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料的燃燒(第3課時)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2.了解燃料充分燃燒的意義,知道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3.知道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著能量變化,既有放熱反應,也有吸熱反應;認識通過化學反應實現能量轉化的重要性。1.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2.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3.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認識。蠟燭、燒杯、碳酸鈉、鹽酸、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等。新課導入【教師活動】出示加油站“嚴禁煙火”的圖片。加油站、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內,都有“嚴禁煙火”字樣或圖標。因為這些地方的空氣中混有可燃氣體或粉塵,它們遇到明火,就有發生爆炸的危險。同時提出兩個問題:1.什么情況下才有發生爆炸的危險?2.為什么有的情況下,氫氣可以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有的情況下,氫氣就會發生爆炸?【學生活動】先思考不用回答,帶著問題進入本次的新課。【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加油站引入,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進入新課,可高效、快速地抓住本課時的重點內容。新知探究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教師活動】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學生活動】回答問題1;了解爆炸和爆炸發生的條件。【學生活動】完成“學習任務一”中1的內容。【教師活動】引出問題2:為什么有的情況下,氫氣可以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有的情況下,氫氣就會發生爆炸?【教師活動】可燃氣體等在空氣中達到一定的含量時,遇到火源就會發生爆炸。這個能發生爆炸的含量范圍,叫作爆炸極限。可燃氣體 爆炸極限(體積分數)4%~74%5%~16%12%~74%【學生活動】回答問題2;了解爆炸極限。【學生活動】完成“學習任務一”中2的內容。【教師活動】判斷正誤: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學變化。【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活動】不是。常見的爆炸分為兩種:(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放出的大量熱沒有及時擴散,使生成的氣體體積急劇膨脹而引起爆炸,這是化學變化引發的爆炸;(2)由于氣體在有限的密閉容器內,因受熱體積急劇膨脹而引發的爆炸,屬于物理變化。如車胎爆炸等。【學生活動】完成“學習任務二”的內容。【教師活動】接下來一起看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消防安全標志。【學生活動】記憶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消防安全標志。【設計意圖】通過雖然常見但可能平時并沒有引起注意的安全標志,來說明隨時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教師活動】燃燒有利也有弊,有些燃燒是我們需要的,比如火箭升空需要燃料燃燒的能量,但有些燃燒卻是我們不希望的,比如森林火災。我們學習了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后,就可以對燃料的燃燒進行調控。二、燃料的充分燃燒【教師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做飯時,有時燃氣灶的火焰呈現黃色或橙色,鍋底出現黑色物質?此時就需要調節灶具的進風口,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聯系燃燒和滅火的條件思考燃料不充分燃燒的缺點、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燃料充分燃燒的意義。【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并交流。完成“學習任務三”的內容。【教師活動】總結學生交流內容:(1)燃料不充分燃燒的缺點:放出的熱量少,燃料的利用率低,浪費資源;產生一氧化碳等物質,污染環境。(2)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有足夠的空氣(或氧氣);燃料與空氣(或氧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3)合理調控燃燒的意義:合理調控燃燒等化學反應,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節約能源,延長能源使用期限,減少污染,對于生產、生活及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使燃料燃燒更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教師活動】人們通過木柴燃燒烤制食物,通過煤炭燃燒來獲取能量,實驗室中我們用酒精燈來加熱液體,酒精在燃燒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教師活動】酒精是乙醇的俗稱,可通過高粱、玉米和薯類等發酵、蒸餾而得到。乙醇在空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可用作酒精燈、內燃機等的燃料。我們知道燃料的燃燒可以給我們提供熱量,那么,是不是只有通過燃燒才能獲得能量呢?【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不是。【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認識燃燒只是能量轉化的方法之一。【教師活動】在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或一小塊生活中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劑,加入2 mL水,插入溫度計,觀察現象,并記錄溫度變化。【學生活動】分組進行實驗,總結實驗現象:生石灰逐漸溶解膨脹,液體變渾濁;試管中水沸騰,產生大量的白霧;用手輕輕觸碰試管外壁,感覺發熱或燙手,溫度計示數明顯升高。【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素材進行實驗,通過氧化鈣和水的反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總結化學反應中的吸熱、放熱現象,培養學生實驗探究化學的觀念及探究思維。(一)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教師活動】事實和研究證明,化學反應在生成新物質的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有的反應放出熱量,如物質的燃燒、氧化鈣與水反應等;有的反應吸收熱量,如碳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等。【學生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四”中2的內容。【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實驗內容總結放熱反應、吸熱反應的特征,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升總結能力。(二)人類對化學反應放出能量的利用【教師活動】在當今社會,人類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學反應放出的,主要包括燃燒和爆炸。除了我們常見的生活燃料的使用,如利用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做飯、取暖等。人們還利用燃燒等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發電、發射火箭等;爆炸是瞬間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利用爆炸可以開采礦物、開山炸石、拆除危舊建筑;等等。所以,作為重要的能源,燃料對于人類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活動】理解人類對化學反應放出能量的利用,完成“學習任務三”中3的內容。【設計意圖】使學生意識到通過化學反應實現能量轉化的重要性,為學習化石燃料的利用做鋪墊。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知道了調控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意義。重點介紹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過列舉氧化鈣與水反應引導學生了解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著能量變化,認識通過化學反應實現能量轉換的重要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