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2024浙教版K7上13-板塊的緩慢運動CyScience一、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1.大陸漂移學說(1) 提出者: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2) 內容:魏格納把各個大陸連在一起形成的超級大陸,叫作泛大陸 。泛大陸形成于3億年前,經過漫長歲月,泛大陸分裂成幾個大陸,這些大陸緩慢地移動,逐漸漂移到現在的位置。一、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3) 提出依據:①南美洲東岸和非洲西岸的大陸輪廓線十分相似(可以拼合)。②北美洲與非洲、歐洲在地層和巖石構造上遙相呼應,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親緣關系等證據。(舌羊齒化石廣泛分布于南美洲、非洲、印度、南極洲、澳大利亞)③南美洲和非洲的生物具有相似性。一、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4) 證明大陸漂移說的其他證據:①根據測量,大西洋在擴張,太平洋在收縮。②紅海在擴張,地中海在收縮。③人造地球衛星的精密測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美洲大陸。④人們在南極大陸發現了煤。一、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2.海底擴張學說(1)美國地質學家赫斯等人對大洋中脊(海底山脈)的研究發現,越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越老,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了海底擴張學說一、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2.海底擴張學說(2)內容:大洋中形成了一個地殼裂縫(稱洋中脊),那里熱的熔巖物質不斷上涌,把洋殼上較老的巖石向兩邊不斷地推開。洋殼上方的大陸地塊就像在輸送帶上一樣被推著一起向兩邊移動。(3)海底擴張說支持了大陸漂移說說明了軟流層的巖漿活動是大陸擴張的原因,解決了大陸漂移說的動力來源問題。二、板塊構造學說1.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太美,印南非)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相互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二、板塊構造學說(1)板塊處在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位于板塊交界處的地區多火山、地震。如日本列島、“火山國”印度尼西亞。(2) 在板塊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等;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形成山脈,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等。二、板塊構造學說2. 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地理現象 原因紅海擴張 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地中??s小 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喜馬拉雅山脈“長高” 汶川玉樹地震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日本、中國臺灣多地震 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大西洋面積在擴大 位于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的張裂地帶三、火山與地震1.火山的組成:由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三部分組成2. 火山噴發物:有氣態(水蒸氣、二氧化硫等)有液態(熔巖流)有固態(火山灰、火山塵、火山彈等)三、火山與地震3.火山的類型: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活火山:富士山、臺灣島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新疆卡爾達西火山群、爪哇島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山西大同火山群、乞力馬扎羅山休眠火山:五大連池三、火山與地震4.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三、火山與地震5.火山對人類活動的影響:①益處:火山灰和火山塵可為農田提供無機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礦產,如硫礦;火山口附近一般有豐富的地熱能,同時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醫療衛生方面有較大價值;火山口是自然旅游景觀,火山活動地區多溫泉,可以成為休養區。②危害:毀壞交通,埋沒農田,引起火災,甚至危及人類生命。三、火山與地震6.地震產生原因:當板塊之間發生碰撞、擠壓或錯位時,就會導致地殼變形,從而引起地震。三、火山與地震8.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地中?!柴R拉雅山一帶三、火山與地震9.地震的防范和預報(1)地震的防范大部分地震極其輕微,需要靈敏地震儀才能探測到。有破壞的地震時,要冷靜、不慌亂,迅速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①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時間允許,要有序地快速撤離,以免因慌亂發生擠壓、踩踏事故。②底樓:應該迅速跑到室外開闊的地帶。(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大約只有10秒)三、火山與地震③高樓:千萬不能乘坐電梯,可根據你所在的位置迅速做出判斷,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選擇墻角或堅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閉眼,將書包或提包等緩沖物放在頭頂等,千萬不要跳樓逃生④室外:要遠離玻璃幕墻、樓房、電線桿、廣告牌、高壓線等。地震發生時,切記不要進入室內拿取物品,避免無謂的犧牲三、火山與地震(2)地震的預報①地震的預兆:如馬不進圈、雞飛狗叫、豬不吃食、井水噴涌、出現地光、蜜蜂群遷等。②借助儀器觀測和觀察自然界的異?,F象。③對于地震的預報,還是世界難題,現在只能在地震發生后預警(地震發生后,在地震波到達前預警,可以利用短暫的時間做好提前準備),還不能準確預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