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陌生有機物的結構、性質與轉化1.碳原子的雜化方式與有機物分子的空間結構與碳原子 相連的 原子數 結構示 意圖 碳原子的 雜化方式 碳原子的 成鍵方式 碳原子與相鄰原子形成的結構單元的空間結構4 sp3 σ鍵(頭碰頭重疊,軸對稱,可旋轉) 四面體形3 sp2 σ鍵、π鍵(肩并肩重疊,鏡面對稱,不可旋轉) 平面形2 sp σ鍵、π鍵 直線形2.判斷有機物分子中原子共線、共面的一般思路3.同分異構體的判斷判斷同分異構體數目的步驟第一步:判斷有無類別異構根據分子式判斷該有機物是否有類別異構,如碳架異構、位置異構、官能團異構。第二步:同一類物質,寫出官能團的位置異構體①碳鏈異構體按“主鏈由長到短,支鏈由簡到繁,位置由心到邊”的規律書寫。②分合思維法——書寫醇或酸的同分異構體,如書寫C5H11OH的同分異構體,先寫出C5H12的同分異構體;再寫出上述同分異構體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OH取代得出的C5H11OH的同分異構體。③順序思維法——書寫多官能團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如丙烷上三個氫原子分別被一個—NH2、一個—OH、一個苯基取代,先寫出被—NH2取代的同分異構體,接著寫出被—OH取代的同分異構體,最后寫出被苯基取代的同分異構體(順序可顛倒)。4.有機物官能團的性質(1)常見有機物官能團(或其他基團)與性質的關系官能團 (或其他 基團) 常見的特征反應及其性質烷烴基 取代反應:在光照條件下與鹵素單質反應碳碳雙鍵、 碳碳三鍵 (1)加成反應: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氧化反應: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環 (1)取代反應:①在Fe粉(或FeBr3)催化下與液溴反應;②在濃硫酸催化下與濃硝酸反應; (2)加成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與H2反應; 注意:與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都不反應鹵代烴 (1)水解反應:鹵代烴在NaOH水溶液中加熱生成醇; (2)消去反應:部分鹵代烴在NaOH醇溶液中共熱生成不飽和烴醇羥基 (1)與活潑金屬(Na)反應放出H2; (2)催化氧化:在銅或銀催化下被氧化成醛基或酮羰基; (3)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酯酚羥基 (1)弱酸性:能與NaOH溶液反應; (2)顯色反應: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 (3)取代反應:與濃溴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醛基 (1)氧化反應:①與銀氨溶液反應產生光亮的銀鏡;②與新制的Cu(OH)2共熱產生磚紅色沉淀; (2)還原反應:與H2加成生成醇羧基 (1)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2)與NaHCO3溶液反應產生CO2; (3)與羥基發生酯化反應酯基 水解反應:①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羧酸和醇;②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羧酸鹽和醇(2)有機反應中的定量關系①在烷烴的取代反應中,1 mol鹵素單質取代1 mol H,同時生成1 mol HX(X表示鹵素原子)。②1 mol加成需要1 mol H2或1 mol Br2;1 mol醛基或酮羰基可消耗1 mol H2;1 mol甲醛完全被氧化消耗4 mol Cu(OH)2。③1 mol苯完全加成需要3 mol H2。④與NaHCO3反應生成氣體:1 mol —COOH生成1 mol CO2。⑤與Na反應生成氣體:1 mol —COOH生成0.5 mol H2;1 mol —OH生成0.5 mol H2。⑥與NaOH反應:1 mol —COOH(或酚羥基)消耗1 mol NaOH;1 mol (R'為鏈烴基)消耗1 mol NaOH;1 mol 消耗2 mol NaOH。(3)確定多官能團有機物性質的步驟注意 有些官能團性質會交叉。例如,碳碳三鍵與醛基都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都能與溴水反應使其褪色(碳碳三鍵使溴水褪色是因為發生了加成反應,醛基使溴水褪色是因為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也都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等。1.(2024·江蘇,9)化合物Z是一種藥物的重要中間體,部分合成路線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B.1 mol Y最多能與1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Z不能與Br2的CCl4溶液反應D.Y、Z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2023·江蘇,9)化合物Z是合成藥物非奈利酮的重要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不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B.Y中的含氧官能團分別是酯基、羧基C.1 mol Z最多能與3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D.X、Y、Z可用飽和NaHCO3溶液和2%銀氨溶液進行鑒別3.(2022·江蘇,9)精細化學品Z是X與HBr反應的主產物,X→Z的反應機理如下:+HBr+ X YBr- Z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與互為順反異構體B.X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X與HBr反應有副產物生成D.Z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4.(2021·江蘇,10)化合物Z是合成抗多發性骨髓瘤藥物帕比司他的重要中間體,可由下列反應制得。下列有關X、Y、Z的說法正確的是( )A.1 mol X中含有2 mol碳氧π鍵B.Y與足量HBr反應生成的有機化合物中不含手性碳原子C.Z在水中的溶解度比Y在水中的溶解度大D.X、Y、Z分別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反應所得芳香族化合物相同5.(2020·江蘇,12改編)化合物Z是合成某種抗結核候選藥物的重要中間體,可由下列反應制得。下列有關化合物X、Y和Z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X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B.Y分子中的碳原子一定處于同一平面C.Z在濃硫酸催化下加熱可發生消去反應D.X、Z分別在過量NaOH溶液中加熱,均能生成丙三醇6.(2024·新課標卷,8)一種點擊化學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線如下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雙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與甲醛發生聚合反應B.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生成W的反應③為縮聚反應,同時生成D.在堿性條件下,W比聚苯乙烯更難降解答案精析真題演練1.D [ X中有飽和碳原子,具有類似甲烷的四面體結構,A錯誤;Y中含有1個酮羰基和1個碳碳雙鍵,可與H2加成,因此1 mol Y最多能與2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B錯誤;Z中含有碳碳雙鍵,可以與Br2的CCl4溶液反應,C錯誤;Y、Z中均含有碳碳雙鍵,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正確。]2.D?。踃中含有酚羥基,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A錯誤;Y中的含氧官能團分別是酯基、醚鍵,B錯誤;Z中1 mol苯環可以和3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1 mol醛基可以和1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故1 mol Z最多能與4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錯誤;X可與飽和NaHCO3溶液反應產生氣泡,Z可以與2%銀氨溶液反應產生銀鏡,Y無明顯現象,故X、Y、Z可用飽和NaHCO3溶液和2%銀氨溶液進行鑒別,D正確。 ]3.D [X中含有碳碳雙鍵,故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故B正確;X還可以和HBr發生加成反應生成,故C正確;Z分子中含有的手性碳原子如圖:,含有1個手性碳原子,故D錯誤。]4.D [醛基中含有1個碳氧π鍵,羥基中不含碳氧π鍵,則1 mol X中含有1 mol碳氧π鍵,A錯誤;Y與足量HBr反應生成的有機化合物中含手性碳原子,B錯誤;Z中含有酯基,Y中含有羧基和羥基,Y在水中的溶解度比Z的大,C錯誤;X、Y、Z分別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反應所得芳香族化合物相同,均為,D正確。]5.B?。跘項,X分子中2號位碳原子上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屬于手性碳原子,正確;B項,碳氧單鍵可以旋轉,因此Y分子中甲基上的碳原子不一定與其他碳原子共平面,錯誤;C項,Z分子中含有羥基,且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有氫原子,因此可以在濃硫酸催化下加熱發生消去反應,正確;D項,X與氫氧化鈉的水溶液發生取代反應,可生成丙三醇,Z分子在NaOH溶液中,其酯基發生水解反應,氯原子發生取代反應,也可生成丙三醇,正確。]6.B?。垭p酚A含有2個酚羥基,與苯酚官能團個數不同,二者不互為同系物,雙酚A可以與甲醛發生縮聚反應,A錯誤;由圖可知,反應③生成的產物為W和SiF,屬于縮聚反應, 也可以通過縮聚反應生成W,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故B正確、C錯誤;W為聚硫酸酯,在堿性條件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因此,在堿性條件下,W比聚苯乙烯易降解,D錯誤。](共25張PPT)陌生有機物的結構、性質與轉化專題八 選擇題專攻01核心精講1.碳原子的雜化方式與有機物分子的空間結構與碳原子相連的原子數 結構示意圖 碳原子的 雜化方式 碳原子的 成鍵方式 碳原子與相鄰原子形成的結構單元的空間結構4 sp3 σ鍵(頭碰頭重疊,軸對稱,可旋轉) 四面體形3 sp2 σ鍵、π鍵(肩并肩重疊,鏡面對稱,不可旋轉) 平面形2 sp σ鍵、π鍵 直線形2.判斷有機物分子中原子共線、共面的一般思路3.同分異構體的判斷判斷同分異構體數目的步驟第一步:判斷有無類別異構根據分子式判斷該有機物是否有類別異構,如碳架異構、位置異構、官能團異構。第二步:同一類物質,寫出官能團的位置異構體①碳鏈異構體按“主鏈由長到短,支鏈由簡到繁,位置由心到邊”的規律書寫。②分合思維法——書寫醇或酸的同分異構體,如書寫C5H11OH的同分異構體,先寫出C5H12的同分異構體;再寫出上述同分異構體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OH取代得出的C5H11OH的同分異構體。③順序思維法——書寫多官能團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如丙烷上三個氫原子分別被一個—NH2、一個—OH、一個苯基取代,先寫出被—NH2取代的同分異構體,接著寫出被—OH取代的同分異構體,最后寫出被苯基取代的同分異構體(順序可顛倒)。4.有機物官能團的性質(1)常見有機物官能團(或其他基團)與性質的關系官能團(或其他基團) 常見的特征反應及其性質烷烴基 取代反應:在光照條件下與鹵素單質反應碳碳雙鍵、碳碳三鍵 (1)加成反應: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2)氧化反應: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環 (1)取代反應:①在Fe粉(或FeBr3)催化下與液溴反應;②在濃硫酸催化下與濃硝酸反應;(2)加成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與H2反應;注意:與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都不反應官能團(或其他基團) 常見的特征反應及其性質鹵代烴 (1)水解反應:鹵代烴在NaOH水溶液中加熱生成醇;(2)消去反應:部分鹵代烴在NaOH醇溶液中共熱生成不飽和烴醇羥基 (1)與活潑金屬(Na)反應放出H2;(2)催化氧化:在銅或銀催化下被氧化成醛基或酮羰基;(3)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酯酚羥基 (1)弱酸性:能與NaOH溶液反應;(2)顯色反應: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3)取代反應:與濃溴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官能團(或其他基團) 常見的特征反應及其性質醛基 (1)氧化反應:①與銀氨溶液反應產生光亮的銀鏡;②與新制的Cu(OH)2共熱產生磚紅色沉淀;(2)還原反應:與H2加成生成醇羧基 (1)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2)與NaHCO3溶液反應產生CO2;(3)與羥基發生酯化反應酯基 水解反應:①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羧酸和醇;②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羧酸鹽和醇(2)有機反應中的定量關系①在烷烴的取代反應中,1 mol鹵素單質取代1 mol H,同時生成1 mol HX(X表示鹵素原子)。②1 mol 加成需要1 mol H2或1 mol Br2;1 mol醛基或酮羰基可消耗1 mol H2;1 mol甲醛完全被氧化消耗4 mol Cu(OH)2。③1 mol苯完全加成需要3 mol H2。④與NaHCO3反應生成氣體:1 mol —COOH生成1 mol CO2。⑤與Na反應生成氣體:1 mol —COOH生成0.5 mol H2;1 mol —OH生成0.5 mol H2。⑥與NaOH反應:1 mol —COOH(或酚羥基)消耗1 mol NaOH;1 mol(R'為鏈烴基)消耗1 mol NaOH;1 mol 消耗2 mol NaOH。(3)確定多官能團有機物性質的步驟注意 有些官能團性質會交叉。例如,碳碳三鍵與醛基都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都能與溴水反應使其褪色(碳碳三鍵使溴水褪色是因為發生了加成反應,醛基使溴水褪色是因為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也都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等。02真題演練1.(2024·江蘇,9)化合物Z是一種藥物的重要中間體,部分合成路線如下:1234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B.1 mol Y最多能與1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Z不能與Br2的CCl4溶液反應D.Y、Z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6X中有飽和碳原子,具有類似甲烷的四面體結構,A錯誤;Y中含有1個酮羰基和1個碳碳雙鍵,可與H2加成,因此1 mol Y最多能與2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B錯誤;Z中含有碳碳雙鍵,可以與Br2的CCl4溶液反應,C錯誤;Y、Z中均含有碳碳雙鍵,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正確。123456123452.(2023·江蘇,9)化合物Z是合成藥物非奈利酮的重要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X不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B.Y中的含氧官能團分別是酯基、羧基C.1 mol Z最多能與3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D.X、Y、Z可用飽和NaHCO3溶液和2%銀氨溶液進行鑒別√612345X中含有酚羥基,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A錯誤;Y中的含氧官能團分別是酯基、醚鍵,B錯誤;Z中1 mol苯環可以和3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1 mol醛基可以和1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故1 mol Z最多能與4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錯誤;X可與飽和NaHCO3溶液反應產生氣泡,Z可以與2%銀氨溶液反應產生銀鏡,Y無明顯現象,故X、Y、Z可用飽和NaHCO3溶液和2%銀氨溶液進行鑒別,D正確。63.(2022·江蘇,9)精細化學品Z是X與HBr反應的主產物,X→Z的反應機理如下:12345+HBr→ +Br-→ X Y Z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X與 互為順反異構體B.X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X與HBr反應有副產物 生成D.Z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6X中含有碳碳雙鍵,故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故B正確;X還可以和HBr發生加成反應生成 ,故C正確;Z分子中含有的手性碳原子如圖: ,含有1個手性碳原子,故D錯誤。1234564.(2021·江蘇,10)化合物Z是合成抗多發性骨髓瘤藥物帕比司他的重要中間體,可由下列反應制得。12345下列有關X、Y、Z的說法正確的是A.1 mol X中含有2 mol碳氧π鍵B.Y與足量HBr反應生成的有機化合物中不含手性碳原子C.Z在水中的溶解度比Y在水中的溶解度大D.X、Y、Z分別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反應所得芳香族化合物相同√6醛基中含有1個碳氧π鍵,羥基中不含碳氧π鍵,則1 mol X中含有1 mol碳氧π鍵,A錯誤;Y與足量HBr反應生成的有機化合物中含手性碳原子,B錯誤;Z中含有酯基,Y中含有羧基和羥基,Y在水中的溶解度比Z的大,C錯誤;X、Y、Z分別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反應所得芳香族化合物相同,均為 ,D正確。123456125.(2020·江蘇,12改編)化合物Z是合成某種抗結核候選藥物的重要中間體,可由下列反應制得。345下列有關化合物X、Y和Z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X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B.Y分子中的碳原子一定處于同一平面C.Z在濃硫酸催化下加熱可發生消去反應D.X、Z分別在過量NaOH溶液中加熱,均能生成丙三醇√6A項,X分子中2號位碳原子上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屬于手性碳原子,正確;B項,碳氧單鍵可以旋轉,因此Y分子中甲基上的碳原子不一定與其他碳原子共平面,錯誤;C項,Z分子中含有羥基,且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有氫原子,因此可以在濃硫酸催化下加熱發生消去反應,正確;D項,X與氫氧化鈉的水溶液發生取代反應,可生成丙三醇,Z分子在NaOH溶液中,其酯基發生水解反應,氯原子發生取代反應,也可生成丙三醇,正確。123456126.(2024·新課標卷,8)一種點擊化學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線如下所示:34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雙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與甲醛發生聚合反應B. 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生成W的反應③為縮聚反應,同時生成D.在堿性條件下,W比聚苯乙烯更難降解√6雙酚A含有2個酚羥基,與苯酚官能團個數不同,二者不互為同系物,雙酚A可以與甲醛發生縮聚反應,A錯誤;由圖可知,反應③生成的產物為W和SiF,屬于縮聚反應,也可以通過縮聚反應生成W,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 ,故B正確、C錯誤;W為聚硫酸酯,在堿性條件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因此,在堿性條件下,W比聚苯乙烯易降解,D錯誤。12345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八 選擇題專攻 陌生有機物的結構、性質與轉化.docx 專題八 選擇題專攻 陌生有機物的結構、性質與轉化.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