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掌握歷史上有關民生問題的建設,明確古代和現代改善民生做法有不同的實質,了解當前的民生問題及產生的原因,理解解決民生問題的對策及意義。(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探究、比較歸納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較、分析、歸納社會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情,關注國家大事,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2重點難點重點:歷史上有關民生問題的建設即古代、近代、現代關注民生的探索難點:造成民生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民生問題的措施和意義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1(四)教學內容展示“小數字里看大民生”材料(節(jié)選自《政府工作報告》)導入復習課內容版塊一:“民生·談古”回顧歷史上有關民生問題的建設出示表格:古代重視農業(yè)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的探索思想家政治家近代資產階級解決土地問題的探索現代(建國后—改革開放初)解決土地問題,改善民生的探索學生羅列古代、近代、現代關注民生的探索,填入學習單第一張表格。開展男女對抗賽,答題最快最好的團隊獲勝。問: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都對解決民生問題進行了探索,其實質是一致的嗎?為什么?版塊二:“民生·論今”1、“敢于做夢”環(huán)節(jié)播放視頻:《2015,我的民生主張》問:視頻中人們有哪些民生夢想?(健康、養(yǎng)老、醫(yī)療、校園安全、社會安寧)2015,老師的民生夢:我希望我的學生學習輕松一點,考試勝人一籌。因為學生讀書苦、作業(yè)多、壓力大,妨礙身心健康。那么2015,你的夢想是什么?出示:“2015年我有一個民生夢想,我希望——,因為——。”學生結合親身經歷,暢談民生夢想。2、“努力圓夢”環(huán)節(jié)討論:針對大家關注的問題,說說造成這些問題的具體原因以及相應的具體對策。教師示范:上學難:亂收費、高收費現象屢禁不止——完善教育制度,規(guī)范收費機制,繼續(xù)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適齡學生多——計劃生育;教育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短缺——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經濟落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學生4人一小組,把討論結果填入學習單第二張表格。推薦發(fā)言人發(fā)言。歸納:造成民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和解決的根本途徑是什么。結束: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實干才能成就民生夢、中國夢。讓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向著夢想前進!(五)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段本堂課緊扣“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學習理念,注重復習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獲得,復習的過程即是學生知識再次建構的過程。同時,學生能否積極參與探究、能否主動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其前提是興趣。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jié)課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特別注重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再次積累以及積極的情感體驗。主要運用媒體直觀教學、問題教學法、對比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設計有效問題,使教學有的放矢,順利達成課堂預期目標。(六)教學流程或步驟一、“民生·談古”版塊:歷史上有關民生問題的建設(古代、近代、現代關注民生的探索)二、“民生·論今”版塊:1、“敢于做夢”:我們有哪些民生夢2、“努力圓夢”:造成民生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民生問題的措施和意義二、課堂實錄(一)引入剛閉幕不久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溫家寶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這里節(jié)選了幾個內容(《小數字里看大民生》),請大家看看,這分別是針對哪些問題制定出來的新舉措?(生:養(yǎng)老、醫(yī)療、衛(wèi)生、住房。)這些問題的共同點是什么?都是關系到什么的問題?(生:涉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問題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把它稱為民生問題。(二)師生活動1、“民生·談古”版塊教師采取了男女知識對抗賽形式,讓學生為榮譽而戰(zhàn),激發(fā)了他們的戰(zhàn)斗欲,活動氣氛熱烈而有實效。2、教師先結合自身實際談自己的民生夢。開啟話題后,學生紛紛暢所欲言,結合親身經歷,暢談他們的民生夢想。3、教師以上學難為例,剖析了具體原因及相應對策。學生有了真實情感的鋪墊,有了熱切關注的需要,能主動針對自己關心的問題積極薦言獻策,展開合作探究活動。(三)結束習近平主席在全國人大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因此,中國夢包含著溫暖幸福的民生夢,而民生夢的實現有利于促進中國夢的夢想成真。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實干才能成就中國夢。讓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向著夢想前進!三、課后反思教學設計是“死”的預案,而課堂教學是“活”的過程,兩者之間可能會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這應該是我們課后反思的重點。具體說,就是看我們事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得到了實現?實現了多少?實現得怎么樣?為什么?這是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的。(一)成功之舉。(1)在談古版塊通過一張表格,理清線索,讓學生能一目了然得掌握中國歷代關注民生問題的建設,幫助學生系統(tǒng)整理相關歷史知識,落實了知識目標。(2)為了防止學生“炒冷飯”而對復習課不感興趣,采取了男女對抗賽,讓他們?yōu)闃s譽而戰(zhàn),激發(fā)了他們的戰(zhàn)斗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通過對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解決民生問題的本質進行區(qū)別比較,讓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清晰地了解社會問題。(4)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經歷,暢所欲言談民生夢,并讓他們通過小組討論尋找造成民生問題的具體原因以及相應解決措施,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件,關注社會問題,并培養(yǎng)其剖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分析、概括、綜合等系統(tǒng)思維能力,增強學生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5)課后練習通過圖表和文字材料的展示,讓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培養(yǎng)學生從圖表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掌握審設問、審材料的能力。(二)敗筆之處。(1)時間分配上,前幾個環(huán)節(jié)時間控制得不是很好,導致最后練習第二道題解決民生問題的意義沒有時間講。(2)在圍繞重難點問題的設計上是否做到讓學生有根據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有深度的思考,這一點還欠加強。(3)男女競賽環(huán)節(jié)是否只停留在民生·談古版塊,而沒有貫穿整個課堂環(huán)節(jié),這一點需要商榷。(三)再教設計。(1)嚴密思考問題的設計,使問題有價值,有意義,充滿思考,做到“內容問題化,問題思維化”,有效提高二輪復習效率。(2)男女競賽環(huán)節(jié)可考慮貫穿整個課堂,最后決出獲勝團隊。(3)練習部分題目設計得更有梯度,更切合學生實際掌握能力,使習題的輔助教學功能發(fā)揮得更有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