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了解化石能源的種類、組成及特點,認識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資源。知道甲烷的可燃性和主要用途。2.了解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知道石油煉制的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二、教學重難點重難點:化石能源的綜合利用三、教學準備教學PPT及相關視頻。試劑和器材:甲烷、澄清石灰水、導管、燒杯、火柴等。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導入】目前,人類利用的能量大多來自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這些化石能源及其加工后的產品常被用作燃料,因此化石能源也被稱為化石燃料。 【過渡】那么,化石能源是如何被利用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傾聽、思考。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環節二 新課講解 【展示】展示煤的形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 煤的形成 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 【總結】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過一系列復雜變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過渡】接下來我們一一來認識這幾種化石能源。 【講解】 煤被稱之為工業的糧食和黑色的金子。煤是一種復雜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還含有H、O、N、S等元素。 煤的綜合利用,可以通過將煤隔絕空氣加強熱分解(即煤的干餾)來實現,可得到許多有用的物質,如焦炭(冶金工業的重要原料)、煤焦油(重要的化工原料)等。也可以通過煤與其他物質反應來實現,如煤的氣化,可得到煤氣等物質。煤氣是由一氧化碳、氫氣和甲烷等組成的混合氣體,可用作居民生活燃氣和化工原料。 注意:這里煤的干餾、煤的氣化都屬于化學變化。 從地下開采出來的石油叫作原油,一般是黏稠的液體。 石油常被稱之為工業的血液。石油也是一種復雜的混合物,主要含有C、 H兩種元素,還含有少量S、N、O等元素。 將石油加熱并使用催化劑煉制,再利用各成分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即石油的分餾),可得到多種燃料和化工原料,使石油得到綜合利用。 注意:這里石油的分餾屬于物理變化。 根據石油各成分沸點的不同,可分離出液化石油氣、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等,它們各自的用途如圖。 注意:液化石油氣是石油化工的一種產品,加壓后可儲存在鋼瓶中,一般作為燃料使用。液化石油氣易燃易爆,其鋼瓶內壓強較大,使用時要注意安全。 【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170頁資料卡片——石油和煤的綜合利用,嘗試歸納石油和煤的綜合利用途徑。 【總結】 【過渡】認識了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接下來我們繼續認識天然氣。 【講解】 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氣存在。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明代的《天工開物》記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天然氣熬制井鹽。 天然氣主要含有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碳氫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CH4)。 甲烷的物理性質 ① 通常狀況下為無色、無臭的氣體; ② 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氣法、排水法。 【演示實驗】播放視頻:甲烷氣體及其燃燒 【實驗記錄】 結論:甲烷具有可燃性,是可燃氣體,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注意:點燃甲烷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講述】池沼中產生的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我國有些農村地區把農作物的秸稈、雜草、人畜糞便等廢棄物放在密閉的沼氣池中發酵,就會產生沼氣,可用作燃料。 【過渡】甲烷還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什么是可燃冰? 【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172頁可燃冰的相關內容。 【總結】海底埋藏著大量可燃燒的“冰”——可燃冰。 形成:可燃冰是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優點:具有熱值高、儲量巨大等優點,有望成為未來新能源。 缺點:如果開發和利用不當,有可能引發地質災害和溫室效應加劇等問題。 開采現狀:2017年,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產氣總量的世界紀錄。 【過渡】煤、石油、天然氣是三大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能源,近幾年隨著人們對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大,它們面臨著被開采枯竭的現狀。 【交流討論】(1)按下表所示的化石能源儲量和年產量,估算大約多少年后將可能沒有可開采的煤、石油和天然氣。 (2)在下圖中表示你的估算結果,談談你對化石能源使用與開發的看法。 【總結】 (1)分別需要50.3年、18.5年、30.5年。 (2); 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儲量有限,有計劃的開采,防止過度,節約,合理利用。 因此合理利用與開發化石能源成為人們目前面臨的迫切問題。 觀看,傾聽。 傾聽、理解、記憶。 閱讀課本,提取信息。 傾聽、理解、記憶。 傾聽、理解、記憶。 觀看視頻或教師演示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并分析。 傾聽、理解、記憶。 閱讀課本,提取信息。 傾聽、理解、記憶。 交流討論并回答。 通過觀看圖片,簡單了解幾種化石燃料的形成過程,進而認識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資源。 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煤和石油的組成、特點以及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知道幾種相關化工產品及其用途。特別注意:煤的干餾、煤的氣化都屬于化學變化,而石油的分餾屬于物理變化。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前信息能力。幫助學生歸納石油和煤的綜合利用。 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天然氣的相關知識,如組成、特點等,以及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的物理性質和收集方法。 通過播放視頻或教師演示實驗,讓學生進一步直觀認識甲烷的物理性質,重點理解可燃性。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了解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前信息能力。通過歸納總結,幫助學生認識可燃冰。 通過讓學生估算當前化石燃料可使用的年限,來引導學生知道要合理利用與開發化石能源。環節三 拓展延伸 【播放】煤的形成 觀看視頻。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隨堂作業 PPT展示。 做題。 通過習題鞏固本節所學知識。環節四 課堂小結 展示PPT第19頁。 傾聽并理解。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知識,便于學生記憶。五、板書設計課題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第1課時一、化石能源的利用1.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①煤的綜合利用②石油的綜合利用2.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①甲烷的物理性質②甲烷的化學性質③可燃冰6 / 6(共20張PPT)—— 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課題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第1課時1.了解化石能源的種類、組成及特點,認識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資源。知道甲烷的可燃性和主要用途。2.了解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知道石油煉制的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學習目標重難點天然氣石油煤化石能源(化石燃料)化石能源是如何被利用的?化石能源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一系列復雜變化形成的。化石能源的利用煤的形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不可再生能源煤煤的干餾與其他物質反應混合物,主要含C,還含有H、O、N、S等化學變化焦炭——冶金工業的重要原料煤焦油——重要的化工原料煤氣——用作居民生活燃氣和化工原料ABC煤工業的糧食黑色的金子1. 煤和石油化石能源的利用由CO、H2和CH4等組成的混合氣體如:煤的氣化隔絕空氣、加強熱石油石油混合物,主要含C、 H,還含有少量S、N、O等物理變化分餾液化石油氣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原理: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加熱+催化劑煉制,利用沸點不同分離從地下開采出來的石油叫作原油,一般是黏稠的液體。注意:液化石油氣易燃易爆,其加壓后儲存在鋼瓶內壓強較大,使用時要注意安全。工業的血液石油和煤的綜合利用煤隔絕空氣加熱到上千攝氏度焦爐煤氣粗氨水焦炭煤焦油合成……裂解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分子轉化石油中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分子2. 天然氣化石能源的利用大慶油田陸地和海洋油田生產。明代《天工開物》記載了利用天然氣熬制井鹽。渤海油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天然氣主要含有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碳氫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CH4)。甲烷的物理性質① 通常狀況下為無色、無臭的氣體② 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2. 天然氣化石能源的利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演示實驗甲烷氣體及其燃燒實驗記錄實驗內容 現象 化學方程式甲烷燃燒,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CH4 + 2O2 CO2 + 2H2O點燃CO2 + Ca(OH)2 CaCO3↓ + H2O火焰呈淡藍色,放出熱量,燒杯內壁出現水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甲烷具有可燃性,是可燃氣體,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注意:點燃甲烷前一定要檢驗純度。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氣的制取和利用圖可燃冰具有熱值高、儲量巨大等優點,有望成為未來新能源。② 優點:① 形成: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如果開發和利用不當,有可能引發地質災害和溫室效應加劇等問題。③ 缺點:2017年,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產氣總量的世界紀錄。④ 開采現狀:從我國南海開采的可燃冰樣品陸地凍土區可燃冰實物樣品按表所示的化石能源儲量和年產量,估算大約多少年后將可能沒有可開采的煤、石油和天然氣。合理利用與開發化石能源化石能源 儲量 年產量煤 2 079億噸 41.3億噸石油 36.89億噸 1.99億噸天然氣 63 393億立方米 2075.8億立方米2021年我國化石能源儲量和年產量思考討論在圖中表示你的估算結果,談談你對化石能源使用與開發的看法。≈50.3年≈18.5年≈30.5年拓展小課堂1.天然氣、沼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天然氣不屬于化石燃料B.沼氣是可再生能源C.合理開發可燃冰可以有效緩解能源危機D.在一定條件下,當甲烷與空氣達到一定比例時會發生爆炸A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2.下列關于燃料綜合利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石油分餾制得汽油、柴油等產品B.煤在空氣中加強熱制得焦炭、煤油和汽油等產品C.石油的分餾和煤的干餾均屬于化學變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點不同的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不加熱就可以直接燃燒A解析:B、煤隔絕空氣加強熱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氣等產品;C、石油的分餾屬于物理變化,煤的干餾屬于化學變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點不同的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燃燒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所以不加熱不會直接燃燒。3.我國南海海底含有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燒,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常狀況下,天然氣和水就能結合成“可燃冰” B.“可燃冰”燃燒時只生成水C.“可燃冰”能燃燒,說明水具有可燃性D.開采“可燃冰”時,甲烷泄漏會造成溫室效應 D解析:A、“可燃冰”是在低溫、高壓的條件下形成的;B、“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所以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可燃性,但是水沒有可燃性。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01煤和石油02天然氣甲烷的物理性質:無色無臭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甲烷的化學性質:在氧氣中燃燒:課題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第1課時煤的綜合利用:隔絕空氣加強熱、氣化等,可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氣等石油的綜合利用:加熱、催化劑煉制,再利用沸點不同分餾,可得到液化石油氣、汽油、煤油等產品CH4 + 2O2 CO2 + 2H2O點燃可燃冰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題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1課時 教案.docx 課題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1課時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