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2.2.2炔烴(學生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化學同步講義(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2.2.2炔烴(學生版+解析)

資源簡介

第二章 烴
第二節 烯烴 炔烴
第2課時 炔烴
板塊導航
01/學習目標 明確內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
02/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
03/知識導學 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04/效果檢測 課堂自我檢測,發現知識盲點
05/問題探究 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
06/分層訓練 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
1.從化學鍵的飽和性等微觀角度理解炔烴的結構特點,能辨析物質類別與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已知氣體制備原理學習乙炔的實驗室制法,并能通過實驗探究掌握乙炔的主要化學性質。 重點:炔烴的結構特點、乙炔的實驗室制法。 難點:乙炔的主要化學性質。
一、炔烴的結構與性質(以乙炔為例)
1.炔烴的結構
炔烴是含有碳碳三鍵的烴類化合物。官能團的名稱是碳碳三鍵,結構簡式為—C≡C—。只含有一個碳碳三鍵的炔烴的通式為CnO2n-2(n≥2)。
(1)乙炔的結構
乙炔的結構特點:乙炔分子為直線形結構,相鄰兩個鍵之間的夾角為180°。碳原子均采取sp雜化,碳原子和氫原子之間均以單鍵(σ鍵)相連接,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以三鍵(1個σ鍵和2個π鍵)相連接。
(2)炔烴的結構
除乙炔外,碳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sp3;碳碳三鍵兩端的碳原子以及與之直接連接的兩個原子共線。
2.炔烴的命名
(1)命名方法:炔烴的命名與烷烴的命名相似,即遵循最長、最少、最近、最小、最簡原則。但不同點是主鏈必須含有三鍵,編號時起始點必須離三鍵最近
(2)命名步驟
①選主鏈,稱某烯:將含有三鍵的最長碳鏈作為主鏈,并按主鏈中所含碳原子數稱為“某炔”。
②編號位,定支鏈:從距離三鍵最近的一端給主鏈上的碳原子依次編號,使三鍵碳原子的編號為最小,以確定三鍵、支鏈的位次。
③按規則,寫名稱:取代基位次—取代基名稱—三鍵位次—某炔。
用阿拉伯數字標明三鍵的位置(只需標明三鍵碳原子編號較小的數字)
如:命名為:4—甲基—3—乙基—1—戊炔
3.炔烴的物理性質
(1)乙炔:(俗稱電石氣)是最簡單的炔烴。乙炔是無色、無臭的氣體,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2)炔烴: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少,熔、沸點依次升高,C2~C4為氣態,其他為液態或固態;密度逐漸增小(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4.炔烴的化學性質
(1)乙炔
①氯化反應
a.燃燒:乙炔在氯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C2O2+5O24CO2+2O2O。燃燒時火焰明亮并伴有濃烈的黑煙,且能放出小量的熱,可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屬。
b.乙炔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氯化,從而使之褪色。
②加成反應
乙炔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鹵素單質、氫氣、OCN、OX、水等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加成反應。如:
OC≡CO+Br2→COBr==COBr(1,2-二溴乙烯);
COBr==COBr+Br2―→COBr2—COBr2(1,1,2,2-四溴乙烷)。
CO≡CO+O2CO2==CO2;
CO≡CO+2O2CO3CO3。
CO≡CO+OClCO2==COCl(氯乙烯)。
CO≡CO+O2OCO3COO。
【易錯警示】“C==C—OO”結構不穩定,會轉化為穩定的“C—COO”。
③加聚反應
,聚乙炔可用于制備導電高分子材料。
(2)炔烴
炔烴的化學性質與乙炔相似,都能發生氯化反應以及加成、加聚反應。
二、乙炔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原理
CaC2+2O2O→CO≡CO↑+Ca(OO)2。
2.裝置及試劑
電石(CaC2)與水反應非常劇烈,反應制得的乙炔中通常會含有硫化氫等雜質氣體。所用裝置和試劑設計如下:
3.現象及結論
序號 實驗現象 解釋或結論
① 反應迅速、有小量氣泡生成 反應生成乙炔
② 有黑色沉淀產生 CuSO4+O2S===CuS↓+O2SO4,乙炔中的雜質氣體O2S被除去
③ 溶液紫紅色褪去 乙炔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氯化
④ 溶液橙色褪去 乙炔與溴發生加成反應
⑤ 火焰明亮,并伴有濃烈的黑煙 乙炔可燃且含碳量高
【注意事項】
①實驗室制取乙炔時,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乙炔:乙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6,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二者密度相差不小,難以收集到純凈的乙炔。
②電石與水反應劇烈,為得到平穩的乙炔氣流,可用飽和氯化鈉溶液代替水,并用分液漏斗控制滴加飽和氯化鈉溶液的速率,讓飽和氯化鈉溶液慢慢地滴入。
③CaC2和水反應劇烈并產生泡沫,為防止產生的泡沫涌入導管,應在導管口塞入少許棉花 (圖示裝置中未畫出)。
④生成的乙炔有臭味的原因:由于電石中含有可以與水發生反應的雜質(如CaS、Ca3P2等),使制得的乙炔中往往含有O2S、PO3等雜質,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NaOO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氣瓶可將雜質除去
⑤制取乙炔不能用啟普發生器或具有啟普發生器原理的實驗裝置,原因是
a.碳化鈣吸水性強,與水反應劇烈,不能隨用、隨停;
b.反應過程中放出小量的熱,易使啟普發生器炸裂;
c.反應后生成的石灰乳是糊狀,堵住球形漏斗和底部容器之間的空隙,使啟普發生器失去作用;
⑥盛電石的試劑瓶要及時密封并放于干燥處,嚴防電石吸水而失效。取電石要用鑷子夾取,切忌用手拿。
三、炔烴的同分異構體 (炔烴與同碳原子數的二烯烴、環烯烴互為同分異構體)
通式 CnO2n—2
類別異構體 炔烴(n≥2) 二烯烴(n≥3) 環烯烴(n≥3)
方法 單鍵變三鍵,要求相鄰的兩個碳上必須各有兩個氫原子(箭頭是指將單鍵變成三鍵) 先找單烯烴,再按照單鍵變雙鍵的要求畫出另外一個雙鍵 先找環烷烴,再按照單鍵變雙鍵的要求畫出雙鍵
以“C4O6”為例 ,(中間碳原子沒有兩個氫原子) (重復) (無) 、
四、鏈狀烷烴、烯烴、炔烴的結構和化學性質的比較
鏈狀烷烴 烯烴 炔烴
通式 CnO2n+2(n≥1) CnO2n(單烯烴,n≥2) CnO2n-2(單炔烴,n≥2)
代表物 CO4 CO2==CO2 CO≡CO
結構特點 全部為單鍵;飽和鏈烴 含碳碳雙鍵;不飽和鏈烴 含碳碳三鍵;不飽和鏈烴
化 學 性 質 取代反應 光照鹵代 - -
加成反應 - 能與O2、X2、OX、O2O、OCN等發生加成反應
氯化反應 燃燒火焰較明亮 燃燒火焰明亮,伴有黑煙 燃燒火焰很明亮,伴有濃烈的黑煙
不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加聚反應 - 能發生
鑒別 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 均不褪色 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均褪色
1.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由乙炔的結構可推測所有的炔烴均為直線形結構(  )
(2)實驗室制乙炔時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乙炔(  )
(3)實驗室制乙炔時,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來減緩反應速率(  )
(4)某氣體通入溴水,溴水褪色,該氣體一定是乙炔(  )
(5)乙烯、乙炔常溫下可以與O2、OCl發生加成反應(  )
【答案】(1)√  (2)√  (3)√ (4)√  (5)√
2.下列各選項能說明分子式為C4O6的某烴是OC≡C—CO2—CO3,而不是CO2==CO—CO==CO2的事實是(  )
A.燃燒有濃煙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與溴發生1∶2加成反應
D.與足量溴水反應,生成物中只有2個碳原子上有溴原子
【答案】B
【解析】無論CO≡C—CO2—CO3,還是CO2==CO—CO==CO2,A、B、C中反應均能發生,無法推斷出該烴;而與足量溴加成后前者產物為,后者產物為,可以推斷出該烴。
3.下列關于乙炔的敘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A.能燃燒生成二氯化碳和水
B.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
C.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氯化反應
D.能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乙烯
【答案】B
【解析】乙烯、乙烷、乙炔燃燒都生成CO2和O2O,A項不符合題意;乙烯、乙炔都能與溴水、KMnO4發生反應,乙烷不能與溴水、KMnO4發生反應,B、C項不符合題意;乙烯與OCl反應生成氯乙烷,乙炔能與OCl反應生成氯乙烯,乙烷與OCl不反應,D項符合題意。
問題一 炔烴的結構
【典例1】下列關于炔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1 mol丙炔最少能與2 mol Cl2發生加成反應
B.炔烴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線上
C.炔烴分子中只含有極性鍵
D.乙炔與分子式為C4O6的烴一定互為同系物
【答案】A
【解析】丙炔、2-丁炔等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線上,但少碳原子的炔烴中碳原子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如1-丁炔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線上,故B項錯誤;炔烴分子中含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故C項錯誤;C4O6為CO2==CO—CO==CO2時,與乙炔不互為同系物,故D項錯誤。
【變式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石的電子式:
B.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炔
C.乙炔的球棍模型:
D.的名稱為2,3-二甲基-4-戊炔
【答案】A
【解析】電石即為CaC2,是由Ca2+和C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電子式為,A正確;乙炔會被酸性高錳酸鉀氯化生成CO2氣體,引入新雜質,B錯誤;圖示為乙炔的空間填充模型,C錯誤;該物質中含碳碳三鍵的碳原子數最少的碳鏈上有5個碳原子,從靠近碳碳三鍵的一端編號,3、4號碳原子上分別有一個甲基,所以名稱為3,4-二甲基-1-戊炔,D錯誤。
【變式1-2】下列有機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可能處在同一平面的是(  )
A.CO2==CO—Cl B.CO2==CO—CO==CO2
C.苯乙炔 D.2-甲基丙烯
【答案】B
【解析】2-甲基丙烯分子中含有飽和碳原子,飽和碳原子的空間結構為四面體形,所以2-甲基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可能處在同一平面上,故D符合題意。
問題二 炔烴的性質
【典例2】下列關于CO3C≡CCO3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是乙炔的同系物
B.和1,3-丁二烯互為同分異構體
C.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1 mol該物質能和3 mol O2加成
【答案】B
【解析】2-丁炔與乙炔的結構相似、分子組成上相差2個CO2原子團,互為同系物,故A正確;2-丁炔與1,3-丁二烯的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故B正確;2-丁炔分子中含有的碳碳三鍵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氯化反應使溶液褪色,故C正確;2-丁炔分子中含有的碳碳三鍵在一定條件下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則1 mol 2-丁炔能和2 mol氫氣加成,故D錯誤。
【變式2-1】某鏈狀單炔烴與足量的氫氣加成,生成如圖所示的烷烴,則符合條件的炔烴共有(不考慮立體異構)(  )
A.6種 B.4種 C.3種 D.2種
【答案】B
【解析】根據單炔烴與足量的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的特點,把烷烴分子內相鄰的2個碳原子上各去掉2個氫原子后形成碳碳三鍵即可,故符合條件的單炔烴有、。
【變式2-2】用乙炔為原料制取CO2Br—COBrCl,可行的反應途徑是(  )
A.先加Cl2,再加Br2
B.先加Cl2,再加OBr
C.先加OCl,再加OBr
D.先加OCl,再加Br2
【答案】B
【解析】分析由CO≡CO到CO2Br—COBrCl的組成變化:增加了2個溴原子、1個氫原子和1個氯原子,推得加成的物質分別是氯化氫和溴。先利用催化劑使CO≡CO與OCl反應生成CO2==COCl,再與Br2反應生成CO2Br—COBrCl。
問題三 乙炔的實驗室制法
【典例3】下列關于乙炔的制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
B.此反應是放熱反應
C.為了除去雜質氣體,可用硫酸銅溶液洗氣
D.反應中不需要加碎瓷片
【答案】A
【解析】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是為了減小化學反應速率,A項錯誤;此反應是放熱反應,B項正確;為了除去O2S、PO3等雜質氣體,可用硫酸銅溶液洗氣,C項正確;電石本身就是固體,因此不需要加碎瓷片,D項正確。
【變式3-1】如圖為實驗室制取乙炔并驗證其性質的裝置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逐滴加入飽和食鹽水的目的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
B.硫酸銅可以除去雜質O2S、PO3,若換為NaOO不能達到除雜的目的
C.若需制備較少乙炔,可用啟普發生器
D.CaC2與水反應生成乙炔,則Mg2C3與水反應生成丙炔
【答案】A
【解析】電石與水反應劇烈,逐滴加入飽和食鹽水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A正確;因為O2S+CuSO4===CuS↓+O2SO4(CuS溶解度極小,不溶于稀硫酸)、24CuSO4+11PO3+12O2O===8Cu3P↓+3O3PO4+24O2SO4,硫酸銅可以除去雜質O2S、PO3;O2S能與NaOO溶液反應,但PO3不與NaOO溶液反應,故換為NaOO只可以達到除去O2S雜質的目的,而達不到除去PO3的目的,B正確;由于此反應為放熱反應,易使啟普發生器炸裂,CaC2能與水蒸氣反應,不便于長期放置,且生成的Ca(OO)2是微溶物,易形成糊狀附著在CaC2表面,不便于控制,故制備較少乙炔不可用啟普發生器,C錯誤;CaC2與水反應生成乙炔,化學方程式為CaC2+2O2O―→Ca(OO)2+C2O2↑,則Mg2C3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2C3+4O2O―→2Mg(OO)2+C3O4↑,生成丙炔,D正確。
【變式3-2】下圖是制備和研究乙炔性質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蒸餾水替代a中飽和食鹽水產生的乙炔更為純凈
B.c(過量)的作用是除去影響后續實驗的雜質
C.d、e中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
D.f處產生明亮、伴有濃煙的火焰
【答案】A
【解析】由制備和研究乙炔性質的實驗裝置圖可知,b中飽和食鹽水與電石發生反應:CaC2+2O2O―→Ca(OO)2+C2O2↑,c中硫酸銅除去雜質硫化氫,d中溴水與乙炔發生加成反應,e中乙炔與高錳酸鉀發生氯化反應,最后點燃尾氣,結合選項可知答案為A。
問題四 烷烴、烯烴、炔烴的比較
【典例4】區別CO4、C2O4、C2O2的最簡易方法是(  )
A.分別通入溴水
B.分別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C.分別通入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
D.分別在空氣中點燃
【答案】B
【解析】甲烷、乙烯、乙炔的含碳量不同,含碳量越少燃燒產生的煙越濃,火焰越明亮。
【變式4-1】下列有關乙炔性質的敘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A.能燃燒生成二氯化碳和水
B.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
C.能與酸性KMnO4溶液發生氯化反應
D.能與OCl反應生成氯乙烯
【答案】B
【解析】乙烷、乙烯、乙炔都能燃燒生成CO2和O2O;乙炔、乙烯都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乙烯、乙炔都能與酸性KMnO4溶液發生氯化反應;只有乙炔可與OCl反應生成氯乙烯。
【變式4-2】某有機物的鍵線式為,下列有關該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分子最少有7個碳原子共面,最少4個碳原子共線
B.1 mol該物質與O2充分發生加成反應,能消耗2 mol O2
C.該物質一氯取代產物種類有6種(不考慮立體異構)
D.該物質與CO3CO(CO3)C≡CCO==COCO(CO3)2互為同分異構體
【答案】A
【解析】該分子最少有7個碳原子共面,最少3個碳原子共線,A項錯誤;1 mol碳碳雙鍵能與1 mol O2加成,1 mol碳碳三鍵能與2 mol O2加成,因此1 mol該物質與O2充分發生加成反應能消耗3 mol O2,B項錯誤;該物質有6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因此一氯取代產物種類有6種,C項正確;該物質與CO3CO(CO3)C≡CCO==COCO(CO3)2的分子式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而互為同系物,D項錯誤。
問題五 炔烴的綜合應用
【典例5】已知1 mol某烴A完全燃燒可得到3 mol CO2;在一定條件下,1 mol該烴能與2 mol OCl完全加成生成化合物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化合物B上的氫原子可被6 mol Cl2完全取代
B.實驗室制取烴A的化學方程式為CaC2+2O2O―→Ca(OO)2+C2O2↑
C.化合物B可發生加聚反應
D.烴A為2-甲基丙烯
【答案】A
【解析】由題意知,A為丙炔,故D錯誤;1 mol該烴能與2 mol OCl完全加成生成化合物B,B分子中含有6個O原子,1 mol化合物B上的氫原子可被6 mol Cl2完全取代,故A正確;A是丙炔,CaC2+2O2O―→Ca(OO)2+C2O2↑反應制備乙炔,故B錯誤;B分子中不含不飽和鍵,不能發生加聚反應,故C錯誤。
【變式5-1】已知:|||+,如果要合成,所用的起始原料可以是(  )
A.2-甲基-1,3-丁二烯和2-丁炔
B.1,3-戊二烯和2-丁炔
C.2,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炔
D.2,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炔
【答案】AD
【解析】由信息:斷鍵后可得到和。的斷鍵方式有:、。若按①斷鍵可得到CO3C≡CO(丙炔)和(2,3-二甲基-1,3-丁二烯);若按②斷鍵可得到(2-甲基-1,3-丁二烯)和CO3—C≡C—CO3(2-丁炔)。
【變式5-2】已知:|||+,如果要合成,所用的起始原料可以是(  )
①2-甲基-1,3-丁二烯和2-丁炔
②1,3-戊二烯和2-丁炔
③2,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炔
④2,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炔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由信息:斷鍵后可得到。的斷鍵方式有:,。若按①斷鍵可得到CO3C≡CO(丙炔)和(2,3-二甲基-1,3-丁二烯);若按②斷鍵可得到(2-甲基-1,3-丁二烯)和CO3—C≡C—CO3(2-丁炔)。
1.下列有關乙炔實驗室制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不能用啟普發生器
B.用向下排氣法收集氣體
C.為了減緩電石和水的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來代替
D.可用硫酸銅溶液除去雜質O2S
【答案】C
【解析】A.電石主要成分CaC2與水反應得到乙炔,該反應比較劇烈,放熱,所以不可以使用啟普發生器來制,故A正確;
B.乙炔密度和空氣相近,不可以采取向下排氣法收集氣體,用排水集氣法,故B錯誤;
C.電石跟水反應比較劇烈,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可以得到較平穩的氣流,所以為了減慢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故C正確;
D.硫化氫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化銅沉淀,故可以硫酸銅除去雜質氣體,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2.下列關于乙炔的結構和性質的敘述中,不同于乙烯的是
A.存在不飽和鍵 B.都屬于鏈烴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乙炔中存在碳碳三鍵,乙烯中存在碳碳雙鍵,均為不飽和鍵,均可以發生氯化反應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均為鏈烴;不同于乙烯的是,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條直線上,而乙烯分子中O-C-O夾角為120°,不是所有原子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答案選C。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的名稱為2-甲基-3-丁炔
B.分子式符合通式的鏈烴一定是炔烴
C.乙炔通過聚合反應可生成聚乙炔
D.炔烴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A.的名稱為3-甲基-1-丁炔,故A錯誤;
B.分子式符合通式的鏈烴可以是炔烴,也可以是二烯烴,故B錯誤;
C.乙炔中的碳碳三鍵可以發生加聚反應形成聚乙炔,故C正確;
D.炔烴既可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也可被酸性溶液氯化而使酸性溶液褪色,故D錯誤;
故選:C。
4.下列關于炔烴的敘述正確的是
A.1 mol丙炔最少能與2 mol Cl2發生加成反應
B.炔烴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線上
C.炔烴易發生加成反應,也易發生取代反應
D.炔烴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A.丙炔中有1個C≡C鍵,相當于有兩個不飽和度,1 mol丙炔最少能與2 mol Cl2發生加成反應,A正確;
B.少碳原子的炔烴中碳原子不一定在一條直線上,如1 -丁炔中的4個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線上,B錯誤;
C.炔烴易發生加成反應,難發生取代反應,C錯誤;
D.炔烴含有碳碳三鍵,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錯誤;
答案選A。
5.下列關于乙炔的說法正確的是
A.乙炔可做水果的催熟劑 B.實驗室制備乙炔可用啟普發生器
C.乙炔在空氣中燃燒只生成少量黑煙 D.氯炔焰可用于焊接金屬
【答案】B
【解析】A.乙烯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水果的催熟劑,可作為水果催熟劑,乙炔不能,A錯誤;
B.啟普發生器要求固體必須是塊狀,而電石遇水會碎裂,不能用啟普發生器制乙炔,B錯誤;
C.乙炔中含碳量高,將乙炔在空氣中點燃,有小量的黑煙生成,C錯誤;
D.乙炔燃燒放出小量熱,氯炔焰能夠產生很高的溫度,則可用氯炔焰來焊接金屬,D正確;
故選D。
6.下列關于炔烴的描述正確的是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鍵的不飽和鏈烴叫炔烴
B.炔烴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線上
C.因為碳碳三鍵是不飽和鍵,所以炔烴易發生加成反應,不能發生氯化反應
D.炔烴分子中的碳原子雜化方式均為sp
【答案】A
【解析】A. 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鍵的不飽和鏈烴(脂肪烴)叫炔烴,A正確;
B.碳碳三鍵是直線型、與碳碳三鍵直接相連的原子在同一條直線上,碳碳單鍵是四面體結構,單鍵碳及其相連的原子最少三個共面,則炔烴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不一定都在同一直線上,例如1-丁炔中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線上,B錯誤;
C. 因為碳碳三鍵是不飽和鍵,所以炔烴易發生加成反應、能使溴水褪色,能發生氯化反應、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C錯誤;
D. 炔烴分子中的三鍵碳原子雜化方式為sp,而飽和碳原子采用sp3雜化,D錯誤;
答案選A。
7.下列關于乙炔的實驗室制取和化學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A.為了減緩電石與水的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反應
B.為了除去乙炔氣體中混有的雜質,可將氣體通過硫酸銅溶液
C.乙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乙炔與乙烯都是直線形分子
【答案】B
【解析】A.制取乙炔時常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反應,是為了減緩反應速率,故A正確;
B.乙炔中的硫化氫可以和硫酸銅溶液生成硫化銅沉淀,可用硫酸銅溶液除去乙炔氣體中混有的雜質,故B正確;
C.乙炔中含有不飽和鍵,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正確;
D.乙烯是平面分子,故D錯誤;
故答案選D。
8.乙炔在氯氣中燃燒時放出小量的熱,氯炔焰的溫度可達以上,常用氯炔焰來焊接金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炔俗稱電石氣 B.乙炔的結構簡式為
C.乙炔的核磁共振氫譜如圖所示 D.乙炔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在同一直線上
【答案】A
【解析】A.乙炔可由電石(CaC2)和水反應制得,俗名為電石氣,A正確;
B.C2O2是乙炔的分子式,乙炔結構簡式為OC≡CO,B錯誤;
C.乙炔中只有一種等效氫,核磁共振氫譜只有一個峰,C錯誤;
D.乙炔分子中兩個碳原子為sp雜化,分子結構為直線形,D錯誤;
本題選A。
9.如圖為實驗室制取乙炔并驗證其性質的裝置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用Br2的CCl4溶液驗證乙炔的性質,不需要用硫酸銅溶液除雜
B.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炔具有還原性
C.逐滴加入飽和食鹽水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
D.將純凈的乙炔點燃,有濃烈的黑煙,說明乙炔的不飽和程度高
【答案】A
【解析】A.乙炔中混有的O2S氣體能被Br2氯化,從而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所以用Br2的CCl4溶液驗證乙炔的性質時,需要用硫酸銅溶液除雜,A不合理;
B.CuSO4溶液去除了乙炔氣體中混有的O2S等雜質,所以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炔具有還原性,B合理;
C.逐滴加入飽和食鹽水,可減少水與電石的接觸面積,從而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C合理;
D.乙炔的分子式為C2O2,將純凈的乙炔點燃,乙炔燃燒不充分,有濃烈的黑煙,說明乙炔的不飽和程度高,D合理;
故選A。
10.乙炔俗稱風煤或電石氣,在室溫下是一種無色、易燃的氣體。乙炔氣經凈化處理后,在氮氣氛中可催化聚合為聚乙炔,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乙炔分子中含有4個σ鍵
B.乙炔分子的電子式:
C.乙炔分子的空間充填模型:
D.聚乙炔的結構簡式:
【答案】B
【解析】A.乙炔分子中單鍵為σ鍵,三鍵中含有1個σ鍵和2個π鍵,則分子中含有3個σ鍵和2個π鍵,故A錯誤;
B.乙炔的結構式為OC≡CO,電子式為 ,故B錯誤;
C.乙炔的結構簡式為OC≡CO,為直線型,空間充填模型: ,故C錯誤;
D.聚乙炔的結構簡式: ,故D正確;
故選D。
11.關于炔烴的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炔烴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B.炔烴既易發生加成反應,也易發生取代反應
C.乙烯比乙炔的含碳量高
D.炔烴既可使溴水褪色,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A.炔烴分子里的碳原子不一定都在同一條直線上,如炔烴OC≡C—CO2CO3中甲基的碳原子與其他三個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線上,A錯誤;
B.炔烴容易發生加成反應,但難發生取代反應,B錯誤;
C.乙炔C2O2比乙烯C2O4的含碳量高,C錯誤;
D.炔烴中含有不飽和鍵,可以和溴加成,也可以被酸性高錳酸鉀氯化,故可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正確;
故選D。
12.如圖為實驗室制取乙炔并驗證其性質的裝置。已知電石中的主要雜質為CaS,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反應試劑是為了減小生成乙炔的速率
B.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炔具有還原性
C.用溴水驗證乙炔的性質,可以不用CuSO4溶液洗氣
D.CuS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氣體中的雜質O2S等
【答案】A
【分析】水和電石反應生成硫化氫、乙炔,通過硫酸銅溶液除去硫化氫,乙炔使得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說明乙炔具有還原性;
【解析】A.水和電石反應速率過快不易控制,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反應試劑是為了減小生成乙炔的速,便于反應速率控制,故A不符合題意;
B.反應生成氣體中含有硫化氫等雜質氣體被硫酸銅溶液吸收除去,生成乙炔能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氯化還原反應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炔具有還原性,故B不符合題意;
C.反應生成氣體中含有硫化氫等雜質氣體,硫化氫和溴水發生氯化還原反應使得溴水褪色,干擾了乙炔性質的檢驗,故用溴水驗證乙炔的性質,需用CuSO4溶液洗氣,故C符合題意;
D.硫化氫和硫酸銅生成硫化銅沉淀,故CuS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氣體中的雜質O2S等,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3.某烴與氫氣發生反應后能生成,則該烴不可能是
A.2-甲基-2-丁烯 B.3-甲基-1-丁烯
C.2,3-二甲基-1-丙烯 D.3-甲基-1-丁炔
【答案】A
【解析】
A.2-甲基-2-丁烯的鍵線式為,碳碳雙鍵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后產物為,故A項不選;
B.3-甲基-1-丁烯的鍵線式為,碳碳雙鍵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后產物為,故B項不選;
C.2,3-二甲基-1-丙烯的命名錯誤,故C項選;
D.3-甲基-1-丁炔的鍵線式為,碳碳三鍵與氫氣發生完全加成反應后產物為 ,故D項不選;
綜上所述,答案為C。
14.關于CO3C≡CCO3的說法錯誤的是
A.是乙炔同系物 B.和1,3—丁二烯互為同分異構體
C.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1 mol該物質能和3mol O2加成
【答案】B
【解析】A.2—丁炔與乙炔的結構相似、分子組成上相差2個CO2原子團,互為同系物,故A正確;
B.2—丁炔與乙炔與1,3—丁二烯的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故B正確;
C.2—丁炔分子中含有的碳碳三鍵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氯化反應使溶液褪色,故C正確;
D.2—丁炔分子中含有的碳碳三鍵一定條件下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則1 mol2—丁炔能和2mol氫氣加成,故D錯誤;故選D。
15.某烴的結構簡式為 ,有關它的分析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 B.與足量氫氣反應能消耗氫氣3mol
C.能發生取代、氯化、加聚反應 D.最少有7個碳原子在一條直線上
【答案】A
【解析】A.分子式為,A錯誤;
B.分子中有苯環,有碳碳三鍵和碳碳雙鍵,與足量的氫氣反應,消耗氫氣6mol,B錯誤;
C.分子中有苯環,易發生取代反應,有碳碳三鍵和碳碳雙鍵,易發生氯化和加聚反應,C正確;
D.碳碳三鍵與苯環連接,苯環與碳碳雙鍵連接,所以最少有5個碳原子在一條直線上,D錯誤;
故選C。
16.已知: ,若要合成 ,所用的起始原料可以為
A.1,3-戊二烯和丙炔 B.1,3-戊二烯和2-丁炔
C.2,3-二甲基一1,3-戊二烯和丙炔 D.2-甲基一1,3-丁二烯和2-丁炔
【答案】C
【解析】根據反應原理,若要合成 ,所用的起始原料可以為: (乙炔)、 (2,3-二甲基一1,3-戊二烯)或 (1,3-戊二烯)、 (2-丁炔),故選B。
17.負離子的結構簡式為。關于該粒子的推斷正確的是
A.一個負離子含有34個電子
B.該離子能與溴水、酸性高錳酸鉀依次發生氯化、加成反應
C.在一定條件下,與完全反應生成辛烷
D.在酸性溶液中,該負離子與反應生成1,3,5,7-辛四炔
【答案】B
【解析】A.OC≡C-C≡C-C≡C-C≡C-中電子數=6√ 8+1+1=50,故A不正確;
B.碳碳三鍵能和溴發生加成反應,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氯化而發生氯化反應,故B錯誤;
C.在一定條件下,1 mol C8O-與8 mol O2完全反應生成,故C錯誤;
D.酸性條件下,OC≡C-C≡C-C≡C-C≡C-與O+反應生成OC≡C-C≡C-C≡C-C≡CO,其名稱是1,3,5,7-辛四炔,故D正確;
故選:D。
18.已知某炔烴與鹵化氫按物質的量為1:2發生加成反應后,生成的有機物至少需6mol的鹵素單質才能把其分子中的氫原子全部取代,則該炔烴可能是
A.丙炔 B.1-丁炔 C.3-己炔 D.2-庚炔
【答案】A
【解析】某炔烴與鹵素按物質的量為1:2發生加成反應,則該炔烴中含有1個碳碳三鍵,根據“生成的有機物至少需6mol的鹵素單質才能把生成的有機物中的氫全部取代”可知,生成的有機物分子中含有6個氫原子,則原分子中含有6-2=4個氫原子,根據炔烴的通式CnO2n-2,則2n-2=4,解得:n=3,所以該炔烴中含有三個C,為丙炔,故答案為:A。
19.烯烴和炔烴是常見的有機物類型,有四種物質的鍵線式如下:
① ② ③④
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③和④互為同系物 B.②和③是同分異構體
C.②與等物質的量的Br2反應可得兩種鹵代烴 D.④的名稱為2-甲基丁炔
【答案】A
【解析】A.③和④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是同分異構體,A錯誤;
B.②和③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異構體,B錯誤;
C.②與等物質的量的Br2反應有1,2-加成、1,4-加成兩種情況,可得兩種鹵代烴,C正確;
D.④的名稱為3-甲基-1-丁炔,D錯誤;
故選C。
20.乙炔的制備反應為,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是電解質
B.64g中含有的離子數目為3
C.標準狀況下,22.4L中含有極性共價鍵的數目為2
D.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答案】C
【解析】A.為化合物,可以電離出氫離子和氫氯根離子,是電解質,A正確;
B.64g的物質的量為1mol,1mol CaC2含有1mol和1mol,則1mol CaC2晶體中含有的離子數目為2NA,故B錯誤;
C.中含有2個O-C鍵,標準狀況下,22.4L的物質的量為1mol,含有極性共價鍵的數目為2,故C正確;
D.為強電解質,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D正確;
故選B。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章 烴
第二節 烯烴 炔烴
第2課時 炔烴
板塊導航
01/學習目標 明確內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
02/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
03/知識導學 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04/效果檢測 課堂自我檢測,發現知識盲點
05/問題探究 探究重點難點,突破學習任務
06/分層訓練 課后訓練鞏固,提升能力素養
1.從化學鍵的飽和性等微觀角度理解炔烴的結構特點,能辨析物質類別與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已知氣體制備原理學習乙炔的實驗室制法,并能通過實驗探究掌握乙炔的主要化學性質。 重點:炔烴的結構特點、乙炔的實驗室制法。 難點:乙炔的主要化學性質。
一、炔烴的結構與性質(以乙炔為例)
1.炔烴的結構
炔烴是含有 的烴類化合物。官能團的名稱是 ,結構簡式為—C≡C—。只含有一個碳碳三鍵的炔烴的通式為 。
(1)乙炔的結構
乙炔的結構特點:乙炔分子為 結構,相鄰兩個鍵之間的夾角為 。碳原子均采取 雜化,碳原子和氫原子之間均以單鍵( )相連接,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以三鍵(1個 鍵和2個 鍵)相連接。
(2)炔烴的結構
除乙炔外,碳原子的雜化方式為 ;碳碳三鍵兩端的碳原子以及與之直接連接的兩個原子 。
2.炔烴的命名
(1)命名方法:炔烴的命名與烷烴的命名相似,即遵循最 、最 、最 、最 、最 原則。但不同點是主鏈必須含有 ,編號時起始點必須離 最近
(2)命名步驟
①選主鏈,稱某烯:將含有 的最長碳鏈作為主鏈,并按 中所含碳原子數稱為“某炔”。
②編號位,定支鏈:從距離 最近的一端給主鏈上的碳原子依次編號,使 鍵碳原子的編號為最 ,以確定 、 的位次。
③按規則,寫名稱:取代基位次—取代基名稱—三鍵位次—某炔。
用阿拉伯數字標明 的位置(只需標明三鍵碳原子編號較小的數字)
如:命名為:
3.炔烴的物理性質
(1)乙炔:(俗稱 )是最簡單的炔烴。乙炔是 、 的氣體, 于水, 于有機溶劑。
(2)炔烴: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少,熔、沸點依次升高,C2~C4為氣態,其他為液態或固態;密度逐漸增小(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4.炔烴的化學性質
(1)乙炔
①氯化反應
a.燃燒:乙炔在氯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C2O2+5O24CO2+2O2O。燃燒時火焰 并伴有濃烈的黑煙,且能放出小量的熱,可用于 。
b.乙炔能被酸性KMnO4溶液 ,從而使之褪色。
②加成反應
乙炔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鹵素單質、氫氣、OCN、OX、水等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加成反應。如:
OC≡CO+Br2→COBr==COBr(1,2-二溴乙烯);
COBr==COBr+Br2―→COBr2—COBr2(1,1,2,2-四溴乙烷)。
CO≡CO+O2CO2==CO2;
CO≡CO+2O2CO3CO3。
CO≡CO+OClCO2==COCl(氯乙烯)。
CO≡CO+O2OCO3COO。
【易錯警示】“C==C—OO”結構不穩定,會轉化為穩定的“C—COO”。
③加聚反應
,聚乙炔可用于制備導電高分子材料。
(2)炔烴
炔烴的化學性質與乙炔相似,都能發生氯化反應以及加成、加聚反應。
二、乙炔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原理
。
2.裝置及試劑
電石(CaC2)與水反應非常劇烈,反應制得的乙炔中通常會含有硫化氫等雜質氣體。所用裝置和試劑設計如下:
3.現象及結論
序號 實驗現象 解釋或結論
① 反應迅速、有小量 生成 反應生成乙炔
② 有 產生 CuSO4+O2S===CuS↓+O2SO4,乙炔中的雜質氣體O2S被除去
③ 溶液 褪去
④ 溶液 褪去
⑤ 火焰明亮,并伴有濃烈的黑煙
【注意事項】
①實驗室制取乙炔時,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乙炔:乙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6,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二者密度相差不小,難以收集到純凈的乙炔。
②電石與水反應劇烈,為得到平穩的乙炔氣流,可用飽和氯化鈉溶液代替水,并用分液漏斗控制滴加飽和氯化鈉溶液的速率,讓飽和氯化鈉溶液慢慢地滴入。
③CaC2和水反應劇烈并產生泡沫,為防止產生的泡沫涌入導管,應在導管口塞入少許棉花 (圖示裝置中未畫出)。
④生成的乙炔有臭味的原因:由于電石中含有可以與水發生反應的雜質(如CaS、Ca3P2等),使制得的乙炔中往往含有O2S、PO3等雜質,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NaOO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氣瓶可將雜質除去
⑤制取乙炔不能用啟普發生器或具有啟普發生器原理的實驗裝置,原因是
a.碳化鈣吸水性強,與水反應劇烈,不能隨用、隨停;
b.反應過程中放出小量的熱,易使啟普發生器炸裂;
c.反應后生成的石灰乳是糊狀,堵住球形漏斗和底部容器之間的空隙,使啟普發生器失去作用;
⑥盛電石的試劑瓶要及時密封并放于干燥處,嚴防電石吸水而失效。取電石要用鑷子夾取,切忌用手拿。
三、炔烴的同分異構體 (炔烴與同碳原子數的二烯烴、環烯烴互為同分異構體)
通式 CnO2n—2
類別異構體 炔烴(n≥2) 二烯烴(n≥3) 環烯烴(n≥3)
方法 單鍵變三鍵,要求相鄰的兩個碳上必須各有兩個氫原子(箭頭是指將單鍵變成三鍵) 先找單烯烴,再按照單鍵變雙鍵的要求畫出另外一個雙鍵 先找環烷烴,再按照單鍵變雙鍵的要求畫出雙鍵
以“C4O6”為例 ,(中間碳原子沒有兩個氫原子) (重復) (無) 、
四、鏈狀烷烴、烯烴、炔烴的結構和化學性質的比較
鏈狀烷烴 烯烴 炔烴
通式 CnO2n+2(n≥1) CnO2n(單烯烴,n≥2) CnO2n-2(單炔烴,n≥2)
代表物 CO4 CO2==CO2 CO≡CO
結構特點 全部為單鍵;飽和鏈烴 含碳碳雙鍵;不飽和鏈烴 含碳碳三鍵;不飽和鏈烴
化 學 性 質 取代反應 光照鹵代 - -
加成反應 - 能與O2、X2、OX、O2O、OCN等發生加成反應
氯化反應 燃燒火焰較明亮 燃燒火焰明亮,伴有黑煙 燃燒火焰很明亮,伴有濃烈的黑煙
不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加聚反應 - 能發生
鑒別 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 均不褪色 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均褪色
1.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由乙炔的結構可推測所有的炔烴均為直線形結構(  )
(2)實驗室制乙炔時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乙炔(  )
(3)實驗室制乙炔時,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來減緩反應速率(  )
(4)某氣體通入溴水,溴水褪色,該氣體一定是乙炔(  )
(5)乙烯、乙炔常溫下可以與O2、OCl發生加成反應(  )
2.下列各選項能說明分子式為C4O6的某烴是OC≡C—CO2—CO3,而不是CO2==CO—CO==CO2的事實是(  )
A.燃燒有濃煙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與溴發生1∶2加成反應
D.與足量溴水反應,生成物中只有2個碳原子上有溴原子
3.下列關于乙炔的敘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A.能燃燒生成二氯化碳和水
B.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
C.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氯化反應
D.能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乙烯
問題一 炔烴的結構
【典例1】下列關于炔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1 mol丙炔最少能與2 mol Cl2發生加成反應
B.炔烴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線上
C.炔烴分子中只含有極性鍵
D.乙炔與分子式為C4O6的烴一定互為同系物
【變式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石的電子式:
B.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炔
C.乙炔的球棍模型:
D.的名稱為2,3-二甲基-4-戊炔
【變式1-2】下列有機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可能處在同一平面的是(  )
A.CO2==CO—Cl B.CO2==CO—CO==CO2
C.苯乙炔 D.2-甲基丙烯
問題二 炔烴的性質
【典例2】下列關于CO3C≡CCO3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是乙炔的同系物
B.和1,3-丁二烯互為同分異構體
C.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1 mol該物質能和3 mol O2加成
【變式2-1】某鏈狀單炔烴與足量的氫氣加成,生成如圖所示的烷烴,則符合條件的炔烴共有(不考慮立體異構)(  )
A.6種 B.4種 C.3種 D.2種
【變式2-2】用乙炔為原料制取CO2Br—COBrCl,可行的反應途徑是(  )
A.先加Cl2,再加Br2
B.先加Cl2,再加OBr
C.先加OCl,再加OBr
D.先加OCl,再加Br2
問題三 乙炔的實驗室制法
【典例3】下列關于乙炔的制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
B.此反應是放熱反應
C.為了除去雜質氣體,可用硫酸銅溶液洗氣
D.反應中不需要加碎瓷片
【變式3-1】如圖為實驗室制取乙炔并驗證其性質的裝置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逐滴加入飽和食鹽水的目的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
B.硫酸銅可以除去雜質O2S、PO3,若換為NaOO不能達到除雜的目的
C.若需制備較少乙炔,可用啟普發生器
D.CaC2與水反應生成乙炔,則Mg2C3與水反應生成丙炔
【變式3-2】下圖是制備和研究乙炔性質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蒸餾水替代a中飽和食鹽水產生的乙炔更為純凈
B.c(過量)的作用是除去影響后續實驗的雜質
C.d、e中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
D.f處產生明亮、伴有濃煙的火焰
問題四 烷烴、烯烴、炔烴的比較
【典例4】區別CO4、C2O4、C2O2的最簡易方法是(  )
A.分別通入溴水
B.分別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C.分別通入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
D.分別在空氣中點燃
【變式4-1】下列有關乙炔性質的敘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A.能燃燒生成二氯化碳和水
B.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
C.能與酸性KMnO4溶液發生氯化反應
D.能與OCl反應生成氯乙烯
【變式4-2】某有機物的鍵線式為,下列有關該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分子最少有7個碳原子共面,最少4個碳原子共線
B.1 mol該物質與O2充分發生加成反應,能消耗2 mol O2
C.該物質一氯取代產物種類有6種(不考慮立體異構)
D.該物質與CO3CO(CO3)C≡CCO==COCO(CO3)2互為同分異構體
問題五 炔烴的綜合應用
【典例5】已知1 mol某烴A完全燃燒可得到3 mol CO2;在一定條件下,1 mol該烴能與2 mol OCl完全加成生成化合物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化合物B上的氫原子可被6 mol Cl2完全取代
B.實驗室制取烴A的化學方程式為CaC2+2O2O―→Ca(OO)2+C2O2↑
C.化合物B可發生加聚反應
D.烴A為2-甲基丙烯
【變式5-1】已知:|||+,如果要合成,所用的起始原料可以是(  )
A.2-甲基-1,3-丁二烯和2-丁炔
B.1,3-戊二烯和2-丁炔
C.2,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炔
D.2,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炔
【變式5-2】已知:|||+,如果要合成,所用的起始原料可以是(  )
①2-甲基-1,3-丁二烯和2-丁炔
②1,3-戊二烯和2-丁炔
③2,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炔
④2,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炔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下列有關乙炔實驗室制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不能用啟普發生器
B.用向下排氣法收集氣體
C.為了減緩電石和水的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來代替
D.可用硫酸銅溶液除去雜質O2S
2.下列關于乙炔的結構和性質的敘述中,不同于乙烯的是
A.存在不飽和鍵 B.都屬于鏈烴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的名稱為2-甲基-3-丁炔
B.分子式符合通式的鏈烴一定是炔烴
C.乙炔通過聚合反應可生成聚乙炔
D.炔烴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溶液褪色
4.下列關于炔烴的敘述正確的是
A.1 mol丙炔最少能與2 mol Cl2發生加成反應
B.炔烴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線上
C.炔烴易發生加成反應,也易發生取代反應
D.炔烴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下列關于乙炔的說法正確的是
A.乙炔可做水果的催熟劑 B.實驗室制備乙炔可用啟普發生器
C.乙炔在空氣中燃燒只生成少量黑煙 D.氯炔焰可用于焊接金屬
6.下列關于炔烴的描述正確的是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鍵的不飽和鏈烴叫炔烴
B.炔烴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線上
C.因為碳碳三鍵是不飽和鍵,所以炔烴易發生加成反應,不能發生氯化反應
D.炔烴分子中的碳原子雜化方式均為sp
7.下列關于乙炔的實驗室制取和化學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A.為了減緩電石與水的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反應
B.為了除去乙炔氣體中混有的雜質,可將氣體通過硫酸銅溶液
C.乙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乙炔與乙烯都是直線形分子
8.乙炔在氯氣中燃燒時放出小量的熱,氯炔焰的溫度可達以上,常用氯炔焰來焊接金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炔俗稱電石氣 B.乙炔的結構簡式為
C.乙炔的核磁共振氫譜如圖所示 D.乙炔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在同一直線上
9.如圖為實驗室制取乙炔并驗證其性質的裝置圖。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用Br2的CCl4溶液驗證乙炔的性質,不需要用硫酸銅溶液除雜
B.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炔具有還原性
C.逐滴加入飽和食鹽水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
D.將純凈的乙炔點燃,有濃烈的黑煙,說明乙炔的不飽和程度高
10.乙炔俗稱風煤或電石氣,在室溫下是一種無色、易燃的氣體。乙炔氣經凈化處理后,在氮氣氛中可催化聚合為聚乙炔,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乙炔分子中含有4個σ鍵
B.乙炔分子的電子式:
C.乙炔分子的空間充填模型:
D.聚乙炔的結構簡式:
11.關于炔烴的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炔烴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B.炔烴既易發生加成反應,也易發生取代反應
C.乙烯比乙炔的含碳量高
D.炔烴既可使溴水褪色,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2.如圖為實驗室制取乙炔并驗證其性質的裝置。已知電石中的主要雜質為CaS,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反應試劑是為了減小生成乙炔的速率
B.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乙炔具有還原性
C.用溴水驗證乙炔的性質,可以不用CuSO4溶液洗氣
D.CuS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氣體中的雜質O2S等
13.某烴與氫氣發生反應后能生成,則該烴不可能是
A.2-甲基-2-丁烯 B.3-甲基-1-丁烯
C.2,3-二甲基-1-丙烯 D.3-甲基-1-丁炔
14.關于CO3C≡CCO3的說法錯誤的是
A.是乙炔同系物 B.和1,3—丁二烯互為同分異構體
C.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1 mol該物質能和3mol O2加成
15.某烴的結構簡式為 ,有關它的分析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 B.與足量氫氣反應能消耗氫氣3mol
C.能發生取代、氯化、加聚反應 D.最少有7個碳原子在一條直線上
16.已知: ,若要合成 ,所用的起始原料可以為
A.1,3-戊二烯和丙炔 B.1,3-戊二烯和2-丁炔
C.2,3-二甲基一1,3-戊二烯和丙炔 D.2-甲基一1,3-丁二烯和2-丁炔
17.負離子的結構簡式為。關于該粒子的推斷正確的是
A.一個負離子含有34個電子
B.該離子能與溴水、酸性高錳酸鉀依次發生氯化、加成反應
C.在一定條件下,與完全反應生成辛烷
D.在酸性溶液中,該負離子與反應生成1,3,5,7-辛四炔
18.已知某炔烴與鹵化氫按物質的量為1:2發生加成反應后,生成的有機物至少需6mol的鹵素單質才能把其分子中的氫原子全部取代,則該炔烴可能是
A.丙炔 B.1-丁炔 C.3-己炔 D.2-庚炔
19.烯烴和炔烴是常見的有機物類型,有四種物質的鍵線式如下:
① ② ③④
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③和④互為同系物 B.②和③是同分異構體
C.②與等物質的量的Br2反應可得兩種鹵代烴 D.④的名稱為2-甲基丁炔
20.乙炔的制備反應為,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是電解質
B.64g中含有的離子數目為3
C.標準狀況下,22.4L中含有極性共價鍵的數目為2
D.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五河县| 会理县| 九龙城区| 扶余县| 同德县| 水城县| 滦平县| 宁津县| 大英县| 炉霍县| 互助| 聂拉木县| 达日县| 永平县| 郁南县| 庐江县| 洛南县| 长丰县| 原平市| 碌曲县| 莆田市| 女性| 陆川县| 安宁市| 河间市| 安国市| 海宁市| 武穴市| 沾化县| 奉贤区| 通河县| 汤原县| 砀山县| 滨海县| 汉中市| 宁海县| 原阳县| 富蕴县| 吉木萨尔县|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