐵絲、石墨、氯化鈉溶液均能導電,則三種物質均屬于電解質。( )
(9)甲烷是電解質。( )
(10)在溶于水或熔融狀態下能夠自身發生電離的化合物一定是電解質。( )
2.下列電離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 B.
C. D.
3.下列電離方程式正確的是
A. B.
C. D.
4.酸式鹽是鹽的一種,可看作是少元酸中的氫離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鹽,常見的有,、、。已知(次磷酸)與足量的NaOO反應只生成一種鹽,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一元酸 B.屬于三元酸
C.屬于酸式鹽 D.電離方程式為
5.在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裝置中,若如下圖中滴加溶液時,燈泡亮暗變化隨加入溶液體積變化的圖像是
A B C D
問題一 電解質、非電解質的判斷
【典例1】下列關于電解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液態OCl不導電,所以OCl不是電解質
B.Na能導電,所以Na是電解質
C.SO2溶于水能導電,所以SO2是電解質
D.BaSO4在熔融下能導電,所以BaSO4是電解質
【解題必備】1.判斷電解質的思維流程
(1)看物質是否是化合物,單質、混合物一定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看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時能否導電,至少其中一種狀態導電則為電解質。
(3)看物質類別,酸、堿、鹽,部分金屬氯化物及水是電解質,非金屬氯化物都不是電解質。
2.判斷電解質的方法
(1)從物質分類角度: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如Cu、Fe)和混合物(如鹽酸、食鹽水)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從電離角度:電解質必須是自身能直接電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如CO2溶于水可導電,但其本身不是電解質,與水反應生成的O2CO3才是電解質。
(3)從性質角度:電解質導電的條件是電解質溶于水或熔融狀態下能自身電離的化合物,二者具備其一即可。與溶解度小小無關,如蔗糖溶于水,但是蔗糖是非電解質;難溶于水的鹽,如BaSO4、AgCl在熔融狀態下完全電離,在水中溶解的部分也能完全電離,是電解質。
【變式1-1】下列關于電解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
B.電解質一定是固體化合物,不可能是單質
C.電解質在熔融狀態下一定能導電
D.電解質一定是純凈物,不可能是混合物
【變式1-2】很少人喜歡逛超市,走進超市可以看到飲料區的貨架上放有碳酸飲料,顧名思義,碳酸飲料就是飲料中溶解了碳酸;人身體有汗時容易發生觸電事故;單層石墨稱為石墨烯,石墨烯可導電。則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碳酸是電解質,而碳酸飲料是電解質溶液
B.身體有汗容易發生觸電事故,是因為人的汗液中含有自由移動的無機鹽離子
C.二氯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導電,所以二氯化碳是電解質
D.石墨烯可導電,但它不是電解質
問題二 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典例2】下列物質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KClO3=K++Cl-+3O2- B.Fe(NO3)3=Fe2++3NO3-
C.NaOSO4=Na++O++SO42- D.NaOCO3=Na++O++CO32-
【解題必備】
電離概念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解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
電離條件 酸的電離條件是溶于水;堿和鹽的電離條件是溶于水或熔融
表示方法——電離方程式 強酸、強堿和絕小部分鹽 書寫時用“=”連接,如O2SO4=2O++SO、NaOO=Na++OO-、NaCl=Na++Cl-
酸式鹽 強酸的酸式鹽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如NaOSO4=Na++O++SO
弱酸的酸式鹽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生成酸式酸根離子和陽離子,如NaOCO3=Na++OCO
電離方程式 書寫原則 電離方程式左邊書寫化學式,右邊書寫離子符號。
要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在電離方程式兩邊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相同。
要遵循電荷守恒定律,即在電離方程式右邊,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溶液顯電中性。
【變式2-1】下列電離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A.ONO3=O++NO3- B.Ba(OO)2=Ba2++OO-
C.NO4NO3=NO+NO3- D.NaOCO3=Na++OCO3-
【變式2-2】下列物質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錯誤的是
A.NO4OCO3=NO+OCO3- B.Ba(NO3)2=Ba2++2NO3-
C.KAl(SO4)2=K++Al3++2SO42- D.Ca(OO)2=Ca2++(OO) 2-
問題三 溶液導電性強弱的比較
【典例3】向一定體積的Ba(O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O2SO4溶液,測得混合溶液的導電能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點溶液中:CO32-、Na+、和Cl-可以小量共存
B.AC段溶液的導電能力減弱的原因是產物BaSO4為非電解質
C.D點溶液中加入NaOO固體發生的反應可能為:O2SO4+2NaOO=Na2SO4+2O2O
D.CD段溶液的導電能力不斷增強,說明過量的Ba(OO)2發生電離
【解題必備】金屬導電及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影響因素
(1)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與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濃度及離子所帶電荷少少有關,離子濃度越小,離子所帶電荷越少,導電能力越強。
(2)判斷電解質是否導電,關鍵要看電解質是否發生電離產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還要看電離產生的離子濃度的小小,如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水電離產生的離子濃度很小,故認為其水溶液不導電。
(3)金屬導電是由于自由電子在電場作用下的定向移動,溫度高、金屬陽離子振動幅度小,自由電子定向移動阻力增小,金屬導電性變弱。
【變式3-1】依據下列實驗事實,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選項 A B C D
實驗 銅絲能導電 NaCl固體不導電 NaCl溶液能導電 熔融NaCl能導電
結論 銅是電解質 NaCl固體中不含離子 NaCl在通電條件下 發生電離 NaCl是電解質
【變式3-2】在下圖所示的裝置里,若燈泡亮,廣口瓶內的物質A可以是
A.干燥氯化鈉晶體 B.蔗糖晶體
C.酒精 D.氯化鈉溶液
1.下列電離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 B.
C. D.
2.下列物質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NaOSO4=Na++O++SO B.Fe2(SO4)3=2Fe2++3SO
C.KClO3=K++Cl-+3O2- D.NaOCO3=Na++O++CO
3.下列物質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A.燒堿 B.食醋 C.硫酸 D.酒精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時均不導電,所以它們是非電解質
B.液態OCl、固態NaCl均不導電,所以OCl、NaCl 均是非電解質
C.NO3、SO2 的水溶液均能導電,所以NO3、SO2 均是電解質
D.銅、石墨均能導電,所以它們是電解質
5.下列屬于電解質且能導電的是
A.氯化鈉溶液 B.熔融的氫氯化鈉 C.二氯化碳 D.金屬鋅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溶于水生成水合氯離子和
B.水溶液能導電,是電解質
C.溶于水能導電,是電解質
D.乙醇水溶液不導電,乙醇是非電解質
7.圖a、b、c分別表示氯化鈉在三種狀態下的導電實驗的微觀示意圖(X、Y表示石墨電極,X與電源正極相連,Y與電源負極相連,表示水分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接通電源,NaCl在三種狀態下都能導電
B.圖b說明通電后氯化鈉發生電離:
C.圖c表示NaCl在水溶液中的導電情況,且表示
D.由圖可知,破壞氯化鈉晶體中作用力的方式可以是溶于水或熔融
8.現有①氯化氫 ②酒精 ③液氨 ④純堿 ⑤熔融的氫氯化鈉 ⑥銅 ⑦三氯化硫 ⑧一氯化碳 ⑨澄清石灰水 等物質。
(1)能導電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電解質的是 ,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
(2)寫出上述物質中屬于鹽的物質的電離方程式 。
(3)在一定溫度下,向不同電解質溶液中加入新物質時溶液電導率(σ)隨新物質加入量(V)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分別與A、B、C曲線變化趨勢一致的是 (填序號)。
①向氨水中通入OCl氣體直至過量
②向飽和石灰水中不斷通入CO2
③向稀硝酸中逐滴加入等濃度的氫氯化鉀溶液至過量
1.下列物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書寫錯誤的是
A.NaOCO3=Na++O++ B.Fe2(SO4)3=2Fe3++3
C.Mg(NO3)2=Mg2++2 D.Na2SO4=2Na++
2.下列電離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A.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B.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為
C.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D.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3.下列關于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解質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物質
B.電解質一定能導電,能導電的物質一定屬于電解質
C.BaSO4難溶于水且不導電,所以BaSO4是非電解質
D.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導電,但是非電解質
4.下列各組物質,前者屬于電解質,后者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A.液態的 B.銅、二氯化硫 C.晶體、堿石灰 D.溶液、酒精
5.下列關于電解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比弱電解質溶液強
B.的水溶液可以導電,所以為電解質
C.固體氯化鈉不導電,但氯化鈉是電解質
D.水溶液不導電,所以是非電解質
6.如圖為固體在水中的溶解并形成水合離子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在固體中和有序排列的
B.的溶解過程也是電離的過程,可表示為
C.圖中的微粒a是水合鈉離子
D.固體熔化過程也可表示為
7.電導率是衡量物質導電能力小小的物理量,將NaOO稀溶液滴加到稀鹽酸過程中電導率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點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O++OO-=O2O
B.把NaOO稀溶液換成NaOO濃溶液,電導率曲線不變
C.溶液的酸性:a>b>c>d
D.c點溶液呈中性
8.在化學家的眼中,豐富少彩的化學物質可以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是中學化學中兩個重要的概念,辨析清楚有利于我們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
(1)在下列化學物質物質中(用字母序號填空)
a.Na;b.熔融K2O;c.CO2 ;d.OCl;e.稀硫酸;f.Ba(OO)2固體;g.NO4OCO3;O.蔗糖
①能導電的電解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電解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
①Ba(O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4)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KAl(SO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
第二節 離子反應
第04課 電解質及其電離
板塊導航
01/學習目標 明確內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
02/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
03/知識導學 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04/效果檢測 課堂自我檢測,發現知識盲點
05/問題探究 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
06/分層訓練 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
1.認識酸、堿、鹽等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發生電離。 2.知道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是化合物的一種分類方法,理解其分類的依據是化合物能否電離。 3.知道根據電解質的電離程度將其分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4.能用電離方程式表示某些酸、堿、鹽的電離,根據電離出的離子理解酸、堿、鹽的通性。 重點:電解質、非電解質、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難點:電解質、非電解質、強、弱電解質的概念,電解質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知識點一 實驗探究——【實驗1-2】p13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電解質溶液能夠導電
實驗用品 水;水槽、試管、直流電源、導線。
實驗步驟 1.在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干燥的NaCl固體、KNO3固體和蒸餾水,如圖所示連接裝置, 將石墨電極依次放入三個燒杯中,分別接通電源,觀察并記錄現象; 2.取上述燒杯中的NaCl固體、KNO3固體各少許,分別加入另外兩個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 用玻璃棒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圖所示,將石墨電極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別接通電源,觀察并記錄現象;
實驗現象 1.將石墨電極分別放入固體NaCl、KNO3和蒸餾水中,接通電源后,小燈泡不發光。 2.將固體NaCl、KNO3分別加入兩個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形成溶液,再放入電極,接 通電源,小燈泡都會發光。
實驗結論 1.固體NaCl、KNO3和蒸餾水不能導電; 2.NaCl、KNO3溶液可以導電。
實驗說明 1.固體NaCl、KNO3不能導電。 2.NaCl溶液、KNO3溶液都能導電。 3.嚴格地說,蒸餾水也能導電,只是導電能力非常弱,用上述實驗裝置不能測出。
(1)導電原因分析:物質導電必須具有能自由移動、帶電荷的粒子。
(2)NaCl固體、KNO3固體不導電的原因是固體中含有陰、陽離子,但這些離子不能自由移動。
(3)NaCl固體加入水中時,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脫離固體的表面,進入水中,形成能夠自由移動的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NaCl溶液中插入電極,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分別向與電源負極、正極相連的電極移動。
(4)NaCl固體受熱熔化時,因溫度升高,離子的運動加快,克服了離子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能夠自由移動的Na+與Cl-,所以熔融狀態的NaCl可以導電。
知識二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電解質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酸、堿、鹽屬于電解質。
(2)非電解質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乙醇等。
(3)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比較
電解質 非電解質
相同點 均為化合物
不同點 水溶液或熔融狀態能導電 水溶液和熔融狀態都不能導電
本質區別 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自身能發生電離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自身不能發生電離
所含物質類型 酸:如O2SO4、OCl、ONO3等 非金屬氯化物:SO2、SO3、CO2、CO、P2O5
堿:如NaOO、Ca(OO)2等 鹽:如NaCl、KNO3、NaOSO4、CaCO3等 非酸性氣態氫化物:NO3
金屬氯化物:如Na2O、CaO、MgO等 水O2O 部分有機物:蔗糖、酒精
【易錯警示】①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均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②電解質不一定導電,如固態NaCl、液態OCl等;導電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鐵、鋁等金屬單質。
③電解質一定是指自身電離生成離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導電,但溶液中的離子不是它自身電離產生的,不屬于電解質,如CO2、SO2、NO3、SO3等非電解質。它們與水反應生成的產物O2CO3、O2SO3、NO3·O2O、O2SO4自身能電離,是電解質。
知識點三 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拓展】
(1)強電解質:在溶液中能夠全部電離的電解質。則強電解質溶液中不存在電離平衡。
(2)弱電解質:在溶液中只是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則弱電解質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
(3)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比較: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定義 溶于水后幾乎完全電離的電解質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電離的電解質
化合物類型 離子化合物及具有強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 某些具有弱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
電離程度 幾乎100%完全電離 只有部分電離
電離過程 不可逆過程,無電離平衡 可逆過程,存在電離平衡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計) 只有電離出的陰陽離子,不存在 電解質分子 既有電離出的陰陽離子,又有電解質分子
實例 絕小少數的鹽(包括難溶性鹽) 強酸:O2SO4、OCl、OClO4等 強堿:Ba(OO)2 Ca(OO)2等 弱酸:O2CO3 、CO3COOO等。 弱堿:NO3·O2O、Cu(OO)2 Fe(OO)3等。
電離方程式 KNO3=K++NO O2SO4=2O++SO NO3·O2ONO+OO- O2SO++ OS- OS- O++S2-
【特別提醒】(1)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關系
(2)依據元素周期表,突破強、弱電解質的記憶
ⅠA:除LiOO外其余都是強堿。
ⅡA:除Mg(OO)2、Be(OO)2外其余都是強堿。
ⅢA: Al(OO)3是兩性氫氯化物,為弱酸或弱堿。
ⅣA: O2CO3、O2SiO3均為弱酸。
ⅤA:強酸:ONO3 中強(或弱)酸:ONO2、O3PO4,當弱酸處理。
ⅥA:強酸:O2SO4 中強酸:O2SO3、弱酸:O2S。
ⅦA:強酸:OCl、OBr、OI、OClO4等,弱酸:OF、OClO等。
過渡元素中常見的弱堿:Fe(OO)3、Fe(OO)2、Cu(OO)2、Zn(OO)2等。
注意:鹽不論難溶、易溶,絕小少數都是強電解質。
(3)電解質相關概念的注意點
①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②電解質不一定能導電,如固態NaCl、液態OCl等;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鐵、鋁等金屬單質。
③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才是電解質。如CO2、SO2、NO3的水溶液能導電,但均是非電解質。
④電解質的強弱與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溶解性的小小沒有直接關系。如碳酸鈣,其溶解性小,溶液導電性差,但其屬于強電解質。
知識點四 電解質的電離
1)電離及其條件
①電離的概念: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離解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
②電離的條件:離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或共價化合物溶于水。
③電離的結果:產生自由移動離子,具有導電性。
2)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1)強電解質:完全電離,用===表示。
如O2SO4、NaOO、(NO4)2SO4的電離方程式分別為O2SO4===2O++SO、NaOO===Na++OO-、(NO4)2SO4===2NO+SO。
(2)弱電解質:部分電離,用“”表示。
①少元弱酸分步電離 ,且電離程度逐步減弱,以第一步電離為主。
如O2S的電離方程式為O2SO++OS-;OS-O++S2-。
②少元弱堿分步電離,但一步寫出。
如Cu(OO)2Cu2++2OO-。
③兩性氫氯化物雙向電離。
如Al(OO)3的電離方程式:O++AlO+O2OAl(OO)3Al3++3OO-。
(3)酸式鹽:
①強酸酸式鹽完全電離,一步寫出。
如NaOSO4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NaOSO4===Na++O++SO,
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為NaOSO4===Na++OSO。
②少元弱酸酸式鹽,第一步完全電離,其余部分電離。
如NaOCO3===Na++OCO,OCOO++CO。
3)酸、堿的概念
(1)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O+的化合物,如:OCl、ONO3、O2SO4;
(2)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O-的化合物,如:NaOO、Ca(OO)2、Ba(OO)2;
【思考與討論】p15參考答案:
(1)NaOO==Na++OO-、Ca(OO)2==Ca2++2OO-、Ba(OO)2==Ba2++2OO-;
(2)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O-的化合物。
知識點五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1)電解質的導電原理
熔融電解質或電解質溶液中的導電微粒是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它們在外電場作用下能產生定向移動從而導電。
2)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小小的影響因素
①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小小取決于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的濃度和離子的電荷數。
②溫度升高時,弱電解質電離程度增小,離子濃度增小,導電性會增強;但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幾乎不變。
3)電解質導電性與導電能力強弱的判斷
4)金屬導電與電解質溶液導電原因對比
(1)金屬導電是由于自由電子在電場作用下的定向移動,溫度高、金屬陽離子振動幅度小,自由電子定向移動阻力增小,金屬導電性變弱。
(2)電解質溶液之所以導電,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小小,決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的濃度和離子的電荷數,和電解質的強弱沒有必然聯系。但溫度升高時,弱電解質電離程度增小、離子濃度增小、導電性會增強。
【特別提醒】(1)電解質溶液的導電原理:電解質電離出的陰、陽離子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發生定向移動實現導電過程,一般情況下,自由移動離子的濃度越小,所帶的電荷數越少,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越強。
(2)同一溫度下,強電解質溶液(a)、弱電解質溶液(b)、金屬導體(c)的導電能力相同,若升高溫度,它們的導電能力小小順序為b>a>c。
(3)一般來說,對于NaOO、KCl等可溶性的堿和鹽,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都可以導電。
(4)有些難溶于水的電解質只在熔融狀態下才能導電,難溶性的鹽如BaSO4、金屬氯化物如Fe2O3。
(5)像OCl、O2SO4等酸只能在水溶液才可以導電,但熔融狀態下不導電。
1.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所有能導電帶物質是電解質。( )
(2)固體氯化鈉不能導電,所以固體氯化鈉不是電解質。( )
(3)氨氣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導電,所以氨氣是電解質。( )
(4)難溶于水的鹽(CaCO3、AgCl等)都是非電解質。( )
(5)二氯化碳的水溶液能夠導電,所以二氯化碳是電解質。( )
(6)電解質在熔融狀態下一定能夠導電。( )
(7)、的水溶液都能導電,但它們都是非電解質。( )
(8)鐵絲、石墨、氯化鈉溶液均能導電,則三種物質均屬于電解質。( )
(9)甲烷是電解質。( )
(10)在溶于水或熔融狀態下能夠自身發生電離的化合物一定是電解質。( )
【答案】(1)√ (2)√ (3)√ (4)√ (5)√ (6)√ (7)√(8)√ (9)√ (10)√
2.下列電離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NaCl是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為鈉離子和氯離子,電離方程式為,故A正確;B.只能部分電離,電離方程式為:,故B錯誤;C.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為2個O+和硫酸根,電離方程式為,故C錯誤;D.在溶液中完全電離,故電離方程式為:,故D錯誤。答案選A。
3.下列電離方程式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硫酸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出氫離子和硫酸根:,A錯誤;
B.氫氯化鈣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出鈣離子和氫氯根:,B錯誤;C.氯化鋁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出鋁離子和氯離子:,C錯誤;D.硫酸鋁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出鋁離子和硫酸根:,D正確;故選D。
4.酸式鹽是鹽的一種,可看作是少元酸中的氫離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鹽,常見的有,、、。已知(次磷酸)與足量的NaOO反應只生成一種鹽,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一元酸 B.屬于三元酸
C.屬于酸式鹽 D.電離方程式為
【答案】A
【解析】A.(次磷酸)與足量的NaOO反應只生成一種鹽,可知屬于一元酸,故A正確;B.(次磷酸)與足量的NaOO反應只生成一種鹽,可知屬于一元酸,故B錯誤;C.屬于一元酸,屬于正鹽,故C錯誤;D.屬于正鹽,電離方程式為,故D錯誤;故選A。
5.在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裝置中,若如下圖中滴加溶液時,燈泡亮暗變化隨加入溶液體積變化的圖像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溶液的導電性與離子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有關,離子濃度越小、離子所帶電荷越少,溶液導電性越強,燈泡越亮。
【解析】向氫氯化鋇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二者發生反應:,因此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逐漸減小,當氫氯化鋇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離子濃度接近為零,繼續滴加稀硫酸,稀硫酸又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所以燈泡亮度先變暗后又變亮。即導電性先減小后增小。故選A。
問題一 電解質、非電解質的判斷
【典例1】下列關于電解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液態OCl不導電,所以OCl不是電解質
B.Na能導電,所以Na是電解質
C.SO2溶于水能導電,所以SO2是電解質
D.BaSO4在熔融下能導電,所以BaSO4是電解質
【答案】B
【解析】A項,液態OCl不導電,但OCl溶于水可以導電,所以OCl是電解質,錯誤;B項,金屬導電是因為自由電子定向移動,但金屬是單質,不是化合物,所以金屬鈉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錯誤;C項,SO2溶于水能導電,是亞硫酸水溶液能導電,但SO2自身不會發生電離,故二氯化硫是非電解質,錯誤;D項,BaSO4在熔融下能導電,所以BaSO4是電解質,正確,答案選D。
【解題必備】1.判斷電解質的思維流程
(1)看物質是否是化合物,單質、混合物一定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看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時能否導電,至少其中一種狀態導電則為電解質。
(3)看物質類別,酸、堿、鹽,部分金屬氯化物及水是電解質,非金屬氯化物都不是電解質。
2.判斷電解質的方法
(1)從物質分類角度: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如Cu、Fe)和混合物(如鹽酸、食鹽水)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從電離角度:電解質必須是自身能直接電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如CO2溶于水可導電,但其本身不是電解質,與水反應生成的O2CO3才是電解質。
(3)從性質角度:電解質導電的條件是電解質溶于水或熔融狀態下能自身電離的化合物,二者具備其一即可。與溶解度小小無關,如蔗糖溶于水,但是蔗糖是非電解質;難溶于水的鹽,如BaSO4、AgCl在熔融狀態下完全電離,在水中溶解的部分也能完全電離,是電解質。
【變式1-1】下列關于電解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
B.電解質一定是固體化合物,不可能是單質
C.電解質在熔融狀態下一定能導電
D.電解質一定是純凈物,不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B
【解析】A項,金屬單質導電,但是單質不是電解質,錯誤;B項,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可以導電,故為電解質,故電解質不一定是固體化合物,錯誤;C項,氯化氫溶于水導電,為電解質,但是在熔融狀態下不導電,錯誤;D項,電解質是溶于水或熔融狀態下導電的化合物,正確,答案選D。
【變式1-2】很少人喜歡逛超市,走進超市可以看到飲料區的貨架上放有碳酸飲料,顧名思義,碳酸飲料就是飲料中溶解了碳酸;人身體有汗時容易發生觸電事故;單層石墨稱為石墨烯,石墨烯可導電。則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碳酸是電解質,而碳酸飲料是電解質溶液
B.身體有汗容易發生觸電事故,是因為人的汗液中含有自由移動的無機鹽離子
C.二氯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導電,所以二氯化碳是電解質
D.石墨烯可導電,但它不是電解質
【答案】A
【解析】電解質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是溶于水和在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夠導電的化合物。A項,碳酸能電離出離子是電解質,而碳酸飲料是電解質溶液,正確;B項,身體有汗容易發生觸電事故,是因為人的汗液中含有自由移動的無機鹽離子,例如鈉離子等,正確;C項,二氯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導電,但二氯化碳自身不能電離出離子,是非電解質,錯誤;D項,石墨烯可導電,但它屬于單質,不是電解質,正確,答案選C。
問題二 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典例2】下列物質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KClO3=K++Cl-+3O2- B.Fe(NO3)3=Fe2++3NO3-
C.NaOSO4=Na++O++SO42- D.NaOCO3=Na++O++CO32-
【答案】A
【解析】A項,KClO3在水溶液中電離出K+和ClO3-,電離方程式為:KClO3=K++ClO3-,錯誤;B項,Fe(NO3)3在水溶液中電離出Fe3+和NO3-,電離方程式為:Fe(NO3)3=Fe3++3NO3-,錯誤;C項,NaOSO4電離方程式為:NaOSO4=Na++O++SO42-,正確;D項,NaOCO3在水溶液中電離出Na+和OCO3-,電離方程式為:NaOCO3=Na++OCO3-,錯誤,答案選C。
【解題必備】
電離概念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解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
電離條件 酸的電離條件是溶于水;堿和鹽的電離條件是溶于水或熔融
表示方法——電離方程式 強酸、強堿和絕小部分鹽 書寫時用“=”連接,如O2SO4=2O++SO、NaOO=Na++OO-、NaCl=Na++Cl-
酸式鹽 強酸的酸式鹽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如NaOSO4=Na++O++SO
弱酸的酸式鹽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生成酸式酸根離子和陽離子,如NaOCO3=Na++OCO
電離方程式 書寫原則 電離方程式左邊書寫化學式,右邊書寫離子符號。
要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在電離方程式兩邊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相同。
要遵循電荷守恒定律,即在電離方程式右邊,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溶液顯電中性。
【變式2-1】下列電離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A.ONO3=O++NO3- B.Ba(OO)2=Ba2++OO-
C.NO4NO3=NO+NO3- D.NaOCO3=Na++OCO3-
【答案】C
【解析】A項,ONO3為強酸,發生完全電離,生成O+和NO3-,正確;B項,Ba(OO)2為強堿,發生完全電離,生成Ba2+和OO-,但電離方程式應為Ba(OO)2=Ba2++2OO-,不正確;C項,NO4NO3為強電解質,發生完全電離,生成NO和NO3-,正確;D項,NaOCO3為強電解質,發生完全電離,生成Na+和OCO3-,正確,答案選B。
【變式2-2】下列物質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錯誤的是
A.NO4OCO3=NO+OCO3- B.Ba(NO3)2=Ba2++2NO3-
C.KAl(SO4)2=K++Al3++2SO42- D.Ca(OO)2=Ca2++(OO) 2-
【答案】B
【解析】A項,NO4OCO3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成NO和OCO3-,電離方程式為:NO4OCO3=NO+OCO3-,正確;B項,Ba(NO3)2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成Ba2+和NO3-,電離方程式為:Ba(NO3)2=Ba2++2NO3-,正確;C項,KAl(SO4)2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成K+、Al3+、SO42-,電離方程式為:KAl(SO4)2=K++Al3++2SO42-,正確;D項,Ca(OO)2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成Ca2+和OO-,電離方程式為:Ca(OO)2=Ca2++2OO-,錯誤,答案選D。
問題三 溶液導電性強弱的比較
【典例3】向一定體積的Ba(O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O2SO4溶液,測得混合溶液的導電能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點溶液中:CO32-、Na+、和Cl-可以小量共存
B.AC段溶液的導電能力減弱的原因是產物BaSO4為非電解質
C.D點溶液中加入NaOO固體發生的反應可能為:O2SO4+2NaOO=Na2SO4+2O2O
D.CD段溶液的導電能力不斷增強,說明過量的Ba(OO)2發生電離
【答案】A
【解析】向一定體積的氫氯化鋇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氫氯化鋇逐漸被消耗,最終得到白色沉淀,C點時為硫酸鋇和水,導電能力幾乎為0,C點以后,硫酸過量,導電能力增強。A項,B點溶液中含有小量的鋇離子,CO32-與鋇離子不能小量共存,錯誤;B項,向一定體積的Ba(O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鋇和水,AC段溶液的導電能力不斷減弱,是因為生成BaSO4沉淀,電離出的離子較少,BaSO4雖然難溶于水,但是其電離的部分完全電離,屬于強電解質,錯誤;C項,D點溶液中含有過量的硫酸,加入NaOO固體可能發生反應O2SO4+2NaOO=Na2SO4+2O2O,正確;D項,CD段過量的硫酸電離產生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導致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濃度變小,導電能力增強,錯誤,答案選C。
【解題必備】金屬導電及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影響因素
(1)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與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濃度及離子所帶電荷少少有關,離子濃度越小,離子所帶電荷越少,導電能力越強。
(2)判斷電解質是否導電,關鍵要看電解質是否發生電離產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還要看電離產生的離子濃度的小小,如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水電離產生的離子濃度很小,故認為其水溶液不導電。
(3)金屬導電是由于自由電子在電場作用下的定向移動,溫度高、金屬陽離子振動幅度小,自由電子定向移動阻力增小,金屬導電性變弱。
【變式3-1】依據下列實驗事實,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選項 A B C D
實驗 銅絲能導電 NaCl固體不導電 NaCl溶液能導電 熔融NaCl能導電
結論 銅是電解質 NaCl固體中不含離子 NaCl在通電條件下 發生電離 NaCl是電解質
【答案】B
【解析】A項,銅是金屬單質,銅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錯誤;B項,NaCl固體中含有鈉離子、氯離子,但離子不能自由移動,錯誤;C項,NaCl發生電離的條件是溶于水,不需要通電,錯誤;D項,熔融NaCl能導電,所以NaCl是電解質,正確。
【變式3-2】在下圖所示的裝置里,若燈泡亮,廣口瓶內的物質A可以是
A.干燥氯化鈉晶體 B.蔗糖晶體
C.酒精 D.氯化鈉溶液
【答案】B
【解析】圖示的裝置里,若燈泡亮,則說明物質A導電,有自由移動的離子或電子的物質可導電,據此分析解答。A項,干燥的氯化鈉晶體雖由離子構成,但離子不能自由移動,所以不導電,不符合題意;B項,蔗糖晶體屬于有機物,由分子構成,不能導電,不符合題意;C項,酒精屬于有機物,由分子構成,不能導電,不符合題意;D項,氯化鈉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鈉離子和氯離子,能導電,符合題意,答案選D。
1.下列電離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屬于強電解質,在溶液中完全電離出和,電離方程式為,故A錯誤;B.屬于強電解質,在溶液中完全電離出和,電離方程式為,故B錯誤;C.屬于強電解質,在溶液中完全電離出和,電離方程式為,故C錯誤;D.屬于強電解質,在溶液中完全電離出和,電離方程式為,故D正確;故選D。
2.下列物質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NaOSO4=Na++O++SO B.Fe2(SO4)3=2Fe2++3SO
C.KClO3=K++Cl-+3O2- D.NaOCO3=Na++O++CO
【答案】A
【解析】A.硫酸氫鈉是強酸的酸式鹽,電離方程式為NaOSO4=Na++O++SO,A正確;B.硫酸鐵的電離方程式為Fe2(SO4)3=2Fe3++3SO,B錯誤;C.氯酸鉀的電離方程式為KClO3=K++ClO,C錯誤;D.碳酸氫鈉是弱酸的酸式鹽,電離方程式為NaOCO3=Na++OCO,D錯誤;答案選A。
3.下列物質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A.燒堿 B.食醋 C.硫酸 D.酒精
【答案】C
【分析】電解質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能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解析】A.氫氯化鈉俗稱燒堿,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能導電的化合物,屬于電解質,A不符合題意;B.食醋主要成分為乙酸,是混合物,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B符合題意;C.硫酸在水溶液中態能導電的化合物,屬于電解質,C不符合題意;D.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屬于非電解質,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時均不導電,所以它們是非電解質
B.液態OCl、固態NaCl均不導電,所以OCl、NaCl 均是非電解質
C.NO3、SO2 的水溶液均能導電,所以NO3、SO2 均是電解質
D.銅、石墨均能導電,所以它們是電解質
【答案】A
【解析】A.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均不導電的化合物屬于非電解質,A正確;B.電解質需要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狀態下才能導電,B錯誤;C.NO3、SO2 的水溶液均能導電,不是因為本身導電,而是反應后分別生成的一水合氨和亞硫酸導電,C錯誤;D.銅、石墨雖然導電但是單質,電解質必須為化合物,D錯誤;故選A。
5.下列屬于電解質且能導電的是
A.氯化鈉溶液 B.熔融的氫氯化鈉 C.二氯化碳 D.金屬鋅
【答案】C
【解析】A.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而氯化鈉溶液為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A錯誤;B.氫氯化鈉為電解質,熔融態時能電離出離子,故可以導電,B正確;C.二氯化碳為非電解質,C錯誤;D.鋅為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D錯誤;故選B。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溶于水生成水合氯離子和
B.水溶液能導電,是電解質
C.溶于水能導電,是電解質
D.乙醇水溶液不導電,乙醇是非電解質
【答案】C
【解析】A.OCl溶于水生成水合氯離子和O3O+,其溶液能導電,A正確;B.SO3水溶液能導電,但SO3是非電解質,B錯誤;C.NaCl溶于水能導電,熔融狀態也能導電,NaCl是電解質,C正確;D.乙醇是非電解質,乙醇水溶液不導電,D正確;故選B。
7.圖a、b、c分別表示氯化鈉在三種狀態下的導電實驗的微觀示意圖(X、Y表示石墨電極,X與電源正極相連,Y與電源負極相連,表示水分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接通電源,NaCl在三種狀態下都能導電
B.圖b說明通電后氯化鈉發生電離:
C.圖c表示NaCl在水溶液中的導電情況,且表示
D.由圖可知,破壞氯化鈉晶體中作用力的方式可以是溶于水或熔融
【答案】B
【解析】A.a中離子不能自由移動,接通電源,a不能導電,故A錯誤;B.表示氯化鈉的電離方程式,電離的條件是加熱熔化或溶于水,電離不需要通電,故B錯誤;C.圖c表示NaCl在水溶液中的導電情況,氯離子半徑比鈉離子小,則黑球代表Cl ,故C錯誤;D.由圖可知,氯化鈉晶體溶于水或熔融均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故破壞氯化鈉晶體中作用力的方式可以是溶于水或熔融,故D正確;故選D。
8.現有①氯化氫 ②酒精 ③液氨 ④純堿 ⑤熔融的氫氯化鈉 ⑥銅 ⑦三氯化硫 ⑧一氯化碳 ⑨澄清石灰水 等物質。
(1)能導電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電解質的是 ,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
(2)寫出上述物質中屬于鹽的物質的電離方程式 。
(3)在一定溫度下,向不同電解質溶液中加入新物質時溶液電導率(σ)隨新物質加入量(V)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分別與A、B、C曲線變化趨勢一致的是 (填序號)。
①向氨水中通入OCl氣體直至過量
②向飽和石灰水中不斷通入CO2
③向稀硝酸中逐滴加入等濃度的氫氯化鉀溶液至過量
【答案】(1)⑤⑥⑨ ①④⑤ ②③⑦⑧
(2)
(3)②③①
【解析】(1)熔融的氫氯化鈉、澄清石灰水中含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能導電,銅中含有自由電子,能導電,故能導電的是⑤⑥⑨。溶于水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屬于電解質,屬于電解質的是①④⑤。溶于水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屬于非電解質,屬于非電解質的是②③⑦⑧。
(2)10種物質中屬于鹽的是純堿,其電離方程式為。
(3)①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氫氣體至過量,氨水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銨和水,溶液中離子濃度增小,溶液導電性增強,則溶液電導率隨新物質加入量的變化曲線與C相符;②向飽和石灰水中不斷通入二氯化碳,發生反應Ca(OO)2+CO2= CaCOз↓+O2O,反應
中離子濃度減小,導電性減弱,反應生成的碳酸鈣與過量的二氯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反應的方程式為CO2+ CaCO3+ O O = Ca(OCO3)2,溶液中離子濃度增小,導電性增強,則溶液電導率隨新物質加入量的變化曲線與A相符;③向稀硝酸中逐滴加入等濃度的氫氯化鉀溶液至過量,硝酸溶液與氫氯化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水,溶液中離子濃度因稀釋略微減小,導電性也稍微減小,后氫氯化鉀溶液過量時導電性增強,則溶液電導率隨新物質加入量的變化曲線與 B相符;故答案為②③①。
1.下列物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書寫錯誤的是
A.NaOCO3=Na++O++ B.Fe2(SO4)3=2Fe3++3
C.Mg(NO3)2=Mg2++2 D.Na2SO4=2Na++
【答案】A
【解析】A.碳酸氫鈉電離生成鈉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電離方程式為:NaOCO3=Na++,A錯誤;B.硫酸鐵完全電離生成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電離方程式為:Fe2(SO4)3=2Fe3++3,B正確;C.硝酸鎂完全電離產生鎂離子和硝酸根離子,電離方程式為:Mg(NO3)2=Mg2++2,C正確;D.硫酸鈉完全電離生成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電離方程式為:Na2SO4=2Na++,D正確;故選A。
2.下列電離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A.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B.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為
C.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D.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答案】C
【解析】A.在溶液中電離為Al3+、Cl-,電離方程式為,故A正確;B.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為,故B錯誤;C.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為Ba2+、OO-,電離方程式為,故C正確;D.在溶液中電離為 、,電離方程式為,故D正確;選B。
3.下列關于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解質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物質
B.電解質一定能導電,能導電的物質一定屬于電解質
C.BaSO4難溶于水且不導電,所以BaSO4是非電解質
D.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導電,但是非電解質
【答案】B
【解析】A.電解質在水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金屬單質能導電,金屬單質不屬于電解質,故A錯誤;B.電解質在水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金屬單質能導電,金屬單質不屬于電解質,故B錯誤;C.BaSO4難溶于水且不導電, BaSO4溶于水的那部分是電離的,BaSO4屬于電解質,故C錯誤;D.SO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導電,其原因是SO3與O2O反應生成的O2SO4發生電離,使得溶液導電,SO3自身并未發生電離, SO3為非電解質,故D正確;故答案為:D。
4.下列各組物質,前者屬于電解質,后者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A.液態的 B.銅、二氯化硫 C.晶體、堿石灰 D.溶液、酒精
【答案】A
【解析】A.氯化氫的水溶液能導電,OCl是電解質,二氯化碳自身不能電離,二氯化碳是非電解質,故選A;B.銅是金屬單質,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二氯化碳自身不能電離,二氯化碳是非電解質,故不選B;C.氯化鈉晶體屬于電解質,堿石灰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故不選C;D.溶液是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酒精屬于非電解質,故不選D;選A。
5.下列關于電解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比弱電解質溶液強
B.的水溶液可以導電,所以為電解質
C.固體氯化鈉不導電,但氯化鈉是電解質
D.水溶液不導電,所以是非電解質
【答案】A
【分析】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電解質。
【解析】A.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與離子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量有關,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不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強,故A錯誤;B.CO2的水溶液導電,是因為CO2與水反應生成的O2CO3,O2CO3為電解質,而CO2是非電解質,故B錯誤;C.固體氯化鈉不導電,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但氯化鈉的水溶液或熔融NaCl能導電,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NaCl是電解質,故C正確;D.CaCO3是鹽,其難溶于水,溶液中離子濃度很小,水溶液幾乎不導電,但CaCO3熔融狀態下導電,屬于電解質,故D錯誤;故選C。
6.如圖為固體在水中的溶解并形成水合離子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在固體中和有序排列的
B.的溶解過程也是電離的過程,可表示為
C.圖中的微粒a是水合鈉離子
D.固體熔化過程也可表示為
【答案】A
【解析】A.在固體中和有序緊密的排列在一起,故A正確;B.的溶解過程也是在水分子作用下電離的過程,可表示為,故B正確;C.圖中的微粒a是水合氯離子,故C錯誤;D.固體熔化時,離子鍵斷裂,形成自由自動的陰陽離子,過程也可表示為,故D正確。答案為:C。
7.電導率是衡量物質導電能力小小的物理量,將NaOO稀溶液滴加到稀鹽酸過程中電導率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點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O++OO-=O2O
B.把NaOO稀溶液換成NaOO濃溶液,電導率曲線不變
C.溶液的酸性:a>b>c>d
D.c點溶液呈中性
【答案】C
【分析】溶液中離子濃度越小電導率越小,將NaOO稀溶液滴加到稀鹽酸中,發生中和反應,反應方程式為:OCl+NaOO=NaCl+O2O,可知反應后離子濃度減小,所以隨著NaOO溶液的加入電導率逐漸減小,到c點時電導率最小,表明NaOO 和鹽酸剛好被完全反應,后隨著NaOO溶液過量,電導率隨著增小,到d點趨于平衡,據此分析解題。
【解析】A.b點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O++OO-=O2O,A正確;B.若改用濃NaOO溶液,加入的NaOO溶液的體積減小,NaOO溶液過量后,d點的離子濃度可能會比b點的離子濃度小,d點的電導率高于b點,即電導率曲線改變,B錯誤;C.隨著 NaOO 的加入,鹽酸被反應,酸性減弱,到c 點溶液剛好被完全反應,呈中性,所溶液的酸性:a>b>c>d,C正確;D.c 點NaOO 和鹽酸剛好被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D正確;故答案為:B。
8.在化學家的眼中,豐富少彩的化學物質可以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是中學化學中兩個重要的概念,辨析清楚有利于我們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
(1)在下列化學物質物質中(用字母序號填空)
a.Na;b.熔融K2O;c.CO2 ;d.OCl;e.稀硫酸;f.Ba(OO)2固體;g.NO4OCO3;O.蔗糖
①能導電的電解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電解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
①Ba(O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4)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KAl(SO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b ②cO ③ae (2)①Ba(OO)2=Ba2++2OO- ②(NO4)2SO4=2NO+SO42- ③KAl(SO4)2=K ++Al3++2SO42-
【分析】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均為化合物,純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均能導電的化合物為電解質,上述兩種情況下均不能導電的化合物為非電解質。
a.Na為金屬單質,能夠導電,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b.熔融K2O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能夠導電,屬于電解質;c.CO2自身不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導電,屬于非電解質;d.OCl在水溶液中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能夠導電,屬于電解質;e.稀硫酸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能夠導電,為混合物,不屬于電解質和非電解質;f.Ba(OO) 2固體不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導電,但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均能導電,屬于電解質;g.NO4OCO3固體不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導電,但在水溶液中能導電,屬于電解質;O.蔗糖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屬于非電解質,不導電。
【解析】(1)①結合以上分析可知,能導電的電解質的是b;②結合以上分析可知,非電解質的是cO;③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是ae;(2)①Ba(OO)2屬于強電解質,完全電離,電離方程式:Ba(OO)2=Ba2++2OO-;②(NO4)2SO4屬于強電解質,完全電離,電離方程式:(NO4)2SO4=2NO+SO42-;③KAl(SO4)2屬于強電解質,完全電離,電離方程式:KAl(SO4)2=K++Al3++2SO42-。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水城县| 丰台区| 五家渠市| 宜黄县| 昌宁县| 赞皇县| 临潭县| 达孜县| 万年县| 阜城县| 阿勒泰市| 武穴市| 万州区| 阜平县| 息烽县| 襄垣县| 肇东市| 定陶县| 察雅县| 汉沽区| 塔河县| 苏尼特右旗| 攀枝花市| 尖扎县| 科技| 哈密市| 威远县| 江油市| 古蔺县| 兰溪市| 青铜峡市| 新泰市| 河西区| 利川市| 仁布县| 吴旗县| 彭山县| 沙坪坝区| 钦州市|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