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專題六 主觀題突破1化工生產中物質轉化條件的控制核心精講01反應條件的控制條件控制 目的固體原料粉碎或研磨 減小顆粒直徑,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增大浸取時的反應速率,提高浸取率煅燒或灼燒 ①除去硫、碳單質;②有機物轉化、除去有機物;③高溫下原料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④除去熱不穩定的雜質等酸浸 ①溶解轉變成可溶物進入溶液中,以達到與難溶物分離的目的;②去氧化物(膜)堿溶 ①除去金屬表面的油污;②溶解鋁、氧化鋁等條件控制 目的加熱 ①加快反應速率或溶解速率;②促進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③除雜,除去熱不穩定的雜質,如NaHCO3、Ca(HCO3)2、KMnO4、NH4Cl等物質;④使沸點相對較低或易升華的原料氣化;⑤煮沸時促進溶液中的氣體(如氧氣)揮發逸出等反應物用量或濃度 ①酸浸時提高酸的濃度可提高礦石中某金屬元素的浸取率;②增大便宜、易得的反應物的濃度,可以提高其他物質的利用率,使反應充分進行;③增大物質濃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使平衡發生移動等條件控制 目的控溫(常用水浴、冰浴或油浴) ①控制反應速率(升溫加快反應速率)、適宜的溫度使催化劑的活性最大,防止副反應的發生;②控制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使化學平衡移動;③升溫:使溶液中的氣體逸出,使易揮發物質揮發,使易分解的物質分解;煮沸:使氣體逸出;促進水解,聚沉后利于過濾分離;④控制固體的溶解與結晶加入氧化劑(或還原劑) ①轉化為目標產物的價態;②除去雜質離子[如把Fe2+氧化成Fe3+,而后調溶液的pH,使其轉化為Fe(OH)3沉淀除去]條件控制 目的加入沉 淀劑 ①生成硫化物沉淀(如加入硫化鈉、硫化銨、硫化亞鐵等);②加入可溶性碳酸鹽,生成碳酸鹽沉淀;③加入氟化鈉,除去Ca2+、Mg2+pH控制 ①使某種或幾種金屬離子轉化為氫氧化物沉淀,而目標離子不生成沉淀,以達到分離的目的(常利用題給金屬離子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信息,選擇pH范圍,使雜質離子以氫氧化物形式沉淀出來);②“酸作用”還可以除去氧化物(膜)、抑制某些金屬離子的水解等;③“堿作用”還可以除去油污、除去鋁片表面的氧化鋁、溶解鋁等;④金屬離子的萃取率與溶液的pH密切相關;⑤調節溶液pH常用試劑:a.調節溶液呈酸性:稀鹽酸、稀硫酸、稀硝酸(注意氧化性)、金屬氧化物、酸性氣體(二氧化硫)等。b.調節溶液呈堿性:氫氧化鈉、氨水、碳酸鈉、碳酸氫銨等【應用示例】1.一種從銅陽極泥(主要含有銅、銀、金、少量的鎳)中分離提取多種金屬元素的工藝流程如下:“分銅”時,如果反應溫度過高,會有明顯的放出氣體現象,原因是 。 溫度過高,H2O2分解放出氧氣2.已知下列物質開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時的pH如下表所示:物質 開始沉淀pH 沉淀完全pHFe(OH)3 2.7 3.7Fe(OH)2 7.6 9.6Mn(OH)2 8.3 9.8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應該怎樣做?答案 先用氧化劑把Fe2+氧化為Fe3+,再調溶液的3.7≤pH<8.3。3.以軟錳礦(主要成分為MnO2,含少量鐵的氧化物)制備高純MnCO3。流程如圖:(1)酸溶還原時,MnO2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nO2+2Fe2++4H+===Mn2++2Fe3++2H2O(2)在常溫下,已知:Ksp[Mn(OH)2]=2×10-13、Ksp[Fe(OH)3]=1×10-39。工業上,當某離子濃度小于1×10-6 mol·L-1時,認為該離子已除凈。氧化后所得溶液中c(Mn2+)=0.2 mol·L-1,為使溶液中Fe3+除凈,調節pH的范圍應為 。 3≤pH<8當Fe3+除凈時,c(OH-)== mol·L-1=1×10-11 mol·L-1,則pH=3;當錳離子開始沉淀時,c(OH-)== mol·L-1=10-6 mol·L-1,pH=8。特別提醒(1)調節pH所需的物質一般應滿足兩點:①能與H+反應,使溶液pH增大;②不引入新雜質。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質來調節溶液的pH。(2)調節pH的試劑選?。孩龠x取流程中出現的物質;②未學習過的物質且題目又無信息提示的一般不做考慮;③已學的常見酸、堿(如HNO3、HCl、H2SO4、NH3·H2O、NaOH等)。4.硒和碲在工業上有重要用途。在銅、鎳、鉛等電解工藝的陽極泥中硒、碲主要以硒化物、碲化物及單質狀態存在。一種從陽極泥中提取Se和Te的工藝流程如下:已知:碲酸鈉(Na2H4TeO6)難溶,碲酸(H6TeO6)可溶。工藝路線中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有 、 。 H2SO4NaOH真題演練021.(2021·江蘇,15)以鋅灰(含ZnO及少量PbO、CuO、Fe2O3、SiO2)和Fe2(SO4)3為原料制備的ZnFe2O4脫硫劑,可用于脫除煤氣中的H2S。脫硫劑的制備、硫化、再生過程可表示為123(1)“除雜”包括加足量鋅粉、過濾加H2O2氧化等步驟。除Pb2+和Cu2+外,與鋅粉反應的離子還有___________ (填化學式)。 Fe3+、H+4123鋅灰含ZnO及少量PbO、CuO、Fe2O3、SiO2,加入稀硫酸浸取,SiO2和硫酸不反應,過濾出SiO2,所得溶液中含有硫酸鋅、硫酸鉛、硫酸銅、硫酸鐵、硫酸,加足量鋅粉,硫酸鉛、硫酸銅、硫酸鐵、硫酸都能與鋅反應,加H2O2氧化,再加入硫酸鐵調節鋅、鐵的配比,加入碳酸氫鈉沉鋅鐵,制得脫硫劑ZnFe2O4。“除雜”加足量鋅粉,硫酸鉛、硫酸銅、硫酸鐵、硫酸都能與鋅反應,除Pb2+和Cu2+外,與鋅粉反應的離子還有Fe3+、H+。4中,滴加氨水調節溶液pH=10,用0.015 0 mol·L-1EDTA(Na2H2Y)溶液滴定至終點(滴定反應為Zn2++Y4-===ZnY2-),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EDTA溶液25.00 mL。計算ZnSO4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計算過程)。 123(2)“調配比”前,需測定ZnSO4溶液的濃度。準確量取2.50 mL除去Fe3+的ZnSO4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準確量取20.00 mL稀釋后的溶液于錐形瓶根據Zn2++Y4-===ZnY2-,可知20.00 mL稀釋后的溶液中含ZnSO4的物質的量為0.025 L×0.015 mol·L-1=3.75×10-4 mol; ZnSO4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750 0 mol·L-14123(3)400 ℃時,將一定比例H2、CO、CO2和H2S的混合氣體以一定流速通過裝有ZnFe2O4脫硫劑的硫化反應器。①硫化過程中ZnFe2O4與H2、H2S反應生成ZnS和FeS,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Fe2O4+3H2S+H2 ZnS+2FeS+4H2O硫化過程中ZnFe2O4與H2、H2S反應生成ZnS和FeS,鐵元素化合價由+3降低為+2、氫氣中H元素化合價由0升高為+1,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其化學方程式為ZnFe2O4+3H2S+H2 ZnS+2FeS+4H2O。4123②硫化一段時間后,出口處檢測到COS。研究表明ZnS參與了H2S與CO2生成COS的反應,反應前后ZnS的質量不變,該反應過程可描述為ZnS+CO2===ZnO+COS、ZnO+H2S===ZnS+H2O 。4123(4)將硫化后的固體在N2∶O2=95∶5(體積比)的混合氣體中加熱再生,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在280~400 ℃范圍內,固體質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ZnS和FeS部分被氧化為硫酸鹽在280~400 ℃范圍內,ZnS和FeS吸收氧氣,ZnS和FeS部分被氧化為硫酸鹽,固體質量增加。41232.(2018·江蘇,16)以高硫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屬硫酸鹽)為原料,生產氧化鋁并獲得Fe3O4的部分工藝流程如下:(1)焙燒過程均會產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過量SO2的離子方程式為 。 SO2+OH-===HS4123(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礦粉焙燒,其硫去除率隨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多數金屬硫酸鹽的分解溫度都高于600 ℃硫去除率=(1-)×100%①不添加CaO的礦粉在低于500 ℃焙燒時,去除的硫元素主要來源于 。 FeS2根據題給已知信息,多數金屬硫酸鹽的分解溫度高于600 ℃,不添加CaO的礦粉低于500 ℃焙燒時,去除的硫元素主要來源于FeS2。4123②700 ℃焙燒時,添加1%CaO的礦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礦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 。 硫元素轉化為CaSO4而留在礦粉中4123(3)向“過濾”得到的濾液中通入過量CO2,鋁元素存在的形式由 (填化學式,下同)轉化為 。 Na[Al(OH)4]Al(OH)3“堿浸”時Al2O3、SiO2轉化為溶于水的Na[Al(OH)4]、Na2SiO3,向“過濾”得到的濾液中通入過量CO2,CO2與Na[Al(OH)4]反應生成NaHCO3和Al(OH)3。4123(4)“過濾”得到的濾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與FeS2混合后在缺氧條件下焙燒生成Fe3O4和SO2,理論上完全反應消耗的n(FeS2)∶n(Fe2O3)= 。 1∶16Fe2O3與FeS2混合后在缺氧條件下焙燒生成Fe3O4和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S2+16Fe2O3 11Fe3O4+2SO2↑。41233.(2017·江蘇,16)鋁是應用廣泛的金屬。以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含SiO2和Fe2O3等雜質)為原料制備鋁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注:SiO2在“堿溶”時轉化為鋁硅酸鈉沉淀。(1)“堿溶”時生成偏鋁酸鈉的離子方程式為 。 Al2O3+2OH-===2Al+H2O4123(2)向“過濾Ⅰ”所得濾液中加入NaHCO3溶液,溶液的pH_______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減小過濾Ⅰ所得濾液為偏鋁酸鈉溶液,與NaHCO3發生反應:HC+Al+H2O===Al(OH)3↓+C,該反應能夠發生,說明Al結合H+的能力強于C結合H+的能力,NaAlO2溶液的堿性強于Na2CO3溶液的堿性,則溶液的pH減小。4123(3)“電解Ⅰ”是電解熔融 Al2O3,電解過程中作陽極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 。 石墨電極被陽極上產生的O2氧化4123(4)“電解Ⅱ”是電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圖。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陰極產生的物質A的化學式為 。 4C+2H2O-4e-===4HC+O2↑H24123(5)鋁粉在1 000 ℃時可與N2反應制備AlN。在鋁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體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備,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Cl分解產生的HCl能夠破壞Al表面的Al2O3薄膜41234.(2024·新課標卷,27)鈷及其化合物在制造合金、磁性材料、催化劑及陶瓷釉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一種從濕法煉鋅產生的廢渣(主要含Co、Zn、Pb、Fe的單質或氧化物)中富集回收得到含錳高鈷成品的工藝如下:已知溶液中相關離子開始沉淀和沉淀完全(c≤1.0×10-5 mol·L-1)時的pH: Fe3+ Fe2+ Co3+ Co2+ Zn2+開始沉淀的pH 1.5 6.9 — 7.4 6.2沉淀完全的pH 2.8 8.4 1.1 9.4 8.24回答下列問題:(1)“酸浸”前廢渣需粉碎處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濾渣1”中金屬元素主要為 。 增大固液接觸面積,加快酸浸速率,提高浸取效率Pb1234(2)“過濾1”后的溶液中加入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加入化學試劑 檢驗 ,若出現藍色沉淀,需補加MnO2。 將溶液中的Fe2+氧化為Fe3+,K3[Fe(CN)6]溶液以便在后續調pH時除去Fe元素Fe2+(3)“氧化沉鈷”中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Co2+++7H2O===3Mn2++2Mn+2H2O===5MnO2↓+4H+3Co(OH)3↓+MnO2↓+5H+ 1234由題中信息可知,用硫酸處理含有Co、Zn、Pb、Fe的單質或氧化物的廢渣,得到含有Co2+、Zn2+、Fe2+、Fe3+、等離子的溶液,Pb的單質或氧化物與硫酸反應生成難溶的PbSO4,則“濾渣1”為PbSO4;向濾液中加入MnO2將Fe2+氧化為Fe3+,MnO2被還原為Mn2+,加入ZnO調節pH=4,Fe3+完全轉化為Fe(OH)3,“濾渣2”的主要成分為Fe(OH)3,濾液中的金屬離子主要是Co2+、Zn2+和Mn2+;1234最后“氧化沉鈷”,加入強氧化劑KMnO4,將溶液中Co2+氧化為Co3+,在pH=5時Co3+形成Co(OH)3沉淀,而KMnO4則被還原為MnO2,KMnO4還會與溶液中的Mn2+發生歸中反應生成MnO2,得到Co(OH)3和MnO2的混合物,“除鈷液”主要含有ZnSO4、K2SO4,據此解答。由分析可知,該過程發生兩個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3Co2+++7H2O===3Co(OH)3↓+MnO2↓+5H+、3Mn2++2+2H2O===5MnO2↓+4H+。1234(4)“除鈷液”中主要的鹽有 (寫化學式),殘留的Co3+濃度為 mol·L-1。 ZnSO4、K2SO410-16.71234整個過程中,Zn2+未除,加入KMnO4“氧化沉鈷”時引入了K+,而陰離子是在酸浸時引入的,因此除鈷液中主要的鹽有ZnSO4和K2SO4。當溶液pH=1.1時,c(H+)=10 -1.1 mol·L-1,Co3+恰好完全沉淀,此時溶液中c(Co3+)=1.0×10-5 mol·L-1,則c(OH-)==10-12.9 mol·L-1,則Ksp[Co(OH)3]=1.0×10-5×=10-43.7?!俺捯骸钡膒H=5,即c(H+)=10-5 mol·L-1,則c(OH-)=10-9mol·L-1,此時溶液中c(Co3+)== mol·L-1=10-16.7 mol·L-1。1234化工生產中物質轉化條件的控制反應條件的控制條件控制 目的固體原料 粉碎或研磨 減小顆粒直徑,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增大浸取時的反應速率,提高浸取率煅燒或 灼燒 ①除去硫、碳單質;②有機物轉化、除去有機物;③高溫下原料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④除去熱不穩定的雜質等酸浸 ①溶解轉變成可溶物進入溶液中,以達到與難溶物分離的目的;②去氧化物(膜)堿溶 ①除去金屬表面的油污;②溶解鋁、氧化鋁等加熱 ①加快反應速率或溶解速率;②促進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③除雜,除去熱不穩定的雜質,如NaHCO3、Ca(HCO3)2、KMnO4、NH4Cl等物質;④使沸點相對較低或易升華的原料氣化;⑤煮沸時促進溶液中的氣體(如氧氣)揮發逸出等反應物用 量或濃度 ①酸浸時提高酸的濃度可提高礦石中某金屬元素的浸取率;②增大便宜、易得的反應物的濃度,可以提高其他物質的利用率,使反應充分進行;③增大物質濃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使平衡發生移動等控溫(常用 水浴、冰浴 或油浴) ①控制反應速率(升溫加快反應速率)、適宜的溫度使催化劑的活性最大,防止副反應的發生;②控制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使化學平衡移動;③升溫:使溶液中的氣體逸出,使易揮發物質揮發,使易分解的物質分解;煮沸:使氣體逸出;促進水解,聚沉后利于過濾分離;④控制固體的溶解與結晶加入氧化劑 (或還原劑) ①轉化為目標產物的價態;②除去雜質離子[如把Fe2+氧化成Fe3+,而后調溶液的pH,使其轉化為Fe(OH)3沉淀除去]加入 沉淀劑 ①生成硫化物沉淀(如加入硫化鈉、硫化銨、硫化亞鐵等);②加入可溶性碳酸鹽,生成碳酸鹽沉淀;③加入氟化鈉,除去Ca2+、Mg2+pH控制 ①使某種或幾種金屬離子轉化為氫氧化物沉淀,而目標離子不生成沉淀,以達到分離的目的(常利用題給金屬離子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信息,選擇pH范圍,使雜質離子以氫氧化物形式沉淀出來);②“酸作用”還可以除去氧化物(膜)、抑制某些金屬離子的水解等;③“堿作用”還可以除去油污、除去鋁片表面的氧化鋁、溶解鋁等;④金屬離子的萃取率與溶液的pH密切相關;⑤調節溶液pH常用試劑:a.調節溶液呈酸性:稀鹽酸、稀硫酸、稀硝酸(注意氧化性)、金屬氧化物、酸性氣體(二氧化硫)等。b.調節溶液呈堿性:氫氧化鈉、氨水、碳酸鈉、碳酸氫銨等應用示例1.一種從銅陽極泥(主要含有銅、銀、金、少量的鎳)中分離提取多種金屬元素的工藝流程如下:“分銅”時,如果反應溫度過高,會有明顯的放出氣體現象,原因是 。 2.已知下列物質開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時的pH如下表所示:物質 開始沉淀pH 沉淀完全pHFe(OH)3 2.7 3.7Fe(OH)2 7.6 9.6Mn(OH)2 8.3 9.8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應該怎樣做? 3.以軟錳礦(主要成分為MnO2,含少量鐵的氧化物)制備高純MnCO3。流程如圖:(1)酸溶還原時,MnO2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2)在常溫下,已知:Ksp[Mn(OH)2]=2×10-13、Ksp[Fe(OH)3]=1×10-39。工業上,當某離子濃度小于1×10-6 mol·L-1時,認為該離子已除凈。氧化后所得溶液中c(Mn2+)=0.2 mol·L-1,為使溶液中Fe3+除凈,調節pH的范圍應為 。 (1)調節pH所需的物質一般應滿足兩點:①能與H+反應,使溶液pH增大;②不引入新雜質。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質來調節溶液的pH。(2)調節pH的試劑選取:①選取流程中出現的物質;②未學習過的物質且題目又無信息提示的一般不做考慮;③已學的常見酸、堿(如HNO3、HCl、H2SO4、NH3·H2O、NaOH等)。4.硒和碲在工業上有重要用途。在銅、鎳、鉛等電解工藝的陽極泥中硒、碲主要以硒化物、碲化物及單質狀態存在。一種從陽極泥中提取Se和Te的工藝流程如下:已知:碲酸鈉(Na2H4TeO6)難溶,碲酸(H6TeO6)可溶。工藝路線中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有 、 。 1.(2021·江蘇,15)以鋅灰(含ZnO及少量PbO、CuO、Fe2O3、SiO2)和Fe2(SO4)3為原料制備的ZnFe2O4脫硫劑,可用于脫除煤氣中的H2S。脫硫劑的制備、硫化、再生過程可表示為(1)“除雜”包括加足量鋅粉、過濾加H2O2氧化等步驟。除Pb2+和Cu2+外,與鋅粉反應的離子還有 (填化學式)。 (2)“調配比”前,需測定ZnSO4溶液的濃度。準確量取2.50 mL除去Fe3+的ZnSO4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準確量取20.00 mL稀釋后的溶液于錐形瓶中,滴加氨水調節溶液pH=10,用0.015 0 mol·L-1EDTA(Na2H2Y)溶液滴定至終點(滴定反應為Zn2++Y4-ZnY2-),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EDTA溶液25.00 mL。計算ZnSO4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寫出計算過程)。 (3)400 ℃時,將一定比例H2、CO、CO2和H2S的混合氣體以一定流速通過裝有ZnFe2O4脫硫劑的硫化反應器。①硫化過程中ZnFe2O4與H2、H2S反應生成ZnS和FeS,其化學方程式為 。 ②硫化一段時間后,出口處檢測到COS。研究表明ZnS參與了H2S與CO2生成COS的反應,反應前后ZnS的質量不變,該反應過程可描述為 。 (4)將硫化后的固體在N2∶O2=95∶5(體積比)的混合氣體中加熱再生,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在280~400 ℃范圍內,固體質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2.(2018·江蘇,16)以高硫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屬硫酸鹽)為原料,生產氧化鋁并獲得Fe3O4的部分工藝流程如下:(1)焙燒過程均會產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過量SO2的離子方程式為 。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礦粉焙燒,其硫去除率隨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多數金屬硫酸鹽的分解溫度都高于600 ℃硫去除率=(1-)×100%①不添加CaO的礦粉在低于500 ℃焙燒時,去除的硫元素主要來源于 。 ②700 ℃焙燒時,添加1%CaO的礦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礦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 。 (3)向“過濾”得到的濾液中通入過量CO2,鋁元素存在的形式由 (填化學式,下同)轉化為 。 (4)“過濾”得到的濾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與FeS2混合后在缺氧條件下焙燒生成Fe3O4和SO2,理論上完全反應消耗的n(FeS2)∶n(Fe2O3)= 。 3.(2017·江蘇,16)鋁是應用廣泛的金屬。以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含SiO2和Fe2O3等雜質)為原料制備鋁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注:SiO2在“堿溶”時轉化為鋁硅酸鈉沉淀。(1)“堿溶”時生成偏鋁酸鈉的離子方程式為 。 (2)向“過濾Ⅰ”所得濾液中加入NaHCO3溶液,溶液的pH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3)“電解Ⅰ”是電解熔融 Al2O3,電解過程中作陽極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 。 (4)“電解Ⅱ”是電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圖。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陰極產生的物質A的化學式為 。 (5)鋁粉在1 000 ℃時可與N2反應制備AlN。在鋁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體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備,其主要原因是 。 4.(2024·新課標卷,27)鈷及其化合物在制造合金、磁性材料、催化劑及陶瓷釉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一種從濕法煉鋅產生的廢渣(主要含Co、Zn、Pb、Fe的單質或氧化物)中富集回收得到含錳高鈷成品的工藝如下:已知溶液中相關離子開始沉淀和沉淀完全(c≤1.0×10-5 mol·L-1)時的pH:Fe3+ Fe2+ Co3+ Co2+ Zn2+開始沉淀的pH 1.5 6.9 — 7.4 6.2沉淀完全的pH 2.8 8.4 1.1 9.4 8.2回答下列問題:(1)“酸浸”前廢渣需粉碎處理,目的是 ; “濾渣1”中金屬元素主要為 。 (2)“過濾1”后的溶液中加入MnO2的作用是 。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加入化學試劑 檢驗 ,若出現藍色沉淀,需補加MnO2。 (3)“氧化沉鈷”中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 (4)“除鈷液”中主要的鹽有 (寫化學式),殘留的Co3+濃度為 mol·L-1。 答案精析核心精講應用示例1.溫度過高,H2O2分解放出氧氣2.先用氧化劑把Fe2+氧化為Fe3+,再調溶液的3.7≤pH<8.3。3.(1)MnO2+2Fe2++4H+Mn2++2Fe3++2H2O (2)3≤pH<8解析 (2)當Fe3+除凈時,c(OH-)== mol·L-1=1×10-11 mol·L-1,則pH=3;當錳離子開始沉淀時,c(OH-)== mol·L-1=10-6 mol·L-1,pH=8。4.H2SO4 NaOH真題演練1.(1)Fe3+、H+ (2)根據Zn2++Y4-ZnY2-,可知20.00 mL稀釋后的溶液中含ZnSO4的物質的量為0.025 L×0.015 mol·L-1=3.75×10-4 mol;ZnSO4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750 0 mol·L-1(3)①ZnFe2O4+3H2S+H2ZnS+2FeS+4H2O?、赯nS+CO2ZnO+COS、ZnO+H2SZnS+H2O (4)ZnS和FeS部分被氧化為硫酸鹽解析 鋅灰含ZnO及少量PbO、CuO、Fe2O3、SiO2,加入稀硫酸浸取,SiO2和硫酸不反應,過濾出SiO2,所得溶液中含有硫酸鋅、硫酸鉛、硫酸銅、硫酸鐵、硫酸,加足量鋅粉,硫酸鉛、硫酸銅、硫酸鐵、硫酸都能與鋅反應,加H2O2氧化,再加入硫酸鐵調節鋅、鐵的配比,加入碳酸氫鈉沉鋅鐵,制得脫硫劑ZnFe2O4。(1)“除雜”加足量鋅粉,硫酸鉛、硫酸銅、硫酸鐵、硫酸都能與鋅反應,除Pb2+和Cu2+外,與鋅粉反應的離子還有Fe3+、H+。(3)①硫化過程中ZnFe2O4與H2、H2S反應生成ZnS和FeS,鐵元素化合價由+3降低為+2、氫氣中H元素化合價由0升高為+1,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其化學方程式為ZnFe2O4+3H2S+H2ZnS+2FeS+4H2O。(4)在280~400 ℃范圍內,ZnS和FeS吸收氧氣,ZnS和FeS部分被氧化為硫酸鹽,固體質量增加。2.(1)SO2+OH-HS (2)①FeS2②硫元素轉化為CaSO4而留在礦粉中(3)Na[Al(OH)4] Al(OH)3 (4)1∶16解析 (2)①根據題給已知信息,多數金屬硫酸鹽的分解溫度高于600 ℃,不添加CaO的礦粉低于500 ℃焙燒時,去除的硫元素主要來源于FeS2。(3)“堿浸”時Al2O3、SiO2轉化為溶于水的Na[Al(OH)4]、Na2SiO3,向“過濾”得到的濾液中通入過量CO2,CO2與Na[Al(OH)4]反應生成NaHCO3和Al(OH)3。(4)Fe2O3與FeS2混合后在缺氧條件下焙燒生成Fe3O4和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S2+16Fe2O311Fe3O4+2SO2↑。3.(1)Al2O3+2OH-2Al+H2O(2)減小 (3)石墨電極被陽極上產生的O2氧化(4)4C+2H2O-4e-4HC+O2↑ H2(5)NH4Cl分解產生的HCl能夠破壞Al表面的Al2O3薄膜解析 (2)過濾Ⅰ所得濾液為偏鋁酸鈉溶液,與NaHCO3發生反應:HC+Al+H2OAl(OH)3↓+C,該反應能夠發生,說明Al結合H+的能力強于C結合H+的能力,NaAlO2溶液的堿性強于Na2CO3溶液的堿性,則溶液的pH減小。4.(1)增大固液接觸面積,加快酸浸速率,提高浸取效率 Pb (2)將溶液中的Fe2+氧化為Fe3+,以便在后續調pH時除去Fe元素 K3[Fe(CN)6]溶液Fe2+ (3)3Co2+++7H2O3Co(OH)3↓+MnO2↓+5H+ 3Mn2++2Mn+2H2O5MnO2↓+4H+ (4)ZnSO4、K2SO4 10-16.7解析 由題中信息可知,用硫酸處理含有Co、Zn、Pb、Fe的單質或氧化物的廢渣,得到含有Co2+、Zn2+、Fe2+、Fe3+、等離子的溶液,Pb的單質或氧化物與硫酸反應生成難溶的PbSO4,則“濾渣1”為PbSO4;向濾液中加入MnO2將Fe2+氧化為Fe3+,MnO2被還原為Mn2+,加入ZnO調節pH=4,Fe3+完全轉化為Fe(OH)3,“濾渣2”的主要成分為Fe(OH)3,濾液中的金屬離子主要是Co2+、Zn2+和Mn2+;最后“氧化沉鈷”,加入強氧化劑KMnO4,將溶液中Co2+氧化為Co3+,在pH=5時Co3+形成Co(OH)3沉淀,而KMnO4則被還原為MnO2,KMnO4還會與溶液中的Mn2+發生歸中反應生成MnO2,得到Co(OH)3和MnO2的混合物,“除鈷液”主要含有ZnSO4、K2SO4,據此解答。(3)由分析可知,該過程發生兩個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3Co2+++7H2O3Co(OH)3↓+MnO2↓+5H+、3Mn2++2+2H2O5MnO2↓+4H+。(4)整個過程中,Zn2+未除,加入KMnO4“氧化沉鈷”時引入了K+,而陰離子是在酸浸時引入的,因此除鈷液中主要的鹽有ZnSO4和K2SO4。當溶液pH=1.1時,c(H+)=10 -1.1 mol·L-1,Co3+恰好完全沉淀,此時溶液中c(Co3+)=1.0×10-5 mol·L-1,則c(OH-)==10-12.9 mol·L-1,則Ksp[Co(OH)3]=1.0×10-5×=10-43.7?!俺捯骸钡膒H=5,即c(H+)=10-5 mol·L-1,則c(OH-)=10-9mol·L-1,此時溶液中c(Co3+)== mol·L-1=10-16.7 mol·L-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六 主觀題突破1 化工生產中物質轉化條件的控制.docx 專題六 主觀題突破1 化工生產中物質轉化條件的控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