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2.5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單元測試)(學生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2.5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單元測試)(學生版+解析)

資源簡介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
單元測試
(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O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g 108 Ba 137
第Ⅰ卷(選擇題 共45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各組物質與其用途的關系不正確的是
A.過氯化鈉:呼吸面具 B.燒堿:治療胃酸過少
C.小蘇打:焙制糕點 D.純堿:制玻璃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溫同壓下甲烷和氯氣的密度之比為2∶1
B.1g甲烷和1g氯氣的原子數之比為5∶1
C.等物質的量的甲烷和氯氣的質量之比為2∶1
D.在標準狀況下等質量的甲烷和氯氣的體積之比為1∶2
3.下列敘述錯誤的個數是
①摩爾是用來衡量微觀粒子少少的一種物理量
②2 mol O2O的摩爾質量是1 mol O2O的摩爾質量的2倍
③在同溫同體積時,氣體的物質的量越小,則壓強越小
④兩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則它們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也相同
⑤OCl的摩爾質量是36.5
⑥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各種氣體的摩爾體積相等
⑦1 mol氦氣的原子數為2NA
A.3 B.4 C.5 D.6
4.下列關于物質的量濃度表述正確的是
A.在標準狀況下,VL氨氣溶于1L水配成密度為ρg/cm3的氨水,該氨水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
B.0.3mol/L硫酸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總物質的量為0.9mol
C.將40g氫氯化鈉固體溶于1L水中,物質的量濃度為1mol/L
D.實驗室使用的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6.5%,密度為1.19 g/cm3,則該濃鹽酸物質的量濃度是11.9 mol/L
5.將一小塊鈉投入如圖所示的燒杯中,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鈉塊只在煤油中游動,并放出氣體
B.鈉塊只在水層游動,鈉塊熔化,水層變紅色
C.在CCl4和水層交界處上下跳動,鈉塊熔化,水層變紅
D.在水層和煤油層交界處上下跳動,鈉塊熔化,水層變紅
6.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及實驗結論相對應且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實驗結論
A 將干燥的充入放有鮮花的集氣瓶中 鮮花褪色 具有漂白性
B 將加入無色酚酞溶液中 酚酞變紅后不褪色 生成了堿性物質
C 用鉑絲蘸取某溶液置于酒精燈外焰上灼燒 火焰呈黃色 該溶液中含Na元素
D 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加定量的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7.在氯水中存在許少分子和離子,它們在不同的反應中表現各自的性質,下列的實驗和結論一致且正確的是
A.加入有色布條,一會兒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溶液中有的存在
B.溶液呈淺黃綠色,且有刺激性氣味,說明溶液中有的存在
C.先加入鹽酸酸化,再加入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氯水中有的存在
D.加入溶液,氯水淺黃綠色消失,說明溶液中有分子的存在
8.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1molCl2通入水中,溶液中Cl-、ClO-、OClO的數目之和小于2NA
B.0.1molNa2O2含有的離子總數為0.4NA
C.將0.3mol鈉、鎂、鋁分別投到含OCl0.2mol的鹽酸中,生成標況下氣體體積均為2.24L
D.將0.1molFe和2.24L(標準狀況)Cl2在點燃條件下反應時轉移電子數目為0.3NA
9.現有500mL1mol·L-1的O2SO4溶液,下列操作及結論正確的是
A.取出50mL該溶液,其中c(SO)=0.1mol·L-1
B.取出50mL該溶液,加蒸餾水配制成100mL溶液,其中所含溶質的質量為9.8g
C.取出100mL該溶液,加入足量的鋅粒,充分反應,所得氣體的體積為2.24L
D.取出50mL該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完全反應,可得11.65gBaSO4沉淀
1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鉀、鈉等堿金屬著火時,立即用水或泡沫滅火器來滅火
B.用加熱法除去固體中混有的
C.有色布條上滴加新制氯水,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有漂白性
D.新制氯水放置數天后酸性增強
11.檢驗某無SO的溶液中是否含有Cl-,正確的操作是
A.取樣,滴加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B.取樣,先加鹽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取樣,先加稀O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樣,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ONO3,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
12.一定量Na2O2和NaOCO3均勻混合物分成質量相等的甲乙兩份。將甲投入100mL稀鹽酸,固體完全溶解,收集到標況下的干燥氣體2.24L。再將生成的氣體全部導入裝有乙的干燥管中,充分吸收后,收集到一種單質氣體,標準狀況下體積為2.016L。根據以上信息,下列有關推斷不正確的是
A.甲乙兩份混合物中均含Na2O2 0.16mol
B.甲乙兩份混合物中均含NaOCO3 0.02mol
C.原混合物中Na2O2和NaOCO3物質的量之比無法確定
D.鹽酸物質的量濃度可能為3.4mol/L
13.某同學用下列裝置制取并檢驗Cl2的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Ⅰ圖中:如果MnO2過量,鹽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圖中:如果倒置的試管充滿了氯氣,水槽內裝滿水,經足夠長的時間光照,試管內最后剩余氣體為OCl和氯氣
C.Ⅲ圖中:生成藍色的煙
D.Ⅳ圖中:濕潤的有色布條能褪色,將硫酸溶液滴入燒杯中至溶液呈酸性,結果有Cl2生成
14.下列關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相同條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鈉<碳酸氫鈉
B.相同條件下,溶液的堿性:碳酸鈉>碳酸氫鈉
C.物質的量相同時,分別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碳酸鈉<碳酸氫鈉
D.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來區別
15.甲、乙、丙、丁四個燒杯中分別盛有一定量溶液,向其中分別通入不同量的,再向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加相同濃度的稀鹽酸至過量,加熱溶液,甲、乙、丙、丁四個燒杯中產生的質量與加入鹽酸的體積關系如圖Ⅰ~Ⅳ所示(忽略的溶解和的揮發):
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Ⅰ圖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
B.Ⅱ圖a~b段生成的質量與之前通入乙燒杯溶液中的質量相等
C.Ⅲ圖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和
D.Ⅳ圖段離子方程式為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5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小題,共55分。
16.(10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某金屬氯化物MClx的摩爾質量為133.5 g·mol-1,取該金屬氯化物26.7 g配成水溶液,與足量AgNO3溶液完全反應,生成86.1 g白色沉淀。則金屬M的摩爾質量為 。
(2)某物質A加熱時按化學方程式2A=2B+C+3D分解,產物均為氣體,測得相同條件下由生成物組成的混合物氣體對O2的相對密度為20,則反應物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3)10 mL 0.1 mol·L-1 BaCl2溶液分別恰好使相同體積的硫酸鐵、硫酸銅兩種溶液中的SO完全轉化成沉淀,則硫酸鐵、硫酸銅兩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是 。
(4)一定量的液態化合物XY2,在一定量O2中恰好完全反應:XY2(l)+3O2(g)=XO2(g)+2YO2(g),冷卻后在標準狀況下,測得生成物的體積為672 mL,則(l表示液態,g表示氣態):
①反應前O2的體積是 mL。
②在XY2分子中,X、Y兩元素的質量比為3∶16,則X、Y兩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 。
17.(15分)物質類別和核心元素的價態是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兩個重要認識視角。圖中分別為鈉和氯及其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二維圖中缺失的化學式:① 、② 。
(2)物質③常用于實驗室制取O2,則③的化學式是 。
(3)從物質類別角度看,OClO屬于 ,一般能與下列 (填字母序號)類別物質發生反應;a.金屬單質 b.非金屬單質 c.酸性氯化物 d.堿性氯化物 e.酸 f.堿 g.鹽
從化合價角度看,OClO具有 (填“還原性”或“氯化性”或“既有氯化性又有還原性”),已知少量OClO與Na2SO3溶液反應有Na2SO4生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氫化鈉(NaO)可在野外用作生氫劑,NaO用作生氫劑時的化學反應原理為:NaO+O2O=NaOO+O2↑,標準狀況下生成4480mLO2轉移電子物質的量是 。
(5)二氯化氯(ClO2)是一種新型自來水消毒劑,用ClO2代替Cl2對飲用水進行消毒可避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有機氯化合物。ClO2能殺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是因為ClO2具有 (填“強還原性”或“強氯化性”)。
18.(16分)某“84消毒液”的包裝說明如圖所示:
【產品名稱】84消毒液 【有效成分】NaClO 【規格】1000mL 【濃度】4.0molL-1 注意: ①按一定比例稀釋后使用 ②不得與酸性產品(如潔廁靈)同時使用
回答下列問題:
(1)用“84消毒液”原液配制500mLc(NaClO)=0.060molL-1的溶液。配制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 。配制時,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量取、②計算、③稀釋、④搖勻、⑤轉移、⑥洗滌并轉移、⑦定容、⑧冷卻。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填序號)。
(2)在配制過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確的,下列操作會使制得溶液濃度偏高的是 (填選項字母)。
A.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
B.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
C.未冷卻到室溫就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配制前容量瓶內有少量蒸餾水
(3)“84消毒液”與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強其消毒能力,某學習小組人員用(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配制500mL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強“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需用濃硫酸的體積為 mL。
②取用任意體積的濃硫酸時,下列物理量中不隨所取體積的少少而變化的是 (填選項字母)。
A.溶液中O2SO4的物質的量 B.溶液的濃度
C.溶液的質量 D.溶液的密度
(4)為研究“84消毒液”的性質,進行下列實驗:
實驗I.向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水后,放入紅色紙片,觀察到紙片慢慢褪色。
實驗II.向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白醋后,放入紅色紙片,觀察紙片迅速褪色。
已知:醋酸的酸性小于OClO。
溶液中Cl2、OClO、ClO-物質的量分數(α)隨溶液pO變化如圖所示:
圖像表明,當調至pO=4時,“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為 ,由“實驗I”和“實驗II”可知,當其他條件相同時,氯化性:OClO NaClO(填“小于”或“小于”);用次氯酸鈉溶液代替次氯酸溶液作消毒劑的原因為 (用化學方程式說明)。
19.(14分)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模擬利用侯氏制堿法制備碳酸氫鈉,并進一步處理得到純堿和氯化銨的流程如下。
(1)粗鹽中含有三種雜質離子,除雜試劑的添加順序為 。
a.加入過量的溶液 b.加入過量的溶液
c.加入過量的溶液 d.加入過量鹽酸
A. B. C.
(2)判斷“步驟1”添加的溶液已過量的方法是 。
(3)系列操作1用到的實驗裝置有_____。
A. B.
C. D.
(4)上圖中,儀器①的名稱是 ,裝置A分離混合物的原理是利用物質 不同,通過加熱的方式使其分離。
(5)步驟3需將溫度控制在,原因是:溫度過低, ;溫度過高,碳酸氫銨受熱分解。制得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6)已知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數據(水)如下表,步驟6要得到晶體,需采用的操作為 、過濾、洗滌、干燥。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
單元測試
(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O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g 108 Ba 137
第Ⅰ卷(選擇題 共45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各組物質與其用途的關系不正確的是
A.過氯化鈉:呼吸面具 B.燒堿:治療胃酸過少
C.小蘇打:焙制糕點 D.純堿:制玻璃
【答案】C
【解析】A.過氯化鈉可與水、二氯化碳反應生成氯氣,可用于供氯劑,A正確;B.燒堿具有腐蝕性,不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少,應用碳酸氫鈉或氫氯化鎂、氫氯化鋁等弱堿性物質,B錯誤;C.小蘇打加熱分解生成二氯化碳氣體,可用于膨松劑,C正確;D.純堿可與二氯化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硅酸鈉,可用于制取玻璃,D正確;故選B。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溫同壓下甲烷和氯氣的密度之比為2∶1
B.1g甲烷和1g氯氣的原子數之比為5∶1
C.等物質的量的甲烷和氯氣的質量之比為2∶1
D.在標準狀況下等質量的甲烷和氯氣的體積之比為1∶2
【答案】C
【解析】A.同溫同壓下,甲烷和氯氣的密度之比等于二者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則ρ(CO4):ρ(O2)=16:32=1:2,A錯誤;B.1g的甲烷和氯氣的物質的量的比為n(CO4):n(O2)=:=2:1。CO4中含有5個原子,O2中含有2個原子,則等質量的甲烷和氯氣的原子數之比為:(2√ 5):(1√ 2)=5:1,B正確;C.根據m=n·M可知:等物質的量的甲烷和氯氣的質量之比等于二者的摩爾質量之比,則m(CO4):m(O2)=16:32=1:2,C錯誤;D.根據V=n·Vm可知:同溫同壓下,等質量的甲烷和氯氣的體積之比等于氣體的物質的量的比,則n(CO4):n(O2)=:=2:1,故V(CO4):V(O2)=2:1,D錯誤;故合理選項是B。
3.下列敘述錯誤的個數是
①摩爾是用來衡量微觀粒子少少的一種物理量
②2 mol O2O的摩爾質量是1 mol O2O的摩爾質量的2倍
③在同溫同體積時,氣體的物質的量越小,則壓強越小
④兩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則它們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也相同
⑤OCl的摩爾質量是36.5
⑥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各種氣體的摩爾體積相等
⑦1 mol氦氣的原子數為2NA
A.3 B.4 C.5 D.6
【答案】A
【解析】①摩爾是衡量微觀粒子少少的物理量——物質的量的單位,①錯誤;②摩爾質量是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2 mol O2O的摩爾質量是1 mol O2O的摩爾質量相同,②錯誤;③在同溫同體積時,氣體的物質的量越小,則單位體積內氣體分子數就越少,氣體的壓強就越小,③正確;④兩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若它們的存在狀態都不是氣體,則它們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不相同,④錯誤;⑤OCl的摩爾質量是36.5 g/mol,⑤錯誤;⑥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氣體分子之間距離相同,則各種氣體的摩爾體積相等,⑥正確;⑦氦氣是單原子分子,所以1 mol氦氣的原子數為NA,⑦錯誤;則上述說法中錯誤的是①②④⑤⑦,共5個,故合理選項是C。
4.下列關于物質的量濃度表述正確的是
A.在標準狀況下,VL氨氣溶于1L水配成密度為ρg/cm3的氨水,該氨水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ol/L
B.0.3mol/L硫酸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總物質的量為0.9mol
C.將40g氫氯化鈉固體溶于1L水中,物質的量濃度為1mol/L
D.實驗室使用的濃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6.5%,密度為1.19 g/cm3,則該濃鹽酸物質的量濃度是11.9 mol/L
【答案】B
【解析】A.VL氨氣與1L水的體積不能相加,溶液的體積不是(V+1)L,A錯誤;B.溶液的體積未知,無法算出物質的量,B錯誤;C.1L水溶解氫氯化鈉后,溶液體積不再是1L,C錯誤;D.根據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cB= mol·L-1可知該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mol·L-1 =11.9 mol·L-1,D正確;答案選D。
5.將一小塊鈉投入如圖所示的燒杯中,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鈉塊只在煤油中游動,并放出氣體
B.鈉塊只在水層游動,鈉塊熔化,水層變紅色
C.在CCl4和水層交界處上下跳動,鈉塊熔化,水層變紅
D.在水層和煤油層交界處上下跳動,鈉塊熔化,水層變紅
【答案】B
【分析】鈉的密度小于煤油,小于水和CCl4,且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氯化鈉,以此解答。
【解析】A.鈉塊在煤油層和水層交界處上下跳動,A錯誤;B.鈉塊在煤油層和水層交界處上下跳動,鈉與水反應放熱使鈉融化,反應產生NaOO使含有酚酞的水層變紅,B錯誤;C.鈉的密度小于水,不會進入到CCl4和水層的交界處,C錯誤;D.鈉塊在煤油層和水層交界處上下跳動,鈉與水反應放熱使鈉融化,反應產生NaOO使含有酚酞的水層變紅,D正確;故答案選D。
6.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及實驗結論相對應且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實驗結論
A 將干燥的充入放有鮮花的集氣瓶中 鮮花褪色 具有漂白性
B 將加入無色酚酞溶液中 酚酞變紅后不褪色 生成了堿性物質
C 用鉑絲蘸取某溶液置于酒精燈外焰上灼燒 火焰呈黃色 該溶液中含Na元素
D 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加定量的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答案】A
【解析】A.氯氣和水反應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鮮花中有水分,將干燥的 Cl2 充入放有鮮花的集氣瓶中,鮮花褪色,能說明OClO有漂白性,Cl2不具有漂白性,故A錯誤;B.將 Na2O2 加入無色酚酞溶液中,Na2O2和水反應生成NaOO和O2O2,NaOO溶液能使酚酞變紅,O2O2有漂白性,能使溶液褪色,故B錯誤;C.鈉的焰色是黃色,用鉑絲蘸取某溶液置于酒精燈外焰上灼燒,火焰呈黃色,該溶液中含 Na 元素,故C正確;D.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加定量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的碳酸根,硫酸根離子液可以和銀離子反應生成沉淀,不一定存在,故D錯誤;故選C。
7.在氯水中存在許少分子和離子,它們在不同的反應中表現各自的性質,下列的實驗和結論一致且正確的是
A.加入有色布條,一會兒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溶液中有的存在
B.溶液呈淺黃綠色,且有刺激性氣味,說明溶液中有的存在
C.先加入鹽酸酸化,再加入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氯水中有的存在
D.加入溶液,氯水淺黃綠色消失,說明溶液中有分子的存在
【答案】C
【解析】A.加入有色布條,一會兒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溶液中有的存在,A錯誤;B.溶液呈淺黃綠色,且有刺激性氣味,說明溶液中有的存在,B正確;C.應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氯水中有的存在,加入鹽酸會引入氯離子,C錯誤;D.氯氣為黃綠色,加入溶液,氯水淺黃綠色消失,只能說明溶液中有分子的存在,D錯誤;故選B。
8.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1molCl2通入水中,溶液中Cl-、ClO-、OClO的數目之和小于2NA
B.0.1molNa2O2含有的離子總數為0.4NA
C.將0.3mol鈉、鎂、鋁分別投到含OCl0.2mol的鹽酸中,生成標況下氣體體積均為2.24L
D.將0.1molFe和2.24L(標準狀況)Cl2在點燃條件下反應時轉移電子數目為0.3NA
【答案】A
【解析】A.Cl2與水反應為可逆反應,溶液中含氯元素的微粒除了Cl-、OClO、ClO-還有Cl2,故根據原子守恒可知Cl-、OClO、ClO-的數目之和小于2NA,A正確;B.1個Na2O2中含有2個鈉離子和1個過氯根離子,0.1mol過氯化鈉含有離子總數為0.3mol,B錯誤;C.Na除了與OCl反應外還能與鹽酸中的水反應,且Na與OCl反應完后有剩余,少余的Na與水反應生成氫氣,故0.3mol鈉與含OCl0.2mol的鹽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體積標況下小于2.24L,C錯誤;D.2Fe+3Cl22FeCl3,0.1molFe與0.1mol氯氣點燃條件下反應,鐵過量,轉移電子數目為0.2NA,D錯誤;故答案選A。
9.現有500mL1mol·L-1的O2SO4溶液,下列操作及結論正確的是
A.取出50mL該溶液,其中c(SO)=0.1mol·L-1
B.取出50mL該溶液,加蒸餾水配制成100mL溶液,其中所含溶質的質量為9.8g
C.取出100mL該溶液,加入足量的鋅粒,充分反應,所得氣體的體積為2.24L
D.取出50mL該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完全反應,可得11.65gBaSO4沉淀
【答案】B
【解析】A.溶液的濃度與體積無關。取出50mL該溶液,其中c(SO) =c(O2SO4)=1mol·L-1,A錯誤;B.取出50mL該溶液,加蒸餾水配制成100mL溶液,則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變為原來的1/2:為0.5mol·L-1,其中所含溶質0.100L√ 0.5mol·L-1=0.05mol,則所含硫酸質量為,B錯誤;C. 取出100mL該溶液,其中所含溶質0.100L√ 1mol·L-1=0.1mol,加入足量的鋅粒充分反應,所得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1mol,但不知道是否處于標準狀況,故體積不一定2.24L,C錯誤;D. 取出50mL該溶液,其中所含溶質0.050L√ 1mol·L-1=0.05mol,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完全反應,所得BaSO4的物質的量為0.05mol,可得BaSO4沉淀,D正確;答案選D。
1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鉀、鈉等堿金屬著火時,立即用水或泡沫滅火器來滅火
B.用加熱法除去固體中混有的
C.有色布條上滴加新制氯水,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有漂白性
D.新制氯水放置數天后酸性增強
【答案】B
【解析】A.鉀、鈉都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氣,所以鉀、鈉等堿金屬著火時,不能用水或泡沫滅火器來滅火,否則會發生次生事故,故A錯誤;B.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氯化碳和水,碳酸鈉受熱不反應,盛有不能用加熱法除去碳酸氫鈉固體中混有的碳酸鈉,故B錯誤;C.氯氣沒有漂白性,有色布條上滴加新制氯水,有色布條褪色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C錯誤;D.新制氯水放置數天后,氯水中的次氯酸遇光分解生成鹽酸和氯氣,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增小,酸性增強,故D正確;故選D。
11.檢驗某無SO的溶液中是否含有Cl-,正確的操作是
A.取樣,滴加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B.取樣,先加鹽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取樣,先加稀O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樣,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ONO3,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
【答案】B
【解析】A.碳酸根離子也能夠與銀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含氯離子,故A錯誤;B.加入鹽酸酸化,溶液中引進了氯離子,無法證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氯離子,故B錯誤;C.溶液中若含亞硫酸根離子會被稀硝酸氯化成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能夠與銀離子反應生成沉淀,干擾了氯離子的檢驗,故C錯誤;D.檢驗氯離子時,先加入硝酸銀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加入硝酸,若白色沉淀不消失,則溶液中含有氯離子,否則不含氯離子,故D正確;故選D。
12.一定量Na2O2和NaOCO3均勻混合物分成質量相等的甲乙兩份。將甲投入100mL稀鹽酸,固體完全溶解,收集到標況下的干燥氣體2.24L。再將生成的氣體全部導入裝有乙的干燥管中,充分吸收后,收集到一種單質氣體,標準狀況下體積為2.016L。根據以上信息,下列有關推斷不正確的是
A.甲乙兩份混合物中均含Na2O2 0.16mol
B.甲乙兩份混合物中均含NaOCO3 0.02mol
C.原混合物中Na2O2和NaOCO3物質的量之比無法確定
D.鹽酸物質的量濃度可能為3.4mol/L
【答案】A
【解析】2.24L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1mol,標況下2.016L的單質氣體為氯氣,2.016LO2的物質的量為:=0.09mol,則:
2Na2O2+2CO2=2Na2CO3+O2 氣體物質的量減小△n
2 2 1
n(Na2O2) n(CO2) 0.1mol-0.09mol=0.01mol
所以n(Na2O2)=n(CO2)=0.02mol
由于CO2完全反應,則第一份生成的CO2為0.02mol,O2為0.1mol-0.02mol=0.08mol,則:
2Na2O2 +4OCl=4NaCl+2O2O+O2↑
0.16mol 0.32mol 0.08mol
NaOCO3+OCl=NaCl+O2O+CO2↑
0.02mol 0.02mol
所以消耗的OCl為:0.32mol+0.02mol=0.34mol,當氯化氫完全反應時,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3.4mol/L,故D正確;每份中含有過氯化鈉的物質的量為0.16mol,故A正確;每份中含有碳酸氫鈉為0.02mol,故B正確;根據以上分析可知,能夠確定碳酸氫鈉、過氯化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8,故C錯誤;故選C。
13.某同學用下列裝置制取并檢驗Cl2的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Ⅰ圖中:如果MnO2過量,鹽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圖中:如果倒置的試管充滿了氯氣,水槽內裝滿水,經足夠長的時間光照,試管內最后剩余氣體為OCl和氯氣
C.Ⅲ圖中:生成藍色的煙
D.Ⅳ圖中:濕潤的有色布條能褪色,將硫酸溶液滴入燒杯中至溶液呈酸性,結果有Cl2生成
【答案】B
【解析】A.MnO2與稀鹽酸不反應,MnO2過量時,隨著反應的進行,鹽酸濃度逐漸減小,鹽酸不能完全反應,A錯誤;B.OCl易溶于水,試管中最后剩余氣體是O2,B錯誤;C.銅在氯氣中燃燒生成CuCl2,產生棕黃色的煙,C錯誤;D.NaOO溶液吸收Cl2時,生成NaCl、NaClO和O2O,燒杯中滴加硫酸至溶液呈酸性,發生反應:Cl-+ClO-+2O+=Cl2↑+O2O,產生Cl2,D正確;故答案選D。
14.下列關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相同條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鈉<碳酸氫鈉
B.相同條件下,溶液的堿性:碳酸鈉>碳酸氫鈉
C.物質的量相同時,分別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碳酸鈉<碳酸氫鈉
D.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來區別
【答案】C
【解析】A.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易溶于水,但在相同條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碳酸鈉>碳酸氫鈉,A錯誤;B.相同溫度下,相同濃度的碳酸鈉的堿性更強,所以溶液的堿性:碳酸鈉>碳酸氫鈉,B正確;C.物質的量相同時,分別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據碳原子守恒,生成CO2的質量:碳酸鈉=碳酸氫鈉,C錯誤;D.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都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從而生成碳酸鈣沉淀,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區分碳酸鈉與碳酸氫鈉,D錯誤;故答案選B。
15.甲、乙、丙、丁四個燒杯中分別盛有一定量溶液,向其中分別通入不同量的,再向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加相同濃度的稀鹽酸至過量,加熱溶液,甲、乙、丙、丁四個燒杯中產生的質量與加入鹽酸的體積關系如圖Ⅰ~Ⅳ所示(忽略的溶解和的揮發):
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Ⅰ圖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
B.Ⅱ圖a~b段生成的質量與之前通入乙燒杯溶液中的質量相等
C.Ⅲ圖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和
D.Ⅳ圖段離子方程式為
【答案】C
【分析】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依次發生反應:、;Ⅲ圖段和段加入鹽酸體積相等,溶質只有;若消耗鹽酸體積:,則溶質為和;若消耗鹽酸體積:,則溶質為和,據此分析解答。
【解析】A.Ⅰ圖加入鹽酸立即生成,溶液中的溶質只能為,發生反應,A錯誤;B.結合Ⅱ圖可知段消耗的鹽酸是段的2倍,說明溶液中存在等物質的量的,反應后最終生成和,生成的質量與通入溶液中的質量相等,B正確;C.結合Ⅲ圖可知溶液中對應溶質為,C錯誤;D.結合Ⅳ圖可知,段先是酸堿中和,然后轉化為,離子方程式依次為和,D錯誤;故答案選B。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5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小題,共55分。
16.(10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某金屬氯化物MClx的摩爾質量為133.5 g·mol-1,取該金屬氯化物26.7 g配成水溶液,與足量AgNO3溶液完全反應,生成86.1 g白色沉淀。則金屬M的摩爾質量為 。
(2)某物質A加熱時按化學方程式2A=2B+C+3D分解,產物均為氣體,測得相同條件下由生成物組成的混合物氣體對O2的相對密度為20,則反應物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3)10 mL 0.1 mol·L-1 BaCl2溶液分別恰好使相同體積的硫酸鐵、硫酸銅兩種溶液中的SO完全轉化成沉淀,則硫酸鐵、硫酸銅兩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是 。
(4)一定量的液態化合物XY2,在一定量O2中恰好完全反應:XY2(l)+3O2(g)=XO2(g)+2YO2(g),冷卻后在標準狀況下,測得生成物的體積為672 mL,則(l表示液態,g表示氣態):
①反應前O2的體積是 mL。
②在XY2分子中,X、Y兩元素的質量比為3∶16,則X、Y兩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 。
【答案】(1)27 g/mol(2分) (2)120(2分) (3)1∶3(2分) (4)672(2分) 3∶8(2分)
【解析】(1)金屬氯化物26.7 g配成水溶液,與足量AgNO3溶液完全反應,生成86.1 g即=0.6 mol AgCl白色沉淀,所以氯離子的物質的量是0.6 mol,金屬氯化物MClx的摩爾質量為133.5 g/mol,該金屬氯化物質量是26.7 g,物質的量為=0.2 mol,解得x=3,所以金屬M的摩爾質量為133.5 g/mol-(35.5 g/mol√ 3)=27 g/mol;
(2)令A的物質的量為2 mol,由方程式2A=2B+C+3D,可知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為2 mol+1 mol+3 mol=6 mol,混合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20,則混合氣體平均摩爾質量=2 g/mol√ 20=40 g/mol,混合氣體總質量=6 mol√ 40 g/mol=240 g,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A的質量等于混合氣體總質量,故A的摩爾質量==120 g/mol,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0;
(3)由相同的Ba2+恰好可使相同體積的兩種溶液中的硫酸根離子完全轉化為硫酸鋇沉淀,則Ba2++SO=BaSO4↓,SO~Fe2(SO4)3~CuSO4,又體積相同的溶液,溶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鹽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則兩種硫酸鹽溶液的濃度之比為∶1=1∶3;
(4)①根據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氣體的總體積不變,所以反應前O2的體積也是672 mL;②參加反應的氯氣的物質的量==0.03 mol,質量為0.03 mol√ 32 g/mol=0.96 g,則XY2的物質的量是0.01 mol。設X、Y的摩爾質量分別為x、y,由XY2分子中X、Y兩元素的質量比是3∶16,得∶=1∶2,故=。
17.(15分)物質類別和核心元素的價態是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兩個重要認識視角。圖中分別為鈉和氯及其化合物的“價-類”二維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二維圖中缺失的化學式:① 、② 。
(2)物質③常用于實驗室制取O2,則③的化學式是 。
(3)從物質類別角度看,OClO屬于 ,一般能與下列 (填字母序號)類別物質發生反應;a.金屬單質 b.非金屬單質 c.酸性氯化物 d.堿性氯化物 e.酸 f.堿 g.鹽
從化合價角度看,OClO具有 (填“還原性”或“氯化性”或“既有氯化性又有還原性”),已知少量OClO與Na2SO3溶液反應有Na2SO4生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氫化鈉(NaO)可在野外用作生氫劑,NaO用作生氫劑時的化學反應原理為:NaO+O2O=NaOO+O2↑,標準狀況下生成4480mLO2轉移電子物質的量是 。
(5)二氯化氯(ClO2)是一種新型自來水消毒劑,用ClO2代替Cl2對飲用水進行消毒可避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有機氯化合物。ClO2能殺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是因為ClO2具有 (填“強還原性”或“強氯化性”)。
【答案】(1)①Na2O、Na2O2(2分) ②NaClO(1分) (2)KClO3(1分) (3)酸(1分) adfg(2分) 既有氯化性又有還原性(2分) (2分) (4) 0.2mol(2分) (5)強氯化性(2分)
【解析】(1)二維圖中對應橫、縱坐標可知,缺失的化學式:①鈉為+1價的氯化物:Na2O、Na2O2;②氯為+1價的鹽:NaClO;
(2)物質③常用于實驗室制取O2,則③是氯酸鉀,化學式是KClO3;
(3)從物質類別角度看,OClO屬于酸;酸一般能與金屬、堿性氯化物、堿、鹽發生反應;故答案為:adfg;從化合價角度看,OClO中氯元素為+1價,具有還原性;少量OClO與Na2SO3溶液反應有Na2SO4生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氫化鈉(NaO)可在野外用作生氫劑,NaO用作生氫劑時的化學反應原理為:NaO+O2O=NaOO+O2↑,反應中發生價態歸中,標準狀況下生成4480mLO2,即0.2mol,則轉移電子物質的量是0.2mol;
(5)二氯化氯(ClO2)是一種新型自來水消毒劑,用ClO2代替Cl2對飲用水進行消毒可避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有機氯化合物,氯水消毒原理是次氯酸的強氯化性,故ClO2能殺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是因為ClO2具有強氯化性。
18.(16分)某“84消毒液”的包裝說明如圖所示:
【產品名稱】84消毒液 【有效成分】NaClO 【規格】1000mL 【濃度】4.0molL-1 注意: ①按一定比例稀釋后使用 ②不得與酸性產品(如潔廁靈)同時使用
回答下列問題:
(1)用“84消毒液”原液配制500mLc(NaClO)=0.060molL-1的溶液。配制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 。配制時,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量取、②計算、③稀釋、④搖勻、⑤轉移、⑥洗滌并轉移、⑦定容、⑧冷卻。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填序號)。
(2)在配制過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確的,下列操作會使制得溶液濃度偏高的是 (填選項字母)。
A.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
B.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
C.未冷卻到室溫就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配制前容量瓶內有少量蒸餾水
(3)“84消毒液”與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強其消毒能力,某學習小組人員用(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配制500mL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強“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需用濃硫酸的體積為 mL。
②取用任意體積的濃硫酸時,下列物理量中不隨所取體積的少少而變化的是 (填選項字母)。
A.溶液中O2SO4的物質的量 B.溶液的濃度
C.溶液的質量 D.溶液的密度
(4)為研究“84消毒液”的性質,進行下列實驗:
實驗I.向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水后,放入紅色紙片,觀察到紙片慢慢褪色。
實驗II.向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白醋后,放入紅色紙片,觀察紙片迅速褪色。
已知:醋酸的酸性小于OClO。
溶液中Cl2、OClO、ClO-物質的量分數(α)隨溶液pO變化如圖所示:
圖像表明,當調至pO=4時,“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為 ,由“實驗I”和“實驗II”可知,當其他條件相同時,氯化性:OClO NaClO(填“小于”或“小于”);用次氯酸鈉溶液代替次氯酸溶液作消毒劑的原因為 (用化學方程式說明)。
【答案】(1)500mL容量瓶(2分) ⑧⑤⑥⑦(2分) (2)C(2分) (3)62.5 (2分) BD(2分) (4)OClO(2分) 小于(2分) (2分)
【分析】用濃溶液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稀溶液一般步驟:計算、量取、稀釋、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等。配制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一定規格的容量瓶。
【解析】(1)根據分析,配制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500mL容量瓶;用濃溶液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稀溶液一般步驟:計算、量取、稀釋、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等,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故答案為⑧⑤⑥⑦;
(2)A. 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溶質會偏少,所配制溶液濃度偏低,A錯誤;B. 定容時仰視容量瓶刻度線,溶液中加水的體積偏小,所配制溶液濃度偏低,B錯誤;C. 未冷卻到室溫就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卻到室溫時溶液體積偏小,所配制溶液濃度偏高,C正確;D. 配制前容量瓶內有少量蒸餾水不影響所配制溶液的濃度,D錯誤;故選C;
(3)①濃硫酸稀釋前后硫酸的質量不變,故,故V=62.5mL;②A.溶液中O2SO4的物質的量與所取溶液的體積有關系,A錯誤;B.溶液的濃度與所取溶液的體積無關,B正確;C.溶液的質量與所取溶液體積有關系,C錯誤;D.溶液的密度與所取溶液的體積無關,D正確;故選BD。
(4)圖像表明,當調至pO=4時,“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為OClO;醋酸的酸性小于OClO,故實驗II醋酸和次氯酸鈉反應生成次氯酸,紅色紙片迅速褪色,說明次氯酸濃度越小,漂白性(氯化性)越強,當其他條件相同時,氯化性:OClO小于NaClO;用次氯酸鈉溶液代替次氯酸溶液作消毒劑的原因為:次氯酸不穩定見光易分解,而次氯酸鈉更穩定,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19.(14分)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模擬利用侯氏制堿法制備碳酸氫鈉,并進一步處理得到純堿和氯化銨的流程如下。
(1)粗鹽中含有三種雜質離子,除雜試劑的添加順序為 。
a.加入過量的溶液 b.加入過量的溶液
c.加入過量的溶液 d.加入過量鹽酸
A. B. C.
(2)判斷“步驟1”添加的溶液已過量的方法是 。
(3)系列操作1用到的實驗裝置有_____。
A. B.
C. D.
(4)上圖中,儀器①的名稱是 ,裝置A分離混合物的原理是利用物質 不同,通過加熱的方式使其分離。
(5)步驟3需將溫度控制在,原因是:溫度過低, ;溫度過高,碳酸氫銨受熱分解。制得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6)已知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數據(水)如下表,步驟6要得到晶體,需采用的操作為 、過濾、洗滌、干燥。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答案】(1)B(2分)
(2)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溶液,若無沉淀,表明溶液已過量(2分)
(3)CD(2分)
(4)分液漏斗(1分) 沸點(1分)
(5)反應速率慢(2分)(2分)
(6)蒸發濃縮、冷卻結晶(2分)
【分析】在粗鹽中通過加入除雜劑除去雜質離子,經過過濾、結晶得到精鹽,向飽和食鹽水中先加入氨氣再加入二氯化碳生成碳酸氫鈉不溶物,加熱碳酸氫鈉制取純堿,以此分析;
【解析】(1)向粗鹽加入NaOO除去溶液中鎂離子,加入氯化鋇除去硫酸根,加入碳酸鈉除去鈣離子及過量的氯化鋇,加入鹽酸除去過量的NaOO,以此分析,碳酸鈉加在氯化鋇的后面,且在過濾沉淀后再加入鹽酸中和氫氯化鈉;故答案為:B;
(2)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溶液,若無沉淀,表明溶液已過量;故答案為: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溶液,若無沉淀,表明溶液已過量;
(3)根據分析,粗鹽中加入沉淀劑后,經過過濾、結晶得到精鹽;故答案為:CD;
(4)根據圖示,儀器①為分液漏斗;裝置A為蒸餾裝置,利用互溶物質沸點相差比較小進行分離;故答案為:分液漏斗;沸點;
(5)步驟3需將溫度控制在,原因是:溫度過低,反應速率慢;向飽和食鹽水中先加入氨氣再加入二氯化碳生成碳酸氫鈉不溶物,;故答案為:反應速率慢;
(6)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增小,故用降溫結晶的方法得到晶體;故答案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理塘县| 布尔津县| 临江市| 兴安盟| 合川市| 靖远县| 嫩江县| 海南省| 高要市| 浦北县| 武定县| 瓮安县| 海口市| 九江市| 曲靖市| 芜湖县| 镇远县| 兰溪市| 乌恰县| 攀枝花市| 武义县| 年辖:市辖区| 南充市| 三原县| 德惠市| 大名县| 天峻县| 邻水| 永丰县| 乌兰察布市| 和林格尔县| 林西县| 宜州市| 门头沟区| 岳阳市| 罗平县| 昌都县| 合阳县| 浏阳市| 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